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王娅琼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内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学习“法布尔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一生与昆虫为伴,达尔文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者”,人们还称他是“以生命讴歌昆虫的诗人”。你们猜猜他是谁?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雕像。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说说。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童年的一些趣事。谁来吧课题读一读。

  读着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1、法布尔非常昆虫。2、鼓鼓囊囊。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昆虫小溪纵横纺织娘观察责骂中毒 垃圾殿堂

  闪烁光泽鸟栖虫居可恶痴迷鼓鼓囊囊

  相机指导读音:纵、栖

  相机理解词语:小溪纵横、纺织娘、鸟栖虫居、可恶、痴迷

  2、分小节朗读课文。共11小节。学生评价,相机指导。

  3、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法布尔哪两件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两件事,一是捉纺织娘的事,二是放鸭时捉昆虫遭到父母责骂的事。

  两种分法,一是三段,一是四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默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读了这些小节,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法布尔出生于1823年,距今将近二百年。

  2、法布尔是法国人,出生于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

  3、法布尔所生活的村子环境优美,“鸟栖虫居”,这对于他的影响很大。

  4、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重点理解第三点。有感情地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个优美的村子展示出来?”

  小结:正是因为与鸟啼虫鸣为伴,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四、作业:《补充习题》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出示图像——法布尔。

  同学们,他是?

  对,他是一位著名的?

  达尔文称他是?

  人们还称他是?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知道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的小村子里,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到第十一小节,看看法布尔对昆虫到底迷恋到了哪一种地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能够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2、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句的标点,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法布尔抓到纺织娘以后那种极其兴奋、激动的心情。

  指导感情朗读。

  为何如此激动?一是可爱。“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会唱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二是因为可爱而喜欢,称它为“歌唱家”。三是这只纺织娘来之不易。“三天前”“终于”用“也许……也许……也许……”

  是啊,这一只纺织娘真是来之不易啊。怪不得法布尔抓到它要如此的兴奋,让我们一来再来体会一下他兴奋的心情吧。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读着这一句,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

  重点抓“静静”、“奇妙”、省略号。

  “静静”,说明法布尔观察非常认真,很专心。

  “奇妙”,说明法布尔对水底世界很感兴趣,在他的眼中,水底世界有着无穷的奥妙,看也看不够。

  省略号说明法布尔观察的不止是这几种生物,凡是他感兴趣的,他都在用心观察。

  他观察如此用心,兴趣如此广泛,难怪达尔文要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者”啊!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布尔,也来做一个用心的观察者。(观察图片,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叫”突出了法布尔的兴奋。

  “扑”“敏捷”突出法布尔动作快。

  “放”“包”“装”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爱护。

  “欣赏”突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们不是普通的虫子,而是精美的艺术品。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重点理解:为什么而难过?

  一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被爸爸妈妈所接受。二是心爱的昆虫舍不得扔掉。“很不情愿”“小宝贝”

  理解父母对他的爱。父母对他的责骂其实是对他的关心。但是他们的想法和法布尔不一样,不能接受法布尔这样的行为。

  结果——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这种情形,已经不是“着迷”“迷恋”所能形容的了,而应该叫做“痴迷”。

  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更好地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是啊,法布尔对昆虫是如此的痴迷,以至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以至于他的家中塞满了瓶瓶罐罐,以至于他一生贫困,……

  这种甘守寂寞和清贫,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的精神,人们称他为“法布尔精神”。

  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读《昆虫记》或者《图文中国昆虫记》(赵力)

  了解其他科学家着迷的故事。

  学习本篇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试写一个场面。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文章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通过"找纺织娘","捉小甲虫"这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痴迷,描写具体而生动.本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写作特色鲜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读中悟法,在阅读过程中揣摩文章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1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他从小就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孜孜不倦地观察他们,研究他们,执着地与昆虫相伴了一生,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昆虫记》.

  他是谁 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读:法布尔

  (设计意图:"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幸运52"经典游戏节目,此环节以游戏导入,课始趣生,使学生在专注饶有兴致的倾听中迅速对人物形成整体感知.)

  关于法布尔,你还了解些什么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地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收集,交流信息"假如无限制地旁逸斜出,势必削弱对文本的学习,成为资料展示课,"有价值的","简要地"意在促使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内化,敏锐地抓住要点,进行表达.)

  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特写镜头为两个鼓鼓的衣袋)揭题.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到了"鼓鼓的衣袋",清楚地画下来.

  巡视,板书生字新词:鸟栖虫居,蠕虫,蜗牛

  检查生字词,正音,解词

  交流文中直接描写"衣袋"的句子,引导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感情.

  屏幕显示以下三段文字: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

  区别三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指导读好三个词

  因为喜爱而入了迷,这是——(着迷)

  深深地爱着,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是——(迷恋)

  迷恋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是——(痴迷)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扎实而有效地体会词语的分寸感,蕴含的情味感,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齐读三段话,小结:透过这三段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但是,光有这些叙述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打动人心,必须要有典型生动的事例.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地读,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迅速把握关键词"痴迷"——牵发而动全身的点,提领而顿,自然能百毛皆顺,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指导概括小标题.

  找纺织娘.

  捉小甲虫

  (设计意图: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语文学科能力应该以概括能力为基础,指导学生"简要地概括一件事"直至"准确地概括小标题",突出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把书"读薄".)

  理解品味,感悟"痴迷"

  从两件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看哪些具体的描述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圈点,批注.

  交流指导品读"捉小甲虫"(对"满载而归"的"甜","无奈地扔掉小宝贝"的"难过"等内容,交流中作略处理)

  重点品读片断(一)

  屏幕显示文字: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嗬!真漂亮!"(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惊喜,赞叹,喜爱,感悟"痴迷")

  (2)"……放……包……装……好好欣赏."(用推想法引导进行品读)

  a,仔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b,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对这个小宝贝说些什么

  c,小结:当你想到了这些,眼前的这一段文字就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们才品出了文章的味儿.

  d,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从课文语言入手,利用对"放""包""装""欣赏"这些动词的诠释,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在想象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指导品读"找纺织娘"

  自由交流,引导点拨

  重点品读片断(二)

  屏幕文字: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品读"终于",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寻找时间长;收获的不易;找到后的兴奋……)

  语言渲染,激发情感

  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苦苦寻找.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你兴奋吗 自豪吗

  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创设情境,个性化朗读

  (师扮演母亲)描述: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妈妈忙完了一天的农话,正要回家,突然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妈妈边跑边呼喊:"法布尔,孩子,你在哪呀!"

  妈妈都急坏了,快回答我——

  也许你在离我很远的地方,远远地告诉我——

  也许你突然从我身边的草丛里冒出来——

  也许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我——

  小结: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但不同的朗读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痴迷.

  (设计意图:以"终于"一词为切入点,细细揣摩,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理解感悟.情境的创设,个性化的朗读,使课堂情趣盎然,对"痴迷"的感悟更深.)

  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速读补充材料,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材料一:(为研究昆虫,一生清贫,无怨无悔)

  一天,法布尔来到皇宫,与许多科学界名流接受皇帝接见.尽管谈话只有五分钟,他却觉得十分难挨.一般人把与皇帝交谈看作无上的荣耀,可法布尔却只想尽早离开.他拒绝担任教育王子的宫廷教师,婉言推开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他说:宫殿虽然比我的农舍富丽堂皇得多,但乡下的空气要比那新鲜得多!我宁愿终身和昆虫为伴!

  材料二:(与昆虫相依相伴,今生长相斯守,来世相约再见.)

