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之献身的事业的崇高意义,体悟马丁・路德・金崇高而伟大的奋斗精神。 2、结合演说词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激情昂扬、极富感召力的感情色彩。说明: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替全美黑人争取人权,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并且在林肯纪念堂前充满激情地向二十五万民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族平等发出激越、磅礴的呼声。马丁・路德・金概述了黑人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现象;以充满正义感的激情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同时他又表达了广大黑人决心和意志;他的伟大更在于反对一切以暴力手段来获取民权与和平的形式,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和平与尊严的维护,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的呼声义正辞严。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大量的排比、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演讲的感召力。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就演说而言,演讲需要真情,文章中要求自由、公正、平等心声代表了大众的声音,顺应了时代,所以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效果都很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演讲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张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充分品味演讲中和内容的有机结合的精彩的语言艺术,做到讲读结合。 2、难点:要尽力使学生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由于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制度等差异,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无具体感受,难以理解文章所指出的严酷事实,而这些是理解他演讲的基础,否则就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深远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起关注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知道有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爱迪生、卓别林、海明威、比尔•盖茨,也知道鲍威尔、乔丹、迈克•杰克逊等人,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向同学介绍马丁・路德・金的的演讲学生自由发言,说熟知的事,会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的关注程度。由此而自然引出课文和马丁・路德・金,引发学习兴趣。从熟悉的话题引入到陌生的范畴,从宽泛内容到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为后面的安排的学习做铺垫。快读课文了解预习初读课文:1思考“梦想”的内容,抓住关键段落概述马丁・路德・金的具体的梦想。2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泛读从大的块面粗知课文1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依*举止得体、纪律严明的非暴力斗争取得的。2 ①结合课文中开头有关美国黑人长期忍受精神歧视、生活贫穷、地位低下的概述回答;②请学生介绍自己在网上,图书馆里查找到的资料;③教师自己补充。 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演讲的历史背景,从而能理性地认识演讲的深刻内涵,引发阅读共鸣。细读课文品味意义读前6段。1演讲的前6段多处提到“一百年后的今天”, “一百年后”“今天”和“梦想”有什么关系?2多处提到美国时说“我们共和国”、“故土家园”,这样的表述有什么深刻意义?3还有哪些演讲语言给自己深刻影响的?4通过朗读努力体会马丁・路德・金此时此地的感情。前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1“一百年后的今天”,从时间强调了这是百年来美国社会的“诺言”,是“神圣的义务”,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显示出社会的不公正性。2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而共和国是我们每个美国人的,这样的说法不仅宣示了“梦想”的正义感,更揭示了“民主社会”虚伪性3引导同学关注文章语言的特点:逻辑关系及其力量,比喻及其作用,排比、反复及其要求的紧迫性……如“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如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 如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4朗读感受文章深层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分层次分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分阶段实行。 “梦想”不是乞求,而是真理,是充满社会正义感的,马丁・路德・金义正辞严,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语言表达上感受内容的崇高,两者相互得彰。以读促思以点带面读第7段到16段第7段“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1这些话是怎样的话?2为什么“必须说的”?3怎样读好这些“必须说的”话?这部分内容是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与目标。1马丁・路德・金坚持在法制基础上,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罕见地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和宽容,告诫他的黑人战友不选择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走向暴力与偏执之路。“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2追求自由是人类崇高的愿望,与所有的命运相通,休戚相关。宽容和用灵魂力量进行斗争是人类博大而雄健心灵的精神象征。3大量的排比、反复句,由于内容的不同而应该在朗读中有变化。反对暴力斗争的第7段可以充满希望的语气;信任白人兄弟的第8段可用热忱的语气;第10、11……段可用肯定坚毅等语气。排比段整齐的形式,是使语言更有效果的常用形式,但必须和内容结合,作具体分析,诵读的语气也并非一味急迫与快速。 反复诵读升华感情 拓展训练学以至用读17段到最后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最后展示了具体梦想,这些梦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请同学为他的演讲补入一个想象中的梦想,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并且诵读出来。 这部分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1实现了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了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2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对演讲内容的理解;通过诵读表现对美好理想充满向往。把握感情基调,真挚、深情、向往与坚定、执著相结合。 这部分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思考、写作与诵读结合,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把其余段落补充读给学生。总结特点深化旨意1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篇是选入《世界散文经典》中的,人们至今在纪念他,原因何在?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偶然的吗?有些什么必要条件? 1①多少年来,美国民众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马丁・路德・金,2003年8月23日数千美国民众再一次聚集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纪念《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四十周年。美国主流社会的非暴力呼声仍然高涨,可见他的民权意识已深入人心。②客观的说社会是在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公正的土壤,美国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自由、民主、平等仍然是美国社会的顽疾,同样在整个世界也还是需要人类的努力奋斗,这有其现实意义。2演讲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旗帜鲜明,要抓文章主旨;其次演讲以说服听众为目的,要有逻辑性;演讲讲究内容的鼓动性,要以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要以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正符合以上的条件。1可以联系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作一个分析,指出其现实意义。2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在内容和形式符合以上的条件。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
3理解句子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2学以至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写演讲词,切实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学会演讲。3(1)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思路点拨也可以从整体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感知文意、整体品味语言特色、感情展开教学。说明这次游行活动的演讲很有特征: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期待、失望、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梦想灿烂前景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所以整体阅读很有效果。演讲语言的比喻、排比、反复的使用,则使演讲体现了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练习举隅可以设计思考题如下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5) 想象并表述马丁•路德•金演讲中的种族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6)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样子? (7) 你在诵读中如何处理好演讲中众多的形象性比喻排比和语言。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2
课题:《我有一个梦想》区(县)、学校姓名于澜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身为黑人,金自幼便饱尝了种族歧视之苦,但牧师的身份以及从小在牧师家庭所受的教育,又使他极力推崇以资产阶级的“仁慈”、“博爱”为基础的非暴力主义主张。这一点,在他众多的演讲中都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在《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著名的政治演讲中,金既义正辞严,又节制有度,他以美国宪法和黑奴《解放宣言》为武器,猛烈抨击了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并号召广大黑人及支持黑人运动的白人都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去。
演讲词这种文体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另外他们在报刊杂志上也可能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本次课我们应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演说就是靠演讲者的声音、语气和演说的内容取得听众的认可的,而声音和语气起着很大作用。此文感情充沛,发自肺腑,气贯长虹,掷地有声,声韵自然,读来有如排山倒海。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语气语境,以理解深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事迹和思想。
2、把握演讲词的特点,领会和理解这篇演讲的内容。
