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睡莲花开的声音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失聪的人们视他为救星。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位于慕尼黑的杰夫瑞医生的诊所,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做了三次耳蜗移植,但始终不见任何起色。
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不一样”的同伴。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茵梦湖是慕尼黑的一个地处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湖泊,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
在路上,杰夫瑞医生看见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到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的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露茜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的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他们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茜站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画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茜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
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作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医学治疗即使在100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些不幸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摘自《知音》海外版,有删改)
15.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
16.文中描写了茵梦湖清晨的美景,请你用单横线在原文上划出来。
17.露茜为什么要让这些失聪的孩子们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答:
18.杰夫瑞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为什么他目睹了茵梦 湖边的一幕后,“却感慨地泪流满面”?
答:
19.读了全文,你觉得露茜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0.对于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杰夫瑞医生是个线索人物,文章是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而展开的。
B.文中过分强调了杰夫瑞医生医术高明,是失聪者的“救星”,削弱了露茜这个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应当修改。
C.描写茵梦湖的景色,目的是为下文孩子们静心地“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创设一个优美静谧的氛围。
D.文章在倒数第二段已经通过杰夫瑞医生的心理活动说出了露茜是创造奇迹的人,最后一段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因此这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
21.“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露茜的这句话本来是对失聪的孩子们说的,但读了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呼唤英雄
封 尘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致没能点
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前,在中日围棋摆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一个字:“不!”后来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已然涌现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命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郎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就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积沙成石,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了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与其说这是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她已经走到运动生涯的尽头时,她却一次一次地以崭新姿态登上领奖台。
⑥是英雄,不一定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即使在足球界,也不乏这类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着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襟怀。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但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球、意大利足球、美国田径那样的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节选自《新体育》1998.1)
22.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答:
23.文章的标题是《呼唤英雄》,作者究竟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通读全文,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作者所认为英雄应该具有的品质。
答:
(1)
(2)
(3)
24.文章第⑧自然段的首括句“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出了英雄的一种品质。请你结合文章前面的内容,仿照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英雄的品质特点。
答:
(1)
(2)
25.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回答不少于50字)
答:
四、作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以“学会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法不限,题目自拟。
13 威尼斯商人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象一出独幕剧一样。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变化,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戏在描绘人物性格上的显著特点。
(二)学法引导
1、阅读课文,着重理清戏剧冲突中情节发展的过程,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认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明确这篇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剧本中所用的“夸张”“悬念”“对比”“突转”等戏剧技巧,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对戏剧文学的巨大贡献,了解他的一些重要作品,进一步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动、优美流畅。
(三)审美鉴赏
优美动人,含义隽永的比喻。
节选的剧本语言优美动人,含义隽永,这和作者在戏剧语言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生动、贴切的比喻分不开。如,安东尼奥说“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病羊的比喻形象而又真切地勾勒出他那软弱的性格,“果子落地”一句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他面临的悲惨遭遇。这样的比喻通俗晓畅,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紧扣剧情,又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敏锐的观察能力。
(四)重点难点突破
1 、课文中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主题思想是什么?