  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恋恋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深化认识:这是一种怎样的痴迷(感人,执着,令人不可思议的……)

  小结:正是这种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读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读鲁迅对《昆虫记》的评价——"一部有趣,有益的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深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本环节中提供的资料拓展了文本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深切的体验和感受,深化了对课文内蕴的领悟,同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对《昆虫记》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为课后的观察,练笔也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课件呈现法布乐雕像)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 (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交流:课题好在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的基础上,多元解读"衣袋",对课题的命名之妙的理解便水到渠成,避免了对命题艺术的理性灌输,说教)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怀着一份深深的怀念,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作业布置

  欣赏《昆虫记》片断.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以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羌虫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羌虫,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观察一种昆虫活动,记下来,准备交流.

  兴趣题

  读一读《昆虫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提高性目标: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词3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3.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交流自学情况。  

  1. 检查生字词的朗读与书写。  

  法布尔     圣·莱昂  

  小溪纵横   花草众生  鸟栖虫居  

  纺织娘     蠕虫       蜗牛  

  鼓鼓囊囊   满载而归   甜滋滋  

  着急       厉声       怒气冲冲  

  着迷       迷恋       痴迷  

  2.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3.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4.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  

  1.再次朗读课文。读后思考: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2. 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六、反馈交流:  

  1. 出示重点句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引导学生抓住“着迷”、“迷恋”、“痴迷”,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你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文中通过哪两件事来具体介绍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的?  

  ▲    抓纺织娘  

  ▲    抓小甲虫。  

  4.理清课文条理: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一(1)二(2-10)三(11)  

  七、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作业设计:  

  a类:      

  1. 朗读课文3遍。  

  2.抄写文中优美词语3遍,注意积累。  

  b类:  

  1. 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法布尔、《昆虫记》等)。  

  2. 阅读《昆虫记》摘抄优美段落。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提高性目标:  

  1.逐层深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人们为什么要把法布尔雕像的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2.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板书:法布尔      

  2.过渡: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那法布尔就该叫什么迷呢?   板书:昆虫迷  

  二、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着迷  迷恋   痴迷  

  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交流体会:  

  (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说得好,看来词语的运用、排列也是很有讲究的,同学们以后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还记得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吗?(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三、精读课文  

  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这位昆虫迷,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出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  

  a.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交流  

  引读: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2)想象水底世界还会有什么?  

  (3)补充资料。这个奇妙的水底世界在《昆虫记》里有很多有趣的描述,老师摘取了一个片断给同学们欣赏。(……水甲虫在池塘深处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还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帮助它呼吸。胸下有一片胸翼,映着阳光闪烁着金光,仿佛佩带在大将军胸前的那块闪亮的胸甲。水面上,我们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珠’在欢快地打着转儿、扭动……不对,不是‘蚌珠’,是豉虫在开舞会呢!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用它们傍击式的游泳姿朝这边游过来,如裁缝手里的缝针一般迅速、有力。……)  

  (4)自己读一读,读完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5)是啊,这就是神奇的水底世界,这就是法布尔眼中最美好的世界,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b“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它的喜爱)  

  c.“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大家看,(出示图,纺织娘又称筒管娘、络丝娘,雄纺织娘的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沙沙”或“轧织、轧织”的声音,很像古时候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因而被人们取名为“纺织娘”。)  

  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才捉到它?(三天)整整三天哪,你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经验想一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会怎么做?)(这三天吃饭的时候,想着这只虫子,睡觉的时候,也惦记着这只虫子,耳边总是萦绕着这只虫子“轧织、轧织……”的声音,真是为它着迷呀!这三天,他时不时地钻到草丛中去观察,他认真地搜索着周围的一切……)  

  为了一只纺织娘,他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怪不得,此刻当他终于捉到这只纺织娘的时候,他不禁欢呼——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出示指名读)  

  太不容易了,体会着,感受着,法布尔此刻的心情怎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啊!(学生反复读)  

  4.同学们,读书就要这样,要一边读一边想,细细咀嚼、品味,学会感动,诵读出味道来就有了兴趣。这样,读书也能入迷!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5—10自然段他捉小甲虫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把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中括号“[  ]”标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画波浪线“~~”;给你想重读的词语加点“· ”;想说一两句的,就在空白处写下来。  

  2.学习好的同学合同桌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3.讨论交流: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昆虫迷?(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生活中,你看过谁把什么当作“小宝贝”?  

  ②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③一起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尤其要注意这些动词。  

  c“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①进垃圾堆的东西,我们一般用什么动词?  

  (②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放”呢?——是啊!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  

  (③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对啊,把这些词读好了,你就是法布尔的知音了。谁来试着读一读。  

  d、同学们,法布尔高兴是因为昆虫,难过也是因为昆虫。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某样东西时,他就是真正地爱上了这样东西,就是对它“迷恋”了!法布尔对昆虫太着迷了,面对父亲的怒斥、母亲的重责恐吓,法布尔放弃了对昆虫的迷恋了吗?引读第10自然段。  

  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啦!  

  现在,你能说说对“痴迷”的理解吗?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同学们,法布尔痴迷昆虫,昆虫也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他的小手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走进殿堂。你知道长大以后的法布尔有什么样的成就吗?  

  (1)学生交流收集的法布尔相关资料。达尔文的话。  

  (2)老师简介《昆虫记》。  

  (3)同学们,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轮椅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念念不舍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哪?  

  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可不可以?  

  (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出示填空)  

  因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不仅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2.是啊,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梦想,多少执着!正是因为这种痴迷、这份执着,让他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课文学到这儿,从法布尔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一心一意地追求      锲而不舍地努力  

  3.记得法布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结束今天这节课的时候老师想和大家共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作业设计:  

  a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遍,进一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完成《补充习题》。  

  3.摘抄描写小动物的好词佳句。  

  b类:  

  1.观察一种昆虫活动,记下来,准备交流。  

  2.读一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昆虫迷  

  一心一意地追求      锲而不舍地努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5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设计中依据教学目标,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立足文本以文中“迷”字为线索,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并加强学生语感培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并在讨论中明理,在探究中深化,让学生真正读到文字里面去,读到文字背后去,一步一步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人物身上受到启发,悟出道理,从而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引向神秘的大自然,引向热爱科学。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命题方法放在最后完成。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板书:法布尔

  2、过渡: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

  板书:昆虫迷

  二、初读课文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着迷

  迷恋

  痴迷

  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3、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设计意图: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

  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a.学习第4自然段

  (1)引读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2)扣住省略号,想象水底世界还会有什么?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3)补充资料。这个奇妙的水底世界在《昆虫记》里有很多有趣的描述,老师摘取了一个片断给同学们欣赏。(……水甲虫在池塘深处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还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帮助它呼吸。胸下有一片胸翼,映着阳光闪烁着金光,仿佛佩带在大将军胸前的那块闪亮的胸甲。水面上,我们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珠’在欢快地打着转儿、扭动……不对,不是‘蚌珠’,是豉虫在开舞会呢!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用它们傍击式的游泳姿朝这边游过来,如裁缝手里的缝针一般迅速、有力。……)

  (4)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5)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b. “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它的喜爱)

  c.“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才捉到它?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父母找不到他,他丝毫没有感觉他们的着急)

  d.“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重点结合插图和“三天前”“终于”以及两个“!”指导朗读,体会小法布尔的兴奋、激动!)

  4、小结,点拨读书的方法: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细细咀嚼、品味,学会感动,诵读出味道来就有了兴趣。这样,读书也能入迷哦!