3、学习这篇演讲词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高声朗读这篇演讲词,要充分地体现本文不断地重复与排比所造成的排山倒海般的语势与激情。同时,想象着:你也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面向整个世界,发出你自己的,也是亿万受奴役者追求自由平等的声音,倾诉着内心的痛苦、愤怒,宣示着自己的信念、希望与梦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美国人权状况的过去和现在。
2、感受金演讲的排山倒海的气势与气贯长虹的激情。 教学重点: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马丁・路德・金的思想和斗争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实践法,诵读法教学资源:学案,课本,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问题导入二、文本解读三、相关知识讲解四、学生即兴演讲五、课后作业教师活动1、请同学说说当你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
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1、迅速跳读文章,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2、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的。3、作者的构思是怎样的?4、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现在,请根据这六个排比,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 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总之,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小节: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逻辑严密。无论一国家、一民族、一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 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墨子曾经说过: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爱得万民-------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为什么要把“梦想是什么”说到最后?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 演讲词:演讲词是在公共场合中发表的讲话,是面向听众集中阐释某个问题的一种说话形式。演说就是靠演讲者的声音、语气和演说的内容取得听众的认可的。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演讲词的特点: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语言:整句多,短句(呼唤语)多,修辞多(排比、比喻、呼告、反复),口语化、得体鉴赏语言: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金像一位修辞大师,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俯拾皆是,犹如“杂花生树”,使演讲大为增色。(1) 划出文中比喻句 ,并体会其好处 [ 点拨 ]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饱读《圣经》的牧师,其演讲风格受《圣经》的影响很大。在修辞方法上,他很善于巧妙、自然地使有比喻手法来表情达意。在《我有一个梦想》中,他便使用了许多比喻手法。例如,在演讲的开篇,他在历数了一百多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之后,以美国人都很熟悉的“支票”为喻,说明美国的缔造者们曾向每个美国黑人许下了民权的诺言,但这个诺言的“支票”至今尚未兑现,“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用“支票”作比喻,不仅说明改善民权状况是美国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每个美国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且也充分说明了美国黑人运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因而具有难以辩驳的力量。此外,他还用“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来比喻现在是争取人权的良好时机,用“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来比喻黑人的合法权利如果得不到满足,将会继续给美国社会带来不安和危害;用“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来比喻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将会产生美好前景,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他利用这些比喻,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既富于无穷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无穷。
(2) 找出文中排比反复部分,并说说其作用。
[ 点拨 ] 这篇著名演讲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上善于使用排比句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优美和谐,具有很强的韵律感。马丁・路德・金在以“支票”为喻,说明民权问题的重要性之后,在下面的一段文字里一连使用了 4 个由“现在是……的时候”构成的排比句式来说明民权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既然如此,那么,他在用两个“如果”引出的排比段落中,便次第明确地揭示了民权问题处理不当,会给美国社会带来多么大的灾难。此后,他在回答美国社会一些种族分子对民权运动的诘难“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时,又一连使用了 5 个“只要……,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一组排比句式。本来回答此类问题很容易导致空洞抽象,而面面俱到又会形成罗列现象、 繁杂而了无 头绪的局面,而他在这里/ 吏用的 排比句式,既简练生动,又全面周到地提出了黑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应该获得的各种权利,显示了他的清醒的头脑和表述功力。在演讲的最后一部分,他在鼓舞人们要满怀信心地坚持下去之后,便以“我的梦想”为中心,将演讲推向高潮。他情绪激昂,以深情的语调、饱满的情怀,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种族平等美好前景的憧憬。在这里,他又一连用了 6 个“我梦想有一天”开头的排比句式,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畅快淋漓地从正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平等的渴望,为最后将演讲推向高潮 阼 好了充分准备。他在演讲中往往将比喻手法与使用排比句式结合起来:有时是排比中有比喻,有时是比喻中有排比,从而使全篇演讲避免了呆板和单一;而是显得生气勃勃、绚丽多姿,具有强烈的动感和韵律性,给人以真与美的感受。
(3) 本文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请你划出并体味其效果(4) 找出反复修辞句,并体会其妙处。 例如: 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 …… 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 …… 由抽象到具体,又由具体到抽象,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民权运动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美好社会。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
(附:畅谈梦想生例: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生例: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陕西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农民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城市人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新疆――一个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出生地,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补充:
1、国风的诗《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世界不在动荡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人类不在忧伤没有恐惧、歧视和眼泪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自由的鸟儿展翅飞翔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大地不再凄凉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蓝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一天的来临用我们的爱实现梦想2、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祈祷》歌声中结束)1、完成课后相关习题,课下再次带感情朗读这篇文章,体会金的感情。2、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美国近年民权状况,写一篇《美国人权今与昔》或《美国民权 abc 》的小论文在班内交流。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回答教师问题阅读文本,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阅读文本,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明确演讲词的特点仔细圈划,热烈讨论,认真分析,加深对金的了解,更好的认识金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阅读文本,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阅读文本,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争先恐后进行热情的即兴演讲,不时获得热烈的掌声学生欣赏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角度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文本的积极性明确文本为学生带来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知识延伸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收获更多的果实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教会他们如何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振奋人心的效果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俯拾皆是,使演讲大为增色。学生应认真体会,主动模仿。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俯拾皆是,使演讲大为增色。学生应认真体会,主动模仿。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俯拾皆是,使演讲大为增色。学生应认真体会,主动模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为今后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拓展知识面,看看名人们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和他们的有什么差距和不同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知识教案说明教案设计思想与特色: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比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金的演讲受到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欢呼,有些人甚至激动得痛哭流涕。当时美国各大报刊纷纷刊登、引用他的演说辞。由此可见,金的演讲引起了多么强烈的社会反响。因此学习他这种演讲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和演讲技巧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上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即兴演讲,既让学生体会了作者激情澎湃的情感,又让学生练习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总之,在这节课上我相信学生的收获良多。经过教学实践,课堂效果总的来讲非常不错。因为学生对文本比较熟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思考题也完成得较好。通过学案中的资料介绍,学生不仅可以理性的认识美国的历史和现状,还可以真正的了解美国政府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并且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人格、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必定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所总结的演讲辞的特点虽然不全面,但是他们都被马丁・路德・金缜密的思维、演讲时的排山倒海的气势与气贯长虹的激情等高超的演讲技巧所吸引,因此在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这个环节时无论演讲的内容好坏,他们都是饱含着激情的,基本上做到了演讲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去引导教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应该会让任教者满意,尤其在新课改中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动笔、动手、动口的能力,认真实践新课改。附: 《我有一个梦想》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事迹和思想。
