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3’)
1.选择与例词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2’)
(1)乌蒙山 A.蒙骗 B.启蒙 C.内蒙古 ( )
(2)哽咽 A.咽气 B.咽喉 C.呜咽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A.调虎离山 同甘共苦 苛绢杂税 骨碌
B.寒气逼人 情不由己 搭好帐蓬 残渣
C.围追堵截 酣然入梦 悬崖峭璧 急骤
D.万籁俱寂 疲惫不堪 千锤百炼 咀嚼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4’)
(1)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 )
(2)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
(3)像山泉在呜咽。( )
(4)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 )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填序号)(5’)
a.猝然 b.突然 c.依然 d.果然 e.显然
(1)他看不到连、营部队宿营地的影子,_________是夜里慌乱中迷失了方向。
(2)警卫员_________回身抱住战马的脖子失声痛哭了。
(3)刘少奇_________停下脚步,向前方望去。
(4)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_________陡极了。
(5)周团长_________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去……”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A.草地上,花丛中,蝴蝶翩然起舞。
B.“同意!”大家异曲同工地喊。
C.敌人中了我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被打得晕头转向。
D.红军终于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走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A.毛泽东边说:“好!唱得好!”边带头鼓掌。
B.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那边的同志很危险!”说着,杨光伸开手挡住了路口,大声地:“你不去,我就不放你走!”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3’)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C.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D.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8.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7’)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
(4)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 )
9.按要求默写课文内容。(4’)
(1)《七律?长征》一诗的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山界》一文中,运用比喻描绘山谷中声响的一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2’)
(一)
七律?长征
1.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暖”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巧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8)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选文(1)、(7)两节文字对“火把”的描写,请你用两个词分别概括老山界山路和山势的特点。(2’)
山路:________________ 山势:________________
2.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章的原意?( )(2’)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3.选文第(8)节文字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限填一字)(6’)
4.选文第(8)节中的景物、声响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有层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忽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一个年轻的卫生员,还在听到谈论有毒野菜的时候,就在路旁打开了挎包,把满满一挎包沿路采来的野菜倒出来,一棵棵翻拣、检查着。这会儿,听到了首长下达的命令,惊慌地叫起来:“那……你呢?”
“你们扶我走一会儿嘛!”周副主席微笑着伸出了一个指头,又摊开了手掌,“看,是一个多呢还是五个、或者上万个多呢?”
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争辩是没有用的。一时,全部默默不作声了。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
卫生员抽噎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杨光激动地听着。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可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第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副主席的声音既然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你是怎样理解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许多处人物描写,请你任选一处,指出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按照周副主席的命令,代红军总部试拟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正文(有毒野菜的图形和标本可略)。(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他向十一个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队。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1.请用“‖”划出选文的层次,选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2’)
2.指出选文所用的修辞手法。(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说“长征又是播种队。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迁移感悟(15’)
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的文章以及你在课外所了解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长征精神”的含义;并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单元的现实意义。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 C 2.D
3.(1)这里指因为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难以前行。
(2)这里是找些话题与人交谈的意思。
(3)这里形容凄切的水声。
(4)这里是放心、舒畅的意思。
4.e a b d c 5.B 6.B 7.A [3’]
8.(1)对偶、夸张、比喻 (2)拟人、比喻 (3)拟人 (4)比喻
9.(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二.阅读理解
(一)
1.结构:全诗总纲(或:总领全诗……)[1’]
内容: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和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2’]
2.“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渡江抢险的喜悦心情和沸腾景象。[2’]
3.虚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2’]
4.颔联运用缩小夸张,以绵延巍峨的山岭在红军眼中的渺小,来反衬红军敢于战胜并蔑视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
(二)
1.曲折 陡峭[2’] 2.C[2’]
3.感 寒 视 高 听 静[6’]
4.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或:住宿条件恶劣……),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物,细听耳边声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镇定和豪迈,这正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具体体现。[3’]
5.如描写“火把”时,先写在山脚仰视,再写在山腰仰视和俯视。
又如描写冻醒后所见的景物时,由星星写到山峰,再写到四周的山,最后写到身边的战友,由上及下,由远及近。(任写一处即可)[3’]
(三)
1.周副主席尝毒草,提出处理的意见;意味深长议吃草,革命战士受鼓舞。[2’]
2.“要记住这些草”是因为这些草使红军战士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懂得这些草”是要懂得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3’]
3.因为周副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2’]
4.略。[4’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1’,指出其描写方法1’,分析其表达作用2’]
