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精选6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精选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精选6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1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 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板书)

  第一框题 (板书)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图画导入  法)(教师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展示图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讲出其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称。)

  民族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什么是民族?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民族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或(趣例导入  法)播放视频:南斯拉夫内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看了录象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同学们的感想一定很多,我的感想也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10个字:“一朝战火起,倒退几十年”,可见,“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知识就至关重要。从这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的形成(板书)

  (这部分的知识可采用议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座的同学都属于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谁知道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作了简要概括,还用一段楷体字,具体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请同学们在阅读了这段材料后来归纳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媒体显示:民族产生示意图

  (教师结合图表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原始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那时并不存在民族。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从此,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部落战争频繁发生,亲近的各部落为了掠夺其它部落或者防御其它部落的掠夺,就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使各部落互相杂居,逐步融合,人们间的关系也由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氏族制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们的共同体便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

  我们通过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议论)

  至少应该明确下面两个观点:

  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板书)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表述,只是民族的一般含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作为中学生我们掌握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

  2、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后还会有一个逐步消亡的过程。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板书)

  (这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先展示某一个民族典型特征的画像让学生辨认,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个画像上的人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依据是什么?是以他们的长相以及服饰为依据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引导:长相、服饰是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特征的,但不能认为划分民族的依据就是长相服饰。长相服饰与划分民族的依据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长相、服饰属于民族的外部特征,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才是民族内在本质的东西,要正确划分不同的民族必须抓住其内在的特点和本质,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01页最后一段到10页倒数第二段。

  (媒体显示)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

  2、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

  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学生阅读后归纳)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板书)

  (学生发言)民族的第一个特征是:共同的语言。是指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往来而通用的语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分析)共同语言是一个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语言促进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稳定。

  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的识别而确定的。比如汉族语言主要是汉字的定型和书面声韵的统一,这是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又经两汉、三国、隋代的发展,成为至今通用的汉民族语言。蒙古语言是到14世纪初形成更准确的蒙语,成为至今通用的蒙文,从而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分析)“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反映民族的第二个特征:共同地域。因为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它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学生分析)“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反映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经济生活是人们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本民族的人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经济上的联系是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

  (学生发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反映了民族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如“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教师总结)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反映,在民族的四大特征中,民族的心理素质是最具稳定性、代表性的,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刚才观看的“南斯拉夫内战”、还有大家熟悉的海外“唐人街”,还有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海外华侨等,这些都说明:民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民族清洁既可以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造成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处理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对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都认为是本民族的一员,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浓厚感情。俄国沙皇政府曾在西伯利亚搞了一个移民区,把一些波兰人强行移居到那里。日子一长,这些人已经不会说一句波兰话了,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波兰人,并且对俄罗斯人怀着波兰人的仇恨。又如我国的回民,是13世纪初叶大量迁入的阿拉伯、波斯、中亚人在不断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中逐惭形成的。东迁初期,通用职权拉伯语和波斯语,由于长期和汉人杂居,逐惭学习汉语、汉文。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信仰成为维系其长期存在的牢固纽带。

  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不很明显了,每一个民族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或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仍作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而长期存在下来。这是因为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总要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总要强调一些和其它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赋予强烈的感情,甚至升华为民族的标志,把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格,经过艺术加工,加以宣扬,成为一见即知是某民族的特点。例如一看见献哈达,我们就知道这是藏族是了庄重的待客礼仪;看见泼水节,就知道是傣族的节日。所以,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的标志,民族文化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另一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势必削弱本民族的凝聚力,这对这一民族无疑是一个灾难,因此,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就是对这个民族的尊重,珍惜本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的最好表现,就是对本民族的最热诚的贡献。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民族的同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幸的?

  (学生讨论,可举例说明,教师做总结:从人类的进步的角度看,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恰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的四个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板书)

  (教师分析)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同进,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共同性,这些都不影响四个基本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在学习和把握民族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种族的特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种族是个生物学概念,是以人的生理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体形等)为划分标志的不同人种,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如共同色人种中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如美利坚民族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总结:

  请同学们结合本堂课讲的内容,回去思考一下民族和阶级、国家的关系,下一堂课讲新课前请一些同学来回答。

  复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为基础。( )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 D.部落联盟

  2.氏族是 的产物。 ( )

  A.私有制服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国家发展 D.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3.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4.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是 ( )

  A.民族的四个特征 B.生理遗传特征 C.血缘关系 D.地域关系

  参考答案:

  单选题:1.C 2.D 3.D 4.A

  关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史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现代民族还是古代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一:调查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的事例。

  地区

  抗敌的历史与人物

  藏族地区 

  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民族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 

