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通用1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通用1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

  (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课件出示:3、5、7、9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

  课件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问: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及有关要素一览表】

  

  题

  

  识

  点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教学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事

  实

  概

  念

  原

  理观

  察推

  理识

  记理

  解应

  用投

  影幻

  灯图

  片录

  音黑

  板

  雀

  1、理解课文2~10自然段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 √√√  1、讲读第2~1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内容。

  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灰雀,以及在他爱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地改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 √√ √ √√ 

  【教学结构流程图】

  【教学说明】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动画):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他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一个小男孩从树林中走过来。

  1、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了。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了?

  (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分别找出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小男孩这是的心情。)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2、自读体会:

  ⑴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后抽查)

  ⑵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文字):列宁说的第3句话。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出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5、引导概括:

  ⑴ 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⑵ 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⑶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⑷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相机出示字幕:讨论题)。

  ⑸ 师巡视,并加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⑹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板书: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6、那,列宁爱鸟的真请对孩子有什么启发呢?让我们来读读小男孩说的话。边读边体会小男孩这时的心情。

  多媒体(文字)课文4、8、10自然段。

  7、你体会出了小男孩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明白了,小男孩开始想隐瞒事实的真相,没有说真话,后来又决心改正错误,一定要放那只灰雀回公园。

  8、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为了能更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读他和列宁的对话。

  多媒体(文字):3~10自然段内容。

  ⑴ 师导读,生接读。

  ⑵ 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板书:

  9、分角色朗读、表演: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⑴ 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⑵ 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⑶ 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这段对话?

  ⑷ 谁能比他们体会得更好,愿意扮演角色表演这段对话?

  ⑸ 表演得太好了,你们也学他们的样自由找伙伴表演表演吧。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看灰雀,男孩提着鸟笼在树下。

  1、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多媒体(文字):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3、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4、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5、小结: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意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是对孩子的爱。

  板书: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6、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请大家齐读第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7、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8、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体会,你想对这个故事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

  2、列宁对小男孩哟一颗宽容的爱心,列宁和男孩对灰雀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体现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真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列宁和小男孩一样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种动物以及大自然奉献出一颗诚挚的爱心,世界将会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最后请大家欣赏《爱的奉献》。(多媒体动画)

  【附板书】

  【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的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写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因此,在育人目标上,从素质教育之需要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体现认识的、情感的、技能的语文教育目标。

  2、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如:灰雀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说在小男孩那儿,列宁是怎么帮助小男孩改正错误的,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等。用一条情感的线索贯穿始终,以爱的感染和体验,把语文知识的技能的、审美的、品德的育人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爱”的熏陶感染中通过“内化”,接受素质教育。板书设计,从中年级的心理出发,采用简洁、凝练、美观的图文结合形式,这样不仅准确地揭示出本课育人的主旨,而且在辅佐教学,启迪思维,发展想象上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3、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本节课中,将课文插图“动画”,并配上悦耳的鸟鸣,使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活蹦乱跳)的同时,产生对灰雀的喜爱。文字课件中“特写镜头”的相机出示不仅暗示了学习的重点,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上。这种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3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难点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难点

  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灰雀图。

  师:多美的图画呀!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

  2、板书课题,强调“雀”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指短尾巴的鸟。指导学生书写“灰雀”这个词语。

  3、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

  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就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读读吗?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渣、诚”的字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师重点指导。

  养:第八画是竖撇,不是竖。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边斜钩上有一撇。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自由评价,教师追问: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哪些语句凸显了这种感情?你能画出来吗?

  3、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读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师: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4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a、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b、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c、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a、同位分角色练读。

  b、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c、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回荡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积累运用

  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说说通过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反思

  开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7

  《灰雀》我在教学本文时,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意在引导学生讨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

  一、走进文本,以读为主。所以课堂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一节课主要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二、以“悟”深读,形成良好的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灰雀》讲得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

  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小摄影师》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通过有感情的读,绘声绘色的讲、设身处地的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的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的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带胶卷)而感到惋惜。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那么他还会回来吗?在这里我根据课后练习小练笔要求续写故事的要求,安排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学生的描述让我感到欣慰,这节课我们一起读懂了小男孩和高尔基。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向全体,大面积丰收做得还不够到位。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一时还很难能被所有三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他们一定会成功的,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爱――,因为――。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9

