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精选3篇)
第四册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识: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的能力。因为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由此切入后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比较和分头能力。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就是线,就是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的界定。线内属于合法,线外属于违法。不能实施违法行为。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能力。如,引导学生认识;有法是这样,无法会如何?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等能力。
思想觉语目标
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以下觉悟:
1)热爱法律。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护民”的;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维护人民的利益,违法即损害人民的利益。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教学重点无规矩不成方贺,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教学难点
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本课的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
(请一位同学读,然后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生活。(板书)
(副板书)
一、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
导入 新课
情形(一)
先请两位同学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方、圆图形。(让同学们评议画的是否标准,说明用规、尺才能画的标准。由此,提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情形(二)
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个表演,请同学观察、比较表演中的两个场面,指出两个场面说明什么道理。(同学们坐在原位不动,待教师说完表演词,即可自我表演。)
场面(一)
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取电影票。”(学生立即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
场面(二)
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生一个同学。”(学生取票自我良好。)
(设计此表演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有无要求即行为规范大不一样。说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走进本框题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同学们列举一下。
(教师归纳。)
上学上课:遵守时间,听铃作息。
交通行驶:红灯停、绿灯行,靠右侧行驶。
上公共汽车:先下后上。
体育比赛:赛场规则等等。
这些现象提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板书)
1)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板书)
2)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板书)
道德准则是人们心中的准则;纪律、规章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准则;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违反。
由于法律准则的这些特点,因此它具有不同于道德准则、纪律、规章等的规范作用。
3)法律对人们言规范作用的表现。(板书)
指引作用→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评价作用→判定,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有效、合法。
预测作用→人们应该如何做,某种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教育作用→宣传教育群众,惩戒违法行为.
强制作用→制裁、惩罚犯罪、强迫罪犯接受改造。
法律不仅规范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而且还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2。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高人际关系的规范。(板书)
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后例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那么,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如此场所范围?人们之间又会形成什么关系或角色?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乘车――乘客――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公园――游客――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影剧院――观众――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礼貌鼓掌。
(提示:教师写板书时把“场所、”“角色”、“行为规则”分别对齐。)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
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认。它使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第二,指引教育。它使人们自学地去遵循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第三,制裁。法律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使人们不论自学与否,都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还协调、规范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法律维护社会生活的准则,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例如:上学是适龄学习者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当自己享受教育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一权利,不容许侵犯他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要覆行守纪的义务。所以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依法行已,依法办事;还要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在我国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方面的很 法律法规,我们只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板书)它包括五章45条。下次课,我们就《条例》 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明确了一个新道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巩固新课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22页的案例)。阅后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课后练习
预习下一框题的内容。
搜集见闻中有关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并能表述出来。(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报刊、书籍中的案例资料。要求必须真实。)
第二课时
二、维护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说出全称):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法律中,关于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表态。)
回答正确,(每人发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为学习资料,保存好。)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交流上节课留给大家的题目:谈自我见闻中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
(设计此题目的目的有二,(1)让学生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让较多学生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安全涉及的方面、范围。)
(教师归纳。)
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涉及了学校等单位的秩序,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出行乘车等公共交通秩序,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在我们的教材中都分别做了评析。我们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达到要领明确,依法处罚的认识。
请大家看书第23页最后一自然段至第26页第1自然段。维护公共秩序(板书)
1)公共秩序的含义。(板书)
主要包括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等。
2)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一) 维护公共秩序,处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结伙斗殴等流氓行为,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拒绝或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2。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1)公共安全的含义。(板书)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2)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二)
维护公共安全,处罚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地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
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
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明确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实际行动中要做到自觉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同妨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巩固新课
现在同学们看书第25而“议一议”题目。在交通工具上,乘客应如何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展开讨论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公共电汽车上,主动买票,爱护车内设施,礼让他人,照顾老幼病残孕者,这就是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了,体现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我们再讨论第26页“议一议”。“如果路遇同学与别人发生纠纷,你该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正确。遇到同学、朋友与别人发生纠纷,应该一不参与;二要规劝;三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就近求助学校、居委会、派出所等来解决。
通过两个问题讨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经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觉着应战,表现出同学们的智慧和胆识。
祝大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课后作业
自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目的:看原文,原原本本学法律。)
第三课时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这节课我们学习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板书)
同学们先自学第一目题的内容,找出:(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哪些方面。
(设计自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清楚准确。下面我们把要点记下不来。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维护(板书)
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板书)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对文物的管理,对公共环境的管理,对毒品的管理等。
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其管理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这就是说,国家机关的正常的管理活动和必要的管理秩序,就是社会管理秩序。由此也可以推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实施管理的方面和被管理方面。
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板书)
如果呈个人的行为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不管他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资料:
“县、乡、校领导失职,校舍倒塌造成重大伤亡。”
妆地有关机关对各责任人员分别依法处理。
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板书)
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思考:
(1)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有哪两种不同性质?
