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生物教案设计 > 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j.Co M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学会观察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目标

认知目标:

1. 了解观察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2. 能分清直接、间接、定性和定量观察的不同


重点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难点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教法





学法

讲解 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显微镜、天平等






















第一节, 学会观察

一. 观察的重要性

伽利略摆的等时性钟表

竺可桢物候学

二.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三.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效果分析




教 学 过 程







从本节课开始学习观察和测量,何为观察呢?

观: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

察:考察、了解,用脑思考。

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过得科学事实的过程。观察用眼看,用耳听等,更重要的要用脑去思考,还要借助工具进行,学习自然科学,就要从观察和测量开始。

一. 观察的重要性。

发明观察从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牛顿从在苹果树下乘凉,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通过观察后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把经验升华为理论,说明观察是非常重要。

观察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 钟表

竺可桢 物候学

二. 使用工具扩大观察(出示实物)

直接观察:直接运用眼、耳等感觉器官去观察。

间接观察:借助工具观察能使人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功能大大扩展了。

以上是根据是否只运用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观察工具来区别,下面再观察:

L1 L2 L3



L1 L2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中哪个线段长呢?从感官上很难分清楚,这种观察属于。

三.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性观察:粗略知道物体形状、结构、冷热程度,不必测量定量观察,通过测量,得出具体的数值。

以上问题,如果要知道到底哪根线段长,就要进行定量观察,如果条件有限制,




教 学 过 程







做不到定量只能进行定性观察。

以上是根据结果是否提供数量来分的。

说明,直接观察不等同于定性观察,间接观察不等同于定量观察。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2. 解和熟悉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技能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重点

长度的单位和刻度的正确使用


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读正确)


教法





学法

演示、讲解、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刻度尺(分cm mm 二种)卷尺

























教学效果分析




教 学 过 程







引言:从上节课学习可知观察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还经常需要测量,所以测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是测量呢?

举例:制衣、建房 天气预防等 提出让学生讨论。

测量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下面学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长度的标准在图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它单位及换算分别是:

1千米(km)=1000米

1米=10分米(dm)

1分米=10厘米(cm)

1毫米=1000微米(um)

二.使用刻度尺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出示刻度尺,并让仔细观察。

提问:观察刻度尺什么呢?

(1) 最小刻度值(准确值)

(2) 最小一格的大小

(3) 最大刻度(量程)

最小刻度值是厘米的厘米刻度尺,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毫米刻度尺(出示)

2.那么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呢?

(1)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的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而垂直,不可斜视

(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度,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估计值),在记录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教 学 过 程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

数值+单位

对于上面的结果27.4毫米,应看成:使用毫米刻度尺,27毫米是准确值,0.4毫米是估计值,在数值中,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时,其连带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再如某物体长是8.275米,那么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8.275米 827.5厘米,进行单位换算后,使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这时单位,那为最小刻度尺(厘米)在自然科学中,0有意义,如27.0厘米和27厘米不一般 ,前者使用厘米刻度尺,后者使用分类刻度尺。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长度的测量(第二课时)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规则形状物体面积的测量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


重点

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


难点

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


教法





学法

讲解 演示 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 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二.测量工具的选择

1.对不同一测量对象,要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三.面积的测量

1.规则

2.不规则。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 作业本P6

课外:同步练习相应部分


教 学 过 程








复习(以练习为主)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其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使用前先找到它的________,再看它的______ 和______正确使用时,要做到(1)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


2.下列物体中接近6厘米的是( )


A课本的长度 B课桌的高


C乒乓球的直径 D墨水瓶的高度


3.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合多少米?多少厘米?


4.下列各式单位化简是否正确


(1) 20厘米=2-厘米÷100厘米=0.2米


(2) 50厘米=50×10微米=500微米


5.甲、乙二人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23.154厘米,乙的记录是0.2315米,你认为哪个正确?


5.用刻度测量某物体长度是2.375米,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_____。


引言:由上题可知,这把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它只能准确到厘米,厘米的下一位就要估计,如果使用毫米刻度尺,可以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也要估计,由此可见: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在实际测量中,如测教室长,只要用厘米刻度尺,在测窗户玻璃长,要用到毫米刻度尺(0.1mm),螺旋测微器(出示实物)(0.01mm),对不同测量对象,要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上面所在地字的是关于长度的测量,那物体面积又是如何测量呢?