  《灰雀》一课朗读训练的反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认为朗读应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使学生感悟课文,培养语感。所以在教学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希望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10

  一、教学设计说明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灰雀》一课教学力求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意在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牢固地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及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

  1.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l)自读自悟: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训练。为了使教学重点鲜明突出,环节简单实用,我们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课文2―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可惜”“自言自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们以读为本,加大读书的质量。课文第二段我们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复习了上节课(讲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

  生:不见了!(齐)

  [借助课件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制作得巧妙。]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用“       ”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

  (师巡视,辅导)

  [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

  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通过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很自然地结合课后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生:第二句。(齐)

  (抽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

  生:爱!

  [引导学生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

  (师板书:爱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学生七嘴八舌答)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

  (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看见,我没看见。”

  (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生:列宁。(齐)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学生:放鸟归园。(齐)

  板书: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生:我请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诚实的孩子。(齐)

  [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

  [老师继续“糊涂”,把释疑引向深入。]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此时,疑问已由学生自行解决。]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齐)

  [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师板书: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去贴近人物(列宁)的情感。]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生:男孩承认了错误。

  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安排在此处的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了本课的收获,了解学生的“内化”情况,而且通过动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

  生:小男孩,你改正了错误,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我们要爱鸟。

  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

  生: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

  生:这个故事真美!

  生:爱是温暖的家!

  [学生的心声,反馈出“内化”的情况,教学已经收到实效。]

  师: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巧妙的结束语使本课的教学主旨得到升华。]

  总评:

  《灰雀》一课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荣获了一等奖,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是一堂成功的课。该课在育人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板书的设计、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育人目标上,该课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体现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语文教育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理性分析。如灰雀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说在小男孩那儿,列宁是怎么帮助小男孩改正错误的,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而是用一条情感的线索贯穿始终,以爱的感染和体验,把语文知识的、技能的、审美的、品德的育人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爱的熏陶感染中通过“内化”,接受素质教育。在教学程序上安排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递进方式,把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地逐步落实。在板书的设计及出示上,从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出发,采用简洁、凝练、美观的图文结合形式,不仅准确地揭示出本课育人的主旨,而且在辅佐教学,启迪思维,发展想象上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编排使用上,将课文插图“动画”,并配上悦耳的鸟鸣,使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活蹦乱跳)的同时,产生对灰雀的喜爱。文字课件中“特写镜头”的相机出示,不仅暗示了学习的重点,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上。在“课件”的出示上注意了适时,恰到好处。

  三、执教教师简介                            返回本页页首  

  黄兰,女,28岁,小学一级教师。 1991年毕业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后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

  黄兰老师以“爱”为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内外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从教几年来,黄兰以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她多次上观摩课、教研课,并取得优异成绩。1994年获重庆市首届教学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1998年所上的《凡卡》一课获重庆市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赛一等奖。1999年所上的《灰雀》一课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奖。1998年所写的《融语言文字训练与审美陶情于一体》获重庆市渝中区小语学会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黄兰老师还荣获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园丁、百优青年等称号,1996年被授予区“十佳青年教师”光荣称号。1999年被授予区“十佳师德标兵”光荣称号。黄兰老师在短短的几年里已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新星。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11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5灰雀教学设计四,灰雀,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5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写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二、案例描述

  (一)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师:你对这篇课文哪一个地方最感兴趣?

  生:第11自然段。

  生:我对灰雀到底去哪了感兴趣。

  生: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小男孩为什么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列宁怎么知道小男孩捉走了灰雀?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你希望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做些什么呢?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非常好,老师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生:讨论这节课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

  师:通过讨论,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了,非常好。

  师:这篇文章人物的对话非常多,学习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地朗读。同学们现在就自由读课文,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列宁和男孩的对话部分,要慢慢的读,细细的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指读课文2~10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2~10自然段内容)这是课文中列宁和男孩对话的部分,这一老一小的话,非常有意思。老师在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特别是列宁和男孩对话部分,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你想不想也在里面找到一些问题呢?

  生:(齐)想。

  师:好,回头再细细地读一遍,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一个地方、一个词语就可以。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说:“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列宁还要问一遍呢?

  师:你这个问题提的好。

  生:为什么列宁那么喜欢灰雀呢?

