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百舸争流的思想(精选12篇)

百舸争流的思想(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百舸争流的思想(精选12篇)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1

  第二课、

  一、高考考点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问题,也就是              的关系问题。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                   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唯一标准。凡认为                    ,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                     ,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                     的问题,即                    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       与          。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           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      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重点难点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

  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学生探究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思考:惠施的说法对吗?

  (归纳)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这个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这就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是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一是认为事物是不可以认识的。世界是可知的。惠施的说法不对。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四、板书设计:

  五、考前演练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2.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3.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荀子的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     b.主观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4. XX年1月31日,为了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中央1号文件出台。这体现了(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信仰宗教

  7.材料一:王夫之提出,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材料二: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简要评析材料一的观点。

  六、学后反思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知识点整合

  第一框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例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3~4题。  

  【例3】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d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例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d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c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例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c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哲学派别一览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六、填空巩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唯一标准。凡认为________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_________的问题。凡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凡是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_________,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_________,不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_________的哲学体系。

  七、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c  )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3、 “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  d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c  )

  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5、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据此回答6―7题

  6、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b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7、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  (  c  )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c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9、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b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就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c  )              

  a.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     

  b.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c.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

  d.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11、“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列宁把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a  )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物主义方法论结合在一起

  c、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d、把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结合在一起

  12、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唯心主义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旧唯物主义看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旧唯物主义只承认意识依赖物质,而唯心主义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c、辩证唯物主义既看到物质决定于意识,又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不定项选择题

  13、从“我在故我思”和“我思故我在”的争论中可以看出( acd  )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bcd)

  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简答题

  15、有人认为“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的,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答案:(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3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二、基础知识梳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和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和      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          和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         、          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和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和     谁是      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      是本原的,意识是    的,先有     后有        ,     决定       。 

  (3)、唯心主义认为,       是本原的,      依赖于      。不是      决定     ,而是      决定      。

  ★(4)正确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派别 基本

  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常考观点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其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

  唯物

  主义

  和历

  史唯

  物主

  义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等等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局限性: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

  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真主、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外的“神创论”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和              ,            和          

  “两大阵营”或两大基本派别         和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辨析: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探究二:某校高三(8)班组织学生针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正确性进行大讨论:甲组认为,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彻底否定。乙组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有得失,应辨别的认识。

  结合上述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对于上述两组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参考答案

  探究一:(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3)因此,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错误的。

  探究二:(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其划分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②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制度,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③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因而成为不结果的花,但作为一个基本哲学派别,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此可见,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甲组的观点应辩证的认识。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纲考点解读】

  明确考纲(1)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备考指要本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会结合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古今俗语、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等为内容,考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考察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及其区别。【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2百舸争流的思想一、知识梳理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正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②第二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肯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可知论;凡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就是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易混易错点】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整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其观点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同时它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因而具有局限性。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知识拓展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比较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特别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局限性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行。在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表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联系①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②从外延上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提示】不能认为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识拓展2】唯物主义的常见观点基本形态常见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⑤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⑥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6.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7.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易混易错点】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关系。典型代表基本观点(不同点)相同点主观唯心主义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③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④王守仁:心外无物⑤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⑦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⑧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⑨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①柏拉图:理念论②黑格尔:绝对精神③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④朱熹:理生万物,理在气先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二、典型例题1.(山东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歌词的改动反映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是上帝还是科学,故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答案】a2.(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存在根本上的差异,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a和b分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d为不可知论,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3.(广东单科)“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理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地之心也【解析】“道”本指人行走的道路,后引申为道理、过程、规律。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选c。a属于形而上学观点,b和d为唯心主义观点。【答案】c4.(全国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a5.(江苏卷)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答案】b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5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2、理解目标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目标

  (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难点)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许多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丢弃了,然而,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却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十分传奇,道理也值得我们珍惜。但这个世界上果真有神存在吗?神能够指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吗?

