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案例(通用15篇)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
《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下来,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炼就五彩石,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旁征博引,激发兴趣
师:(出示神话人物“盘古”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吗?
生:(异口同声)记得,是盘古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他吗?
生1:顶天立地
生2:力大无穷
生3:勇猛
……
师:是呀,他是一个神话人物,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板书:神奇 想象)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神话故事。(宣布上课)
(设计意图: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 “神话、传说故事” 为主题的单元中,由此可见,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于是,在课前谈话时,我出示了上学期学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盘古,让学生回忆人物的特点,简短的谈话,唤起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识,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师:(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片)看了动画片,你想说什么?
生:这个人轻轻一捏,就捏出了一个泥人,一下子又变活了。
师:是啊,多么神奇呀
生:我知道这个造人的人叫女娲
师:(出示“女娲”) 谁来叫叫她
指名
师:女娲多神奇呀,轻轻一捏就造出了一个人,这是神话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有神奇的本领。女娲造人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离奇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另一个神话故事
出示课题 齐读
(设计意图:从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女娲造人》入手,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女娲这个人物的神奇,同时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课文有关词语
师:先自己读一读
师:这里有几个难读的词语,谁能读准它 (冶炼 挣扎)
指名读
齐读词语
师:看来你们预习得非常认真,那课文到底是怎么写的呢,赶快打开书本去读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不能用简单的2、3句话来说一说呢?
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谁准备好了,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
生: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后……(较罗嗦)
师:你讲得非常清楚,谁能概括得更简单?发生了什么事?女娲怎么做?
生:一天夜里,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去找五彩石,把天补上了。
师:你真能干,谁也能学着他的样来说说?
指名一人说
师:说得真好,我们也来学着他们的样简单地来说说这个故事。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在初读课文前安排了检查生字、词语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个检查,以引起学生对预习作业的重视。所谓“书不读熟不开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感悟课文的前提和基础,更何况是三年级的学生,应带着一定的要求去朗读,而抓住重点概括课文大意也是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能力。)
三、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出示第1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读通顺、读流利,(指名)其他同学仔细听,看谁的耳朵最灵。
指名读 (正音:山冈)
师:光把课文读流利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我们也来读读这1自然段,读完之后,你能用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可以用笔划一划有关的词语、句子。
自主感悟
生1:我读出了可怕,从“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里的“大窟窿”感受到的。
师:(板书:可怕)谁也读出了可怕,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2:我从“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感受到声音非常大,很可怕。
生3:我从“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知道这个窟窿很大,很黑,很可怕。
师:那你能读读吗,让我们来感受这份可怕。
指名读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可怕?
生4:我从“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感受到可怕
师:你能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4:这里用了两个“许多人”,说明在山顶上围困的人很多,在水里挣扎的人也很多。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2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围困”“挣扎”变红)
生5:这两个词语都是同偏旁的字组成的。
师:你能结合偏旁来想象当时人们的情景吗?
生6:“围困”都是大口匡,当时的人们都被火围着,逃不出去。
生7:可能两个人抱在一起呼喊。
生8:有的人身上被烧着了,可也没地方可以逃。
师:多么可怕呀,再说说水里的人们
生9:水里的人用手拼命地挣扎
生10:一边挣扎一边直喊救命。
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这场灾难的可怕吗?
指名读――齐读
师:再仔细读,还从哪儿感受到灾难的可怕?
生:女娲被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声音很大。
师:仅仅是声音大吗?再读读下句
生:威力也很大,把地都震裂了。
生:我从“一道道深沟”知道有很多很深的沟。
师:那你能想象当时的可怕情景吗?
生:人们四处乱逃,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深沟。
生:人们养的动物也掉进了沟里。
师: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的生活很惨
生:很悲惨
师:(板书:惨)
(音效:轰隆隆 播放受难的悲惨图片)
师:火海里,大水中,女娲又听到了什么?
生:女娲听到了孩子们的哭泣声
生:听到人们在喊“救命”
生:这些人都是女娲造出来的,她是多么心疼啊!
师:是啊,再看看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课文,来感受一下
生:我从“到处是欢歌笑语”知道人们以前的生活是很快乐、幸福的。
生:我从“不知过了多少年”知道这场灾难是千百年一遇的。
师:女娲看到这一切会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救人类
生:我一定要把天补上
师:(出示第2自然段)读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女娲求雨神熄灭天火,又造船救出水中的人们。
师:你知道女娲做了两件事来救人们
生:我知道女娲做这两件事是很艰难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求雨神”知道的,她一定是跪着苦苦哀求
生:我还知道女娲想的很周全,先熄火再救人。
指名读课文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娲?