5.示例:我军进入草地后,发现有战士误食有毒野菜后发生急性腹痛、口吐白沫的严重症状。据误食者反映,该野菜多长在背阴靠水处,颜色青翠,茎的上端有四片左右互生的叶子,叶片肥嫩,白色的根包有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其状似野蒜苗。入嘴微涩,越嚼越苦。希立即告知战士沿途切勿食用这种野菜。如发生误食中毒者,要立即报告,并迅速采取救治措施。[6’]
(四)
1.……播种机。‖…… 总分 [2’]
2.排比、比喻、反问、设问 [4’]
3.长征纵横11个省,一路上教育群众,唤醒民众,撒下革命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唤醒更多民众,革命事业将得到更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4’]
三.迁移感悟
略。概括“长征精神”的含义[5’],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单元的现实意义[10’]。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蹊跷( ) 玛瑙( ) 殷切( ) 嫣红( )
2、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国破/山河在 B、其实/味/不同
C、辛苦/遭逢/起一经 D、寡人/反/取病也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热爱祖国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最后一课》体现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B、《枣核》则通过海外游子思乡体现其爱国主题。
C、文天祥宁可牺牲也不降元,其爱国的深情具体体现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D、陆游是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有诗作近万首。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B.去年秋天,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恐怖袭击事件。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现在好像只剩下了“食不言”一条口谚。繁文缛节固不可取,而吃相之雅似不可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中国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祖国。
B.同学们都应该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语文老师经常向我们绘声绘色地介绍小说新作。
D.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6、根据提示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7、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 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 ________。
8、口语交际。(3分)
朋友小刚迷上了电子游戏,这天,他热情邀请你放学后去网吧玩。你既想明确拒绝他,又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应该怎样对他说才合适呢?请把你准备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校的水龙头经常有人忘了关,请设计一条标语帖在用水处,改变这种不珍惜水资源的现象。你的标语是:(3分)
二、阅读理解(10分)
1、赏析《春望》这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五言_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字___________。(2分)
(2)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写两句忧伤国事、热爱国家的古诗文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何坐( ) 吏二缚一人诣 王( )
齐人固善盗也( ) 所以然者何 ( )
(2)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为其来也 B何为者也
C缚者曷为者也 D橘生淮南则为橘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晏子将使楚 使民善盗耶
B齐之习辞者也 吾欲辱之
C生于淮北则为枳 入楚则盗
D为其来也 其实味不同
(4)翻译句子。(4分)
①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理解。(3分)
3、现代文阅读(10分)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鱼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了,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得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老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明“我” (2分)
(2)“他的不经意的回答”中“不经意的”照应了“ ”、“ ”这两个词语。(2分)
(3)文中波浪线处 “意外的收获”中的“收获”的具体含义是( )(2分)
A、认识到自然是无知的 B、认识到自己是高大的
C、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不应该妄自菲薄 D、认识到普通的劳动者也有深造的思想
(4)说这“收获”是“意外的”,是因为:(4分)
① ②
三、 写作(30分)
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答案
一、1、略2、B 3、D 4、B 5、C 6、略 7、略 8、略 9、标语要简短,具有警示、劝诫的作用
二、1、略 2、(1)犯罪 ,到....去,本来,这样。
(2)A (2)C (3)略 (4)从事物、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如:环境改 变了,事物就会发生改变。或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3、(1)已认识到海与山并不懂得什么 2(2)似乎不假思索 随口 (3)C (4)(1)偶然的机会得到的;(2)老渔民随口说的话启示的
三、略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懵懂(měng) 阿房(fáng) 万籁俱寂(lài)
B.矫健(jiǎo) 券门(xuàn) 人影憧憧(chōng)
C.踉跄 (liàng) 瞥见(piě) 蹑手蹑脚(niè)
D.蹒跚(pán) 女红(hóng) 心急火燎(l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调虎离山 同甘共苦 苛绢杂税 骨碌
B.寒气逼人 情不由己 辗转返侧 残渣
C.围追堵截 酣然入梦 悬崖峭璧 急骤
D.万籁俱寂 疲惫不堪 千锤百炼 咀嚼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①节日期间,道路交通繁忙,驾驶员在行车中 (A必须 B必需)放慢车速。
②上周,体育老师已经把学生要求开放足球场的意见 (A反应 B 反映)给了校长。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直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5)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6)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
7.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3分)
例句: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峰峦/
如果你是春天/
如果你是种子/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8-9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于激越豪迈之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9.选出对上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 (3分)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
B.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C.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14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病笃( ) (2)索舆( )
(3)了不悲( ) (4)人琴俱亡( )
1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2.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2分)
13.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分)
14.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甜甜的泥土
黄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景。老头在疑惑中吸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表云。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楞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理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捧。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15.全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其思路可用四个词语来概括(4分)
?? ?? ??
