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精选4篇)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
0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精选4篇)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21页“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22页图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21页“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22页图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21页“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xx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22页图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演示教具]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同时讲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70(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21页“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xx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读课本第22页图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精选4篇)

微信扫码分享

月会员
每天200次下载
2元/30天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0.1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