生:我读出了一个考虑事情很周全的女娲。
生: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娲
师:谁来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是啊,心地善良的女娲一心要救人类,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又是怎样把天补上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设计意图: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得体感主要*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读,除了读得充分、还要引导学生读得形象、读得和谐、读得感人,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神韵,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品、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使词句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巩固词语,落实基础
师:我们刚刚在学课文的时候,发现了2个同偏旁的词语,(“围困”“挣扎”)像这样的词语课文里还有很多,谁发现了?
生:窟窿 深沟 燃烧
师:除了课文里的,其他类似的词语还有吗?
生:蝴蝶
生:蜻蜓
生:打扫
……
师:打开《课堂作业》,我们一起来做做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会写的拼一拼写一写,不会写的可以照着书本抄一抄。 (燃烧 挣扎 围困)
(设计意图:学文贵在运用,文中重点学到的两个词语“围困”“挣扎”,是两个同偏旁的字所组成的词语,学生能结合偏旁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显示了我们中国文字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由此入手,学生联想到表示昆虫的词语都是虫字旁;跟手的动作有关的词语都是提手旁等等,对字型加深了印象,也就很快能记住作业本上要求掌握的这些词语。检查下来,全班50个学生都能不借助书本正确地拼写这些词语。)
【教后反思】
宁有真实的缺陷,不要虚假的完美是本色语文的追求。课堂上我也毫不掩饰着真实的缺陷:一、课堂上还可以继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和空间与文本对话;还应该将学生的感悟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女娲形象的认识不会停留在浅表。二、在教学节奏里,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审时度势,做到因势利导、实中求活、活中求实,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灵动与和谐,这是我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会逐步走向成熟。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2
【案例背景】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通过本案例试图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课堂教学;
2、如何应用比较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
3.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想象,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课堂实录】
片段一: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女娲造人》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请大家看材料,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然后默读课文《女娲造人》,将
课文与短文材料比较阅读、
(学生读完材料与课文后)
师: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
生:喜欢课文(学生情绪比较高)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写的比材料要好些
师:好在哪?
生1:课文比材料写的详细,具体
师:还有补充吗?
生2:还有课文比材料写的内容要丰富的多了
……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主要是《风俗通》中的短文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2 、共同探究比较课文《女娲造人》与这两则短文译文相比丰富了那些内容?
生1:女娲为什么造人
生2:女娲是怎么造人的、
生3: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
生4:女娲的喜怒哀乐
生5:女娲是用什么造人的
小结;通过比较性阅读,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学习,更好的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片段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女娲造人固然不可信,它是作者通过大脑想出来的,课文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是想像本文通过大胆奇特的想像,对人类的起源进行了解释
读材料展开想象;
《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造了人类后女娲继了皇位,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五色巨石,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1块五色石,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1、共工与火神祝融是怎样打斗?
2、女娲是怎么样炼石?
3、女娲是怎么样补天的?
4、如果你就是女娲,你又会用什么方法补天?
