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教学杂谈(精选16篇)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王 嫣】
〖在亲历中感受“生成”〗
在执教《寓言二则》时,我讲到《南辕北辙》的寓意,同学们读着揭示寓意的最后一段话,纷纷说:“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就越到达不了目的地。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我也正准备鸣金收兵。这时,一直都很调皮的小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舞足蹈地说:“他肯定可以到的,因为地球是圆的。肯定可以到的!”同学们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有的把目光转向了我,有的已轻声议论开了:“对啊,地球是圆的啊!”“可是如果绕地球一周的话,那该多麻烦啊!”“我觉得他到不了。”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再度读课文,然后辩一辩: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达楚国;《南辕北辙》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在后来的课堂上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讨论:有的说:“他是不能到的,因为即使地球是圆的,光凭一辆马车,绕地球一周是很难想象的。”有的说:“可能他到楚国本来就是为了游历整个世界呢!他要的是过程。”还有的说:“古代寓言告诉古代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的寓意发生了变化。《南辕北辙》在今天可以理解为舍近求远。”学生一个个变得能说会道,他们据理分析,句句都那么精彩。我顺水推舟让学生以现代人的观念,改写《南辕北辙》,学生们兴致很高,当堂写出了极富创意的《南辕北辙当代篇》。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当发现与文本的对话中、与同学的交流中有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无法接受的看法时,便表达了出来,与同学老师交流。从而,课堂教学便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在“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得到充分证实以后,它的寓意确实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都是严格惹的“祸”
也许是平日里对所执教的学生要求太严格习惯罢了,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真的是让我“伤透了心”啊!
前些日子,我兴致勃勃地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寓言两则之《南辕北辙》时,按照课前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我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之后,还有五六分钟的时间,我就让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巩固所学的课文内容。他们举出稚嫩的小手提出的质疑都让我给“各个击破”了,突然,一个平时里从来没有举过手提问题的“小不点”怯生生地举手了。
“老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此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了。
“哪里呀?请你慢慢地讲。”我继续引导着。
“你平时不都是跟我们这样说,问话问完了之后用的是问号,而这课里有一句话怎么用了叹号了呢?”他的话语间明显有些吞吞吐吐,接着他读了那句话──“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读这句话时,在句末他用了上上扬的语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懵懂了……
“是啊,我怎么没留心呢?明明还用了一个问字呢?”班上一个成绩较好的学习生也表示了怀疑。学生们在教室议论纷纷。我想:这下完了,如何收场啊?都怪备课时太粗心了呀,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我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总不能敷衍了事吧!更不能在学生面前丧失已经树立的形象吧!我灵机一动,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于是我顺势利导,“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呀!但是,老师和你们一起采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好。”全班三十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班的学生可喜欢了。就这样,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行动开始了……你一言,我一语,我也投身参与了其中的一个小组。看着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究,我深感自惭,“连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终于不约而同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还是请刚才提出问题的那个“小不点”来讲讲他个人是如何解决刚才他提出来的质疑。
“老师,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最后决定每个同学都用字典公公来帮忙。”可能由于是第一次发言,他的脸有些发红,过了几秒钟,他又继续补充道:“我们翻到字典后的面,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我对照里面的用法,认为这是一句语气很强烈的的句子,所以在句子的最后用了叹号。”
顿时,教室里一片欢腾,其它同学都纷纷表示赞同他的说法。一时间,其它同学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小的手掌在教室里整整齐齐地拍了三下,向他表示祝贺。
这节课原定的教学任务虽然只有课堂小结这一部分没有如期完成,但是当我想起“小不点”今天勇于质疑且自己能够解决疑难的表现;看到学生们协作学习时的乐趣;看到学生们能够通过字典这一有力的工具主动获取知识,找到对他们有用的东西,我知足了。
是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假若是在课堂上遇到困难,用丰富的知识灵活地处理显得是多么重要呀!正如:要给学生注入一滴水,自己必须先得有一桶水。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2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王晓梅】
〖质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再如在《扁鹊治病》一文中,谈到对蔡桓公的评价时,我们给他的评价是“讳疾忌医”。有学生对这个词有所不解。在查阅了字典后,他提出了疑问:讳疾忌医是指明知有病而不愿承认,害怕医治的现象,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而在文中,蔡桓公并不知道有病,何谈掩饰或不愿承认呢?象这样,学生有了疑问,主动探究解疑,在探究解疑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这就象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质疑,实际上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终身的学习中受益。
【贵州省都匀市大坪镇牛场小学 吴家凤】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如:
1、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可以课堂小组讨论,也可以村寨小组讨论。课堂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再者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2、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
3、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如教学完《扁鹊治病》后安排了小记者活动。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扁鹊”、“蔡桓公”、“大臣”的同学提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才有哲理性。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
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霍懋征】
〖阅读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补充知识,唤起联想,启发想象,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视贯彻启发式原则。究竟什么是“启发式”呢?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探讨,至今大家对启发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毛主席在1929年提出的十大《教授法》中,第一条就是:“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可见他很重视启发式。我这里主要谈自己对启发式精神实质的体会,以及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贯彻启发式原则的。
