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纲考点解读】
明确考纲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课程标准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备考指要
多以选择题、主观题形式考查。分析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主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全面看待我国改革开放31年等;说明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因地制宜;说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哲学依据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知识梳理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易混点归纳】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属性
关系
同一性(统一性)
斗争性(对立性)
区别
含义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1)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
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间的口角等。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3)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违背同一律的表现;而辩证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友情提示】
(1)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4)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矛盾本身无好坏之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①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易混点归纳】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性质
表现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事物的个性
方法论
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物之间数量上多与少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方面转化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友情提示】
(1)“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正确理解两个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①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相互排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B相互依存。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但不能因此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的影响作用。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坚持两点论:A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A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B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A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B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易混点归纳】
(1)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项目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
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
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
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实践方
面的不同
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可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多数”“主导”等
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
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③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正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区别
含义
不同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侧重
不同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侧重于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
角度
不同
从辩证法的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原理
不同
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
联系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离开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这个前提,事物的本质特征就难以抓住。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入体现和必然结果,离开了具体分析,即使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也难以贯彻和落实。所以,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的。
【友情提示】
(1)事物的性质主要(不是完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两分法”、“一分为二”不是指把事物分成两部分,而是说要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两点也不等于就是优点和缺点。“两点论”中的两点是共性,其个性是多种多样的。
(3)通常我们都会认为: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最容易忽视的是运用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进行分析问题,即运用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进行分析。
(4)设问中用“矛盾的观点”(或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题时,则可考虑:①矛盾的对立性、统一性;②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③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这些原理的各自方法论(当然包括上面讲到的三种矛盾分析法)。
【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典型例题
1.(2011新课标,23)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虽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③所表述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两句民间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都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1天津文综)“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阴阳鱼”图的哲学寓意看,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也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观点,①③④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错误。
【答案】B
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回答下题。
3.(2011北京文综,34)基于右图所示的通话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
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控通胀与控失业关系的认识。通胀与失业相互制约,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扩大就业,应在二者的动态平衡中把握重点,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一方面要防止通货膨胀,一方面要扩大就业;C、D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A
4.(2011广东文综,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解读能力。从试题规定角度看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1江苏单科,30)当今,各地城市建设了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解析】题干中“各地城市建设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属于矛盾的普遍性,而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属于矛盾的特殊性,B项切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相符合。
【答案】B
6.(2011上海综合,3)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20℃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她的发明思路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不同的食用油,都具有凝固这一共性,但不同的食用油凝固点却不相同,属于矛盾的个性。某同学据此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体现,C符合题意;A、B、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答案】C
7.(2011广东文综,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根据试题要求,两点即主次矛盾的两点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两点。重点即主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中的主要方面,把材料与相关哲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同时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答案】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8.(2011福建文综,39)材料一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得31:16.7:52.3转变为2010年得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
【解析】此题应分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答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第二部分说明如何运用。答好本问,第一,注意答题的角度,其角度是唯物辩证法;第二,注意从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总结哲学道理;第三,回答如何运用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曲折。
③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规划。
9.(2011江苏单科,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包容性”表明世界各国的发展步伐是不一致、不统一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但世界各国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无法孤立而存在,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共同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前进与发展。将上述认识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考纲考点解读】
明确考纲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课程标准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备考指要
多以选择题、主观题形式考查。分析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主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全面看待我国改革开放31年等;说明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因地制宜;说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哲学依据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知识梳理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易混点归纳】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属性
关系
同一性(统一性)
斗争性(对立性)
区别
含义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1)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
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间的口角等。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3)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违背同一律的表现;而辩证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友情提示】
(1)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4)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矛盾本身无好坏之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①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易混点归纳】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性质
表现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事物的个性
方法论
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物之间数量上多与少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方面转化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友情提示】
(1)“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正确理解两个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①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相互排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占优势;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B相互依存。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但不能因此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的影响作用。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坚持两点论:A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A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B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A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B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易混点归纳】
(1)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项目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
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
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
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实践方
面的不同
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可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多数”“主导”等
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
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③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正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区别
含义
不同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侧重
不同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侧重于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
角度
不同
从辩证法的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原理
不同
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
联系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离开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这个前提,事物的本质特征就难以抓住。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入体现和必然结果,离开了具体分析,即使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也难以贯彻和落实。所以,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的。
【友情提示】
(1)事物的性质主要(不是完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2)“两分法”、“一分为二”不是指把事物分成两部分,而是说要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两点也不等于就是优点和缺点。“两点论”中的两点是共性,其个性是多种多样的。
(3)通常我们都会认为: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最容易忽视的是运用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进行分析问题,即运用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进行分析。
(4)设问中用“矛盾的观点”(或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题时,则可考虑:①矛盾的对立性、统一性;②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③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这些原理的各自方法论(当然包括上面讲到的三种矛盾分析法)。
【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典型例题
1.(2011新课标,23)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虽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③所表述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两句民间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都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1天津文综)“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阴阳鱼”图的哲学寓意看,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也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观点,①③④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错误。
【答案】B
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回答下题。
3.(2011北京文综,34)基于右图所示的通话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
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控通胀与控失业关系的认识。通胀与失业相互制约,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扩大就业,应在二者的动态平衡中把握重点,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一方面要防止通货膨胀,一方面要扩大就业;C、D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A
4.(2011广东文综,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解读能力。从试题规定角度看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1江苏单科,30)当今,各地城市建设了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解析】题干中“各地城市建设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属于矛盾的普遍性,而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属于矛盾的特殊性,B项切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相符合。
【答案】B
6.(2011上海综合,3)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20℃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她的发明思路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不同的食用油,都具有凝固这一共性,但不同的食用油凝固点却不相同,属于矛盾的个性。某同学据此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体现,C符合题意;A、B、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答案】C
7.(2011广东文综,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根据试题要求,两点即主次矛盾的两点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两点。重点即主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中的主要方面,把材料与相关哲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同时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答案】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8.(2011福建文综,39)材料一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得31:16.7:52.3转变为2010年得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
【解析】此题应分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答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第二部分说明如何运用。答好本问,第一,注意答题的角度,其角度是唯物辩证法;第二,注意从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总结哲学道理;第三,回答如何运用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曲折。
③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规划。
9.(2011江苏单科,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包容性”表明世界各国的发展步伐是不一致、不统一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但世界各国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无法孤立而存在,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共同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前进与发展。将上述认识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