1,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


正方形S=a2(a表示正方形边长)


长方形S=ab(a、b分表示长宽)




教 学 过 程







圆S=πR2(R表示圆的半径)

单位及换算: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1厘米2=100毫米2

如果面积的形状不规则呢?无法用刻度尺测,我们采用方格法进行。

其要点是:

(1) 方格与被测物面积相比,较小为宜,不能过大或过小

(2) 被测物体占半格以上算一格不到半格舍去。

(3) S=格数×方格面积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长度的测量(第三课时)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测量液体的体积方法。

技能目标:1.练习学会量筒的使用。

2.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重点

量筒的使用


难点

量筒的使用


教法





学法

演示 讲解 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 量筒 量杯 水 小石块 细线






















四. 体积的测量

1. 液体的测量量筒或量杯(ml cm3)

2. 使用量筒

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

使用时,一放:放平稳 二看: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三读:读正确

3. 规则

4. 不规则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

课外:同步练习相应部分


教 学 过 程








引言:前面分别学习了长度测量,面积测量的基本知识,下面学习体积的测量。


在实验室里,测量液体的体积,常用量筒或量杯(出示实物,并投影)要求学习认真观察:(1)刻度分布(2)最小刻度值(3)量积


量筒上刻度分布均匀。


量杯上刻度分布不均匀,从下往上看,刻度越高越密,如何使用量筒呢?


在使用前,首先要看清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各是多少?


在使用时:


(1) 一放:把液体倒入量筒内,置水平桌面(支持面上)放平稳。


(2) 二看: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当视线以上往下看时,读数偏大,当视线从下往上看时,读数偏小。


(3) 三读:读数正确并记录。


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小学已学过,大家回忆:


正方体:V=a3(a表示棱长)


长方体:V=abc


4 3圆柱体:V=sh=πR2h(横截面半径)


圆球体:V= πR3(R为球的半径)


单位及换算:


1米3=1000分米3(升L) 1分米3=1000厘米3(毫升ml)


1厘米3=1000毫米3


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量(投影):其测量过程如下:(1)在量筒里放入一定量的液体(水)测出水的体积,记录为V0


(2)用细线系好物体,轻轻地放入水中,测出这是的总体积记录为V1


(3)算出物体的体积V=V1-V0=37.0毫升-27.0毫升=10.0毫升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测量误差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识目标:1会区别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

2.了解产生误差的原因(客观,主观两方面)

3.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重点

减小误差方法平均值法


难点

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之别


教法





学法

讲解 讨论相结合


教具

刻度尺(mm) 投影






















第三节 测量的误差

一. 测量误差与错误(1 误差 2 错误)

二. 误差产生的原因(1 测量仪器 2人)

三. 减小误差的方法(1 使用仪器 2 改进方法 3 取平均值法)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作业本第三节

课外:同步练习第三节


教 学 过 程








引课:


画一线段,分别让三位学生用同一刻度尺测量。



尽管用同一刻度尺,测量方法都正确,但测量结果不一样这是为什么样?这就是所要学习的测量误差。


讲解:一个物体的长度只有一个真实值,不同人所得测量值不完全相同?说明了:测量值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且误差总是存在着,是不能消除的,这与平常所说的错误是两回事的。提出问题:


测量错误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测量误差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1.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让学生观察自己二把刻度尺把结果一一列出,或变形或热胀冷缩等。


2.误差的产生跟测量人有关,上述问题,三人测量方法、刻度尺使用方法都对,每个人对估计值勤的估计时,有些可能偏大,有些可能偏听偏信小,与真实值之间总一些差异,这样就产生了误码率并,并且不能说哪能个同学测错,则以下可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使真实值列接近于测量值,也就是要减小误差,如何才能减小误差呢?


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使用更精密测量仪器。


如在长度测量中,用mm刻度尺比用cm刻度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误差会小一些。


2.改进测量方法


用更先进,更科学院的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如测目一地之间的距离。


3.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误差。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教 学 过 程








L1+L2+L3+……+Ln


L=


n


注意:平均值与测量值的数据单位写法应一致,估计值的下一位用四舍五入的办法进行。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 质量的测量(第一课时)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识目标:1了解质量概念及单位

2.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重点

质量及单位


难点

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法





学法

讲解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 一些实物






















一. 质量

1. 质量及单位

2. 质量是物质属性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作业本

课外:同步练习


教 学 过 程








复习:


