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精选1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精选1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

  ★ 学什么

  学习生字,注意要写正确;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了解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 怎样学

  一、赏词品句

  文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及形象的比喻描写维也纳,朗读对要细细品味。

  二、读文体会

  朗读课文,说说维也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座城市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三、课外拓展

  由“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联想到哪些乐坛大师?查查资料与同学交流,看谁知道得最多。

  ★ 测一测

  1、词语扩展(先抄写一遍,再扩词)

  卑 (  )(     ) 雅 (  )(     )尊 (  )(     )

  饰 (  )(     ) 巷 (  )(     )谐 (  )(     )

  2、巧手连线(将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接起来)

  波光粼粼的 圆舞曲 谱写 音乐会

  优雅轻快的 多瑙河 陈列 乐章

  美观大方的 协会大厦 放置 乐谱

  金碧辉煌的 歌剧院 举行 胸像

  3、联词语广角(联系上下文,写写带点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单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4、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 之者,是欧洲 的摇监,是一座 的城市。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 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 音乐生涯,谱写了   优美的乐章

  。

  横线部分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 再提高

  相关链接:

  永远的蓝色多瑙河

  热爱音乐的奥地利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情调。在维也纳随便用哪部电话拨通1509这个号码,都会听到440赫兹a调的标准声(人们

  可以按这声音来校正乐器的音高)。

  奥地利的音乐传统使这里具有一种非凡的凝聚力。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曾在此驻足和生活。100多年前,约翰•施特劳斯欢快、优美的圆舞

  曲唤起了一个“金色的世纪”。他一生所谱写的400多部作品充满浓郁的奥地利民族旋律。他最著名的《蓝色多瑙河》是每一年新年钟声响起时

  ,奥地利国际电台和电视台必播的曲目,也是无数音乐会的压轴作品,奥地利人自豪地称之为“第二国歌”。

  如今,这些打着奥地利特殊印记的施氏家族音乐作品已成为大名鼎鼎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的传统曲目,并通过卫星在新年的这一

  天向全世界传送。按惯例新年音乐会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金色大厅举行。仅能容纳1000人的音乐厅的门票,有的提前一年就已预订出去了

  ,就连很多奥地利朋友至今也还未得到过出席新年音乐会的殊荣。因此,在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外和维也纳市中心的大街上还设有两个大屏幕,

  许多维也纳市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随时驻足聆听,不少人还随着优美的乐曲翩翩起舞。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似乎忘却了寒冷,享

  受着这份轻松愉悦的新年礼物,沉浸在奥地利冬日的旋律之中……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2

  作者:蒋丽清    转贴自:中小学电教    点击数:209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从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初步对信息进行归纳、推理、比较等多种方法的加工,能够利用ppt、word等常用软件进行信息的交流。对维也纳蕴含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看图、朗读、想象能够作一个朦胧的了解,但是由于维也纳的独特音乐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距太远,对文中的描述或介绍语句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感悟和理解也就只会是浅层次的。

  三、设计思想

  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语言进行简单的想象感悟,而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从具体生动的音乐事例中体会维也纳的文化底蕴,围绕主题在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知识体系,使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意象逐渐丰满。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自主意识,探寻网络资源的内在关系以及与文本的有关系,形成积极的求知心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2、利用网络开展拓展性阅读,增强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深入了解,在二次重组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文化特点,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产生有个性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

  1、用一课时的时间把这篇课文读熟,初步理解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围绕“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一问题确定学习主题,并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确定四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2)为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从哪儿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壮观和辉煌表现在哪儿?让学生分组带着这四个专题作为课外作业进行网络探究学习,网络课上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用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并提供如下相关网站,以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找到相关资源进行专题探究学习。

  ●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

  ●走进维也纳:

  ●音乐之都―维也纳:

  ●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专题信息网:

  3、学生在完成探究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灵活指导,重点指导如何围绕专题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一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和比较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的国籍、生活在维也纳的年份、创作的重要乐章等;第二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图文结合介绍舒伯特花园、贝多芬广场、莫扎特音乐学院、海顿街等;第三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图片点播乐曲的方式展示维也纳人在白天、夜晚、公园、室内甚至集会、庆典时不同的演奏场景和乐曲;第四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图片和视频播放的方式介绍歌剧院、“金色大厅”和音乐会。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跨越时空

  上课伊始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录像,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座无虚席的观众、激动人心的音乐、老师声色俱全的解说立刻引领学生跨越时空,步入维也纳音乐圣殿,感受维也纳音乐气息,明白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继而引导:音乐不仅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歌剧院、音乐厅,而且在维也纳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接下来我们就从上节课布置的四个专题作业来体会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音乐文化。

  (二)成果交流,提升学习

  学习成果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对课文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成果再提升的过程,更是学习情感与学习体验交流、表达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四个专题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点拨、调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专题一: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引导学生评价该小组以表格统计的形式处理信息、呈现信息的得失,接着以问题“为什么这么多音乐家都愿意生活在这里呢?”启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再深入思考,体会维也纳与“摇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维也纳是欧洲________。”为导向启发学生总结观点,多角度重组该段落的主要意思。

