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说不尽的狗(精选3篇)

说不尽的狗(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不尽的狗(精选3篇)

说不尽的狗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1、 思路安排,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地结构。

  2、 仔细揣摩、分析文章幽默轻松地语言,体味幽默(包括通感)所产生地艺术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 合作学习,把握作品地细节,了解、品味作者地语言魅力。

  2、 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地内涵。

  3、 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与感悟地思想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西方文化地深刻理解,对学问地谦虚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以揣摩、分析文章幽默风趣地语言未重点;以把握作品所涉及地中西方文化差异未难点。

  五、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六、教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搜索关于带有狗或犬的熟语。

  2、导入:同学们,在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你们知道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他们会穿着颜色不同的衣服,就其原因,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因中西方地文化差异而令人陷入思考的文章……

  3、作者简介: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

  4、 由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狗或犬的熟语,教师归纳订正。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人模狗样】 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 亦作狗肺狼心。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含“狗”(“犬”)的其它熟语: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狗眼看人低、虎父无犬子、卖狗皮膏药、狗改不了吃屎、 虎落平原被犬欺、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癞狗扶不上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 ――穷抖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

  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5、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西方人把狗视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视狗为卑贱、对狗深有成见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指出再不同的文化背景峡,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视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6、 研读课文

  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明确: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阅读思考(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拓展:谁能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相关的故事?

  学生谈,教师加以订正。

  附:

  a、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邻座阿昂达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达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你们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我们法国人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你们胖呢?

  b、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可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原来是老太太实在没钱。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c、香港版《倩女幽魂》有两条预告片,一条香港版,一条英国版。香港版的预告片把重点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恋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聂小倩和宁采臣。而英国版的预告片却把重点全放在人鬼大战上,那段人鬼恋根本没提及,短短几分钟预告片里全是打斗镜头,主角也变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这个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人鬼恋故事在外国人眼里原来只是部动作神怪片而已,在我们眼里是全片神髓的爱情戏也变得可有可无?!

  阅读思考(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阅读思考(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明确: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7、总结

  8、靓点点击:

  (1)、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大胆泼辣的行文风格。

  (3)、看是随意实则严谨的逻辑结构。

  9、课外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这一活动主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到语文活动课上来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说不尽的狗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 而在《圣经》里,龙是凶恶的,比利时的蒙斯市更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前两年,就“龙”是否应该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网络曾上演了一出文化激战。那么,对于狗呢,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又有怎样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

  二、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是《美女危险论》。

  孙绍振 14 岁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在求学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勤奋创作,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学术专著。在学术方面他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了“幽默散文”的写作。他的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世界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与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从文章题目看,似是一篇写“狗”的文章,但文章却意不在“狗”,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意图。

  第一自然段: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我实在心有惴惴,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和彩,翻译最难。难不难在从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第十自然段:话回到本题上来,光翻译一个“狗”字就足以折腾掉我半条命,还敢谈什么比较文化。

  第十一自然段:当陈德鸿博士请我去讲比较文学时……就没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大讲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了。

  2.教师点拨。

  本文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以翻译最难作为引子,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所以作者论述的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翻译文学、比较文化这些学问最难。 从而提醒我们做学问要严谨。

  四、研读课文 (小组研究讨论)

  本文通过比较人们对狗乃至动物的不同态度和感情,引发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特征的思考。

  1.默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西方人对狗非常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东西方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2.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五、课堂拓展

  1.谈谈你所了解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现象。(学生交流 )

  ①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的一对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我说颜色都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大概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我反问他们,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们说西方人认为,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

  ②接受礼物:在过年期间某某邀请了他的一位外国朋友来家里吃饭,外国朋友送了一件礼物给他,并要求他当面拆开礼物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是不习惯当面拆开礼物的,而西方国家则不同。外国朋友对于他的反应感到不可理解。

  ③在吃饭时,餐桌上准备了一桌的菜而中国人则习惯客气说没什么菜,而外国朋友则无法理解,觉得很奇怪。

  ④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⑤绘画:中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和欧洲油画讲究的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等完全是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范畴,似乎很难有共同语言。欧洲人有时不太能够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欧洲人的艺术技巧过于写实本分,缺乏灵气。看多了欧洲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国人有时在感叹其技法写实细腻的同时,也会感慨欧洲大师们想象力的贫乏: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非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而我们的祖先不也画了几千年了吗,在那些美丽的仙女旁边加上几朵白云,她们不就飞起来了吗?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间啊。

  2.对文化的升格认识。(教师点拨)

  《辞源》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很多专家认为大致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

  《说不尽的狗》原文第五自然段,细想起来,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

  3.讨论:对待众多的文化差异现象,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学生讨论)

  ①文化需要沟通、交流,从而对它有个客观的认识。

  ②世界是丰富、多元的,要包容、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

  ③对优秀的文化,应合理地接受,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六、课外练习

  1. 围绕“文化差异之研究”这一活动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研究角度,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

