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推敲》教学指导(精选17篇)

《推敲》教学指导(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敲》教学指导(精选17篇)

《推敲》教学指导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

  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推敲》教学指导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zhēn zhuó)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

  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

  (2)“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

  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3、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设计意图】先通过优美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故事当中,再进入**部分,通过贾岛自言自语的表演、韩愈的心理活动,再现当时的推敲过程,让学生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

  三、走近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四、咬文嚼字,推敲课文语言

  1、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 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括号里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在这句话中用哪一个词比较恰当?

  2、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准确用词的地方。像韩愈一样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设计意图】本片断是书后的一个练习,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推敲,或者说斟酌文字的妙处。

  五、拓展诵读,交流推敲佳话

  1、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古往今来,为了追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表达效果而呕心沥血、吟诗作文的又何止贾岛、韩愈呢?不少诗人,因为锤炼了一些字眼,也留下了这样一些不朽的名句和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诗句: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 )春烟。

  3、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诗句中所空缺的是什么字?

  (2)把诗人所用的字换成其他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4、关于“绿”字,也有一段佳话,谁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六、走出文本,学习推敲语言

  1、好诗、好文章是认真推敲的成果,俗话说:“文章不厌白回改。”接下来,我们来推敲一句话,看能不能表达得准确、生动一些。

  2、出示:

  春风吹绿了树荫,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3、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推敲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不经推敲,打磨不出精品。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须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推敲》教学指导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个字念――推――请同学们做一做推的动作。

  再看,这是一个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吗?一起把这个字念两遍――敲――也来做一做敲的动作。 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吗?

  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由来的典故。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到底有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齐读课题――“推敲”,关于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放声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明回答)

  二、精读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们知道,唐朝是诗歌最旺盛的时期,出了好多诗人,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呢?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气,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诗人,也写了不少很有名的诗。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就学习了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们一起背一背。 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从这段资料上看,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认真、一丝不苟・・・・・・)而《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出示该诗) 宁静的夜,明亮的月亮,贾岛轻轻叩响了友人家的门,多美的夜色啊!描写了诗中的景象?(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宁静的。

  除了感受到夜色的宁静那,你还能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什么?

  ① 贾岛尊重他的朋友。 ・・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不遇,但却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向当时的情景。(板书:访友不遇 即兴成诗) 同学们,访友不遇即兴成诗这是故事的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先看小组学习单(课件出示1.自读课文3-6小节,想一想,贾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自学完毕后,在小组内按序交流自己的观点) 谁先来用一个词来形容贾岛?(严谨、认真)

  ②小组交流 A:“贾岛骑着毛驴・・・・・・长安城” 谁来学一学贾岛当时的样子? 真是惟妙惟肖,此时的加到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了,简直是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贾岛推敲诗句如痴如醉的状态。

  B:“大街上・・・・・・好笑。” 旁人的反应反衬了贾岛的沉醉,想象一下,上安街上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C: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竟然”闯入的是韩愈的仪仗队,当时汉语就在京城做官,同学们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古代官员的仪仗队,谁来说说?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谁来读读? 韩愈在京城做官,他的出行是何等的威风,难怪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并非有意作对而是――沉迷于诗,忘乎一切。 同学们,尽管人们在笑话贾岛,可是他毫不在意,旁若无人,依然如痴如醉地推敲着,此时此刻,他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中斟酌,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中苦吟着,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快乐着,这就是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情景,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想说的? 贾岛为了一个字,在痴心斟酌,这就是故事的发展。

  ③同学们,贾岛在不知不觉中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韩愈宽恕,故事就此进入了。(出示: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那么,韩愈宽恕贾岛了吗?谁来朗读第7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吗? 那韩愈主张用“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韩愈说的话。(出示)

  韩愈真不愧是一位的诗人!他从两个方面帮助贾岛分析用“敲”字更好些,其中的第二条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那么,韩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推”和“敲”这两个字的音节,它们都读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呢?其实,古人是很讲究音韵的,“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加显现出环境的安静。 下面我们读读韩愈说的那番话,再读读这两句诗,来细细地推敲用“推”和“敲”的不同效果。

