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精选16篇)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精选16篇)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腿不能行走,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作者写本文旨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原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学情分析

  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些有花一样年龄,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说,什么是生命,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还很懵懂,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自己没有经历,并不是就不要感悟,唯一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课文中所描写的事例触动学生的心,让作者杏林子的生平震撼学生的心,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人和事感动学生的心。想办法从朴实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生命奇迹的爆发点,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想像、体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所赋予的力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发出要好好地使用,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的呼唤。

  三、学习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教学程序

  (一)带情读题,奠定生命基调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进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出示课题。

  2、看着这样的课题,你最想怎样读它?(你非常大声地读,想告诉别人什么?

  两个生命,一个比一个高昂,你在呼唤。你语气如此沉重,想到了什么?)

  3、面对生命,杏林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教师读前一句,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二)梳理全文,抒写生命之歌。

  1、杏林子就是这样,用笔在书写着生命的奇迹,请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从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生命的确是一桩奇迹。

  2、出示诗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请把它补充完整,并有感情地诵读出来。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藏在上;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躲在中;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含在里。

  (三)品读词句,感悟生命的可贵

  1、生命,是一桩奇迹,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静静地默读课文2—4段,牢牢把那些震撼你的心的文字抓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把想说的写在旁边。

  2、交流反馈:

  (1)飞蛾逃生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a、(出示画面)师:这就是落入我手中的飞蛾,读着下面的句子,看看那双大手,你有什么想说的?多么弱小的飞蛾呀,!只要——(生接)但它——(生接)

  b、此时读着这段话,你的感受是否更深刻?

  c、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联系上下文,引导想像体会:

  你能想像那是一种怎样的挣扎吗?(拼了命的挣扎,用尽全身力气的挣扎,一心想逃出去的挣扎等)是这样的挣扎哪!该怎样读?指名读。

  读后评价:那一股生命的力量,我感受到了。我不仅看到了它极力鼓动的双翅,还听到它一边挣扎,一边说——

  正是这种求生的欲望让它挣扎着——(生接读)

  d、尽管飞蛾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生命、生命)。

  (2)香瓜子生长

  学生交流感受后,出示整段话:

  a、面对着这样的一粒香瓜子,此时你肯定思绪万千,请好好读读,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

  b、说说你的心情吧!

  惊讶——“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有一个字一连用了两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你能找出来吗?表示什么?这种意想不到的感觉,谁想来表达?(挑其中的一句来读)指名读。

  佩服——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请选择句子动情地读出来吧!(你读出了感叹号后面的那一声赞叹!你把全部的感情都凝聚在这“不屈向上”、茁壮成长”上了!你的朗读感染了大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你们的队伍,行吗?

  引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份赞叹来自于它可以——

  它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这时,你还有什么心情想表达?

  难过、可惜——是啊,种子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可这里什么也没有,当它本身的养分消耗尽的时候,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请你再次去读读,回顾香瓜子生命存在的这几天吧,难道你仅仅为它感到难过和可惜吗?

  是啊,这短短的几天,蕴涵着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生命)(读课题)

  (四)联系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

  1、看到飞蛾逃生,瓜苗生长,我们不得不为自然界中这种种的生命力而震撼着,现在让我们去摸摸我们的脉搏,感受我们生命的存在吧!

  生摸脉搏后,问:你感觉到什么?这声声跳动,告诉你什么?

  2、感受到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请轻声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作者想了很多很多,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用自己的一生,用她所有的言、行来诠释了它,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杏林子的生平。

  你从杏林子身上,你读懂了课文最后两段哪句话的意思?请把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3)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书写着他们的生命赞歌。

  (出示雷锋图),他只活了短短的22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他曾说:“我要把……(学生接读句子)。

  (出示张海迪图),一位高位截瘫患者,她曾说过:“……(屏幕显示,学生读句子)”

  (4)你还知道哪些创造生命奇迹的强者?从他们身上我们读懂了——(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生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要幸运得多,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健康、鲜活的生命。我们更应该下定决心说——“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学生读句子)

  (五)书写名言,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1、生命是什么呢?每个人都在思索,都在感悟着,你又领悟到了什么,请将它写在自己做的书签上,让它伴你左右,让它为你的生命导航吧!(别忘了签上你的大名,这可是你对生命的感悟。)

  2、激情宣读自己的感悟。

  3、总结提升:同学们,生命是美丽的,可在生命的历程中并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命),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回环读课题)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2

  片断一

  (多媒体出示三张图片,一张是要奄奄一息的飞蛾,一张是在墙边的石缝里生长的小瓜苗,另一张是一个人在用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脏。)

  师(对照图片讲述前不久自己经历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一次,我在灯下备课,一只飞蛾不停地飞来飞去,很是讨厌,后来我趁它停歇之际,一下按住了它的翅膀,但最终我还是把它放了。第二件是我看见墙边的缝隙里掉进一粒种子,隔了几天,它竟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第三件是前几天老

  师们体检,我从听诊器里听见了自己的心跳,感到极为震撼。听了我的经历,大家有什么疑问?

  生  我想问,您本来很讨厌那只小飞蛾,为什么最后把它放了?

  生  心跳是很平常的呀,为什么你听见自己的心跳会很震撼呢?  

  生  那棵小瓜苗现在怎么样了?

  生  那棵瓜苗没人浇水、施肥,它能活吗?

  师  哦,这都是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篇作品《生命  生命》,大家大声自由地把文章朗读一遍,看看作者为什么放了飞蛾,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什么感情,她听见自己的心跳为何震撼(生大声自由朗读。)

  师  谁能解决大家的疑问?