  蒙古族地区 

  其他地区 

  活动二:调查分析各族人民如何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完成表格二:为祖国建立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及事迹

  姓名

  民族

  事迹                                       

  活动三:历朝历代有哪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独立和富强作出巨大贡献、永留青史的中华英才。

  完成图表:举例指出各民族有哪些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英杰人物,各是什么民族。

  诸子百家

  (文学科学艺术家)

  天之骄子(历朝明主、政治家、政治活动人士)

  英烈丰功

  (战将英豪)

  名垂青史

  (其他历史人物)

  调查步骤:

  1、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的调查,同时,各组之间分工合作;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有关情况。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程度,填进表格内。

  3、撰写探究报告和学习体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见解,并与同学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从信息中获得新认识

  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2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板书

  第一框题 (板书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图画导入  法)(教师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展示图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讲出其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称。)

  民族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什么是民族?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民族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或(趣例导入  法)播放视频:南斯拉夫内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看了录象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同学们的感想一定很多,我的感想也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10个字:“一朝战火起,倒退几十年”,可见,“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知识就至关重要。从这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的形成(板书

  (这部分的知识可采用议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座的同学都属于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谁知道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作了简要概括,还用一段楷体字,具体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请同学们在阅读了这段材料后来归纳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媒体显示:民族产生示意图

  (教师结合图表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原始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那时并不存在民族。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从此,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部落战争频繁发生,亲近的各部落为了掠夺其它部落或者防御其它部落的掠夺,就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使各部落互相杂居,逐步融合,人们间的关系也由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氏族制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们的共同体便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

  我们通过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议论)

  至少应该明确下面两个观点:

  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板书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表述,只是民族的一般含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作为中学生我们掌握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

  2、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后还会有一个逐步消亡的过程。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板书

  (这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先展示某一个民族典型特征的画像让学生辨认,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个画像上的人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依据是什么?是以他们的长相以及服饰为依据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引导:长相、服饰是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特征的,但不能认为划分民族的依据就是长相服饰。长相服饰与划分民族的依据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长相、服饰属于民族的外部特征,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才是民族内在本质的东西,要正确划分不同的民族必须抓住其内在的特点和本质,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01页最后一段到10页倒数第二段。

  (媒体显示)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

  2、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

  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学生阅读后归纳)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板书

  (学生发言)民族的第一个特征是:共同的语言。是指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往来而通用的语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分析)共同语言是一个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语言促进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稳定。

  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的识别而确定的。比如汉族语言主要是汉字的定型和书面声韵的统一,这是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又经两汉、三国、隋代的发展,成为至今通用的汉民族语言。蒙古语言是到14世纪初形成更准确的蒙语,成为至今通用的蒙文,从而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分析)“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反映民族的第二个特征:共同地域。因为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它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学生分析)“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反映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经济生活是人们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本民族的人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经济上的联系是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

  (学生发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反映了民族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如“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教师总结)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反映,在民族的四大特征中,民族的心理素质是最具稳定性、代表性的,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刚才观看的“南斯拉夫内战”、还有大家熟悉的海外“唐人街”,还有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海外华侨等,这些都说明:民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民族清洁既可以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造成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处理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对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都认为是本民族的一员,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浓厚感情。俄国沙皇政府曾在西伯利亚搞了一个移民区,把一些波兰人强行移居到那里。日子一长,这些人已经不会说一句波兰话了,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波兰人,并且对俄罗斯人怀着波兰人的仇恨。又如我国的回民,是13世纪初叶大量迁入的阿拉伯、波斯、中亚人在不断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中逐惭形成的。东迁初期,通用职权拉伯语和波斯语,由于长期和汉人杂居,逐惭学习汉语、汉文。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信仰成为维系其长期存在的牢固纽带。

  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不很明显了,每一个民族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或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仍作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而长期存在下来。这是因为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总要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总要强调一些和其它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赋予强烈的感情,甚至升华为民族的标志,把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格,经过艺术加工,加以宣扬,成为一见即知是某民族的特点。例如一看见献哈达,我们就知道这是藏族是了庄重的待客礼仪;看见泼水节,就知道是傣族的节日。所以,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的标志,民族文化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另一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势必削弱本民族的凝聚力,这对这一民族无疑是一个灾难,因此,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就是对这个民族的尊重,珍惜本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的最好表现,就是对本民族的最热诚的贡献。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民族的同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幸的?

