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作业设计(精选12篇)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1
★基础题
一、我会读拼音,写汉字
jiāo kě tuò mo guàn zi xǐ chū wàng wài
( ) ( ) ( ) ( )
cōng máng còu shàng yǒng chū jiāo kě ér sǐ
( ) ( ) ( ) ( )
二、近义词
干涸──( )匆匆忙忙──( ) 一瞬间──( )清澈──( )
三、反义词
清澈──( ) 匆匆忙忙──( )
四、比一比,组词语。
添( ) 渴( ) 罐( )
舔( ) 喝( ) 灌( )
咽( ) 涌( ) 哀( )
烟( ) 通( ) 衰( )
五、造句。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提高题
一、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早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二、神奇变化
1.水罐里竟跳出了七颗钻石,多么神奇啊!请写出水罐的变化
水罐→ → → →
2.水罐发生了许多变化,第一次由木罐变成银罐,是因为 ;第二次由银罐变成金罐,是因为 ;第三次又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那是因为 。
3. 这篇童话故事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从水罐的神奇变化中,我们看到小姑娘有一颗 的心灵,就像 。
★★★拓展题
1.课文为什么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永恒的爱”为主题,搜集诗歌、儿歌、故事、名句、图画……与大家分享。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2
下面是关于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中华考试论坛
三、说教学过程
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
我是用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导入的,这样的导入很直接,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到课文内容中来,节省时间为后面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准备。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我是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从“空水罐”到“水罐装满水”: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和变成金的我是放在一起来进行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课文比较长,如果也象教学第二自然段水罐第一次变化那样详细的话时间来不及;二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以后,已经知道从什么角度来体会这个变化的原因,因此也没有必要详细说明;其三,是为了突出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和最后一次变化,也就是为了突出重点,所以这部分,即三、四自然段就通过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来体会,体会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和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美好的行为。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我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焦渴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们的心情将会如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在课文教学结束了以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七颗钻石要变成星星呢?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然后出示了“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句子,这样就让孩子更好的把握和理解“爱心”的主题。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说完后我播放了一个以《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的短片,让学生在了解了爱心的神奇力量后感受发生在不久前我们身边的爱心故事,感受爱的伟大力量,让学生带着深深的感触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然后再一次出示“愿我们的爱心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此时,已经不仅仅是大熊星座了,让学生知道所有的星星都爱的使者,所有的人都应该是爱的化身,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布置爱心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始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感谢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快乐和感动。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3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想处理水的种种方法和理由,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我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自主识字,轻松识记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读去拼音的生词,最后进入猜读小熊身后的不带拼音的字,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自主识字,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掌握课文主题.
2 ,让学生能体会到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解读小姑娘一次次让水的行为.
2 教学难点:感悟小姑娘行为背后所含寓的崇高的,无私的爱.
3 教学突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充分讨论,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等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激趣:《可贵的沉默》讲了一群孩子从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到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她是我的朋友》写出阮恒为了救朋友就算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心的童话故事―列夫 . 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爱心能创造奇迹,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介绍列夫 .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安娜 .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二,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hé cōng bàn tuò shùn
干涸 匆 绊倒 唾沫 瞬间
了解词语意思.
干涸:指大地,河床等因缺水而干裂.
一瞬间:指时间很短的一会儿.
唾沫:口水.
涌出:形容水及其他液体大量,快速地流出.
学生按提示自学.
反馈.
指导书写难写字:渴,灌,竟,舔,凑,唾,沫.
"竟"中间是日,与"竞"要区别.
"唾"最后一横最短.
"沫"上长下短.
三, 整体感知 ,梳理线索.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缺水 ― 找水 ― 分享水)
是什么让水罐产生变化的呢
四,小结:这是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为"节约用水"做一件小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让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解读人物一次次让水的行为.
教学难点:
感悟小姑娘,母亲行为背后所含寓的崇高的,无私的爱.
