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发现为话题的作文:我发现了什么500字
篇一:我发现了什么
那天早上,起床晚了,可又着急去上学,爸爸给我煮得饺子还没吃几口,我就准备开溜。正急匆匆地穿着鞋,妈妈就端着一盘子饺子走过来,趁我穿鞋的当儿,就急忙往我嘴里塞。从此,我爱上了这种一口一个的小速冻饺子。因为是它让我发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女的爱。那爱是那样的朴实。
又是同样一个起床起晚了的早晨。那天爸爸因为赶时间,破例给我煮了一次方便面。因为时间很紧,也因为爸爸想让我多吃点鸡蛋,我就生气了,冲着爸爸吼了一声。吼完之后,我就后悔了,我以为我一定是把爸爸惹火了,这下我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可没想到爸爸竟说:“对不起,对不起。”听了这两个“对不起”,心立马就融成了水,好暖好暖的水。从此,我又发现了一个父母对儿女的爱。那爱是那样的真诚。
今天,语文老师说,当他把那两本书(两本老师亲手做的作文集)交给我和弟弟时,我和弟弟都说了句,老师,真好!语文老师听到这句话后,她很感动,她说,他为我们做了这么一点点小事,可是,竟让我们这么兴奋,她说,她以后一定要多做一点这样的小事。我听了她说的这件事,很有触动。当初,我仅仅是因为想表达谢意儿说的那句话,可没想到却能让一个人这样积极。于是,我有得到了对“爱”的不同的诠释——奉献和感恩,当你为别人做一件事时,你会收获爱;当你因得到爱而感恩时,你有会收获到另一份爱。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去传播爱、去体会爱,这都是人世间最美的享受!
篇二:我发现了什么
明天是端午节,妈妈要给我缝荷包让我戴着。
妈妈把几块布都剪成了正方形,又拿出一块小方布,叠成三角形,中间放进艾子,两边一握,用针像蚯蚓拱地一样缝了几针。然后一拉,变成了许多皱纹,再把它圈到中间。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边也圈过来,这样一个皱巴巴的荷包就做成了。
我仔细地看着,问妈妈:“为什么这种像蚯蚓一样向前拱着缝的一拉就拉出许多皱来,而绕过去缝的却拉不动呢?”
妈妈被我问住了,让爸爸给想想。爸爸说:“一种是直线,一种是曲线,直线能拉动,曲线拉不动。”妈妈说:“我用向前拱的方法缝弯了,变成了曲线,也能拉动。”爸爸说:“这个问题我明白,但我讲不出来。”妈妈说:“是不是与摩擦阻力有关系。”爸爸说:“你说的不对,与摩擦阻力无关。”
我仔细观察了一阵,说:“我想出来了。”爸爸妈妈一齐问:“你想出来了?”
我高兴的说:“嗯,向前拱着缝是平移现象,绕着缝是旋转现象。平移缝,拉得动;旋转缝,只有旋转才能动。”
妈妈问:“我怎么转不动?”我说:“把线变粗变硬,把孔变大就能旋转出来了。”我找来了一个带有螺旋形装订线的本子让妈妈看,说:“它和这个缝法一样。”爸爸妈妈一下子明白了,一齐鼓掌。妈妈说:“分析得很对,天衣无缝,我怎么没想到呢?”