  2.查词典搜集有关狗(犬)的熟语,并能准确解释其含义。

  附:有关狗或犬的熟语: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人模狗样】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含“狗”(“犬”)的其他熟语: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狗眼看人低、虎父无犬子、卖狗皮膏药、狗改不了吃屎、虎落平原被犬欺、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癞狗扶不上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 ――穷抖、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说不尽的狗 篇3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

  【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讨论了西方人和中国人对狗的态度和感情的不同以及中国人对“狗” “说不尽”的复杂心理。文章开篇提出话题,引出问题。首先作者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文章开头写到“歌德曾作著名散文《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竟然引发我的灵感作《说不尽的狗》”,而之所以是引发的灵感跟“狗”有关系,又是因为“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让“我”很为难,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liu合彩,翻译最难”,难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 “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由此引出全文的话题“狗”。这个开头一环扣一环, 自然而严谨,既紧扣了题目,又为全文定下基调。接着作者具体描写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与之相应,更幽默传神地表达了自己处在两种文化中的矛盾和尴尬。

  第 4 段承上启下,作者经历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之后,自然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爱洁成癖的德国、美国漂亮女人抱着狗亲吻而不觉其脏,而我这个为柏杨先生斥为‘脏乱酱缸'中‘丑陋的中国人'竟然天生拥有一种身如菩提、心如明镜的洁净感”为下文进一步展开议论做好了准备。

  针对问题,作者首先提出答案,就是“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点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作者通过汉语当中跟“狗”有关系的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讲了中国的情况后,作者又自然地联想到欧美的情况,从狗联想到鱼,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动物的不同态度再次进行比较。

  在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作者并不是以一个批评家的身份去进行评价,而是始终以一种客观、轻松而幽默的口吻来摆事实,因此尽管内容上偏向于认为“善良的汉人对狗实在成见太深,而且毫无道理”,但读来却不觉咄咄逼人,反而显得真实、亲切。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写汉文化中“宠爱”狗的一面。首先是“在汉语语义形成初期”,狗是“很受宠爱的”,以生肖属相为据;然后是“不走极端的汉人,有时对狗比西方人更宠爱”,以对孩子和喜爱的人的称呼为例,将汉文化中有关狗的部分较完整地勾勒了出来。

  最后,作者回应开头,从“狗”再回到比较文化的问题上来,以钱钟书的一段轶事为引子,再次强调翻译文学和比较文化之难,最后以调侃的笔调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课文初探】

  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勖勉(xù)         丰稔(rěn)   

  熨帖(yù)         浑身解数(xiè) 

  b.谄媚(xiàn)       择菜(zé)  

  札记(zhá)        载歌载舞(zài)

  c.龋齿(qǔ)         拘泥(nì)   

  诤友(zhèng)      畏葸不前 (sǐ)

  d.饕餮(tāo)        裨益(pí)    

  整饬(chì)        概不赊账(sh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不是什么顽固,但是,瓜田李下,总还是避一下的好。

  b、 长征很艰苦,常常用草根树皮当饭吃,但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志们面对困难都甘之如饴。

  c、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d、他对这台复杂机器的性能了如指掌,有如目无全牛,操作自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适应改造老专业、建设和发展新专业的要求,我校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b、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炼红了我们的思想,炼硬了我们的作风,在革命化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c、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以形容的。

  d、他积极支持这一建议,并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并且提出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②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

  ③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

  ④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

  ⑥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⑥⑤①③      d、⑥⑤②④①③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1)这首诗第一句中的“滴”可否换成“落”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2)本诗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人在山上   邓 陪

  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房子的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愕墓、云麓宫、鸟语林等等。

  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我决定去看看孤独时的岳麓山。

  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不已;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里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里的陌生。

  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需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小小的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生命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着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着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里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与一棵稻谷命运的相似,我于是幡然领悟:其实,真实的生命才应该像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人活着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山也应该是――至少我们的灵魂应该是。

  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作者写到“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里的陌生”。

  ①“熟悉”是因为

  ②“陌生”是因为

  2.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林、花草可以”。联系上下文,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

  3.作者写山的同时,想起小时候家乡的稻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对于自然无情的侵袭和人类亲切的探访,山的一切都会欣喜的接纳,这种“大气”令人类感慨和崇仰。

  b、人活着只要摆脱了奢望,人就会和自然活着的万物一样伟大,和自然本身一样伟大。

  c、作者领悟到真实强大的生命应该是不加雕饰,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

  d、“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意在强调只有一个人登山时才会有新的发现和顿悟。

  e、作者着力抒写自己登山时的感受,当你用心灵去面对、解读山上的泥石、树木和花草时,便可以领略到山在沉默中蕴涵的真正强大的生命力。

  【语言表达】

  1.下面一则广播新闻的导语不精练,附加成分较多,淹没了主题。请根据广播新闻导语要短,必须紧紧围绕事件的主题,提炼其中新闻事件特点,改写这段导语。(不超过50字)