  【讲授新课】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

  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

  (可见的;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

  【课堂探究】p9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能。这个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    言】p9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言意在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最重要的方面)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                                            映存在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                                           反映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a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简言之,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产生,谁后产生,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就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

  【举例导入】庄子梦蝶的故事

  睡着了会做梦,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正常人都能分清梦和真实,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如果有谁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继续把自己当作蝴蝶,张开双臂整天在花丛草间作飞舞状,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疯了。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回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好像没有人因为庄子提出这个问题而把他看成一个疯子,相反,大家都承认他是一个大哲学家。哲学家和疯子大约都不同于正常人,但他们是以不同的特点区别于正常人的。疯子不能弄懂某些最基本的常识,例如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分清梦与真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严重的障碍。哲学家完全明白常识的含义,但他们不像一般的正常人那样满足于此,而是要对人人都视为当然的常识追根究底,追问它们是否真有道理。

  按照常识,不管我梦见了什么,梦只是梦,梦醒后我就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这个真实的生活绝不是梦。可是,哲学家偏要问: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不容易呢。你也许会说,你凭感觉就能分清哪是梦、哪是真实。譬如说,梦中的感觉是模糊的,醒后的感觉是清晰的,梦里的事情往往变幻不定、缺乏逻辑,现实中的事情则比较稳定、条理清楚。人做梦迟早会醒,而醒了却不能再醒,如此等等。然而,哲学家会追问你,你的感觉真的那么可靠吗?你有时候会做那样的梦,感觉相当清晰,梦境栩栩如生,以至于不知道是在做梦,还以为梦中的一切是真事。

  庄子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子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b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简言之,世界能否被正确认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区分出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属于可知论;凡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观点或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理由是:客观世界不存在可以被认识的任何可能,世界不过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现象的堆积;让有限的认识能力去认识无限的世界,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人类不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感觉和思维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如:一根棒伸入水中,清楚地看到它折断了,怎能断定它是直的呢?(折射);再如:左手放进热水里,右手放进冷水里,然后把双手放进温水里,结果左手说盆里的水凉,右手说盘里的水热,感觉真会欺骗人类。所以,在不可之论者看来,世界的神秘面纱永远也撩不开。

  【举例】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休谟认为“知觉是唯一的实在,知觉之外,一切不可知”。

  【举例】庄子和朋友惠施外出散步,看到桥下很多鱼不停的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庄子说:“鱼儿多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鱼儿很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儿,就不知道鱼儿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提问讨论】世界是不是可知的?

  世界如果不可知,人类如不去探索,将仍停留在吃生肉、穿树皮、住山洞的愚昧时代。现在的大千世界精彩纷呈,许多未曾想过、不敢想的东西,经过人类孜孜以求的钻研,变成了现实。许多现象都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而且依据这些解释,进一步指导人类的实践。(如生命现象、天体现象、各种发明)

  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到底。(图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实践上)

  从实践上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每个人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前期和基础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的实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的哲学提升。

  【提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总是先有计划后有行动?为什么有的计划和愿望能够实现,有的却不能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为什么不能只凭自己的意志行事?

  a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举例1】人们的实践活动,不管自觉与否,首先遇到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总会这样或那样解决思维和存在谁第一性的问题。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工作时,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活动对象是真实存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饼不能充饥。要做好工作,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美好、远大的理想与学习的现状)

  【举例2】我们经常会提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上帝和神” 、“人是否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等问题,如果不相信世界上有神,就不会有遇到事情求神的做法。“眼见”不一定“为实”,说明认识事物不仅需要肉眼,还需要智慧的眼睛,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凡是达到理想效果的事情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但心想未必能事成,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想法才可能成为现实。

  【课堂探究】a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b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这一探究活动主要说明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我们的生活、实践处处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a这些生活和实践活动,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要求思考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中认识到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b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问题,同我们的生活实际也有密切联系

  【举例】相信世界可知与不相信世界可知是大不一样的,这两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相信世界可知,相信世界是有规律的人,会经常保持乐观的进取精神,相信前人没有认识的事物,一定会被今人和后人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会多一些。而那些不相信世界可知的人,往往消极等待,最终碌碌无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哲学问题(理论上)

