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通用2篇)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 篇1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运动的含义 (2)静止的含义 (3)规律的含义
(4)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
◇运用: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
(二)预习导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是物质的 。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中,没有 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
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 的一面。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 ;
二是说 。
因此,静止是 、 和 。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 的同时,也肯定 的存在。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 。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所谓规律,就是 。
(2)规律是客观的,是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 、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 , 。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教学过程】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这几副图片的理解。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1)运动的含义
明确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和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关系: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学生举例说明: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略)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离不开物质)
学生思考: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体现的道理是: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 。
课堂演练1、2
◇课堂探究:(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 区别:
1)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
静止的两方面的含义:
2)特点不同:运动是: 静止是: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 ;物质世界是 的统一。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会导致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 。(举例说明)
2.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堂探究: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 学生思考回答: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必须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
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
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而不是多变的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①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思考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忘。 体现的道理是: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
思考: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
体现的道理是:
②方法论要求:
◇课堂探究:(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探究:(1)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2)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1)一方面,必须 。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知识疑点】
(1)运动是绝对的是否意味着静止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否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改变、改造和消灭规律。
(4)规律既然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因而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该观点对吗?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的。
(5)规律有无好外之分?
规律无好外之分。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2.(09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c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4.XX年8月5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肯定会越来越高。珠峰未来的高度取决于珠峰隆升的速度和风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如果风化快过隆升,那么珠峰无疑就会变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过风化过程,那么世界第一高峰还会长高。这说明( c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09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d)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福建,36)XX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a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 篇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动、静止的含义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模拟法庭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节课,这案可就是个小case了。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展示图片:行星运动、计算机的发展、瀑布流水、苹果落地
这四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包含了运动。
阅读p31―32页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运动?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举例说明问题:《全解》p71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过渡)说到这里,首先我们就得了解一下什么是运动。
(2)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展示刻舟求剑图片
(过渡)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物质与运动的问题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的物质都在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任何的运动都体现为物质的运动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在讲一二点的时候,分别举例来说明问题)
展示图片:列车上的动与静,从而过渡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要认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首先就必须了解一下静止。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①静止的两种情形 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性质――基本不变
举例:课室中的黑板相对于讲台来说是静止的,但其实它是随着地球在不断的运动。
烧开水时的性质不变
两者关系――区别和联系
区别: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思考教材p32:飞矢不动――飞箭在某一瞬间是静止的,分割成的无限个部分都是静止的,静加静等于静,所以飞矢不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过渡)为什么水是往低处流而不往高处流?
2、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除此之外:
① 规律的普遍性――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四季更替、潮汐现象、人类社会、人类认识
②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③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水力发电、潮汐发电
展示相关图片
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过渡)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2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规律是可以利用的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小结:三对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运动与规律
练习
板书设计: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的含义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运动是有规律的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