  【设计意图:“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捉小甲虫的故事。

  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中括号“[ ]”标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画波浪线“~~”;给你想重读的词语加点“? ”;想说一两句的,就在页眉、页脚或行间等空白处写下来。

  2、学习好的同学合同桌交流,读一读、说一说。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3、讨论交流: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昆虫迷?(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生活中,你看过谁把什么当作“小宝贝”?

  ②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③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从“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c“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①进垃圾堆的东西,我们一般用什么动词?

  (②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放”呢?——是啊!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

  (③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d、同学们,法布尔高兴是因为昆虫,难过也是因为昆虫。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某样东西时,他就是真正地爱上了这样东西,就是对它“迷恋”了!法布尔对昆虫太着迷了,面对父亲的怒斥、母亲的重责恐吓,法布尔放弃了对昆虫的迷恋了吗?他怎么做的?

  指读、引读第10自然段。

  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啦!

  现在,你能说说对“痴迷”的理解吗?

  【设计意图: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读出来。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同时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个性,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过来,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内化了文本语言,树立起法布尔的高大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美感,占据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步入法布尔痴迷于昆虫、潜心于科学研究的天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萌发爱科学的思想。】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此时的法布尔,这位昆虫迷,已经由最初的“着迷”到“迷恋”,甚至是“痴迷”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的特征——衣袋里装满昆虫。

  法布尔痴迷昆虫,昆虫也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他的小手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走进殿堂.你知道长大以后的法布尔有什么样的成就吗?

  (1)学生交流收集的法布尔相关资料。

  (2)老师简介《昆虫记》。

  (3)指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哪?

  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可不可以?

  (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2、是啊,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梦想,多少执着!正是因为这种痴迷、这份执着,让他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从法布尔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一心一意地追求

  锲而不舍地努力

  3、教师赠送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五、布置作业

  1、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法布尔,我向同学们推荐阅读《昆虫记》这部书,相信通过阅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2、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有许许多多奥秘等待同学们去探索,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探索的路将更长,课后,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喜爱的小动物吧,并写观察日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法布尔痴迷昆虫的故事,体会法布尔从昆虫世界里找寻到的快乐。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抓住“迷”字,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人,我们叫他“棋迷”。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可以叫法布尔什么呢?(昆虫迷)

  2、速读全文,你能找出课文中带“迷”字的语句吗?

  交流,多媒体显示:

  (1)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2)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二、学习第一段

  1、说说什么叫“着迷”。(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浸的程度。)

  2、引读:法布尔从小就生活在法国南部……这种优美的环境为法布尔沉迷昆虫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学习第二段

  1、说说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2、从哪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法布尔为了抓纺织娘而忘了回家;法布尔在池塘边放鸭时抓到了一只小甲虫却被父母责备。)

  3、学习第一个故事。

  (1)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到的,自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教师不时表扬读书做记号的同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a“妈妈,我在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指导朗读:

  a、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找到的?(三天)

  b、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终于”,你知道终于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捉到虫子之后,怎么样?能想象出他当时的样子吗?)

  c、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谁愿意读第三节。

  d、法布尔用了三天的时间捉到了纺织娘,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小结过度: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父母能理解、支持他吗?(出示句子:“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学习第二个故事

  (1)父亲是如何骂的?

  出示句子: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a、“只顾自己玩”法布尔怎么玩?

  学习第四节:

  a、他的任务是放鸭,当他一把小鸭赶进池塘后,他就去观察、研究昆虫了;在他的眼睛里,螺壳十分“漂亮”,连蠕虫也是“五彩缤纷”的。

  b、“……”表示他看到的不止这些。

  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法布尔的眼睛里变得那么神秘,那么有魅力呢?这源自于对昆虫、对大自然的热爱!

  b、“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

  学习第五节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这只甲虫不樱桃还要小,颜色不蓝天还要蓝。”

  想象这只小甲虫的样子,读出对它的喜爱。(个别读、齐读)

  b、“法布尔高兴极了……好好欣赏。”

  联系“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等词,感受法布尔的喜悦。

  指导感情朗读: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小宝贝”这个词?可见,法布尔太爱这只小甲虫了。你瞧,他把小甲虫照顾得多好!慢慢地放进蜗牛壳,小甲虫有了一个漂亮的家,又细心地包上树叶,然后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有感情朗读(女生读、齐读)

  c、“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可见他的收获很大。

  (2)母亲如何骂?

  出示句子: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拣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3)听了父母的责骂法布尔心情如何?

  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4)老师小结:父母责骂虽然暂时迫使他放弃了小甲虫,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昆虫的迷恋,他的衣袋仍是鼓鼓的。

  再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法布尔的感情随着虫子而变化,刚刚捉到时的欣喜,被迫扔掉时的不舍,最后又兴致勃勃地拣昆虫,可见他对昆虫真的是“一往情深”哪!

  五、学习第三段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2、引读:后人为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3、思考:法布尔的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有什么?

  法布尔的衣袋高高鼓起,除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科学的执着、美好的梦想、昆虫世界的憧憬、好奇、痴迷……)

  小结:法布尔对昆虫热爱只能用“痴迷”这两个字来形容了。这些小昆虫们就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小法布尔的手,引领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无垠的科学殿堂,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并用毕生心血写了巨著《昆虫记》。

  六、实践活动

  法布尔的雕像屹立在法国的,如果现在要在雕像的底座上镌刻一些文字作为介绍,你想应该写些什么呢?(可以以法布尔自己的口吻,也可以是后人的口吻)

  七、作业设计

  1、阅读《昆虫记》

  2、观察一种昆虫,记录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完成一篇小作。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读着《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去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吸引。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并与实际生活结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设计我做了两点:

  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与实际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在教学捉纺织娘时,我从纺织娘入手,因为农村的孩子对纺织娘比较熟悉,我让他们描述了自己听到的纺织娘的声音和样子,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觉得纺织娘的声音很烦人,浑身绿色比较难捉,而且也都表明到处可见,对那小昆虫没多大兴趣,接着我马上问学生法布尔呢,是怎么做的,通过读文章学生找到他觉得纺织娘是“歌唱家”,并用了三天时间去捉它,两者一对比,学生马上体会到了他对昆虫的痴迷。在教学放鸭子片段时,指导了学生从“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和“欣赏”这些动词中想象出法布尔的不同动作,也让他们想象自己什么时候会有这些动作,体会出了对昆虫的喜爱和痴迷。再现法布尔捉小甲虫时的有趣画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既有小时侯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认识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伸出手跟我一起写下他的名字

  2.童年时代的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小就着迷昆虫,兴趣浓厚)这种难以割舍的兴趣爱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着迷,迷恋,痴迷)【板书:痴迷】

  3.课文写人,人物的情感是需要事情加以烘托的。回忆一下,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情记录下法布尔对于昆虫的着迷、迷恋甚至是痴迷呢?

  (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5.究竟是怎样的痴迷,帮助法布尔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熟悉的场景中,去找寻答案。

  二.自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标的学习:

  (1).默读课文,在你感兴趣的场景里找出表现法布尔昆虫痴迷的语句和词语,体会背后的思想情感;

  (2).边悟边写,把你的思想感受留在书页上。

  (1).默读课文,在你感兴趣的场景里找出表现法布尔昆虫痴迷的语句和词语,体会背后的思想情感;

  (2).边悟边写,把你的思想感受留在书页上。

  三.精读品悟

  我们跟随小法布尔的脚步,一起将目光聚焦到捉纺织娘的画面中,通过你刚才的阅读,能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吗?