  专题二: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补充具体的用音乐装饰的事例(要求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表达),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走在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等地方,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并以问题“雕塑、名称往往是事物的标志,维也纳为什么要用音乐来装饰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专题三:学生汇报后,无处不在的音乐声营造了维也纳独特的音乐情调,而这一部分的课文语言描写细腻,是训练学生诵读的典型,于是配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情朗读,既促进学生整合前面阅读的网络资源于文本语言,又促进学生移情于体现着维也纳音乐文化的一草一木。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呢?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为什么几乎成了习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乐曲的演奏成了维也纳市民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就像空气、水是人的必需品一样。

  专题四:这一专题应多叫几位学生汇报交流,并利用多幅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依次介绍,在介绍中熟悉介绍建筑物的一般结构,同时积累语言、活用语言。然后再让学生为新年音乐会录像配乐解说,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启发学生“维也纳为什么会有如此造型美观、装饰精美的歌剧院、‘金色大厅’呢?”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再探讨,挖掘隐藏在课文文字背后的音乐文化意蕴。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点击网站的“大千世界”一栏,浏览一些世界著名城市的介绍资料,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座城市作为探究对象,然后仿照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写法,用“总分”式的段落格式介绍该城市,要求能够用自己加工过的语言写出城市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后发布到网站上进行交流,然后利用写作课的时间进行集体讲评与交流。

  七、教学反思

  1、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级智慧型的学习,不仅受到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操作技能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且时间段较长的过程。课外进行预探究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和相机指导,避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在课上汇报交流时大家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增强了学习密度,保证了学习水平的再提升。

  2、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展开学习,学生也能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语句,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甚至凭着语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但是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维也纳的音乐文化氛围,探究性学习和相关资源的大量阅读是少不了的,用“理解六侧面”理论来分析这一节课,真是由于基于网络展开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四个专题的理解达到了更多侧面,而且达到了更高层次。

  3、网络资源的信息重组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在课前的预探究学习中,学生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再加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当时交流的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甚至三次重组,当学生讲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家的聚集地、孵化地”的时候,学生依据网络资源已经对课文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信息重组。另外,作业中安排的材料写作又是另一种信息重组的训练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已经在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的习作中出现,因为这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时代。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3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63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 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        “掺和”的意思。

  3、 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   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4、 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5、 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 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4

  一、导入

  1、图片、背景,入题

  2、读读这些外国人名、地名,介绍你的认识

  奥地利  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   多瑙河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舒伯特  施特劳斯 华尔兹 

  3、直观感受维也纳:视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思考:怎样给每个自然段设计一个问题?

  2、检查朗读

  3、生字、词语

  4、设计问题,同桌交流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是哪里?

  ①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③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④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是什么样的?

  你设计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样设计?

  观察这些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根据文段里的哪句话来提问的?整个自然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中心句。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有整个自然段的内容。

  5、给课文分段

  一(1)

  二(2――4)

  三(5――7)

  9、齐读四个问题。小组交流,尝试回答这几个问题,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听听组员的回答合不合适、你满不满意。

  三、分析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是哪里?

  1、第一个问题容易回答吗?要看全文。这个问题问得很水平,直接点出了课文的重点。它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那么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

  2、第二个问题。(个人答)维也纳怎么样?(很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齐读)正是这么优美的环境才孕育出这个城市的音乐文化。

  (二)第二自然段

  1、读题:①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注意到“摇篮”了吗?怎么理解?是的,在这里“摇篮”指发源地、诞生地。欧洲古典音乐是全世界的瑰宝,它最初就是发源于――维也纳。

  2、谁来回答问题①?(个人答,再齐读该段)

  3、(图片:音乐家、乐谱、手迹)在这里,不但诞生了著名的――音乐家,还诞生了出色的――音乐作品。所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三)第三自然段

  1、读题:②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谁能回答?(个人答)

  2、这里写了哪几种装饰?(图片:音乐家塑像、音乐家命名的地方、音乐符号)所以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四)第四自然段

  1、读题:③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这里说“一天”,在看课文之前你能不能先想象一下维也纳人一天是怎样在音乐中度过的?(生答)好,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齐读课文)

  2、维也纳人一天是怎样在音乐中度过的?(漫步时、露天音乐演奏会、室内演奏、集会时)

  3、夏天的夜晚――花草茂盛,芬芳四溢,露天音乐会――无遮无挡,乐声飞扬,而且还在“夜晚”,人们没有视觉的干扰,用心去感受这“声”与“味”,这种感觉美吗?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乐声与花香混合在一起,融入夏夜的风中,使音乐更令人心动神迷。) “和”的几种读音。

  4、小组读。

  5、回顾这三个自然段,小结。作者从(        )这三方面入手,说明维也纳确实是――音乐之都。

  (五)第五自然段

  1、这座音乐之都经常举行音乐活动,要举行音乐活动就必然要有――音乐场所。那么维也纳有哪些音乐场所?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星罗棋布)谁来说“星罗棋布”什么意思?

  2、其中最著名的歌剧院是?音乐厅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

  3、可以回答④?先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什么样的?

