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9、母亲的恩情》(精选14篇)

《9、母亲的恩情》(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9、母亲的恩情》(精选14篇)

《9、母亲的恩情》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3.结合课文理解《游子吟》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教学难点:感受到母亲的恩情,理解“临行、游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游子吟》,谁来读?这首诗是谁写的?他为什么写下这首诗?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1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孟郊的母亲,看,母亲在干什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多媒体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谁来读读?

  母亲在怎样地缝着衣服?指导朗读“一针针一线线”。

  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母亲把针脚缝的又细又密,是希望——(儿子能早早归来)——母亲缝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来,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觉得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夜深(点红“深”)了。从这个词上你读出了什么?这么晚了,母亲还在仔细地缝着衣服,母亲这么辛苦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齐读

  2.齐读第二三句,点红“忙着”,再读读这个词,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出示课后练习4,用“忙着”说话。

  3.孟郊从小失去了父亲,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当知道儿子即将出远门,母亲心里是多么舍不得啊!(出示齐读: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孩子出门在外,母亲是多么放心不下,吃饭的时候,妈妈会想——;天冷了,风刮起来了,妈妈会想——;下雨了,妈妈会想——

  是呀,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所想的、担心的实在太多太多了,这么多担心都藏在了这个省略号里!这省略号里面包含的,是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第2段

  1.过渡:离别的时候越来越近了。母亲是多么舍不得儿子呀。(出示图片)此刻,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儿子说。看母亲拉着儿子的手,想说什么呢?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点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指导朗读

  2.听了母亲的叮咛,孟郊他—(引读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眼睛湿润了是什么意思?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是呀,为了孩子,母亲操碎了心,看着,想着,晶莹的泪珠在孟郊的眼眶里打转,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只能不住地点头。(点红:不住地点头。)

  谁来读好这两句话?——多么难分难舍呀!—— 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从这依依送别的画面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母亲对孩子这份浓浓的爱!

  缝衣,送别,多么平常的事,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把缝衣、送别这两幅爱的画面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拿起书,一起读好第一第二小节。

  这就是古诗中的前面两句诗,出示诗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孟郊背上行李,独自一个人上路了。一路上他抚摸着身上的衣服,点红“抚摸”——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请你读读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轻轻的、柔柔的摸,这就是抚摸。

  出示生字卡,谁来记记它们?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真聪明!师范写,生书空。

  谁也曾经这样抚摸过你?(妈妈,奶奶……)是啊,抚摸你们的,都是深深地爱你们的人。谁来再读这个词?你也读。我们一起轻轻读好这个词。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这一路上他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

  2.根据回答相机出示:看着路边那生机勃勃的小草,孟郊抚摸着……,注视着……,心里想……光辉吗?

  生机勃勃是什么意思?(小草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生机勃勃?

  孟郊心中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读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母亲的慈爱就像(         )。

  孟郊就像(          )。

  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就好比(    )也报答不了(                    )。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好这两句话。

  这就是古诗中的后面一句,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村晖!”齐读。

  五、学习《游子吟》。

  1.孟郊对母亲的恩情永远铭记在心(板书:反箭头)。所以,他50岁那年写成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齐读。

  2.小朋友,现在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吗?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谁还想来吟诵这首诗?——指名读(配乐)

  5.孟郊用他的真情写下了这首诗,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一直流传到今天,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满怀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吧,把它奉献给我们深爱的母亲!

  让我们再读一遍——“母亲的恩情”。

  不仅我们人类存在着至真至纯的母爱,动物也是如此,请看下面一组图。师随图做简单叙述。母亲是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爱孩子可以不惜一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以后你会怎么做?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抚摸”

  说说书写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3.给生字找个好伙伴。

  七、作业

  1.回家为妈妈朗诵《游子吟》这首诗。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儿子:铭记在心

《9、母亲的恩情》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2/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

  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进

  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课文第3段“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两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初步感知 

  ⒈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会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是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⒉老师很羡慕你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老师更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因为你们从小就铭记母亲对你的恩情!而孟郊同样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在他50岁时写了著名的诗篇《游子吟》。千百年来,多少游子吟诵这首诗时心灵震颤,热泪滚滚,他道出了每个游子的心声,哪位同学愿意为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吟诵这首诗。

