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奇怪的大石头》(通用14篇)

《奇怪的大石头》(通用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奇怪的大石头》(通用14篇)

《奇怪的大石头》 篇1

  一、激趣引入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李四光的资料、故事等。

  2、读读、说说词语手册中李四光的资料。

  二、围绕课题,启发疑问

  1、预习时,当你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生1:石头嘛,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有什么奇怪的?

  生2:石头怎么会奇怪呢?

  师:你们平时看到的石头是怎么样的?

  生1:有些是椭圆的,有些是奇形怪状。

  生2: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还有的很锋利。

  生3:我经常在半山公园里看到一些说都说不出样子的石子,但我也不会觉得很奇怪。

  师问:所以,你看了这个课题之后,怎么样?

  生接:就很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

  生4:看了课题,我会想这块大石头为什么很奇怪?

  2、看来,这个课题中,哪两个词很受关注?

  生:奇怪。师划下这个词,问:那我们可要去找找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打开书本,默读课文1~8小节,找一找,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

  (整个默读时间为3分钟。默读氛围较好,只有林家逸(特殊孩子,注意力缺陷),在老师宣布开始后没有很快进入默读状态。3分钟后,有8人举手,举手的面不够广,也许与3分钟时间有关,也要考虑到在课文第一课时没有通读课文就开始默读课文,有部分预习不充分的孩子对此还是有难度的。)

  学生反馈:

  生1读句: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老师引导:那就是说明石头很……生接:大(板书:大)

  生2读句: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师:选哪个词写在黑板上?生:孤零零。板书

  生3:我不明白这里为什么用“立“?

  师:仔细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学生齐读.

  生4:“立”让人觉得它是站在那里,还站得很挺。

  生5:我从“立”字感觉到石头很高。

  师:你们的感受真丰富。板书:高

  生6:我觉得奇怪的是:这块石头居然会有几百年的历史。

  师:更奇怪的是:这块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居然没有人清楚。

  生7:是的。最后,老师也被李四光问倒了。

  师:哪句话?

  生8读句:这我也不太清楚。

  师:还能从哪里看出对于这块怪石的来历确实是没有清楚?再快速地默读,作上记号(尝试换不同的默读要求,显然换了快速默读动了笔墨的默读,学生更积极。)

  学生反馈。

  反思:

  1、默读习惯的养成还待加强,并需要渗透一些批读的要求。

  2、默读前的有效引导直接影响到默读效果,能积极地调动起默读的欲望。

  3、默读时的动动笔墨,划划作个记号等,能积极直接影响并促进快速默读的目标达成。

  4、几个好学生在快速默读时,反而显现出较高欲望、兴趣。在条件允许下(如充分预习,掌握默读方法等),快速默读,反而会使默读环节改变学生被动、拖沓的现象。

《奇怪的大石头》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奇怪的大石头》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 ? 冰川? 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1: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 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己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 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

  教学建议:

  课文内李四光和老师、和爸爸的对话每人只有一两句,而且,也没有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7、《奇怪的大石头》预习设计

  一、我会读:我已经把课文读了(  )遍,做到了正确(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读)。我还大声地给爸爸妈妈读了读呢!请看他们给我的评价吧!                                                 

  二、我会批划:课文共有(  )自然段,我已经在文中标了出来。我还用横线标出了本课生字的文中词呢!

  三、读书展示。同桌互读课文。指名读文赛。(和家长比赛读)

  四、生字词展示。

  1、我会读词:下面的词语我都会读了,并且能准确地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著名   陨石    巨石  大坑  突兀    秦岭   流域   遗迹  震惊

  2、我会理解词语。(我还会写在词的旁边)

  a 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了                                     

  b 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                                 

  c 我还会用           理解了                                              

  3、我会写:本文要求写的字我都记住了他们的字形,还会组词呢!

  zhù          cáng              jù               kǒng

  (      )          (        )       (        )     (        )   

  kēng         wò               tuī               qín

  (        )       (        )        (        )       (        ) 

  yù            jì              yí                 zhèn

  (       )     (       )         (        )          (        )