(学生很活跃的讨论着自己的观点)
结论:
首先,本案例力图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教师以教材调动学生,使学生乐学,并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其次,本案例中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想象的创造意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对故事的内容的把握由学生用形象、创意的手法加以生动的展示,激发他们学习和探讨的热情在教师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引导、点拨、调控,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借这篇课文以比较性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3
《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下来,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炼就五彩石,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揭示课题,介绍女娲。
1、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3、谁知道女娲是什么人?她创造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女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女娲能够不顾生命危险补天也就顺理成章。】
二、初读课文,强化感知。
1、《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到底是怎样讲述女娲补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来简单说说。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是读出来的。让学生自读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让学生掌握了理解课文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女娲的形象一定会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虽然那是肤浅的,可那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让他们说出来,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吧。】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1、女娲为什么补天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是啊,真是太可怕了。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可怕的情景吧!天上有一个黑洞洞的喷火的大窟窿,地上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深沟里去,摔得粉身碎骨。人们拼命往山上跑,山上正燃烧着熊熊大火。人们又纷纷往山下跑,可是山脚又被洪水包围了。山顶、山腰、山脚,到处是被洪水围困的人们。他们无路可逃,凄惨地喊叫着。但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看,人们在挣扎,在惨叫。大火烧到身上火辣辣地疼,洪水淹到了脖子,透不过气来。
【设计意图:教师的描述,补充了教材的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人们在水深火热中受煎熬的情景。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慢慢地进入到课文当中。】
3、这是非常可怕的灾难,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设计意图:面对这样的灾难,学生的心情非常的难过,感情也非常的丰富,这时候的读是非常重要的。无须过多的指导,学生也会读出感情来的。因为这是内心感情的发泄。】
4、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挖掘出学生对灾难中的人们的同情和爱心。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女娲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5、当女娲看到这样可怕的情景的时候,她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她为什么会难过呢?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女娲创造了人,人类都是女娲的孩子。让学生理解女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6、 是啊,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当女娲看到自己的儿女在水火中受煎熬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那熊熊的大火好像在烧着她自己,那汹涌的大水让她快要窒息。她非常的焦急,下定决心要救出自己的孩子。于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知道女娲为救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三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炼石补天。体会母爱的伟大。】
7、雨求到了,大火熄灭了;船造好了,人被救出了。可是天上还有一个黑黑的大窟窿,那个大窟窿还在喷出熊熊大火,还在继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是怎样补天的呢?读一读相关的内容,认真的体会一下女娲补天的艰辛。
学生谈体会。
四、聚焦重点,深入理解。
1、在这部分内容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女娲补天的艰辛呢?认真地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女娲补天辛苦的词语。
学生板书自己画出的词语。齐读。
【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词语,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2、这些词语,都说明了女娲补天真不容易。为了拯救地上的人们,女娲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都走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想出什么办法解决的呢?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教育学生读书,不光要读出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读出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我设计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开动脑筋去思考,去进行合理的想象,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理解深了,女娲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就更伟大了,学生也就更能体会到女娲那种博大的母爱。】
3、费尽磨难,女娲总算找齐了五彩石。在炼石的过程中,女娲又面临着什么危险呢?她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设计意图:再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历尽千辛万苦,女娲终于补天成功。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大火没有了,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五、拓展
1、学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到。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呢?
2、前几天,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我们都纷纷献出爱心,向地震灾区捐款。现在,你还想为灾区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联系当前实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正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的教育思想。】
反思:通过观看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淞舟的课堂教学录像,使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要美读吟诵;语文要回归文化;语文要咬文嚼字;语文要回归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要回归生活。在我的这堂课中,明确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正本清源,要返璞归真。摒弃一切浮华做秀,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只有对文本独具匠心的解读,对学生真切、真诚的爱,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感悟,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智慧得到了解放,只有师生的解放才能释放美丽的精彩。所以,我始终围绕着爱心这一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女娲身上看到爱的力量。爱使她不顾一切,爱让她历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辞。正是因为有了爱心,女娲才能补天成功。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4
语文,要教出语文“味”―《女娲补天》听课一得上了《女娲补天》,不由得就想起四月份我参加陵水中山小学20xx年春季教学开放日活动,我听了三年级语文林娜老师上的《女娲补天》。
课堂上,林老师激情饱满,富有感召力,善于启发引导,教学环节清晰有序,环环相扣。师生互动和谐。可以说,本课堂的教学流程简洁明快,朴实无华,富有语文味,富有简约之美:读题质疑――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精读女娲不甜的过程,感悟人物想象――总结全文,评价升华。
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老师设计了问题:“天塌了一大块石后是什么情景?从文中找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很自然地回到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读。学生能找出文本的内容说,已经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天破了的可怕。于是林老师让他们跳出文本,想想说话,你还看见那些让你感到害怕的情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跳到了生活中,有的说看见大树被洪水淹没;有的说看见房子被冲毁;还有的说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这些是他们从课外积累的,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
天破了,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情?老师抓住主话题“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女娲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的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去体味和感悟,在读书中思考,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通过多次诵读文本,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老师又引导学生挖掘空白,引导想象: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老师设计的补白想象有“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学生不仅感悟出女娲悲天怜人的伟大的爱,还体会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更让女娲这个充满人情味的神话英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再让学生说写赞美女娲的话,使学生在读书中不断提升和发展。
由此,我感悟到: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就要使语文回归文本,回归诵读,回归积累,回归语文文字训练,回归生活。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神话故事经典人物。
2、引出女娲补天图进行介绍。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4、交流小结。
二、初读,检查生字
1、播放全文动画配乐范读。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说什么?交流。
3、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4、检查生字。重点正音“冶炼”,带读。
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
1、女娲为什么补天?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文中句子。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出示文中句子。再把加点的两个词读一读。
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
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6、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7、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8、过渡: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那她是怎么补天的呢?
