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精选17篇)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diàn cháng láng fó xiāng gé ( ) ( ) ( ) shī zi zī tài bù yī ( ) ( )
二、比一比,组词
栽( ) 朱( ) 堤( ) 狮( ) 雕( )
载( ) 珠( ) 提( ) 师( ) 碉( )
三、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2
【教材内容】
《颐和园》 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级 语文 第七册第五单元 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 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 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 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 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 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九、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3
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制作课件时我考虑到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如果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你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来学习的话,课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经过再三考虑,我最终决定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来学习。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虽然使得教学流程清晰,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播这美丽画卷的创造者,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们的伟大,受到情感教育。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细读、精读,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品读中培养学生赏美、爱美情趣,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陶冶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难点是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副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问同学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课件播放颐和园的风景图,激发学生想了解课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回忆文章的叙述顺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2、回忆上节课了解的课文的叙述顺序,然后问学生从哪些方面写了颐和园的美,使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有个回顾。
(三)课文赏析。
1、学习长廊部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长廊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抓住长廊的哪些方面来写的。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并随机播放课件,进一步体会长廊的特点。最后再通过播放长廊的横槛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长廊的文化美。
2、学习万寿山部分。
在这一环节,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都描写了万寿山的哪些景物,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佛香阁高、金光闪闪的特点以及排云殿金碧辉煌的样子,这些都是学生自行感受,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通过朗读,感受到皇家园林的雄伟。
最后,通过感受“滑”字的用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欣赏昆明湖。
让学生自主学习,品读、悟情。这一环节,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融进景文之中,在看中激趣,在读中体会。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4、最后一段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同时,通过齐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整堂课我采用了图片、背景音乐为工具,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颐和园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最终攻破教学难点。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词语。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课件出示: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师:景色表现了颐和园美丽?
生: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三处景观都突出了《颐和园》的大、美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几处景物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来?一边勾画一边用箭头标出游览的示意图。
师:课件演示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师:作者用了那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析。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师:我们就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先领略一下长廊的美。
师:播放课件,师范读。
师: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从哪体会出长廊的哪美?
生:(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堪称是艺术珍品。
(4)长廊周围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解花盛开时的美。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精致美观,表现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术,我们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悟到长廊的美。
播放音乐: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师: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生:佛香阁、排云殿。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耸立”一词感受到佛香阁高;“一排排”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红、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指导朗读;
师:我们从这些词领略到“万寿山”的景观壮丽。在万寿山上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昆明湖美在哪?
生:又静又绿。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此处作者为什么没用“划船”的“划”,而用滑冰的“滑”?
生: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所以用“滑”比“划”好。
生:用“滑”字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来吧,读一读感悟它的妙处。
师过渡: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美丽的什么?
生:美丽的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师: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师: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师总结: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光辉成就以极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六、作业链接:
1、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6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能把书看懂,但多数学生要从课文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教师有方法的去引导。如果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效的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法:
学生在交流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时,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情境再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以读促读法:
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找出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课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课件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课件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它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
a、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b、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本课的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四、说学法
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朗读法、对话法、想象法、圈划法、背诵法、摘抄法等,来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颐”的左边用红粉笔写,落实它的字形),读好课题。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随机板书:大、美。
(二)品读,触摸语言
这是课堂的重难点所在,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我主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读中,明白作者记叙的顺序
1、生初读,主要自学有关生字词。
2、我问学生:作者给我们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的?(板书:游览顺序)生读二到五自然段,我再问: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3、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习交流:
(1)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我最后问:你读完这些词句,发现什么?(作者的观察很有顺序――言之有序;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这些词句,你能猜到作者着重要介绍的景物吗?请把它们圈出来。(板书: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细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
1、学习“长廊句子”
(1)找到相关句子。
(2)感受怎么表达?你发现什么?(板书:颜色、长度、美丽)
(3)体会语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着问:文中像这样的表达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学习“佛香阁”句子
(1)生读三四段;
(2)作者先后怎样观察?请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观察的词语。反馈:板书: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3)怎么介绍“佛香阁”?出示句子研读――你能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也能将将它介绍清楚吗?――比较一下,哪一句更顺口?
(4)怎么介绍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让你
想起怎样的词句?(水平如镜、优美画卷?)――你能给“滑”字换一个字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水静、水平、水美)
3、学习“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观察到什么?读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书: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3)重点介绍什么?怎么介绍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总结中,回顾作者的观察的方法
1、讨论: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的?