教学过程
发挥想象,创设情景.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旱灾,所有河流都干了,草木也干枯了,有许多动物都焦渴而死.(播放"大地干裂",动物渴死的影像.)透过第一段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渲染煎熬)在这时侯人们最需要什么 要是这时候你有了一罐水,你会怎样做 (恨不得马上喝掉它)
初读感知,体会行为
面对这罐水,课文里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划出人物几次"让水"的片段来.(学生自学探究)
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添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
4,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精读探究,感悟真情
面对能够活命的甘泉,大家却这样让来让去,难道她们不想喝水吗 (想)
从哪儿能看出来 她们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品味重点的词语,谈自己对人物的解读,突破教学难点)
老师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生成的资源加以重组,推动,并适时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质疑课题:为什么是"钻石" (用代表纯洁,永恒的钻石来赞美他们崇高的无私的爱.)
提升总结,爱的涵义
1,把人物一次次的爱的奉献与水罐的神奇变化结合起来,正是她们无私的爱令到水罐出现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
情节:
内涵:
为妈妈找水
子女对父母的孝心
给小狗水喝
人类对动物的爱心
妈妈让水给女儿喝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给陌生人水喝
自己对他人的关爱
2,以歌声《爱的奉献》中结束课文.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钱库镇一小信息中心组 点击数:66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
作者:方冬棉
《七颗钻石》是人教课标版第6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设计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读中悟,悟中读,努力构建扎实、有效、真实而流动生命对话的第一范文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目标:
1、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像力。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在这美丽神奇的夜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北斗七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明亮的北斗七星,再次用心地感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动人故事。
2、 出示课题,齐读。
3、 谈谈这个故事怎么样?
(二)寻找神奇,感知奇迹
1、 说说是什么让你感到神奇
2、 快速读课文,划出水罐变化的神奇句子
3、 出示水罐5次变化的句子,小结板书
(三)探究神奇,感受爱的奇迹
1、 学习第1、2次奇迹
(1) 出示: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个别读)
(2) 学习第一小节
真是个奇迹啊,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地球发生了什么情况?
出示图 引读
点击:干涸 干枯 焦渴而死
读读这三个词看,有什么感受?个别读 齐读
采访:如果你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如果你就是那里的一株草、一棵树,一朵花,你最需要什么?
小结:是啊,水,水,水,在当时是多么重要啊!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3) 出示: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上睡着了。
有这么一小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看,她正拿着空罐子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呢?然而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引读。
想象一下小姑娘可能到哪里找水,会怎么样呢?
采访
配乐引读:是啊,想着生病的母亲,她还要继续找,就这样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她还是―――――――――四个小时,五个小时,她终于――――――――――――
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个别读 齐读
小姑娘之所以能这么做,都是缘于对妈妈的一种爱,板书。
也就是这种爱感动了上天,看奇迹发生了,出示第一次奇迹,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
对小姑娘来说,此时,在她眼里,仅仅是清澈新鲜的水吗?想想地球发生的情况,说说这又是什么水?
这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她能不高兴吗?齐读
想想刚才找水是这么辛苦,现在一觉醒来竟有一罐满满的水,能不又惊又喜吗?齐读
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表现了小姑娘此时的心情(喜出望外)
(4) 是啊,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小姑娘快喝吧,可把你累坏了
为什么不?
多好的小姑娘啊,再渴再累心里还一直牵挂着妈妈,乃至奇迹又一次发生
出示: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
2、 学习第三、四、五次奇迹
(1)自渎课文第3小节,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与同桌交流。
出示: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点拨第三、四次奇迹
a、 对小动物的爱
b、 妈妈对孩子的爱
你怎么知道?
是啊,母亲就是这样的爱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伟大的母爱就像金子一样发光。
(3)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对陌生人的爱,学习第五次奇迹
请问,小姑娘,这过路人是你什么人?
不认识,你干吗给他水,你不渴,不想喝吗?
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从哪里看出小姑娘很渴,很想喝?
点击:忍不住 咽了一口唾沫 个别读
b、小姑娘,你这么想喝,为什么还要给过路人?你有很多水吗?
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引读第一小节
大旱灾啊,孩子们,水是多么的宝贵啊,可小姑娘还是――――――――――――――――
这水来得容易吗?
