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22篇)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2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22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一、谈话揭题

  (1)板书课题。

  “天堂”一般指什么?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3、检查读词(特别是多音字)、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词语:缝隙照耀颤动不禁兴奋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时,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深读课文感悟“鸟的天堂”

  1.当年巴金爷爷第一次是在“鸟的天堂”赏“天堂”,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鸟的天堂”中观鸟,你喜欢巴金爷爷笔下的哪一部分呢?是“天堂”还是鸟?(随机教学词语)

  群鸟翻飞,百鸟欢腾(配乐:《百鸟朝凤》)

  2.听着这曲,看着这图,此时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自由读(12-13自然段的内容)这一部分,通过读你又知道了什么?(鸟很多,很多游客去观赏。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4.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1)出示句子: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能否用几个成语来描绘一下这里的鸟?(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姿态万千------)

  (3)指导朗读(̈̈̈强调两个“到处”,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有节奏地读四个短句,读出鸟多、可爱。)

  (4).这么多的鸟令巴金爷爷的眼睛“应接不暇”,谁能看着图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那么热闹、活泼、欢乐。)

  (5)除了鸟多、可爱,还能感受到什么?(自由)

  (6)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

  学生读完后师问:这一只画眉鸟在兴奋地叫着,引歌高唱,它会唱什么呢?(可能在唱,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会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畅所欲言)

  (7)教师小结:多热闹呀!多开心呀!多自由呀!这样的生活在哪才有呀?(鸟的天堂)那么,下节课咱们再一起欣赏鸟的“天堂”。

  四、抄写精美语段(12、13),积累语言。

  五、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2.班级交流。(树大、美)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树大、美)随机教学

  重点句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为什么喜欢?(这段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大榕树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茂盛,枝叶繁多的特点。)(生读。评。) 

  b、出示图片加文字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c、教师范读,这是作者的联想,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多么有活力的大榕树哇!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d.多美啊!关于描写叶子的句子还有吗?读读看看。

  重点句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a、你感受到了什么?(叶子描述得很茂盛,看了就知道树叶很多很茂盛。) 

  根据你的体会把这句话读一读,把那么多的绿叶读出来。(生读。)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这绿色的叶子是生命的象征,让我们把第八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生读。) 

  c、教师小结:多美啊,难怪人们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还有描写榕树的句子吗?你来读一读好吗? 

  重点句3:“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象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为什么喜欢?)写得很好,直接明了告诉我们枝干很多。

  a、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一株”呢?(联系上文)

  b、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强调“数”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枝干的数目为何不可计数呢?

  c、读一读,试着把枝干好多读出来。大家也练着读一读。(生读。) 

  师:多了吗?比刚才多了一点,谁还能读得更多一点。(生读。) 

  d、纵横交错,枝繁叶茂,又大又美!出示大榕树画面。再看这个“卧”字,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榕树写得就像一个人卧在水面。

  e、这么美,这么大,又这么奇特的大榕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生读。)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范读)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f、师生一起来读一读7、8自然段。

  g、教师小结:好大的一棵树,多么美丽奇特的树啊,我们每个人面对这颗美丽奇特的树,都会让我们的心再次和作者一起赞美这棵美丽的树。师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幻灯出示)

  3、茂盛而又奇特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哪!同学们,除了这棵大榕树,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使这里成为“鸟的天堂”呢?

  简单联系第9自然段谈一谈(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4、所以,当巴金爷爷游览了“鸟的天堂”后,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 本课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网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议,读中写",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导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目标学习:以读为导,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并借助强大的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我国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4、学生交流疑问。

  5、同学们的问题问的真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看了这些资料,这些问题就都能解决了。请同学们打开“延安小学学习专题网站――鸟的天堂”,浏览作者简介、参考资料及写作背景三个部分,解决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

  [上课开始就让学生融入到本节课的网络环境之中,解决自己自己质疑课题时产生的疑问,为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学生交流感受,解决提出的问题。

  2、同学们查阅资料的本领真不小,现在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要请教大家,这一次请大家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课件出示导读提示)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学生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不是很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课文会有所领悟。但是对于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不深。因此,给学生以导读提示,帮助他们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维其如此,后面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三、 研习疑问,精读感悟。

  同学们读懂的真不少,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啊!我们就跟着他去看看傍晚时分的“鸟的天堂”。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中描写榕树的段落,看看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棵什么样的榕树?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棵榕树的?