我在教学中经常抓住时机补充一些知识,唤起学生的联想,或背诵有关的诗歌、谚语、成语,或讲个典故,或欣赏名画,或观察自然等,以扩大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又如,教《纪昌学射》一课时,我让学生背诵了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谚语,还补充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几个小故事。这样,不仅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丰富了知识,扩大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发展了思维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了阅读的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分校 朱 瑛】
〖意外巧处置课堂亦精彩・要不断加强教学积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这些越来越多的教学意外?作为教师──意外的处理者,如何处置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呢?
古有《纪昌学射》,为了学习射箭,纪昌苦练眼力,花五年的时间,把蚊子看成车轮大,最后才成为优秀射手。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当然是他的文学素养,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没有足够的文学积淀,没有对教育的深邃理解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就不可能有深厚的教学积累,当“意外”发生时,自然会 “惊慌失措”,哪里还顾及得了处置契机的把握?弄得不好,还会错把“和氏璧”当成普普通通的石头,与机会擦肩而过。
行文至此,笔者对“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qing的行程”一说深以为是。让我们正视意外,善待意外,把握意外,化意外为亮点,给课堂增光添彩。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3
【教学目标】
1、(思想)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知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力)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作业
小辩论:
我喜欢养羊人
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
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
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4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学射;纪昌学射。
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四、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 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
(2)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相机理解“筋疲力尽”)
(4)让学生观看插图。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
3、理解寓意:
(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
(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口头练习说。)
四、指导识字写字
1、请同学读生字。
2、记忆字型,分析难写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读准字音)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生词,多种方法检查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鹬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出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4、鹬蚌相争的结果怎样?(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5、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6、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7、小结: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两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2、生字、生词卡片。
3、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自然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9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两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2.生字、生词卡片。
3.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自然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9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四,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9
沈亦芳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 《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二、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 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 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 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 坐车人。
上哪儿去? 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 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 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 指导朗读。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 齐读这则寓言。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 教学过程
1. 复习《南辕北辙》
2. 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 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 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 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 作业 :续写。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3、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赏图画,直接感受,加深体验,合作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在课文中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情感妙答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两则寓言故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脚踏实地学习。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难点:懂得寓言中的启示。“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
教学突破:《寓言两则》是一篇给学生的启迪,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根据新课标的特点,从以下突破:认生字、写生字是这一课的重点,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组织指导。懂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真正含义,是本课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特点,让学生看图画,多读,多感悟,使抽象的问题在形象思维中获得解决。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书:(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解词: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好”办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他自己感觉怎样?