  生  作者放了飞蛾,是由于感受到了它那种生之欲望,被它对生的欲望震惊了。

  师  你从何知道飞蛾生的欲望?

  生  鼓动双翅,极力挣扎。

  生  作者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因为它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

  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生  还因为那粒种子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生  作者听到自己的心跳十分震撼,是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她自己的生命,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  那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呢?

  生  人生是短暂的,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  不要辜负生命。

  生  要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生  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  好,我们把后一部分齐读一遍,再次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生齐读。)

  师  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能否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呢?

  (四人小组讨论。)

  生  我想到两点:一是我们看钓鱼,那被钓上的鱼都会奋力摆动尾巴;想挣脱鱼钩,回到河里去;还有一次,我拍到一只飞虫,它在地上旋转了半天,终于从窗口飞走了。

  生  我曾经把蚯蚓砍为两截,谁知变成两只蚯蚓,你说它生命力多顽强。

  生  还有壁虎呢!把它尾巴打断了,它能长出新尾巴来。

  生  我捉过豆豆虫,一按它,它就拼命摆动,然后把身子蜷成一团,我看见它这样,后来就把它放了。

  师  大家都从生活中举出了事例。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对生命的思考,正反映出她对生的渴望。我们大家衣食无忧,健康幸福,似乎缺乏感悟人生的触发点,但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的事例非常好。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课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采用合作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讨论、学习、想象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可以自由地学习、思维和想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共同的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是我们教师今天的追求。本课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问题,开课学生提出疑问,而不是如过去,等着老师向他们发出提问?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在进行探究。然后引领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准备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了分歧,就互相沟通,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学生创新冲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地理解自我生存的价值,爱惜自己的生命。 

  ,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师:大家说得比我想的例子还要好,我开始佩服你们了。是的,正想大家说的那样,生命很短暂,这不由得我们不叹息。但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死亡。作为朋友,我无法左右你们的想法。但我想对大家说,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教学反思

  作者从小事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古往今来,对生命的探寻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而作者恰恰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生命有限但也可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严肃指出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不辜负生命,勇敢地活下去,让生命光彩有力。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指引,思考到底生命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现在,我们大都无忧无虑,缺乏对生命进行思考的触动点,而本文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考的契机,让学生真正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我们可以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中看到雷锋、焦裕禄的身影――他们不就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吗?我们还可以探究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不做损害社会、他人利益的事;积极地

  向目标奋斗;藐视困难与病痛,勇敢地活着;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意蕴深厚,远比她所写的文字多得多。如果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的思维想象会被扼杀,整堂课也就会显得毫无生机。而恰恰相反的是,我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后,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欲望,课堂上到处跳跃着想象的音符,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及时地评价更加激励同学们盎然的积极性,从现实中去领悟,从学习中去感悟。

  课文拓展,则更是课堂知识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更增添了一份神奇的想象,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潮。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虽然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创设情景,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总感觉到一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没

  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骚扰、跃动、强烈、欲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引发出的三点思考。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

  2、教师准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钢琴曲及杏林子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一、音乐导入,揭示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给同学们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有什么感觉?

  师:这是耳聋的贝多芬创造的优美的乐曲。通过这首曲子他只想告诉我们一句话:人生尽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无独有偶,(投放杏林子的照片)中国台湾著名残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指名读课题,你读出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全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工具书或画出来。

  (2)课文围绕“生命”的话题讲了哪几件事?

  2、汇报交流

  (1)检查词语:飞蛾  骚扰  茁壮  听诊器  糟蹋  动弹

  (2)讲了三件事:飞蛾险境求生  瓜子砖缝生长   倾听沉稳心跳

  三、细读第一个故事,渗透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飞蛾险境求生”

  思考:文中哪句话打动了你?为什么?

  2、交流重点句子的理解

  句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读句子,谈感受。

  师:尽管飞蛾的生命如此孱弱,但它并不屈服,还是努力挣扎着。

  句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

  (2)还从哪个词中能体会到小飞蛾在努力挣扎?(极力)

  比较“极力、尽力、努力”哪个词用在这儿最好。

  (3)再读句子,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采取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形式。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师小结: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四、运用学法,研读二、三件事

  1、默读第二、三件事

  要求: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阅读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抓住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3、集体交流――“砖缝中求生”。

  (1)重点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竟使:竟然,使它……;即使:即将,就是,说明瓜苗生命力的顽强。)

  (2)师适时点拨: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土壤,尽管砖缝中瓜苗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缺乏水分,它也能顽强抗争,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3)再读句子,体会“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多余吗?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倾听沉稳心跳”。

  (1)重点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糟蹋”?在文中指什么?”

  可以……也可以……强调了哪两种人生态度?