  ⑵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句话写的多好啊!把叶子写活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被日光照耀的绿叶(出示图片)。老师非常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范读)。

  b老师读的怎样?(学生评价)谁也想来试一试,指名读。

  c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吧!(配乐)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是一株什么样的榕树?

  b“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c说的真不错,你们都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读(出示图片)看了图,谁能和着音乐读一读这句话?

  d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象他那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配乐齐读)

  ⑶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说的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榕树,这美丽的地方,这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2、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此时作者看着这棵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

  ⑴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个段落具体写了鸟?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句子?

  ⑵学生自由交流。

  鸟儿真多啊,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啦,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⑶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视频录像)

  ⑷师配合画面读课文段落。

  ⑸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⑹鸟的天堂多热闹啊!让我们跟着这欢快的音乐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3、刚才我们读书读的多带劲啊!就好象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里快乐飞翔,所以作者最后会发出感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理解句子,为什么“鸟的天堂”会成为鸟的天堂?――和谐!

  [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训练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四、 拓展延伸,学科整合。

  1、同学们,“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用演示文稿给“鸟的天堂”这个风景区做一个广告。

  2、展示交流。

  3、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象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和谐的环境。

  [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使课文内容得以拓展,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榕树 大 茂盛

  3.鸟的天堂 和谐

  鸟 多 欢乐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鸟的天堂》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开展拓展活动,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方法设计1、          自读自悟法2、          点拨引导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三、自主识记生字四,问题探究,自读自悟(1)引导学生自读思考问题:作者和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边读书边画出疑难问题。(2)质疑问难,讨论交流?五,感情朗读.六,总结全文.七、课外延伸一 、以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为牵引,来重点感悟:大榕树的美丽(第一次看到的)和众鸟纷飞(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点学习课文7、8段和12、13段。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学生加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观感受大榕树的茂盛、美丽,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群鸟纷飞的画面。二、     学生自读课文,标画疑问。三、     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四、     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评价朗读。

  板书设计鸟的天堂     (美丽的大榕树)第一次         没有一只鸟       早晨第二次              众鸟纷飞           傍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如思路再拓宽些会更好。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感受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第一段。环境优美舒适。想不想知道人类的朋友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那里美好的景象。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两次,第一次在黄昏鸟栖息了,因此看到的是大榕树的奇特美丽,第二次是在早晨是鸟最活跃的时候,因此看到的是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  

  二、深入阅读、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一万多平方米。)

  (6)我们教室的面积约30多平方米,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好像把它的-------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树叶绿得发亮,给人的感受――翠色欲滴,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生长旺盛,充满作者的喜爱之情。)

  (2)重点体会“颤动”。(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多媒体播放 

  (5)同学们再读这部分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远――近,静态描写)

  (6)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过渡: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枝繁叶茂,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及蓬勃的生机,作者听朋友讲这里是鸟的天堂,仔细看,却不见一只鸟,于是作者想到: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怎么回事呢?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后五段看作者想的对不对呢?

  鸟

  1.学生汇报这里写了鸟热闹活动的场面。鸟儿多。

  2、师: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体会出这里的鸟多?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除了鸟多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鸟欢乐的景象)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3.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4.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5.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6、 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重点探究,升华主题

  1、再读全文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 

  (天堂――人们想象中美好、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那株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文中共出现了六次“鸟的天堂”四次加引号的是作者饮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颗大榕树,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中不加引号的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生活得自由、幸福。)

  2、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追求自然和谐美好,让小鸟无忧无虑的生活。)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出示思考题: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描写了高大茂盛的大榕树和群鸟欢快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有多种答案,畅所欲言。如: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本文语言优美,找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读读、背背并抄写下来。

  2、写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这里的景象。

  附: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次:(黄昏)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 留恋

  第二次:(早晨)鸟:多 欢快 壮观美好} 赞美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3、领悟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自由读课文。

  1)读了这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两次去“鸟的天堂”各是课文哪些段落?

