------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
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参看相关地图分布内容,了解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以及当时如何形成世界上有名的工业地域。
(同学们看课文时,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投影仪,把鲁尔区的位置与资源分布图制作出来,课本图5.35,供同学们参考。然后,老师再作具体分析。)
鲁尔区煤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图形,重点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 .便捷的水陆交通(板书)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联系了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地区,地理位置既优越也重要。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也由本区通过。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航运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由这条运输线承担。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丰富的煤炭资源(板书)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等工业的发展。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3.广阔的市场(板书)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中型机械制造基地。
总之,德国鲁尔区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战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至70年代,德国(主要指当时的西德)的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课堂活动]:表格中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填写,老师加以概括与归纳(如下表)
区位条件具体体现发挥的作用
丰富的煤炭资源硬煤储量丰富,其中有利于工业开采的约342亿吨,按目前开采量计算,大约还可以开采450年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区内传统的五大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离铁矿区较近离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区较近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
充沛的水源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水陆交通①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②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区内所需铁矿主要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于此。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
承转: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在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事实也正如此。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等原因,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工业经济明显衰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环境恶化、传统产业的衰落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老师及时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工业,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整。那么,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环境恶化:
1.鲁尔区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
2.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
3.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4.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为害。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传统产业的衰落:
1.生产结构单一(板书)
由上可知,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附近运入铁矿,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钢铁为主,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如课本图5.33),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板书)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从其他国家进口原煤甚至比当地还便宜。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鲁尔区的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冶炼钢铁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渐降低,(如课本表5.3),这样,煤炭的能源地位开始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随后则影响了钢铁工业,及相关的汽车、造船等产业,最终使全区的生产产生连锁反应,生产衰落。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
煤420.75
铁矿石21.81.3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单位:(t)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面对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我们也应以发展的、变化的特点来看待。对于鲁尔区的发展,我们可以进行一次讨论,假如你是决策者,为了鲁尔区的继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板书)
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鲁尔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机构多元化(板书)
(1)调整产业结构(板书)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鲁尔区有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即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那么,在改造过程中,鲁尔区也从煤炭、钢铁开始,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经过整治,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出现,如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鲁尔区利用其区位的优势条件,改善环境,消除污染,积极新建或迁入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且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板书)
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原有结构必然打破,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区内原有的工业分布重新调整,以保证新结构下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例如,鲁尔区的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逐步调整,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材。这样,老的工业部门得到调整,新的工业部门又得到安置,新老工业相得益彰。
(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板书)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科技手段的应用,发展科技成为维护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为此,鲁尔区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这样,本区依靠强劲的科技力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板书)
伴随传统工业的发展,本区对煤炭、铁矿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也越来越多。工业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江河湖海,使水质恶化;燃烧煤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工业所排放的废渣堆积如山,占用大片田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为了改善本区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环境的污染。
首先,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
其次,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这样,吸引了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新兴电子工业部门,使它们能够落户在此。
通过上述诸多治理措施,现在的鲁尔区,已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较为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目前,本区又成为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工业区。
活动:
1.学生讨论分析东三省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资源条件
总结,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煤、铁、石油、天然气;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交通便利,农业也比较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的原因。
总结,1、自然资源短缺和锐减(尤其是煤和木材)
2、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轻工业,包括木材、造纸、棉纺等。重工业,包括,采掘业、金属加工等,都是资源型工业,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匮乏的资金和相对落后的技术
4、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5、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能力较弱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工业区中,按其形成时的类型划分,属于采矿型的是( )
A.中国沪宁杭B.德国鲁尔区
C.英格兰东南部D.日本东京?横滨
答案 B
2.与新兴工业比较,传统工业明显的特点有( )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 ④资本高度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结构过于复杂B.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世界钢铁生产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 CD
二、综合题
1.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工业基地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工业中心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城市①是________,其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类工业布局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共同因素是接近________。
(3)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工业,其布局方式属于________型。
(4)图中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是以________为主,目前该基地的发展受________和________供应不足的影响,今后应当限制某些________大,当地又缺乏________工业的发展。
答案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沈阳 大连
(2)大连 造船 石油化工 消费市场
(3)钢铁 煤铁复合体
(4)重工业 能源 水源 耗能 原料资源
板书: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 .便捷的水陆交通
2.丰富的煤炭资源
3.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环境恶化:
1.鲁尔区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
2.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
3.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4.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传统产业的衰落:
1.产结构单一
2.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机构多元化(板书)
(1)整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展科技,繁荣经济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首先-------------
其次---------------