  4、这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把数字读出来。

  5、(图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齐读)

  (六)第六自然段

  1、金色大厅是什么样的?一起说。(齐读第六自然段)

  2、注意到划横线的词语了吗?“金碧辉煌”,什么意思?(个人答,出示图片)文段里有几个“金”的词语?找出来。金色大厅确实是――金碧辉煌。(齐读)

  (七)第七自然段

  金色大厅之所以世界闻名,单单因为它本身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吗?还有什么原因?读第七自然段。

  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

  各界名流、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

  (八)小结

  1、你看,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这样的音乐圣殿,又有新年音乐会、文化节这样的音乐盛会,你说维也纳称不称得上音乐之都?再联系我们之前所说的三个方面――(回顾),维也纳确实是――音乐之都。

  2、课文的总分结构。

  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星罗棋布的歌剧院、音乐厅

  3、作业:以总分结构围绕“我爱音乐之都维也纳”写一段话。

  我爱音乐之都维也纳。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3、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2、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一起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多媒体)

  二、揭示学习目标:(多媒体)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三、揭示自学指导(多媒体)

  (一)请大家先用心默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把这三段中最能体现维也纳这个城市音乐个性的句子用“     ”线画出来,词语用“△”标出来,并且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一)轻声读第二自然段。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句话把(      )比作“摇篮”。“摇篮”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那些词语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拓展延伸:少年宫是(       )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一)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第二原因是(                          )。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3、重点品读两个“装饰”。 深入思考:音乐是无形的,怎么又会装扮呢?

  4、按课文填空。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   )、(   )、(   )、(   )等,也多用(            )。就连王宫花园的(     ),也用(     )组成了一个(                  )。

  上面画线的部分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你还能从课文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四)默读第四然段。

  1、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几乎一天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人民离不开音乐:(                )、(              )、(               )、(                          ),这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维也纳是浸泡在音乐中城市。

  2、重点品读: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本是“掺杂、混合”的意思,联系这一句,这一段,你觉得“掺和”的含义是什么?

  3、用心地读“维也纳的许多家庭……这几乎成了惯例。”(即第四然段中第4、5 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拓展说话练习。

  有了音乐,维也纳人的生活变增添了无数快乐。如果,你也生活在维也纳,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做与音乐相关的什么事呢?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

  四、交流、讨论、检测自学情况

  (1)引导交流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问题

  ①初品“摇篮”。

  ②再品“摇篮”。

  (补充文字资料,感受音乐大师的魅力。(欣赏完)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③深入解读“摇篮”。

  300多年前,这些乐坛大师就在维也纳以他们才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音乐,一代又一代,滋养着生活在维也纳的人们,也推动了世界的音乐的发展。“摇篮”,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维也纳音乐历史的厚重。

  ④拓展延伸:少年宫是(       )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小结:是啊,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板书:历史——大师云集)

  (2)引导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问题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重点品读两个“装饰”。

  (第一个“装饰”是“装扮”的意思,第二个“装饰”是“装饰品”的意思。)

  ③深入思考:音乐是无形的,怎么又会装扮呢?

  引导学生关注“到处”“许多”“多”“就连”“也”等字眼,借此感受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④欣赏文中提及的相关图片。(补充直观图片,点出课文插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⑤感情朗读。

  是啊,“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给大家介绍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吗?

  (练读,指名读,抓住“到处”“许多”“多”“就连”“也”等字眼指导朗读。)

  小结:这么多的音乐装饰,所以作曲家勃拉姆斯曾感慨地说:“到维也纳一定要小心,不然会踩着地上的音符的”。

  (板书:城市——音乐装饰)

  (3)引导交流课文第四自然段的问题

  ①读一座城市,更要读这里的人。维也纳生活的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②阅读这一段,你会特别关注那些字眼?

  引导学生抓住“随时”“还”“许多”“尤其”“总要”“惯例”等词语,感受维也纳的人民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重点品读: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本是“掺杂、混合”的意思,联系这一句,这一段,你觉得掺和的含义是什么?

  ④拓展说话练习。

  有了音乐,维也纳人的生活变增添了无数快乐。如果,你也生活在维也纳,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做与音乐相关的什么事呢?

  ⑤指导朗读。

  小结:正像一句话说的,仿佛在维也纳的人,都从空气中获得了音乐节奏感似的。你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维也纳人如何生活。

  (板书:生活——离不开音乐)

  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引导

  六、当堂练习

  (一)、读一读,选一选。

  音乐   乐章   乐曲   乐坛    乐声   乐谱

  谱写(       )     (     )大师    陈列(      )

  演奏(      )     (      )回荡    古典(   )

  (二)、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饰”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装点  ②遮掩 ③装饰品  ④扮演

  1、首饰( )2、装饰(  ) 3、饰演(   ) 4、掩饰(   )

  (三)想一想,连一连。

  《费加罗的婚礼》        贝多芬              被称为“音乐神童”

  《皇帝四重奏》           莫扎特              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命运交响曲》           舒伯特              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蓝色的多瑙河》        海 顿                被称为“乐圣”

  《冬之旅》                施特劳斯            被称为“歌曲之父”

  (四) 仿写迁移(读一读,写一写)。

  1、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到高喊:“龙活了!”

