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左手的掌纹有感
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一首《乡愁》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一个对文学懵懂的少年。些许日子后,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又见到了一片名叫《听听那冷雨》的散文,其中的一句“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又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一次,而且在每次上早读课时我总会先读这篇文章,大声地朗读出来,以至同桌极其厌烦我每次都读这篇文章,我心里却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味道,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只是每次见到它,这段文字,这篇文章总觉得很贴近我,直到现在,时隔了4,5年的时间后,我读《左手的掌纹》中这篇《听听那冷雨》都依旧激动不已,害得女朋友还追问我以前似乎有过什么青涩回忆?我暗自窃喜,是的,有一段青涩回忆,就是从那冷雨开始。至今,我一直在读余光中老先生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一边是在感叹这位文学大师文笔之精湛,润色之如神,另一边在细细地分析,了解这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希望从中有点启发或者有所借鉴。在看他的散文时,总觉得这是一首诗的扩大化,亦或者本身就是一首诗,譬如“莲莲相连,莲瓣的千指握住了一个夏天,放走了一个夏天”,譬如“月光是史前谁的魂魄,自神话里流泻出来,流向梦的,夜的,记忆的每一个角落”。深度,密度,在余老的散文中总是恰如其分,细细探究总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少年奔波,少年轻狂,少年亦舞梦。余老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一首诗,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诗便是他本身,他本身便是诗。从金陵城下到蜀地僻隅,从厦门沐风到海外润雨,诗似乎一直在陪伴着他,情一直在鼓涌着他,尤其是乡情,尤其是对身后的一片黄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在散文集里,这种情溢得满满的,满满的愁,字里行间,总不乏思念,总不乏感触。是的,隔着浅浅的海峡,那个时候的他确实是遥远而贴近的愁。现在倒好了,两岸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想必能减轻余老的这种乡愁,但是,隔了几十年,再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时,愁更愁,情更溢了吧。看似陌生,实则更亲切,亲切之余,便有诗的灵感,文的风骨。许多时候,贴近心声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余老的文章里,写的最多的就是心声的倾泻,真真实实的倾泻,钳上诗的骨架这心声便上了一个台阶,但它始终只是心声罢了。他在《剖出年轮三十三》里写道:“真正的诗人,该知道什么是关心时代,什么只是追求时尚。真正的诗人,不但需要才气,更需要胆识,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评的噪音声之外,踏踏实实,走自己寂寞然而坚定的长途。”是的,真正的诗人便是这样一种独立而寂寞走着的人,余老是,诗中的余老也是,散文中的余老更是。诗与散文,本身不那么联系,即使有联系,也不会很密切,但是余老做到了,做到了如何使诗与散文在亲密的联系,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