  五、我会概括: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        )小时候对家乡的(          )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      )和(             ),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

  六、我会积累:

  1、文中一些词句很美,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2、我会扮演文中的大石头讲这件事呢!                                                                                                                             

  七、我会质疑:

  通过自学,我有以下疑问:

  八、我会赏读:读书时我把自己的感悟理解及时批注在了书上,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或者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几小节写什么)

  2、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写清楚的?用“     ”画出来

  3、再读这段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是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4、带着这种感受读这段话。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实录

  一、听记训练:

  师: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生: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做事情时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生:做事情时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师:任何一项发现都是和人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生:任何一项发现都是和人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二、导课

  师:好!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第七课: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生:齐读课题并书空题目。

  师:我多想知道你们预习的怎样了?《奇怪的大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李四光

  师: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

  生1:李四光为我们国家石油事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生2:李四光为我们找到了许多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许多油田。

  生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师:相信举手的同学还知道更多的内容呢。

  三、预习交流展示

  (一)读书展示

  师:我特想听听你们把课文读得怎么样啊?看谁的声音最棒,这一小组开火读。

  生1:读第一小节。

  生2:读第二小节。

  师:我特想给你提个建议,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音不要拉长音。我举个例子,严严实实的,请跟我读。

  生2:读“严严实实的”

  师:最后一个字读的又轻又短,不用拉长音。真棒!请你接着读。

  生3:读第三小节。

  生4:读第四小节。

  ……

  (二)生字词展示

  师:生字朋友夸奖说,你们把课文读得越来越有进步了,他也想和你们交个朋友呢。请默读词语。出示课件

  生:小组合作认真学习词语

  师:小组汇报词语

  生1:我们小组是一人读一个词语。……

  生2:我们小组是齐读词语。……

  师:你是怎么理解词语的?

  生1: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明白了“突兀”的意思是很庞大的意思。

  生2: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著名”的意思是非常有名。

  生3:我通过玩游戏的方法知道了“转来转去”的意思就是围绕着某个人或某个物体转来转去。

  师:请你们小组互相合作学习           

  生:学习组长抽字组员书空或者说结构部件。

  师:我特别想抽查一个字看谁会写。出示生字卡片“藏”。它迫不急待的想和大家见面呢。请念出来

  生:“藏”

  师:我知道它是个多音字。你们谁知道?

  生:“cang” “zang”

  师:“cang” “zang”

  生:组词

  师:“cang” “zang”

  生:扩词

  师:请注意这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它的笔画较多,共有17画,第六笔是“”。“卧”字左边是个“臣”,注意笔顺,亲自板书示范书写过程。

  生:书空“藏”的笔画、笔顺、

  师:看谁在预习纸上写的比老师的还好。

  生:写“藏”字

  师:我一看他的笔尖就知道他特想超过我。

  (三)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终于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质疑释疑

  师:说的真好!请小组交流预习的时候明白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的?

  生:小组互说

  五、主题训练

  (一)学习第二小节

  师:我刚才发现有个同学提得问题非常好。问: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呢?

  生:看图(课件出示)

  生1:为什么这块大石头这么重、这么大,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生2:它为什么会立在草地上呢?

  生3:为什么周围没有石头都是平整的呢?

  生4: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生5:为什么就这一块石头呢?

  师:把文中哪个词用上更好?

  生:孤零零

  师:哪一段是说这一个意思的?快去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二段。

  师:请你仔细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那么大那么怪?

  生:我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知道了周围一块石头也没有。

  师:就请你读。让我感觉到这再也没有别的石头了。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知道了石头非常巨大。

  师:请你读好这句话。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听你读,就是感觉到石头就是大,就是找不到他。看谁读的超过他让我感受到石头就是那样的大。

  生:带着感情再读此句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就悄悄的围着大石头躲闪。知道了他非常机灵。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谁能把全段都好,让我感觉到石头的巨大,让我感觉到孤零零的,让我感觉到李四光也很机灵。让我一同感受出来。

  生:读第二小节

  (二)对话练习

  师:你要是看见一块儿大石头想问什么?