  生:我回答,因为灰雀太小了,列宁可怜它。

  生:我还要问,列宁喜欢灰雀什么呢?

  师:课文中已经有了,谁来回答?

  生: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非常可爱,还会唱歌。

  (二)适时点拨,深化体验。

  师:其实三只灰雀列宁都非常喜欢。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和同学们一样,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不过老师把这么长的一段课文读成了一个字,你们信么?

  生:不信。

  生:信。

  师:到底信不信?

  生:不信!

  师:我要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这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写的,是我读了很多遍课文之后才体会出来的。

  (板书:爱)

  师:你猜想一下,老师为什么要把一个简单的“爱”字写在黑板上,你都从这个字里边读懂什么?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学习)

  生:我觉得列宁爱男孩,也爱灰雀。

  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具体谈一谈。

  生:男孩刚开始说没看见灰雀,后来又说它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男孩挺有意思。

  生:我觉得列宁爱灰雀。

  生:我通过一个句子了解到列宁爱灰雀,一天……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了”说明列宁非常关心灰雀。

  师:怎么找才算找遍了呢?

  生:树林里的每一棵树都找了。

  生:我觉得列宁带着病在树林里找遍了灰雀,能看出他爱灰雀。

  师:他体会的多好啊!

  生:我觉得列宁爱灰雀,也爱男孩。因为他自言自语的时候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其实他是对男孩说。

  师:你讲的非常好。老师想请你把这一句给全班同学读一遍。(学生朗读)

  生:我认为列宁喜欢灰雀,更喜欢男孩。因为他每句话都在给男孩机会。

  师:什么机会?

  生:不说谎的机会。他已经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而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读得缺乏感情)

  师:老师帮你体会一下,(教师把语文书收起来)我的语文书突然不见了,(指生)你看见我的语文书了么?

  生:没有。

  师:是不是让你拿去了?

  生:没有啊!(声音很大,很肯定。)

  师:同学们听,理直气壮啊!如果这本语文书就在你那,你还不想还给我,你会怎么说?

  生:没看见。(声音小)

  师:明显底气不足了,是不是?好,请坐!

  师:其实,我们通过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就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爱,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列宁爱灰雀,男孩就不爱灰雀吗?

  生:男孩也爱灰雀。他要是不爱灰雀的话,怎么会把灰雀捉回家里呢?

  生:列宁看着它们,给他们自由,而男孩却把它捉回家里去自己看。

  师: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男孩也爱鸟。只不过两个人爱的方式不同。列宁爱鸟,给它自由。男孩爱鸟,把它捉回家,使它失去自由。因此说他们爱的方式不同。

  (三)师生互动,深入研读。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列宁和男孩的这段对话,大家体会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一部分好好读一读,同学们把书端起来,这次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读。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啊,要多加一些提示性的语言,也就是说,和课文中的内容有些不同,大家要认真听。这样我们才能配合读好。

  师: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树林也没找到,他看到一个男孩,就着急地问

  生齐:“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列宁这时候很着急,但还很友善,再试着读一次。

  (生再读)

  师:面对列宁的发问,男孩含含糊糊地说──

  生齐:“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齐:“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面对男孩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齐:“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打动了男孩,他看着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齐:“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列宁惊奇地问:

  生齐:会飞回来?

  师:男孩肯定地说──

  生齐:“一定会飞回来!”

  师:好了,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这一段,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也一样能读好吗?

  生:能。

  师:好,自己练习读一读。

  (学生练读课文)

  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叙述语去掉,直接读两个人的对话,试一试。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好了,哪个小组来?

  (先后指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四)创设情境,类化体验

  师:同学们,如果课文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

  生:后面怎么样了?只写开头不写结尾不好。

  生:课文显得虎头蛇尾。

  生:那只灰雀到底怎么样了?

  师:看来仅仅写到这里同学们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只灰雀,关心灰雀的命运。我们一起来听。

  (课件播放鸟叫声)

  师:三只灰雀又欢蹦乱跳的在枝头歌唱起来。你听到它们刚才都说些什么了吗?

  生:听不懂。

  师:听不懂?再听一遍。

  (再次播放鸟叫声)

  生:两只灰雀对飞回来的灰雀说:“你总算飞回来了,我们好想你呀!”

  生: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对另两只灰雀说:“我可算见到你们了!”

  师:这时候列宁看看灰雀,又看看男孩,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生:灰雀回答列宁了吗?