  出示古诗:指名朗读。

  这首诗为什么如此动人心弦?它蕴涵着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带着这首诗走进课文中去细细地品位,去感悟。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t1: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t2:(出示“忙着”)“忙着”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用忙着来说句话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正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板书(夜深 缝补衣裳)

  结合词语“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忙着。从这句中同学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母亲做了很长的时间了)(母亲做的相当认真和仔细)

  t3:出示图片瞧,她就在这盏油灯下为儿子缝制衣服,请同学们看,她缝得怎么样?(母亲缝制非常仔细,针脚细密)

  t4:民间有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妈妈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也给孩子的衣服缝上细密针脚。时间就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此刻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瞧她前倾着身子,依然在为儿子缝补着衣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擦汗)谁愿意把母亲此刻的动作表演出来呢?(动作展示)

  t4:看到这位母亲细密的针脚和她劳累的身影,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生1:夜很深了,母亲还在缝衣,我觉得母亲很辛苦,疲劳!;我觉得母亲为了孩儿出门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夜,她太疼爱自己的孩子;一针针一线线都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我读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

  t5这细密的针脚透着母亲深深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t6此刻妈妈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不知孩子出门是否顺利;我把针脚缝的密密的,你一定按时回来的;儿子啊,你能不能早点回来。……)

  t7是呀!此刻妈妈的心里是多么盼望儿子能早点回来呀!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t8:谁能体会此刻孟郊妈妈的心,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试读、指名读,齐读)

  师引: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没有说什么感人的话,却用针线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缝进了衣服。这就是(出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浓浓的感情就融会在诗句中,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体会。齐读古诗

  学习第二自然段

  t1天不知不觉就亮了,一晃眼就是第二天清早了,妈妈早早的起来送儿子上路了

  ,这一路她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所以她送呀送,一直送到村口的路旁。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路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相机板书:清早

  临行送别)

  出示图片(村口送别),

  交流:(生1:郊儿,出门在外当心着凉;儿呀,在外面要吃好住好,不要舍不得花钱;郊儿,钱要放好,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郊儿,在外要刻苦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回来;孩子,在外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要多写信回家;孩子,考不上功名也不要紧,记得回家再努力哦;

  t4:儿子转身就要离开了,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t5: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不舍和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t6:听了母亲的话,诗人是怎么做的呢?(不住的点头)。

  t7: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为什么诗人的眼睛会湿润了呢?(母亲这么大年纪还在为自己操劳,把头发都染白了,作为儿子心里很感动)。

  t8:此时此刻,诗人的心里想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来和母亲告别呢?

  (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我一定争取金榜题名,让你过个幸福的晚年;母亲,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t9:母子俩彼此挂念,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呀!这里,哪句话也特别能体现诗句意恐迟迟归的意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过渡: 虽然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也带着母亲殷殷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在晨曦中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自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

  t1: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相机板书:日出  景  小草  太阳)

  t2:

  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相机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强调词语“生机勃勃”

  小草生机盎然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屏显句子 指名读

  t3:看着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孟郊想了什么?

  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t4: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换个说法表达它的意思吗?(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t5:很好!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句话,哪句好?说说为什么?

  出示句子

  ⒈母亲的慈爱,不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⒉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生: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反问句,比第一句感情强烈。

  t6:诗人为什么说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让人感到温暖)

  t7:诗人从什么地方也感受到了母亲给予的温暖?