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和同桌讨论一下,女娲是怎么补天的。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找――炼――补”。(在这些文字中加上一组表示顺序的词:先找五彩石――然后炼五彩石――最后补天空。)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
(1)指名读找五彩石不容易的句子。
(2)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3)体会感悟显屏词语。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些词语?
(4)想象女娲找纯青石可能遇到的困难。
(5)再读句子。
3、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共几句话?哪些句子在写“炼石”?哪些句子在写“补天”?用圆圈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2)交流,出示句子。
(3)这段写了“炼石”“补天”两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4)还有喜欢别的部分吗?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5)谁来读描写女娲补天时的句子。
(6)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示“金光四射”图
(7)太神奇了,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4、现在,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天边有什么出现?出示五彩云霞图片。
5、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五、回归整体,歌颂升华
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让我们记住――女娲补天
六、作业
1、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名篇导读》。
2、背诵和抄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6
一、导入:
我们已经读了很多神话故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吗?
出示课件:盘古开天 哪吒闹海 八仙过海
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女神:
出示女娲:
知道她是谁吗?
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天地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她要创造出比任何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于是,当女娲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就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许多的泥人。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活了起,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 “人”。女娲想做出更多的人,于是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然后提起 向地面上一挥,泥点落下来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
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
②出示词语认读。
轰隆隆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围困 挣扎 熄灭 喷火
缺少 冶炼 液体 大盆 金光四射 云霞
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天破了是什么情景?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指名读:这段话写出了什么?(这段话写出了天塌下来后大地上的悲惨情景。)
这幅画面,没有夸张和想象是难以描画的。我们也夸张着来读一读。
引读: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 地被…… 山冈上 田野里 …… 许多人……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大树被洪水淹没;看见房子被冲毁;听见人们的喊叫,看见孩子的眼泪…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到这一切,女娲心情是怎样的?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
“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天火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就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她又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
可以用上下面的词语:
蒙蒙亮 烈日当空 风雨交加 深更半夜
陡峭的悬崖 崎岖的山路 漆黑的山洞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千辛万苦 疲惫不堪
五、指导生字书写
课后反思: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一天,天突然塌了一大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语文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上,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
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学生的发言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重点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传说 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出示课件(女娲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知道的神话故事,迅速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下就会兴趣十足,营造出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巧妙运用阅读的期待效应,激活求知欲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很好地对课题质疑,可以训练学生审题以及概括能力。】
二、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1)边读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读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学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圈、点、勾、画,查阅工具书等良好学习习惯。】
三、检查自学 师生互动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学生当小老师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后,检查学习效果,扫除文字障碍。在指名读、评价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四、交流释疑 赏析朗读
1.提出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2.找出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积累语言。
【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大胆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在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加深理解,读中积累语言。】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抄写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附: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人们被困
冒着危险
不怕困难
把天补好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12.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9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文本特点和人文精神这两者是互相整合统一的,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的整合,在整合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合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预设】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2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词语。
3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步骤: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2 、品悟女娲寻找五彩石的不容易与补天的艰难,感受女娲无边的神力。
3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写批注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3~4自然段。
2、整体感知:
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来概括。
3、学生汇报结果。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体现女娲寻找五彩石不易的词句,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默读,写批注。
3、小组内互相交流,汇报结果。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品悟。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5、感情朗读。
6、拓展想象,补充练笔
女娲补天过程中,到处寻找纯青石,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那么,女娲去过哪些地方寻找纯青石呢?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她又是怎样面对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完成练习。
女娲,她飞过 寻找纯青石。
女娲,她潜入 寻找纯青石。
女娲,她 。
四、听读课文,想象炼石补天的情景,感受女娲神力。
1、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第4自然段,师读)
2、 交流。
(1)抓住动词体会。
(2)抓住“五天五夜”从时间上体会。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你们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师小结。
六、作业超市
1、读故事,积累词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读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找 几天几夜
女娲补天 炼 五天五夜 多了不起
补 装 端 泼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0
一、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校课题《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八项教学策略,其中提到了“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有效结合”策略,要求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技能,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组织与学习方式有效结合”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方法指导与思维培养有效结合”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民主平等与课堂和谐有效结合”策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31课。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温故而知新。
1、复习词语:“捡石头”游戏。
2、写生字(隆、塌、挣、喷、缺、纯、冶)
(1)共同点;(2)该注意哪些地方;(3)范写“喷”;(4)生练笔;(5)评议
【设计意图】:课始,我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孩子们延续第一课时学习《女娲补天》故事的余韵,当一回“女娲”,读对课件中“石头”上的词语就能捡到“石头”去补“天”了。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又和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第一环节除了复习词语的读音,还直接将词语中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用红颜色突出,用于第二环节的生字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优化了课件资源,并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过渡。我精心将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分类,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宽(“缺”字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识字写字。
3、师引读,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生接: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处是洪水。许多人——生接: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生接:在水里挣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教师的引读,让学生加深对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体会,为下文学习女娲不怕危险,冒着重重困难把天补上的过程作铺垫。
(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一)、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2、反馈。(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生:女娲向雨神求雨来灭火。
师:很好,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吗?