  (学生讨论,可举例说明,教师做总结:从人类的进步的角度看,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恰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的四个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板书

  (教师分析)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同进,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共同性,这些都不影响四个基本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在学习和把握民族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种族的特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种族是个生物学概念,是以人的生理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体形等)为划分标志的不同人种,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如共同色人种中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如美利坚民族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总结:

  请同学们结合本堂课讲的内容,回去思考一下民族和阶级、国家的关系,下一堂课讲新课前请一些同学来回答。

  复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为基础。( )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 D.部落联盟

  2.氏族是 的产物。 ( )

  A.私有制服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国家发展 D.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3.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4.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是 ( )

  A.民族的四个特征 B.生理遗传特征 C.血缘关系 D.地域关系

  参考答案:

  单选题:1.C 2.D 3.D 4.A

  关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史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现代民族还是古代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一:调查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的事例。

  地区

  抗敌的历史与人物

  藏族地区 

  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民族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 

  蒙古族地区 

  其他地区 

  活动二:调查分析各族人民如何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完成表格二:为祖国建立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及事迹

  姓名

  民族

  事迹                                       

  活动三:历朝历代有哪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独立和富强作出巨大贡献、永留青史的中华英才。

  完成图表:举例指出各民族有哪些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英杰人物,各是什么民族。

  诸子百家

  (文学科学艺术家)

  天之骄子(历朝明主、政治家、政治活动人士)

  英烈丰功

  (战将英豪)

  名垂青史

  (其他历史人物)

  调查步骤:

  1、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的调查,同时,各组之间分工合作;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有关情况。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程度,填进表格内。

  3、撰写探究报告和学习体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见解,并与同学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从信息中获得新认识

  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3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 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板书)

  第一框题 (板书)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图画导入  法)(教师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展示图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讲出其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称。)

  民族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什么是民族?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民族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或(趣例导入  法)播放视频:南斯拉夫内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看了录象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同学们的感想一定很多,我的感想也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10个字:“一朝战火起,倒退几十年”,可见,“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知识就至关重要。从这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的形成(板书)

  (这部分的知识可采用议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座的同学都属于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谁知道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作了简要概括,还用一段楷体字,具体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请同学们在阅读了这段材料后来归纳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媒体显示:民族产生示意图

  (教师结合图表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原始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那时并不存在民族。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从此,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部落战争频繁发生,亲近的各部落为了掠夺其它部落或者防御其它部落的掠夺,就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使各部落互相杂居,逐步融合,人们间的关系也由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氏族制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们的共同体便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

  我们通过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议论)

  至少应该明确下面两个观点:

  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板书)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表述,只是民族的一般含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作为中学生我们掌握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

  2、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后还会有一个逐步消亡的过程。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板书)

  (这部分的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先展示某一个民族典型特征的画像让学生辨认,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个画像上的人是族的?

  ②划分不同民族的依据是什么?是以他们的长相以及服饰为依据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引导:长相、服饰是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特征的,但不能认为划分民族的依据就是长相服饰。长相服饰与划分民族的依据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长相、服饰属于民族的外部特征,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才是民族内在本质的东西,要正确划分不同的民族必须抓住其内在的特点和本质,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阅读课本101页最后一段到10页倒数第二段。

  (媒体显示)

  下列各题分别反映了民族的哪些特征?

  1、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

  2、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

  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学生阅读后归纳)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板书)

  (学生发言)民族的第一个特征是:共同的语言。是指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往来而通用的语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分析)共同语言是一个民族稳定的重要特征。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语言促进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稳定。

  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的识别而确定的。比如汉族语言主要是汉字的定型和书面声韵的统一,这是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又经两汉、三国、隋代的发展,成为至今通用的汉民族语言。蒙古语言是到14世纪初形成更准确的蒙语,成为至今通用的蒙文,从而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分析)“我国维吾尔族80%以上的人口住在新疆南部”反映民族的第二个特征:共同地域。因为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民族的其它特征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形成的。

  (学生分析)“在古代,蒙古部落过着游牧生活,以‘黑车白帐’为家,逐水而居”反映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经济生活是人们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把本民族的人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经济上的联系是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民族其它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

  (学生发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反映了民族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如“藏族群众向客人敬献哈达,傣族群众要过泼水节”。

  (教师总结)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反映,在民族的四大特征中,民族的心理素质是最具稳定性、代表性的,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刚才观看的“南斯拉夫内战”、还有大家熟悉的海外“唐人街”,还有在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海外华侨等,这些都说明:民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民族清洁既可以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造成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处理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对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都认为是本民族的一员,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对传统的风俗习惯的浓厚感情。俄国沙皇政府曾在西伯利亚搞了一个移民区,把一些波兰人强行移居到那里。日子一长,这些人已经不会说一句波兰话了,但是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波兰人,并且对俄罗斯人怀着波兰人的仇恨。又如我国的回民,是13世纪初叶大量迁入的阿拉伯、波斯、中亚人在不断和汉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中逐惭形成的。东迁初期,通用职权拉伯语和波斯语,由于长期和汉人杂居,逐惭学习汉语、汉文。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信仰成为维系其长期存在的牢固纽带。