  相机出示句子“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t8:这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动作展示出来吗?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同学们真聪明,理解真深刻,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齐读体会

  t9:沐浴着阳光的小草能够报答太阳的恩情吗?(不能)

  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t10:这句话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怎样报答都报答不完太阳的恩情呀!)

  t11:是的,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小草唯一能做的就是展露勃勃的生机,让太阳感到欣慰。诗人由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也想到了自己。此时,孟郊觉得什么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谁是小草呢?(相机板书:情  自己   母亲)

  t12你觉得哪句话可以用来解释诗句(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意思呢?请你把它划出来。

  t13:孟郊铭记着妈妈的养育之恩,假如他现在就站在我们面前,他会怎样读这首诗?谁愿意当一回诗人。(指名诵读古诗、. 齐读古诗)

  学习第五自然段

  t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这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觉得孟郊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永远”“铭记”“50岁”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相机板书  孟郊  铭记)

  t2:相信此刻,孟郊母子情深的画面深深地留在我们心理。现在谁能结合课文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呢?(出示诗句)

  t3:这首浸透着浓浓感情的诗,你们愿意把他记在心里吗?(指导背诵)

  t4在座的每个小朋友,都沐浴在深深的母爱中,你想怎样报答母亲的的恩情呢?现在我作为记者来采访各位?拿话筒:你会怎样报答母亲恩情?(我们要好好学习;我要帮妈妈做家务;我以后一定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不再给父母添麻烦)

  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都是有孝心的同学,老师希望同学们和孟郊一样,能铭记母亲的恩情。

  二:作业:

  1:背诵《游子吟》

  2: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板书:

  母亲的恩情-----铭记--------孟郊

  夜深      缝补衣裳

  清早      临行送别

  日出      景 ---小草----太阳

  情 ---自己----母亲

《9、母亲的恩情》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谁来展示一下?学生背古诗,

  师:你们真了不起,背了这么多古诗。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出示古诗)一起来读读。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简介诗人

  孟郊写的这首歌颂母爱的诗,真挚感人、流传千古,在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母亲的恩情》这一课,齐读课题。打开书,读读课文《母亲的恩情》这一课。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词,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师:认识了生字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这些生字谁都认识了?

  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去掉拼音谁还认识它们?齐读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生字了,同学们真聪明!

  3、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跟着默默地再读一遍,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评价  师评价:你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可能有些同学读得还不熟练,不要着急,在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可以继续练习。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写孟郊的,孟郊写的游子吟,孟郊的母亲很爱他,母亲的恩情

  三、细读感悟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

  1、生读课文

  2、出示插图一:

  (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正忙着干什么?)

  从图上你还看懂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夜深了,一句,理解: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对比一针一线) (很细心,很用心,缝的时间很长)母亲把深厚的爱都融入到这一针一线中去了,把母亲着深厚的爱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省略号的意义

  她还会想到什么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b.点出:“深、还在、一针针一线线”

  c.你觉得母亲怎么样?(很辛苦,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自由、指名、齐读

  (3)师指图:你们看,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补得多么认真啊!她的眉头紧琐,双眼充满了忧郁。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a.指名说说。

  b.出示: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儿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指导朗读:哎,不知道孩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这时候母亲是一种什么心情?(担心、担忧)谁能把母亲此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齐读

  第二自然段

  1.出示插图二:师口述,深夜,母亲为儿子细细地缝补着衣裳。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仔细看图,母亲拉着孟郊的手会对孟郊说些什么?指名读,这时,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担忧、担心、舍不得有希望孩子有所作为),把母亲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应该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用一种期盼、不舍的语气来读)母亲还会叮嘱些什么?请大家自由看图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母亲会对孟郊说些什么?

  2.指名说,出示:“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自由读句子,想想:这时,母亲的心情怎样?

  (2)交流:她非常舍不得儿子,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

  (3)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点出:天天、 挂念、早点儿

  (4)指导读好这句话:指名、齐读

  3.师: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你能换个词吗?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想想母亲的白发是怎么来的?(是为儿子操心,日夜操劳而来的)想到这,孟郊的双眼禁不住――(齐)湿润了。  为什么?(他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感激母亲为他的操劳。)

  4、齐读第二段

  第三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三:孟郊含泪告别母亲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太阳的温暖。)

  这让孟郊想到了什么呢?读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看到了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亲的慈爱。他为什么会想到母亲的慈爱呢?

  (1)指名答(……抚摸……注视……心里想……)

  (2)指导读:是啊,这身上的衣裳,这又细又密的针脚,都代表着母亲对孟郊的关爱!谁能把孟郊对母亲的感激读出来呢?