(2)教材中主要例举了哪几方面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怎样分别处罚的?(设计此项题目、方法的目的:(1)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区别罪与非罪的教学难点 。(2)利用教材现有的量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1)关于对违反禁毒和破坏公用设施行为的处罚。(板书)
(请同学分别回答,教师归纳。)
我问问同学们谁看过电视里播放的关于禁毒的宣传节目?同学们都举起手,说明大家都看过。毒品的危害极大。它于个人是前途殆尽,家破人亡;于国家是摧残民族肌体,败坏社会风气,瓦解民族精神。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两次爆发鸦片战争。前车之鉴,必须记取。青少年更不能由好奇堕入深渊。要做到:一要远离毒品,二要对制毒、贩毒等行为依法揭露。
对于社会的公用设施,要人人爱护。因为它是人们共有的家园。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不忌。
2)要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板书)
严重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触犯刑法――依刑法处罚――犯罪。
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行――未触犯刑――依《条例》处罚――一一般违法。
关键看防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
同学们把这一目题中的第一、第二案例进行比较,就能得出以上结论。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概念:社会管理秩序。分清了一个重要界限:罪与非罪。明白了一个道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课后训练
每个同学轮流做一天值日班长,负责班里学习生活劳动秩序。
以组为单位写出报告“对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现象的思考”(摆现象,提出改变方案),尔后在全班交流。
本课知识系统表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准则 法律对人的言行规范作用的表现(五个方面)
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生活准则(表现三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的含义 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保障公共安全公共安全的含义 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 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律严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四册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识: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的能力。因为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由此切入后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比较和分头能力。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就是线,就是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的界定。线内属于合法,线外属于违法。不能实施违法行为。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能力。如,引导学生认识;有法是这样,无法会如何?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等能力。
思想觉语目标
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以下觉悟:
1)热爱法律。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护民”的;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维护人民的利益,违法即损害人民的利益。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教学重点无规矩不成方贺,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教学难点
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本课的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
(请一位同学读,然后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生活。(板书)
(副板书)
一、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
导入 新课
情形(一)
先请两位同学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方、圆图形。(让同学们评议画的是否标准,说明用规、尺才能画的标准。由此,提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情形(二)
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个表演,请同学观察、比较表演中的两个场面,指出两个场面说明什么道理。(同学们坐在原位不动,待教师说完表演词,即可自我表演。)
场面(一)
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取电影票。”(学生立即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
场面(二)
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生一个同学。”(学生取票自我良好。)
(设计此表演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有无要求即行为规范大不一样。说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走进本框题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同学们列举一下。
(教师归纳。)
上学上课:遵守时间,听铃作息。
交通行驶:红灯停、绿灯行,靠右侧行驶。
上公共汽车:先下后上。
体育比赛:赛场规则等等。
这些现象提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板书)
1)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板书)
2)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板书)
道德准则是人们心中的准则;纪律、规章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准则;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违反。
由于法律准则的这些特点,因此它具有不同于道德准则、纪律、规章等的规范作用。
3)法律对人们言规范作用的表现。(板书)
指引作用→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评价作用→判定,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有效、合法。
预测作用→人们应该如何做,某种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教育作用→宣传教育群众,惩戒违法行为.