  2、用“总——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如:

  课间活动真热闹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第二、三、四自然段从维也纳的历史、城市的建设、人民的生活三方面说明维也纳的确是一座音乐之都。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3、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历史——大师云集     

  独特之处                      城市——音乐装饰      

  生活——离不开音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6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感悟,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这课文的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2、继续学习积累与表达,在阅读中读懂文章结构,学习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针对这三个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接着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制作了许多图片,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直观的画面的欣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第一节时,老师让学生看图片,欣赏维也纳的风光,知道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了说明音乐在当地的普及,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贝多芬广场、海顿街……等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效果不错。

  最终我将目标落实在朗读上,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我在教学中尽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给学生创设了音乐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但是学生的情绪还是跟着老师一起走,没有很好的发散出去。原因在于教师不能脱离教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如: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确实考虑到了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但在交流过程中,老师还是针对着一个一个问题而来,看似教学过程很流畅,但学生的思维被老师控制了,因此真正的感悟没有到位。从而我也感受到了,我所制作的课件不应该为教案服务,而是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那么,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才会得到真实的感悟,真正的感悟。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后记

  现代教育需要培养人具有世界的眼光。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就是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好教材。

  世界文明是多极化的,不能只看见华夏文明的灿烂而无视其他国度的文明。

  作为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凝聚着欧洲古典音乐的精华,历来受人景仰。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的素养,感受音乐的高雅,同样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理想效果的。

  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这样的音乐大师曾经在维也纳度过了大部分的音乐生涯,他们的许多代表作都是在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里谱写完成的。

  课文写的内容还涉及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风土人情,是一篇介绍旅游资源的绝好的解说词。

  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掌握分节描写、突出重点的写法。每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节的重点。每一节后面的语句都是写具体的内容。

  文章文字很美,通过品读也能让人体会到音乐的迷人和高雅。它在文法、结构和陶冶情操上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的确是篇好文章。教学中 ,先指导学生从全文通读,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作者从她的地理位置写起。接着,文章就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层次之清晰,角度之全面,让人不得不概叹她为音乐之都。

  其次指导学生从段落细读,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小节,列举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五人,他们代表着世界古典音乐史的最高峰,他们在维也纳生活、谱曲、演奏,使得古典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在他们手中日渐成长起来,成熟起来,而维也纳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一小节,更可以让人们对“音乐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乐装饰着。尤其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小节,既是赏读训练的好材料,又是写作训练的好范例。它的段落结构与前一小节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诗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欢乐还是庄严,古典音乐从时间、空间、场合上多维地渗透进维也纳人们的生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与上节“就连……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层地突出了维也纳音乐的无所不在。

  课文举了“国家歌剧院”来说明歌剧院、音乐厅的星罗棋布,极富典型性。两种建筑物的描写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十分有序。“国家歌剧院”按由外及内的顺序描写,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按由下至上,由两边到中间的顺序来进行描写。这对学生把握状建筑之物的作文来说,有着指导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7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背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8

  .《音乐之都维也纳》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做音乐之都?(板书:?)

  二、自学:

  1、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将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发问,教师板书: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人人在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回答第四个问题,要引发学生争论:第六自然段是不是也在回答这个问题?)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查查“摇篮”的意思。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维也纳风光(花坛、城市雕塑)。

  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练习背诵。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抓住要点概括地、快速地数一数,加深感受。

  练习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a、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批注)

  b、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

  师点拨:再读描写歌剧院金碧辉煌的几句话,你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显示这段文字,并闪动其中的音乐女神像、音乐大师胸像、音乐女神彩像”等词)

  学生发表意见。

  练习朗读。

  d、默读第六自然段,自由体会。

  e、交流汇报:

  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等。

  四、回归整体:

  读全文,回答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五、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板书:?)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cai出示: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⑤cai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⑥齐读。

  小结:这一节写了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创作生涯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①回答第二个问题: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②cai出示:欣赏维也纳风光。

  ③抓住“到处、就连……也”等引读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c①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离不开音乐

  ②齐读课文。

  小结: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你喜欢刚才我们学习的哪一节就读。

  总结:这里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了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仅仅如此吗?

  不!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创建于1869年的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

  四、学习五、六自然段

  (一)学习第五节

  1、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追问:哪些词句体现)――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追问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历史悠久――1869年板书: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cai出示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4、齐读本小节,通过朗读体现出这座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二)学习第六节

  1、引读第6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小结:我们知道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五、回归整体

  1、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无限向往。

  六、课文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准备: 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读课题。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2)看了图片,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请你谈一谈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3)维也纳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指导朗读。(配乐)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叫“音乐之都”呢?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请你说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2、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查资料研究研究。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浏览相关的页面、读读有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回复在“说一说”栏目中我给大家发的帖子下面。

  4、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回复感受。

  5、全班交流。

  (一)第一方面。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教师指导理解“摇篮”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谁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生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展示音乐家图片)

  (2)教师总结: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3)谈一谈你读了这一部分内容后的感受。看看同学们的感受。

  (4)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二小节。(配乐指几名读,再齐读)

  (二)第二方面。出示第3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

  (3)“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中的“装饰”与“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中的“装饰”有什么不同?

  看来“装饰”用在这儿来形容维也纳是多么的准确。

  (4)谈谈你读了以后的感受。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配乐)

  (三)第三方面。出示第4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交流:“随时可以听到”、“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在晚风中飘溢、回荡”、“室内演奏”、“最有趣的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音乐资料)

  (3)谈谈你的感受。看大家的感受。

  (4)悠扬的乐声搀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舒畅。指导朗读。

  (四)第四方面。出示第5、6段。

  (1)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让我们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

  (4)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了吧!

