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案(精选5篇)
《工业》教案 篇1
工业
教学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 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 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 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
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 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4.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
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提问:(1)从1978年到xx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 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 举。)(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
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
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 在分布上有什么特 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
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 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 源丰富吗?(不丰富。)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建筑业等提供 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 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然后在填充图上填图巩固。
3.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一些著名机械产品的图案标志(如汽车),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及产地。
讲述"纺织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源:第一范文网]
1.设问:(1)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棉、毛、麻、丝、化纤等。)据此,你能将纺织工业进行简单的分类吗?(2)人们在商场选购衣物时,总是对棉织产品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穿着舒适、物美价廉。)棉纺工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如何?(最重要。)
2.读"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对照"中 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1)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棉花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近棉花产地。)(2)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棉花体积膨胀,不便运输。)
《工业》教案 篇2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xx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中国地理”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中提出如下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课标解读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本节是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三节,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课标的具体要求来看,本节内容需要突出强调的是通过不同地图的地理信息的收集、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训练学生归纳地理特征的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但考虑到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还不具备建立全面分析工业分布区位因素的能力,教材简化学习难度,只要求学生认识我国工业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的这一突出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在东部大中城市的特征。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做能力的提升,但学生对高科技产品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用丰富有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突出介绍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很难在现阶段对此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例如:在“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的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降低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难度,只要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工业分布存在东西部差异及工业中心主要沿江沿海分布的突出特征即可。
2.活动设计应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理解的较多,而有些工业部门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单凭教师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经常遇见的一些经济现象或接触到的工业部门及产品,组织开展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甚至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但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一是要难度适中,最好是学生家庭学校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业部门及产品;二是要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三是要结合实际,例如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学校就可以实地考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边考察边学习。
3.活动设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本节的教学中,在前两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地图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从地图和活动素材中获取信息,使学生通过充分思维和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对应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如下。
1.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及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工业》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正确认识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本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的地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学生对高科技产品有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经常接触高科技产品,或者身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探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同学:看地图复习,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带。
【设计意图:地图上落实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强化重点知识的落实。】
教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呢?我们组成工业考察团,首先考察我们所在京津唐工业基地,我们考察步骤如下。
1.在教材“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中找出京津唐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
2.上网搜集资料,找到京津唐工业基地突出的工业产品和工业部门。
3.利用地图,探究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填写探究活动表。
工业基地名称
位置范围
突出工业产品及部门
自然条件(地形、交通、河流、资源等)
其他
条件
【设计意图:探究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的相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教学难点。】
教师:每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在考察“京津唐地区”之后,同学们结合课下收集的网络资源和中国地图册,分组总结“辽中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条件,找到这三个工业基地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表”。小组代表上台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在各小组讨论、发言过程中,要积极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解答学生疑惑的问题,适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和督促。
教师:我们了解了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现在看一段表演,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我国东西部的两个工厂厂长,他们的工厂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快乐和苦恼,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我国东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学生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探究我国工业发展特点,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我国东西部的工业发展各有优缺点,我们应该取长补短,根据自己本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可持续发展。补充资料: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用图片或视频资料渗透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的分布特征及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哪里?──高新技术产业。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折线图”,说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学生:读图,说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且发展快速。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我们学校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地处中关村核心区,我们这里的工业产品又有哪些特点呢?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经济部门?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践考察活动,现在我们依据同学的调查结果,举办一场报告会:中关村高科技产品推介会。
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组代表上台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对高科技产品都有浓厚的兴趣,经常接触高科技产品,利用实地考察和网上搜索进行探究学习,创新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展示实地考察获得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全国知名工业产品及特点,说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突出经济部门是什么。
高新技术产品名称
价格
产地
产品优点与普通产品区别
所属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利用实践考察的机会,学生深入地了解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优点及高科技部门的发展现状,亲身感受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高新技术包括哪些部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读“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对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实际调查,总结归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归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理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激发爱国热情。】
教师总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人才。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科技进步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教学反思
教师要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进行明确的指导:包括分组、调查任务的分解、完成时间的安排、资料整理归纳、如何从资料中选取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等等。如何评价学生的调查过程和成果也很重要,要制定细致完备的活动细则和评价奖励机制。
《工业》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了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归纳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
三、教学策略
从知识本身来看,本节需要识记的不多。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工业产品为例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工业部门或进行网上学习。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实地考察或网上学习,搜集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个经济部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一个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质,这时候需要我们发展哪个经济部门呢?