  4、指名反馈。

  三、自读自悟,学习第一次去的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

  2、思考:课文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3、学生自学,划出有关句子。

  4、小组交流,讨论。

  5、指名反馈,教师板书。

  6、指导朗读,体会写法。

  四、质疑问难。

  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解决。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预习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2、提问: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学生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4、指名反馈。教师板书。

  5、指导朗读,体会句子的美。

  6、指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这段话。

  2)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第二个“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1、思考: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2、请你为“鸟的天堂”这处游览胜地写一段导游解说词。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这篇课文我们是怎样读懂的?

  五、质疑。

  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远看:多株

  第一次榕树

  近看:一株

  鸟的天堂

  到处…到处…

  第二次鸟

  有的…有的…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aochaoshushaochandongyingjiebuxia

  二、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

  理由:

  ———————————————————————————————

  三、用“因为…所以…”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浙江省松阳县谢村乡中心学校 叶关玉)

  教学目标: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

  掌握生字,理解“颤动、应接不暇、留恋、逼近、展示”等词语。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到过“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呢?

  板书:第一次:黄昏 榕树

  第二次:早晨 鸟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喜欢作者那一次的描述,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说说你的意见。(讨论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渡:好,我们先和作者一起欣赏榕树。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1)、(2)句子,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同学们看看挂图、读读句子,你喜欢作者的描写吗?结合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指名让一位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b、小结:这句话写出了榕树“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作者看了会觉得怎样呢?(惊奇)

  板书:枝干多

  c、谁能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

  (2)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问:你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作者把榕树的什么写了出来?指名说说。(写出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

  板书:茂盛

  a、 少茂盛呢?谁来说?

  (榕树的茂盛表现在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b、“颤动”是指叶子怎样,谁可以做“颤动”这个动作(“颤动”是指微风吹动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问:读了“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而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谁愿意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方佛看到大榕树的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一闪一闪的样子,使人感到大榕树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

  c、看到这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作者的感受怎样,指导学生读。

  d、再读最后一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你悟出了吗?读出这样的感情。(读出赞叹、惊喜之情。)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 学法,迁移运用,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了“大榕树”这一部分,作者抓住榕树大、茂盛、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来写,对大榕树进行静态的描绘,突出静态美。我们学习的方法是:(1)找自己喜欢的句子;(2)说喜欢的原因;(3)读出喜欢的感情。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课文第三段。

  板书:静态

  过渡: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天堂”原比喻幸福美好的环境,这里比喻特别适合鸟儿生活的环境),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幽静。农民们不许人来捉他们)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作者心情会怎样呢?

  创设情景: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在早晨,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请一位同学学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老师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出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很多同学学鸟叫)。我们继续拍掌(掌声不断)。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

  作者怎样描述树上热闹的景象呢?(根据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a、“我”注意地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看漏了那只,第三只有飞走了。)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写出了当时的什么心情?

  b、作者终于看清了一只画眉在兴奋地唱着好听的歌,表达作者的什么感受呢?你可以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看幻灯体会众鸟纷飞的奇妙景象。并练习(联想):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小结: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看见许许多多欢快活泼的鸟。着重写了鸟的大小、颜色、活动的变化,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当我们的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时,我感到怎样?谁愿意把原文中的话读出来?

  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因为这是引用朋友的说法。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因为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确确实实的景象,这句话既表明“鸟的天堂”的名称是名副其实。又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留恋。

  b、齐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鸟的天堂》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 篇10

  《鸟的天堂》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仿佛”呢?

  师:你读书真仔细!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提出来。同学们,请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学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想一想“仿佛”这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陆续举手。)

  生:我认为当时有鸟儿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在这句话中用了“仿佛”。

  生: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儿在扑翅膀。这是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急切地想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仿佛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某个人时,眼前就会浮现这个人的形象,耳旁也会响起他的话语。所以,我认为“听见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是作者的错觉。这是作者用上“仿佛”的原因。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看到鸟,不敢确定是否有鸟;另一种可能是当时鸟儿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其实也反映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反映了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一个“仿佛”竟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他治学态度的严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细细体会,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每个词,把作文写生动。

  【评析】

  本教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读、思、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1)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本教例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吗?无形中也激励其余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

  (2)指导解词方法。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3)发展学生思维。由于教师延迟评价,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思维由单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规性走向创造性。

  (4)渗透作文教学。最后,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仿佛”呢?