引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找水是如此的艰辛啊,孩子们,可小姑娘还是――――――――――――――――――――
何况现在再也忍不住了,可小姑娘还是―――――――――――――――――――――――
c、 小姑娘,在你把水递给过路人之前,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是吗?
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于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d、孩子们,一个过路人,仅仅是一个过路人,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可以有千万种不给的理由,而小姑娘却―――――――――――,毫不犹豫地把―――――――你的眼前又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e、 如果说,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把水让给了小姑娘,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姑娘,这种爱像金子一样发光,那么这种对陌生人的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爱?
是啊,,这是世间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啊!
这种爱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读课题
这种爱像钻石一样纯洁,读课题
这种爱像钻石一样可贵,读课题
f、学习第五次奇迹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感天动地,奇迹又出现了
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
个别读
正是这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解除了地球上的这次灾难,滋润了大地,拯救了万物
你瞧,出示:有水后的地球
说说有水后的地球
是什么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是爱让我们拥有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爱创造了奇迹
3、学习最后一节
(1)你看,出示课件,师读最后一节,板:七颗星星
(2)小姑娘的爱就像天空中的七课星星那样闪闪发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读最后一节
小姑娘的爱也想这天空中的七颗星星那样永留人间
读最后一节
(四)真情写话,情感升华
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想你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小姑娘说,也许想对自己说,也许想对所有的人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出示: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
愿爱像满天的群星永远升起在每一片天空。
板书设计: 七颗星星
↑
七颗钻石
空 爱 金
水 银
满
钱库镇一小信息中心组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七颗钻石会变成七颗星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 水罐 劳累 竟然 匆忙 哀求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 咽下 唾沫 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理清文章脉络。认真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想一想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7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 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 议 想 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板书课题 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1.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出示课外查找的材料,教师结合课本注解一予以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字音,读出感情。
干涸 焦渴 舔 唾沫 清澈(投影显示,提示学生注意以上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
3.本文非常简短,大家读过之后,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呢?(学生讨论后,选派代表复述,并由学生做简评)
4.现在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学生稍做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投影显示)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5.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歌颂小姑娘纯洁的爱心。(学生自由回答,体现爱心即可)
6.课文的结尾作者意在表达怎样的美好愿望?(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表达了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7.(1)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2)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结:本节课我们听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又知道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在童话中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爱心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被那神奇的想象吸引到梦幻的世界。希望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
1. 熟读课文;
2. 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五题。
附板书设计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1) “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2) 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课后选做题。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9
14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句子卡片,每人一张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见教参47页)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孝心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
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 ",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另一板书设计:
小姑娘找水
小狗 妈妈 过路人
爱心
教学目标:
1 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 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 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 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但是我在教学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条理有点乱了,由于被课件束缚,被课件牵住了鼻子,因此有点牵制了学生。
一、导入,激发兴趣
(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七颗钻石》的故事。
二、初读,铺垫情感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齐读课文。互相正音。
3、交流朗读情况:指名同桌一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
4、默读课文,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正确而又简单的概括故事内容)
三、细读,领悟情感
1、出示课件: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花草树木都干枯了,许多人、许多动物焦渴而死。
说说你看到这些场面后的感受。
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在这时候,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设计意图:通过看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此时此刻水的珍贵,为感悟课文做情感铺垫]
2、认真读课文,思考:没有水,人和动物都面临着死亡。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急需找到一些水。在这漆黑的夜里为了母亲小姑娘拿着水罐出门找水。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找水、分水、让水、水罐一次次变化)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
3、小组内合作: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习: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各小组会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先明确水罐的几次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水罐在一次次变化着,故事也变得更加感人。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在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中蕴含的那颗真挚的爱心。
四、品读,渲染情感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变化:当世间万物在忍受着焦渴时,突然,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是什么让荒芜的大地又涌起清泉,让焦渴的人们重获甘霖?(纯洁的爱)
3、如果没有没有小姑娘纯洁的爱心,没有母亲无私的爱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五、唤起共鸣,升华情感
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那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水罐的变化”而叫“七颗钻石”呢?