  三、总结朗读课文,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学完课文,你一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赞一赞”栏目中,用一、两句话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测一测”栏目中完成练习。(选择词语的意思)(教师在系统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2、课外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来给图片资料配音乐旁白。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9、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国家歌剧院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欣赏蓝色多瑙河乐曲。

  2、在多瑙河畔,有一个城市叫维也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音乐之都我们把课题读一读。

  3、解题:都:什么意思?(大城市)音乐之都什么意思?(有音乐特色的城市)

  4、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而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教师在课题旁板书:?今天张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到维也纳去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

  (二)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己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

  2、学生交流,电脑出示阅读提纲。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分层次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电脑出示总分关系图。

  4、这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仔细地读读跟这一方面有关的内容,然后在小组中谈谈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三)、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a、学生自学,放舒缓的轻音乐

  b、小组交流

  c、集体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请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3)“摇篮”是什么意思?(最初成长的地方)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18世纪以来――乐谱和手迹)

  (师:出示音乐家图像,总结:是的,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维也纳的音乐底蕴是多么深厚啊!)

  你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交流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生回答后出示课件,看有关图片。

  (2)你是怎样理解用“音乐装饰”这个词的?所有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音乐的氛围很浓)

  (3)师:边点击,边解说: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4)指导朗读:谁来把这段话读好?再读读,争取背出来。

  3、交流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

  (3)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4)“掺和”什么意思?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5)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6)看聚会时演奏的音乐图片。

  (7)为什么说“更有趣的是”?

  这更说明了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8)自己再读读,把这一节背出来。

  4、交流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

  (2)、中心:什么意思?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为什么维也纳歌剧院成为世界歌剧中心?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我给你配乐,其余同学认真听,边听边通过图片欣赏这座著名的歌剧院。

  (3)、能谈谈你们读后、看后的感受吗?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造型美观:点击图片艺术品什么意思?

  大:观众席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总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

  金碧辉煌: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胸像、金色镂花梁柱、到处金光闪闪。

  影响深远:每年除夕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总统和世界名流出席。

  (4)师总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四)综合实践:

  1、师总结: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学习了课文,正是因为以上这四点原因,所以,维也纳成了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2、下面,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读读,待会儿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把你喜欢的有关维也纳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听。

  3、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4、作业:

  今天这节课,张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听听音乐、看看图片,一起感受了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气与美妙。课后,请大家完成一个作业: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可以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题。选题内容如:在维也纳生活过的音乐家调查;诞生在维也纳的著名音乐作品调查;在维也纳用了哪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撰写研究报告,在汇报会上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9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8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八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4、继续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学习处所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了解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3、学习生字。

  一、导入:

  在我们家乡,你觉得什么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

  在欧洲的奥地利,它首都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她的城市名片。(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有几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说她是音乐之都?……)

  二、初步朗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本课的生字。

  2、我们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地划下来。

  3、我们首先回答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谁来告诉大家?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2、提到阿尔卑斯,我想大家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就是奶糖,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山脉。

  3、你觉得维也纳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因为当你到那里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用再美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5、齐读。

  四、初步学习课文:

  1、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理由,用笔划出来。我们看看谁的速度快,谁找得准。

  2、反馈: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3、你们是怎样快速地找到答案的?

  4、的确,二、三、四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

  5、在这三个特征中你最喜欢哪个?读一读。

  6、想一想为什么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介绍就能够让人们信服呢?(可以通过读课文尝试着回答,不要求答案的准确性,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卑”字。

  2、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一、导入: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董嘉诚(我们班学钢琴的同学),你认识这些大师吗?你能告诉大家他们在世界音乐史中的地位吗?

  3、海顿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是在维也纳完成的,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维也纳完成的。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了吧!(维也纳曾经是那些著名音乐家青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

  4、什么是摇篮?摇篮是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无法知道那些大作曲家是如何在那里创作的,但是从他们丰富的创作,震撼人心的作品,我们可以设想他们的心情。(指名说)

  5、我们听着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维也纳给那些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可是维也纳也以他们为骄傲。

  2、指名读。

  3、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称都是城市的标志。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深圳的开拓牛,就象征了深圳人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示意学生说)

  4、而我们在维也纳,到处――(引读课文)

  5、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引读课文)。

  6、我们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读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被誉于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我想伴着这样的音乐来学习第四自然段我们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

  2、指名读。

  3、我们今天只是欣赏了三首乐曲,你的感受怎样?那维也纳人呢?

  4、在一个随时都能听到音乐的城市中,置身于音乐般的空气中,乐声和花草的芬芳,怎能不让我们陶醉。乐曲的演奏成了维也纳市民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就像空气、水是人的必需品一样。分组朗读。

  5、哪个场景最吸引你?指名读。说明理由。

  6、齐读。

  五、总结。

  1、我们今天这节课有些特别,耳朵享受着动听的音乐,口中享受着美丽的文字,脑海中享受着维也纳的美景。

  2、再来享受一次,合着音乐在来读一读。

  六、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五、六自然段。

  一、导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到维也纳旅游的中国人,都不会错过这个地方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听了作者的介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歌剧院。

  2、她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下面就欣赏一段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那里的演出。

  3、看了录象,你觉得那儿怎么样?

