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个案设计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难能可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资治通鉴》的体例教学难点:宋词的成就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一场激烈的朝廷论争围绕着一部名为《资治通鉴》的书展开,一些人坚持要毁掉这部已经雕版的著作,幸亏有人以书中有宋神宗的“御序”为由,将书保存下来。你想知道这部幸免于难的《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书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可知道这首千古绝唱的出处?你是否想走进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世界,去尽情领略宋元文化的风采呢?
内容分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时期。本节课涉及了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等内容。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史书体例比较简表
史学著作
史书体裁
主要特点
《史记》
纪传体
以人物为中心
《资治通鉴》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将史事
和时间紧密结合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
人物
朝代
代表作或名句
苏轼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
南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杂剧的含义。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重点难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是教学重点。
教学建议
多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和观察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解惑动机,进而积极思考和参与。
问题解答
对司马光幼年勤奋学习的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借鉴?
提示 我们应发扬其勤奋刻苦、自觉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材料阅读 阅读这段材料,想一下元曲为什么能够兴盛。
提示 元统一后,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作为直接反映生活的戏剧形式元杂剧,适应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作业 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文 章来
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难能可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资治通鉴》的体例教学难点:宋词的成就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一场激烈的朝廷论争围绕着一部名为《资治通鉴》的书展开,一些人坚持要毁掉这部已经雕版的著作,幸亏有人以书中有宋神宗的“御序”为由,将书保存下来。你想知道这部幸免于难的《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书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可知道这首千古绝唱的出处?你是否想走进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世界,去尽情领略宋元文化的风采呢?
内容分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时期。本节课涉及了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等内容。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史书体例比较简表
史学著作
史书体裁
主要特点
《史记》
纪传体
以人物为中心
《资治通鉴》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将史事
和时间紧密结合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
人物
朝代
代表作或名句
苏轼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
南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杂剧的含义。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重点难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是教学重点。
教学建议
多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和观察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解惑动机,进而积极思考和参与。
问题解答
对司马光幼年勤奋学习的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借鉴?
提示 我们应发扬其勤奋刻苦、自觉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材料阅读 阅读这段材料,想一下元曲为什么能够兴盛。
提示 元统一后,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作为直接反映生活的戏剧形式元杂剧,适应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作业 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文 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