2、把握演讲词的特点,领会和理解这篇演讲的内容。
3、学习这篇演讲词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高声朗读这篇演讲词,要充分地体现本文不断地重复与排比所造成的排山倒海般的语势与激情。同时,想象着:你也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面向整个世界,发出你自己的,也是亿万受奴役者追求自由平等的声音,倾诉着内心的痛苦、愤怒,宣示着自己的信念、希望与梦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美国人权状况的过去和现在。
2、感受金演讲的排山倒海的气势与气贯长虹的激情。学习重点: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马丁・路德・金的思想和斗争方式。学习方法:讨论法,分析法,实践法,诵读法学习资源:学案,课本,多媒体学习过程设计:(一)思考题:1、请说说当你遭遇挫折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前进?2、迅速跳读文章,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2)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3、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4、作者的构思是怎样的?5、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 6、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
7、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内容:语言:(二)学生即兴演讲: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背景材料:1、关于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于 1929 年 1 月 15 日出生在佐治 亚州 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黑人牧师家庭。年少的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及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是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萌发了对种族歧视强烈憎恨的种子。 15 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连跳两级,从高中毕业,进入摩尔豪斯学院学习,成为院长梅斯博士的高材生。在梅斯博士的教育下,金不畏强暴的思想被提高到了理沦的高度。
当时美国正值战后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坐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然而,在美国国内,曾经在战争期间维护过民主事业的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和压迫。面对丑恶、冷酷的现实,年仅 17 岁的 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是“为上帝服务”,他矢志为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 1949 年,他进入著名的克拉泽神学院学习两年,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尔后进入波士顿大学攻读宗教学和教理神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5 年大学期间,他孜孜不倦地尽情遨游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他潜心研究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列宁的共产主义、法国哲学家勒努维埃的人格主义、爱尔兰哲学家伯克利的道德理想主义。他阅读柏拉图、卢梭和托洛的著作,潜心钻研过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他并非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这些思想家的观念,而是把它们作为可以播种自己信念的沃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基础。
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爱好、资历和财产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够思维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受到尊重。
金主张 公正无私的爱、普遍的爱,爱一切人,甚至要爱敌人。“敌人不爱你,因为敌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我们爱敌人,是对一切人的救赎性的善良态度。” 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基督教的普遍仁爱、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构成了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
1955 年金领导了近 5 万名黑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迫使政府取消了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制。 1957 年金被推举为“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主席。为了正义与和平,他四处奔走呼号。
1963 年,为了使世界人民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历史性的“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运动,要求职业和自由。就是在这次斗争中,金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斗争终于使国会通过了 1964 年民权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种族隔离,宣布在公营设备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为非法。他由此获得了 1964 年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正在金竭尽全力、孜孜不倦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奔走呼吁的时候, 1968 年 4 月 4 日下午,一声罪恶的枪响顷刻间残酷地击碎了他和黑人兄弟姐妹们,所有美妙的、伟大的梦想――金被谋杀了。 2、了解种族压迫的历史: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掠夺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黑人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遭到任意地打骂和侮辱。他们常常像牲口一样被人卖掉,尤其是那些黑人孩子,刚刚懂事,就被迫离开母亲,被带走,被卖掉。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就是被买来的。19世纪30年代起,废奴运动在美国北方兴起。1861-1865年,美国发生“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宣告了奴隶制度消灭。1862年9月,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参加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都被认为是自由人,有在陆军和舰队服兵役的权利。但这只是从法律上条文规定,实际上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平等。20世纪60、70年代,黑人仍就是处在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如黑人和白人不能通婚,黑人只有5%的人有选举权,而且必须通过一项阅读测验。黑人儿童在专为黑人设置的学校上学,黑人儿童的教育经费不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公共场所都设有黑人隔离区,如在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车厢,中间也可以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让座。3、文章背景: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4、现实中的美国:小笑话:某天,一位白人小朋友上了天堂。上帝看了他,便说道:小朋友,你好可爱,来,我送你一对翅膀,你当天使去吧!第二天,又一有位黄皮肤的小孩也上了天堂,上帝见了也说道:小朋友,你很可爱,来,我送你一对翅膀,你也当天使去吧!到了第三天,有一位非洲小孩也上了天堂,上帝看了又说:小朋友,你也是非常可爱的,来,我也给你一对翅膀,你去当蝙蝠去吧!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威尔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曾是呼声甚高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甚至将鲍威尔宣扬成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然而,令政治分析家们大跌眼镜的是,就在总统候选人们纷纷出场亮相的最后时刻,鲍威尔宣布退出角逐,理由是“夫人反对”!若干年后,有知情者透露说,鲍威尔夫人和他本人是出于对种族政治有色眼镜的担心才退出的。 美国校园暴力是举世闻名的,殊不知校园种族歧视也很严重。华人新移民的孩子,在校园里几乎没有不被欺侮过的。原因有:华人小孩个头小,体力弱,容易受欺侮;华人家庭自幼教育孩子谦虚忍让,听话、守规矩,不属于“好勇斗狠”的类型;华人学生品学兼优的不少,他们常常得到老师当众表扬,因而被“嫉恨”。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和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求职简历上的名字听起来像是白人,那么得到雇主响应机会比一个有黑人名字但资历相同的人高50%。针对《波士顿环球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招聘广告,教授们共发出了5000多份求职简历。他们发现他们“创造”的“白人”平均每发出10份求职简历就能够收到一个响应――要么是电话,要么是信函或者电子邮件;而条件相同的“黑人”申请者每15份履历才得到一个响应。 1992年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罗德尼・金引发了洛杉矶大规模的种族冲突,造成了59人死亡,2300人受伤;1995年美国百万黑人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大游行,提出了增进黑人团结,反对种族歧视的主张;1999年黑人迪亚洛在纽约被4名白人警察枪杀再次引发了抗议浪潮;1996年10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白人警察杀死一名黑人司机,当地发生暴乱,至使15人受伤;1999年2月,黑人迪亚洛在纽约被4名白人警官连击41枪当场死亡,但杀人者竟然被判无罪,数以十万计的黑人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XX年4月,美国辛辛那提市一名黑人青年因为违反了交规即被白人警察开枪射杀,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种族暴力冲突;XX年6月17日晚,美国密歇根州的本顿城,一名黑人摩托车手因遭警察追堵发生交通意外死亡。这起事件引起了本顿城的暴乱,结果逼得美国密歇根州不得不调派大批警察进行镇压,并且实施宵禁。 说明:一、使用方法:(一)此学案为学习本课前下发的材料,应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并大声地朗诵文本,然后看学案中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文本的背景和美国的历史现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接着可让学生完成有关的思考题,并根据本篇演讲辞的行文特点,初步概括出演讲辞的特点,最后可让学生就本文或其他题目试着说一段即兴演讲,以便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演讲的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附参考答案:1、学生的回答不必囿于统一,可随便作答,但多数应为理想、目标或梦想等。2、(1)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2)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3)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3、梦想的内容、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4、1)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6段写集会的原因和目的。