[析]这道题意在引导学生理清剧情,理清贯穿全剧的矛盾线索,理解剧本所表达的中心。
[参考答案] 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是:高利贷商人夏洛克与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矛盾冲突。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虚伪的本质,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一举击败夏洛克的勇气和智谋。
2、结合剧情,简要分析安东尼奥、葛莱西安诺、夏洛克、鲍西娅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析]本题旨在分析正反面的人物言行,从中揣摩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参考答案]:
鲍西娅的形象是:仁爱聪慧、见义勇为、才智超群;
安东尼奥的形象是:仁爱善良、重义轻利、慷慨无私;
夏洛克的丑恶形象是:邪恶残忍、冷酷贪婪、惟利是图。
3、用讨论法感受和归纳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本文语言既富于个性化,又生动优美,试从课本中出具体语例,作一点体会。
[析]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哥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是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又一大特色。他那高度的创作才华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取比自天上人间大海陆地,比喻新颖独特、喻义深邃。
[参考答案] 如,公爵的一段话:“我很替你不快乐,你是来跟一个心如铁石的对手当庭对质,一个不懂得怜悯,没有慈悲的不近人情的恶汉。”简洁的几句话,就准确而有力地描述了夏洛克的心地凶狠,感情冷酷和处事待人的态度。
再如,安东尼奥说“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 这个犹太人讲理,就象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失去它的羊羔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大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谡谡的声音”这三个比喻使读者联想到夏洛克就象怒涛一样凶暴,野兽那样毫无人性,松柏那样本然无情,是一个无可理喻的恶人。
4、世界文学画廊中,有四大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其中之一,你知道另外的三个吗?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说说他们吝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
[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对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另外三个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性格比较单一,就是吝啬。而夏洛克的性格主要方面固然是吝啬,但他同时还爱女儿,对作为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满怀愤怒,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是活生生的。比其他三个吝啬鬼刻画得更为成功。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威尼斯商人》 (国别)大戏剧家 (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 剧(填“悲”或“喜”)。该戏剧家著名的悲剧有《 》《 》。
2、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中。
(1)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
(2)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暑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 )
(3)他已经当庭拒决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
3、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能力提高
阅读夏洛克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夏洛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帮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她们赶掉,谁管得了我?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到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物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友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安东尼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告禀( ) (2)癖( )性
2、这是法庭上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质的一段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结合上面这段话的相关内容,说出夏洛克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4、通过这段话,可以 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开放探究
阅读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文字,回答完成习题。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她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恩,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下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它只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他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1、选文中加点的“这两种行为”是指哪两种行为?(用原文中的两个词归纳)
一种是:“ ”;另一种是“ ”。
2、下列不属于“顾虑重重”的范围的一句是( )
A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B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C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D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3、下列对这段独白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为“生存与毁灭”所困,渴求自己能抹平自己心头的创伤,平静的死去。
B生动地写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复杂的矛盾,但他最终还是走出了那“重重的顾虑”。
C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始终未能摆脱那“重重的顾虑”。
D这只是一个人的内心的独白,也只不过是一时的想法而已,没有什么深刻性。
三、资料下载
1、《威尼斯商人》包含两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大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尊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兰携款私奔的故事。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了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惟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赵澧《浅谈(威尼斯商人>),《世界名著选评?第二集》》
2、语言的丰富有力,是莎剧动人的力量所在。歌德曾说:“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感动人的。”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也在于戏剧语言的改革。他一改从前正宗戏剧的清规戒律,用韵散杂糅的文体,特别是用大量无韵诗,这样可以自由表达各种个性化的人物,及其在各个时间、场所的变化……莎士比亚所用词汇有一万五千之多,是世界作家、诗人中罕见的。(朱雅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世界名著选评?第一集》)
14 变脸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自六场川剧《变脸》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并发生狗娃落水并被救起的又一次波澜,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这场戏,情节起伏
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二)学法引导
1、首先读课文,把握剧情,理清戏剧冲突。然后抓住戏剧冲突来理解人物形象和剧本的思想内容。再揣摩语言,了解戏曲中的唱词与说白的一般特点,借助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刻画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思想感情。
2、课外完整地阅读《变脸》全剧本,加深对人物形象及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审美鉴赏
扣人心弦的起伏艺术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情节是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前、后半场剧情大起大落,动人心魄,扣人心弦。前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写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然而看似轻松平安,却为后面剧情的转折酝酿了矛盾冲突;后半场,在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后,剧情急转直下,是留是弃,由希望到失望,直接酣畅的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的内心冲突,气氛紧张,波澜起伏,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激荡和精神冲击。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节选部分剧情,是围绕什么矛盾冲突展开的?矛盾冲突的高潮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将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的?