爱心像钻石一样美好、纯洁,但愿爱心像钻石一样永恒。最后,(引读最后一段)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愿爱像满天的群星永远升起在每一片天空。
在一首《爱的奉献》让我们去体味像钻石一样美好的爱心,让爱的星空因为你我而更灿烂!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10
作者:邓辉 转贴自:小学教研网 点击数:116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邓辉 文章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建业小学 点
纪录与评析: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赵彦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几个词语朋友,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请看前面。(课件出示词语)谁能领读?
生领读:焦渴、水罐、匆匆茫茫。
师:谁能用“匆匆茫茫”说一句话?
生:天黑了,我匆匆茫茫的往家跑。
师:下一个(词语)。
生:反正
师:声音很宏亮。
生:涌出
师:读得很准确。
生:一瞬间
师:“一瞬间”是什么意思?
生:转眼之间。
师:说的太好了!下一个。
生:忍住。
师:还有一个词语,看谁能把握机会?
生:劳累。
师:同学们的刚才表现都不错!那这节课就带着这些老朋友再次走进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好吗?(板书: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件)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和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动物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草木和丛林最需要的是什么?(水)人呢?(也是水)此时的水就意味着什么?(生命和希望)(板书:生命和希望)水在哪里?哪里能找到水呢?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命的母亲去找水,她找到水了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小姑娘中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变化呢?好,请同学们看书。
二、整体感知
1.理清水罐的变化。
生:(浏览课文。)
师:谁能说说,小女孩手中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第一次变化是空水罐变成了有水的水罐,第二次变化是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生:(补充)第三次是,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最后从金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师:谁还能说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发生了四次变化,第一次是空水罐变成了有水的水罐,第二次是木头的水罐变成了银水罐。(学生没说完整)
师:谁还能补充?(指)那个女孩――
生:第三次是银的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第四次是从金的水罐蹦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水(空――满)
银的
金的
七颗钻石
2.感知水罐的神奇。
师:正是因为这水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
水罐,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生:神奇。
3.感知小姑娘和母亲的爱心。
师:板书“神奇”,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呢?
生: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和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板书:孝心、关心)还有吗?
生:母亲对小姑娘的母爱。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师:(板书:母爱、同情心)还有吗?(无人发言)看来,你们都同意这些观点,是吗?那么孝心、关心、母爱、同情心,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是什么?
生:善良。
生:爱心。
三、研读探究
1.体验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
师:(板书:爱心)是小女孩的爱心,是妈妈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生:(自学)
师:谁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和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女孩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我从“一天夜里”看出小姑娘非常的勇敢。她自己一个人,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说明她对母亲很关心。
师:你说的太棒了,还有吗?你还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抓住了“哪儿“这个重点词,看出小姑娘许多地方都找遍,可是还是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睡着了。
师:小姑娘都去过哪呢?
生:小姑娘可能去过湖边找水,没有找到。
生:她可能去小溪边找水,没有找到。
生:她可能去泉边找水,没有找到。
生:她可能去小河边,没有找到。
师:小姑娘去过这么多地方,可是哪也找不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不想再读读这句话?(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呢?
生:应该把“哪儿”读得重一些,体现她哪也找不到水。然后,躺在沙地上睡着了,睡着了很安静。
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她读得静悄悄的,生怕惊醒睡梦中的小姑娘,你们能像她这样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的很生动,谁还想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太棒了!这时小姑娘做了一个梦,她会梦见什么?
生:她会梦见,天下了一场雨,水罐装满了水,她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的病也好了。
师:很好的愿望。
生:她从很远的地方找到了一条小河,她跑到小河里去洗澡,洗完早,她把水罐灌了一些水,回家,把水罐交给了妈妈,妈妈的病也好了。
师:你说的太完整了,小姑娘的心中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祝愿小姑娘梦想成真吧?你还从哪看出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我抓住了“竟”这个词。说明了水罐很神奇。
师:你抓住了“竟”这个词说明了水罐非常的神奇。如果我们把“竟”字去掉了,请同学们看句子,读一读,有什么不同?(出事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我觉得加上“竟”更生动了,因为水来的很神奇,不加这个“竟”字,也许水罐里的水是别人倒的呢?