  2.出示句子,指名读,此时此刻,孟郊心里在想,齐读,(注意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了解反问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象小草,母亲就象太阳,母爱就像这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从来不求回报。就象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一样,我们这些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太阳把光和热无私的洒向大地,让小草茁壮地成长,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作为子女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爱的阳光下,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这么深厚的母爱呢?让我们来听听两个关于母爱的真实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听完了故事,谈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这伟大的母爱确实震撼人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的母爱就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细微的母爱同样令人感动,想想你从身边的哪些事中能感受到母爱。生谈,师小结。母爱是床头那杯冷好的开水,是冬夜悄悄掖好的被角,是你生病是焦急的目光,是雨天为你撑开的一把伞。

  让我们包含着对母爱的感动再读读此段,指名读。

  第四五段

  1师引读第四五段: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著名小诗――《游子吟》。 介绍孟郊写诗的背景

  2.指名读《游子吟》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五、升华延伸

  1、每人说一件父母或长辈关心自己的事,说说你该怎样报答父母或长辈?(尊敬、孝顺,听从他们的教诲……)

  2、齐读《游子吟》

  3、指导背诵:自由、同桌互背,指名、齐背

  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博大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

  六、作业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或几件事

《9、母亲的恩情》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无私的母爱。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妈妈是我们身边的天使。

  2、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会唱的一起来唱。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教学恩

  2、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缝补  报答    抚摸      沐浴    铭记   迟到  生机勃勃

  孟郊   针线   湿润  光辉  永远   寸草心   恩情   慈爱

  a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b去掉拼音读,齐读

  3、理解长句子

  (1)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2)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在他50周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4、把生字词和句子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再读课文,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发现课文有什么独特之处?(介绍文包诗)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2、自己先去认读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结构,这6个字有什么特点?

  5、出示生字卡片

  恩   迟  寸   永

  4、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重点指导书写摸 报

  6、学生描红,仿写,完成习字册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

  一、谈话,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谈话的题目是母亲(板书母亲),母亲也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妈妈爱你吗?能举个例子说说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2、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母亲(齐读两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带诗人孟郊就是一个把母亲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出示诗句,谁能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真情

  1、师: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图片,问: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她缝得怎么样?

  师:课文第一段就描写了图上的内容,(出示第一段)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1)根据交流引导:“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适时讲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归来)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练习朗读,师评价。

  (2)“夜深了”从这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静,怎么读好这个词语?

  (3)你们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①哪位女同学做做孟郊的妈妈,读好这句话。评价(要读出担忧,牵挂之情)②后面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齐读)

  2、过渡: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两人,依依惜别。

  出示图片,交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读读这句话,交流,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师总结: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什么叫“湿润”?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

  师总结: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谁来读好这句话,练习朗读。

  师:这真是――出示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了文章,再读这两行诗,你懂它的意思了吗?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写这两句诗的呢?

  师总结: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迟了。一边想象一边用你的真情去读好这两句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你们知道他干什么去吗?

  出示图,他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小草时,出示词语“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生机勃勃?)

  引导学生说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沐浴才会长得如此有生机。

  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写下了: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在课文的第三段,自己读读,说说哪几句话就是写这两句诗的?同捉可以讨论讨论。

  根据交流出示第三段内容,练习朗读。解释:“寸草”就是“小草”,“春晖”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小结: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母亲的恩情,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孟郊上京赶考,做了一名县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进城。在他50岁时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师配乐朗诵。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好它吗?练读,指名读,师作恰当评价。

  师: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诗。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集体配乐吟诵)

  你们能美美地把它背诵下来吗?练背。

  三、总结,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化作了一首著名的小诗。小朋友,你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配乐交流,可以联系母亲节,3。8妇女节,平时等)

  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音乐响起)让我们随着音乐,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全体起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cai音乐,母子图片。)

  四、作业

  练一练

  (1)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选择意思)

  忙:①事情多,没空闲。②急速地做。

  (2)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3)谁忙着干什么?