  到现在为止,科学已经证明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了地球以外,再没有别的行星存在着高级生命,地球上的文明是太阳系独一无二的现象。至于太阳系以外是不是有高级生命存在,是不是存在类似、甚至高于我们人类的文明,那还有待于科学的探索和发现。所以我们现在谈论问题,都是立足于地球,立足于地球文明。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出现了文明以后,呈现在人类面前的各种现象,归根到底有两大类,一类叫做物质现象,一类叫做精神现象。宇宙间各种现象,无论怎么花样繁多。都可以归到精神和物质两类中的一类去,二者必居其一。从蒙昧的、野蛮的远古时代起,人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就不断地碰到并思考着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关系问题,而且作出不同的解释。人的存在与活动,时刻都发生着精神与肉体的矛盾。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按照自己的某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必然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在追问世界本原、探讨人与世界关系时,就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争论的理论焦点。哲学争论的问题很多,观点纷呈各异,但是它们所争论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这一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集中点和根本分歧点,也是划分基本派别的依据和标准。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哲学斗争和发展的中心线索。

  【举例】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起源

  例如,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完全不知道人体的结构,对于大脑的活动情况一无所知。他们对于做梦这种现象不能正确地理解,以为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离开自己身体的灵魂,人死了灵魂还存在。这种愚昧的想法,就是远古时代人类对所谓灵魂同物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解释。哲学是教我们怎样看待世界的总的学问,它当然要从根本上回答精神和物质,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古往今来,哲学上千流百派,名目繁多,但归根到底都分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而展开。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如果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如有人把信不信鬼神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还有人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是否追求理想意图、是否相信人类进步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费尔巴哈),也有人把心软和心硬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课堂探究】p11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英文中唯物主义为materialism,来源于material,物质;唯心主义为idealism,来源于ideal,理想。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不能仅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上来理解其内涵。认为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肉欲、爱财、牟利、娱乐等一切满足感观需求,追求个人私利的龌龊行为;认为唯心主义是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这是及其错误的,也是非常荒唐的。

  (1)什么是唯物主义p1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观点介绍】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zhen)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无神论者,当时佛教盛行,甚至皇帝都痴迷佛教。佛教鼓吹人死后还有灵魂,肉体不存在,但灵魂可以出窍进入“天国”。范缜对之进行了无情批判。他认为,形神合一,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精神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这里的“形”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神”指精神现象、意识现象。他认为,,物质实体是产生精神的基础,只有人活着,人的躯体在,才会有精神。人死了,躯体不存在,精神就不会独立存在。这种观点就是唯物主义观点。

  【观点介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结合图表讲解】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认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气、原子等,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于它。

  这种唯物主义依靠笼统的直觉、猜测,对世界的解释过于简单、肤浅、直观,缺乏科学根据,带有直观猜测的性质。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值得强调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与朴素辩证法结合一起的,确信世界万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观点介绍】中国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战国时期荀子:天地合则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希腊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元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实体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王充: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刘禹锡: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原子说是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形式)

  【课堂探究】p11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长足发展的时代(三大发现),这一时期,唯物主义冲破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一次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出现了一批唯物主义者(培根、霍布斯、洛克、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等)机械唯物主义摆脱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自发性,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认为把世界归结为原子,世界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单位。很显然,这种观点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举例】霍布斯―物质是有形的,无形的不是物质,否认物质的其他特性和质的差别;

  【举例】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不了解运动的源泉和原因,企图用力学规律说明一切运动,把一切运动形式乃至人的生命、精神现象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拉美特利―人体运动与机器运动没有区别,人体不过是一架自己会发动自己的机器而已。人和动物的不同,只不过是人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

  这种唯物主义还有其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

  以上a、b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实现了两个结合(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它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图示】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哲学观点 局 限 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简单、肤浅、直观,缺乏科学根据。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是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p12 

  2、唯心主义     (列宁称之为无实花)

  (1)什么是唯心主义   p11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意识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结合图表讲解】

  唯心主义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的理解不同,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   p12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看作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举例】疑邻偷斧(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课堂探究】a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

  b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一为什么?