师:你想的可真好。那你能不能把水罐的神奇读出来呀?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自由读、再指一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的感情不是很强烈,没有突出水罐的神奇。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生:读――
师:这么神奇的罐子,老师也想读一读,想听吗?
师:读――
师: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
生:读――
师:你读得棒极了。你还从哪感觉到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我从“喜出望外”这个词,感受到小姑娘特别的高兴。因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非常地高兴?
师:为什么“喜出望外“啊?
生:因为找到水了?
师:找到水,意味着什么?
生:找到水,就意味着她妈妈的病会好。
师: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非常高兴。
师:那么,小姑娘为什么要赶紧的跑会家去?
生:因为她想让妈妈快点喝上水,让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
师:如果,她不赶紧回去,妈妈会怎样?
生:妈妈会死亡。
师:也许会死亡。此时,小姑娘抱着水罐急急忙忙地往家跑,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师: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能说说?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突出了“喜出望外“这个词。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
生:读
2.体验小女孩对小狗的关心
师:从课文中的这些词和句子,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小姑娘对母亲的一片纯洁的孝心。也正是如此,空空的水罐,变成了装满水的水罐。那么,你又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母亲的对小姑娘的爱心,以及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谁能说说,从哪些地方读读了小女孩对小狗的关心?
生:(读“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变得欢喜起来”)我抓住“一点水”这个重点词,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点水”在那个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姑娘把这“一点水”给了小狗。说明了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理解得非常好。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既然,小姑娘那么关心小动物,为什么只给了一点水呢?
生:因为在那个时候,一点水很重要了,小狗喝了一点水变得欢喜起来,所以,小姑娘给了一点水,给小狗喝。
师:因为这一点水,就能救活小狗的生命。还因为什么?
生:还因为,小姑娘把剩下的水给妈妈喝,要妈妈的病快点好,所以只给了一点水。
师:更能证明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小姑娘给小狗倒了一点水,小狗变得欢喜起来,那么没有喝到水之前,小狗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觉得小狗没喝到水之前,是非常可怜的小狗。
师:用书中的词语来说说,小狗是什么样的?
生: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狗没喝水前是哀哀的尖叫。很可怜。
师:小狗哀哀的尖叫,在哀求什么?
生:它想要一点水。
师:它可能会说什么?
生:小狗可能会说,给我一点水吧,我太渴了。
师:还可能说什么?
生:小姑娘,给我一点水吧!我快渴死了。
师:真可怜。小姑娘听懂了小狗的话,于是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水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于是,木头水罐变成了――(银的了)。谁能带着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
师:你感觉到小狗变得欢喜起来了吗?谁还能读一读?
生:读――
3.体验母亲对小女孩的爱心
师:读得真不错。那么,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爱?请你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母亲说:“反正我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说明了母亲对女儿的母爱。
生:母亲说:“反正我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姑娘,这也是母亲对小姑娘的母爱。
师:真了不起,在这样的大旱灾,母亲把水留给了自己的女儿。母亲自己选择了死亡,母亲喝不到水,有可能死亡。那么,女儿接过妈妈的水,可能会活下来,多了不起的母亲啊!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妈妈,妈妈给予了你的生命,给你无私的呵护,也是关心你成长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和妈妈之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事,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有一次,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水果超市,去买樱桃。一问价钱,十五块钱一斤,我和妈妈说别买了。但是,妈妈却说,没关系,买5块钱的吧,回到家,我把樱桃都吃了,妈妈却一个没吃,现在我后悔极了。
生:记得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要做手术。把送进手术室的时候,我对爸爸妈妈说,我还能见到你们吗?这时,爸爸妈妈都哭了,我现在体会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师:在那个时候,你觉得进去就出不来了,你想特别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是吗?多么伟大的爸爸妈妈啊,他们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课文中的小姑娘也有这么一位母亲,当母亲把银水罐递给小姑娘的时候,亮亮的的水罐变成了――(金的)。你能带着对母爱的理解,把这段好好的读一读吗?