讲了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2)怎样实现梦想?7-16段斗争方式:非暴力手段斗争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斗争态度:坚决彻底、毫不退缩3)最后第17-32段,讲了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表达执著追求理想及实现理想的决心与信念。5、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6、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7、演讲词的特点: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语言:整句多,短句(呼唤语)多,修辞多(排比、比喻、呼告、反复),口语化、得体二、课后反思:经过教学实践,课堂效果总的来讲非常不错。因为学生对文本比较熟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思考题也完成得较好。通过学案中的资料介绍,学生不仅可以理性的认识美国的历史和现状,还可以真正的了解美国政府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并且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人格、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必定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所总结的演讲辞的特点虽然不全面,但是他们都被马丁・路德・金缜密的思维、演讲时的排山倒海的气势与气贯长虹的激情等高超的演讲技巧所吸引,因此在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这个环节时无论演讲的内容好坏,他们都是饱含着激情的,基本上做到了演讲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去引导教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应该会让任教者满意,尤其在新课改中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动笔、动手、动口的能力,认真实践新课改。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3
在教学中贯彻地教育理念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人文渗透
对新教材及课程标准地认识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学生学习收获知识
1.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
2.能力目标
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是应用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教学中最成功地案例简述环节八:拓展训练:出示四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几分钟后指定两生读自己的作业,师读自己写的。
这是我听课时随手写的课堂作业: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教学失误及补救措施
1、坚决贯彻诵读教学,将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堂。
2、教师不越俎代庖,教学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4
施永忠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展示或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后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
一、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多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2.书中用了排比的手法,选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3.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
的公平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____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____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_____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_____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已对演讲词的认识。
回顾:肯定《宣》的重大意义
(斗争的蓝本)
揭露 现状
我 讽刺 当局 正义的呐喊 有 提醒 政府 时代的呼唤 一 现实 :讲究策略 表明决心 (斗争的必要)
个
梦
想 未来: 斗争必胜 末来光明 (斗争的展望)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5
对《我有一个梦想》的课型定位,我把它定为一堂语言运用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是语文课应该关注的。以往我们很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才,但这堂课我想提高的是学生的口才。这是一篇优秀的演讲辞,演讲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声音。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想引导学生用耳朵来感受这篇课文。在教学环节上我把这节课分为了三大板块,因为我这堂课最大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了解演讲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演讲,因此不管是对背景的介绍还是对重点段落的细读都是为他们能更好的演讲这个目标服务的。同时学生在进行“假如我是马丁·路德·金”的角色扮演时,为了演讲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马丁·路德·金为追求种族平等的伟大献身精神。并且本篇课文为了增强语势,大量的使用了排比句的特点学生在反复读、讲的过程中自己就能亲身体会到。
这堂课的得与失:
得:
1.既然是一堂语言运用课,就要让声音来充实整个课堂,因此在导入和最后的课堂小结里我都设计的是让学生品读一段话。学生在读书声中走入了这堂课,在朗朗读书声中结束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中听、读、说的魅力,整堂课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其对课堂的兴趣。
2.通过前一部分的细读课文和后一部分的模拟演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了读和讲的区别。
3.学生准备演讲时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到了全文大量运用的排比、比喻句的作用。
4. 通过用录像以及对当时背景的介绍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假设自己就是马丁·路德·金的前提下进行演讲。学生在实践中更深的体会到了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5.在演讲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评,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失:
1.学生细读的段落出于课堂时间的考虑我选择了第二段和第五段,而舍弃了最精彩的18-25段。果然我让学生找富有激情、气势的段落他们马上找到了18-25段。但是我没有准备,所以我不得不继续引导他们往课文前半部分找,才出现了第二段和第五段。因此课前的预估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成。
2.在最后总结完演讲需要注意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进行一次演讲示范,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指导。
3.模拟演讲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由于时间原因上台的学生有限,效果受到影响。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 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公开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导入语:
在2003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纪念缅怀一位伟人。人们又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说。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说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补充一些图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
三、原音重现:金博士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讲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我们先欣赏原音重现,对照课后练习英文片段听演讲录音,体会演讲的语调、激情。(播放录音)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分组读有关段落,并思考讨论问题:
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试概括。(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②
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倡导非暴力抵抗原则,文中一些语句体现了他的主张,试找出并体会。
小结: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7段)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
演讲词的特点:
板书:说服力、感染力
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
结构;议论文,逻辑性
语言:口语化、得体
艺术:修辞(排比、比喻、呼告、反复)
五、重点句段赏析:(结合课后练习)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4)10―14自然段: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
六、学生即兴演讲: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
补充:
1、 国风的诗《我有一个梦想》;
2、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七、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祈祷》歌声中结束)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7
"I Have A Dream"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Delivered on the steps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 on August 28, 1963. Sourc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Peaceful Warrior, Pocket Books, NY 1968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we must face the tragic fact that the Negro is still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ing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So we ha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n appalling condition. In a sense we have come to our nation's capital to cash a check. 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
This note was a promise that all men would be guaranteed the i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 insofar as her citizens of color are concerned. Instead of honoring this sacred obligation, America has given the Negro people a bad check which has come back marked "insufficient funds." Bu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funds in the great vaults of opportunity of this nation.