  4、对,那儿也被誉为“金色大厅”。读一读,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5、我想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人询问你“金色大厅”的情况。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呢?默读课文,画出作者的观察路线。

  6、为什么作者的介绍能够让我们感到清晰明了,就是在与他是――(引导学生说)按照从外到内,即从造型到结构设施的顺序来描述。

  7、指名说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快乐吧。欣赏演出盛况。

  四、总结

  我们今天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我想给大家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维也纳以音乐闻名,我们的家乡以悠久的吴文化让大家所熟知。凡是有自己文化传统的城市都是有魅力的城市。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1

  这堂课的教学,我将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维也纳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多义词“摇篮”、“装饰”、“掺和”。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3、学会“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这一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1、紧扣课文中的“摇篮”、“装饰”、“离不开”等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2—4自然段;抓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世界著名建筑的风格和地位。

  2、用“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这一句对维也纳的评价贯穿这堂课。学生随着学习内容的递增,对这句话的理解会不断地提升,从而真正地体会到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

  3、本文是一篇以说明介绍为主的文章,内容比较枯燥。为了使这堂课有一些情调,我将音乐家们在维也纳创作的名曲充盈着整个课堂;为了使这堂课有一些情趣,我将维也纳城市的装饰、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图片引进课堂。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其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维也纳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简单复习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座落在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课件出示]生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是啊,我们这篇课文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课文2—4自然段。

  1、边读边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相机板书。

  重点抓住以下的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三、讨论疑难。

  a、紧扣“摇篮”。

  1、理解“摇篮”的本义和引申义。

  2、仿写句子,并说明理由。(教师适当引导)

  是               的摇篮。

  3、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4、说说你对这些音乐家的了解。(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课件补充]维也纳给那些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顿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是在维也纳完成的,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5、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b、紧扣“装饰”。

  1、“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装饰”是什么意思?维也纳怎么可以用音乐来装饰呢?

  (一是“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筑用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三是“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2、从“到处可以看到”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生答)你能读出数量多、影响大的语气吗?(生读)

  3、在维也纳为什么有很多地方有建筑物来命名,是他们不会命名吗?

  (不是他们不会命名。而是这些维出纳是许多大音乐家的摇篮,他们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才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

  他们会命什么名呢?(如:贝多芬公园、海顿礼堂、莫扎特剧院、莫扎特街道、施特劳斯会议大厅等)

  导读: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在维也纳,“到处——”读!

  4、在维也纳用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的吗?(想象这些音乐符号的大小、形状、颜色)你看到这么美的音乐符号会说些什么?

  5、导读: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就连王宫花园——”读!

  6、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用音乐装饰起来的维也纳”。

  c、紧扣“离不开”。

  1、从哪些地方看出维也纳人离不开音乐?

  2、理解“掺和”。(多义词,课件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3、读出维也纳人对音乐的依恋。

  4、他们为什么离不开音乐?

  5、读出维也纳人对音乐的热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

  d、再次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1、生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难怪人们把维也纳称作“音乐之都”啊!

  四、小结写法。

  1、浏览2—4自然段,观察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并要求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五、自学5—7自然段

  1、默读5—7自然段,用简洁的语句在书上记下自己读某一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六、交流感受。

  a、“世界歌剧中心”

  1、读相关句子,找出特点。(紧扣“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大”)

  2、体会特点,并指导朗读。

  b、“金色大厅”

  1、读相关句子,找出建筑的特点。(紧扣“装饰精美”、“金碧辉煌”)

  2、能在这样的大厅里演出意味着什么?(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3、介绍我国的艺术家在“金色大厅”的演出。(如宋祖英)

  c、第三次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1、生读,谈自己的体会。

  2、师小结:所以,维也纳无愧于“音乐之都”这个美称。

  七、整体感知。

  1、课文为到了这儿,你对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多生答)齐读。感叹地读!

  2、仿照“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写一句自己的感言,并交流。(音乐)

  八、课后练笔。

  先确定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多方面进行叙述。

  板书:

  音乐之都维也纳 

  ?

  音乐摇篮    音乐装饰   离不开音乐

  “世界歌剧中心”   “金色大厅”

  附课文:

  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司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过市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剧院内部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2

  一、看拼音,写字词

  ōu  zhōu     guàn lì     bó wù guǎn  bō guāng línlín

  (       )    (       )    (          )  (               )(         )

  zhuāngshì  cǎo píng    yōu     yǎ   jiē tóu xiàng wěi

  (        )  (        )    (         )   (               )(         )

  二、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掺 和   草 坪    装 饰    街头巷尾    镂 花    乐 章

  三、划去括号内不合适的字

  生(涯 崖)  (坐 座)落   落( 坐 座 ) 类(形 型)众多

  塑(像 象) (优 悠)雅  (搏 博)物馆山 (清 青)水秀

  四、句子练习

  1. 缩句

  (1)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2)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3)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2. 理解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

  (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

  (2) 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3)仿写比喻句

  例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黄河是___________ 的摇篮。

  _______是____________的摇篮。

  3.排列乱文

  ( )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但收获的大小各不一样。

  ( )从同学们的不同收获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既要仔细地看,又要用心思考,做到看想结合,眼脑并用。

  ( )暑假期间,不少学生外出探亲、旅游,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阅历,是件大好事。

  ( )有些人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有了自己深切的感受,发而成文,写出了颇有新意的文章。

  ( )也有些人则只能说到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事、景、物,显得零碎,写不出文章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本文是一篇____。文中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是因为:__________;————————————————;———————————。

  2.在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大师:有“乐圣”_____,有“交响乐之父”________,有“圆舞曲之父”______,有“圆舞曲之王”______有5岁作曲,6岁就上台演出的“音乐神童”_____.