  师:你读书真仔细!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提出来。同学们,请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学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想一想“仿佛”这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陆续举手。)

  生:我认为当时有鸟儿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在这句话中用了“仿佛”。

  生: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儿在扑翅膀。这是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急切地想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仿佛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某个人时,眼前就会浮现这个人的形象,耳旁也会响起他的话语。所以,我认为“听见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是作者的错觉。这是作者用上“仿佛”的原因。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看到鸟,不敢确定是否有鸟;另一种可能是当时鸟儿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其实也反映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反映了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一个“仿佛”竟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他治学态度的严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细细体会,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每个词,把作文写生动。

  【评析】

  本教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读、思、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1)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本教例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吗?无形中也激励其余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

  (2)指导解词方法。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3)发展学生思维。由于教师延迟评价,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思维由单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规性走向创造性。

  (4)渗透作文教学。最后,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11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 7 、 8 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 2 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鸟的天堂》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 篇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以达到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 本课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利用问题,情境,协作,网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议,读中写",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从而不断深刻领悟"鸟的天堂"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导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目标学习:以读为导,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并借助强大的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4,学生交流疑问.

  5,同学们的问题问的真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看了这些资料,这些问题就都能解决了.请同学们打开"延安小学学习专题网站――鸟的天堂",浏览作者简介,参考资料及写作背景三个部分,解决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就让学生融入到本节课的网络环境之中,解决自己自己质疑课题时产生的疑问,为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学生交流感受,解决提出的问题.

  2,同学们查阅资料的本领真不小,现在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要请教大家,这一次请大家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课件出示导读提示)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学生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不是很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课文会有所领悟.但是对于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不深.因此,给学生以导读提示,帮助他们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维其如此,后面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研习疑问,精读感悟.

  同学们读懂的真不少,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啊!我们就跟着他去看看傍晚时分的"鸟的天堂".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中描写榕树的段落,看看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棵什么样的榕树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棵榕树的

  ⑵学生自由交流感受.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句话写的多好啊!把叶子写活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被日光照耀的绿叶(出示图片).老师非常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范读).

  b老师读的怎样 (学生评价)谁也想来试一试,指名读.

  c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吧!(配乐)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是一株什么样的榕树

  b"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c说的真不错,你们都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读(出示图片)看了图,谁能和着音乐读一读这句话

  d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那就让我们象他那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配乐齐读)

  ⑶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说的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榕树,这美丽的地方,这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2,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此时作者看着这棵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

  ⑴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 课文哪几个段落具体写了鸟 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句子

  ⑵学生自由交流.

  鸟儿真多啊,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啦,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这一点 (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⑶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视频录像)

  ⑷师配合画面读课文段落.

  ⑸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⑹鸟的天堂多热闹啊!让我们跟着这欢快的音乐自由读一读这些句子,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3,刚才我们读书读的多带劲啊!就好象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里快乐飞翔,所以作者最后会发出感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理解句子,为什么"鸟的天堂"会成为鸟的天堂 ――和谐!

  【设计意图:多层次,多形式,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训练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拓展延伸,学科整合.

  1,同学们,"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用演示文稿给"鸟的天堂"这个风景区做一个广告.

  2,展示交流.

  3,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象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和谐的环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使课文内容得以拓展,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榕树 大 茂盛

  3.鸟的天堂 和谐

  鸟 多 欢乐

《鸟的天堂》教案 篇14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沈高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鸟的天堂》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鸟的天堂》教案 篇16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本文语言质朴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品味,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认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3、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一)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的确能引发学生喜爱的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当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的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们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首先是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其次,是要落实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这个目的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这两点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在这里,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本课的难点在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个难点难就难在“有机整合”,难在课件设计必须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融为一体,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特色,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教学个性,而不是为了使用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浮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之外。

  二、关于教学结构安排。

  1、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

  首先我们虚拟场景,让学生同作者一起进入作者所描写过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情景中,使学生同作者同时产生感受,并使学生的感受同作者的感受产生比较,相互碰闯,使学生与巴金比肩观察、比肩表达,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比较“真绿得可爱”和“绿得真可爱”的异同,咬文嚼字,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然后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揣摩作者写榕树之大的妙笔。紧跟着,用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那一种景象呢?这一个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地高涨。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课文中描写的顺序出示课件组织下一步的学习。