16.文章的题目“甜甜的泥土”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
17.读了这篇小小说,你想对小亮说些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8-21)题(13分)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18.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任选一题)(3分)
(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20.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3分)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3’)
1.选择与例词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2’)
(1)乌蒙山 A.蒙骗 B.启蒙 C.内蒙古 ( )
(2)哽咽 A.咽气 B.咽喉 C.呜咽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A.调虎离山 同甘共苦 苛绢杂税 骨碌
B.寒气逼人 情不由己 搭好帐蓬 残渣
C.围追堵截 酣然入梦 悬崖峭璧 急骤
D.万籁俱寂 疲惫不堪 千锤百炼 咀嚼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4’)
(1)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 )
(2)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
(3)像山泉在呜咽。( )
(4)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 )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填序号)(5’)
a.猝然 b.突然 c.依然 d.果然 e.显然
(1)他看不到连、营部队宿营地的影子,_________是夜里慌乱中迷失了方向。
(2)警卫员_________回身抱住战马的脖子失声痛哭了。
(3)刘少奇_________停下脚步,向前方望去。
(4)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_________陡极了。
(5)周团长_________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去……”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A.草地上,花丛中,蝴蝶翩然起舞。
B.“同意!”大家异曲同工地喊。
C.敌人中了我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被打得晕头转向。
D.红军终于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走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A.毛泽东边说:“好!唱得好!”边带头鼓掌。
B.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那边的同志很危险!”说着,杨光伸开手挡住了路口,大声地:“你不去,我就不放你走!”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3’)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C.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D.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8.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7’)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
(4)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 )
9.按要求默写课文内容。(4’)
(1)《七律?长征》一诗的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山界》一文中,运用比喻描绘山谷中声响的一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2’)
(一)
七律?长征
1.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暖”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巧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8)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选文(1)、(7)两节文字对“火把”的描写,请你用两个词分别概括老山界山路和山势的特点。(2’)
山路:________________ 山势:________________
2.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章的原意?( )(2’)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3.选文第(8)节文字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限填一字)(6’)
4.选文第(8)节中的景物、声响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有层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忽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一个年轻的卫生员,还在听到谈论有毒野菜的时候,就在路旁打开了挎包,把满满一挎包沿路采来的野菜倒出来,一棵棵翻拣、检查着。这会儿,听到了首长下达的命令,惊慌地叫起来:“那……你呢?”
“你们扶我走一会儿嘛!”周副主席微笑着伸出了一个指头,又摊开了手掌,“看,是一个多呢还是五个、或者上万个多呢?”
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争辩是没有用的。一时,全部默默不作声了。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
卫生员抽噎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杨光激动地听着。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可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第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副主席的声音既然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你是怎样理解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许多处人物描写,请你任选一处,指出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按照周副主席的命令,代红军总部试拟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正文(有毒野菜的图形和标本可略)。(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他向十一个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队。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1.请用“‖”划出选文的层次,选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2’)
2.指出选文所用的修辞手法。(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说“长征又是播种队。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迁移感悟(15’)
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的文章以及你在课外所了解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长征精神”的含义;并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单元的现实意义。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 C 2.D
3.(1)这里指因为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难以前行。
(2)这里是找些话题与人交谈的意思。
(3)这里形容凄切的水声。
(4)这里是放心、舒畅的意思。
4.e a b d c 5.B 6.B 7.A [3’]
8.(1)对偶、夸张、比喻 (2)拟人、比喻 (3)拟人 (4)比喻
9.(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二.阅读理解
(一)
1.结构:全诗总纲(或:总领全诗……)[1’]
内容: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和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2’]
2.“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渡江抢险的喜悦心情和沸腾景象。[2’]
3.虚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2’]
4.颔联运用缩小夸张,以绵延巍峨的山岭在红军眼中的渺小,来反衬红军敢于战胜并蔑视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
(二)
1.曲折 陡峭[2’] 2.C[2’]
3.感 寒 视 高 听 静[6’]
4.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或:住宿条件恶劣……),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物,细听耳边声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镇定和豪迈,这正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具体体现。[3’]
5.如描写“火把”时,先写在山脚仰视,再写在山腰仰视和俯视。
又如描写冻醒后所见的景物时,由星星写到山峰,再写到四周的山,最后写到身边的战友,由上及下,由远及近。(任写一处即可)[3’]
(三)
1.周副主席尝毒草,提出处理的意见;意味深长议吃草,革命战士受鼓舞。[2’]
2.“要记住这些草”是因为这些草使红军战士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懂得这些草”是要懂得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3’]
3.因为周副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2’]
4.略。[4’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1’,指出其描写方法1’,分析其表达作用2’]