  (可以珍惜生命,也可以浪费生命)

  (2)“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又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读有关内容。

  五、研读最后一段,升华认识

  1、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她的生活态度又怎样?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再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

  (可以联系杏林子、张海迪、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人的事迹)

  4、小结: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书写着人生的精彩篇章,不断激励着我们成长。

  六、回归整体,畅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看还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2、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交流感受。

  七、作业(任选两个)

  1、把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

  3、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4

  【设计思想】

  1、关注人的终生发展,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遵循从生活到文本再到生活的规律。探索抒情散文“情感体验──学法实践──联想延伸──表达交流”的教学程序。因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契合是阅读的前提,方法的掌握是阅读的钥匙,联想延伸是阅读的丰富,表达交流是阅读的升华。

  2、以强化生命意识,掌握学习方法,积累训练语言为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一、情感体验

  1、导语激发:

  师:看见眼前的一片橄榄绿(同学们着迷彩服),看着同学们阳光的容颜,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可今天,我想问的是:当我们年少的时候,可曾想到过衰老当我们健康的时候,可曾想到过疾病,当我们顺利的时候,可曾想到过挫折,我们能够坦然地享受幸福,我们能不能勇敢地承受痛苦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从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柔弱的身躯里发出的对生命的呼喊!(展示课题)

  2、范读感染:

  (教师在《命运交响曲》伴奏下范读)

  3、讨论明确:

  师:你从文中听到了作者对生命的……

  生:我听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生:我听到了作者对生命的钦佩。

  生:我从中听出了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生:我听出了对生命的强烈呼喊。

  师:是的,我们仿佛听到了柔弱的身躯里心脏有力的搏动声对生命的热爱,珍视与景仰是那样强烈。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情感齐读课文。

  4、朗读体验:

  (《命运交响曲》伴奏)

  师:饱含情感的朗读告诉我,作者的思想已在你们的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么,怎样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呢?今天,我们学习两种阅读方法:一是抓标题;二是抓关键词。

  二、学法实践

  1、抓标题:

  师:眼睛是心灵的──(生:窗户),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标题应怎样朗读?

  生:语气要逐渐加强。

  生:我们应该读出尊敬,惊讶和赞叹的语气。

  师:说得真对!我们再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我这样读行不行?(读得有气无力,音调逐渐降低)

  生:(齐)不──行。

  师:为什么?

  生:不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生:不能突出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师:对,标题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这种生命意识。

  2、抓关键词:

  师:领会了标题的作用,我们接着理解课文。请大家从叙述对象,目的和作者的情感三个方面找出前三段的关键词,先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第一段的关键词有“挣扎”,“生之欲望”,“震惊”。

  师:那么,本段叙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生:飞蛾。

  师:“挣扎”这个词表现了什么?

  生:生之欲望。

  (展示第一段关键词:飞蛾 生之欲望 震惊)

  师:谁说第二段。

  生:香瓜子、冲破、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肃然起敬。

  师:注意到了“冲破”,“擎天撼地”这两个具体表现生命力之强的词语。不错。

  (展示关键词:香瓜子 生命力 肃然起敬)

  师:第三段写自己的心跳,强调的是什么?

  生:强调的是“这就是我的生命”

  师:是自己的,而不是──(生:别人的),是充满活力的,而不是──(生:衰弱的,衰老无力的),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而不是──(生:相同的,相似的,可以任意浪费的)。

  师:对,这是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的意识。我们把这一句再读一遍。(生读,教师再范读:这──就是我──的生命,生再齐读)

  师:既然生命如此可贵,作者由此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找出关键词。

  生:负责、发挥、价值、光彩有力、掌握、奋斗。

  师:请找出三个最关键和有代表性的。

  生:负责、价值、奋斗(展示:心跳、我的生命、负责、价值、奋斗)

  师:最后,请你综合这些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题或自己的收获。

  生:生命是短暂的,但如果我们好好利用,我们的生命将会是有价值的。

  生:我从文中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向往与追求。

  生:我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师:说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望是否妥当 接着说。

  生:作者对生命有强烈的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我认为作者是想我们每个人都珍视自己的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师:说得太精彩了!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虔诚的敬仰和无比的珍爱齐读后面三段。(生齐读)

  三、联想延伸

  1、联想自然:

  师:当我们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它一定会触动我们的生活积累,由飞蛾,香瓜子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生:蜻蜓被捉住时翅膀拼命的抖动。

  生:鱼被抓住时尾巴死命摇摆。

  师:说得好,那植物呢?

  生:梅花在严寒之际独自开放,小鹿面对狮子老虎的捕捉竭力反抗。

  生:仙人掌,它在沙漠中坚强不屈地生长。

  生:仙人掌不怕炎热的太阳炙烤,忍受着狂风暴雨的侵袭,它是多么坚强啊!

  生: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选择一幅给它命名。

  生:岩缝中的生命。

  生:生机勃勃的草地。

  师:这个仙人掌像什么?

  生:像……

  师:像一把……

  生:利剑。

  师:对,一把刺向青天的利剑。

  2、联想人物:

  师:那么,我们我们从杏林子的故事又能联想到哪些人呢?

  生:张海迪小时候患了一种不治之症,自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她仍然坚持学习,尽管她必须通过镜子来反映书的内容。到最后靠自学获得了大学文凭,并且成了著名的女作家。

  生:司马迁他虽然受到了残酷的宫刑,但他仍然坚持写下了千古名篇──《史记》。

  生:老舍虽然双腿残废,但他给我们带来许多佳作。

  师:有哪些?

  生:有《养花》,还有《我家的猫》,《茶馆》……

  师:还有《骆驼祥子》。

  生:霍金,他是一位伟大的生命追求者,虽然他有患疾病,只能活短短的几年,但对生命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最后,死亡的魔鬼才远离他,崭新的未来才回归。他的生命将永远闪烁辉煌。

  师:有文采,还能给予评价。

  生: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地方举行游泳比赛,三个残疾人来参加。第一个人双手残废了,问他:“你怎么游泳”他说“我用双脚游泳。”第二个人双脚残废了,问他:“你怎么游泳”他说:“我用双手游泳。”第三个人他全身残废,问他:“你怎么游泳”他说:“我用双耳游泳。”虽然他们残废了,但心里却健在。

  师:请用掌声感谢她让我们分享这个故事。雅典残奥会正在进行,这些身残志坚的英雄,确实让我们景仰!