[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
[参考答案] 节选部分围绕着水上漂和狗娃之间的矛盾,即水上漂重男轻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的高潮是:狗娃被识破是女孩之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水上漂面临是取是舍的选择,狗娃则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
作者采用层层铺垫的方法,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重在显示爷爷与“孙子”的和美关系,同时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这段戏在平和的景象之中酝酿了矛盾冲突。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则是剧情的转折点,矛盾冲突由此爆发。
2、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
[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掌握,同时了解剧本的主要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狗娃的性格: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水上漂是一个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他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狗娃给老人斟酒添菜,给老人唱儿歌,为老人捶背挠痒,独自对月抒情,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饮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孙子唱儿歌,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怕孩子累坏了让“他”歇息,斥责狗娃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果断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另外,作者还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3、找出剧本中写“帮腔人”的内容,说说这一人物在剧本中的作用。
[析]本题主要是注意理解“帮腔人”这一特别的形象在剧本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找相关文字(略)。作用:在剧中,帮腔人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角色。他有着叙事人的身份,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观众甚至是剧中人的代言者。但他并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关口,以“画外音”或旁白的方式,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打鼾( ) 阴霾( ) yí( )然自得 睡眼惺sōng( )
2、解释“阴霾”,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 ,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 场。
4、剧本中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狗娃的唱词中也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对这种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问,说说你的观点。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狗娃(抓住一线希望,急唱快板)
我比男娃子更勤快,
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你桌上只添一双筷,
我不贪嘴,不挑菜,
学本事,听安排……
爷爷呀――
你收个孝顺的孙女划得来!
水上漂(唱)
可怜可爱,
好灵好乖,
催人滚滚泪!
背着狗娃揩……(返身望天三思)
雁鹅阵阵飞天外,
炊烟袅袅起楼台。
我家香烟今何在?
愧对祠堂祖先牌。
养儿方能续后代
女生外向遭祸灾。
事出无奈,
快快丢开。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
水上漂心一横,跺脚踢开女孩,跳上小舟,轻篙一撑,船如箭发,开往下游。
狗娃沿着河岸追赶小舟,踏进浅水呼唤爷爷,水漫到膝,波涌到腰……
水上漂回头一看,女孩在水中沉浮!
水上漂 死丫头,不要命了!
老汉嘴上大骂,行动却很果断――投河救人!
艺人不愧外号水上漂,弄潮之术极高,迅速救起女孩。
1、从上面节选文字看,狗娃和水上漂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上面这段文字中,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性格,在其心理和行动上存在明显的矛盾,试找出表现此矛盾的内容。
3、简要说说,你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4、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剧本后面的内容构思一个情节。
开放探究
阅读老舍《茶馆》片段,完成题目。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下”。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给学生闷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班,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缴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笔帐不是?(1)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食人不可,好得点津贴!
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2)
吴祥子 走!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给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 我……(3)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4)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是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5)
1、简略分析对话(1)中表现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性格及思想感情?
2、对对话(2)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巡警们的忠于职守的性格。
B表现了巡捕的横行霸道,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C写出了宋恩子、吴祥子二人的悲惨生活,他们这样做是迫不得已。
D只是直观地反映现实,没有含义。
3、对白(3)(4)的最后都有省略号,它们表示了什么意思?
4、对白(5)中有两个“意思”,它们各表示了什么意义?对白(5)有什么样的内涵?