So we have come to cash this check -- a check that will give us upon demand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 We have also come to this hallowed spot to remind America of the fierce urgency of now. This is no time to engage in the luxury of cooling off or to take the tranquilizing drug of gradualism. Now is the time to rise from the dark and desolate valley of segregation to the 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 Now is the time to open the doors of opportunity to all of God's children. Now is the time to lift our nation from the quick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 to the solid rock of brotherhood.
It would be fatal for the nation to overlook the urgency of the moment and to underestimat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gro. This sweltering summer 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nte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Nineteen sixty-three is 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 Those who hope that the Negro needed to blow off steam and will now be content will have a rude awakening if the nation returns to business as usual. There will be neither rest nor tranquility in America until the Negro is granted his citizenship rights.
The whirlwinds of revolt will continue to shake the foundations of our nation until 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 emerges. But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 must say to my people who stand on the warm threshold which leads into the palace of justice. In the process of gaining our rightful place we must not be guilty of wrongful deeds. Let us not seek to satisfy our thirst for freedom by drinking from the cup of bitterness and hatred.
We must forever conduct our struggle on the high plane of dignity and discipline. we must not allow our creative protest to degenerate into physical violence. Again and again we must rise to the majestic heights of meeting physical force with soul force.
The marvelous new militancy which has engulfed the Negro community must not lead us to distrust of all white people, for many of our white brothers, as evidenced by their presence here today,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ir destiny is tied up with our destiny and their freedom is inextricably bound to our freedom.
We cannot walk alone. And as we walk, we must make the pledge that we shall march ahead. We cannot turn back.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asking the devotees of civil rights, "When will you be satisfied?" 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our bodies, heavy with the fatigue of travel, cannot gain lodging in the motels of the highways and the hotels of the cities. We cannot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the Negro's basic mobility is from a smaller ghetto to a larger one. 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a Negro in Mississippi cannot vote and a Negro in New York believes he has nothing for which to vote. No, no, we are not satisfied, and we will not be satisfied until justice rolls down like waters and righteousness like a mighty stream.
I am not unmindful that some of you have come here out of great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esh from narrow cell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om areas where your quest for freedom left you battered by the storms of persecution and staggered by the winds of police brutality. You have been the veterans of creative suffering.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Go back to Mississippi, go back to Alabama, go back to Georgia, go back to Louisiana, go back to the slums and ghettos of our northern cities, knowing that somehow this situation can and will be changed.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that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s of the moment, I still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a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desert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and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e state of Alabama, whose governor's lips are presently dripping with the words of interposition and nullificat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situation where 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nd walk together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 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 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in, and 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 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 This is our hope. This is the faith with which I return to the Sou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 jangling discords of our nation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ay together, to struggle together, to go to jail together,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 knowing that we will be free one day.
This will be the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will be able to sing with a new meaning, "My country, 'tis of thee, sweet land of liberty, of thee I sing. Land where my fathers died, land of the pilgrim's pride,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And if America is to be a great nation, this must become true. S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prodigious hilltops of New Hampshire.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mighty mountains of New York.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heightening Alleghenies of Pennsylvan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snowcapped Rockies of Colorad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curvaceous peaks of California! But not only that; let freedom ring from Stone Mountain of Georg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Lookout Mountain of Tennessee! Let freedom ring from every hill and every molehill of Mississippi.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it ring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 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 we will be able to speed up 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分析1――6、17――25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40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 马丁・路德・金(1929~1968),
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黑人之音”。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抵抗主义。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17―25节)
1、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2、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的。
(要求:默读全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齐读一遍。教师范读,再请学生自读。)
3、请根据这些句子,再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先具体表述,再限字表述(15字内回答)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小结:
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逻辑严密。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
4、现在,请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论这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表达效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 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文采);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表达酣畅淋漓);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5、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五、师生共同研读课文(1―6节)
过渡:第18-25段为什么用排比句?(强化感情。)作者感情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黑人生活是何等的悲惨。)你从那一段知道这一点的?(第2段。)一生读。(抓出短语“骇人听闻”)
1、黑人处在怎样的处境?请提取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理解黑人悲惨处境)
2、比较阅读,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另一部分生读原文。
分析: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让学生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结合演讲词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3、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的原因和目的。(60字内)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 解决课后练习三(1)(2)
4、 朗读指导:
: 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
5、 资料:
林肯: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六、课堂总结: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
七、作业:《词语手册》、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在文段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
2、 理清思路,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步骤]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7―16)节
1、学生朗读
2、怎样实现梦想?(40字内)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决心)
3、 体会排比句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二)
4、 课后练习一(2)分析:非暴力抵抗主义
5、 引申:墨子曾经说过: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爱得万民-------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6、第26―32节写了什么?(读后讨论明确:实现梦想的信念)
7、课后练习三(3)
三、分析课文思路
对比以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按提出观点--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非常新颖。逻辑上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别致。梦想放在后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
(提示:要分析文章的层次主要是抓议论和评论性的句子要让文章写得层次分明,需要注意逻辑关系。)
参考: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2―16)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17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补充: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四、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五、拓展训练:
出示四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参考: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六、自由讨论:
在马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直到今天,这种种族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师出示图片材料:美国辛辛那提的警察开枪打死违章驾车的黑人,不仅未受处罚,反而得到休假一周的奖励。1995年来,该地共有五名黑人被警察开枪打死。)
七、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八、布置作业 :《中学生学习报》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 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 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 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 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 
一、 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 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 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 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 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 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 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 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 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 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醋暑”分别指什么?)(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2. 用了排比的手法,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3. 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nbs
[1] [2] 下一页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演讲词的特点。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
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组织“贫民进军”的途中,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下列陈述,不是演讲者需要注意的一项是( )
a.要掌握听众的心理,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障碍与干扰。 b.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听众的位置。 c.演讲应该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d.演讲者应注意服饰仪态,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答:b(演讲者不需要调整听众的位置)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思考: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5) 路德•金梦想中的种族主义灭绝是什么样子?(6)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样子?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
(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5)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进。
(6)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3.怎样划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思路? 答: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4.《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什么?