5.示例:我军进入草地后,发现有战士误食有毒野菜后发生急性腹痛、口吐白沫的严重症状。据误食者反映,该野菜多长在背阴靠水处,颜色青翠,茎的上端有四片左右互生的叶子,叶片肥嫩,白色的根包有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其状似野蒜苗。入嘴微涩,越嚼越苦。希立即告知战士沿途切勿食用这种野菜。如发生误食中毒者,要立即报告,并迅速采取救治措施。[6’]
(四)
1.……播种机。‖…… 总分 [2’]
2.排比、比喻、反问、设问 [4’]
3.长征纵横11个省,一路上教育群众,唤醒民众,撒下革命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唤醒更多民众,革命事业将得到更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4’]
三.迁移感悟
略。概括“长征精神”的含义[5’],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单元的现实意义[10’]。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蹊跷( ) 玛瑙( ) 殷切( ) 嫣红( )
2、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国破/山河在 B、其实/味/不同
C、辛苦/遭逢/起一经 D、寡人/反/取病也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热爱祖国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最后一课》体现在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B、《枣核》则通过海外游子思乡体现其爱国主题。
C、文天祥宁可牺牲也不降元,其爱国的深情具体体现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D、陆游是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有诗作近万首。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B.去年秋天,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恐怖袭击事件。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现在好像只剩下了“食不言”一条口谚。繁文缛节固不可取,而吃相之雅似不可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中国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祖国。
B.同学们都应该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语文老师经常向我们绘声绘色地介绍小说新作。
D.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6、根据提示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7、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3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 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 ________。
8、口语交际。(3分)
朋友小刚迷上了电子游戏,这天,他热情邀请你放学后去网吧玩。你既想明确拒绝他,又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应该怎样对他说才合适呢?请把你准备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校的水龙头经常有人忘了关,请设计一条标语帖在用水处,改变这种不珍惜水资源的现象。你的标语是:(3分)
二、阅读理解(10分)
1、赏析《春望》这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五言_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字___________。(2分)
(2)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写两句忧伤国事、热爱国家的古诗文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何坐( ) 吏二缚一人诣 王( )
齐人固善盗也( ) 所以然者何 ( )
(2)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为其来也 B何为者也
C缚者曷为者也 D橘生淮南则为橘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晏子将使楚 使民善盗耶
B齐之习辞者也 吾欲辱之
C生于淮北则为枳 入楚则盗
D为其来也 其实味不同
(4)翻译句子。(4分)
①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理解。(3分)
3、现代文阅读(10分)
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鱼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了,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得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老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明“我” (2分)
(2)“他的不经意的回答”中“不经意的”照应了“ ”、“ ”这两个词语。(2分)
(3)文中波浪线处 “意外的收获”中的“收获”的具体含义是( )(2分)
A、认识到自然是无知的 B、认识到自己是高大的
C、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不应该妄自菲薄 D、认识到普通的劳动者也有深造的思想
(4)说这“收获”是“意外的”,是因为:(4分)
① ②
三、 写作(30分)
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答案
一、1、略2、B 3、D 4、B 5、C 6、略 7、略 8、略 9、标语要简短,具有警示、劝诫的作用
二、1、略 2、(1)犯罪 ,到....去,本来,这样。
(2)A (2)C (3)略 (4)从事物、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如:环境改 变了,事物就会发生改变。或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3、(1)已认识到海与山并不懂得什么 2(2)似乎不假思索 随口 (3)C (4)(1)偶然的机会得到的;(2)老渔民随口说的话启示的
三、略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懵懂(měng) 阿房(fáng) 万籁俱寂(lài)
B.矫健(jiǎo) 券门(xuàn) 人影憧憧(chōng)
C.踉跄 (liàng) 瞥见(piě) 蹑手蹑脚(niè)
D.蹒跚(pán) 女红(hóng) 心急火燎(l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调虎离山 同甘共苦 苛绢杂税 骨碌
B.寒气逼人 情不由己 辗转返侧 残渣
C.围追堵截 酣然入梦 悬崖峭璧 急骤
D.万籁俱寂 疲惫不堪 千锤百炼 咀嚼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①节日期间,道路交通繁忙,驾驶员在行车中 (A必须 B必需)放慢车速。
②上周,体育老师已经把学生要求开放足球场的意见 (A反应 B 反映)给了校长。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直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5)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6)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
7.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3分)
例句: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峰峦/
如果你是春天/
如果你是种子/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8-9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于激越豪迈之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9.选出对上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 (3分)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
B.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C.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14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病笃( ) (2)索舆( )
(3)了不悲( ) (4)人琴俱亡( )
1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2.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2分)
13.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分)
14.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甜甜的泥土
黄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景。老头在疑惑中吸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表云。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楞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理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捧。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15.全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其思路可用四个词语来概括(4分)
?? ?? ??
16.文章的题目“甜甜的泥土”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
17.读了这篇小小说,你想对小亮说些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8-21)题(13分)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18.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任选一题)(3分)
(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20.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