三、资料下载
1、脸谱知识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2、关于“变脸”艺术
变脸是戏曲为突出表现剧中人物的惊恐、绝望、愤怒等极端情绪的突变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只用来表现神怪,后来推及其他角色。最初的变脸由演员进入后台改装完成,后来则演变成当场变脸,由此演为一种绝技。其实,变脸的手法很多地方剧种都有,但以川剧最著名,成为川剧的招牌和轻易不示人的绝技。当然,也有人称它为乡场上的小杂耍,没什么内涵,看几次也就没了趣味。
变脸一般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依据功夫深浅和剧情需要而定。大变脸又有三变、五变直至八变,小变脸则只在脸的局部上做文章。变脸的手法没什么新鲜,抹暴眼、吹粉、扯脸而已。抹暴眼与吹粉属涂面化妆。抹指的是以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则更粗糙,吹起色粉即变脸。扯脸即扯脸壳子,也即面具,先一层一层套上去,松紧死活有度,演出中再一层一层扯将下来,对演员的要求是动作敏捷,不露痕迹,如此而已。
15 枣儿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枣儿》是一部重在写情,以情感人的话剧小品。剧本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一老一少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在他们的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不仅充分表露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还流露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该剧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二)学法引导
1、诵读剧本,了解剧情,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多层面的浓浓的情意。
2、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着重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
由于“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对剧本的思想内容,切忌生硬的、绝对化的理解,可以有多样化的理解。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品尝这“枣儿”的味道。
(三)审美鉴赏
丰厚的思想底蕴。
《枣儿》说的是一位孤独的乡村老人与一位孤独的儿童在情感上相濡以沫的故事,全剧构思精巧以小见大,意蕴丰富,着力表现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朗读《枣儿》这出话剧小品,说说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析]本题旨在把握剧情,理解剧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仔细阅读剧本,想一想“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析]本题旨在把握本文在结构剧情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借一个具体的物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参考答案]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试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理运用象征手法的?
[析] 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不能仅作理性的分析,要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根据象征手法的特点,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和语言所表达的显性意义加以泛化和深化,从而领悟剧中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4、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析] 本题旨在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翘( )首 踌( )躇( ) 咀( )嚼( ) 囫( )囵( )吞枣
2、选择
(1)一 枣树上结了数不完 枣儿。( A颗 B棵)
(2)老人将枣儿塞 进孩子嘴里。( Asāi B sè )
3、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
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4、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开放探究
阅读《白毛女》中“逼债”一节,然后答题。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资料下载
戏剧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特点:集中性、综合性、直观性、舞台性
3、戏剧的基本要素: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戏剧冲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4、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歌剧: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种戏剧。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舞剧: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另外,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5、戏剧的结构和情节:戏剧结构分“幕”分“场”,幕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场是
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戏剧的情节一般也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
分。
16 音乐之声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引导
1、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2、课外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结合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心灵的震颤。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四)重点难点突破
睡莲花开的声音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失聪的人们视他为救星。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位于慕尼黑的杰夫瑞医生的诊所,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做了三次耳蜗移植,但始终不见任何起色。
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不一样”的同伴。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茵梦湖是慕尼黑的一个地处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湖泊,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
在路上,杰夫瑞医生看见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到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的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露茜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的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他们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茜站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画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茜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
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作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医学治疗即使在100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些不幸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摘自《知音》海外版,有删改)
15.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
16.文中描写了茵梦湖清晨的美景,请你用单横线在原文上划出来。
17.露茜为什么要让这些失聪的孩子们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答:
18.杰夫瑞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为什么他目睹了茵梦 湖边的一幕后,“却感慨地泪流满面”?
答:
19.读了全文,你觉得露茜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0.对于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杰夫瑞医生是个线索人物,文章是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而展开的。
B.文中过分强调了杰夫瑞医生医术高明,是失聪者的“救星”,削弱了露茜这个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应当修改。
C.描写茵梦湖的景色,目的是为下文孩子们静心地“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创设一个优美静谧的氛围。
D.文章在倒数第二段已经通过杰夫瑞医生的心理活动说出了露茜是创造奇迹的人,最后一段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因此这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
21.“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露茜的这句话本来是对失聪的孩子们说的,但读了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呼唤英雄
封 尘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致没能点
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前,在中日围棋摆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一个字:“不!”后来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已然涌现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命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郎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就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积沙成石,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了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与其说这是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她已经走到运动生涯的尽头时,她却一次一次地以崭新姿态登上领奖台。
⑥是英雄,不一定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即使在足球界,也不乏这类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着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襟怀。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但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球、意大利足球、美国田径那样的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节选自《新体育》1998.1)
22.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答:
23.文章的标题是《呼唤英雄》,作者究竟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通读全文,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作者所认为英雄应该具有的品质。
答:
(1)
(2)
(3)
24.文章第⑧自然段的首括句“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出了英雄的一种品质。请你结合文章前面的内容,仿照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英雄的品质特点。
答:
(1)
(2)
25.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回答不少于50字)
答:
四、作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以“学会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法不限,题目自拟。
13 威尼斯商人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简洁紧凑得就象一出独幕剧一样。每一个登场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事件的变化,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戏在描绘人物性格上的显著特点。
(二)学法引导
1、阅读课文,着重理清戏剧冲突中情节发展的过程,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认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明确这篇戏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剧本中所用的“夸张”“悬念”“对比”“突转”等戏剧技巧,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对戏剧文学的巨大贡献,了解他的一些重要作品,进一步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品味本文语言的诙谐生动、优美流畅。
(三)审美鉴赏
优美动人,含义隽永的比喻。
节选的剧本语言优美动人,含义隽永,这和作者在戏剧语言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生动、贴切的比喻分不开。如,安东尼奥说“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病羊的比喻形象而又真切地勾勒出他那软弱的性格,“果子落地”一句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他面临的悲惨遭遇。这样的比喻通俗晓畅,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紧扣剧情,又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敏锐的观察能力。
(四)重点难点突破
1 、课文中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主题思想是什么?