  做一做:

  (1)把《游子吟》美美地朗诵给妈妈听。(2)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歌曲、文章,准备下节课交流。

《9、母亲的恩情》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执教 朱丽霞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 重点解读课文1至2自然段,学会相关段落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2、 学会有关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课前准备

  《游子吟》诗一首;相关词语;针线包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吟诵了几首诗,真好!知道吗,中国可是一个诗的国度啊!许多诗人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受,写下了那么多的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唐诗,最厉害了!你还见过哪些唐诗,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走近《游子吟》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唐诗,(出示《游子吟》),你见过吗?什么时候见过的?

  2、请你再一次读读,然后向大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是很明白,想提个问题。

  3、学生交流。

  4、小结: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在朴实而又简短的诗句中展露无遗,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也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记住它。

  5、吟诵全诗。

  (三)走近孟郊

  1、你知道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生认读。

  2、你还知道孟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是什么使他诗兴大发,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小诗?你想知道更多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恩情》(电脑出示)。

  4、学习生字“恩”,读好课题。“恩”:前鼻音。恩情――深厚的情谊;恩惠;恩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恩师――称对自己有恩情的师傅或老师。

  (四)走进课文,初步感知

  1、配乐诵读,以情动人。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老师诵读,想一想,孟郊怎么写出了这首诗?

  2、学生交流。

  3、孟郊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慈母心,让孟郊沐浴在母爱的春风里,成长,成人。

  4、你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5、检查词语朗读。下面这些词的读音和字形要特别注意,看看是否会读了。(加注拼音,生字用红色显示)

  缝补 一针针 几根白发 抚摸 沐浴 报答 迟 寸草春晖

  (五)深入阅读课文1―2节,体会母爱

  1、读课文1―2节,找有关句子朗读。找找看,孟郊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哪些句子特别看得出来,找到后多读几遍,然后来读给大家听。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过渡:妈妈为什么一定要给儿子缝衣服啊?(据说,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出门人就不会晚会来。)

  3、针线实践。

  (1)老师示范。

  (2)播放《阳关三叠》音乐作为背景,学生尝试。你想不想来缝缝试试?请大家从课桌里拿出针线包,看看里边有什么,先找到一根针,从穿针引线开始,把两块布缝起来,可要注意安全哦!遇到困难可以举手,老师会来帮助你。

  4、交流感受。向大家说说,你觉得缝衣怎样,谈谈你的感受。再和孟郊的母亲连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孟郊的妈妈缝衣服怎样呢?

  5、小结:缝衣服可真不容易!孟郊的母亲缝的衣服针脚又细又密,就更不容易了!

  6、师生同读课文。

  7、“眼睛湿润了”,为什么呀?(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有多了几根白发,辛劳……)此时此刻的孟郊,他想说――(生自由发言:好好陪妈妈;在外考个好功名,报答妈妈……)然而,他什么也没说,而是把母亲的恩情一直记在心里,在50岁那年,写下了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联系实际

  1、同学们,从小到大,在你的周围,一定有许多人在关心着你,父母,爷爷奶奶,老师,亲戚朋友……你注意过吗?你感受到了吗?

  2、你想对他们――这些关爱你的人怎样表达呢?请你写下来。

  3、交流,投影仪下展示。把这些心里话随时写下来,就是好句子,把一句句好句子连起来就成了好文章。让我们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吧。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体会了浓浓的母爱,想到了我们周围关心我们的人,这些都是“恩情”。我们要会感谢这些爱我们的人、关心我们的人,学会感恩。

  下一节课,我们将带着这种情感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

《9、母亲的恩情》 篇6

  课时目标:

  1、能够读准15个生字(包括二类字)的读音,尤其是“恩、根、针”等前鼻音和“孟、缝、铭”等后鼻音;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字词音准、句子通顺、古诗有节奏;

  3、通过指导阅读文中三个长句子,学习长句的朗读方法;

  4、通过联系字形和生活实际,领会“恩情”的意思,并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亲对孟郊的恩情;

  5、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报”,重点指导 “报、迟、恩”的书写,正确、美观地书写文中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母亲  指导读准词语

  平时生活中,我们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呢?(妈妈)