  生1:这块石头为什么那么大呢?

  生2:这块石头是从哪来的?

  生3:大石头的旁边为什么没有别的石头呢?

  生4:为什么你会在这片草地上呢?

  师:李四光也有很多问题想问。你知道他都请教了谁吗?

  生:老师和爸爸

  师:请大家读有关的内容3——8小节

  生:自由朗读

  师:我被孙方慧的表情吸引过来了。我特别想听听他们小组是怎样读的?

  生:分角色朗读

  师:再找一小组扮演角色朗读。

  生:分角色朗读

  师:看大屏幕:李四光提了好多问题,你能读清楚吗?(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生:齐读

  师: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1: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2:李四光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生3: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好孩子。

  师:请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些问句读的特棒呢?

  生:自由读问句

  师:李四光就是这样一个一个问啊,想啊。他去问爸爸,爸爸说不清楚。又去问老师了,老师也不知道。他放弃了没有?

  生:没有。

  (三)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师 :他一直去学习,一直去研究。你知道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吗?快读朗读读9—10小节。

  生:自由读9—10小节。

  师:请你用笔画出哪些词能具体体会到他是怎样做的。

  生:画词语

  师:你又有哪些新的体会?

  生1: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上千里。

  生2:长大后,他在英国学习的时候,非常想弄清楚大石头到底是哪来的。

  生3: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

  生4:长江流域有冰川活动的遗迹。

  生5:他研究的成果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震惊了全世界。都佩服李四光。

  生6:小时候发现的问题,一直研究。有研究的决心。

  师:不是放在那里不管了,不盲从。一直找到有根有据的好答案,才满意。

  师:这有一道填空题,看谁会填。我找一个代表说。(出示课件)

  生:填空后自由读

  师:你从括号里的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专门”这个词明白了不研究别的,一直研究这个问题。

  生:研究的地方多,一直研究,一定研究透。

  生:从“终于”这个词明白了在自己想到的事情,最终一定做到。

  师:从这个词明白了李四光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间断不间断?

  生:不间断

  师:有困难了,放弃不放弃?

  生:不放弃

  师:这就是平时说的坚持

  生:就是胜利

  师:也就是这样一个词,不懈追求。(板书:不懈追求)

  师:从小到大,一辈子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就是那个词的意思。请读

  生:读不懈追求

  师:请读出李四光的决心

  生:读不懈追求

  师:李四光从小时候发现问题(板书“?” ),不盲从,自己专心研究。最后研究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成果。(板书“” )这个过程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生:读不懈追求

  师:一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要弄清楚的,要坚持许多年,研究许多领域,才能明白,最后取得震惊世界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这个过程也是令人高兴的。

  生:读不懈追求

  六、拓展延伸

  师:从声音能感受到石懿卓从现在开始就会有不停的追求,长大后成为一个学者。

  师:从别的声音里我也明白了“我要多读书”等有很多话要说。我现在把李四光请出来,请你对他说吧。(课件)

  生1:李四光,你真伟大!

  生2:李四光,我为你而骄傲!

  生3: 谢谢你!你帮我们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生4:你为什么要冒着动脉要破裂的危险,到地震现场去研究呢?

  师: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了谁?

  生:祖国!

  生5:我很佩服你的坚持!

  师:我从大家的眼神里明白了李四光是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学家,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地质方面有突出的研究贡献。

  师:下课后我们该干什么?

  生1:寻找更多的李四光的故事,了解更多的有关他的内容。

  生2:我要读名人故事。

  生3:我要向李四光学习。

  生4:我要学习李四光的坚持不懈。

  师:我们要多读科学家的故事。从科学家身上明白许多道理,像他们那样坚持到成功。长大后,我们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 不懈追求  !              藏

《奇怪的大石头》 篇5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

  (3)感知文意: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坑、考、秦、域、遗、震

  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复习生字词,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读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把课文读通读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等。