[析]这道题意在引导学生理清剧情,理清贯穿全剧的矛盾线索,理解剧本所表达的中心。
[参考答案] 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是:高利贷商人夏洛克与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矛盾冲突。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虚伪的本质,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一举击败夏洛克的勇气和智谋。
2、结合剧情,简要分析安东尼奥、葛莱西安诺、夏洛克、鲍西娅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析]本题旨在分析正反面的人物言行,从中揣摩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参考答案]:
鲍西娅的形象是:仁爱聪慧、见义勇为、才智超群;
安东尼奥的形象是:仁爱善良、重义轻利、慷慨无私;
夏洛克的丑恶形象是:邪恶残忍、冷酷贪婪、惟利是图。
3、用讨论法感受和归纳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本文语言既富于个性化,又生动优美,试从课本中出具体语例,作一点体会。
[析]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哥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是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又一大特色。他那高度的创作才华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取比自天上人间大海陆地,比喻新颖独特、喻义深邃。
[参考答案] 如,公爵的一段话:“我很替你不快乐,你是来跟一个心如铁石的对手当庭对质,一个不懂得怜悯,没有慈悲的不近人情的恶汉。”简洁的几句话,就准确而有力地描述了夏洛克的心地凶狠,感情冷酷和处事待人的态度。
再如,安东尼奥说“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 这个犹太人讲理,就象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失去它的羊羔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大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谡谡的声音”这三个比喻使读者联想到夏洛克就象怒涛一样凶暴,野兽那样毫无人性,松柏那样本然无情,是一个无可理喻的恶人。
4、世界文学画廊中,有四大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其中之一,你知道另外的三个吗?课外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说说他们吝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
[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对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另外三个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性格比较单一,就是吝啬。而夏洛克的性格主要方面固然是吝啬,但他同时还爱女儿,对作为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满怀愤怒,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是活生生的。比其他三个吝啬鬼刻画得更为成功。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威尼斯商人》 (国别)大戏剧家 (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 剧(填“悲”或“喜”)。该戏剧家著名的悲剧有《 》《 》。
2、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中。
(1)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
(2)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暑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 )
(3)他已经当庭拒决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
3、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能力提高
阅读夏洛克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夏洛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帮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她们赶掉,谁管得了我?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到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物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友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安东尼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告禀( ) (2)癖( )性
2、这是法庭上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质的一段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结合上面这段话的相关内容,说出夏洛克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4、通过这段话,可以 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开放探究
阅读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文字,回答完成习题。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她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恩,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下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它只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他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1、选文中加点的“这两种行为”是指哪两种行为?(用原文中的两个词归纳)
一种是:“ ”;另一种是“ ”。
2、下列不属于“顾虑重重”的范围的一句是( )
A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B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C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D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3、下列对这段独白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为“生存与毁灭”所困,渴求自己能抹平自己心头的创伤,平静的死去。
B生动地写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复杂的矛盾,但他最终还是走出了那“重重的顾虑”。
C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始终未能摆脱那“重重的顾虑”。
D这只是一个人的内心的独白,也只不过是一时的想法而已,没有什么深刻性。
三、资料下载