  2、这儿还有一个生词朋友,板书“恩情”,口述:“恩”上面一个因为的“因”,下面一个“心字底”。前鼻音,谁来读这个词,“恩”字中哪个部分最引起你的注意?(大大的心字底) “心”字底与什么有关?(感情)从这样的心中涌出来的感情一定(很深很大很多很重,师动作引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所以恩情就是一份出示手板(深厚)的感情,齐读,“恩”还能组成哪些词?(恩重如山、恩爱、感恩、恩师)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母亲的恩情,师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先读准拼音,再读读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字词

  缝补    针脚   铭记

  湿润    抚摸   沐浴

  一根   一针针一线线 

  分屏出示:

  ①指读第一屏,哪个字音特别注意,带读

  针脚: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看实物

  ②指读第二屏,齐读

  抚摸:谁做做个动作给我看?(轻轻地摸)师示范“抚摸”,老师轻轻抚摸着你的头,妈妈亲切抚摸着你的背,有什么感觉?抚摸表达了对你的爱。

  谁还发现这排词语的小秘密?(相同偏旁的字组成词或两个字的意思相近)

  ③指读第三屏,齐读

  一根:书上说一根白发,还有一根什么?(针、面条、线、粉丝、火腿肠)你们发现没有,后面的物品都是长长的。

  一根表示只有一个,那么“一针针一线线”是不是也表示一个呢?一针又一针一线又一线,很多很多。

  ④你们真棒!注意了字的音、形,理解字词的意思。这么多的生字词能很快读吗?

  去拼音读词。

  4、再读课文

  同学们,请把刚才的生词带入课文,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来回多读几遍。

  (1)检查朗读

  课文有几小节?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小朋友仔细听,把读不好的地方,读不准的音,读不通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

  (2)点评

  5、文中还有一些比较长的句子,读的时候不太顺畅,你有好办法把它们读顺畅吗?自己一边读一边想想办法。

  出示句子,生自由读:汇报读

  6、指导朗读诗歌

  (1)课文中写的是谁的母亲?

  出图:唐代  孟郊

  课前很多同学搜集了孟郊的资料,谁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要更多了解作者需要搜集资料,在很多资料中要学习选择对课文学习最有帮助的资料。)

  简介:他是唐代的诗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和母亲相依为命,46岁才考中进士,50岁到江苏的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到溧阳。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的诗人禁不住新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吟诵,想看看这首诗吗?

  (2)出示诗歌

  “游子”可不是游玩的人,而是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这里指的就是孟郊;“吟”:吟诵

  谁愿意吟诵这首著名的小诗呢?注意读准字音。

  古诗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老师范读,生自由读读

  指名读

  齐读,这样读诗更好听。

  7、孟郊在创作这首诗的背后,还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下节课,在你们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块儿走近这个动人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0个生字,读读,找找字形的特点

  2、区别“报”和“抱”

  它们俩读音相同,都是“”,可不太好辨别,怎么办呢?(区分词语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它的意思。“抱”用手臂圈住,而“报”呢?说不清楚,向谁请教(字典),出示幻灯片:在字典上它主要指①传送,比如报告、报信②回答报答③报纸)读词

  4、指导书写“报、迟、恩”

  报: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迟:写时捺要托住尺,尺的捺变成长点

  恩:上面因小而窄,下面心宽而扁,心卧钩起笔较细,右下行笔,底部较平,三点中第一、三点在卧钩左右外侧相对,第二点落在竖中线上。

  5、学生自主书写剩余生字。

《9、母亲的恩情》 篇7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9、母亲的恩情》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解题:“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写谁的恩情?

  3、简介作者。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圈生字,读准音,标出小节数。

  2、小组讨论记忆生字的办法。

  3、指名读字卡,齐读。

  4、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办法。

  5、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齐读。

  6、齐读全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书空笔顺。

  2、观察生字的字形和在格中的位置。

  3、指导描红。

  4、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

  1、认读字卡。

  2、读词卡。

  过渡:母亲的恩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精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到二小节。

  2、读后你想说什么?

  1) 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有关句子(夜深了••••••缝着)。

  (1)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2)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

  (3)  从“一针针一线线”一词你体会到什么?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句子:她望••••••

  (1)小朋友们请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2)谁能说说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1) 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1)他看到了什么?