  (二)走进文本,我会悟。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5、认真地想想“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什么启示?在小纸片每人动笔写一名自己感悟最深的话,然后在小组里念读,相互评价修改后把它张贴在教室一角的“凡人名言”栏里。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仿写、续写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此环节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 篇6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 篇7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吗?怎样藏才可以让小伙伴找不到你呢?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经常玩这个游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检查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先读帖,再摹写,最后临贴。)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后,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2、巩固本课生字,并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从“奇怪”入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石头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石头。

  2、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通过读课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大石头?我没有听清,再来一遍?(这样反复引导学生读出对题目的理解)。

  二、围绕“奇怪”做文章

  1、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奇怪之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汇报,(教师用简笔画画一个大石头,)教师在石头周围用词语概括。“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

  3、练习用上这些词语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这块石头。

  例:这是一块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大石头。

  三、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

  1、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呢?李四光又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7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互相演一演。

  2、师生交流,出示李四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后讨论。

  3、教师小结,并板书:“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4、李四光从老师哪弄清问题了吗?既然老师都不知道,我看就算了吧!(激将学生)

  5、请大家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看看李四光又去问谁了?问题问明白了吗?

  6、既然爸爸都不知道,我年就算了吧!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再一次激将学生)从而引出李四光具有“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

  四、解开巨石之谜,体会人物品质。

  1、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李四光是怎样把这个迷团解开的。

  2、在学生概述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直到他长大后到了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相机出示课件,解释冰川之迷。

  教师小结:疑团终于解开了,正是因为李四光研究出了这块石头的来历,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那么李四光还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请学生打开书,读课后资料袋的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以“大石头旅行记”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爸爸听。

  2、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 篇8

  一、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三.学习目标

  1、会认“秦、域”等六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捉迷藏、严严实实、旅行、震惊”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间的关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的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难点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大石头由小到大,逐渐向前推进,定格;再分两步出示课题: “大石头”      “奇怪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来回答。

  [设计意图]:导课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

  2、检查预习效果

  文中的主人——生回答,师板书:“李四光“,文后有一个简介。请 “资料袋”,说说你从“资料袋”里了解了哪些信息。(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除了“资料袋”中介绍的之外,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自然过渡到预习效果的反馈)

  3、初读感知

  ①初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

  a.边读边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并读准字音。

  b.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c、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②检查反馈。

  a.指名读。b.引导学生分清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c、再指名学困生读。

  多媒体课件2(主要内容我会说)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以哪几方面讲的。

  [设计理念]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二、自读探究,质疑解难。

  1、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预习情况,同位或前后位相互质疑解难。

  2、师生互动,主要解决陨石、地质学家、冰川、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术语难题。(详见课件中的注释)

  [设计理念]  本文地质学术语较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师:对李四光产生的疑问,我们下节课来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我们来学写字。

  ①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②师重点范写:考、藏、旅,

  ③学生临写。教师纠正学生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理念]

  字是人的第二形象,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写一手好字终生受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写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说说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面向全体  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二、主旨阅读  情境体验

  师紧扣课题,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严严实实”等词语。

  2、师生互动,小结板书,明了“真怪”

  3、填一填,读一读,想一想。

  课件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填后读一读,再想一想,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①学生完成练习,并回答问题。

  ②师相机渗透品德教育: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

  4、角色朗读,情景再现,学会提问。

  ①师生分角色读(找一名学生扮李四光,上台和老师读读师生对话。)

  ②邀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老师和爸爸,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句子。

  [设计理念]  自主阅读,情景再现。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感受阅读快乐。

  三、抓住关键词  学习好品质

  师引读“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主阅读,找出关键词语。(“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2、探讨交流,学习执著精神。

  3、检查反馈,了解学习效果。

  ①李四光少年玩游戏时的疑问,解决了吗?