此外----------------------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
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参看相关地图分布内容,了解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以及当时如何形成世界上有名的工业地域。
(同学们看课文时,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投影仪,把鲁尔区的位置与资源分布图制作出来,课本图5.35,供同学们参考。然后,老师再作具体分析。)
鲁尔区煤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图形,重点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 .便捷的水陆交通(板书)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联系了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地区,地理位置既优越也重要。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也由本区通过。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航运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由这条运输线承担。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丰富的煤炭资源(板书)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等工业的发展。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3.广阔的市场(板书)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中型机械制造基地。
总之,德国鲁尔区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战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至70年代,德国(主要指当时的西德)的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课堂活动]:表格中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填写,老师加以概括与归纳(如下表)
区位条件具体体现发挥的作用
丰富的煤炭资源硬煤储量丰富,其中有利于工业开采的约342亿吨,按目前开采量计算,大约还可以开采450年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区内传统的五大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离铁矿区较近离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区较近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
充沛的水源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水陆交通①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②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区内所需铁矿主要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于此。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
承转: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在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事实也正如此。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等原因,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工业经济明显衰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环境恶化、传统产业的衰落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老师及时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工业,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整。那么,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环境恶化:
1.鲁尔区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
2.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
3.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4.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为害。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传统产业的衰落:
1.生产结构单一(板书)
由上可知,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附近运入铁矿,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钢铁为主,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如课本图5.33),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板书)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从其他国家进口原煤甚至比当地还便宜。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鲁尔区的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冶炼钢铁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渐降低,(如课本表5.3),这样,煤炭的能源地位开始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随后则影响了钢铁工业,及相关的汽车、造船等产业,最终使全区的生产产生连锁反应,生产衰落。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
煤420.75
铁矿石21.81.3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单位:(t)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面对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我们也应以发展的、变化的特点来看待。对于鲁尔区的发展,我们可以进行一次讨论,假如你是决策者,为了鲁尔区的继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板书)
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鲁尔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机构多元化(板书)
(1)调整产业结构(板书)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鲁尔区有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即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那么,在改造过程中,鲁尔区也从煤炭、钢铁开始,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经过整治,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出现,如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鲁尔区利用其区位的优势条件,改善环境,消除污染,积极新建或迁入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且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板书)
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原有结构必然打破,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区内原有的工业分布重新调整,以保证新结构下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例如,鲁尔区的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逐步调整,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材。这样,老的工业部门得到调整,新的工业部门又得到安置,新老工业相得益彰。
(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板书)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科技手段的应用,发展科技成为维护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为此,鲁尔区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这样,本区依靠强劲的科技力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板书)
伴随传统工业的发展,本区对煤炭、铁矿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也越来越多。工业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江河湖海,使水质恶化;燃烧煤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工业所排放的废渣堆积如山,占用大片田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为了改善本区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环境的污染。
首先,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
其次,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这样,吸引了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新兴电子工业部门,使它们能够落户在此。
通过上述诸多治理措施,现在的鲁尔区,已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较为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目前,本区又成为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工业区。
活动:
1.学生讨论分析东三省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资源条件
总结,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煤、铁、石油、天然气;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交通便利,农业也比较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的原因。
总结,1、自然资源短缺和锐减(尤其是煤和木材)
2、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轻工业,包括木材、造纸、棉纺等。重工业,包括,采掘业、金属加工等,都是资源型工业,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匮乏的资金和相对落后的技术
4、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5、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能力较弱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工业区中,按其形成时的类型划分,属于采矿型的是( )
A.中国沪宁杭B.德国鲁尔区
C.英格兰东南部D.日本东京?横滨
答案 B
2.与新兴工业比较,传统工业明显的特点有( )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 ④资本高度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结构过于复杂B.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世界钢铁生产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 CD
二、综合题
1.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工业基地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工业中心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城市①是________,其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类工业布局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共同因素是接近________。
(3)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工业,其布局方式属于________型。
(4)图中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是以________为主,目前该基地的发展受________和________供应不足的影响,今后应当限制某些________大,当地又缺乏________工业的发展。
答案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沈阳 大连
(2)大连 造船 石油化工 消费市场
(3)钢铁 煤铁复合体
(4)重工业 能源 水源 耗能 原料资源
板书: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 .便捷的水陆交通
2.丰富的煤炭资源
3.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环境恶化:
1.鲁尔区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
2.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
3.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4.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传统产业的衰落:
1.产结构单一
2.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机构多元化(板书)
(1)整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展科技,繁荣经济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首先-------------
其次---------------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