  【探究提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它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把人类思维对感觉的依赖夸大为世界对感觉的依赖。

  【观点介绍】

  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宣称:“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把一切都看成是由人心所派生的。

  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著名论点是:“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不是父母生了他,而是他的感觉生了他的父母)

  漫画:“只要眼睛一闭,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b客观唯心主义  p13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观点介绍】柏拉图:理念;    黑格尔:绝对精神

  上帝创世说、女娲造人说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主张“理”一元论,认为理在事先,理在气先,认为精神性的“理”产生了物质性的“气”。

  以上这些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本来是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课堂探究】p13

  【探究提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理和天地万物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

  【图示】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哲学观点 共同点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 

  本质上都是错误的,都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物主义 神的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由神的意识创造 

  【提问讨论】宗教属于唯心主义,是一种非科学的世界观,但是当代大学生信教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a社会根源―社会转型时期,体制还不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腐败问题、下岗失业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让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丧失奋斗的信念,迷失信仰。

  b认识根源――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够,寻求一种虚幻的寄托。宗教教义对协调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是寻求一种心灵的保护、一种灵魂的平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宗教的消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造成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高度发达的光明世界,人们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再不需要向虚幻的神的世界去寻求精神寄托。

  【归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从属于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外,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如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样,始终存在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并不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之外的另两个哲学派别。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处于从属地位。因为,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所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注意】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因素。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应具体分析,科学批判,不能全盘否定。

  【本课总结】一个问题、两个内容、三个原因;两个概念、五种形态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2、第二课课后练习

  第二课课堂作业

  一、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

  二、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哪些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3)水是万物的本原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5)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6)气者,理之依也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6

  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 李宏亮

  【课标再现】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        

  ¨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内涵

  (3)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2.理解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

  (1)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4)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学生活动:展示一组著名学派的命题,请学生判断理解并归纳出他们的最大分歧在哪儿?

  (最大的分歧在于认同世界从哪里来,谁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位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归根到底是处理好谁与谁的关系?

  (如:学习实际效果不佳是学习计划与实际状态的脱节,归根到底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正文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学生活动:展示四个代表观点,请学生在阅读课本p-1/9-1/10的基础上,进行归类。

  (唯物主义: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可知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知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并认为是它引起人们的感觉,但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举例: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德国费尔巴哈“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举例:如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举例: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举例:“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怀疑。)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1/10―1/11,思考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说明。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学生活动:“忆一忆”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和必须处理的三对关系是什么?

  (认识和改造世界、人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关系,选择其中的一个举例分析)

  举例:p10的材料、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能力、习惯、知识基础)、每年的家庭发展计划、一个人的心情与当时的境遇;承认物质第一性就不会怕鬼神、不会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举例: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首先要解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要强调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客观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不可回避),进而才会探讨如何尊重自然、满足人的需要,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敬畏自然--图腾崇拜的唯心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掠夺自然--人的崇拜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割裂人与自然关系的机械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举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决定了他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决定了他对世界是怎样的(联系、发展、矛盾客观性)、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决定个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

  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

  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地位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c.代表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代表人物

  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

  举例: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代表人物

  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

  举例: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客观精神”,在古希腊柏拉图那里叫“理念”,在黑格尔那里叫“绝对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则称之为“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why:

  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举例:形而上学主要是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代表人物是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等人,以及法国唯物论者;如事物“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双方中正确者必居其一。”牛顿:“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小逻辑》。一般来说,形而上学最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辩证法很容易出现完全思辨的唯心主义。

  3.反对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举例:笛卡儿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重点学习了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两个核心问题即第一性和同一性问题,根据对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引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进而学习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三个基本形态以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两个基本形态,在学习中要主义各种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最好能分析和体会他们观点中的局限性。

  作业设置

  1.同步完成《学习评价手册》的相应内容。

  2.结合课堂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收获,给每一个哲学学派收集1-3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体验其中的哲学原理。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7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对思维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通过汇集资料,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法指导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学习哲学知识与领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维方式,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比如,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就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等,而我们的思维智慧和思维能力就会在这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2.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学习本课的内容就要运用第一课学习的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结合事例进一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从中体会学习哲学对我们生活的指导作用。

  3.建议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学点哲学史。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哲学智慧是哲人在追求哲理的实践中取得的智慧之果,在哲学史中充满了人类的无穷智慧。

  二、知识点拨

  本课第一框讲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要准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这一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3.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