  生:灰雀会怎么回答?

  生: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

  师:是呀,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也产生了这个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了。

  生:他想给男孩留一个面子。

  生:他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师:是啊,列宁要给男孩留一个面子,他可不想伤害这个诚实可爱的小男孩。鸟回来了,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把书端起来,我们高高兴兴地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12自然段)

  师:(指板书)灰雀、列宁、男孩,一颗爱心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灰雀、列宁、男孩说点什么?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我想对男孩说:“男孩,你是诚实的。”我还想对灰雀说:“你们可真是三只可爱的小天使啊!”

  生:我想对男孩说:“男孩,如果你是那只灰雀,没有了自由,你快乐吗?”

  生:我想对男孩说:“其实,爱鸟不是把它关起来,而是让它自由地飞翔。”

  师: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构成了一个爱的世界,但愿这颗爱心永驻同学们的心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 篇13

  I、课堂讲稿

  三年级第一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材料,初步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受,初步了解关键词在文本表达情感中的作用。从文字材料上看,列宁用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方式写下了他喜欢灰雀,寻找灰雀,又看到了灰雀。这是一条清晰的界线。文章中还有一条暗线,即发现灰雀失踪。有人怀疑这个男孩可能拿了它,诱使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是本文的意图和中心。小学生理解它的能力有限。如果他们不仔细品尝,就很难理解它的魅力。因此,好文章在理解其含义和味道之前,应该多读多尝。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单词和句子的训练: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和情感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班的教学目标如下:

  1、我能识别6个生词,写12个单词。借助参考书或结合上下文,我能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主人公带着情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主要信息的含义。通过人物对话描述,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验列宁对儿童的理解、说服和保护,理解错误的事情应该纠正的真相,接受鸟类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孩子通过耐心和体面的对话将灰雀放回原处。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理解文字的心理活动。

  II、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本教材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知的结合。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的年龄,他们是积极的,有形象思维的优势。基于此,笔者主要选择了“合作探究”和“阅读中感受”的教学方法,运用创设情境、情感阅读理解和直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和想象。为学生创造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III、口语学习法

  主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阅读中自学”的方法渗透到学生中,使学生学会阅读。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习”,这是本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让学生学会“学”的智慧。

  IV、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为两学时。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用词,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和句子,感受列宁的含蓄之爱。

  首先,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阅读。

  本文语言简洁,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真挚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朗读”这个词,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力求让学生真正阅读和理解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从初读到精读,再到产品阅读。学生从浅到深阅读,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体验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文本中的真实感受。

  1、在第一次阅读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你可以看到雀鸟被小男孩抓回家。

  2、仔细阅读。

  并仔细思考,你如何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一个男孩抓回家的?当小男孩从一开始就回答列宁:“我没有看到它,我没有看到它”,他意识到自己错了,确信灰雀“会飞回去,而且必须飞回去”,然后坚定地表示决心改正错误,必须飞回去“这些情感变化只有在仔细阅读中才能实现。

  设计理念:教学生如何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3、精读。

  当学生完成部分课文材料的学习后,他们需要带着情感阅读课文,思考如何阅读这部分材料以及需要提醒的内容。阅读后,他们被要求说。例如,阅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的梦想。”;这是一只多么好的雀鸟,但遗憾的是它永远不会飞回去“这句话应该读列宁对灰雀的爱和遗憾,读起来必须飞回去”这句话应该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个男孩的坚定来自于必须和“我看得出来。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都。

  在引导学生第一次认真、深入地阅读这部分课文后,要求学生按照主角的要求进行阅读,让学生以情感的方式阅读,从而真正阅读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

  设计理念: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培养语感、培养能力、培养情操的目的。

  第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围绕着“从这些句子中你如何看到雀鸟被男孩抓回家”的问题,学生们经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后,老师让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提供独立的空间。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体验和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智情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2、在第三部分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了boy really put the finch back,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他们能从这部分课文材料中理解和体验到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和交流。

  设计理念: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到一些东西。

  第三,熟练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引导思维,突破困难。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不断进取,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看见麻雀在树枝上快乐地歌唱”的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他们会惊喜不已,仿佛他们也来到了白桦树下,看到麻雀快乐地跳跃,听到了麻雀优美的歌声,爱上了麻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案(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