  ②李四光后来回到家乡考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专 门 考察: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研 究 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设计理念】抓关键词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一种阅读方法,他能帮助学生很快找出文章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拟定一份奋斗计划。

  【设计理念】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交流感想,拟订奋斗计划是阅读教学的质的提升,是文以载道的飞跃,有水到渠成之功。

  11. 自我问答

《奇怪的大石头》 篇9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为什么他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奇怪的大石头》 篇10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建议及切入点。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同学们,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养成一个勤问问题的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欣赏课文。对于文章中不懂的词句做简要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感受巨石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请同学好好读读课文,找找这块石头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

  师小结:是呀,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四)研读问题

  1、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4)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5)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小节。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4、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他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李四光提出的5个问题是文章很好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对5个问题的研读,一个爱思考,对问题执着追求,刨根问底的李四光已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5、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6、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

  生:我知道了“,”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她的研究还没完,用“,”。

  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生一致认为第三种意见板书“,”)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的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全面的多方位的理解,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这样设计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有这么两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一、巧设提问,擦亮思维火花。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提问不多,但却精练。文章主要就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每个问题都能很好地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研读,让学生从5个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执着探求问题答案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些精巧的提问,才会使学生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照亮富有生气的课堂。

  二、标点串联,激起多元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过对板书标点的选用,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在一句句精妙的回答中,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这些标点点出了石头的启示,点出了学生的智慧,点出了课堂的精彩!

《奇怪的大石头》 篇11

  一、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五、教学准备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六、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落实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质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学法渗透:根据以上教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读、思、议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近李四光。

  1、(课件示:李四光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吗?学生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教师重点简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大石头什么样子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质疑中兴趣浓厚,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了铺垫。)

  (三)、检查认读生字。

  1、( 出示词语)自己认读词语。指名读词、(注意读准翘舌音“著、震”易错音“陨”),互动纠错、齐读。

  2、谈对词语“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的理解。

  (设计意图: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四)、书写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所以课上指导学生写字不可少。)

  1、首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注意读准“著、藏、震.”示“藏” 。

  2、师范写生观察笔顺,生跟着书空。

  3、写一个,展示学生书写,评价。

  4、生再练写一个。

  (五)、深入探究,感受李四光善于思考、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1、感受大石头的怪。

  (1)、 问题引入。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语句。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投示)

  a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从“孤零零”感受石头是独立的一块)。

  b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从“严严实实、转来转去、也,感受石头特别大)。

  c.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时侯它就在那儿了。(从“几百年”感受石头时间长)。

  d.(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我可说不上来。)(5—7段)

  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板书“怪”)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到这块石头很怪。)

  2、体会李四光解决疑惑的过程和执着探索的精神。

  (1)、正是觉得石头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板书:产生疑问)紧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a.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3---8段),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b.师生交流,

  (2)解决疑惑。

  a.师引导: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看看李四光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惑的!(板书:解决疑惑)

  b.师生交流。

  出示: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   )。(   )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 )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  )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  )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  )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括号里填什么,不填可以吗?为什么?(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进一步考察”“终于”等关键词语,反复诵读句子来体会李四光解决疑惑的过程和执着探索的精神。)(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品味和朗读训练,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各种形式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感受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板书:执着求索)

  (六)、 延伸课堂,升华认识 .

  李四光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假如你是他小时候一起玩捉迷藏的伙伴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他小时候的老师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和他素不相识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板书设计:奇怪的大石头

  怪-产生疑问-解开巨石之谜

  执着求索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能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奇怪的大石头》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你在玩这个游戏时是什么感受?

  2、(出示童年李四光的图片)这个小朋友叫李四光,他小时候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李四光在玩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教师结合资料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李四光。

  (1)自由阅读资料袋内容: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说一说读了这些资料,对李四光有了什么了解。

  (2)交流搜集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谁来给大家展示补充一下?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补充介绍。

  (3)教师介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同学们愿意听老师介绍吗?(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

  2、投影出示生字:坑  考  秦  域  遗  震

  这些生字都来了,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谁能把它读准它就是谁的朋友了。

  指名读,齐读。

  3、投影出示词语: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现在老师把生字藏进这些词语里面了,谁会读呢?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读准确了。

  学生轮流读课文,读完后大家点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顺序。

  1、请大家同桌合作,像刚才的那些同学一样,把课文再流利地读一遍。边读边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李四光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2、谁来交流一下刚才思考的结果?(指名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李四光在对大石头产生兴趣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教师相机板书: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