  同学们,韩愈经过思索认为用“敲”字好,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出示:韩愈表态,贾岛点头(结局)) 读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推敲”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四、讲述故事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练习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这个讲得很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呢? 是的,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要把课文读熟,使贾岛和韩愈的形象在我们的脑子里鲜活起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课文读熟了吗?读熟了课文,就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纲来试着讲这个故事,在讲的过程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尽量用上文中的语句。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发生)

  为了一字 痴心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韩愈表态 贾岛点头(结局)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同学来讲这个故事,请大家注意听,看她讲得怎么样? 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练一练,然后把它讲给别人听。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在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做事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下面我们也来学者贾岛推敲一下词语的使用。

  “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问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李凝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即时”与“即兴”。

  “即时”是立刻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用“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宁静”与“安静”。

  “宁静”指环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用“宁静”能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推敲》教学指导 篇4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ràng

  (        )    (          )     (        )

  tuǒ tiē      lǐmiào        máo lǘ    

  (        )    (          )     (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    即时     访问     拜访     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1、贝多芬(      )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      )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      )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      ),一点儿不果断。

  三、黄金搭档。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   ”画出来。

  月光(洁白  皎洁)   月夜(宁静  平静)   发现(问题  题目)

  反映(意见  建议)   印象(深刻  深厚)   著名(诗人  朋友)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   )用“推”好。(   )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  )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敲们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贾岛犹豫不决是因为                                       ,韩愈认为用“敲”比“推”好是因为                               

  3、读了片段,我认为贾岛是个                                的

  人,韩愈是个                                       的人。

  六、读读背背贾岛的诗。

  题李凝幽居                    剑  刻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十年磨一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霜刃未曾试。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今日把示君,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谁有不平事。

  七、填空。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是斟酌文字叫做“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              》中“              ”一句。

  2、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                       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的创作态度和              的钻研精神。

《推敲》教学指导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朗读的方法,体会断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推敲”一词的来历,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3.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4.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读通并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设下悬念

  贾岛骑驴,闯入韩愈的的仪仗队,是要治罪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自己读一读课文。

  二、练习朗读课文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3.指导断句。

  三、指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大概意思

  1.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了解古文的意思。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指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来复述。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书写“避”字。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抄写注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述课文。

  2.课文讲了几个主要人物?

  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

  1.读课文。

  2.分别把描写他们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语句:

  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岛不觉,尚为手势未已。

  退之立马久之。

  并辔而归。

  留连累日。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严谨认真的态度。

  三、拓展

  思考韩愈的见解有什么道理?

  四、课文译文

  《贾岛推敲》

  贾岛当初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题李凝幽居》。

《推敲》教学指导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课文内容,指导复述。

  2、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的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课本剧表演,比一比,哪组演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让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按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的提纲,要求有顺序、有重点地讲。

  (1)深夜访友,以诗相赠。(发生)

  (2)一字斟酌,难以定夺。(发展)

  (3)冲闯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4)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结局)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组练讲。

  (3)、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讲。

  (4)、集体评议,发给小红花。

  四、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去把“推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查一查,找一找,把“题李凝幽居”摘录下来,并背一背,体会“推敲”的妙处。

  附板书:

  以诗赠友(发生)

  反复斟酌(发展)

  11 推敲   冲撞仪仗(高潮)

  确定用“敲”(结局)

《推敲》教学指导 篇7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巧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 ;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 ……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以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指导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8