  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身受病痛折磨,还是以坚强的毅力写了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师:这是一部感动了,影响了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作品,前面说到的张海迪就是中国的保尔。让我们看屏幕上的这几幅画。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张海迪。这是谁(生:贝多芬)一个耳朵聋了的天才音乐家,一个用双手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我们前面放的就是他的《命运交响曲》。《如果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谁?

  生:海伦・凯勒,他们都是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师:那么,他们有什么名言让我们学习呢?

  3、联想名言:

  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师:积累得不错,我们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屏幕上展示的这段文字)接着说。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生命的用途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乎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久──蒙田。

  生:罗曼・罗兰曾说过:“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 

  四、表达交流

  师:聆听这些名言,我们常常豁然开朗,如沐春风。请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命的态度。首先,在“生命”这个词前填一个动词,看谁填得多。

  生:向往生命、追求生命、渴望生命、热爱生命、呼喊生命。

  生:体会生命、珍视生命、品味生命、领悟生命。

  师:“品味”不错。

  生:燃烧生命、追求生命、感悟生命。

  师:“燃烧”真好。发挥出全部的生命潜能。第二,仿写句子:生命是火,我要让它尽情燃烧!

  生:生命是太阳,带给我们每个人温暖。

  生:生命是一壶淡淡的清茶,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师:挺深刻的。

  生:生命是花,我不能让它枯萎;生命是小苗,我要使它茁壮成长。

  生:人的生命是洪水,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师:哪个同学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

  师:你自己呢?(生:……)我想,这句话是说,人的生命只有在和困难与挫折的搏斗中才能更加美丽与辉煌。还有吗?

  生:生命是云,我要让它多姿多彩。

  生:生命是光,我要让它永远照耀着我们。

  生:生命是歌声,我要让它婉转而流畅;生命是彩虹,我要让它释放出无穷的美丽。

  生:坚强不屈的生命就像成功道路上浓雾中的一盏灯,它陪伴你走向事业的成功。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精彩。既表现了我们积极的生命意识,又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文采。第三题:请用几组两两相对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课外做。最后,祝愿同学们的生命比中秋的月亮更辉煌,更圆满!

  【课后反思】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生命洗礼的过程。学生在思考,聆听,体验,品读,归纳,联想,表达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灵魂的撞击与升华,完成了一次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对话和对崇高人格的拜访。而资料的收集,语言的积累,方法的训练,灵感的闪耀都统一于学生主体生命价值的展现中。文本的思想与新的教学理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应该不算巧合。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5

  1.摔 撞

  2.第二次将蜜蜂赶走。

  3.蜜蜂的左翅像皱折的一团纸,不能飞行了。

  4.表现我不珍视小蜜蜂 表现小蜜蜂顽强不屈的精神。

  5.划线的句子属于细节描写,表明“我”深入观察蜜蜂而忘了自己,也写出我对蜜蜂态度的转变,表达了我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赞颂。(言之有理即可)

  6.原题“生命 生命”,采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生命的重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7.通过写我两次将小蜜蜂踩入沙土,小蜜蜂努力振翅飞翔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赞颂。 (言之有理即可)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6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塌、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塌”,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

  1.课件。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介绍杏林子的生平,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读后有什么收获。

  2.检查反馈

  (1)交流收获。

  (1)检查词语。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有限动弹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鼓动跃动冲破坚硬沉稳短暂珍惜

  b.指导“弹、塌”在词中的读法。

  c.理解:“骚扰、糟蹋”的意思。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及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指读第一段,引导质疑:词典中对“生命”已有了明确的解释,作者为什么还要思考生命?他对生命的思考到底是什么?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学生讨论交流。

  3、感情朗读。

  (二)自读二、三、四自然段。

  【课件】自读提示:

  1.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请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概括出来。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1)自由交流,相机板书:飞蛾求生

  香瓜子茁壮成长

  静听心跳

  (三)学习“飞蛾求生”一段。

  1.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说一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相机指导朗读。

  (3)引读,感悟飞蛾强烈的求胜欲。

  (4)感情朗读。

  此时,你看到这只飞了吗?请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

  指读,并且请学生说出:看到了一直怎样的飞蛾?

  (5)想象说话: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杏林子,看到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

  (6)指导朗读全段。

  小结:正是飞蛾这种求生的欲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齐读课题。

  后两件事例又给作者带来什么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7

  《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四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上课前,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感觉设计上有不少亮点。如:课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围绕课题,开课质疑,引发思考;结束时给课题加标点,表达个性的感悟,使本课结构完整。又如: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然后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但上完课,我感到很沮丧。我感到现实的课堂与理想相去甚远。课堂上我在努力演绎着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节奏。常常还没让学生读懂读透,我就急着实施下一个环节。由于开始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和到位,就急着引读,所以学生始终没能进入我努力营造的情感氛围,直接导致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始终游离与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读训练,但因为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足,朗读也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指导,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读。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师"硬逼"出来,而是真实的原生态的暴露,并经历思维逐步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不是老师“煽”出来的,而是真诚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题。

  生命 生命

  有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适心情不会被打扰。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把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进沙土里。

  没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进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上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恢复了体力,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3英寸远。这个生灵A 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6英寸远,最后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起飞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了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经跪了好久好久。

  1.从“碰、撞、栽、摔”中选出适当的词填在A、B两处,A处应为____, B处应为______。

  2.“我可失去了耐心”一句中的“耐心”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认为蜜蜂“肯定完了”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第(4)、(5)自然段“又”字的不同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析第(12)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文题目《生命,生命》改为《生命》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9

  一、兴趣导入,激发阅读

  师: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

  生:9岁。

  生:10岁。

  师: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刚出生时的故事吗?来,听──(放婴儿啼哭录音)。有同学笑了。是的,这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十来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生命生命》看看中国台湾作家杏林子是如何思考生命的?