生:求雨灭火。
师:还有呢?女娲还做了什么?请你学着像这样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寻石补天。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思考,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体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经过“输入”与“输出”这两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获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女娲所做的三件事,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三件事,具体写了哪件事?
生:寻石补天。
师:那其它两件事就是(略写),现在请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的。谁来读?
一生读。(因为紧张读得不够流利)。鼓励之后再请一生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出难过了,但还没读出着急来。
师:哦,你觉得还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师:你来读一读吧。
师:真棒!能把“立刻”换成其它词吗?
多生:立即、马上、赶快、赶紧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体会女娲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时的心情,接着请学生把体会到的展示读出来,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结合自己读中的体会,听中的收获,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读-听-说-读”的环节来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悟。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对语言点进行训练,如给“立刻”换词,通过举一反三,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会,又积累了词汇。
4、重点学习三、四段:
(1)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也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寻石补天),补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
师:请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交流一:生:我从“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体会到女娲不顾危险去补天。
师:你来读一读吧。
师:从“决定”一词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女娲很坚定,下定了决心。
全班读。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可以看出女娲很辛苦。
师:特别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
师:你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师评:从她的朗读中老师还体会不到女娲很辛苦,谁再来读一读?
再请一生读。
交流三:生:我还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娲特别辛苦。
师: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文,边读边画边标注,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实践这个学习方法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接着让学生来交流收获,虽然注重谈感悟,但仍以读为主,在“读-悟-读”中学习、内化。
(2)师:你们能想像女娲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一:我觉得女娲可能会先去森林,可能会遇到野兽,被野兽咬伤或者抓伤。她还可能会去海边,遇到鲨鱼或者被海藻给缠住。
师:她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生还未考虑清楚,先请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纯青石,找不到后来到荒漠,她当时已经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边,在泉水中竟发现了纯青石。
【设计意图】:通过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女娲在寻石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想像的空间很大,但通过三个提示使他们的想像更有针对性。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既保证了全班的参与,又使通过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过想像、交流、分享,让学生对女娲不怕危险,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的奉献精神和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纯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读,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你把“终于”这个词读得比较重,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师:“终于”一词表示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最后达到目的。你能用“终于”来说一句话吗?
两生造句,师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将文本理解和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是语文课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3)默读第四自然段,画一画表示女娲炼石补天时动作的词语
a.反馈。(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好)
b.谈体会。
师: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呢?为什么?
生:用得好,用词很准确,(除了用词准确生动,你还体会到什么?)写出来了女娲补天很辛苦。
师:这段话运用了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生动。平时我们写作文也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吸引人。
两生反馈。
c.同桌读。(师:同桌之间读一读吧,体会作者是怎用运用这些动词把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d.说话训练: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复述这段话。(师:动作描写,有先有后,你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复述这段话吗?同桌商量一下这些词应该怎么用比较好。)
e.两生反馈。
【设计意图】:第四自然段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将女娲补天的过程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这种写法在写作上很值得借鉴,故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除了能理解外,还要能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提倡学生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另外,动作描写有先后顺序,让学生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连接词来复述这段话,有助于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在理解,并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合理性。
(4)回顾上文,再读女娲的决定。
师:女娲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自己的决定,大家还记得她的决定吗?