强制作用→制裁、惩罚犯罪、强迫罪犯接受改造。
法律不仅规范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而且还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2。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高人际关系的规范。(板书)
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后例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那么,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如此场所范围?人们之间又会形成什么关系或角色?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乘车――乘客――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公园――游客――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影剧院――观众――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礼貌鼓掌。
(提示:教师写板书时把“场所、”“角色”、“行为规则”分别对齐。)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
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认。它使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第二,指引教育。它使人们自学地去遵循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第三,制裁。法律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使人们不论自学与否,都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还协调、规范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法律维护社会生活的准则,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例如:上学是适龄学习者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当自己享受教育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一权利,不容许侵犯他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要覆行守纪的义务。所以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依法行已,依法办事;还要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在我国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方面的很 法律法规,我们只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板书)它包括五章45条。下次课,我们就《条例》 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明确了一个新道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巩固新课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22页的案例)。阅后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课后练习
预习下一框题的内容。
搜集见闻中有关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并能表述出来。(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报刊、书籍中的案例资料。要求必须真实。)
第二课时
二、维护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说出全称):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法律中,关于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表态。)
回答正确,(每人发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为学习资料,保存好。)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交流上节课留给大家的题目:谈自我见闻中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
(设计此题目的目的有二,(1)让学生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让较多学生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安全涉及的方面、范围。)
(教师归纳。)
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涉及了学校等单位的秩序,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出行乘车等公共交通秩序,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在我们的教材中都分别做了评析。我们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达到要领明确,依法处罚的认识。
请大家看书第23页最后一自然段至第26页第1自然段。维护公共秩序(板书)
1)公共秩序的含义。(板书)
主要包括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等。
2)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一) 维护公共秩序,处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结伙斗殴等流氓行为,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拒绝或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2。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1)公共安全的含义。(板书)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2)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二)
维护公共安全,处罚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地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
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
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明确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实际行动中要做到自觉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同妨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巩固新课
现在同学们看书第25而“议一议”题目。在交通工具上,乘客应如何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展开讨论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公共电汽车上,主动买票,爱护车内设施,礼让他人,照顾老幼病残孕者,这就是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了,体现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我们再讨论第26页“议一议”。“如果路遇同学与别人发生纠纷,你该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正确。遇到同学、朋友与别人发生纠纷,应该一不参与;二要规劝;三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就近求助学校、居委会、派出所等来解决。
通过两个问题讨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经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觉着应战,表现出同学们的智慧和胆识。
祝大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课后作业
自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目的:看原文,原原本本学法律。)
第三课时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这节课我们学习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板书)
同学们先自学第一目题的内容,找出:(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哪些方面。
(设计自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清楚准确。下面我们把要点记下不来。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维护(板书)
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板书)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对文物的管理,对公共环境的管理,对毒品的管理等。
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其管理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这就是说,国家机关的正常的管理活动和必要的管理秩序,就是社会管理秩序。由此也可以推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实施管理的方面和被管理方面。
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板书)
如果呈个人的行为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不管他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资料:
“县、乡、校领导失职,校舍倒塌造成重大伤亡。”
妆地有关机关对各责任人员分别依法处理。
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板书)
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思考:
(1)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有哪两种不同性质?