  2、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

  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同时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相互交流自己喜欢这一部分文字的原因,让作者与同学的感受相互应和相互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评价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准确、形象地用词、用句,才把本自然段写得既精练准确又特点鲜明的。

  3、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

  请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首先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观察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闯、融合。然后,再请学生说说,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描述?并请大家评一评。这样一来,实际上诱导的是发表与作者不同的见解,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站在伟人的肩头并超过伟人的地平线。而评一评呢,或鼓励、或指正、或欣赏、或帮助,个性化见解纷呈,信息容量大增。接下来,用齐读造势,造审美的氛围。再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用声音之美表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紧接着再齐读重点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用自己声音之美表现作者点睛之美。

  最后设计用“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促进学生进一步交流各自的见解:或朗读的明丽,或句子的精美,或观察的准确,或体会的细致。

  4、首先让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画面中群鸟翔集、百鸟齐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将在课件场景中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然后分组学习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之所以这样设计,在于把读书、观察、验证、分析、欣赏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又由于是分组学习,学生发表见解、思维碰闯的机会就更多,学习的个性化色彩就更浓,民主氛围更强,学习的自由度也更高。紧接着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展示自己最精彩,最动人,最亮丽的一面。然后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读的理由。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5、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第一步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组内集体创作为人人参与提供了机会,同时,将课文内容与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然后用竞赛形式让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银屏提供的画面导游,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兴趣,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三、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没有按传统板书的样式,以重要词句为点,以文章脉络为线来安排,而是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注:此稿获重庆市首届电子教案说课一等奖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鸟的天堂》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 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天堂”(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课题:《鸟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难写的字要留意;整体感知课文,初知大意,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次序 时间 作者见到了什么 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 “卧”?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齐读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四:总结。

《鸟的天堂》教案 篇18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沈高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鸟的天堂》教案 篇19

  江都市邵伯中心小学 濮红芳

  《鸟的天堂》(人教版第十一册)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教材大胆而又科学地确定了一系列新的教学要求与训练重点。无疑,突破陈规,势在必行。笔者在本课的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体验。

  一、明目标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学科性质,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要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后“思考・练习”设置精妙,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因而把它作为本课的目标任务,就不会导致教学内容芜杂,加重学习负担。这一认识,使我明确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教法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具体做法梳理如下:

  (一)激趣

  1.肯定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那么就调动了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强制性的思维活动,难以结出创造性的成果;反之,发自内心的自主思维,往往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效果。如在探讨“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深进泥土里。”一句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动手作画,凭借简笔画介绍榕树的奇特、繁茂;有的反复吟诵,以声传情:好奇之意、惊讶之感、喜爱之情……一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2.赏析同步。兴趣来自于形式。在感知课文语句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生动的录像画面,使得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更丰富多彩,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当大榕树的奇特景象伴着柔和的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个个睁大双眼,惊叹不已。带着直观的感受再读课文时,我感到,字里行间的大榕树活了!趁势,我问道:文中作者表达得到位吗?学生们兴致勃勃进入文中品读、鉴赏……

  3.放飞想象。追求理解的深刻与表达的有血有肉,就必然要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想象原本就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述说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本应是十分自然、十分快乐的充满童趣的事。如一同学在介绍“鸟的天堂”的热闹时,列举了“麻雀”、“黄鹂”、“乌鸦”、“喜鹊”等他所熟知的鸟名。对这小小的“创意”,我大加赞赏。此举迅速加快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激发了大家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情绪高涨,众说纷纭。甚而有同学生动地描述了数年后“鸟的天堂”的情景:榕树更加繁茂,覆盖了天马河大半水面;鸟儿成群,屋巢精致,规划统一……我完全陶醉在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眼前的一个个“小机灵”隐约成了欢快的鸟儿……