答: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5.《我有一个梦想》是怎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什么效果?
答: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0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2. 积累字词。
3.结合演讲词的特点,4. 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5.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6. 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2.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
二、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 讽刺 ① 许诺 提出 ② 要求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 讲究 ③ 策略 表明 ④ 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2)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2. 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1、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 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 (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 (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 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 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3、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 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 “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7)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11)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7、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8、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7)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28) 到来,(29) 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30) 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醋暑”分别指(31) 什么?)
(32) 有了这个信念,(33) 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34) 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35) 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36) 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37) 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2. 用了排比的手法,3. 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4. 对它进行简评,,5. 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6. 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7. 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8. 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已对演讲词的认识。
板书计 回顾::肯定《宣》的重大意义 (斗争的蓝本)
揭露 现状
我 讽刺 当局 正义的呐喊
有 提醒 政府 时代的呼唤
一 现实 : 讲究 策略
个 (斗争的必要) 表明 决心
梦
想 未来: 斗争必胜 末来光明 (斗争的展望)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2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偌大(nuò) 骇人(gāi) 情谊(yí) 尽情(jìn)
b.急迫(pǎi) 苦难(nàn) 决心(jué) 改变(biàn)
c.欢愉(yú) 虹霓(ní) 诺言(nuò) 流亡(liú)
d.扎根(zhā) 沙漠(mò) 优劣(liē) 绿洲(zōu)
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芜杂 诽谤 豁然开郎 轻轻抹去
b.纷繁 敷浅 卓有成效 尊敬爱载
c.藏蜇 楔子 夜啼达旦 隐居修道
d.擂同 春暮 悦耳动听 鹃而啼瘦
3.在文中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__________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__________,犹如海之波涛,__________,滚滚而来。
a.将来 自由 巨浪高扬 b.将来 平等 汹涌澎湃
c.将来 公平 巨浪高扬 d.将来 公正 汹涌澎湃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大诗人白乐天,偿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b.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
c.我虽然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d.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
5.依次填入下面四句话中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兄弟我再糊涂,也__________好话歹话都听不出来。
②我们先看录像,__________又唱起了歌。
③问题__________点破,大家便会明白真相。
④这真是一件__________妙的艺术品。
a.不至于 继而 一经 绝 b.不至于 既而 已经 决
c.不致于 既而 已经 决 d.不致于 继而 一经 绝
6.文中空缺处应填的最恰当的是( )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①__________。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②__________。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③__________。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①a人人生而平等 ①b为自由而战
②a共叙兄弟情谊 ②b情同手足
③a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③b沙漠不复存在
a.①a②a③b b.①b②a③a c.①a②a③a d.①a②b③a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7.文中提到心急如焚的人们指谁?
8.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指什么?
9.文中提到两种境界的斗争,你怎么理解?
10.文中提到的我们绝不会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11.对这场种族的斗争,谁是你支持的一方,申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4.a
5.a(不至于:是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致于是不会导致某种后果。继而是侧重表示前后两件事的发生紧紧相接。既而是侧重前后两件事的发生时间相隔不久。已经是达到某程度。一经是连词用于条件复句。决是强调肯定,坚决。绝是最、极)
6.c
二、7.为自由而战的黑人。
8.使合理正义的斗争成为暴力行动。
9.略
10.选文未存在的几种不平等现象。可展开说。
11.略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探究,从思想情感及语言表达两方面领会文章激动人心的力量。
(板书课题)
一、导入(5分)
1.学生齐声轻读演讲背景
(ppt)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2.教师朗读1-3段
设置自读情境:
(映出画面)面对广场上25万和自己有一样肤色的同胞,面对这由不幸和苦难汇集而成的黑色的海洋,他看到了他们迷惘、疲惫的神情,也看到他们满怀憧憬和热情的眼神,马丁•路德•金知道他们正是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而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马丁•路德•金感慨万千,满怀深情,他那坚毅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隆隆的春雷激荡在广场上空。他说……
3.自读1-3段
二、探究演讲激动人心的力量(35分)
(一)探究2-3段(8分)
教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激起了广场上25万黑人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提问:大家认为,就第2、3段而言,马丁•路德•金用什么深深地打动了黑人的心?
学生回答,师生探讨。
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语言,教师就可用变换语言的方法来提示:如果把2-3段换成了两句话会如何――“一百年前,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还没有得到实现”?(就没有感染力量,不能激动人心)
明确:
对黑人苦难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同情,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
比喻中生动的形象,对比中激昂的义愤,排比中磅礴的气势,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齐读一次。(如果学生领会得不好,可以把它放在探讨之前)
(二)探究其他段落(25分)
1.教师过渡引入
当然,这只是演讲的开始,激情的铺垫。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寻找你认为具有“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用心读两次,读出其情感和气势。――“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不仅只在“一个梦想”那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语段(5分)
3.叫学生起来朗读,然后师生问答、探讨
教师评价学生的读(主要从朗读的语气、气势、情感把握来评说),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一处,哪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呢?教师纠偏、点拨、明确,慢慢形成板书。
教师自备内容:
①备受鼓舞――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铿锵有力,坚强坚决)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在绝望的深谷中流泪。
②深受感动――爱国的深情和胸怀的广博(深情,赞美)
他用崇敬的语气叙说:“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他对斗争对象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相信所有白人……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他满怀深情地说道:“将会有这样的一天。这样的一天,神的儿女将会带着新含义歌唱:‘我的祖国,一片自由温馨的土壤,我要为您歌唱……’”
因为他明白而且愿意相信“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他广博的胸怀容纳的不仅是美国,还有人类,他说:“所有神的儿女,黑人白人,犹太人外邦人,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将携手同唱……”
博爱者都具有悲悯情怀和自我牺牲精神,正如他的其他名言:
“无论那些白人对我们怎样,我们要爱他们,如同兄弟。”
“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压者与受压者双方苦毒怨恨的悲剧结局。”
“要争取正义和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爱国深情和博爱胸怀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人类。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不仅感动了黑人,还感动了其他美国人,还感动了其他任何听过读过他的演讲的人们!