  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不很明显了,每一个民族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或与其他民族日益趋同,但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仍作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而长期存在下来。这是因为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总要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总要强调一些和其它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赋予强烈的感情,甚至升华为民族的标志,把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格,经过艺术加工,加以宣扬,成为一见即知是某民族的特点。例如一看见献哈达,我们就知道这是藏族是了庄重的待客礼仪;看见泼水节,就知道是傣族的节日。所以,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的标志,民族文化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旦民族文化失去特色,被另一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势必削弱本民族的凝聚力,这对这一民族无疑是一个灾难,因此,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就是对这个民族的尊重,珍惜本民族文化,就是热爱本民族的最好表现,就是对本民族的最热诚的贡献。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民族的同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幸的?

  (学生讨论,可举例说明,教师做总结:从人类的进步的角度看,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恰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的四个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民族的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民族产生、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反过来,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的巩固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板书)

  (教师分析)四个基本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从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来说的,但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有变化,有些民族四个特征不一定齐备。同进,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共同性,这些都不影响四个基本特征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

  在学习和把握民族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种族的特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种族是个生物学概念,是以人的生理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体形等)为划分标志的不同人种,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民族则是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在同一种族里可以包含不同民族,如共同色人种中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一个民族里面可以包含不同种族、如美利坚民族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总结:

  请同学们结合本堂课讲的内容,回去思考一下民族和阶级、国家的关系,下一堂课讲新课前请一些同学来回答。

  复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 为基础。( )

  A、血缘关系 B .氏族关系 C.地域 D.部落联盟

  2.氏族是 的产物。 ( )

  A.私有制服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国家发展 D.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

  3.在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4.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是 ( )

  A.民族的四个特征 B.生理遗传特征 C.血缘关系 D.地域关系

  参考答案:

  单选题:1.C 2.D 3.D 4.A

  关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5千年辉煌文明史的缔造过程中,在抗击外强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在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现代民族还是古代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一:调查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的事例。

  目标:通过对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的事例的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对祖国统一与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

  提示: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殖民主义分割肢解的危难关头,我国各族人民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殖民主义妄图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

  完成表格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英勇抗敌的事例。

  地区

  抗敌的历史与人物

  藏族地区 

  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民族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 

  蒙古族地区 

  其他地区 

  活动二:调查分析各族人民如何共同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完成表格二:为祖国建立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及事迹

  姓名

  民族

  事迹                                       

  活动三:历朝历代有哪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独立和富强作出巨大贡献、永留青史的中华英才。

  完成图表:举例指出各民族有哪些功勋卓著,彪炳千古的英杰人物,各是什么民族。

  诸子百家

  (文学科学艺术家)

  天之骄子(历朝明主、政治家、政治活动人士)

  英烈丰功

  (战将英豪)

  名垂青史

  (其他历史人物)

  调查步骤:

  1、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课题的调查,同时,各组之间分工合作;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材料,了解有关情况。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程度,填进表格内。

  3、撰写探究报告和学习体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见解,并与同学交流。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及从信息中获得新认识

  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4

  教学目标

  关于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的主要自治权、我国的主要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设四个框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政策,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框题《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讲了我国民族概况,即讲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同时也为第三、四框题"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三、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任便和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民族,就会存在民族问题;

  2)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

  3)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民族利益也常常是促使不同国家相接近或互相敌对的基本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不同点: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1)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2)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3)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的教法建议

  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或通过视频材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  新课关于“民族的形成”可采用议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讲清三点:一是各自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讲清认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意义;三是讲清民族与种族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议、读、讲、练地步教学法。

  二、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可通过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或《大中国》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民族概况”的教学,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再讲述我国民族形成的历史,这部分内容教材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因此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可采用录像导入  法:播放关于波黑内战的录像导入  新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关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阅读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别从基本原则的含义、确立的原因、重要性以及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熟悉的、有说服力的事例,深刻理解并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在讲民族平等原则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分析,在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已经实现了真正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对少数民族要结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但这不是有没有平等权利的问题,而是充分不充分的问题。

  关于民族团结,教学中可着重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要学生从中体会,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因为它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此密切,也就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提供保证,才能增强国力。教师可结合原南斯拉夫等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和印证,从中体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应重点讲三点:(1)把坚持共同繁荣原则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本质是使全体人民最终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达到共同繁荣。(2)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民族比较先进,民族素质提高较快,有的民族则和先进民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最终达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3)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为民族平等和团结提供保障。