解词: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把刀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好”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五)指导书写生字“焦、费、望、算”。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写字:焦、费、望、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寓言、寓意、焦急、焦虑、喘气、计算、算盘
一截、拦截、丢失、费力、浪费、盼望、张望、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守”。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4、提问题:(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
1、检查:(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朗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真幸运――野兔撞树桩,啥力也不费
讨论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真悲伤――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
同学们,来劝一下这位农夫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总结:真愚蠢――死守就经验,丝毫不知变。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守、肥、桩、比”,评价后再写。
3、生抄写生字。
六、作业布置。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阅读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守株待兔:
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庄稼全完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写字:守、丢、此、桩、肥
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通过图文结合学习,挖掘它们的思维,让孩子们的想象能紧扣主题,在教学中通过平等交流,模仿课文中的邻居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劝说。是孩子们自己能对这两则语言故事的寓意更加明白,从而突破了难点。通过合作学习,平等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寓言两则》教学点评:
本课教学生动活泼,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形式多样,通过读文、评说、交流、议论,使学生明白寓意,突破难点。教法突出重难点,学法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能力、心里特征,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1
教材简说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再看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二、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1)带词识字。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动作模拟识字。如,“喘”,作“喘气”状。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4)熟字加偏旁识字。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 )”跟“串( )”、“锄( )”跟“助( )”读音的区别。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 )”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 ”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1)学习《拔苗助长》。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理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2)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拔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2、能联系课文的相关词句,体会到“学习要先打好基本功,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有恒心和毅力”以及“防微杜渐,要正确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3、学习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4、学习复述、表演故事,加深理解教学重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从课文的相关句子中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2、理解故事的寓意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让学生复述并组织表演故事,有自己的语言来演绎故事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寓意并找出表现故事主旨的词句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并组织表演故事教学时间:三课时,40分钟/课时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列子和扁鹊的资料2、弓箭的图片或者模型,自制箭靶图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同学们,你们会射箭吗?(学生:不会)那你们知道弓箭是什么样的吗?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弓箭的模型(图片),让大家对弓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出示模型/图片)大家都知道《卖油翁》的故事吧?你们还记得故事里面那个叫陈尧咨的人吗?他很擅长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靶心(出示箭靶图样),你们说他厉不厉害啊?你们想知道练得一手好箭法的方法吗?带着疑问,我们来学习《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学完你们就知道学好箭法的诀窍了。(板书:纪昌学射)2、揭示课题:(1分钟)同学们,从这个课文题目里面,你们能了解到什么?(提示:谁?干什么?)同学们回答:有个叫纪昌的人学习射箭。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纪昌向谁学习射箭以及怎样学习射箭的3、课文分析,整体梳理(总时间:31―33分钟)(1)、分析第一自然段。(4分钟)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从这句话中能够了解什么?(飞卫箭术很好;纪昌拜飞卫做老师,学习射箭)。师:那么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射箭的呢?纪昌又是怎样学习的呢?下面我们来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朗读并纠正不准确的发音。(4―5分钟)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朗读我们思考几个问题:1、飞卫一开始就教纪昌射箭的方法吗?他一开始是怎样教纪昌的?2、纪昌是怎样做的?3、他做得怎样?