③满怀憧憬――家园的渴望和自由的梦想(深情,憧憬,激昂,响亮)
“我有一个梦想,从前奴隶的后嗣和奴隶主的后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平起平坐,兄弟相称。”
“我有一个梦想……
“当我们让自由响彻千村万户、每州每城……”
在“我有一个梦想”这部分,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演讲者即兴发挥的“痕迹”,――它或者并不完全符合逻辑,但完全合乎情感的抒发,――是的,“梦想”无疑首先深深地打动了他自己!
在这部分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提到最多的实际上是“平等”,奴隶的身份已不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才是实现自由的最大阻碍。
世上没有什么比家园更牵动人心,更让人渴望拥有,世界上有多少战争、有多少诗歌就是因它而发生!世上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加美好,比对自由的梦想更让人心生向往,世上有多少奋斗、有多少苦难就是因它而产生!
――就是这里的渴望和梦想,让这篇政治演讲稿闪现出美丽的人情光辉,变得温柔而抒情,从而有了慷慨激昂所不能替代的情感力量!
诗意的语言、激情的表达,就穿插在朗读、讲评中完成。
(可选择适当的语段齐读、教师再读)
三、结束(5分)
1.阐释板书
教师: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使演讲有了强烈的鼓舞力量,这是刚性的理性的力量;对家园的渴望和对自由的梦想,则极大地激励了人们去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前行!这是柔性的情感的力量。这二者的核心则是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博爱的胸怀,正是它使演讲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感召力量。它们在诗意的语言和激昂的表达中焕发出了惊人的激动人心的伟大力量。成就了不朽的演讲名篇!
2.播放视频
1968年,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斯人已逝,激动人心的声音却仍在热爱自由的人们心头回荡。
放视频。
3.结语
学生齐读: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在获奖感言中深情地说:总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宇宙间的哀号将会变成友爱的诗篇。
教师:――50年过去了,他的梦想在世界上实现了吗?他的梦想会实现吗?他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所以,(指课题)我有一个梦想;所以,(指我们)我们有一个梦想;所以,人类有一个梦想!
最后板书
斗志
诗意
博爱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激情
梦想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 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 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 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 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
一、 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 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 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 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 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 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 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 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 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 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醋暑”分别指什么?)(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2. 用了排比的手法,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3. 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____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____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_____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_____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已对演讲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回顾::肯定《宣》的重大意义 (斗争的蓝本) 揭露 现状 我 讽刺 当局 正义的呐喊 有 提醒 政府 时代的呼唤 一 现实 : 讲究 策略 个 (斗争的必要) 表明 决心 梦 想 末来: 斗争必胜 末来光明 (斗争的展望)
泸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篇16
师: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已故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早上要大家预读了,现在提问,美国的黑人是从哪里来的?
生(齐答):非洲。
师:非洲也有白人,在北非。应该是黑非洲,对不对?黑人是怎么跑到美国来的?
生甲:是作为奴隶贩卖到美国来的。
师:估计也有被骗来的,或者是怀着梦想(比如淘金梦)主动到美国来的。但一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他们的梦想就随之破灭了。他们统统沦为奴隶,在镣铐和枷锁中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在悲惨中死去。直到1861年,林肯签署了《关于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黑人才最终在法理上获得了解放和自由。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师:黑人在法理上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离美国的黑人依然遥远。我这里有一份资料,是一位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国黑人士兵讲述的故事。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我朗读一下?
生乙(上讲台朗读):
中国志愿军一直对我们俘虏很客气,称呼我们///"先生///",但在我的内心里,却不仅仅把他们看作热情的朋友,而且看作战斗的同志。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他们才是最理解我们黑人痛苦的人。也正是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作为人来看待,被作为同志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动物来看待!......
我的一生都充满屈辱和苦难。我认为,我最大的罪过就是生为美国的黑人。我的肤色就是我一切不幸的根源......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走在街上,母亲就紧紧地拉着我,不准我离开一步,惟恐我冲撞了白人,招来灾祸。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儿院里。有一次,母亲给我送来一件新上衣。她刚一离开,白人的孩子就命令我把上衣脱掉,换上破的。当时我哭了。哥哥也用小手臂搂着我滚出了眼泪。别人把他拉开,围上去,揍他耳光,打得他后来成了聋子。这就是我童年的遭遇。后来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工人,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为了进饭店和咖啡馆,我受到不少的污辱和打骂。渐渐我学乖了,如果半小时之内没有端上食物,我就得起身离开。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我和一个白人坐在一起。他命令我离开,我就向旁边让开身子。那个白人竟愤怒地说:///"我已经说过,我们之中必须有一个离开!///"我忍耐着又向旁边让了让。这时那个白人就站起来,一脚把我从椅子上踢下来。其他白人哈哈大笑。污辱向无数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我的头象要裂开似的,我的整个身子也象要立刻爆炸。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我被辞退了。后来又去作一个农业工人。在这里我跟白人干同样的活,但是却不让我和别人一起在屋子里吃饭,对待我完全象对待一个动物。不久,我又失业了。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的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有一次我和一个白人比赛,比赛之前,一个人塞给我100元钱,叫我输给那个白人,否则就要杀死我。这是我有生以来挨的最重的一次痛打,使我卧床半月之久。我结了婚,但是我无法养活我的妻儿。我勉强能够起床,就又去参加拳击,以便挣得些零钱。钱是那样的少,我把东西给老婆孩子吃了,自己和饥饿作斗争,有时一天一餐,有时数日一餐。这一切,我都是瞒着他们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参加了军队......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黑人的生活。它使我饱尝了屈辱、悲伤、失望和痛苦。它使我不止一次地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人类要如此受苦?为什么有些人如此贫困而有些人又如此富有?为什么人的肤色就是一种耻辱?世界上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我没有得到答案。我想,人类也许从来就是如此,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终于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找到了真理。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呢?是有的。这就是在中国,在志愿军这里。也惟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世界!......当然,坦白地说,在我被俘之后,我首先注意观察的,就是看看中国人是不是也歧视黑人。从志愿军的行动、言谈甚至眼神,我都进行了精细的观察。确实,志愿军对我们黑人是真诚的,同情的,并且是热爱的。象我们国家里那种可诅咒的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每当白人对我们不礼貌的时候,每当他们拒绝和我们一起游戏,拒绝和我们在一个火盆烤火的时候,志愿军总是耐心地、善意得用他们的思想来教育白人,说服他们。也就是这个时候起,我们之间的万丈高墙,才逐渐拆除;我们之间的友谊,就象一粒健康的种子,通过中国志愿军的手,很快地发芽成长起来。也许这些在志愿军看都不过是些小事,但它对我们来说却是无限珍贵的。因为在我的一生中,在我的不幸的黑人兄弟的一生中,都是第一次过上人的生活......