  例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

  a.意识能否正确地认识物质    b.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否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的理解。要注意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和关系,a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c项强调的是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项强调的是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正确答案为b。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人类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共同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题: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理解。④选项绝对化,应舍弃。③选项没有涉及我们的生活问题,也应舍弃。①②项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答案。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是(  )

  a.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  b.研究人生问题

  c.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即(  )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思维和存在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学生要面对和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关系……各行各业的人们做工作都有一个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这说明(  )

  a.学习哲学能很好地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生活的目的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  )

  ①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③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但“心想”未必能“事成”。在什么情况下,“心想”才可能“事成”呢?请以此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明清之际的哲学家王夫之提出:“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用你学过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谈谈上述观点中“道”与“器”的关系。

  四、能力拓展

  1.列举事例,分析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讲“眼见为实”。你同意“眼见为实”吗?为什么说“眼见”与“为实”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

  五、相关信息

  (一)“思维”和“存在”的哲学含义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意识、精神。存在,指“有”,既包括物质的东西,也包括精神的东西。对于思维而言的存在,是物质的同义语。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从理论上看,尽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发生研究重点的转移,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首先,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其次,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本体论上表现为二元论,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理论无非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三)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

  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说:“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解释。

  在中国哲学中同样存在着哲学基本问题,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天人关系和名实关系是先秦至两汉时期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天人之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始终,哲学基本问题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天”是指自然界还是指主宰万物和人事祸福的天命?人能否对天(自然)有所作为?所谓“天命”,是将天奉为人格化的神,认为天有意志和意识,世界是按其命令建立和发展的,还是把它看作是自然运动发展的规律,从而赋予它以物质存在的意义?因此,关于天是自然界还是神意的天命的讨论就蕴含着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探究。名实之辨是讨论名称、概念与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名称、概念是思维的形式,因而名实之辨显然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名称、概念是实在事物的反映还是先天就有的?名称、概念能否正确地反映以及如何反映实在事物?

  有无之辨涉及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万物的本体是物质世界本身还是在物质世界之外?形神关系表现为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主体的精神与物质性的形体哪一个是根本的问题。与名实之辨相比,有无之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就由思维的形式(名)和思维的对象(实)的关系,转向思维主体自身和物质的关系,这无疑是更为深入了。

  理器问题是与道器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道”与“器”相对,道是抽象的普遍性的概念,器是具体的特殊事物,道的含义与“理”相同,器的构成元素是“气”,因而道器问题可以归结为理气问题。当时的心物之辨和知行问题紧密地联系着,因为心和物即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认识)和行(实践)的反复活动。理气、心物之辨结合在一起,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气、理、心”三者哪个是最根本的?气是物质世界,理是普遍观念,心是主观精神。可以说中国哲学发展到理气、心物之辨,哲学基本问题已经比较明晰地被揭示出来了,通过理气、心物之辨,围绕着气、理、心三者的关系,形成了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一元论、以二程(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一元论。最终由王夫之以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气一元论,达到了传统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高水平的回答。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  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

  ◇课堂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选c。其余选项错误。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课堂练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答案:a   

  解析:凡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承认思维决定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故选a。b、c、d三项都从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选。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9

  班 级           姓 名        

  一、考点知识填空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b)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                    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            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         和          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b)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是本原,先有       后有       ,        决定       。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                  、                和

  。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a)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是本原,        依赖于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决定       。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和              。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             ,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

  (2)            和             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二、知识疑点解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吗?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就是错误的,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课堂演练

  (一)判断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

  2.对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    )

  5.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

  (二)单项选择题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7.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

  ①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          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      (   )

  a.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决定意识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11.“根据姓名即可测知人的事业、健康、财运……”,从哲学上看,这属于     观点(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12―13题。

  1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

  a.都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13.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围绕        作出的回答        (    )

  a.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        b.思维决定存在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四、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   )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c.思维是否等同存在的问题         d.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理在气先

  a.①②④          b.②③          c. ②③④        d. ②

  5.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有人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鬼在心中”。这些观点 (    )

  a.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b.实际上否认了神鬼的存在       

  c.实际上是唯心主义           d.是一种不可知论

  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世界统一于意识

  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

  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二)简析题

  8.根据上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讲,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问题?

