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长江》教案(精选11篇)

《长江》教案(精选11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江》教案(精选11篇)

《长江》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

  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目 的 要 求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 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 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 一 题)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 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 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 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 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过渡)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 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 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 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 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 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

  总结 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 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 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 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 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 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 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 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 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 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 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 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 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 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 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案 篇2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长江的常识,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重复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熟悉课文,自己解决下列生字词

  浦口 曙天 吹拂 舢板 驳船 堆栈 穿梭 粼粼

  瑰红 缕缕 千年万载 哺育 湖泊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写长江的黎明,象征着祖国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四、熟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分析课文

  1、 文中写了长江的那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四、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文中那些语句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并且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些景象的?

  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作者的写作时间,思考: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六、小节课文

  七、完成课后练习。

《长江》教案 篇3

  教案示例 2   教学设计:

  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4.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第二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评析:

  这个教例简洁生动、朴实无华而又令人回味,表现出巧妙的教学设计艺术。

  这种巧妙的艺术就是:课堂活动既有表象,也有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堂活动有着含蓄而又明确的目的性。第一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其深层含义呢,则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第二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于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而教师的意图则时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关于新闻的两个特点。

  教者这样的教学艺术设计真有点儿像高明的棋手:第一步棋的落子。正是为了酝酿第二步棋有力搏杀的良机。

  实际上这就是教学设计中的立意问题。从教师的主导作用看,正是因为教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有了这样立意高远的好课。这也告诉我们: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宁鸿彬设计,余映潮评析)   教案点评:   教例简洁生动、朴实无华而又令人回味,表现出巧妙的教学设计艺术,即:课堂活动既有表象,也有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堂活动有着含蓄而又明确的目的性。第一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其深层含义呢,则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第二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于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而教师的意图则时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关于新闻的两个特点。   教者这样的教学艺术设计真有点儿像高明的棋手:第一步棋的落子。正是为了酝酿第二步棋有力搏杀的良机。

《长江》教案 篇4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目标2、3。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来讲指消息;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性:简明扼要。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 导入新课: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读下面这首诗,读完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铺开了攻占南京的战场,展示了革命胜利的景象,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诗中流露出的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可以说,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同样作为文学家,他写的文章也是气势不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则新闻。

  1、检查预习: 锐不可当(   )     区域(   )   芜湖(   ) 歼灭(   )

  要塞(   )    溃退(   )   荻港(   )

  锐不可当――                               业已――

  二、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2、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结合词句举例说明)

  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路军的作战情况。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战况  

  20日夜――21日夜

  中l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首战告捷略

  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

  西路军

  九江――芜湖

  2/3

  所向无敌详

  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大部

  战绩辉煌较详

  3、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4、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 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突出了文章中心。

  1、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2、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四、品味词语

  这篇课文既然是一篇新闻,那用词就会相对的简洁明了,不能有太多的描写,可是文章用词的简洁明了并没有影响文章的生动性,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新闻是怎们简明又不失生动的进行报道的:1、请看研讨与练习二

  第一组:“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第二组:句(1)只是交代了时间。句(2)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灭,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已无力抵抗,“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占领……广大地区”,所指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控制江阴要塞”,指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明,事实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课外拓展            泰坦尼克号遇难

  [合众国际社伦敦19xx年4月20日电]北大西洋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一千多人沉入大海。

  午夜时分,该船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享有盛誉的防水船却无济于事。事故发生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1海里的时速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有人也许会说是在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前进着。数小时后,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

  五天前,当这艘船驶离英格兰的南安普敦开始它开往纽约的处女航时,船上大约有2340名乘客和船员。在事故中大约有1595人遇难。只有745人得救,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如果船上的救生船不是只够一半的人使用的话,得救的人会更多。有两只满载从泰坦尼克号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的漩涡卷进海底。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阿奇博尔德・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幸存下来的惟一的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八糟的残骸。”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

  (1)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2)找出消息的导语、主体。

  诗词集累2.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毛主席的确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3、 沁园春 长沙  4、沁园春 雪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向校刊投稿。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题                     导语                                  主体

  人民解放军                      兵力             中路军  首战告捷   略

  百万大军       渡江概况  战线             西路军  所向无敌   详     

  横渡长江                       战况             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特点           及时、   准确、   真

《长江》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及结构特点。

  (4). 体味新闻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把握本则新闻的语言特色。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3.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领悟新闻语言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根据教材特点和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将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的特点;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作为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上海世博会图片,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世博会情况。师问:你们是如何了解到这些信息的?生答:通过新闻。师: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新闻,了解新闻,共同学习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听新闻,初步感知新闻