(2)教材中主要例举了哪几方面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怎样分别处罚的?(设计此项题目、方法的目的:(1)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区别罪与非罪的教学难点 。(2)利用教材现有的量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1)关于对违反禁毒和破坏公用设施行为的处罚。(板书)
(请同学分别回答,教师归纳。)
我问问同学们谁看过电视里播放的关于禁毒的宣传节目?同学们都举起手,说明大家都看过。毒品的危害极大。它于个人是前途殆尽,家破人亡;于国家是摧残民族肌体,败坏社会风气,瓦解民族精神。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两次爆发鸦片战争。前车之鉴,必须记取。青少年更不能由好奇堕入深渊。要做到:一要远离毒品,二要对制毒、贩毒等行为依法揭露。
对于社会的公用设施,要人人爱护。因为它是人们共有的家园。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不忌。
2)要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板书)
严重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触犯刑法――依刑法处罚――犯罪。
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行――未触犯刑――依《条例》处罚――一一般违法。
关键看防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
同学们把这一目题中的第一、第二案例进行比较,就能得出以上结论。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概念:社会管理秩序。分清了一个重要界限:罪与非罪。明白了一个道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课后训练
每个同学轮流做一天值日班长,负责班里学习生活劳动秩序。
以组为单位写出报告“对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现象的思考”(摆现象,提出改变方案),尔后在全班交流。
本课知识系统表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准则 法律对人的言行规范作用的表现(五个方面)
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生活准则(表现三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的含义 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保障公共安全公共安全的含义 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 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律严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四册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识: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的能力。因为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由此切入后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比较和分头能力。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就是线,就是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的界定。线内属于合法,线外属于违法。不能实施违法行为。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能力。如,引导学生认识;有法是这样,无法会如何?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等能力。
思想觉语目标
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以下觉悟:
1)热爱法律。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护民”的;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维护人民的利益,违法即损害人民的利益。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教学重点
无规矩不成方贺,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教学难点
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本课的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
(请一位同学读,然后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生活。(板书)
(副板书)
一、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
导入新课
情形(一)
先请两位同学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方、圆图形。(让同学们评议画的是否标准,说明用规、尺才能画的标准。由此,提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情形(二)
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个表演,请同学观察、比较表演中的两个场面,指出两个场面说明什么道理。(同学们坐在原位不动,待教师说完表演词,即可自我表演。)
场面(一)
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取电影票。”(学生立即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
场面(二)
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生一个同学。”(学生取票自我良好。)
(设计此表演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有无要求即行为规范大不一样。说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走进本框题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同学们列举一下。
(教师归纳。)
上学上课:遵守时间,听铃作息。
交通行驶:红灯停、绿灯行,靠右侧行驶。
上公共汽车:先下后上。
体育比赛:赛场规则等等。
这些现象提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就是:
无规矩不成方圆(板书)
1)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板书)
2)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板书)
道德准则是人们心中的准则;纪律、规章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准则;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违反。
由于法律准则的这些特点,因此它具有不同于道德准则、纪律、规章等的规范作用。
3)法律对人们言规范作用的表现。(板书)
指引作用→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评价作用→判定,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有效、合法。
预测作用→人们应该如何做,某种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教育作用→宣传教育群众,惩戒违法行为.