  (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甲、乙二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答案

  三、课堂演练

  1.×   2.√  3.×  4.×   5.√

  6.a   7.c   8.a   9.c   10.b   11.b   12.d   13.d

  四、巩固提升

  1.c   2.b   3.d   4.b   5.c   6.b   7.b

  8.(1)甲、乙二人在争论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本原)的问题。

  (2)①甲认为“我在故我思”,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②乙认为“我思故我在”,则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世界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③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10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温故知新】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哲学的含义?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目标导航】

  高考考点: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注意:并非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基本形态?)

  3、哲学的两个对子:

  【温馨提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那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

  b.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

  2、想一想:分别说明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可知论,哪些属于不可知论?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可知论)

  (2). 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不可知论)

  (3). 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不可知论)

  (4).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不可知论)

  3、议一议:哲学的两个对子是什么?

  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

  二、误区点拨:

  分别说明下列观点属于那种哲学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

  4.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客观唯心主义)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7.“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8.“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9.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1.古印度“四根说” :地、火、水、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2.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国》)(主观唯心主义)

  1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4.水是万物之原,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5.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

  16.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唯心主义)

  17.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8.上帝创世说(客观唯心主义)

  19.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观唯心主义)

  2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主观唯心主义)

  21.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客观唯心主义)

  22.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3. 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我思故我在(主观唯心主义)

  2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7.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为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8.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客观唯心主义)

  29.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主观唯心主义)

  30.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客观唯心主义)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

  三、知识盘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你能行!

  一、单项选择题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在我们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4.(07江苏政治)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c.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弄清了世界的本原,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闭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8.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9.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0.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1.(09广东大综合)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部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2.(09山东文综)“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

  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你的收获与困惑: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一、选择题

  1-5:ccddd    6-10:bbdac   11-12:bd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11

  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提示】

  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4.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它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形态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 总体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扩展】

  1、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2、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3、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4、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5、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

  区 别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联 系 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百舸争流的思想 篇12

  XX届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学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学习要求:

  1.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巩固基础知识记忆;

  2.自主、独立、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对照参考答案订正练习中的错误,补充解答残缺部分,及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缺与思维缺失,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及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              、               、

  ;唯心主义包括                  和                 两种基本形态。

  3.哲学史上存在着                      、                        “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以下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属于这类问题的是

  a.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率的关系  b.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c.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从学习行为与心理的实际确定学习计划

  4.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

  a.哲学基本问题的体现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物质与运动关系的体现     d.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体现

  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6.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8.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

  a.对物质属性的不同理解        b.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c.主张意识决定物质            d.对意识标准的不同理解

  9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夸大某一个片段,就可能导致唯心主义。比如,客观唯心主义就是

  a.主张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            b.主张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

  c.把我们的感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d.把概念神化为脱离物质的绝对

  10.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①③

  11.有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娱目、肉欲、爱财、投机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之爱的信仰。这种观点

  a.错误理解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b.正确分析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c.主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

  d.揭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论界限

  12.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物质和精神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但他在论证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结合在一起时,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非哲学的基本问题

  b.二元论调和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c.二元论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d.二元论与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13.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顾实际事实,凭想像与主观愿望办事的错误,说到底是

  a.是对客观事实的能动反映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14.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16.关于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本原的根本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④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把世界的本原的物质理解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18.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回答19―20题。

  1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20.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坚持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1.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

  ①“心外无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⑥气者,理之依也 ⑦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⑧上帝创造一切

  a.①②⑦          b.②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

  22.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时,一日,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d.要从正确的思想原则出发处理事情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指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克服这些局限性上取得的哲学成就。(12分)

  24.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彩,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塞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观点在哲学上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列举生活实例分析上述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6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d a a a b b d a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c d d d c c b a d a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概括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严格区分物质具体形态与哲学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实在性,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4分)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主张世界物质性的同时,存在形而上学的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全面、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因而是科学的。(4分)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4分)

  24.(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思维当作世界的本原。(6分)

  (2)举例(略)说明中主要涉及以下危害:①主观唯心主义导致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以主观想像代替客观事实与规律,主观蛮干。②客观唯心主义则会导致迷信盛行,阻碍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自觉改造世界,阻碍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其他分析言之有理的可以给分)(6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百舸争流的思想(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