生: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因为母亲得了重病,要死了,所以要慢些读。
师:理解的不错。谁还能读。
生:读――。因为母亲得了重病,所以非常轻的说话。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轻读。
师: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好吗?
生:齐读
4.体验小女孩对过路人同情心
师:当她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的时候,这一瞬间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那么,你又从哪里体现小姑娘的同情心呢?
生:(读“这时,小姑娘……递给过路人”)我抓住了“咽了一口唾沫”这个重点词,她非常渴,可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师:从“咽了一口唾沫”感受到什么?
生:(齐)想喝水。
师:可是,她把水送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
师:她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她想的都是谁啊?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句子(出示句式)读完整。
生:小组讨论。
生: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小姑娘想到的是生病的妈妈。想到的是可怜的小狗,想到的是讨水的过路人,却唯独想到自己的生命。
生:(重复)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小姑娘想到的是生病的母亲,想到的是可怜的小狗,想到的是讨水的过路人,却唯独想到自己的生命。
5.感触小女孩阳光般的心
师: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你想不想对这样的小姑娘说点什么呀?(想)
师: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然后,把心里话说给大家听。
(学生写,教师提示写字卫生)
师:(指名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啊?
生:我想对小姑娘说,好人有好报。你和你妈妈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小姑娘,你的金子一般的爱心太伟大了,你生活的一定会很好,因为好心有好报。
师:你说的太感人了。
生:你太勇敢了,在夜里一个人为母亲找水。
师:你想不想向小姑娘学习。希望,你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
生:小姑娘,你能把生命的水让给陌生人,你非常有同情心的,你和你妈一定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和小姑娘说了那么所知心话,看来,这个具有阳光般心灵的女孩,作为爱的化身,已经深深地留在你们的心里。正是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使水罐再一次发生变化。谁能把水罐最后一次变化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最后自然段)
6.体会七颗星星的象征意义。
师:正是小姑娘的一次次爱心的付出,以及母爱感动了上天,让水罐跳出了七颗钻石并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干旱的世界因为这水而变得富有生命和活力,水,因为爱心而丰盈,世界因水而美丽。孩子们,让我们满怀爱意,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课件),你们看到七颗星星了吗?那仅仅是七颗星星吗?它还代表什么?
生:代表小姑娘的对母亲的孝心,代表了小狗的关心,母亲对她的母爱,和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生:(补充,基本与上相同)
四、回归整体
师:也就是说,这七颗星星象征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那是关爱心、孝顺心、奉献心、助人心。一颗,两颗,三颗,他们在天空中永远给人们指名方向,带光明、希望和幸福。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童话故事啊?让我们随着悠扬的乐曲,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聆听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
生:(配乐朗读)
师:多么神奇的童话故事啊!希望你们在课下,你把这个故事用丰富的想象力,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下课。
评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奇的童话故事,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评析
本课是一篇神奇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地球上大旱灾,小姑娘为妈妈找水喝的经历。课文是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受“爱心”是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主题教育,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主题教育与语文基础训练的和谐统一。
纵贯案例一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总体设计是抓住“主题”体会表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那就是孝心、关心、善心、同情心,这些归结起来就是“爱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初读课文后,不用细心地分析,就能理解到这个层次。抓住文章的主旨,我想接下来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这样的爱心是怎么表达出来。怎么表达的呢?无非就是让学生抓住主要的事件和描写事件的句子以及词语。要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表达的含义,以及情感色彩。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的表达,尊重学生多元的感受,体现阅读是“对话”过程。
2.特别关注的是语言的表达。例如,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小女孩的爱心,是妈妈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这样的引导就是让学生读进文本,体会文本,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语句的分析,就不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是“咬文嚼字”的语文。例如,学生体验孩子的孝心,找到“我从‘一天夜里’看出小姑娘非常的勇敢。她自己一个人,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说明她对母亲很关心。”又如学生说: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我抓住了‘竟’这个词。说明了水罐很神奇。”还有“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我从‘喜出望外’这个词,感受到小姑娘特别的高兴。因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非常地高兴?”有了词句的透析,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关注了思维的想象。利用文章的空白之处,拓展想象的空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例如,小女孩去找水,那么都去哪里找水了,通过想象体会小女孩的勇敢和艰辛,突出她是一个特别孝心的小女孩。再如,她躺在沙地上睡着了,那么她做了一个梦,会梦见什么呢?这是让孩子体验小女孩的美好愿望,体验为妈妈找水的急切内心。这样的处理与文本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的。