教师:在我们家里仔细观察,就会找到这个经济部门的很多产品。
学生:完成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激发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的学习兴趣。】
教师:工业生产是指开采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对原材料(矿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对比我校建立初期与现在的办学环境的差异,反映出的我国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用鲜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学生:扮演学校后勤主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校长提供改善办学环境的设计思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填写申报表。
产品名称
价格
产地
主要原材料
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类工业产品的特点及各种工业生产部门,有助于学生对“什么是工业”这一难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涉及的产品多属于工业产品,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对社会其他部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总结,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讨论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工业生产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随着我国的工业发展,不仅在产品种类和产值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中心的数量和分布上也有变化明显。(教师补充一些资料,例如,新老工业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读“我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说出我国四十年来工业中心分布的时间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落实德育目标。】
教师:依据“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总结现阶段我国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读图分析:
步骤1
教师: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读图,找出有4个及以上工业中心的省级行政区域。
步骤2
教师:工业中心密集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注意方位用语)?
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及沿海、沿江地区。
步骤3
教师:在图中确认我国工业中心密集的四大工业基地(绿色区域)及位置(包括省区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分布)。
学生:读图,找到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它们的位置特点。
步骤4
教师:通过分析读图找出的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基地集中分布的区域,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是什么?
学生:归纳出我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征。
教师总结: 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特征是:
1.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读图、探究,学生能够读出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第一章疆域中的知识重点:行政区划,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
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教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呢?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分组考察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搜集“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工业基地的发展资料,完成探究活动表。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预习和知识储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活动表中的内容,从位置、交通、地形、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接触很少,工业概念又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浅显易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学习概念的枯燥乏味。
《工业》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三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编写体系上看,工业是学生在学完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之后,接触的又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所以在结构方面,本节教材与前两节相互呼应,既有一致的介绍思路,又巧妙地将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从内容上看,为了达成课标要求,本节教材先是在第一个黑字标题“工业及其重要性”中讲述了什么是工业,工业有什么作用。虽然课标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学生如果不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及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就无法正确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利于后面的工业分布的学习和分析工业基地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学生很少接触工业生产,要求学生对工业下定义有一定难度,教材没有给出工业特别复杂的概念,而是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目,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浅显易懂。目的是让学生对工业生产和工业部门有一个基本认识,而且图片材料多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学习概念的枯燥乏味。
教材第二个黑字标题是“我国工业的分布”,是以“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的分析为核心来完成。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课文提供的两条线索,归纳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工业分布在时间上的变化,教材主要是以叙述的方式介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字,配合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分布的历史变化,用鲜活的事例说明我国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第三个黑字标题是“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此教材做了较大篇幅的介绍。先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折线图”,描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学生可以从图中读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断增大,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体会到自豪感。教材引用了趣味性图片和文字资料,举例介绍了一些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认识和兴趣。然后,利用“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展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状况,通过读图分析可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教材最后一部分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式课文,可以让学生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变动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会欣喜地发现,新版本教材内容更加新颖,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给了地理教师更大的施展空间,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首先,第一个黑字标题由“工业与我们”改为“工业及其重要性”,表述更加清晰,学习目标更明确: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新教材将工业定义为:“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教材引用的工业生产的图片与之前的教材相比,内容更丰富,依据更充分,说法更清晰,可避免学生将某些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混淆。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片提醒学生:对农产品的加工和再加工属于工业,而非农业;工业中的开采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开采矿产资源,应与农业中收获粮食区别开来。
在认识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方面,教材做了很大调整。在工业与其他社会经济部门的联系内容中,由原来纯文字叙述改为图片配合文字介绍,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改为读图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中,突出强调工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用现代化照片替代漫画,使教材更具时代感,也能激起学生同感,仿佛身临其境。活动式课文虽然还是两部分,但取消了让学生了解轻重工业的区别这一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给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
第二个黑字标题由“工业空间分布”改为“我国工业的分布”,内容的增加和删减变化很大。首先,增加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分布的历史变化内容,相较于旧教材只强调工业的空间分布,教材强调新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既补充了我国工业分布的时间变化,又注重德育目标的落实。在本节内容中,“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也进行了更换,旧版地图资料陈旧,而且信息量较大,不利于初中学生提取相关重点信息。新版地图删除了铁路线,更新了主要的工业中心,使得地图资料时代性更强,学生能够较容易地从图中提炼出我国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沿江、沿海的特征。考虑到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多且复杂,初中生还不具备综合分析影响工业分布区位因素的能力,因此,新版教材删除了影响我国工业基地分布的因素这一活动环节。降低学习难度,增强了对我国工业地区分布主要特征的学习。通过对xx年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均工业总产值图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工业分布在沿江、沿海的特征。
第三个黑字标题内容还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名称由 “积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改为“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蕴含着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寓意,体现新版教材与时俱进、调整目标、更加科学规范的时代特色。新版教材增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折线图”,体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科技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自豪感。继而用丰富的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突出介绍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兴趣。更新的“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数据,采集截至xx年,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叙述式课文部分删除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征及优势等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特点,把学习的时间和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对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重要改变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这部分改变更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最后一部分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式课文,把一些陈旧信息都进行了更新,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本节新教材的编写,在落实课标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了对重点内容,例如我国工业的分布特征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目标则强调了读图技能的应用,结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简化学习目标,增加了实用性更强的相关知识,以利于突出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德育目标也进一步加强,更注重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