  ★ 抓纺织娘

  ◇“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是的,法布尔真是纺织娘的知音,竟然从她的叫声里听出美妙的音乐,了不起,谁来读一读。(找一中等生)

  师:确实法布尔比较高兴,但他到底有多高兴?我们从课文中看一看。

  生:三天时间寻找的。

  师:在这三天里,他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究竟做了些什么?

  也许,第一天早晨,小法布尔在花丛中——(仔细地寻找会唱歌的虫子)花丛上沾满了露水,露水打湿了法布尔的衣裳,可他一点也不在意,他还在——

  也许,第二天中午,骄阳似火,汗水刷刷地往下流,小法布尔把耳朵凑近花丛,不小心被小虫子咬了几口,好疼!法布尔会——(揉揉伤口,继续专注地倾听,找寻)

  第三天,他早早地来到来到花丛,看见那只等待已久的纺织娘了,刚要靠近,纺织娘飞走了,这时的法布尔有没有放弃?(没有)法布尔———(依然耐心地守候着)

  师:今天晚上。终于被他抓住了。此时,法布尔心情(很高兴)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份喜悦。

  师:你从这“三天”法布尔所做的事情上,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师:一种及其平常的昆虫叫声,,在法布尔听了却是那么动听;一只非常普通的纺织娘,法布尔足足探寻了三天,多浓的兴趣,多深的坚持,这就是---痴迷。

  带着这份痴迷,再来读读第三小节。

  

  师:刚才我们从法布尔捉纺织娘这件事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那么从捉小甲虫这件事上,有没有让你感受深的地方。

  ◇“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生:通过“敏捷”,可以看出法布尔捉虫子动作迅速,十分熟练,已经和昆虫打成一片了。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在文中找一找。(生读)

  师:多小呀?(比樱桃还要小)哎呀,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么小的甲虫,你也能发现。

  (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说这只小甲虫的特点。

  师: 你觉得这只小甲虫漂亮吗?那你读一读。(指名读)看来,你也喜欢上这只小甲虫了

  师:法布尔和你一样发现了这只小甲虫,还捉住了他。好好看一看,法布尔怎样对待小甲虫的?

  ◇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师:看到法布尔得到了梦寝以求的小甲虫,抓住几个几个动词去认真地品一品。(生自由读)

  师:你体会到什么?读。(指名读)

  师:法布尔称小甲虫为小宝贝,谁称你为小宝贝?

  生:只有父母会称自己的孩子为小宝贝,我们还可以称自己最喜欢的,别人不能碰的东西为宝贝。在法布尔眼里他的宝贝竟是?

  生:小甲虫。

  师:这几个动作词语让又怎样的体会?(显示出对甲虫的喜欢)谁来读?

  生:指名读。

  师:再小心翼翼些。

  生:读。

  师:它可是法布尔的小宝贝,你还可以读得再兴奋些(指名读)

  师:他这样地呵护这个小宝贝,因为他对这个小宝贝已迷恋了,已被它迷住了,而他觉得看到这个小宝贝是他最快乐的事儿;

  师:(出示法布尔鼓鼓囊囊的口袋)大家猜猜,她的衣袋里可能会有什么?

  师:第五小节作者具体写了法布尔捉甲虫的经过,那为什么不把他是如何让捡贝克和石子也写具体呢?(引导生看板书)

  师: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写作文时,所写的内容一定要和文章的中心中心紧密联系。从法布尔捉甲虫的一系列动作中和如何对待小甲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大家完整地把第五小节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捉纺织娘,捉小甲虫这两件事情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文章还从那些方面写出他对昆虫的喜爱?

  生:我通过“满载而回”,“甜滋滋”看出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喜爱。

  师:“满载而归”,这里读zài,“载”的意思是(装),当它表示“装”的意思是就读第四声。你认为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是什么?(昆虫,贝壳,石子)

  师:除了我们可以看得见的,还有我们看不到,却能感受到的,触摸到的。(喜悦,兴奋,痴迷)

  生:我觉得这段印象深刻。“母亲也在一旁……垃圾堆。”因为他很喜欢小虫子,母亲让他丢了,他哭了,看出他喜欢虫子。

  ◇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

  师:讲的真好。如果是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可以随手进垃圾堆,可是法布尔却很不情愿地把这些小宝贝?

  生:放进垃圾堆。

  师:他是放进去的。不是扔,用扔可以吗?(生议)

  师:,一个放字,你感受到什么?(比较两个字)

  师:想一想,法布尔是怎么放的?(很不情愿,轻轻地,小心翼翼的,)

  师:对了,能读出法布尔把小甲虫小心翼翼地放进垃圾堆吗。(第9小节)

  生:指名读。

  师:舍不得啊,舍不得,谁再读。(你读的真小心呀)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法布尔的感情在随着小虫子在变化,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就高兴,失去了,就伤心。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围绕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一种极度的迷恋,就是一种痴迷。

  师:还有谁来读读你印象深的地方。

  生:我从第8小节的撑破裤兜,看出他喜欢小甲虫,还有前面说到的纺织娘等。说明他每天都抓了许多的小甲虫。

  师:他每天都这样。当然不止小甲虫,还有前面说到的纺织娘等,是不是这样。其实,父母是担心他的小手中毒,所以才责怪他,还有吗?

  生:第10小节给我印象最深,我把它读一读。“可是父母他责骂……偷偷地玩。”因为父母责骂他了,但他没听,仍把衣袋装了满满地,自己偷偷地玩,说明他确实很喜欢昆虫,迷上了昆虫。

  ◇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玩。

  师:这里“没用的玩意儿”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引用父亲的话,父亲认为昆虫没有价值)法布尔认为没用吗?说明了什么?(时间机动)

  师:他会怎么玩呢?(观察,研究,思考,聊天)

  师:父母的责骂他丝毫不顾,依旧沉浸在昆虫的世界,这里面的乐趣只有他自己知道。你在法布尔身上看到了什么?(痴迷,执着,专注)他对昆虫是何等的痴迷呀。再读一读这句话。

  四.总结提领

  师:刚才我们从捉纺织娘,捉小甲虫的动作描写和情感态度的变化当中,感受到法布尔对于昆虫的痴迷。(指板书)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0小节,走进法布尔的世界。(听录音,或默读,或跟读)

  师:同学们,这些小昆虫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法布尔的手,引领着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法布尔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深。在法国文学界,文学大师们推选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家侯选人。他用毕生精力完成著作《昆虫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昆虫记里的一段文字,想不想看看。

  (出示:《昆虫记》的一段文字)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生议论)

  师:正是通过法布尔细致地观察,才能将昆虫写得有滋有味。让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雕像。

  (出示法布尔雕像)

  师:后人为了纪念他,特意塑了个高高鼓起的雕像。法布尔天天、月月、年年如此。作者说这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昆虫吗?你们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说。(出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多昆虫,还塞满了)师:法布尔的衣袋装着多少的眼泪,多少的迷恋,多少的执着与多少的梦想啊?同学们,这是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痴迷 抓纺织娘

  捉小甲虫

  引进科学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充满着兴趣。文中人物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比痴迷的情感。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讲故事,内容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激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同学们,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出示课件),他用一生写成了这本《昆虫记》,这本书曾经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多次重印,在生物界和文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法布尔的故事,相信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能写成这本书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质疑预设:①课文为什么要叫“装满昆虫的衣袋”?

  ②是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你自己找到答案了吗?)