  jjbyjy 发表

  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探讨新知的好时机。教师走进课堂之前,虽然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但难免有疏忽的地方,总有不周全的时候。有时会受参考资料的限制,或受常理的约束,或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考虑问题比较老套,比较单一。而学生的思维在教师下套子之前是活跃的、新颖的、发散的。所以,在课上,学生往往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有创新的答案,而有些却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在上《推敲》一课时,贾岛无意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在让学生有感情地的朗读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当大官的人都很自大,自以为是,所以学生读得很自傲,并且带有责问的语气,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不一定,韩愈是位文人,学识渊博,应该是个讲道理的人。”韩愈的诗和文章大家都读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韩愈确实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这点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他说得也有道理,并且下文所写的就是韩愈没有责怪贾岛,还与贾岛一起推敲。那么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句话呢?我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只有了解了韩愈的为人,才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在这节课上,该用哪种语气来读?这个问题处理得的不是很好。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应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俗话说“趁热打铁”,学生这时的兴致最高,学习效果最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学过的韩愈的作品,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判断韩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最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展开激烈的辩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学生会感受更深的。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下套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并且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发表的意见或见解,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时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明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不受约束,轻松愉快。

《推敲》教学指导 篇9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先看课题,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做做这两个动作,这两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连在一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义:人们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 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贾岛和韩愈,还有一个未出面的李凝.

  引导学生构建一个阅读话题: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贾岛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课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贾岛韩愈的资料,"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此处还可以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故事的发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写贾岛在途中斟酌诗句."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贾岛的行为好笑吗 为什么 "由此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

  贾岛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这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

  误入仪仗队的贾岛请求宽恕,韩愈和她一起斟酌诗句.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第七自然段写韩愈和贾岛一起思考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 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最后让学生交流感悟通过学习你认为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 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让学生修改自己近期写的一篇文章,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踏实的学习方法.

《推敲》教学指导 篇10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

  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  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

  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

  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

  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

  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2) 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 )出来的!

  生:可以填“改”字。

  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推敲》教学指导 篇11

  于德明前几天观摩低年级识字教学公开课,看到词语教学被教得冷冰冰、硬生生的,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位大师教授词语教学时的情形来。

  案例一:贾志敏老师在执教《推敲》一课时教学“斟酌”一词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

  (生读)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大家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开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又变成考虑了。

  案例二: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教学“眸子”一词师:我们的汉语汉字太有意思了,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故事。我为什么要求你们查字典?道理就在这。那么我提一个问题,谁能用“眸”这个字来组一个词?

  (全班没人举手)师:我听过一个词,“明眸皓齿”,说一个人长得很精神,眼睛又亮,牙齿又白。清楚了吗?

  接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过来一下,我做个动作,看谁能组个词。(这位同学站在于老师的身后,于老师演示回眸一笑的动作)“回眸一笑”大家听过这个词吗?你喜欢于老师吗?

  生:喜欢。

  师:我在你身后,你喜欢我,请你对我回眸一笑。

  师:真是很漂亮哈,还有点羞涩,我也很喜欢你,我对你回眸一笑。(说完,于老师就给学生演示了这个动作)可惜这个“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专门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静,但有点害羞。那么,你知道“回眸一笑”这个词出自哪首诗吗?

  (生摇头)师:“回眸一笑”出自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两位大师,虽然教学的方法不同,但是异曲同工,都教出了词语的情趣和韵味。贾老师采用类比的方法,把“左右”“东西”“斟酌”之类并列结构词语的趣味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两个相反或者相近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表示与原来的两个字完全不相干的意思。由点到面,显示了汉语汉字的张力和魅力。而于老师则采用表演的方式教学词语“回眸一笑”,尤其是他表演时的那种娇羞,那种可爱的情形,堪称绝技。他由“眸”到成语“回眸一笑”,再到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如同引导孩子们步入别有洞天的胜景一样。虽然是坐在课堂上,可是我想学生必定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深切感受。因为那就是景,那就是情,那就是趣,那就是深深吸引我们的中华文化!

  常言道,“字词知冷暖,句子有温度”。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每一个词语,都蕴涵着一段美妙的传说。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识字记词而教,应该尽力挖掘词语的内涵,教出词语的情趣。

《推敲》教学指导 篇12

  【教材简解】: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划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努力落实“双基”教学,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思路】:

  教学开始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演、自悟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推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更是贾岛做事专注,刻苦钻研的精神体现,从而产生敬佩与学习的感情。课文题目是“推敲”,这其实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点”,教学中我适时鼓励学生自我推敲,学习文本,并设计有关的推敲训练,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体验推敲的快乐,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推敲的含义,学会推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

  四、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值得我们赞叹。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五、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醒、皱)

  引导学生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六、布置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附: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严肃认真

《推敲》教学指导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推敲》教学指导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让学生做一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让学生做一做"敲"的动作.