强制作用→制裁、惩罚犯罪、强迫罪犯接受改造。
法律不仅规范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而且还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2。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高人际关系的规范。(板书)
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后例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那么,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如此场所范围?人们之间又会形成什么关系或角色?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乘车——乘客——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公园——游客——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影剧院——观众——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礼貌鼓掌。
(提示:教师写板书时把“场所、”“角色”、“行为规则”分别对齐。)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
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认。它使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第二,指引教育。它使人们自学地去遵循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第三,制裁。法律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使人们不论自学与否,都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还协调、规范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法律维护社会生活的准则,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例如:上学是适龄学习者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当自己享受教育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一权利,不容许侵犯他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要覆行守纪的义务。所以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依法行已,依法办事;还要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在我国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方面的很法律法规,我们只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板书)它包括五章45条。下次课,我们就《条例》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明确了一个新道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巩固新课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22页的案例)。阅后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课后练习
预习下一框题的内容。
搜集见闻中有关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并能表述出来。(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报刊、书籍中的案例资料。要求必须真实。)
第二课时
二、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说出全称):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法律中,关于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表态。)
回答正确,(每人发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为学习资料,保存好。)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交流上节课留给大家的题目:谈自我见闻中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
(设计此题目的目的有二,(1)让学生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让较多学生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安全涉及的方面、范围。)
(教师归纳。)
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涉及了学校等单位的秩序,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出行乘车等公共交通秩序,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在我们的教材中都分别做了评析。我们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达到要领明确,依法处罚的认识。
请大家看书第23页最后一自然段至第26页第1自然段。
维护公共秩序(板书)
1)公共秩序的含义。(板书)
主要包括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等。
2)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一)维护公共秩序,处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结伙斗殴等流氓行为,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拒绝或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2。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1)公共安全的含义。(板书)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2)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二)
维护公共安全,处罚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违反《条例》的表现
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
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15日以下拘留、200地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
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
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明确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实际行动中要做到自觉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同妨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巩固新课
现在同学们看书第25而“议一议”题目。在交通工具上,乘客应如何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展开讨论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公共电汽车上,主动买票,爱护车内设施,礼让他人,照顾老幼病残孕者,这就是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了,体现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我们再讨论第26页“议一议”。“如果路遇同学与别人发生纠纷,你该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正确。遇到同学、朋友与别人发生纠纷,应该一不参与;二要规劝;三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就近求助学校、居委会、派出所等来解决。
通过两个问题讨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经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觉着应战,表现出同学们的智慧和胆识。
祝大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课后作业
自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目的:看原文,原原本本学法律。)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这节课我们学习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板书)
同学们先自学第一目题的内容,找出:(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哪些方面。
(设计自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清楚准确。下面我们把要点记下不来。
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维护(板书)
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板书)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对文物的管理,对公共环境的管理,对毒品的管理等。
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其管理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这就是说,国家机关的正常的管理活动和必要的管理秩序,就是社会管理秩序。由此也可以推出,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实施管理的方面和被管理方面。
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板书)
如果呈个人的行为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不管他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资料:
“县、乡、校领导失职,校舍倒塌造成重大伤亡。”
妆地有关机关对各责任人员分别依法处理。
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板书)
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思考:
(1)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有哪两种不同性质?
(2)教材中主要例举了哪几方面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怎样分别处罚的?(设计此项题目、方法的目的:(1)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区别罪与非罪的教学难点。(2)利用教材现有的量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1)关于对违反禁毒和破坏公用设施行为的处罚。(板书)
(请同学分别回答,教师归纳。)
我问问同学们谁看过电视里播放的关于禁毒的宣传节目?同学们都举起手,说明大家都看过。毒品的危害极大。它于个人是前途殆尽,家破人亡;于国家是摧残民族肌体,败坏社会风气,瓦解民族精神。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两次爆发鸦片战争。前车之鉴,必须记取。青少年更不能由好奇堕入深渊。要做到:一要远离毒品,二要对制毒、贩毒等行为依法揭露。
对于社会的公用设施,要人人爱护。因为它是人们共有的家园。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不忌。
2)要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板书)
严重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触犯刑法——依刑法处罚——犯罪。
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行——未触犯刑——依《条例》处罚——一一般违法。
关键看防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
同学们把这一目题中的第一、第二案例进行比较,就能得出以上结论。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概念:社会管理秩序。分清了一个重要界限:罪与非罪。明白了一个道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课后训练
每个同学轮流做一天值日班长,负责班里学习生活劳动秩序。
以组为单位写出报告“对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现象的思考”(摆现象,提出改变方案),尔后在全班交流。
本课知识系统表
无规矩不成方圆
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准则
法律对人的言行规范作用的表现(五个方面)
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生活准则(表现三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
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保障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的含义
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
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
社会管理秩序包括两个方面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法律严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