  ③他的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而不装其他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昆虫记》中的一片断引出主人公的简介,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也能进一步了解学情,因学定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昆虫  纺织  观察  责骂  中毒  垃圾  殿堂

  (一类字虽说有些是学生的已经认识的了,但此环节的认读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字,同时也是记忆字形的过程。所以检查生字时,也应将一类字放入检查范围。)

  (二类字):圣莱昂  鸟栖虫居  蠕虫  裤兜  痴迷

  (多音字):着迷  着急(有个别学生对此多音字的读音掌握不是很准确,有必要检查并纠正)  鼓鼓囊囊

  学生齐读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1)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2)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3)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解释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纵横、栖、蠕虫”字,先让生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再出示正确答案。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

  交流预设:很喜欢昆虫;对昆虫非常着迷;着迷、迷恋、痴迷

  (当学生找学生找不出来时,师可引导学生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看,老师也找了一个词。)(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师: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在一步步的加深,让我们细读文本,看一看法布尔的情感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从着迷,到迷恋,到最终的痴迷,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现在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生思考,指名回答。

  师:课文就通过这两件具体的事来写人的

  (设计意图:此处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先找概括的不准确的同学回答问题,师纠正其错误所在,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将正确的概括写在书上。同时,明确写人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看第一件事)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说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能读读2、3自然段,找一找告诉大家吗?(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1)生默读,老师巡视。

  (2)交流。(预设)

  a.生找到第2自然段,从这儿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这儿你能看出什么?

  生:天色已经晚了,法布尔却不知道回家。

  师:他干什么去了?

  生:找纺织娘去了。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说一说。

  生:天色晚了,法布尔却不知道回家,因为他捉纺织娘忘了回家。

  师:是呀,这就是你的感受。把他写在这句话的旁边,这就是做批注呀。

  b.第三段重点抓住“终于”“三天前”这几个词。(板书:三天前 终于)

  ①生:我勾画的词是“终于”,从这儿能看出他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因为他不是找了一天两天,而是非得找到这只小虫子不可。他是一个不怕困难,执着的孩子。

  师:同学们,看,我将这两个词去掉,你读一读,哪一句更好呀?为什么?(出示课件)

  (预设)生:因为第一句更能让我们读出法布尔的坚持,和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是呀,我们用去掉词语的方法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很重要,这样的词就是句子中的关键词呀,找到它,我们就更能揣摩出人物的特点了!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这两个关键词吧,看看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坚持不懈、执着)

  师引导评价:“终于”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很费劲才找到。噢,我听出来了,你想象到他找纺织娘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感觉他很费劲,是吗?这方法不错,发挥想象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那把你的感受写在这个词的旁边,这就叫做做批注呀。

  师:其他同学还从“终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找了很多天,他不怕困难,是个坚持不懈的孩子……师:如果你同意他说的,那么就把这些感受写下来,记在“终于”的旁边。

  你能将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师评价。(出示课件)

  c.师:当克服了重重困难的法布尔找到了他喜爱的歌唱家时,他会怎样对他妈妈说呢?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妈妈,我在这呢!瞧……”(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高兴与兴奋,读出那种激动的心情。找学生个别朗读,不到位时师范读,这样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最后,再齐读,师读提示语,让生读法布尔的话。例:法布尔兴奋地说……,法布尔无比激动地说……,用这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体会法布尔的激动,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根据学生的语气,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我听出来了,你是带着欣喜的语气在告诉妈妈;我感受到了你的兴奋,真替你开心啊!你想让所有的人都来分享你的喜悦!

  同学们,将你自己想象成法布尔,你读得就更有感情了。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从2、3自然段当中找出了关键词句,揣摩出了人物有特点,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体会。生齐读2、3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教给学生感悟课文的方法。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反复指导学生读课文,在读中走进人物法布尔,体会他的的内心情感。此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理解人物特点的能力和换位朗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想象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学法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了哪种方法来学习的第一件事?(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以指导下一环节的自学。)

  四、写字练习

  1.描红,写生字(指点一个“察”中间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接下来让我们写写生字吧。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一类字有哪几个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平时我们会写错的?

  生说。

  师重点指导“察、毒”。生描红,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4、5、9、10自然段。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能抓住“静静地观察、欣赏、放进、丝毫没能阻止、仍然……”等词语体会法布尔的对昆虫的痴迷。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运用方法。

  (一)回顾方法,指导自学。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咱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2、3自然段,学到了哪种阅读方法?(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

  (二)学生自学,学习4—10自然段。

  1.学生自学

  师:这种方法可是语文学习中的好方法呀,不信你们试一试。下面用这种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做好批注。

  明确要求:1.反复读文,找出关键词句。

  2.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联系前面,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课文的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渗透方法,引导学习2、3自然段,然后学生根据方法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这样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2.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和看法,相互补充一下。

  师明确要求:同学们,将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以及从中得到感受说一说,如果你觉得有道理的地方,不妨也借鉴同学的写下来,做好批注。每组推荐一名做批注最好的同学上台来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将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来,同时借鉴别人的优点。此环节要培养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交流反馈

  1.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最好结合关键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上台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师要相机评价,批注做得如何。如:体会很深刻,有独到的见解。批注写下了重点词。批注可以简单的写出你重点的感受就可以。

  预设:

  (1) “逮、捉、蹲、静静地观察”——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2) “叫、扑、捉” 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动作敏捷,由敏捷的动作看得出法布尔肯定捉过很多的甲虫,由此说明他对甲虫很着迷的。

  (3)“放进包上装进 欣赏 小宝贝”——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包起这个昆虫非常地小心,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说明他喜欢这只小甲虫。读出你的喜欢好吗?学生读后,及时评价。(珍爱)

  (4)“放进了垃圾堆”能看出法布尔很不情愿,说明他真的很喜欢这些小宝贝。跟进朗读。

  法布尔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心里甜滋滋的。可他的爸爸妈妈呢?(非常的生气)他们是怎样说的?找男女生分别来读爸爸妈妈说的话。

  师:是的,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齐读此句)

  (5)“丝毫没能阻止、仍然、兴致勃勃、躲起”能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跟进朗读。

  修改批注,没体会到的可以借鉴一下别人的,完善自己的批注。

  自由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关键句子,指名朗读。

  2.师过渡:法布尔为了捉住纺织娘,在田野里整整找了三天,放鸭子时,专心致志地观察,捉到小甲虫,小心翼翼地珍藏。爸爸妈妈都这样强烈的反对他了,他还是要偷着玩,这仅仅是着迷吗?——不,不是的,这可以说是迷恋,是痴迷了。

  师:你觉得“着迷”、“迷恋”与“痴迷”这个三个词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三个词情感色彩一个比一个强烈。着迷是一般的喜欢,迷恋是特别喜欢,而痴迷是喜欢到了一种痴傻的境界,不理会别人的眼光,只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3.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赞美法布尔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正是因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才让他一步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板书:引进科学殿堂)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读到这儿,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因为这个题目最能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与珍爱;这个形象最能代表他对昆虫的热爱;最能代表法布尔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采用前一环节所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有汇报最终都落脚在同一个主题上,那就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着迷——迷恋——痴迷”是一条线索。把这条线索处理好了,给人层层递进的感觉。)

  二、课堂练习,情感升华

  1.课堂练习

  (1)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吧,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读出法布尔这种执着的精神。生齐读课文。

  大家想一想,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还有什么?请写下来吧。

  课件: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 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

  预设:

  (1)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石头,还装满了贝壳。(2)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 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痴迷,还装满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但不应有标准答案)

  (讲评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写实的,如贝壳、石头、树叶等,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希望学生能提升到精神层面。但第一种要让他们先展示。)

  三、 总结全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不知道经过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不同方面说一说,比如说写作方法呀?学习方法?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呀?(借助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选择事例时要有代表性的,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认真观察、坚持到底……)

  (设计意图:语文具有人文性的一面,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所以从故事中学生得到了哪些启发,这是非常有必要说一说的,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收获,感受更深刻。)

  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上课时的疑问还有吗?看看通过我们的学习,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是的,看到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就会想起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对昆虫的痴迷,想起他执着的精神,想起他专心的观察。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这是他的内心独白(出示课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迪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自由选择)

  1.把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注意讲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2.读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抄写几个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

  3.搜集一至两位其他名人‘痴迷’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五、板书设计:

  着迷  三天 终于(批注示例)

  迷恋  欣赏 放进

  丝毫没有阻止 仍然

  痴迷  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写好“溪”“察”“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5、小练笔:想象在捉住纺织娘后父母与法布尔的对话,练习续写。

  教学重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准备:    法布尔的画像、《昆虫记》、引导学生读《拓展阅读》的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都读过了《昆虫记》,能简单说说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想法吗?你对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了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去走近这位昆虫学家,去了解他小时候的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展开质疑。

  师: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现在再次仔细地读读课题,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需要搞清楚哪些问题呢?

  (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

  是谁把衣袋装满了昆虫?

  课文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课题……)

  3、展开讨论:这些问题中的哪些你已经能够解决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初读课文,读课文前,让学生先读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出示生字: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圣·莱昂 裤兜  痴迷

  小溪 纺织 厉声 垃圾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五彩缤纷 满载而归 

  鼓鼓囊囊 怒气冲冲 兴致勃勃 

  指名读这些生字词,把生字词读正确。重点指导“莱”“圾”的写法。让学生用“莱”字组词:常表示地名,如“蓬莱”“文莱”……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文中的标点。

  重点指导:他把鸭子走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引导学生注意标点,把句子读正确。

  4、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段,仔细地再读读,读正确,并注意文中标点的停顿。(读课文的内容在早读课加以解决,课堂上重点检查一个或两个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讨论:再次读课文,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2、整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出示这三句话,引导学生注意“着迷”“迷恋”“痴迷”,说说从这三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一看到小虫子,法布尔就(如痴如醉) 、(忘乎所以)了,他完全(沉浸)到昆虫的世界里了……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讨论:你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讨论。讲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分别该读哪些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故乡,去探寻法布尔那美丽的童年吧!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讨论:走进法布尔的故乡,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村子的景色的语句。

  3、引导学生填空:走进圣·莱昂,只见这儿到处(     ),(     ),附近的丛林中(     ),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春天一到,各种各样的野花(     ),漫步林中,(     ),让人不由得(     )。

  4、过渡: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让我们赶快走进法布尔那有趣的童年吧。

  5、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画出文中能让你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交流,讨论:

  a人物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你读懂了什么?(捉住这只令他魂牵梦绕的小虫子,令他喜出望外,令他欣喜若狂,令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父母的焦急……)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讨论:从“三天前”这一词语,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什么事情如此执着吗?(与众不同)板书:着迷

  c他把鸭子走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讨论: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法布尔对眼前的这个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

  7、总结:是的,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完全沉浸进去了。难怪作者说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

  8、想象情境,练习说话:你能想象吗?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提供提示语:

  妈妈听了法布尔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她嗔怪说:

  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

  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不以为然地说:

  虽然父母批评了他,小法布尔依然(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纺织娘,偷偷地笑了。

  9、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五、完成作业:

  一、扩词。

  昂( )( )( ) 纺( )( )( ) 

  历( )( )( ) 溪(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鸟栖虫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走进圣·莱昂,只见这儿到处(     ),(     ),附近的丛林中(     ),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春天一到,各种各样的野花(     ),漫步林中,(     ),让人不由得(     )。

  2、(     ),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正要回家,法布尔不见了。他们(     ),一边跑一边呼喊着儿子。

  3、“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他(     )地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4、语言训练:做小小解说员,介绍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

  教学重点:

  1、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体会他“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法布尔那高高鼓起的衣袋。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继续走进法布尔那有趣的童年。

  二、学习课文五至十自然段。

  1、提出要求,自学课文。

  ①默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用心体会,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在引起你注意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②适当地做批注,谈谈自己读了这些句子,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交流:

  a、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段文字,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它们使你想到了什么?(掠--可见小甲虫飞行的速度是很快的,他能很快地发现它,并能敏捷地捉住它,说明他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可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自己捉蝴蝶的情景,比较一下感受小法布尔的身手敏捷,进一步感知他对昆虫的喜爱);抓住几个动词“放”“包”“装”感受他对这个甲虫的喜爱,让学生尝试给他加上成语--小心翼翼……)

  b、六至十自然段,通过这件事,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出示: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让学生自己说从中读懂了什么,从哪儿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讨论:描写父母的语言写得很具体,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把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写得这么具体?)总结:由这些描写更好地衬托出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像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4、总结:这件事情写得很具体,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地介绍这件事情的?(这件事情写得真是具体,你觉得你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板书:捉甲虫  遭责骂  偷偷玩

  在具体描写时,作者通过描写捉甲虫的动作,描写父母责骂的语言,描写小法布尔遭到责骂以后的表现--偷偷玩,生动地向我们描绘出一个可爱的对昆虫充满热爱的小孩子的形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静静地欣赏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可能学生会说:为什么说“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小昆虫能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吗?可能学生会说:为什么要把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呢?)

  3、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疑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干年后,你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法布尔的雕像前,此时,你会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呢?

  老师出示法布尔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出示练习中的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让学生齐读这些名言。

  4、讨论:如果让你来给这篇课文命题,你会给它定个什么题目?

  与课文的题目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呢?

  四、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想象吧!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作为一个导游站在了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正在向游客们介绍法布尔雕像上那高高鼓起的衣袋,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介绍些什么:为什么要将他的衣袋做得高高鼓起,想通过这个告诉大家什么?

  可以结合介绍法布尔小时候有趣的故事。

  可以写写法布尔这鼓起的衣袋给我们的启示。

  五、完成作业:

  课外作业:

  小练笔:写解说词。

  课堂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触角 ( )的声音 ( )的螺壳

  ( )地观察 ( )地捉住 ( )地责备

  二、用“满载而归”说一句话。

  三、成语填空:

  1、一只漂亮的小甲从法布尔的眼前掠过,他(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住了它,(     )地将它装进了蜗牛壳里,放在了衣袋里。

  2、见儿子又不好好放鸭子,只顾着玩小虫子,法布尔的父亲(     ),生气地责骂他(     ),只顾捡无用的玩意儿。

  3、迫于压力,法布尔不得不(     ),心不甘情不愿地将自己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以后每次放鸭,法布尔依然(     )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依然(     )地玩着小虫子。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0

  之三

  作者:秦洪

  一.教学目标 :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隐”,右边不写成。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文中好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的大致内容,导入新课。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1)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2)引导想像: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3)指导朗读: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2、3段(“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要体现)

  (5)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6)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

  (7)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第一段,读第一段。

  3、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4、过渡: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自读最后一段。

  (1)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2)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3)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4)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5)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小结: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写成一段话。