  (二)导学

  1.巧点拨。学生被激活了,可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 达成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对教改的一大疑虑。怎样平衡“灌”与“放”,这就要求教师始终不能偏离重心。《鸟的天堂》一文的重点在课文的第七、第八自然段和第十二、第十三自然段。尽管学生的思路迥异,但也不难协调“民主”与“集中”。如在交流“思考・练习”2时,部分同学喜欢的句子不在“重点”之中,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实在无可厚非。其实,不必固执地追求形式上的同一。对于“目标句”,我让喜欢它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后,引导其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巧设一环: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其他同学欣赏。这不,读的同学声情并茂,欣赏的同学回味无穷,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到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2.善启发。文中佳句、好段着实需要细细品析。可如何才能在欣赏之余,挖掘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其实方法很多:探究讨论、品读感悟、对比发现……如在感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在扑翅膀。”一句时,我有意识地把逗号换成顿号,启发学生对比体味。很快就有学生欣喜地向我汇报,逗号给了他想象的余地,读起来抑扬顿挫,也更能表达出喜爱之情。瞧!作者的手法多么精妙啊!学生深受启发,进而探讨起“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引号的使用学问……

  3.课内外结合。单纯的课内知识,毕竟有限。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课程资源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课上,在练写“鸟的天堂”解说词时,我深切地感到了此举的意义所在:拘泥于课本,“导游”的知识广博怎能体现?

《鸟的天堂》教案 篇20

  【依据课标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文,语言上准确生动、自然朴素而又细致周密,看似平常中,显示了作者娴熟的技巧,正是学生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增强感悟的好学材。

  【以学定教说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基本上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⑵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⑶ 认识本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⑷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

  ⑴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天堂。

  ⑵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⑶ 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依据内容定课时】

  本课的教学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布置查找榕树资料的作业。第三课时:进一步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并试着为小鸟天堂写解说词。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揭示课题,抓主旨句,提出学习任务,理解重点句段。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榕树的庞大茂盛,鸟的快乐自在。难点是把自己的感受带入课文中,读好课文。

  【因材施教说策略】

  1、中心突破策略:

  抓住文章主旨句,始终围绕主旨句展开教学活动。

  2、情境再现策略:

  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场景中去。

  3、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策略:

  在教学中,通过种种形式的导读,把文本内化为学生的感受,从而真正读懂课文。

  【重点突破说过程】

  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出发,依据以读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一、初读体情,明确目标

  课始,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提问: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抓出主旨句,相机板书“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这个句子(即一读主旨句)。理解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一个指大榕树,一个指鸟的乐园。然后明确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弄懂为什么作者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即为什么说榕树是鸟的乐园。

  二、抓住主旨,辐射全文

  1、感受榕树奇特的美,二读主旨句:

  明确教学目标后,转入“榕树”部分的学习:

  第一步:

  学生默读写榕树的段落,说说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步:

  自读课文,找出你最有感触的词句做上记号,写上批注。

  第三步:

  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一是引导学生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抓出“不可计数”,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义,再用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榕树,从直观上感受榕树枝干的“不可计数”,又如,抓住“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的“卧”,“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进行换词练习,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二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例如:感受并读出榕树的大,除了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还可让学生出示查找的资料,借助图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学校的操场从东头到西头,大约有10亩,这棵榕树占地面积约20亩,相当于两个操场那么大,而这居然只是一棵树。你们觉得怎样?”这样以他们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与作者的共鸣。又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理解“照耀”,然后提问,什么照耀着我们的眼睛?那是一种怎样的绿?出示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进入情境再来谈体会,感受那种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绿,此时再指导朗读。为了让学生能轻易地把这个句子转换成自己的积累,读过几遍,适时出示一个填空,“那翠绿的颜色____,似乎____。”降低坡度。最后再让学生不看提示,把这个句子背诵下来。

  第四步:

  带着新体验,二读主旨句。

  2、领略鸟儿的欢乐之美,三读主旨句:

  首先播放课件中群鸟纷飞的录相,随着课件的播放,教师朗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利用课件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壮观场面中去。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你觉得最能表达你的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鸟多、快乐,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如“有的……有的……有的……”、“应接不暇”等,并相机板书鸟的特点,指导朗读。

  最后带着新收获,三读主旨句。

  3、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四读主旨句:

  提问:

  “鸟的天堂”之所以被称为鸟的天堂,还有别的原因吗?