2、梳理归纳:准确选择观察点――有顺序介绍――多角度观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积累语言
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句话,背一背,抄一抄。
六、说板书设计
长廊:颜色、长度、美丽游览顺序颐和园{佛香阁:抬头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桥、垂柳、小岛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置中,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把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七、教学反思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和昆明湖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和昆明湖的特点。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十七孔桥的教学,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感觉学生有一些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的匆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朗读指导上: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朗读上指导不到位。
(2)整个教学过程,自己设计得比较死板,
(3)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都不乐于动脑筋,不善于表现自己。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8
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貌,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学习时要边阅读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注意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一、我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风景 金碧辉煌的( )
( )的湖水 郁郁葱葱的( )
( )的长廊 姿态不一的( )
( )的湖面 奇形怪状的( )
二、我会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 ②表示数量多 ③跟“坏”相反 ④容易 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
3、这道题真好做。( )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
三、我能填空并回答问题
1、______的柱子,_____的栏杆,______,这条长廊有__
___长,分成_____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______的画,画着人物、
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_________。
⑴ 这条长廊上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这是一条的走廊。
⑵ 这一段话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横槛上的画有几千幅,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2、作者来到颐和园,首先游览了___________,然后是_____
__,最后是_________,颐和园的景色真美啊!
四、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
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
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
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
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
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0
这次的合作教学,我有如下反思:
1.过渡不够精炼,虽然能写出精炼的过渡字句,但一到上课依然会自由发挥。所以有时会显得琐碎。
2.教学设计得太细致,面面俱到,既想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语言文字之美,又想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结果两头都没顾上。
3.提问的方式不够明确、灵活。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还欠缺技巧。使得学生在找“大半”这个词,和给句子加关联词这两处浪费了很长的时间。拖慢了整堂课的节奏,并且这两处设计现在想想也没多大意义。却反使整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思路不够清晰。
4.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够有经验。这堂课在组内试过3次。换过3种上法。每堂课的准备时间都很短,结果也并不理想。正式这堂我整合了前3堂的教案设计和组里的意见,并无试课直接去上。经验不足,一开始上课没进入状态,后来状态来了,发现时间又不够了。已经说了下课又把跳出来的内容讲了一遍,以后要引以为戒。
总之,十分感谢同事们的倾力支持和批评指正,以后继续努力!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1
之六
授课人:王倩
一、导入 。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4、理清思路:
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
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①长②美
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㈠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㈢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首尾照应。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清文章思路,课件的辅助运用,促进学生的感悟和理解,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按"总 分 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以检查促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促进对文章的感悟。
激发学习与欲望。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剖析,实现读文本的感悟。
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相互交流实现理解的提升。
通过读来感受颐和园的美。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琉璃瓦,板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3、指导它为什么叫排云殿吗?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奇读:抬头一看……
(三)游赏昆明湖
1、点图片、音乐、
介绍其它景物景点,你想去游赏哪儿呢?
2、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独立品读、
3、谁愿意带我们去游赏一番呢?
读出相关句子、
4、重点引导品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静得像…………,绿的…………………………滑过、
比较“滑”与:“划”的不同,读一读昆明湖的美!
5、小结:
谢谢这些小导游们带我们游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优美的句子,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总结全文
游赏到这儿,同学们,颐和园游完了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不尽的岂止是颐和园,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还可以去游赏长城、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乐山大佛、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反思:
《颐和园》编排在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单元,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不局限于文本,也不限于“颐和园”而是把课堂置身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教学,更深的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颐和园引申到祖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4
教学内容:浙教版六年制第七册《颐和园》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凸显语文本体,努力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整合,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诵读、积累和运用等语文实践中,通过抓颐和园的“美”字,引领学生走进颐和园、走进颐和园之相应景点。在感悟课文,理解内容时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并将它们加以整合从而真切地感受颐和园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语文能力
3、品读课文2――4小节内容,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cai课件(颐和园风光片、课文重点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3读课题:谁会读、谁来读、一起读
过渡语:颐和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使得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之倾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4.观看颐和园的风光片
5、说说观后感:看了颐和园那如诗如画的风光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首尾连读,以疑激情
过渡语:多美呀!徐老师昨晚在家读时摘录了课文首尾的两句话,你们看:
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设疑: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现在请你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长廊
指名说并小结板书 万寿山
昆明湖
四、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让我们走进颐和园中的长廊来细细品味它的美,请你反复读课文第2小节,想想能用哪一个字来分别概括它的特点?