  (2)他想到了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出示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恩情啊!

  这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 指名读四、五小节。

  2)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

  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 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

  5) 指导理解诗意。

  6) 齐读全诗。

  7) 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

  无数游子之心。这首诗也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记住它。背诵全诗。

  三、指导朗读全文。

《9、母亲的恩情》 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游子吟》。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辅资源:挂图;生字卡片;

  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一、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3、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出示词语: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老师巡视指导。

  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比赛读书

  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你怎样记住这些字?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描红

《9、母亲的恩情》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1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作者 陆凤娟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第9课母亲的恩情

  教材简析:本文通过叙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逢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古诗《游子吟》。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借文悟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能力目标: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谁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题   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里有一首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二、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

  1.出示古诗,学生自己读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古诗。

  师:孟郊怎么会写下这首古诗的呢?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1―3自然段。

  三、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

  2.师:这个小故事里还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呢,现在请大家把课文和诗对照起来读,看谁能自己从课文中读懂诗句。你在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读懂的,用横线把句子划下来。

  3.学生再读1―3自然段,诗文对照着读。

  四、精读1、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诗

  1.出示前四行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交流:谁读懂了这四行,你从故事中的哪儿读懂的?

  3.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请同学们在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母亲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儿子。

  生: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母亲辛苦一天肯定已经很累了,但是她不顾自己的劳累,夜很深了“还在”缝补儿子的衣裳,我体会到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夜很深了,母亲本来应该休息了,但是她还在“忙着”缝补儿子的衣裳,由此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生:母亲是“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补衣裳,看得出她缝得十分仔细,非常认真,把自己对儿子的深深的爱都缝进了衣裳中了。

  师:在孟郊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针脚细密,儿子就会早点回家,不然儿子就会迟迟不归。这一针针一线线缝入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期盼啊!

  生:母亲一边缝着衣裳,一边还在想着儿子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的心中牵挂着的是儿子,我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位母亲深夜缝衣的情景。

  生: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

  师:假如你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

  生:母亲真好!

  生:母亲对我的爱真深啊!

  师:母亲熬夜逢衣为的是……(儿子),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的还是……(儿子)

  师:这么深深的爱,这么浓浓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读好词语“恩情”。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母亲的“恩情”。

  生:学生再看录像,深入感受母亲的恩情。

  (2).指导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意。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注意读好“还在”、“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过渡:母亲的恩情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请你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

  4.学生自己读第二小节,自己体会。

  5.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生:第二天一大清早,母亲亲自把孟郊送到村外。联系上一个自然段母亲深夜还没有休息,现在大清早又不顾劳累亲自送到村外,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送别)。这就是当时母子俩在村外依依惜别的情景。

  生: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这是为儿子操劳而增添的呀!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多深哪!

  生:母亲拉着儿子的衣服舍不得儿子离开,她叫儿子要早点儿回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出示句子: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谁能读好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师:母子马上就要分别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回说些什么呢?

  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

  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

  师:千言万语化为了一句话,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好凝聚着母亲全部感情的这一句。

  生:齐读句子。

  6.指导朗读前四行诗句。

  师:母亲的恩情令孟郊感动,他一直深深地铭记在心不能忘怀,在几十年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四行诗,谁来代孟郊深情地吟一吟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五、精读第三小节,体会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两行诗句。

  1.出示多媒体画面(孟郊远行路上)

  2.师生接读

  师:孟郊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远行的路,心里百感交集,这时他看到――――学生接读

  师:一路走,一路想,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孟郊忍不住深情地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学生接读

  3.后两行诗你理解了吗?你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交流后出示文字: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想想: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谁?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什么?