1.测量的误差是指_____ 和______之间的差异,它总是____,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____ 误差。


2.在我们平常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是(1)______(2)______有关。


3.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减小误差,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测量的四次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32cm B 32.4cm C 32.42cm D 32.425cm


5. 度测量中,估计值一般都是指______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B.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C.毫米 D.毫米以下一位


新课教学:


前面所学的是长度及体积的测量,下面学习另一种重要的量的测量 质量测量


一个大铁球(物体)


铁(物质) 一个小铁球(物体)


一个大铁球比一个小铁球含铁多,也就是物体所含物质有多少?我们把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理千克(kg),那么它又是如何规定的,平常所说的一公斤,二公斤就是1千克。


例举1质量单位千克大小的大致概念除些外,还有:




教 学 过 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吨=1000千克


提问:现将一铁球压成铁儿童饼,什么度了,它的质量变了吗?(B)如果把它温度升高了?如果把它变成铁蒸气了?如果把它移到月球上呢?(C)所以说:物质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 质量的测量(第二课时)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识目标:1结合实物使学生熟悉托盘天平的结构

3. 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度爱护仪器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严遣科学态


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法





学法

演示 讲解 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 托盘天平及砝码 小铁块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 在实验里,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2. 天平的使用(投影)(1)

(2)

(3)

3. 天平小维护(投影)(1)

(2)

(3)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作业本 课本

课外:同步练习


教 学 过 程








提问复习:


1物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_____ ,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


2.40千克的冰融化成水,则水的质量是_______,这说明


3.物体的质量不随时________变化而变化,除此外,也不随________ 的变化而改变


测长度用了什么工具呢?


现在实验室常用的测质量工具的托盘天平。


一;构造





二,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


2.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使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就是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


三.天平的维护


1.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它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量程)


2.取放砝码要使用镊子,且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拿砝码,称完,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


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不可犯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那么怎么测化学药品和液体质量?测质量还有磅秤,由秤托盘秤,杆秤等。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识目标: 1区别时刻和时间间隔不同。

3. 了解时间的单位落千丈 3。了解测量时间的工具

4. 了解温度概念和温度计的结构


重点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温度及温度计


难点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温度及温度计


教法





学法

讲解 讨论相结合


教具

投影 机械秒表等 温度计






















第五节 时间的测量

一. 时间 (时刻 时间间隔)

二. 时间单位:主单位秒

三. 测量工具:钟 表 秒表(专测时间间隔)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作业本 课本

课外:同步练习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本节课来学习时间的测量,看:



在图中,A点是2时,B点是8时,C眯是14时,D点是22时,它们表示的是时刻,有了时刻的观念,就可以使发生在不同的地方的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知道哪些事发生在前哪件事发生在后。


图中AB段表示从2时到8时表示的时间间隔6小时,BC段也是表示时间间隔6小时。


有了时间间隔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


所以,平时所说的时间,有的是指时刻,有的是指时间间隔。


二,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主单位是秒。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三.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 表 秒表等


钟表指针或读数显示的是时刻,准确值达到秒,可以测时刻,也可以测时间间隔,秒表是专门用来测时间间隔的,可以达到0.1秒。


电子计时器,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


提问:上节第一节课从7时55到8时40分,上课45分钟,这三者分明指什么?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六节 温度计的使用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1 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重点

温度计使用方法


难点

体温计的结构及使用


教法





学法

演示 讲解 讨论相结合


教具

温度计(每组一支) 体温计 水落石出 烧杯等 投影






















第六节.温度的测量

一.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二. 温度计与摄氏温度

三.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注意量程

(2)接触

(3)在被测物中读数

(4)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 体温计:

1. 结构与温度计的不同

2. 使用方法与温度计不同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作业本 课本

课外:同步练习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二.温度计与摄氏温度


1.温度计及原理:


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计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结构和刻度


底部(管的下端)是一下玻璃泡(放液体)中间一根很细(内径小旦均匀)的玻璃管相通,管上标有摄氏度的刻度值(0C)规定:冰水混合物中温度是00C,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摄氏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测量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或底接触。


3.测量物体温度时,要等到温度计里水银面不再变化时再读数,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读数测室内空气温度时,手要握在温度计的上端。


4.读数时,眼睛应平视,且和液面相平,记录数据时,注意温度是在00C以上还是以下。


四.在测人体的温度时,还要专门的测量工具体温计


1.结构:与温度计的区别。


提问:讨论:


温度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


温度计的构造怎样?