  六、片断分析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经常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 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散步(    )飘荡(    )定例(     )掺杂(     )

  2. 用“~”划出本段中心句。本段构层方式是_____关系。

  3. 这段话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来说明“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三、我会写

  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3

  教材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2、技能目标

  (1)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三、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优美生动。本课采用多种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四、学法: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搜索、分析、收集资料,应用资料。 

  五、教学重点或难点:

  凭借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完成研究性学习,感悟异国情调和异域城市,构建“音乐之都”,体验音乐真谛,陶冶美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师: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一起读课题。   

  2、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板书)

  师指板书小结,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还有“世界歌剧中心”与“金色大厅”。所以说――(出示)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抓住音乐之都这一突破点,在学习课文前,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对文本感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平台。]

  二、网络学习,自主探究。

  1、下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原因来学习。明确要求:首先是打开课本认真读,细细品,从文字上感悟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这方面更多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王老师为你提供了关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页,进入相关的栏目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课后可以继续上网学习。

  生: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师: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生: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还有谁要补充的?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生:还有要补充的吗?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

  师:他读得怎么样?(就连……也用…)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师:那么你从网上又了解了这方面的哪些知识呢?(走进学生身边指导她利用网络。如果光说不操作,师:能不能向大家展示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学生开始演示你们看维也纳有这么多的音乐家的塑像来装饰……)★铜像、音乐符号点击网络广播教学

  师:看了网上补充的内容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体会,相信你们现在能够把这一小节读得更好。有信心吗?好连起来读好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可以以读为主,可以通过图片理解词语,可以通过视频感悟内容。通过师生共享的网络课件,学生可自主地对课文进行赏析、理解;借助网络的信息功能,获取扩充课文所不及之处。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在引领学生品味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

  师:假如让你也用音乐来装饰这座城市,你会怎么来装饰?

  生:……(你真有创意啊、你将来一定是有名的设计师,以后也请你来为我家设计、假如学生说到家,我就说相信你家装扮得这么美,我们的城市也会更美,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换角色,以自我为主体来拓展文本,发展思维,可以让他们学得更积极主动,学习内容更深一层。]

  3、交流: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那么请你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生:人们在漫步时……圆舞曲。(她读的时候抓住了哪个词语?随时)

  师:请你读一读。(1、读得很好就说通过他动情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随时都有音乐;2、读得还可以就说你的朗读已经很动情了,相信还有更动情的,谁来挑战;3、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抓住了哪些关键词?)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从夏天的夜晚……飘溢、回荡。这里体会到了……

  师: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

  生:许多家庭……体会得多深刻呀,其他同学也感受到了吗?(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

  生: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师:同样你又从网上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

  生:(华尔兹圆舞曲、传统演奏、会前会后)点击网络广播教学

  师过渡: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市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

  4、师:刚才在学习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和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以及网络的辅助,进一步明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渊源。相信还有其他两部分内容也同样有很深的感受以及独到的见解。学到这里同学们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吐露,可是无情的下课铃声将要响起。让我们把千言万语浓缩成两三句话,留在尽情畅谈这个栏目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展开网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利用留言板指导。)

  师:音乐之都维也纳燃起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条条精彩的留言跃入我的眼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精彩留言,好吗?还没有完成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把你想说的话发到我们的留言板。★广播教学交流留言。谁愿意来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课堂应以教材蕴涵的情趣为源头,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主导,在媒体的助推下,使师生的情感发生共鸣,并形成一定的情感氛围,为真正感悟音乐之都的内涵奠定情感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亲身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质疑和探究,并以此为根据,引导他们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真正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5、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上课文与网络结合的学习,收获不小,感受颇深,妙语连珠,大家的感受我都听出来了,就是这句话:“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广播出示)

  设计意图:[这句话是全文的点题,是文章的中心,教师广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很快集中到文本上来,通过朗读来体会到当时作者的感情,来加深对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的印象,巩固并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达到语文学习方向的目标。]

  三、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并搭乘网络快车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气息。课后我们可以继续利用这个专题学习网页去更深地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同样可以把你的感受,你的收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布在论坛或留言板上。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用网络论坛来进行语言表达教学的优点就在于:单位时间内参与学生人数更多、交流的内容更多、反馈的信息更快,而且一堂课之后学习并没有结束,当学生有新的想法时可以进入网络讨论园地进一步深入学习。]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的城市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歌剧中心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4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苏教版第十册第九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在分段时,为突出重点段,将末节单独为一段,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课后练习以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已有学习

  基础,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立体构成,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螺旋上升,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强。

  三、 说教法、学法

  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所以也没有对这个城市的直观印

  象,因此教学前我可带领学生去图书室、上网查找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识积累;另外,我课前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根据课文的需要采用投影、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以及音乐的播放、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教法和学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将按照“读——思——议——品——再读”的步骤直接和文本对话,将自

  己的个体感受与群体、集体进行交流,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思维,提

  高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四、 说教学程序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简介城市,揭题入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质疑课文,尝试解决

  第二课时: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扩展文本,综合实践

  第三课时:小结课文,理清结构

  汇报交流,积累内化

  归纳方法,读写结合

  以下重点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 序曲——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蓝色多瑙河》,语言导入:在多瑙河畔,有一个城市叫维也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课题。

  3、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你认为怎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教师在课题旁板书:?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维也纳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奇妙。

  (设计意图: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通过课前的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点。以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自由学习、独立思考。

  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蓝色多瑙河》,让学生置身于音乐之中,跟着老师畅游音乐之都。并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主曲——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

  (2)学生自学: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启发: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每个分层次也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4)电脑出示总分关系结构图。

  (5)这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仔细阅读,然后在小组谈谈你对这部分结构的理解。

  (6)为什么将末节单独分段呢?