  生:自己读这段话思考,交流: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自己,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母亲的慈爱。

  师:再读句子,孟郊写的是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其实,他想说的是――(自己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孟郊对母亲充满了感激,谁能读好这段话。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于是,孟郊又充满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两行诗。

  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行诗。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    师:母亲的恩情如此深厚,让孟郊难以忘怀,一生都铭记在心,于是在50岁那年,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怀,让我们来读好这首诗。

  2.学生自己练读  指名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指名读  指名读   齐读

  5. 背诵古诗

  七、指导书写古诗中的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迟、寸”,指名读。

  2、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3、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子,并自己尝试写一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教师相机指导。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XX年太仓市“走进新课程”阅读教学专题展示活动观摩课

  XX年苏州市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二等奖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

《9、母亲的恩情》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9、母亲的恩情》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背诵《游子吟》。了解《游子吟》的意思。

  2、通过朗读抓重点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关爱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通过反复吟诵,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恩,懂得从小要尊敬、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读文、读诗,背诵古诗《游子吟》。

  难点:在关键词、句处反复诵读,体会、想象,感受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和孟郊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出示)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在这首诗里,孟郊称自己的母亲为――(板书:慈母)

  二、潜心读“事”,会心谈“话”感受母亲的恩情(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慈母呢?让我们来看看孟郊要出远门时母亲为他做了些什么。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交流: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呀?

  相机板书:缝衣

  送儿

  3、体会“一针针一线线”

  描写母亲缝补衣裳时课文中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请你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这个句子。

  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你为什么觉得感动?

  读读词语“一针针一线线”

  4、体会母亲缝衣时的心情

  孟郊的家乡有一种习俗,家里有人要出远门时,母亲或妻子就要为出门人做衣服。如果针脚越细密,出门人就会越早回来。

  儿行前里母担忧,孟郊母亲心里多担心啊!她想,(出示句子)母亲想的只是让孟郊早点回来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担心吗?

  体会“忙着”。

  这一段中还有什么地方令你感动?(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难怪孟郊要这样写:(指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体会母亲说的话。

  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孟郊的一颗什么心?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

  母亲的话,孟郊听懂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齐读“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里。”

  小结:是啊,为儿缝衣,为儿送别,母亲为孟郊辛苦操劳,又增添了白发,让我们齐读一、二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母亲的恩情。

  发自内心地读一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生接读)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他发自肺腑地想:(出示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你能把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改成带句号的句子吗?意思不能变。

  有了太阳的光辉,小草可以――――――――

  有了母亲的慈爱,孩子可以――――――――

  是啊,当你饿了时,妈妈――――――――

  当你渴了时,妈妈―――――――――

  当你生病时,妈妈――――――――

  母亲的慈爱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温暖。想起了母爱,我们心里就涌起了一股暖流,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就是古诗中所说的:(指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我们可以怎么做?

  (预设:妈妈渴了时,我可以为妈妈――――――

  妈妈累了时,我可以为妈妈――――――

  …………)

  母亲的恩情我们可以报答,可是我们为母亲所做的,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母亲的恩情(板书)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四、情感迁移,诵读古诗(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读:正因为母亲的恩情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所以母亲的恩情孟郊――

  出示《游子吟》,读。

  2、情感迁移。

  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原来孟郊母亲对他的爱,就体现在缝补衣裳这样的小事中,就藏在临别时那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中。这样的事,这样的话,孟郊的母亲会做,会说,我们每个人的母亲也都会做,会说。看来,诗中的“慈母”不仅写的是孟郊的母亲,他写的还是我们每人人的母亲。想像你母亲带着微笑的慈祥的脸,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

  感情朗读这首诗,送给自己的母亲。

  默默记,指名背,把这首诗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3、拓展:在你的成长中,你还得到哪些人的恩情?用上“忙着”来说一说。

  (预设:在我生病时,――忙着――――

  下雨天,――-忙着――――

  每天早晨,――忙着――――)

  五、作业

  1、背诵《游子吟》。

  2、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歌曲、名言、短文,和妈妈一起读一读,唱一唱。

  板书:恩重如山

  母亲的恩情

  情深似海

  缝衣

  慈母

  送儿

《9、母亲的恩情》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 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

  教学过程

  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3、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  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    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教学过程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  迟  言  寸  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      )摸(      )针(      )恩(      )

  扑(      )漠(      )什(      )思(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服,(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9、母亲的恩情》 篇14

  作者:yl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23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      )摸(      )恩(      )

  扑(      )漠(      )思(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 的(      )不就像这(      )吗?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9、母亲的恩情》(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