  点评: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从已知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儿童熟知的婴儿啼哭声音,从已有的世界中唤醒学生的情感积累,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同时,婴儿啼哭声的背景是一朵从嫩绿的叶从中刚刚冒出的粉红色的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象征着生命的诞生,含蓄而美丽。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请打开书19课,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反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句子读通读顺。

  生:自由朗读全文。

  (巡视指导,板书课题,根据学生阅读情况板书扰、限、屈三个字。)

  师:读好了,孩子们,坐起来,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生:扰:骚扰,打扰。

  生:限:有限,无限。

  生:屈:屈服。

  师:书上是哪个词?

  生:不屈向上。

  师:看来我们对生字掌握的非常好。

  点评:听过看过,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的要求,学生会积极主动、愉悦而有效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这里的生字板书,既是对本课要认写生字的强调,也是对课前自主识字作业的一个检查反馈。

  师: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吗?

  生:很激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而不让它白白流失。

  师:是的,我在读这篇文章时,也很受感动。当我从网上的资料得知杏林子的情况后,内心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什么呢?相信读完这份资料,你的内心深处,也一定会有新的触动。

  (出示有关杏林子的资料)

  师:谁愿意帮我们读一读这份资料?

  生:(比较流畅地读完了)

  师:(拍着学生的肩膀很真诚地)孩子,真了不起!第一次接触这份资料就读得这么好!

  点评:作者情况的简介,对学生理解课文无疑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作者杏林子本人就是一位与命运抗争,热爱生命的典范。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我看到此时你们脸上的表情和刚才已经不一样了。你们一定很钦佩,很震惊,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来,孩子们,捧起书,把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画。(师巡视提醒学生坐姿)

  师:边读边画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点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积极、有序的自我监控下,真正沉下心来读读课文。 

  四、品读学习2~4段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说文中的三件事。

  生:飞蛾在我头上飞来飞去,我捉住了它,它求生的欲望让我放了它。

  师:能再简练点吗?

  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师:好极了!就用它:飞蛾求生(板书)第二件呢?

  生:砖缝里掉进一粒瓜子,小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长出一截小瓜苗。

  师:用书上一个词概括。

  生:冒出一截小瓜苗。

  师:太好了!砖缝冒苗。(板书)还有?

  生: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

  师:很准确!静听心跳。(板书)我们班同学的概括能力真的了不起。

  点评:能引导学生把一长篇文章读短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 

  师:(过渡学习第二段)飞蛾求生,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飞蛾的哪些动作让作者震惊,那些句子给你感受最深?

  生:读课文第二段。

  师:是什么让作者震惊?

  生:是飞蛾求生的欲望让作者震惊。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了?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我听出来了,飞蛾的求生欲望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真了不起!(板书:抓住重点词语)

  师: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来,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读一读下面几句话,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点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师:(出示第一题题目,学生读题:一、关键词语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下面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注意加横线的词语,只要联系上下文用心想一想,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生:读题目要求。

  师:出示文稿第一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读一读,看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读完)因为飞蛾虽然很小,但它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极其震撼人心的。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飞蛾在极力的挣扎、鼓动。(出示第二句: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生:朗读第二句。

  师:这是一只飞蛾,当他在你的手中极力鼓动、挣扎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把你想得说出来,也可以读出来。

  生: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师小结:与许多生命相比,飞蛾是渺小而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小小的飞蛾知道,只要作者的手指稍稍用一点力,它的生命就将从此结束。但是,它不放弃,它不甘心!它不愿意就这样白白的死去,它在作者的手中极力鼓动、挣扎,仿佛在心灵深处对作者深切地喊着:生命,生命!(齐读)我要生命!(师接:这种震撼人心的呼唤让作者从内心深处对生命生出一份敬畏之感板书)

  点评:以小结代替解说,用优美的语言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这种很自然的回归板书课题的引读,激发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 

  师(过渡):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作者眼中的生命又是什么样呢?:出示课件:砖缝冒苗。

  师:在这个小故事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本段学习同样可以运用抓住重点词语的办法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生:瓜苗顽强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师:瓜苗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

  生:瓜苗从砖缝里冒出来。

  师:好!你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真了不起。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两句话。

  (出示第三段的两句话:3、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生: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小截瓜苗。

  师:别慌,再读一遍。强调“一截小瓜苗”

  生: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师:好样的再读一遍!

  生: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瓜苗。

  师:真了不起!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师:小瓜苗冒出来了,作者为什么用竟然?你读竟然的时候体会到了什么?

  生:因为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瓜苗竟然能冒出来,作者非常的惊讶,非常震惊。

  点评:面对学生的出错不轻易放弃,在一次次的鼓励下,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和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多么不可思议。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瓜苗竟然冒出来了!读一读第四句,体会体会。

  生:体会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师:是啊,没有阳光、没有水、没有泥土,能活几天呢?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往上冒?