  当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从“死亡的禁区”凿通之后,一些外国专家曾下过这样的断言:这条铁路即使修成也经不住大自然摧毁,不出十年将从地球上抹去。然而,成昆线三万多名铁路员工用治山治水的累累成果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昨天(6月30日)成都铁路局西冒分局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举行了成昆铁路通车二十周年庆祝活动。

  改写:                                    

  2.下面一则征文启事中存在标点符号、语言不得体等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修改。

  ①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②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③为祝贺网站创办五周年,④并配合湖南新世纪出版社即将出版的“著名文化网站丛书”中的

  《新世纪中国(卷)》,⑤本网将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新世纪中国)与我》征文活动。⑥要求这四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一起思考的各位作者、读者和网友等新老朋友撰文投稿,⑦并恳切希望您继续给以支持。

  序号:        改为:                     

  序号:        改为:                     

  序号:         改为:                      

  序号:         改为:                     

  3.某城市最近正在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但“公用电话亭遭到大面积破坏”“广场草坪被人们肆意践踏”“市民随地吐痰”“电线杆、护栏、墙壁乱贴广告”等现象让相关部门非常头疼。于是决定向社会征集爱护公共设施的提示语。请你以一普通市民的身份参与这一活动。要求:①亲切友好,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②不要使用禁止性的语言。③任选两条。

  答:①                                 

  ②                                 

  4.下面是某校高三(2)班几位同学在毕业时和班主任畅谈友谊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似、基本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6分)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站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

  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不可调和的物质融为一体;

  数学课代表说: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亿万富翁查克•费尼创建的慈善基金会20余年来已经捐出40亿美元,他要求基金会在XX年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但他不让基金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所有捐献活动几乎也都是匿名进行的。这位76岁的老人当初只给自己留下了不到100万美元的财产,他如今连小汽车也没有,还和妻子挤在旧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但他甘之如饴。

  XX年雪灾时期,湖南湘潭一场晚会募捐1845.8万元,22天后,民政局宣布还有800万捐款没有到位。整个湖南募集近3亿,至少7000万没有到账。拖欠企业说,市领导希望他们捐100万,他们答应捐50万,但筹集资金也很困难。另一个企业捐款500万,是为了“和政府搞好关系”。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说不尽的狗

  【课文初探】

  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2.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3.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4.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基础知识】

  1.a  b.谄(chǎn)择(zhái);c葸(xǐ);d裨(bì)

  2.c  (a.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b.甘之如饴:甘,甜,引申为情愿、乐意;饴,麦芽糖。把它看得像糖一样甜。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c.“熟视无睹”的意思是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这里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假装没看见,应用“视而不见”。d.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3.d  (a成分残缺。“要”后面加“做好”或“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开展一系列工作”。b缺主语。加“使我们”在“革命化的”前。c杂糅。“感觉”后加逗号,加“这种感觉”在“是颇难以形容的”前。

  4.c  

  【诗歌鉴赏】

  (1)不能。因为:①“滴”是雨落下的声音,可以反衬夜晚的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悲伤。②“滴”的时间长,与后文的“秋夜长”形成照应,暗示作者内心的愁思无尽。

  (2)① 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泪痕”比成人,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君”的怨恨。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泪痕”的无尽和“君恩”的有限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恨意。③运用夸张的修辞,说泪痕“拭却千行更万行”,突出作者泪水之多,忧伤之深。

  【阅读提升】

  1.①家住岳麓山下,也曾几次登过岳麓山。

  ②孤独时的岳麓山有我以前未见过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2.它们的孤独中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它们不惧怕生命的凋零,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

  3.通过联想,领悟到真实的生命应该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或:通过联想展示同样沉默朴素的生命,从而达到强化本文主旨的作用。

  4.c、e (a“欣喜”一词错,原文为“宿命似的接纳”;b“只要”一词以偏概全,太绝对;d“把山看成景点”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成群结队”,其二是“开心赏玩”,选项中说“只有一个人去登山……”并没有否定游玩时的心态“开心赏玩”,把文章原意缩小了。)

  【语言表达】

  1.提示:应删去过多的附加成分;紧紧扣住成昆铁路通车二十周年的重大意义,用两个数字相比较,来表现事物的核心;简洁精练,生动具体;更加强烈地表达主题。

  2.示例:曾经被外国专家断言不出十年就将从地球上被抹。去的成昆铁路,6月30日骄傲地度过了它的二十岁生日。 

  3.②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孟周年了。③为庆视网站创办五周年,⑤本网将从即日起到6月7 日开展“新世纪中国’与我”征文活动。⑥诚邀……

  4.语文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诗歌,能让灰暗的心情变得亮丽; 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道万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要有比喻,结构相似,符合人物身份。)

  【写作训练】

  材料是两则内容相关而又相反的事例。说它们相关,是因为二者所反映的内容都是捐款;说它们相反,是因为二者捐款的目的不同,捐款的态度不同,以及捐款的程度不同。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捐款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这也是该材料作文的主旨,所以我们可以从价值观方面来拟题立意,而拟题立意一旦确定以后,行文写作就比较轻松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说不尽的狗(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