生: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二)、引读第五自然段,呼应前文。
1.引读:现在,大窟窿被补好了,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2.呼应:女娲真了不起!人们又可以(欢歌笑语),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了)。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通过联系上下文,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相信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在习作中也会慢慢学会前后呼应,思路更清晰。
(三)拓展思维,训练语言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断地努力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说话训练“我想对女娲说:。”
【设计意图】:学文至此,学生对女娲的精神品质有了较深的理解,但这只是积蓄在心中的一种感觉。在此设计这个说话训练,让学生一吐为快,并在思考中、在说话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并通过交流加深彼此情感的共鸣,对女娲的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四)总结升华,预留想象空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7个生字,研读了课文,体会了女娲不顾生命危险,冒着重重困难把天补好了。她的这种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这是一个多美的神话故事啊!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肖老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情节展开想象,大家看一看,轻声读一读。
老师是怎么展开想象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设计意图】: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极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末留给学生通过想像把故事讲得更精彩的空间,一方面渗透了写作上基本的描写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一举两得。
四、教后反思:
通过《女娲补天》一文的教学实践,我收获良多。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下几点来展开。
1、反复读文促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基础。新课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故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但每次读文都有目的性,不是为读而读。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感知,然后展示读(赛读)进行体会,交流后再感情读。在多种朗读形式的作用下,在老师充满情感的鼓励引导下,最后大部分学生能读出女娲难过而又焦急的心情了。
2、品词析句重感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学习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女娲补天》这篇文章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读文后大抵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不难的,但要让学生深切地理解女娲的精神品质并受到熏陶感染还得靠品词析句来完成。“自读3、4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不容易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画,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个问题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找寻关键词句中,边读边批注,这就是一个品析感悟的过程。
3、读练结合重积累。
本堂课的特色之一在于注重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联想迁移。如给“立刻”换近义词;用“终于”造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复述第四自然段等,目的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做到读练结合。其次,练习的形式多样,词、句、段都涉及其中,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拥有更大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展开想像快乐学。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通过“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提出“你能想象女娲在寻找纯青石的过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中展开想象。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热烈,发言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合理想象,成为了课堂的亮点。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够到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还有待加强。但总体而言,我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并结合八项教学策略进行设计及教学实践,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获的境界。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1
一、猜谜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的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的很愉快的。(上课)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生读课题)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了解了女娲,想去欣赏这个神奇的故事吗?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师:哇,咱们三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个个都读得这么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读、会写10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2、能初步体会女娲的志向及她补天的经过。了解女娲的性格。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受到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体会女娲的远大志向及补天的辛苦。
【教学难点】 明白女娲补天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都听过或看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说看。
(《精卫填海》、《西游记》、《宝莲灯》、《哪咤传奇》等)
2、是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之一。板书。
3、读要带着疑问去读,看到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怎么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三、再读课文,感受天塌地陷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1、自由读文,出示自学要求: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⑵ 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画出有关句子。
2、检查字词:
轰隆隆塌下 露出 燃烧 围困 挣扎 熄灭 冶炼 液体 山冈
3、交流问题1:
女娲是谁?
4、交流问题2:
她为什么要补天?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 自己认真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交流。
指名读,齐读。
⑵ 此时此刻,你就是女娲,你见到了这悲惨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伤心 难过)为什么伤心?
5、面对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女娲是怎么做的?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立刻”一词体会到了为了救人,她很着急。马上就去求雨神了。)她会怎么求雨神降雨?
为了拯救人们,女娲造了船,又不惜去求雨神。你觉得她是怎么样的人?
(一心为了人们 善良)
6、出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终于被救上来了,山顶上的人们也获救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人是获救了,但是危险还可能存在。)要想没有危险,只有怎么做?