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1、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2、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3、两年以后,就是有人用针扎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板书: 第一步 飞卫教纪昌 纪昌做 练习了多长时间 练习效果练眼力 注视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 针扎眼皮也不眨眼盯住目标不眨眼 (3)、理解第三段。(5―6分钟)师:纪昌的眼力已经练得很好了,是不是这样就够了呢?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三段,看看飞卫对纪昌说了什么话?而纪昌又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飞卫说: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很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在来见我吧。纪昌回到家就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每天盯着他看) 板书:第二步眼力还不够 要能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 吊一只虱子在窗口,每天盯着看 很久 师:学到这里,飞卫有没有教纪昌怎样射箭了?(学生:没有)。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假如现在不是纪昌要学习射箭,而是你们要学射箭,而老师一直让你们做一些好象跟射箭无关的事情,你们心里会怎样想?(自由发言……)(4)、分析第四、五自然段,揭示寓意。(5―6分钟)师:飞卫让纪昌练眼力练了这么久却一点都没教他射箭的方法,你们是不是会认为飞卫不是一个好老师呢?是不是飞卫让纪昌练眼力就没有用呢?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两个自然段。当飞卫知道纪昌能把虱子看得跟车轮一样大时,他就可是教纪昌怎样开弓,怎样放箭。纪昌最后学习射箭的结果怎样?(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板书:第三步教飞卫开弓、放箭的方法 百发百中 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飞卫一开始不教纪昌射箭的方法而让他先练眼力?如果老师让你们盯着讲台上的一个粉笔盒一分钟不眨眼,你们感觉会怎样?(学生:很难受,又酸又痛)纪昌练眼力练了好几年,这个过程辛不辛苦啊?(学生:辛苦)但是纪昌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下来了。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能够懂得什么道理?(揭示寓意:要学习一种技艺,必须先练基本功,打好基础,循序而进,从浅入深,踏踏实实,才能尽得其巧。同时还告诫人们,学习任何技术,需要自己有毅力,如果不肯勤学苦练,那么做什么也是难以成功的。)进一步揭示: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对于故事的寓意,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5)、正确读写字词(5分钟)a、课文生字词:(略)(注意“纪”字在课文中是姓氏,应该读第三声饿不是第四声)b、理解“眼力、注视、到家、聚精会神,百发百中“等词语的意思。眼力:1)、视力;2)、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注视:注意地看,精神很集中地看到家:1)、完备,周详;2)、在学识和工作上有相当造诣;3)、回到家中聚精会神:集中精神百发百中:1)、射箭、放枪等每次都命中目标;2)、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6)、观看〈纪昌学射〉的动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5分钟)师: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喜欢)那现在我们就来看〈纪昌学射〉的动画片,看完动画片我们就按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要选出几个人来扮演故事里的人物并用自己的话来表演这个故事。在讲完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就来表演这个故事。(课后指导学生分成四组、安排角色,并指导他们排练)〈用多媒体播放动画〉(7)、课堂小结(3分钟)师:这篇课文主要讲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懂得了学习要先打好基础,从浅入深,同时还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注: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课后练习:(2分钟)1、复习生字词,查字典搞清楚他们的读音和意义2、用聚精会神和百发百中各造一个句子3、回去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纪昌学射〉的故事4、巩固练习:a、给加粗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词义,在括号里画“√”表示。 (1).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①回到家里( ) 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2).应该下功夫学射箭。 ①有本领、有造诣( ) ②长期努力实践( ) (3).首先应当练眼力。①辨别东西的能力( ) ②眼睛的力量( )b、练好眼力与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有什么联系?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
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步骤飞卫教纪昌纪昌的做法时间练习效果第一步练眼力盯住目标不眨眼注视梭子来回穿梭两年 针扎眼皮也不眨眼第二步眼力还不够要能把小东西看得很大吊一只虱子在窗口,每天盯着看 练了很久 虱子看起来大得像车轮第三步开弓、放箭的方法 百发百中 故事的寓意:1、课文的:要学得好箭法,首先要练好眼力,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有恒心有毅力。2、延伸: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分钟)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一般都怎样做啊?(学生:看医生,吃药)那你们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让你们什么时候吃药、药该怎吃,是不是都照医生的话去做呢?(学生:是)嗯,生病要听医生的话,那才是好孩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跟医生有关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2、介绍故事主要人物。(1―2分钟))师:扁鹊是什么人呢?你们知道吗?(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人,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他本名叫秦越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扁鹊呢?那是因为他的医术在当时是很高明的,于是人们就用上古传说中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师:那么蔡桓公又是谁呢?(他是当时蔡国的国君。蔡国是一个小国,地点就在现在的河南省上蔡县一带。) 板书: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的名医蔡桓公:蔡国的国君3、学习生字词。