  然后总结除了榕树为鸟儿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生活环境,除了鸟儿在这儿生活的很快乐,更重要的是树、鸟背后的人,相机板书“人”。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护,才让鸟儿有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得如此惬意自在,犹如在天堂一般,这时再齐读主旨句,升华情感。

  三、课外拓展,关注发展

  出示一段关于鸟的天堂现状的资料,学生谈感受,最后总结: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真正的天堂。

  【促进发展说意图】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有四大意图:

  1、强化目标意识,简化头绪,集中目标:

  教学伊始便给学生定出明确的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2、以主旨句为突破口,教学过程中不断回扣主旨句,深化认知,升华情感:

  主旨句我拟抓四次,在这四次中,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断深入的理解,他们对这个句子的体会也会一次比一次深,这样层层推进,最后学生在读好这一句的时候,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形象化、音效化的优势能有效弥补其他教学手段的不足,应用得当,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会起到令人惊喜的作用。

  4、以读为主,培养语感,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文文质兼美,韵味十足,教学本文要抓好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增强感悟,在朗读中升华情感。本文语言文字训练点极多,教师要善于抓住随机生成的训练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鸟的天堂》教案 篇21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本来就是一篇经典课文,再加上现在人们对生存环境保护地重视,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    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天堂”(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读一读课题:《鸟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难写的字要留意;整体感知课文,初知大意,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次序 时间 作者见到了什么 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 “卧”?

  师:称赞它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齐读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的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榕树生命力旺盛。

  师:榕树生命力旺盛是怎样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

  师:读这段话你从哪里具体体会到榕树的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自己轻轻读第3句话。

  师:注意到这个“似乎”了吗?去掉“似乎”你再读一读。

  师:你觉得有“似乎”和没有“似乎”有什么不同?(有了“似乎”作者想到的)

  师:读出似乎有似乎没有的感觉。

  师:读这句话,你没有疑问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有没有自己的见解?

  生:交流讨论

  师: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请同学说见解,并根据自己的见解认真读课文。生:叶子在涌动;

  生:风吹的;

  生:鸟在叶子中叶子才颤动;

  师:也许是叶子在涌动,也许是风吹叶子;也许是鸟儿藏在叶子当中,“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所以作者感到(引读)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风在吹树叶在动,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小鸟在动生命在动,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作者的心在动,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读者的心在颤动呀,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小结7、8自然段

  师: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了生命的颤动,用我们的朗读来再现这文字的生命!引读“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

  师:课文7、8两个自然段集中描写大榕树,给大家点时间看谁记得最多?

  师:文学巨匠巴金爷爷的文字是多么优美让我们把课文第7、8自然段背下来吧!

  课件出示小鸟飞来的画面

  师:瞧,来了一只白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在叫什么呢?

  师:它是路过的,见到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决心在这安家,它将怎样劝说同伴?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句。

  b:品读“众鸟纷飞”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从声音、形状、大小、数量、颜色、形态等方面来描写)

  师:称赞它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师:称赞它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把这一部分背下来吧!

  (四)综合探究

  1、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2、师:广东新会小鸟天堂景区为了更好地宣传,吸引游客前去参观,现向全国小学生征集”小鸟天堂”广告语,入选者将获得2010年免费参观贵宾券,你不想试一试吗?(亲近小鸟,拥抱自然;万鸟安居古榕树,独木成林变天堂)

  3、小结: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吧!

  (五)情感诵读

  1、再现小鸟、大榕树和巴金的图片。

  2、师:巴金爷爷来到鸟的天堂,看到这里的百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藏不住感情,笔尖流动,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让我们再来细读品味一下课文。教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感情朗诵课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拓展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板书设计

  鸟  的  天 堂

  树                  鸟        

  大   绿              多  可爱

  茂盛  生机勃勃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真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教案 篇22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执教: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        董晓宇 

  点评: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光璇 

  (开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几位擅长绘画的孩子,根据上节课初读课文的感受,一起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点评:根据本课特点,创新板书设计 。)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 、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默读课文)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的“榕树”上增添了“一簇簇绿叶”。)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指黑板上的画)孩子们,你们看,这长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他刚才为我们介绍的“气根”,这直直的根就是由气根长出的支柱根。 

  生:那这榕树之所以能“独木成林”就是因为长着这些“气根”,难怪课文中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榕树的壮观的美! 