  最后,要把三原则联系起来,说明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忽视了哪个原则,都会影响其他原则的贯彻,都会影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把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经济特区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关系

  民族区域自制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主要是讲清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要明确,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国家要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容易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混淆的情况,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解释。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香港、澳门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教学中可侧重分析教材提出的第一和第二点。可以将我国和原苏联的国情相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们短得多,大约只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国情和原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宜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讲了四点。中心是正确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在讲完四点之后,教师可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叙多年来,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在讲解民族自治区时,要有意识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能力及比较能力。

  首先,比较它们的含义不同、范围不同、权限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其次,他们之间存在相同点:一是都是马克思注意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5

  一、民族的产生

  1、民族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民族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

  3、民族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氏族制度的解体――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必备条件形成

  4、民族产生的必备条件:四个基本特征

  二、民族的含义

  1、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理解: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在当代,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民族与国家本身就是共一个词:nation

  2、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部落、部落联盟是在氏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是建立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

  3、民族与种族的关系

  广义上的民族包括种族,种族是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从肤色、头发、五官等生理特征来界定的;民族还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主要从语言、地域、心理素质等来界定

  4、民族与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所以,阶级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民族是一个地域共同体。

  5、民族是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不同于其他共同体,它是一种稳定的共同体,其稳定性表现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上面。

  三、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语言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作为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交流。

  2、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一个民族,但一种语言可以被几个民族使用

  3、具有共同地域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没有共同地域,就没有生存的地理空间。

  4、具有共同经济生活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没有共同经济生活,就失去了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物质基础

  5、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没有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文明

  6、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7、四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

  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其他方面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又促进前二者的发展。

  8、一个民族并不是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

  四、我国民族概况

  1、我国民族的数量、构成、称呼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五、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作用

  祖国统一、疆域开拓、文化创造、抵御侵略、新中国的缔造

  第二框

  一、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的两种类型

  2、我国民族关系发生质变的原因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2、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内容

  3、我国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但并不是说各民族事实上不存在不平等

  4、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妨碍因素

  5、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决定因素和实现措施

  6、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7、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三框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前提、权力、范围、主体、机关、性质

  2、民族政策与民族原则的关系

  3、民族自治区与特殊行政区的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度的关系

  二、民族政策的决定因素

  1、我国的国情主要包括我国的历史特点

  2、还包括我国民族的现实情况(民族分布特点)

  3、政治基础是政治认同感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权力结合

  2、哲学结合

  3、国民结合

  4、感情结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6

  第一框

  一、民族的产生

  1、民族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民族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

  3、民族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氏族制度的解体――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必备条件形成

  4、民族产生的必备条件:四个基本特征

  二、民族的含义

  1、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理解: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在当代,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民族与国家本身就是共一个词:nation

  2、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部落、部落联盟是在氏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是建立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

  3、民族与种族的关系

  广义上的民族包括种族,种族是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主要从肤色、头发、五官等生理特征来界定的;民族还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主要从语言、地域、心理素质等来界定

  4、民族与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所以,阶级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民族是一个地域共同体。

  5、民族是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不同于其他共同体,它是一种稳定的共同体,其稳定性表现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上面。

  三、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语言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作为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交流。

  2、没有共同语言不是一个民族,但一种语言可以被几个民族使用

  3、具有共同地域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没有共同地域,就没有生存的地理空间。

  4、具有共同经济生活基本特征的含义、原因

  指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没有共同经济生活,就失去了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物质基础

  5、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含义、原因

  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没有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文明

  6、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7、四个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

  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其他方面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又促进前二者的发展。

  8、一个民族并不是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

  四、我国民族概况

  1、我国民族的数量、构成、称呼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五、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作用

  祖国统一、疆域开拓、文化创造、抵御侵略、新中国的缔造

  第二框

  一、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的两种类型

  2、我国民族关系发生质变的原因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2、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内容

  3、我国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但并不是说各民族事实上不存在不平等

  4、民族团结的含义、原因和妨碍因素

  5、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决定因素和实现措施

  6、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7、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三框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前提、权力、范围、主体、机关、性质

  2、民族政策与民族原则的关系

  3、民族自治区与特殊行政区的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度的关系

  二、民族政策的决定因素

  1、我国的国情主要包括我国的历史特点

  2、还包括我国民族的现实情况(民族分布特点)

  3、政治基础是政治认同感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权力结合

  2、哲学结合

  3、国民结合

  4、感情结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精选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