  生:因为它不愿意不留一点痕迹的离开这个世界。它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生命展示给我们看。

  点评:角色互换的提示,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瓜苗的顽强的生命。 

  师:(小结第三段)一粒太不起眼的香瓜子,面对没有任何生存条件的细小砖缝,它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它不愿意不留一点痕迹、不留一点声音的就离开这个世界!它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顽强不屈地高喊着:生命,生命!(生齐读)哪怕我仅仅只活几天。(师接读,这是作者对生命的赞美、赞叹。板书)

  师:(过渡学习第四段)飞蛾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敬畏、敬重生命,瓜苗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赞美、讴歌生命。所有这些,引发了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也更加激起杏林子对生命的渴望!听老师读第四段,听一听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点评:用教师激qing洋溢的泛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师:谁听出来了,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震惊?

  生:我可以好好珍惜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有自己决定。

  生: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出示第5句: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是的,这是作者杏林子说给自己的一句话。孩子们,把手放在心口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生:心跳!

  师: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来,让我们认真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郑重地告诉同桌──(生齐读: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全体起立!自豪地告诉全场所有的老师──接着读──

  点评:学生一次比一次充满激qing的朗读,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一次又一次发自内心的热血沸腾的诉说。真正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境界。

  师:(小结第四段)与许多人相比,杏林子是不幸的。12岁患“累风湿性关节炎”,浑身关节大部分已经坏死掉,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在平常人看来,真是生不如死啊。但是,就是这个一生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坐在轮椅上的杏林子,与病魔斗争,同命运抗争,静听着自己的心跳,依然微笑着坚强地告诉世人:生命,生命!(生齐读)我必须珍惜、珍爱生命。(板书)

  点评:第四大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通过重点字词,如:飞蛾的挣扎、极力鼓动,瓜苗的冒,引领学生体会角色,感受生命的顽强。这里没有出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用学生乐于接受、便于领悟的言语提出朗读的要求,“你从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出了什么?”。这里,既能体现教学的民主,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各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读好课文的过程中能不自觉地体会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会有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感情朗读就不仅仅是手段了,而成了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积淀语感,感受语言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师(过渡):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思考是不一样的。正如杏林子所说:出示第二题,生读题边读边想是读书的基本要求,能读出句子的深刻含义才是会读书。认真读一读下面的话,相信你一定是个会读书的人。

  生:读题。

  师:(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把这句话放在心里,结合今天的学习,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应该把时间放在学习上,

  师: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生:我觉得应该把生命放在首位。

  师:是的,生命诚可贵。

  生:我觉得还应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师:如果你今天比昨天做的好,你每天都在进步,你就是在好好使用生命。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是在好好使用生命?

  生:我觉得姚明是在好好使用生命。

  师:你把目光投向了国际赛场,姚明用自己的拼搏一次次将国旗升起。

  生:还有青藏铁路建设者。

  师:这些普通的工人,用自己默默地工作,证明自己是在好好使用生命。

  生:还有我们的爸爸妈妈。

  师:父母为了我们花费了毕生的心血。

  生:还有我们的郭老师,她在认真地工作,就是在好好使用生命。

  师:郭老师今天就在现场,来,让我们把感谢的掌声送给郭老师,送给像郭老师一样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生:还有我国的霍元甲,他为了民族振兴,被害吸食鸦片。

  师:这是电影里看到的民族英雄。

  师: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好好使用使用生命。我们看到了,拼搏的、积极上进的的生命都是美丽的。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我们这个班集体就一定是美丽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我们这个民族就一定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点评: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为胆小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消除恐惧心理,大胆参与的交际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五、学习第五段,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今天说的非常好,我们所了解的这些人,都很珍惜生命,都在尽力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板书“限”字时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并跟着书空笔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男生读第五段,女生读出示的诗句。

  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小结: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你自己!面对过去,面对现在,面对未来,我们必须对自己说,对社会说,对全世界说:生命,生命!我一定要好好使用你!我一定会对自己负责!我一定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点评: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读代讲,以读代答,放手让学生在课文特有的情感世界中遨游,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诗句的背景是盛开的荷花,象征着生命的灿烂与辉煌。照应开始的“小荷才露。” 

  师:听,这是《命运交响曲》,它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26岁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谱写的曲子,是音乐家用独特的方式对生命的呼唤!来,让我们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再一次用我们的感情,用我们的心声把课文读一遍。

  点评:音乐是流动的语言。用贝多芬的音乐,更能起到渲染的作用。照应开头的婴儿啼哭声,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赞美和珍惜。 

  六、课外拓展(即演示文稿中的第三题)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老师推荐几本书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

  1、张晓峰的《敬畏生命》 

  2、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3、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5、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200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7、贝多芬、霍金、雷锋的故事

  乐曲:

  1、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英雄》、《田园》。

  2、华彦钧(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点评: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搜集推荐给学生与课文有关的书籍、音乐,对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拓展。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特别是几首乐曲的推荐,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多学科的综合熏陶下,感悟生命。 

  七、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应该是刚刚开始,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让我们带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生活负责的态度,认真地生活每一天!很高兴今天能和屯昌一小的同学度过这难忘的40分钟,让我的人生记忆里又增添了一份光彩有力的难忘的回忆!非常感谢!下课!