  1、学生听录音新闻,思考: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报道的。

  (2)、你从中听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介绍新闻背景(投影)

  明确: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三)知新闻,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1、学生默读新闻,用笔圈画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教师点拨: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过渡语)新闻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但它的结构却和一般文章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了解。

  2、教师简介新闻特点(出示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

  (1)、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2)、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用一段话在 开头介绍新闻的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叫主体。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

  (四)读新闻,把握新闻要点

  1、请学生模仿播音员放声朗读新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

  荻港 要塞 溃退 锐不可当 泄气 歼灭

  2、请学生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依次找出新闻的要素。

  明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3、教师出示行军地图,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讲解,学生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五)品新闻,体会语言特色

  1、(过渡)同学们看看,作者除了条理清晰的介绍渡江情况以外,又是怎样把渡江的全过程报道清楚的?用了哪些很准确的动词?请同学们圈一圈。(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全文最后,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 “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请你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例如:①从“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听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的辉煌战绩。

  例如:②从“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我听到了作者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3、教师小结:

  本文语言的特色是: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语言准确、简明

  (六)写新闻,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分析其结构,并为这则新闻拟一个。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记者孙承斌 李斌 厉正宏) 举世瞩目的中国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将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理念,尽情畅想人类进步美好前景。

  明确:――中国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

  (七)教师小结:新闻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它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看书读报习惯,不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吧!

  (八)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以我校开展特色课外活动为题材,写一篇新闻报道。(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板书设计:

  新闻:、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真实、准确、及时

  四、本课的亮点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长

  学生虽然经常接触新闻,但对新闻的相关文体知识并不了解,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听新闻、知新闻、读新闻、品新闻、写新闻等五个教学环节,有条不紊的层层展开,并在导入中以上海世博会作为新闻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尾处再次以上海世博会为题材要求学生给这则新闻拟,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活用。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写新闻,整个教学过程扎实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长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玫瑰(    )  曙天(    )  吹拂(    )哺育(    )

  舢板(    )  驳船(    )  堆栈(    )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

  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

  明确:见课本

  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互动4:自己动手式着给课文分分段,看看课文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见课本。

  补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抒情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为托物寓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与景。

  互动5: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

  明确: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见课本。

  研读与赏析:

  1.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接连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2.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了解有关长江的指示。

  板书:略

《长江》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  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  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学生发言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 、_____________ 省; Q 、_____________ 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 峡;

  B_____________ 峡;_____________C 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 水电站;H_____________ 水电站;G_____________ 水电站;I 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 水电站;T_____________ 水电站;J_____________ 水电站;K1_____________ 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 水电站;L1_____________ 水电站;L2_____________ 水电站;M_____________ 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  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  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发言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 、_____________ 省; Q 、_____________ 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 峡;

  B_____________ 峡;_____________C 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 水电站;H_____________ 水电站;G_____________ 水电站;I 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 水电站;T_____________ 水电站;J_____________ 水电站;K1_____________ 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 水电站;L1_____________ 水电站;L2_____________ 水电站;M_____________ 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  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  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发言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 、_____________ 省; Q 、_____________ 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 峡;

  B_____________ 峡;_____________C 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 水电站;H_____________ 水电站;G_____________ 水电站;I 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 水电站;T_____________ 水电站;J_____________ 水电站;K1_____________ 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 水电站;L1_____________ 水电站;L2_____________ 水电站;M_____________ 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课文p74页 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总结、扩展深化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学生发言(过渡)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 一 题)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过渡)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展示思考问题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展示动画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巩固落实复习旧知识(过渡)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指出各段落差多少提示学生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总结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提示学生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展示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提示学生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总结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提示学生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总结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过渡)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展示问题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巩固落实总结归纳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学生自发回答教师总结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播放录相片段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小结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 、_____________ 省; q 、_____________ 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 峡;

  b_____________ 峡;_____________c 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 水电站;h_____________ 水电站;g_____________ 水电站;i 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 水电站;t_____________ 水电站;j_____________ 水电站;k1_____________ 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 水电站;l1_____________ 水电站;l2_____________ 水电站;m_____________ 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长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        3、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1课时一、            听《长江之歌》,导入新课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二、            讲析课文: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可看出来?2、你认为本文可以划分几部分?  三部分    1――2描写长江美景         3――6“哦,长江”抒发对长江的赞美。         7――8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主旨。   3、重点探究:1、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4、语言品析:   拟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排比、比喻:它以……它以……它以……它以……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反复:“哦,长江”……三、            总结: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四、            拓展作业: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江》教案(精选11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