  (设计意图: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楚,学生以前也已经学过这样的构段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们划下来。这既是让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学,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尊重学生个体,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自学成果汇报时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复习、巩固常用的总分结构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重点段的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讨论末节单独成段的设计是为了体会末段对中心的作用,掌握重点内容单独成段的常用方法。)

  2、练习背诵,适时评价。

  (1)课后练习要求我们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朗读、背诵,并思考你是用什么办法背诵的?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3)指名背诵: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是按课后练习的要求而安排的,不仅要求学生读通读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当堂背诵,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的后半部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的?

  方案一:学生回答是抓住关键词句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制作课件,结合下列三方案教学要求适时点击凸现相关词句)

  (2)你认为这两节的关键词句分别是什么?

  a、第三自然段:用“音乐装饰”这个词你是如何理解的?→维也纳人用了什么来装饰音乐之都?→“连……也……”说明了什么?→想象一下你还准备怎么装饰?→所有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音乐的氛围很浓)→你能读出来吗?

  结合讨论教师适时点击展示图片,学生进行欣赏,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b、第四自然段:“掺和”什么意思?

  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又

  能给人以嗅觉上的美好享受。→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感觉怎样?请你带着轻快、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看聚会时演奏的音乐图片。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点词句后进

  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的训练。叶老曾经说过“凡是技术的,没有不需要练的。”我国的俗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自主的读书活动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方案二:学生回答是抓住这两节的结构特点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讨论:这两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前面的教学已经知道这两节的中心句,通过中心句均处于每个自然段开头而得出这两节也为“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此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讨论理清两段中句群联系:第三自然段:概述→具体点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按时间、地点推移介绍。

  方案三:学生回答是抓住课文的写作特点来背诵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别对这两节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a、第三节:(点面结合)概括→具体

  b、第四节:(选择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里、街头、工作场所……例问题:选择写哪些内容说明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设计意图:这三个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背诵方法而确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成了教学资源。为了使学生参与得更多,充分利用了个体、小组、集体等课堂组织形式,自学、同桌互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通过分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语句句群关系的写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完善个人独特的思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同时也增加了语言训练频率,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从不同方面写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为什么只要求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构段方式类似于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为典型。你能找出与第三、四节类似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此步骤重点复习、巩固、初步运用通过学习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时间不多,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兵的机会。)

  3、间奏——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从构段方式、写作方法、抓重点词句等方面来体会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同时也学到了三种理解内容、背诵课文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自学最后一段。

  (1)出示最后一段。

  (2)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桌、小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a、写作方法: 外→里、整体→部分、下→上

  (选材、顺序、详略)物→人、静→动、详→略……

  b、重点词句:美观大方、色彩和谐、金碧辉煌、金光闪闪……

  c、结构特点:总——分

  (4)欣赏图片,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介绍。

  (5)课堂拓展: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简介中国在此举办七届音乐会。

  (6)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提炼、归纳学法后,对学法的

  一次巩固运用。“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搀——扶——放”的原则。“介绍”的安排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综合实践

  1、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学习了课文,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所以,维也纳成了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下面,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一读,待会儿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把你喜欢的有关维也纳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听。

  3、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4、作业: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听听音乐,看看图片,一起感受了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课后,请大家完成一个作业: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可以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择。选题内容如:在维也纳生活过的音乐家调查;诞生在维也纳的著名音乐作品调查;在维也纳用了哪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撰写研究报告,在汇报会上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内。如果说这节课是一首交响乐的话,那让学生当导游、开展专题研究就是那绕梁的余音,我们应该做到语尽意未穷,让我们的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这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改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五、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板书如下:

  9、音乐之都维也纳

  ?

  !

  虽然只是两个标点符号,可是它包含的意义却是无穷无尽的:此间所留的空白,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无穷无尽的想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个疑问解决,生成新的问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发出了一个个惊叹;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引导、激励的作用,“!”就是指明他们学习方向的明灯,就是拨开学习迷雾的大手,就是激励起竖起的大拇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 篇1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59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生:当我读到“就连王宫的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我仿佛听到了浪漫的音乐,看到美丽的城市,闻到了鲜花的香味。

  师:你的感观真敏锐,居然还能闻到鲜花的味道。

  生:我有补充,我不光闻到了鲜花的味道,而且还闻到了音乐的味道。

  师:好一个音乐的味道,能说说音乐是什么味道。

  生:是奶酪的味道,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音乐家,他这么说:“我听到优美的音乐,就像在品味着可口的奶酪一样。”所以我觉得音乐的味道是奶酪的味道。

  【反思】想象在课堂能够恣意流淌的时候,课堂的诗意总能激发学生的各种遐想,让学生感悟的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用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神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思维,关注他们的成长,课堂上就能呈现一种不断生成,不断创新的画面,这样的画面需要教师在文本的研读中,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

  转载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题(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