4.注重了在体验中朗读。语文是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什么时候,训练学生的情感朗读呢?它应该是在词句分析基础上,生成情感之后,及时的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书感动。例如,当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姑娘的急切回家的心情,就让学生带着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来朗读。这是把语言现象与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朗读训练才是有效的。
5.注重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文本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如何透过文本也让学生受到教育,那么就要在关联之处,拓展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例如,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师引导:真了不起,在这样的大旱灾,母亲把水留给了自己的女儿。母亲自己选择了死亡,母亲喝不到水,有可能死亡。那么,女儿接过妈妈的水,可能会活下来,多了不起的母亲啊!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妈妈,妈妈给予了你的生命,给你无私的呵护,也是关心你成长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和妈妈之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事,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自然的结合,没有痕迹,也不造作。学生理解了文本,也理解了母爱。我们说语文也是生活中的语文,但是,我们在文本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时候,千万要把握“尺度”,不是语文联系生活,越多越好。而起到辅助体会文本的作用就可以了。我们不能为了情感教育,而冲淡对文本的学习。文本始终是学习的重点。
6.注重了读与写的结合。现在阅读教学多在内容与情感上分析,很少看到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阅读课成了说读课。阅读教学上,在适当的环节上,让学生动一动笔不好吗?例如,教师引导: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你想不想对这样的小姑娘说点什么呀?(想)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然后,把心里话说给大家听。也许有人认为写是多此一举的。但是,我们阅读课长期得不到写的训练,阅读教学也是值得忧虑的了。看似一个小环节,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意识。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语文教学要在平淡中见功夫。我们喜欢满怀激情的阅读教学,因为那样确实很吸引人的视觉和听觉,但激情过后是什么呢?是一味的情感熏陶吗?语文必须要落实语言的基础,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些靠激情是做不到了。虽然有的语文课,我们看不出有许多的创意以及资源的引进,但你能着实的感受到,是在教语文。看似平淡,但有语文训练意识,那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11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质疑
1、同学们,请看。看到了美丽、神奇的夜空,看到了明亮的北斗七星,大家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
2、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新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重要问题:
大旱灾有多严重?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发生自然灾害可不稀奇,一些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木头做的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银的?银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什么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
神奇?(贴水罐:我和你们有同感,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处理第一自然段
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
生: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干枯就是植物都没有水分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就是比干渴还渴。(指名一人补充)
4、自由读:你们体会的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指名一人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
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上节课,同学们在读书时画出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2、默读二、三自然段:
(指板书)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
大家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通过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二~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答案。
指名说。
3、指名四人读二、三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从这一次次变化中你都体会到了小姑娘对谁的爱?这样吧,我们请四位同学把这几个情节再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说。
4、情节1──给妈妈找水:
这些爱都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先来读读小姑娘为妈妈找水的这个情节,看看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小姑娘非常爱她的妈妈。
⑴ 自由读:
学生说:
① 一天夜里(1大旱、2爱妈妈)
② 找哇找哇,终于(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小姑娘会去哪找水呢?
③ 小心翼翼、一滴一滴(水太宝贵了,小姑娘为了自己的妈妈有水喝丝毫不敢放松)
⑵ 课件演示水罐变化:
看,罐子里终于接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你想说什么?
⑶ 我听出了你们的又惊又喜,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呀!
点评:水罐里有水了,而小姑娘想到的确是她的妈妈,她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啊!
⑷ 指名读完整情节:
谁把这个情节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5、课件演示情节2、3的变化: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小姑娘爱小狗,把水给小狗喝,于是水罐变成了银的。(多神奇啊!)小姑娘爱妈妈,捧着水罐给妈妈喝,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太神了!)