  3、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2

  授课教师

  孙俊 年龄 32 授课班级 五(1) 教学内容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分析 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通过“找纺织娘”,“捉小甲虫”这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痴迷,描写具体而生动。本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写作特色鲜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备课理念 一、 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1、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1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他从小就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孜孜不倦地观察他们,研究他们,执着地与昆虫相伴了一生,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昆虫记》。 2、他是谁?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板书,读:法布尔 4、关于法布尔,你还了解些什么?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地告诉大家。 5、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特写镜头为两个鼓鼓的衣袋)揭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到了“鼓鼓的衣袋”,清楚地画下来。 2、巡视,板书生字新词:鸟栖虫居、蠕虫、蜗牛 3、检查生字词,正音,解词 4、交流文中直接描写“衣袋”的句子,引导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感情。 5、黑板显示以下三段文字: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6、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 7、区别三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指导读好三个词 (1) 因为喜爱而入了迷,这是——(着迷) (2) 深深地爱着,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是——(迷恋) (3) 迷恋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是——(痴迷) 8、齐读三段话,小结:透过这三段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但是,光有这些叙述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打动人心,必须要有典型生动的事例。 9、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交流,指导概括小标题。 (1) 找纺织娘。 (2) 捉小甲虫 三、理解品味,感悟“痴迷” 1、从两件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看哪些具体的描述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圈点,批注。 2、交流指导品读“捉小甲虫”(对“满载而归”的“甜”,“无奈地扔掉小宝贝”的“难过”等内容,交流中作略处理) 3、重点品读片断(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 (1)“嗬!真漂亮!”(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惊喜、赞叹、喜爱,感悟“痴迷”) (2)“……放……包……装……好好欣赏。”(用推想法引导进行品读) a、仔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b、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对这个小宝贝说些什么? c、小结:当你想到了这些,眼前的这一段文字就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们才品出了文章的味儿。 d、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品读“找纺织娘” (1) 自由交流,引导点拨 (2) 重点品读片断(二) 课文第三自然段 a、品读“终于”,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寻找时间长;收获的不易;找到后的兴奋……) b、语言渲染,激发情感 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苦苦寻找。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你兴奋吗?自豪吗? 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c、创设情境,个性化朗读 (师扮演母亲)描述: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妈妈忙完了一天的农话,正要回家,突然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妈妈边跑边呼喊:“法布尔,孩子,你在哪呀!” 妈妈都急坏了,快回答我—— 也许你在离我很远的地方,远远地告诉我—— 也许你突然从我身边的草丛里冒出来—— 也许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我—— d、小结: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但不同的朗读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痴迷。 5、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 速读补充材料,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材料一:(为研究昆虫,一生清贫,无怨无悔) 一天,法布尔来到皇宫,与许多科学界名流接受皇帝接见。尽管谈话只有五分钟,他却觉得十分难挨。一般人把与皇帝交谈看作无上的荣耀,可法布尔却只想尽早离开。他拒绝担任教育王子的宫廷教师,婉言推开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他说:宫殿虽然比我的农舍富丽堂皇得多,但乡下的空气要比那新鲜得多!我宁愿终身和昆虫为伴! 材料二:(与昆虫相依相伴,今生长相斯守,来世相约再见。) 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恋恋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2) 深化认识:这是一种怎样的痴迷(感人,执着,令人不可思议的……) (3) 小结:正是这种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4) 读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读鲁迅对《昆虫记》的评价——“一部有趣、有益的书。” 四、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2、交流:课题好在哪?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五、 作业布置 1、欣赏《昆虫记》片断。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以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羌虫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羌虫,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2、观察一种昆虫活动,记下来,准备交流。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3

  紧扣情感主线,实施组块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金坛洮西中心小学 高国华

  设计理念:

  1,落实主体地位,尊重多元解读.在课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重视方法引导,培养读书习惯.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提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整合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素养.本节课注意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关注语言的感悟与训练,运用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走向运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提炼,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核,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品析关键词,把握情线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同学们,平时在你的衣袋里,你都装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但是法布尔的衣袋里却装满了昆虫,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对于昆虫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作引导: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

  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看来同学们第一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也有许多的收获.那么,你们认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的浏览课文,联系三个词语前后的内容,好好想一想.(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并引导:三个词语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日渐浓厚,迷恋昆虫的程度越来越深,致使他最终在昆虫学的领域作有了卓越的成就.

  二,教学第一板块(23自然段):感受着迷

  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跟随着法布尔去田野里捉纺织娘吧!

  1,自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教师适当点拨: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1)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等)

  (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他说话时的心情.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1)自读这句话,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如获至宝,期待以久,如愿以偿).

  (2)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不知是谁在唱歌.练习感情朗读.

  3,在读课文的时候,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了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体会法布尔的着迷.老师在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也画出了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傍晚,三天前,现在 .你们能将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吗

  4,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评价.(看来你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而且被法布尔的故事深深吸引;说得很完整,从你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你对法布尔的敬佩)

  5,小结方法: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为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我们先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通过交流与朗读来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感情,最后,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学得很扎实也很轻松.

  三,教学第二板块(49自然段):体会迷恋

  1,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想先让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读课文的时候试着提炼出几个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刚才老师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来概括内容,其实还可以从事情发展,人物动作或者是感情变化等方面进行提炼.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9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并用自己的话说内容,教师适当评价.

  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投影:高兴极了,甜滋滋,难过极了,刚才有同学交流到了这几个词,老师也将它们摘录了下来,你们发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了法布尔的 (学生自由交流:法布尔的感情变化)

  5,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法布尔高兴的,甜滋滋的,难过的心情的 请同学们用心地去读一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

  教师相机出示投影,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语句:

  (1)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此时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喜)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嗬,真漂亮!比蓝天还要蓝)

  ▲练习感情朗读.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对小甲虫的珍爱,小心翼翼)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 (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

  ▲练习朗读,读出法布尔的心情.

  (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有过满载而归的时候吗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经历,体会法布当时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最能体现法布尔难过的词语有哪些 (刷刷地,很不情愿地)他为什么会难过极了 (父母的责骂)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父母责骂的语句.(教师扮演法布尔,并做出难过的表情;学生扮演父母读出责骂的语气)

  (6)练习整体朗读(49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心情的变化.(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所有的同学;你俨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了法布尔.)

  四,教学第三板块(10自然段):想象痴迷

  父母的责备与不理解,无疑是对法布尔最沉重的打击,小小的法布尔伤心透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反而使他对昆虫更加的痴迷.

  2,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痴迷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4,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父母反对,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责骂,但是法布尔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对昆虫的世界更加的痴迷.

  5,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起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续写一个小故事.

  6,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作出评价.