  师: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点评: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点评: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来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请了两名学生后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非常投入感情地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想来读一读? 

  (请了 4 名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 

  我们一起读 7 、 8 自然段。 

  (师生一起配乐朗诵 7 、 8 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把 7 、 8 两个自然段记下来。可以按作者怎么写的这个顺序记,可以看着插图记,如果自己有更合适的记忆方法那也行。我们看看哪些孩子更能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把这两个自然段记下来。 

  (生练习背诵) 

  (点评:积累语言。) 

  师:会背了吗? 

  生:会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生一起背诵 7 、 8 自然段) 

  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到这种程度,真是挺不错了!今天回家以后再练习练习,相信会背得更熟练的。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 

  师:我们继续拍掌! 

  (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看孩子们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朗读课文 12 、 13 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读书读得多带劲呀,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快乐飞翔。美术课上,我们也画了各种各样的小鸟,来,让它们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画的小鸟贴到黑板上的大榕树上) 

  (点评: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了美术课的资源。) 

  师: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生:我画的是小鸟的一家,鸟妈妈正在给鸟娃娃喂食,鸟爸爸在一旁很开心地望着母子俩。 

  生:我那只小鸟在大榕树上自在的飞来飞去,想找几个伙伴一起做游戏。 

  生:我的那只啄木鸟正在履行“医生”的天职,在给大榕树捉虫治病。 

  生:还有的小鸟在一起追逐嬉戏,玩得特别高兴。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孩子们,大榕树上增添了这么多(指黑板上的小鸟)新伙伴,当然就更热闹了!课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12 、 13 自然段) 

  师:(生刚读完描写画眉鸟的句子)你们看,小画眉来了! 

  (多媒体播放小画眉站在树枝上兴奋歌唱的情景) 

  师: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心中有很多感受。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很多,我们看一看。 

  (多媒体屏幕上打出): 

  假如你是这只小画眉鸟: 

  1、 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2、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 编写歌词,唱一唱。 

  4、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5、 ……… 

  师:如果自己还有其它表达感受的方式,那也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准备,师帮助指导。) 

  (点评: 1 、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2 、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师:哪只“小画眉”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写了一首诗。“天空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溪流是鱼儿的家,榕树是小鸟的家。我们在家园里快乐歌唱,我们在天堂里幸福成长!” 

  师: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吗? 

  生:是的。 

  师:第一次写诗就这么精彩,看来你挺有这方面天赋的!希望能读到你的第二首、第三首诗。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我想对大榕树说:“美丽的大榕树啊,你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你的怀抱中自由地生活。你看,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我们飞翔,我们歌唱,我们舞蹈。我们感谢你啊,大榕树,你是我们的天堂!”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站在树枝上休息的时候,看到鸟妈妈正在教孩子学飞行。鸟孩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飞着,好多次都险些摔下去,鸟妈妈耐心极了,一遍又一遍地教小鸟保持飞行中的平衡。我看到这一切,兴奋地叫起来:“鸟妈妈真好,真好!” 

  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画眉,为我们讲了发生在鸟的天堂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我写了一则顺口溜:“我是一只小小鸟,呼朋唤友来玩耍。希望巴金赶快来,描绘天堂好风光。” 

  师:哟,难怪巴金爷爷写了这篇《鸟的天堂》,原来是你这只小画眉把他请来的。 

  生:我这只小画眉是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的:中国足球队出线了!中国足球队冲出了亚洲,走向世界了!大家快来替他们开个庆功会! 

  师:这只小画眉还是个足球迷呢! 

  生:“我有成千上万的小伙伴在大榕树上生活,我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希望人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 

  师:是啊,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生:我想为大家唱一支歌,我配的是《小松鼠》一歌的曲子:“大榕树长得壮,绿树叶,发新芽   ,任嬉戏,任玩耍,森林大树我们的家。大榕树,长得壮,各种鸟儿来安家,花喜鹊,黄鹂鸟,欢欢喜喜齐歌唱。”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只小画眉的歌声怎样? 

  生:真好听!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鸟的天堂》教案(精选2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