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语文 (第5册)
备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栈桥(zhàn) 阔绰(chuò)
褴褛(lán lǚ) 牡蛎(mǔ lì)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明确:“盼”、“赞”、“见”、“躲”
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 4节),盼。
第二部分(5 19节),赞。
第三部分(20 47节),见。
第四部分(48 49节),躲。
四、交流互动
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明确:“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
2.分角色朗读20-47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明确:
“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 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
瞪着眼“看女儿、女婿” 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 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小结: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
五、质疑交流
你怎样看待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
六、自主小结
本文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为明线,以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为暗线,展现了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七、反馈练习
为小说续写结尾。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同行》相关1-3题。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备注
板书设计
(明线) (暗线)
开端 盼
菲利普夫妇 发展 赞 于
(态度的变化) 高潮 见 勒
结局 躲 (贫富状况的变化)
自私、冷酷、贪婪、
惟利是图、势利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语文 (第5册)
备课
教师
刘银姿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并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多元解读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品读对其他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多元解读文章主题。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指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交流互动
(一)本文有哪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只有两处:
第一处:20节:“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
景色静谧,色泽美丽。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欢乐的心情。
第二处:48节:景色黯淡,烘托出菲利普夫妇失望、沮丧的心情。
环境描写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关于于勒:
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2) 关于“我”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
(3)关于姐姐和女婿
他们的婚事以金钱为转移,说明不仅菲利普夫妇崇尚金钱,拜金主义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追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明确:
提示:小说的主题在谁身上体现的,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追问:那么,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三)本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明确:
(1)金钱关系说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是菲利普夫妇,而“我”是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所以,按这种解读,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
(2)虚荣说
小说通过展现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
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仍然是菲利普夫妇。 所以,按这种解读,主人公也是菲利普夫妇。
(3)同情说
作者并非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菲利普夫妇。他们并非大奸大恶,只是被社会爱慕虚荣、拜金主义的风气所腐蚀,作者是把矛头指向了整个社会。
同时,作者也表现了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
按这种解读,主人公既有菲利普夫妇,也有于勒。
三、自主小结
本文环境描写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其他人物或衬托主要人物,或为线索人物,也是表现主题不可或缺的人物。而对于本文的主题,则可以尝试多元解读。
四、反馈练习
用几句环境描写来衬托你考试失利后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行》剩下的题目。
2.阅读莫泊桑的小说作品《项链》,分析主人公及其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
备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语文 (第5册)
备课
教师
刘银姿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默读圈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研读赏析,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精明、刻薄、泼辣、虚伪、有主意、富有心计、自私势利、为女儿着想..........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以上都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提示:重点研读第25到38段)
总结: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简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变化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
菲利普夫妇的特征
语言
行动
贫
坏蛋、流氓、无赖
打发
虚伪、卑鄙自私、贪心势利、冷酷、精明、刻薄
富
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
衣冠楚楚地在海边守侯
贫
卖社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
骂、躲避
2、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二、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文题是〈,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略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我”-----若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穷水手当作兄弟看待后,仍认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而在“我”身上,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三、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深奥,情节却曲折多变,小说采用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情节舒缓下来,在船上,又加了一段吃牡蛎的小插曲描绘嘲讽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和克拉丽丝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菲利普发现迈牡蛎的象弟弟并惊恐告诉妻子,情节推向高潮,气氛顿时紧张,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情节又松缓下来,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妇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情节真是有张有弛。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四、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1、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场景:在轮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妇、于勒,情节:从菲利普夫妇吃牡蛎到发现于勒直到离开这部分。要求细致分析利普夫妇的行动,语言和性格。
2、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作业
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200个左右字来完成。
2、如果你是文中的若瑟夫,你见到了分别十年之久,穷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时想说些什么呢?用150个字来完成。
备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语文 (第5册)
备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栈桥(zhàn) 阔绰(chuò)
褴褛(lán lǚ) 牡蛎(mǔ lì)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明确:“盼”、“赞”、“见”、“躲”
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 4节),盼。
第二部分(5 19节),赞。
第三部分(20 47节),见。
第四部分(48 49节),躲。
四、交流互动
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明确:“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
2.分角色朗读20-47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明确:
“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 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
瞪着眼“看女儿、女婿” 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 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小结: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
五、质疑交流
你怎样看待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
六、自主小结
本文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为明线,以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为暗线,展现了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七、反馈练习
为小说续写结尾。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同行》相关1-3题。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备注
板书设计
(明线) (暗线)
开端 盼
菲利普夫妇 发展 赞 于
(态度的变化) 高潮 见 勒
结局 躲 (贫富状况的变化)
自私、冷酷、贪婪、
惟利是图、势利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语文 (第5册)
备课
教师
刘银姿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并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多元解读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品读对其他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多元解读文章主题。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指名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交流互动
(一)本文有哪些环境描写的语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只有两处:
第一处:20节:“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
景色静谧,色泽美丽。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欢乐的心情。
第二处:48节:景色黯淡,烘托出菲利普夫妇失望、沮丧的心情。
环境描写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关于于勒:
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2) 关于“我”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
(3)关于姐姐和女婿
他们的婚事以金钱为转移,说明不仅菲利普夫妇崇尚金钱,拜金主义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追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明确:
提示:小说的主题在谁身上体现的,谁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追问:那么,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三)本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明确:
(1)金钱关系说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是菲利普夫妇,而“我”是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所以,按这种解读,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
(2)虚荣说
小说通过展现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
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仍然是菲利普夫妇。 所以,按这种解读,主人公也是菲利普夫妇。
(3)同情说
作者并非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菲利普夫妇。他们并非大奸大恶,只是被社会爱慕虚荣、拜金主义的风气所腐蚀,作者是把矛头指向了整个社会。
同时,作者也表现了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
按这种解读,主人公既有菲利普夫妇,也有于勒。
三、自主小结
本文环境描写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其他人物或衬托主要人物,或为线索人物,也是表现主题不可或缺的人物。而对于本文的主题,则可以尝试多元解读。
四、反馈练习
用几句环境描写来衬托你考试失利后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行》剩下的题目。
2.阅读莫泊桑的小说作品《项链》,分析主人公及其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
备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语文 (第5册)
备课
教师
刘银姿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默读圈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研读赏析,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精明、刻薄、泼辣、虚伪、有主意、富有心计、自私势利、为女儿着想..........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以上都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提示:重点研读第25到38段)
总结: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简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变化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
菲利普夫妇的特征
语言
行动
贫
坏蛋、流氓、无赖
打发
虚伪、卑鄙自私、贪心势利、冷酷、精明、刻薄
富
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
衣冠楚楚地在海边守侯
贫
卖社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
骂、躲避
2、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二、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文题是〈,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略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我”-----若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穷水手当作兄弟看待后,仍认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而在“我”身上,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三、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深奥,情节却曲折多变,小说采用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情节舒缓下来,在船上,又加了一段吃牡蛎的小插曲描绘嘲讽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和克拉丽丝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菲利普发现迈牡蛎的象弟弟并惊恐告诉妻子,情节推向高潮,气氛顿时紧张,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情节又松缓下来,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妇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情节真是有张有弛。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四、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1、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场景:在轮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妇、于勒,情节:从菲利普夫妇吃牡蛎到发现于勒直到离开这部分。要求细致分析利普夫妇的行动,语言和性格。
2、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作业
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200个左右字来完成。
2、如果你是文中的若瑟夫,你见到了分别十年之久,穷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时想说些什么呢?用150个字来完成。
备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