(补天)
7、找出女娲补天的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交流:
“冒着生命危险”看出补天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女娲还是作出了这么个决定。
“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看出女娲为了找齐五彩石花了很多时间。找了很多地方。
(很用心、细致)
“五天五夜”也能看出冶炼的时间长。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3
《女娲补天》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长征小学 邹进娜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语文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上,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
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学生的发言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 付丽秋
在上第一课时.读课题之后,我问他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主要是写女娲的,知道写女娲补天的故事。我请学生说了关于女娲的其他故事,学生津津乐道,说了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再读课题,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就是围绕着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来问,这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内容。请了四个同学读课文,请别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下去巡视了一圈,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勾出问题的答案。但也有几个学生什么也没勾出来。
开始解决第一个问题,在请学生读了这一部分之后,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还有的孩子说:“我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动物惊慌的尖叫声。”在体会之下我们充满感情地读了 “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然后我问他们这两天热吗?孩子们点头,我说:“如果这时身边有熊熊大火,你有什么感觉?”“热啊,热死了!”“会被烧死。”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有的还用手不停地扇风,仿佛真的被火围住了一样。我们再感情朗读“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在体会“地被震裂了,田野里出现一道道深沟”时我启发他们结合地震的灾难来体会。然后再请学生读,两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仿佛真的看到了那种灾难。然后全班再读,感觉学生的读上了一个台阶。
看到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我觉得很高兴。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富亭小学 李晓燕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录像,然后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让学生再读课文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思考问题,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然后就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组讨论时,我要求他们就讨论一个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因为就围绕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
在全班同学讨论时,我让同学们自己说,他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就边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这堂课上也很活跃。他们根据看书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喜欢、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本来准备本堂课将课文学完,但没有预计到同学们的回答会那么积极,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没有学完,但我觉得,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收获。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辽宁省鞍山市东长甸小学 张 帆
《女娲补天》这是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这节课的生字较多,笔画繁。于是我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兴趣中学。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把课后要求认识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自习,再开火车读,接着我问;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生回答喜欢。我就出了两个谜语,一个是:“一条长长的毛巾。”猜(帐);一个是:“共三滴水。”猜(洪)。学生都猜对了。他们高兴极了,不知不觉地站起来。此时此刻,我趁热打铁,说:“再猜一个谜语好吗?”生异口同声“好”。“这些生字中,哪三个字是三胞胎的兄弟,请举手”。老师说。我原想先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反映较慢的同学来猜,可是泽贤同学迫不及待地走上来,拿下三张卡片,“娲”、“祸”、“锅”,并告诉大家,这三个字的左边不同,右边相同,是形近字,像三胞胎的兄弟。同学们举起双手,发出“耶”的口号声。机不可失,我又紧接着问;那怎么认这三胞胎兄弟呢?敏珊同学站起来说:“要根据偏旁表示的意思来记。”讲得很好。随后,同学又站起来说:“我还会给这些生字找兄弟。”有的说:“歇”的兄弟是“渴”、“喝”。有的说:“沸”的兄弟是“佛”。有的说:“仿”的兄弟是 “放”、“防”、“访”、“房”等等。效果是非常好。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并说出为什么?再读一读。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接着,另一个同学说:“没人喜欢第一自然段。”我又问:“为什么?”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因为第一自然段写第一自然段写天破了以后,世界变得很可怕,谁也不喜欢这样。此时,我大吃一惊,真没想到他们竟然说出自己的喜欢、愤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目标
1、 独立识字,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女娲所承担的使命的艰巨,以及她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女娲立志后的行动,培养学生为实现的愿望, 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收集有关女娲的故事。
3、 有备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女娲补天》的动画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设境激趣。(多媒体课件演示或录音播放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水神共工同火神祝融的战争使人类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心痛极了,她是怎么样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新课
(一)自学
提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
2、用“查一查、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自主识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教互学,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4、你在读文时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提出来,起解决。
5、全班齐读课文,遇到你喜欢的那一段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评价
自评、互评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指名分段读课文,然后自评互评。
2、你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吗?读给同桌听听,好的地方夸夸他,不好的地方指出来。
(三)交流
细读课文,悟情明理,抓住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读题时,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到课文中找一找,哪部分内容回答了这个问题?
2、指名读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女娲是怎样做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女娲的做法。
4、课件出示句子: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练了多少石头,虽然累得腰酸背育,但从不停歇。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该怎样读?
(四)诵读
感受从语言文字这中流露出的对女娲实现补天之志的无畏勇气和不懈努力的赞叹。
配乐朗诵第三、四自然段。
(五)识字、写字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1、测读第3、4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师生合作学习七个要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当老师讲解。
3、指导书写。
4、同桌互测生字,当堂课全都书写正确的得到两颗星星。
(六)练习
练习使用关联词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照例子写一写。
虽然 ,但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女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的志向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读课文,共同解决。
二、新课
(一)交流
1、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
2、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远古时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对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书。
女娲的志向是什么?