6、情节4──给陌生人
在水罐的这些变化中(指板书),有一次变化是最神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
⑴ 自由读:
我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情节,看看这个过路人什么样?
⑵ 指名说:
渴极了。你从哪看出来?(脸色苍白、有气无力)
谁能试着读一读过路人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什么是过路人?素不相识的人。
从哪能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更、全都)
这可是大旱之年啊,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
(出示句子)奇迹再次出现了!自由读。
读了这次变化,让我们又想起了小姑娘找水时的情景。(出示句子)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大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⑶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
(出示句子)看,你们能试着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一练。
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草木不再──,人和动物不再──。
大地上有水了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地上又生机勃勃了!)
7、那七颗钻石呢?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读出了你的感受,还有谁想读?
8、我们再看看这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板书: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大地,这不是爱满天下吗?
四、拓展、发散
1、读了这篇感人的童话,大家也一定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爱的故事。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快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2、学生写话、朗读。
七、作业
《七颗钻石》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将来你们会读到他更多的作品。今年是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可以再去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七颗钻石》作业设计 篇12
(听课笔记整理)
师:我们小学都学过那些童话?
生1:《会摇尾巴的狼》
生2:《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3:《小马过河》
师:你们喜欢童话吗?
生:喜欢(一起,大声地)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吗?
生:不了解(小声地)
师打出大屏幕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大声地朗读一遍,要求能复述故事。
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读完后同学们看到这篇课文没有生字,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些字你会读吗?
师打出大屏幕
干涸 水罐 捡 瞬间 舔 唾沫 绊倒
师:哪位同学能够把童话讲给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听听?
生复述故事
师:他说得好吗?
生:好(一起)
师:他说得很好!
师: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师打出大屏幕:
读一读 想一想
1、童话中水罐和罐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生默读课文--------------生讨论
师:你们讨论有结果了吗?
生1: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师:什么是变化过程?由……到……才是变化过程呢!
生1:水罐 第一次由木做的变成银的
第二次由银的变成金的
水罐内 由无水变成有水
罐内涌出水并且出现了钻石
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生1: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的时候睡着了,醒来时从无水变成了有水,接下来绊倒了,水罐从空中摔下,水一点也没有洒,水罐端正地放在地上,小姑娘倒水给小狗喝,水罐变成了银的,……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泉。
师:小姑娘想喝水吗?
生:想(一起)
师: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想喝个够”
生2:“咽了一口唾沫”
师:小姑娘把水让给小狗、母亲、路人喝,小姑娘充满了爱心!
(成板书)
七颗钻石
母亲
小 小 路
狗 姑 人
娘
师:小姑娘希望爱心普照人间,文中哪里能够体现?
生:越升越高……
师:一起读一遍
师:大熊星座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不是
师:这是童话,什么是童话呢?
师:介绍童话,童话是……
大屏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篇童话也是借助夸张和想象的。
师:“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的话,她会梦到什么呢?
生1:仙女送水
恶梦 没有水
生2:梦到小溪,把水带回家,母亲的病也好了,然后自己舀水喝!
生3:恶梦,一路上有渴死的动物、人,回头一看是漫天的黄沙!
生4:梦到上帝,上帝造井救活了人们,救活了母亲!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目的是找水。
师:她充满了爱心,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些充满爱心的故事。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
生1:宿舍里同学给水
生2:生病了宿舍的同学照顾他
生3:老师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看病
师:年轻人和老人之间
生1:学生送给捡垃圾的人苹果
生2:在重阳节同学们给老人们捐大米
生3:家长把好吃的留给我们
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师: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身边的人都在关爱着我们,我们充满了感动。我们学过的有一些诗句也是表达爱心的。
生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亲情
生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心,让我们拥抱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受爱心,享受爱心,营造爱心,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要把这个话题带到生活中去。
师:让我们在韦唯的《爱的奉献》中结束这一堂课。
学生轻声地跟唱,听课的老师也有的情不自禁地跟唱。
老师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