(略)(3分钟)4、课文分析(1)、整体梳理(8分钟)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想)好,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课文,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先范读课文,你们要思考几个问题:1、扁鹊和蔡桓公总共见了几次面?2、扁鹊每次分别说了些什么?3、蔡桓公每次接见扁鹊时的态度怎样?4、课文的最后结果怎样?5、从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到蔡桓公病死前后共多长时间?范读完课文,接着指名回答上面三个问题。师:扁鹊和蔡桓公前后共见了几次面?(四次)师:扁鹊每次分别说了些什么?(第一次:你有病,在皮肤的表层,如果不医治的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和肉之间了,如果不治疗就会加深;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如果不医治的话,还会加深;第四次:君王的病已经发展到骨髓了,所以我不能再去请求为他治病了。)师:蔡桓公每次接见扁鹊时的态度怎样?(第一次:不以为然;第二次:没有答理扁鹊、心里很不高兴;第三次:还是不理扁鹊、更加不高兴;第四次:看见扁鹊掉头就跑,感到奇怪)师:课文的最后结果怎样?(扁鹊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病死了。)师:从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到蔡桓公病死前后共多长时间?(三十五天) 板书:(可用小黑板先画好表格) 扁鹊拜见蔡桓公 次数间隔时间扁鹊说的话蔡桓公的态度第一次 病在皮肤表层,不治将会加深不以为然第二次过了十天病在皮肉之间,不治将会加深没有答理、心里很不高兴第三次又过了十天病在肠胃,不治将会加深还是不理、更加不高兴第四次又过了十天病在骨髓,无能为力感到奇怪最后结果:五天以后,扁鹊逃到秦国,蔡桓公病死 5、自主交流,各抒己见,悟出课文包含的哲理(10分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已经对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自由讨论一下,假如你是蔡桓公,面对扁鹊三番四次的拜见,你心里会怎样想?是不是跟蔡桓公的态度一样?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扁鹊看一下就知道蔡桓公有病?扁鹊为什么几次三番地劝告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要逃跑?等等)你们从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哲理: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学生也可以从扁鹊的医德等方面进行感悟)。6、总结全文,概括哲理,扩展寓意(3―4分钟)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板书:防微杜渐、听取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师:有病不医,只是危及自身;一国之君,如果不善于听良言,则会亡国。(也可以从职业道德、责任心等方面扩展)7、有感情、分角色表演(10分钟)师:现在我们找三位同学来表演这个故事。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外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蔡桓公和扁鹊,并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在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二、课堂小结(1分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的故事,这则故事跟前面学的《纪昌学射》一样,教会了我们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用心感悟,从生活的小事中发现哲理,做生活的有心人。三、课后练习1、复习、巩固课文的生字词;2、课后找一两个跟医生治病有关的故事跟同学们互相交流;3、假如蔡桓公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把你要对蔡桓公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活动表演课1、表演《纪昌学射》的故事根据上次分组排练的情况,抽签决定各组出场顺序,然后开始表演。2、各小组互评表演完毕,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分别说出其他组的表演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3、教师总评先对各小组的表演给予肯定,然后在分别点评,然后评选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3
【课业设计】
一、我会写
1、“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________。
2、“南辕北辙”中“辕”的意思是________,“辙”的意思是_______,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字组词,用“√”标出
清(辙 澈) 窟(笼 窿 茏) (猿 辕 袁)猴
(狼 狠)心 陡(俏 峭 悄) (躯 驱 区)赶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
1、负:a、背 b、败 c、担任
⑴ 负荆请罪( )
⑵ 不分胜负( )
⑶ 认真负责( )
2、亡:a、逃跑 b、死 c、灭亡
⑴ 亡故( )
⑵ 亡命( )
⑶ 亡国( )
【能力迁移】
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我会做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在此处读音为__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___,组词是____________。
2、他后悔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行动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
4、我还能写出像这样的词:
结结实实: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挑战奥赛】
收集寓言故事,并和同学们交流。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4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 ──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
※白费
(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
(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习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习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附板书: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板画) (板画) (板画)
/ │ /
/ │ /
/ 错 /
/ │ /
/ │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
按事物规律办事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 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 时
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 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B 案
第 一 课 时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学射;纪昌学射。
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寓意
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
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