我还想谈一件令我十分感动的事。去年夏天,一个黑人伙伴到河里游泳发生了危险。这时候,俘虏营里的一位体质单薄的教员,立刻跳到河里,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游到激流中去救他。终于把他打捞上来。当时我们看到这位教员那样单薄的身子,所有在场的黑人都哭了。要知道,在美国,是谁也不会在乎一个黑人的死掉的。而在这里却把一个黑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贵重。所以我说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完全有根据的,是真正能够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改变黑人不幸命运的。在俘虏营里,我还认真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书籍,我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取得黑人彻底解放的武器。我并且认为,毛泽东是一位十分卓越和伟大的人物。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志愿军是会取得彻底胜利的。我今生的志愿,就是同中国人并肩战斗,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个忠实同志,为无产阶级和黑人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师:听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对50年前美国黑人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另外我还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黑人律师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出外渡蜜月,傍晚找旅馆借宿,但所有的旅馆都以“客满”为由拒绝。二人驾着他们新买的汽车疯狂地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中寻找,一直找到深夜,结果没有一家旅馆对黑人开放,夫妇俩最后在绝望中出了车祸......
生丙:没有黑人开的旅馆吗?
师:大家说说看。
生丁:黑人开的旅馆档次太低,夫妇俩看不上。他们有自己的汽车,说明还比较有钱,再说他们是在渡蜜月......
师:不错,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可见侥幸跻身上流社会的黑人,处境也不妙。好,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的第3――16自然段。
师: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演讲稿有“三性”: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读的部分,讨论一下,这“三性”分别体现在哪里?
生戊:针对性体现在它的语言上,作者面对的主要是黑人听众,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所以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思想性体现在本文表达了平等、自由和正义的理想。鼓动性体现在排比句上,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师:说得很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丁:作者不仅表达平等、自由和正义的理想,还表达了基督教博爱的思想,非暴力行动的思想。
生己:本文针对的不仅仅是黑人听众,还有美国政府。警告美国政府。
师:哪里见出是警告美国政府?
生己:第五自然段,作者明确说是“为了提醒美国”。第六自然段,“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这样的句子,带有强烈的警告意味。
师:两位同学都补充得很好,谢谢你们!我再补充一点,鼓动性不仅体现在排比句的运用上,还体现在语言的诗意和美感上。大家学过普希金的诗没有?本文的语言就象普希金的诗歌一样,谴词华美,感情充沛,表达酣畅,极具感召力!
生戊:基督教博爱的思想体现在哪里?
生丁:文中多次出现了“上帝”,后面还有“情同骨肉”“手足之情”这样的一些句子,宣扬的就是一种博爱精神。
师:的确是有基督教博爱的思想在里面。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17自然段到结束。
师:“我有一个梦想”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请大家概括一下。
生庚: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正义,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师:再精练一点?
生庚:平等,自由,正义,友爱。
师:――或者博爱?对!这就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也是千百万美国黑人的梦想!这一梦想今天实现了没有?
生(齐答):没有。
师:美国的国务卿鲍威尔可是个黑人啊,还有国务院发言人赖斯――
生乙:还有乔丹、杰克逊.....
师:是啊,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成了政坛领袖,大腕明星。虽然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美国黑人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了。(甚至比黄种人还高!)所以,权益是斗争得来的,长期的斗争才能赢得长期的权益。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农民,尤其是流落到沿海城市的农民工。我这里还有一份材料,是一篇网上流传的文章,标题也是《我有一个梦想》,但作者却是无名氏。请大家听我把它读一遍:
我有一个梦想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76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农民,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76年后,农民依然没有获得完全的自由。76年后,农民依然悲惨地蹒跚于户籍及迁徙制度的枷锁之下。76年后,农民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76年后,农民依然在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工人还是农民――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然而,今天中国显然对她在土地耕耘的农民拖欠着这张期票。中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农民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着“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
因此,我们来兑现这张支票。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提醒中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迁移自由、就业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户籍深谷,踏上阶层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阶层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现在是使祖国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忽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对于国家将会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农民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2003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
如果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农民只需出出气就会心满意足的人将大失所望。在农民得到迁移、就业自由权之前,中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
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席卷农民阶级的新的奇迹般的战斗精神,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城市人”的不信任――因为许多“城市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同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自由同我们的自由休戚相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参加集会就是明证。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后退。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满意?”只要农民依然是不堪形容的乡镇干部暴行恐怖的牺牲品,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在穷困潦倒之时,却得不到象城市人得到的各种国家补贴,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农民的基本活动范围只限于广袤的农村,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的孩子被“仅供城市人”的牌子剥夺个性,损毁尊严,我们就决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你们有些人历尽艰难困苦来到这里。有些人来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风暴袭击和乡镇干部狂飙摧残的地区。你们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继续努力吧,要相信:无辜受苦终得拯救。
回到黑龙江吧;回到河南去吧;回到陕西去吧;回到四川去吧;回到江西去吧;回到安徽去吧;回到贵州去吧;回到甘肃去吧;回到新疆去吧;回到我们南北方农民贫困居住区去吧。要知道,这种情况能够而且将会改变。我们切不要在绝望的深渊里沉沦。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中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陕西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农民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城市人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新疆――一个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出生地,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们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到了这一天,祖国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这首歌:
我的祖国,可爱的自由之邦,我为您歌唱。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这是令人自豪的地方,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如果中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实现。因此,让自由之声响彻喜马拉雅山的巍峨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重庆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之声响彻西藏的喜马拉雅山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黑龙江冰雪皑皑的长白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贵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仅如此;让自由之声响彻神州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土丘!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祖国的所有孩子,农民和工人,商人和知识分子,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农民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祖国,我们终于自由了!
师:请大家从两篇《我有一个梦想》中得到启发,写一篇演讲稿,对象是全班同学,题目就是《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