提出问题:


怎样使用温度计?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1) 体温计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引起泡里的水银作微小膨胀或缩小时,细管内的水银术高度就发生显著的变化。


(2) 体温计的刻度范围在35-420C之间,能准确测量到0.10C .


(3) 管子中间有一段特别细,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体温计能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4) 体温计上有一面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水银术放在的 状玻璃,只有转动到观察的最佳角度时才能准确读数。


提问:体温计与一般温度之比较有何做优点。


1.精确度提高0.10C


2.可离开被子测人而读数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蝗虫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1 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树立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2.了解蝗虫的繁殖和发育 3.通过蝗灾的介绍,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关系,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蝗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难点

复眼 口器


教法





学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教具

投影 模型 挂图






















一. 形态结构

头部

身体分部

胸部



体表

二. 发育过程

一对触角

一对复眼

三只单眼

口器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 课本

课外:作业本,第一节蝗虫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言:


提问: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什么?


跟人类了解最多的是又是什么生物呢?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去游动物世界,首先学习蝗虫。


提借数据:世界蝗虫一万种以上,我国有4000多种,曾成为第一害虫,那它有哪此独特的结构呢?


一.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成虫大小,体色各异,有雌雄两性,雌性成虫体形略大,其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由若干体节组成。


1.头部:(已失去分节的现象)


一对触角:在腹眼前方,呈多节的长鞭状,有此其它功能。


一对复眼:由小眼组成,能辨认物体形状大小和颜色。


三只单眼:只能感光


咀嚼式的口器:上唇、下唇、舌上颚:有节齿,节碎和咀嚼植物的茎、叶(感觉与摄食中心)


2.胸部:分前中后胸


两对翅:会飞


三对分节的足:前两对较小,可爬,后足发达,能跳跃。(运动中心)


3.腹部:两侧(包括中后胸)各有一排小孔叫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与气管连接。


呼吸、消化、繁殖的中心


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动物和植物




提问:复眼的功能是____



口器能不能进行呼吸?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4.体表:包着一层怪韧的外骨骼,对身体起保护作用,不能随虫生长而生长,要进行五次的蜕皮,幼虫才能成继续生长。


三. 繁殖


五次成虫雌雄成虫交尾,雄蝗虫的精子与雄蝗虫体内的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在雄虫体内,属于体内受精,将受精卵产生向阳处的土里,每次几十颗受精卵粘在一起,形成卵块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良成幼虫,其幼虫又中若虫,再形成成虫,其过程是


脱皮越冬受精卵 幼虫 夏蝗


产 交 产


卵 配 卵


五次脱皮 秋蝗 幼虫 受精卵





第______周 第______课时 累计课时______节


教 学


内 容

第二节 昆虫(第一课时)


第 课时


时间


分配


讲 授


练 习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重点

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

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法





学法

讲解


教具

投影 标本






















二.蝗虫的繁殖

雌雄蝗虫交配受精卵(这一过程称为受精)(体内受精)

体外

受精卵 幼虫

交 发育

配 五次蜕皮

成 虫

第二节昆虫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一个

3胸部有足三对,一般有翅两对


教学效果分析

作业:课内:作业本 课本

课外:同步练习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复习:


1.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知大自然中的动物约有_____ 种,全世界蝗虫共有______种,我国有______种。


2.昆虫成虫_____、______各异,分为_______两性,且______性成虫体形略大,其身体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每部分由_____组成。


3.蝗虫头部是________中心,有一对______一对______,三只_____其中___只能咸光,____由_____组成,能辨认物体的开头大小,蝗虫具有______式口器,其关键结构是________。


4.蝗虫的胸部____是______中心,长有______会飞,有______的足,后足_____跳跃。


5.蝗虫的腹部是______中心,在其两侧有_______,蝗虫用_______进行呼吸。


6.蝗虫体表包着一层_____对身体起________作用。而它在生长过程,要进行______真正原因是______。


7.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教学:

蝗虫是昆虫,蝴蝶、蜜蜂、蝉、蟋蟀也是昆虫,那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下列我们采用观察、讨论、比较,最后归纳。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出示投影要求学生观察、讨论,列出提纲:


1.它们的身体可分几部分?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2.头部有无触角,若有则有几对?


3.头部有复眼吗?若有则有几对?


4.胸部有几对翅?有几对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学会观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