1、《威尼斯商人》包含两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大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尊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兰携款私奔的故事。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了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惟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赵澧《浅谈(威尼斯商人>),《世界名著选评?第二集》》
2、语言的丰富有力,是莎剧动人的力量所在。歌德曾说:“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感动人的。”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也在于戏剧语言的改革。他一改从前正宗戏剧的清规戒律,用韵散杂糅的文体,特别是用大量无韵诗,这样可以自由表达各种个性化的人物,及其在各个时间、场所的变化……莎士比亚所用词汇有一万五千之多,是世界作家、诗人中罕见的。(朱雅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世界名著选评?第一集》)
14 变脸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自六场川剧《变脸》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并发生狗娃落水并被救起的又一次波澜,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这场戏,情节起伏
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二)学法引导
1、首先读课文,把握剧情,理清戏剧冲突。然后抓住戏剧冲突来理解人物形象和剧本的思想内容。再揣摩语言,了解戏曲中的唱词与说白的一般特点,借助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刻画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思想感情。
2、课外完整地阅读《变脸》全剧本,加深对人物形象及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审美鉴赏
扣人心弦的起伏艺术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情节是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前、后半场剧情大起大落,动人心魄,扣人心弦。前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写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然而看似轻松平安,却为后面剧情的转折酝酿了矛盾冲突;后半场,在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后,剧情急转直下,是留是弃,由希望到失望,直接酣畅的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的内心冲突,气氛紧张,波澜起伏,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激荡和精神冲击。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节选部分剧情,是围绕什么矛盾冲突展开的?矛盾冲突的高潮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将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的?
[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
[参考答案] 节选部分围绕着水上漂和狗娃之间的矛盾,即水上漂重男轻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的高潮是:狗娃被识破是女孩之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水上漂面临是取是舍的选择,狗娃则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
作者采用层层铺垫的方法,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重在显示爷爷与“孙子”的和美关系,同时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这段戏在平和的景象之中酝酿了矛盾冲突。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则是剧情的转折点,矛盾冲突由此爆发。
2、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
[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掌握,同时了解剧本的主要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狗娃的性格: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水上漂是一个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他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狗娃给老人斟酒添菜,给老人唱儿歌,为老人捶背挠痒,独自对月抒情,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饮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孙子唱儿歌,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怕孩子累坏了让“他”歇息,斥责狗娃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果断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另外,作者还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3、找出剧本中写“帮腔人”的内容,说说这一人物在剧本中的作用。
[析]本题主要是注意理解“帮腔人”这一特别的形象在剧本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找相关文字(略)。作用:在剧中,帮腔人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角色。他有着叙事人的身份,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观众甚至是剧中人的代言者。但他并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关口,以“画外音”或旁白的方式,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打鼾( ) 阴霾( ) yí( )然自得 睡眼惺sōng( )
2、解释“阴霾”,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 ,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 场。
4、剧本中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狗娃的唱词中也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对这种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问,说说你的观点。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狗娃(抓住一线希望,急唱快板)
我比男娃子更勤快,
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你桌上只添一双筷,
我不贪嘴,不挑菜,
学本事,听安排……
爷爷呀――
你收个孝顺的孙女划得来!
水上漂(唱)
可怜可爱,
好灵好乖,
催人滚滚泪!
背着狗娃揩……(返身望天三思)
雁鹅阵阵飞天外,
炊烟袅袅起楼台。
我家香烟今何在?
愧对祠堂祖先牌。
养儿方能续后代
女生外向遭祸灾。
事出无奈,
快快丢开。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
水上漂心一横,跺脚踢开女孩,跳上小舟,轻篙一撑,船如箭发,开往下游。
狗娃沿着河岸追赶小舟,踏进浅水呼唤爷爷,水漫到膝,波涌到腰……
水上漂回头一看,女孩在水中沉浮!