  2、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质疑)

  3、今天我们学习13课《推敲》这片课文.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贫寒  和尚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推敲  斟酌  思索  恰当  犹豫不决

  2教师:还有陌生的词语吗?

  三、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讲故事比赛

  1、提出讲故事要求,及评分标准.

  (1)分组,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2)课件出示:

  ⑴讲故事时使用普通话.(5分)

  ⑵要注意口语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讲述.(5分)

  ⑶要注意分出角色、入情入境.(5分)

  ⑷要投入,体现出"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5分)

  ⑸要注意故事的起伏,可以加上动作、神情或表演,能很好地感染听众.(10分)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试着讲述《推敲》的故事.

  3、进行讲故事比赛:

  ⑴请第1组代表上来讲故事:

  第1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他哪里讲得好?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应该给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汇报:认为贾岛去拜访李凝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讲得很投入.(进行评分).

  师:是啊,这么美好的情境感染了我们,也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即兴写了这首诗《题李凝幽居》.[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多媒体课件出示这首全诗(指名读一读)

  ⑵请第2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第2组的这位同学哪里讲得好?

  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应给他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评价:这组同学把贾岛骑在毛驴上斟酌用"推"或用"敲"时的动作表演得很好.

  根据学生讲故事的具体情况,随机提出:

  师:通过听故事,你感觉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事太认真了,大街上的人都在笑他).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谁能迅速找出来读一读?你认为这里哪个词用的好?

  [引导学生进入相应课文段落进行品读字词、理解文章]

  ⑶请第3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注意引导学生能分出文中的角色来)

  师:谁能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样?

  生:(可能按照前两次评价方式进行)

  师:现在你明白"推敲"是什么意思了吗?

  师: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理解"推敲"的意思.

  师:你认为文中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随机可介绍韩愈资料}

  (4)教师给各组发奖品.{也可以随对各组评价时发放}

  5、再讲故事,运用上好词,生动地叙述这个故事.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师出示: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哪句好?讨论"绿"字的妙处.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希望你们以后在作文时,要学习贾岛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9 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推敲》教学指导 篇15

  为什么后人要把唐代僧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为千古绝句世代相传?为什么我们要把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家喻户晓的吟诵相传?因为这一字一句都是斟酌出来的。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贾岛字斟字酌就为了那一“敲”字,王安石千锤百炼就为了那一“绿”字。“敲”和“绿”和其它的字一样,是平凡的,而和其中的字相比又是不平凡的。

  为什么锤炼出的字有感觉?为什么推敲出的字有味道?为什么斟酌出的字有精当?为什么琢磨出的字有韵味?因为它们是用心体会,用心聆听得来的。学语文,我认为也一样。

  老师说学语文,要有韵味,在酝酿的同时,要像王安石一样心情景色相柔和。在品味的同时,要像贾岛一样不受外境干扰,仔细斟酌。

  为什么文字有甲骨文的风采?为什么文学会有春风沁人的清凉?为什么文字有着刚阳之魅力,塑造希望的未来?

  因为她耐人回味,因为她有能令人心旷神怡的魔力。因为她越斟酌越有味道……

《推敲》教学指导 篇1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6、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春风又绿江南岸

  六、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推敲》教学指导 篇1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经过,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结果他冲撞了(   )。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1.师范读,学生看图思考,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出示整首诗,学生朗读,感悟环境的“幽”。

  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1.学习贾岛推敲部分

  师: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斟酌文字)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 比比划划 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板书:十分好笑  纷纷避让)

  (5)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响衬静,使静更静,“敲”字的妙处。

  ③理由三:响亮。师补充说明原因: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6)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诗句,读诗)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终有了一个结局,但是,推敲没有结束,引读最后一段。

  (2)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课后第4题的词语。

  2.出示课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五、作业设置: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课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敲》教学指导(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