  五,小结全文,畅谈启发,升华感情

  1,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2,学习了这篇课文,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交流)后人把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称作法布尔精神,同学们的交流让老师倍感欣慰,相信法布尔精神会在你们的身上延续,不久的将来会诞生更多的法布尔.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两件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十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闪烁、鼓鼓囊囊”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网络交互功让学生开展创意阅读,延伸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

  2、通过博客、网络平台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文本、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法布尔——从直观入手,走进文本学习

  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

  (设计理念:直观再现生动活泼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

  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法布尔,走近法布尔,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

  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

  二、互助学习,初读课文 ——通过互助学习,扫清文字障碍

  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满载而归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兴致勃勃

  (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初识文本内容,促进探索新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文本: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

  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四、以读促学,感悟痴迷——引导品析文本,进行学法指导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

  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捕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五、以导促学,探究痴迷——引导答疑导学,形成个人体验

  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

  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金钥匙:读——想——划——评

  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书写感受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领悟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适时加以学法上的指导,实现短时、协作、高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

  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

  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

  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

  预设学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

  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

  (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

  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

  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

  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

  1)学生读后交流。

  2)教师小结: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装满了衣袋。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

  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设计理念:点面结合,落实单元教学重点。)

  6、感悟最后一段。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d、回扣文题: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        ),装满了(      ),还装满了(          )。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对文题的深入理解,提炼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以读促写,升华痴迷——延伸课堂内外,进行知识拓展

  1、走进法布尔

  a、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法布尔

  b、师配乐范读。

  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设计理念:在诗意的环境里阅读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2、以读促写。

  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也可以在课后把你的感悟、想法发到主题博客上。(出示博客链接地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科学的殿堂

  痴迷

  热爱大自然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紧扣“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入课文。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5课,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那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

  (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二、抓住“迷”,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2你能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吗?(着迷迷恋痴迷)

  着迷出现在哪个自然段阿?(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因为村子里……跑来跑去)这就为法布尔对小虫子着迷提供了一个环境。

  三、学习第2—10节。

  过渡: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下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到十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a、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大家讲得真好,那你是从那边找到的呢?(2-3自然段)下面,自读2、3自然段,1、找出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用笔试着划出来。

  2、学生自由读,划出句子。

  3、讨论交流。

  (1)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2)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过渡:除了这件事还有哪件事情也表达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呢?

  (法布尔放完鸭子后观察小甲虫)那你是从哪边找到的呢?(4-5自然段)

  那下面大家来看一下第4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文交流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喜爱大自然,

  观察细心(追问:你是从哪感受到的?“静静地、蹲下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文转载

  师:是呀,法布尔总是利用放鸭子的时间蹲下来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想象一下,他除了看到螺壳、游鱼、蠕虫,还会看到些什么呢?(交流)

  说的真好,让我们拿起书,来读好这一节。(齐读)

  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大自然是那么的热爱,因此,在他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下面的抓小甲虫相信会让大家更深的了解法布尔,了解他对昆虫的着迷。

  看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句子,并想想是从哪感受到的,然后进行组内交流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好好欣赏。

  师:你是从哪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着迷:圈词: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欣赏

  师:从这些词还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什么?(对小甲虫的珍爱)

  师: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他边叫边用小手……捉住了它。(扑、敏捷)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

  △这只甲虫……还要蓝。

  练读,读出小甲虫的漂亮,指名读

  转折:法布尔对昆虫如此喜爱,这还仅仅是“着迷”吗?(是“迷恋”)

  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迷恋这个词出现在哪一自然段呢?(第10自然段)大家把这一句读一下。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法布尔受到父母的责骂)

  法布尔受到父母的责骂,那父母又是如何责骂的呢,大家看一下7-8自然段。指名读,这里父亲是怎么责骂的,(怒气冲冲的)读出这种语气(指名读)

  那母亲又是怎么做得呢?(厉声的责备),对了,那请个同学用这种语气来模仿一下母亲,指名读。很好,老师听出了父母都非常生气。

  被父母责骂后,法布尔心情怎样?(难过极了)从哪可以看出来呢?(“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心情难受,对昆虫的热爱。

  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

  接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你是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仍然,兴致勃勃)

  (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你能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读出来吗?练读第10节(指名读、评读)

  齐读6到10自然段。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还仅仅是“迷恋“吗?(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举世著作<昆虫记〉就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了这部著作,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这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所以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建造了一个雕像,出示图片,这张图片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口袋高高地鼓起)

  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表现人们对他在科学上那种执着精神的肯定和敬仰)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法布尔是怎样的人?(执著追求,坚持不懈)

  五、总结全文

  法布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大自然,那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大自然奇妙的东西呢?(交流)

  板书: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找纺织娘捕捉小甲虫

  痴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它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刚刚步入高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同时对大自然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抓住“着迷”、“迷恋”“痴迷”等中心词贯穿全文,不仅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涵义,更深入把握文章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理念,我确立以下目标。

  l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用法。

  2)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l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2)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从本文的命题方法中得到启示。

  【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

  l赏析法:通过视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感悟文字魅力。

  l移位入境法:假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动学生情感。

  l讨论探究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小组交流。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视频片段,美丽的飞鸟、穿梭的游鱼、可爱的昆虫……情趣盎然的画面带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理念:播放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课题的帮助,用自已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提示: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为什么他的衣袋装满了昆虫?)

  3、质疑:这里的衣袋是单单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吗?

  (设计理念:将长文章读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方法。)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文本1:出示重点词语

  纵横闪烁光泽责骂

  中毒观察可恶痴迷

  花草丛生  鸟栖虫居  五彩缤纷

  鼓鼓囊囊  怒气冲冲  满载而归

  通过自读,同桌对比读,齐读等方式,将词语读通、读懂,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读懂词语,扫除阅读障碍,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四)认识“昆虫迷”——昆虫学家法布尔

  1、借助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法布尔。

  2、来到法布尔美丽的家乡,从课文1自然段的描写中体会环境的美好。指名读句子:

  出示文本2: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小溪、花草、鸟、虫,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着迷?引出“着迷”一词。

  3、在文中找出与“着迷”意思相近的词语。(迷恋、痴迷)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到法布尔成功的秘诀。

  课件出示图片:法布尔的雕像,学生观察到那鼓鼓囊囊的衣袋,初步感知那种对昆虫的“痴迷”,理解“痴迷”。

  (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全篇课文,基本掌握了这种总分总的课文结构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五)走进“昆虫迷”——童年的法布尔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然后学习小组交流读后感受,讨论思考:文章叙述了法布尔童年的哪几件事情?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的?并且将讨论结果做好文字记载。

  2、学生汇报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2——3自然段。

  找出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并体会人物心情。

  1)普通的小昆虫“纺织娘”在小法布尔眼中是奇妙的“歌唱家”

  课件演示:纺织娘的图片和声音(文字: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一种动听的声音)

  学生静静欣赏,触动学生和法布尔的内心世界达到共鸣

  2)诺大的田野,已被暮色笼罩,体会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艰辛

  “终于”一词的拓展理解,想象法布尔寻找昆虫过程中的困难

  3)师:除了艰辛,你们还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喜悦)

  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读出欢欣、喜悦的语气。

  4、学习4——10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明白本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划出概括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2)学生在小组合作读5——10自然段,可以轮流读句子,分角色读,对比读等方式。说说作者为了突出“迷恋”,多人物法布尔采用了哪些写人的描写手法。

  出示文本3: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学习)

  3)学生汇报交流收获。

  “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比樱桃还小,比蓝天还蓝”对小甲虫诗意化语言的描写,体会观察的细致和语言描写的艺术。

  “高兴极了”“甜滋滋的”“兴致勃勃”等词语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

  (六)赞美“昆虫迷”——昆虫学家法布尔

  学完课文,法布尔从“着迷”、“迷恋”到“痴迷”,最后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探索精神、持之以恒精神、热爱大自然……)

  (七)课外拓展,提炼写作方法

  1、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学写观察日记。

  2、提供网络阅读平台,推荐阅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昆虫迷”法布尔 着迷  迷恋  痴迷

  (热爱大自然,孜孜以求)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 篇17

  之五

  佚名

  实小网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父母责骂,不情愿地扔掉小宝贝

  着迷抓“纺织娘”,终于找到了雕像上的衣袋也是鼓鼓的

  捉甲虫放进包上装进

  对昆虫的痴迷→进入科学的殿堂

  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