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二)诵读
通过诵读,感受女娲的痛心及远大的志向。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作为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儿女所受的苦难,女娲的志向是坚定而不可动摇的。就用这种强烈肯定的语气读一读。朗读全文。
(三)识字
1、读词语。
2、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3、开火车组词语。
4、小组内检查识字情况。
(四)写字
1、观察比较记忆字形。
娲 祸 锅 佛 沸
2、指导书写“祸、仿、佛”。
(五)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祸 佛 模 熔 张 炼 歇 恼
锅 沸 摸 溶 帐 练 竭 脑
2、填一填
一( )汪洋 一( )小锅 一( )帐篷
一( )大火 一( )乌龟 一( )石子
3、造句。
发誓要……
总结: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熊熊大火”等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启发学生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翻阅部分神话故事,对神话有初步的了解。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预习探究
1.在夏夜美丽的星空下,在冬日温暖的炉火旁,我们经常缠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述古老的神话,那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常常引起我们许多美好的遐想,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
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
2.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印象最深的神话人物。
师生交流:《西游记》孙悟空神通广大;《夸父追日》一个失败的英雄;《盘古开天》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羿射日》勇敢又力大无穷的后羿……
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对女娲了解多少?
生:女娲是了不起的女神;女娲创造了人类;女娲还造了一种乐器叫笙簧……
5.读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对女娲会有更深的了解。打开书吧!请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读课文。(点击课件,出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记一下。)
二、合作交流
1.课文里的生词,你们都认识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欢歌笑语 塌下 挣扎 熄灭 轰隆隆 熊熊大火 冶炼 金光四射)
①指名读 ②领读 ③带体会读。(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2.词语读得这么投入,相信你们的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读课文?(指名读)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而且声音洪亮。其他同学不但要当好评委,而且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生略评。
3.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天塌地裂 找石补天
三、品读体验
1.“天塌地裂”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找一找课文中的描述。
⑴生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生谈体会:可怕;悲惨;有人会死?人类遭遇了可怕的灾难……
⑵你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吗?生练读、指名读。
谁能读得更可怕,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天哪,太可怕了!生试读。
⑶来,我们大家一起来体会,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边的句子。合作读。
2.现在问问你自己,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伤心;我觉得害怕;太恐怖了!人类太可怜了!我想去救他们……
3.那女娲看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她的心情怎样?
生:她很难过。
生读句子:“女娲难过极了”指导读出女娲的心情。
女娲只是难过吗?
生汇报:求雨神熄灭天火,造船救人。
4.人们的灾难解除了吗?只有怎样做才能完全把人们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生:找石补天。
5.女娲是怎样找石补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三、四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①生交流汇报,读句子,谈体会。
②出示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女娲会遇到什么样的生命危险?
生交流:女娲在山中会遇到毒蛇;女娲也许会在山上遇到泥石流,滚落的石头会把她淹埋;女娲会被火烧死……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读课文,体会女娲的勇敢、善良、奉献。教师相机板书。
③出示: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
引导学生感受找石的艰辛,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出示: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女娲找了“几天几夜”只找到了四种石头,她放弃了吗?
引导学生边读边感受女娲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教师相机板书。
⑤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体会五彩石的神力;女娲补天的神奇,读出感受。
四、复述女娲找石补天的过程
1.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曲折的,她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天补上了,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女娲补天的过程讲述出来吗?
2.同桌互述。
3.指名展示自述。
五、放飞想象,感受神话
1.天上的大窟窿被补好了,那天空变成什么样子了?
2.出示云霞图片。有云霞的天空怎么样?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3.原来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是古代劳动人们看到天空出现了美丽的云霞,他们便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编出了这样一个生动优美、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你是不是惊叹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老师今天也给你们一次表现的机会,请你们为自己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也来编一个小故事。编一编:天为什么会突然破个大窟窿。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4.生展开想象,练习编写小故事。
5.把你的所思所想,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一起来享受奇思妙想带给我们的快乐!
生汇报:有的写“天”是被孙悟空的金箍棒捅破的;有的写是被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摔破的;还有的写是被猪八戒骑着摩托车撞破的……师对予学生的想象给予肯定,注重引导把故事过程写完整、具体。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它通过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希望同学们课下读更多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出示作业:
1.我国古代有很多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神话故事名篇导读》,大家可以读一读。
2.背诵和抄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请大家任选一题来完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