a自由读
b说说特点
预设:①长
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预设:②美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他的美呢?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一小节,呆会儿我们来交流。
自由读――指名读
是啊!你读得多美啊!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试试,可以吗?我读课文前面部分请你接着往下读:
c、美读重点句:廊上画着五彩的画,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传说故事读……
五彩的画中有梅兰竹菊等奇花异草读……
廊上还有岳母刺字、刘备过江等历史典故读……
d、想象画面:站在这样的廊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e、激情重读:是啊!一条长廊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一条长廊就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叫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让我们一齐再来回味。齐读整段。
景点2:万寿山
过渡语: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你们看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1、抬头一看,一座 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设疑:谁能用上课文中的短语来完成这道练习题呢?
课件出示题型:( )的佛香阁
出示图片:这就是你们说的佛香阁,美吗?那请你们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换词理解“葱郁”
预设:茂密 全班齐读:茂密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郁郁葱葱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
景点3:昆明湖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指名读这部分的第一句,其它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预设:觉得湖面很静、湖水很绿等
2、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再读这句话:说说自己认为这段话中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重在体会湖面的平静祥和之美!
4、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部分内容
5、师生合作读课文第3――4小节。读出颐和园的美
五、激情点题,感悟美丽
如此之美的颐和园,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竞相题词,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你们看:燕山何处最畅情
无双风月属昆明
1、自由读这句话
2、师范读这句话
3、全班齐读这句话
4、这里的昆明指的就是――关于昆明湖的美,我们以后再来细细品味。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6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字、词)(12分)
kūn
明湖长 láng
jīn bì huī huáng
cōng
郁清shuǎng
tíng tái lóu gé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湖( )柱( )堤( ) 糊( )住( )提( ) 栏( )眺( )栽( ) 拦( )跳( )载( )
三、词语巧搭配(根据课文内容填上适当的词语)(8分)
( )的城楼( )的大公园( )的琉璃瓦 ( )的杨柳( )的堤岸( )的宫殿 ( )的树丛( )的宫墙
四、课文内容我熟悉(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18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__。作者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用_______比喻
_______。
2、请你仿照文中的比喻句用下列词语写一句话:
像……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带我们走进了______的大门,绕过_____,
就来到了有名的_____。走完______,就来到了_______脚下。登
上______,站在______的前面向下望,_______的景色大半收在
眼底,从_______下来,就是________。
本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五、词海拾贝(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14分)
(闪闪)发光 (斤斤)计较
( )( )大方 ( )( )不入
( )( )不乐 ( )( )不舍
( )( )不忘 ( )( )是道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点球大战(选词填空)(14分)
美丽 美妙 美好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 )的大公园。
2、这是一首( )歌曲,大家都能喜欢听。
3、我们的生活多么( )!
欣赏 游赏
4、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 )。
5、今天,我们( )了音乐剧《龟兔赛跑》。
耸立 高耸
6、巨大的广告牌( )在市中心广场。
7、国际贸易中心的大厦( )入云,宏伟壮观。
七、从文中抄出两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快乐阅读(12分)
美丽的东山湖
东山湖是个美丽的公园。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站在湖边望去,真是风景如画。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轻柔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妍,散发出阵阵清香。小鸟在枝头喳喳叫,燕子在树林间飞来飞去。远处群山一片翠绿,黄绿相间的琉璃塔高高耸立,在阳光下更加光彩夺目。湖中碧波粼粼,倒映着山峦、宝塔。人们摇着双桨,小船划破水面缓缓向前,欢声笑语不断从游船上传来。
春天的东山湖多美啊!
1、作者观察东山湖的立足点在______,观察顺序是由____到___
__。(3分)
2、短文描写了景物的颜色、形态、动态,请你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词语,读一读。(6分)
3、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把它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7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周锋
小黑板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刚才,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静”与“绿”。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边说边擦去“滑”,换成“划”。)
(课堂上出现片刻沉默,学生们在思考。)
生:我认为不行。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我和妈妈在玄武湖划过船,我发现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认为不能改用“划”字。
(教师赞赏地点了点头,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还有一个理由。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
生:老师,我想对前面同学的发言作一个总结。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
师:(将“划”还原成“滑”)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从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词语,把作文写生动。
(学生再次朗读上面两句话。)
[评析]
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亦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故意设谬,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学生在联系上下文驳谬的过程中,思维的敏锐性、严密性、发散性也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