  点评: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 

  【板书设计】 

  有限        无限

  敬畏       飞蛾求生

  赞美 生命 生命 砖缝冒苗

  珍爱       静听心跳

  点评:主副板块分明,板书条理清晰,提纲携领,干净整洁。 

  【课后总评】

  记得肖川博士说过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情、真实。从梁老师的这堂课上,婴儿的啼哭、“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这句话一次次震撼人心的朗读,贝多芬《生命交响曲》的伴奏,让我们真正感受着真实的情感在课堂上的流动。老师在整堂课上关注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处处透露着对学生生命的真情关爱。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如何让活泼单纯,生活无忧的四年级学生通过三件看来平常的小事去解读“生命”,无疑有一定的难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振国说过:“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存在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正因为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所以学生也总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掌握语文。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还文章以画面,还文章以旋律,还文章以意象,使学生在文章的形象、情感、直觉、想象中舒展自由的精神,展现生命的活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种种激qing、酣畅和快乐。所以,本课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唱响对生命的赞歌。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伊始,用学生熟悉而久违了的婴儿的啼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这一声啼哭,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加上谈话内容与文本天衣无缝的完美“合拍”,为整篇文章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调。而初读课文后作者杏林子照片及简介的出示,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震撼“作者真的不简单、了不起!”为学生再读课文,营造了情感氛围。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情感基调的铺设和情感氛围的营造,是批文入情的一条有效途径。让学生的视觉透过文字去领略课文描写的特定世界,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丰盈情感体验,享受阅读快乐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如果缺少读书、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浅谈,无法培养起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本堂课上,始终充满着朗朗的读书声。如初读课文,认识作者后再读课文,两次自由的朗读,给了学生充分走进文本的时间,不是只言片语的读,也不是少数人读,而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精心的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与体验。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对“生命”的思考,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砖”“苗”的拟人化描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想象,加深对“竟然” “冒”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及对“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等几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渐体悟“生命”的深刻意义。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生动形象地观赏中,积极调动生活体验,感悟瓜子在困境中冒苗,静听自己的心跳,使文本更加充实,使学生的心灵更加丰盈。达到学生心灵与文本和谐共振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点燃生命激qing,培养阅读习惯 

  谢慧英先生曾经说过:“母语的学习必然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必须超越使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世界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的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感人的真情趣点燃学生生命的激qing,学生才会在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qing与思想的文字中,获得心灵的触摸、相拥和感动,也才会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打破课堂的沉默与宁静,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的滋养、精神的涵养,从而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中,教师饱含深情地范读第四段,并引导学生用手捂心口,感受心跳,认真地告诉自己、郑重地告诉同桌,庄严而自豪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这句话是作者在看到飞蛾求生、砖缝冒苗后,静听着自己的心跳,从心底发出的呼唤!是的,我是唯一的!没人能代替!这三次重复的呼唤,一来是朗读指导:这句话就应该这样读。二是对作者情感的回应:是的,这就是我的生命。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呼唤中真切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真实,生命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写的清楚:“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同时也是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对话对象与合作伙伴。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通过放手让学生朗读、品读,一次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呼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再以动情地话语将学生的情感导引到最高潮。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老师的激qing不但感染了学生,更让一种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收获中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加强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点评:海南省特级教师 王国健】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词,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情景想象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想象法、激励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新闻故事导入

  1、讲述15岁男孩自杀的新闻故事;

  2、师生讨论行为是否正确,由珍惜生命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谈感受

  1、老师范读,同学检查读音并圈出容易出错的读音

  2、生用词,说出初听感受

  3、老师引导同学通过故事来谈感受,师生一起为每个小故事概括标题

  学生讲述、老师概括并进行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研读课文,感悟生命

  1、“飞蛾求生”事件

  (1)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说出最触动的句子;

  (2)指导朗读,体会重点句子。

  (四)情景想象,升华情感

  边朗读边想象,角色转换同学是飞蛾时,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五)作业小结

  分四组,自学另外两个故事,下节课师生交流,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不放弃生命-弱小-极力、挣扎、跃动瓜子生长-挑战生命静听心跳-珍惜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1

  经过两星期的准备,我上了《生命生命》一课。课后得到了几位老师的肯定,尤其是能得到马老师的肯定,让我激动不已。但静下心来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还相当巨大。

  一、教学设计环节合理、思路清晰,但课堂呈现还欠火候。虽然课前备课较完善,但在课堂上却没能完全发挥出来。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语言不流畅,意思表达不准确;没能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

  二、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够,学生发言仍不够积极,课堂效果与预期效果还有较大差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的状况就不够理想,这节课准备得较为充分,问题的设计经过了较为精心地考虑,但还是没能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原因可能不仅仅是课堂教学造成的,但课堂上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考虑确实不够,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实践。

  三、对课文的解读到位,但朗读的指导还很不到位。本课主题深邃,在老师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有所感悟,但在读者一环节上做得还很不够。原因主要是老师朗读的基本功不够,朗读指导的教学经验不足,今后要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四、教师语言功底不够,缺乏激情。更为严重的是,至今我还没搞清具体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也不知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五、对学生的发言缺乏及时地评价,没能及时洞察学生的闪光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方面的问题并不严重,但这堂课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课前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教学时注意力没能完全放在学生身上所致。今后教学准备是还应要更完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六、心理素质不过关,有待历练。

  总之,此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使我收获很多,我的课堂教学终于踏上了正确发展的轨道。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虚心的学习,积极锻炼自己,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说明】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中国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

  二、感悟生命形态

  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

  ⑴ 导入:

  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 思考:

  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

  ⑶ 现场采访:

  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态:

  ⑴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 汇报读,生互评。

  ⑶ 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香瓜子的生命故事中收获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是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结:

  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

  三、寻找生命意识

  1、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 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简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⑵ 带着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

  (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⑶ 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2、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⑴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对自己负责。”)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生在此可能会思维受阻,师可以相机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⑵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⑶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四、探索生命意义

  1、(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小结,指导朗读。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结:

  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也许我们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2、品读文题:

  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

  价值?  香瓜子

  “我”

  ……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3

  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

  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谈谈你从中引发的感触。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 主题词) ,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4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

  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长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对自己负责

  八、作业设计

  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

  2、写出学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这两条作业,是对课程的复习巩固与升华,布置适度而有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你的聆听,欢迎您的指正。谢谢!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读“扰、诊、撼、蹋、限”5个生字,读写“扰、欲、屈、茁、诊、憾、蹋、限”等8个生字,会读准多音字“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骚扰、茁壮、震撼、糟蹋、光彩有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张海迪和杏林子的资料 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感受生命之坚强:

  1、教师谈话,介绍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曾有这样的担忧――以海迪如此虚弱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

  然而,四年后,胡玉萍如约拿到了书稿,也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当记者采访张海迪并要她谈及创作的感受时,坚强的海迪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齐读)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

  3、揭题《生命 生命》

  4、反复读题,酝酿情感:

  ①、是的,这是一位强者对人生热情的呼唤,请高声读――

  ②、是的,这是一位勇者对命运不屈的挑战,请大声读――

  ③、是的,这更是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对生命深沉的思索,请低声读――

  二、走入文本,聆听生命之呼唤: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 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请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说说文章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受。

  3、畅谈自己的感受。

  三、自读文本,初谈生命之感悟: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把字词读准,把把句子读通顺,将文章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和声音!

  2、 读完全文,你又有何收获?请联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语来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或者说是感悟吧。

  3、 交流,随机出示:

  4、 是的,这些词语都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它们倾诉了作者杏林子对人生、对生命的执著与感悟。不用多说,相信你的感觉也是深沉的,来,把这种感觉放进去,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

  四、研读事例,品味生命之内涵:

  1、 生命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请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你能用简要的话语来说说吗?

  2、 自读,交流,板书:

  3、 研读句子,品味生命之内涵。

  要求: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事例,和同桌合作学习:划出最让你俩感动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说说你俩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反馈:(变序朗读,体会情感)

  4、创设情景,反复回读中心句:(配乐)

  ①、是的,此时此刻,那柔弱的小飞蛾,那渺小的生灵,它挣扎着的求生的欲望使我深深地震惊,我告诫自己――(齐读)

  ②、是的,此时此刻,那不屈向上的小瓜苗,那茁壮生长的小生灵,它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怦然心动,我嘱咐自己――(齐读)

  ③、是的,此时此刻,静听着自己的心跳,感受着生命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真实地存在,我一再地提醒自己――(齐读)

  五、走进生活,探讨生命之外延:

  1、 生命还应该是什么?缤纷的生活给了我们丰富的答案,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带着对生命的进一步思索,走进那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去探究生命的含义。

  2、 多媒体课件演示:

  ①、 争奇斗艳的鲜花。

  ②、 自由自在的小动物。

  ③、 蓬勃向上的植物。

  ④、 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

  3、 书写心声:

  生命是 ,生命因 而美丽!

  4、 交流感受。

  5、 回读中心句,提升情感:

  同学们,刚才的探讨,使我们每个人都由衷地感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鲜明,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生命因为珍惜负责而格外充实!这就是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

  六、引进格言,激荡生命之情怀:

  1、 生命是宝贵的,人生是短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的奋斗!古往今来,有许多至理的人生格言指引着我们成长――

  2、 品读格言: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关于生命主题的几篇课文

  学生简单谈收获,列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交流预习中的新发现。

  3、划出易读错的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并理解性读:

  骚扰、挣扎、欲望、不屈向上、听诊器、糟蹋、价值、茁壮生长

  三、再读课文

  1、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试着概括小标题: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概括)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引出作者,了解作家杏林子,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

  多么平常的小故事,让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儿,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知道不同的身世,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是大不相同的,让我们走进作家杏林子。

  课件介绍:

  怀着对杏林子的敬仰之情,让我们深入学习她的文章,细细品味这三个小故事。

  请默读2~4段,划出让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四、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课件: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什么是极力?

  2、指导朗读。

  3、此时,从小就身患重病的杏林子想到了什么?

  (这种感情是飞蛾告诉她的吗?)

  4、齐读课题(这种奋力抗争,是动物的本能,然而作者却被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

  生命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生命吗?

  2、可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仅仅只活了几天,然而它不屈向上的精神,茁壮生长的勇气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师:由此,杏林子想到我们人也应该这样,即使从小就患病,即使没有健康,即使受尽病痛煎熬,我们也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这就是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句子3: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句子强调了两种人生态度。哪种是负责的态度,哪种是不负责的态度?(杏林子选择前者)

  2、让学生静听自己的心跳,引发对自己生命的思考:

  师:请用右手摸自己的心脏部位。这样的心跳从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开始了,它在你的胸膛里跳动了十年,给你的亲人带来多少喜悦和欢乐;这样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跳动了3650个日子,你的每一个日子都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关爱中幸福的度过;这样的心跳还将不停地跳动,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3、引读。(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4、再读课题:

  师:杏林子对生命有了很深的感悟,我们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读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五、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1、交流讨论:

  纵观三个事例,结合课题,你认为两个生命的含义一样吗?

  2、杏林子对人的生命做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找出中心句。

  课件出示句子: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⑴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⑵这句话可以浓缩为八个字,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拓展:

  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20__年2月8日因急救无效逝世,死后捐出躯体,供医学研究。像杏林子这样,通过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⑴学生交流。

  ⑵抒写生命感言,写下凡人名言。

  ⑶交流分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