爸爸问我是怎么想到的,我说:“我经常看妈妈缝线和拆线,自己也缝也拆,我发现旋转的缝法只能一下一下地拆,而平移的缝法只要把挡头一剪,一下子就能拆许多。”爸爸又问:“你是怎样想到旋转和平移的?”我说:“妈妈绕着缝的时候我就觉得她是绕着那道缝旋转,我又经常玩那个螺旋线装订的本子,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妈妈拱着向前缝,又一拉,我觉得像数学书上的‘学具拉一拉’,我就想到平移了。”
篇三:我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那是我在北京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关于小蚂蚁的秘密。
就在我和妈妈找梧桐树上的知了时,低头发现了树根下一群蚂蚁在打架,它们为什么会打架呢?原来是我和妈妈吃冰棍时掉了两三块小冰渣在地上,在这大热天里,甜甜的冰棍很快就融化了,蚂蚁们很喜欢这个味道,它们挤在一起抢着吃。
我蹲下来观察蚂蚁:蚂蚁的头部是个水滴型,尖尖朝下的是下巴,圆圆朝上的是它的头顶,它的身子是个椭圆形,尾部像是顶着一个小黑足球,它的脚跟它的椭圆形身子相比起来就等于是几条黑线。当它们抢东西吃时,就用前面的两条腿来打架,这样会导致它们整个身体都会爬起来,非常的有趣。
我和妈妈见蚂蚁这么爱吃冰棍就把剩下的冰棍都放在了蚂蚁群中,可是不好,我们发现好多蚂蚁沾在冰棍上一动不动,以为它们都冻死了。我有些好奇,就用小树棍拨了一只小蚂蚁出来,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没想到,过了一会它的两只小触角开始慢慢的动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它的脚也开始动了,身体也开始摇晃起来,活动活动后就能爬动了,样子很滑稽。
看着它又“活”过来了我很兴奋,也很开心,我没想到小蚂蚁是会冬眠的,而且对冬眠温度的要求这么低,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看着这只摇摇晃晃的小蚂蚁,我觉得小蚂蚁真是一种奇妙的小昆虫。
篇四:我发现了什么
最近,我看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每次听到它的片尾曲时,总觉得有些与众不同。它不仅前面有一大段朗诵,而且每一句歌词的字数长短不一,和其它的歌曲明显不一样。爸爸告诉我,这首片尾曲是一首词。在古时候的宋代,词最盛行。既然是“大宋”时代的故事,以一首“宋词”做片尾曲,不是正合适么?
爸爸还告诉我,词与一般的诗不一样,它有很多词牌名,同一个词牌名,每一句的字数、韵脚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叫“填词”,就像画好了格子往里面填色彩一样。
我翻开厚厚的辞典,呀,这么多词牌名啊。“虞美人”?不是。“沁园春”?不是。“念奴娇”?也不是。“水调歌头”?还不是……不是这一句多一个字,就是那一句少两个字,总是与电视歌曲的字数对不上。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一边心不在焉地胡乱翻着辞典,一边还在怪爸爸折腾我。
突然,一首岳飞写的《满江红》跳入我的眼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呀!和电视上的“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字数一模一样,再往下看,从头到尾,每一句的字数都和片尾曲的字数丝毫不差。“爸爸,是《满江红》,是《满江红》!”我高兴得大叫起来。
爸爸说“对,是《满江红》。再看看其它几首《满江红》,字数是不是都一样?”
我对照一看,果然所有的“满江红”字数都一样,就对爸爸说“真的,真的一样!想不到,宋词里面还有这么多‘秘密’啊!”爸爸说:“是的,今天你发现了宋词的秘密,还有很多秘密等着你去发现呢。”他还说,宋代最盛行填词,唐代最盛行写诗,汉代是赋,元代是曲,到了明清,是传奇小说。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暗暗想到:以后我一定要多读古代的文学名著,争取从唐诗、汉赋、元曲中,再找出更多的“秘密”来。
篇五:我发现了什么
一天,天气炎热,我一个人闲在家里很无聊。突然,一首《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声传入我的耳朵里,歌曲中黄鹂鸟与蜗牛有趣的对话,引得我一时心血来潮,我便急忙跑到院子里去找蜗牛。开始,我搜寻了几个地方,都没有发现蜗牛的影子。后来,我来到墙角边,慢慢地寻找,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只只大大小小的蜗牛全都潜伏在那里,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爬行。我鼓起勇气捉了其中一只蜗牛。
回到屋里,我开始对蜗牛的外貌特征仔细地观察起来。蜗牛身上的贝壳,呈陀螺形。一双小咪咪的眼睛高高地悬挂在触角上。为了更好地观察蜗牛,我又把它放在玻璃柜上。通过观察我发现蜗牛的触角中间偏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相当小,大概与针尖差不多。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把它称之为“齿舌”。
蜗牛行走的方式与鼻涕虫一样,腹面有长而扁平的足,借肌肉收缩而前进。它每前进一点,就会在玻璃上留下分泌粘液,干后闪闪发亮,宛如一条“丝绸之路”。我想:这可能是蜗牛排泄的一种有助于爬行的物质吧!这条白色的线条就是这些液体干后留下的印迹。我做一个有趣的观察实验,测定蜗牛爬行速度:把一只蜗牛放在干燥地面,它每分钟移动9—13厘米;放在遮阴地面时速度减慢,每分钟移动6—8厘米;放在潮湿地面时速度加快,每分钟滑行25—30厘米。
此时,蜗牛已经为我“服务”了一下午,我该犒劳它了。我找来一些白菜、树叶、馒头扔在它的旁边,接着又捉来了几只小蜗牛,让它们挑选着吃。结果,发现它们都爬向白菜,我这时才知道蜗牛是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