水上漂 死丫头,不要命了!
老汉嘴上大骂,行动却很果断――投河救人!
艺人不愧外号水上漂,弄潮之术极高,迅速救起女孩。
1、从上面节选文字看,狗娃和水上漂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上面这段文字中,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性格,在其心理和行动上存在明显的矛盾,试找出表现此矛盾的内容。
3、简要说说,你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4、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剧本后面的内容构思一个情节。
开放探究
阅读老舍《茶馆》片段,完成题目。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下”。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给学生闷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班,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缴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笔帐不是?(1)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食人不可,好得点津贴!
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2)
吴祥子 走!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给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 我……(3)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4)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是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5)
1、简略分析对话(1)中表现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性格及思想感情?
2、对对话(2)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巡警们的忠于职守的性格。
B表现了巡捕的横行霸道,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C写出了宋恩子、吴祥子二人的悲惨生活,他们这样做是迫不得已。
D只是直观地反映现实,没有含义。
3、对白(3)(4)的最后都有省略号,它们表示了什么意思?
4、对白(5)中有两个“意思”,它们各表示了什么意义?对白(5)有什么样的内涵?
三、资料下载
1、脸谱知识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2、关于“变脸”艺术
变脸是戏曲为突出表现剧中人物的惊恐、绝望、愤怒等极端情绪的突变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只用来表现神怪,后来推及其他角色。最初的变脸由演员进入后台改装完成,后来则演变成当场变脸,由此演为一种绝技。其实,变脸的手法很多地方剧种都有,但以川剧最著名,成为川剧的招牌和轻易不示人的绝技。当然,也有人称它为乡场上的小杂耍,没什么内涵,看几次也就没了趣味。
变脸一般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依据功夫深浅和剧情需要而定。大变脸又有三变、五变直至八变,小变脸则只在脸的局部上做文章。变脸的手法没什么新鲜,抹暴眼、吹粉、扯脸而已。抹暴眼与吹粉属涂面化妆。抹指的是以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则更粗糙,吹起色粉即变脸。扯脸即扯脸壳子,也即面具,先一层一层套上去,松紧死活有度,演出中再一层一层扯将下来,对演员的要求是动作敏捷,不露痕迹,如此而已。
15 枣儿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枣儿》是一部重在写情,以情感人的话剧小品。剧本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一老一少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在他们的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不仅充分表露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还流露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该剧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二)学法引导
1、诵读剧本,了解剧情,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多层面的浓浓的情意。
2、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着重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
由于“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对剧本的思想内容,切忌生硬的、绝对化的理解,可以有多样化的理解。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品尝这“枣儿”的味道。
(三)审美鉴赏
丰厚的思想底蕴。
《枣儿》说的是一位孤独的乡村老人与一位孤独的儿童在情感上相濡以沫的故事,全剧构思精巧以小见大,意蕴丰富,着力表现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朗读《枣儿》这出话剧小品,说说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析]本题旨在把握剧情,理解剧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仔细阅读剧本,想一想“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析]本题旨在把握本文在结构剧情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借一个具体的物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参考答案]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试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理运用象征手法的?
[析] 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不能仅作理性的分析,要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根据象征手法的特点,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和语言所表达的显性意义加以泛化和深化,从而领悟剧中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4、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析] 本题旨在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翘( )首 踌( )躇( ) 咀( )嚼( ) 囫( )囵( )吞枣
2、选择
(1)一 枣树上结了数不完 枣儿。( A颗 B棵)
(2)老人将枣儿塞 进孩子嘴里。( Asāi B sè )
3、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
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4、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开放探究
阅读《白毛女》中“逼债”一节,然后答题。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资料下载
戏剧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特点:集中性、综合性、直观性、舞台性
3、戏剧的基本要素: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戏剧冲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4、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歌剧: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种戏剧。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舞剧: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另外,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5、戏剧的结构和情节:戏剧结构分“幕”分“场”,幕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场是
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戏剧的情节一般也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
分。
16 音乐之声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引导
1、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2、课外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结合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心灵的震颤。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四)重点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