  四、师生合作,质疑解难。

  1、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那些平常没有见过的词语找出来,看谁能给大家解释解释。

  2、师生合作理解下列词语(凡是学生能够讲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自己讲):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季,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成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大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3、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都弄懂了,现在我们再次合作,把课文齐读一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五、明确要求,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这些字。再指名读。

  2、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想怎样提醒大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注意引导。)

  “藏”字笔画较多,共有17画,第六笔是“”。

  “卧”字左边是个“臣”,注意笔顺。

  “旅”字注意右下部分。

  “纪”字右边是“己”,不是“已”。

  “考”字最后一笔是“ㄅ”。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作业:

  把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新词,请你小声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齐读课题。分别按照以下要求来读:

  (1)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

  (2)李四光对什么感到奇怪呢(重读“大石头”);

  二、细读课文,感知“奇怪”。

  1、课文中的那块大石头究竟有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和李四光一起来研究探讨。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大石头的句子和词语,用笔划出来。

  2、谁来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块石头“独立”“巨大”的特点。板书:独立、巨大)

  3、教师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适当重读)。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大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感受“好问”。

  1、李四光围绕这块大石头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做上记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将三个问题一一展示出来。

  3、同桌合作读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边读边想:李四光这几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李四光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通过观察提出来的,后面的两个问题是根据老师的推测提出来的。(教师相机板书:时间久、大人也不明白)

  5、填一填: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1)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2)同桌互查。

  (3)齐读这个问题。

  (4)学生谈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6、教师小结:这说明李四光不仅爱提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所以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赞扬他:“李四光真会提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善于思考)

  7、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体现李四光爱思考呢?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可以请读得好的同学朗读,也可以老师示范朗读。)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砸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8、学生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9、指名扮角色朗读课文2―8自然段。

  四、深究解疑,感悟“执著”。

  1、这块巨石之谜最后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到有关句子做上记号。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3、从童年时期的疑问,直到许多年后解开巨石之谜,这中间李四光付出了多少努力。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划上记号。

  4、学生交流,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关键词语:

  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5、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执著探索)

  6、李四光除了解开巨石之谜外,还有什么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

  7、师生交流感受“震惊”。想象一下当时国内外科学家会如何评价这个重大发现?

  8、让我们用佩服和自豪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9、冰川旅行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冰川旅行”的动画。

  五、回顾总结,升华激励。

  1、现在我们再次完整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感受李四光的善于思考和执著探究。

  2、读一读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想不到一块孤零零的石头竟然蕴含了巨大的研究价值,而童年时期的疑问也可以引发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他的这种好学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地探索,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生齐读这句话)。

  六、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备用: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duǒ  cáng        lǚ  xíng      kǎo  chá

  (        )     (       )       (       )     (       )

  zhèn  jīng       qín  lǐng     yán   jiū      yí  jì

  (        )     (       )       (       )     (       )

  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孤零零     (        )   (        )

  严严实实    (        )   (        )

  三、我会照样子填词语。

  例:(孤零零)              (     )

  (巨 大)  的石头      (     )   的花朵

  (突 兀)              (     )

  (     )               (     )

  (     )  的天气       (     )   的土地

  (     )               (     )

  四、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1、一看到敬爱的老师,我就                           。

  2、一                   ,      就                  。

  课文配读资料:

  1、小诗一首:(陶行知)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2、名人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与原有思路不同的新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是获得重大认识突破的契(qì)机。                             (爱因斯坦)

  教学咨询资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zhòng)揆(kuí),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英国和日本。曾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以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

  李四光曾从事蜓(tíng)科化石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长期以来,国际上一只充斥着中国内地无第四纪冰川的谬论。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荒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川、冰碛地形和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40年代考察了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论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区鉴定了多处冰川遗迹,并在60年代初亲自规划和主持全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在科学上成就非凡,他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他还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晚年,李四光还为我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做了很多工作

《奇怪的大石头》 篇13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奇怪的大石头》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奇怪的大石头》(通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