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液体压强(通用12篇)

液体压强(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液体压强(通用12篇)

液体压强 篇1

  【设计理念】

  1. 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 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 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 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 篇2

  设计理念

  1.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的要求。但这一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联系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类比法教法探究式教学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烧杯,水,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老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1.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①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的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③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③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的承受。现在以“无奈的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人在社会中、羊在圈中、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熟悉的学习是如何无奈的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液滴的感受?

  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滴所在的环境(液体的种类)有关。

  4.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5.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6.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的例子。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 篇3

  教学要求:

  1.复习、总结前节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使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总结前节实验,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问:上节课,我做过什么实验?我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液体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问: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

  问:上节课,同学们从自己做的实验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哪位同学讲讲?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补充,板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楷体字。讲:这一节,我们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板书:

  2.液体压强的计算

  2.让大家先计算一道固体压强的题“一根长方体铁柱,底面的长和宽都是1厘米,高20厘米,立在桌子上,对桌面的压强多大?”(板画一根长方体铁柱如课本图10-14乙)

  找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算。

  3.讨论怎样计算水面下20厘米深处的压强。因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行了。

  可以设想在20厘米深处有个正方形水平面,边长是1厘米,这个面上方的水柱压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就等于上方液柱对它的压强。(边讲边画出课本图10-14甲)

  怎样计算这个水柱对这个面的压强呢?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讨论计算步骤,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1)求水柱体积V=Sh,

  (2)求水柱质量=V=Sh,

  (3)求水柱对底面的压力F=G=g=gSh,

  液体压强的公式p=gh

  4.引导学生讨论公式的物理含义:

  (1)对同种液体,p与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对不同液体,深度一定时,p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所以压强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讨论课本中本节后面的练习题2。巩固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5.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6.让学生做课本上本节的例题。

  (1)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7.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后面的练习题1,3,4。

  (2)提倡课下阅读章后的阅读材料:“开发海洋”。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示例之二

液体压强 篇4

  (一)教学目的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具

  演示用:烧杯、水、轻质硬塑料的均匀圆柱体的平底药瓶、红水少许。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和新课引入

  1.提问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液体压强,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上面问题,由学生回答,由学生补充,然后进行讲评。

  2.引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前的“?”,读后教师讲述: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根据课文前的“?”和图10―13,液体在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有多大,应该怎样计算呢?本节课将探讨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教师板书课题:第三节液体压强的计算)

  二、进行新课

  1.讲述:(1)根据上节课的研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压强与固体对支承面的压强有不同之处。液体压强的规律,在课文已有记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液体压强”这段黑体字,并注上符号。(板书液体压强的规律)

  (2)既然液体内,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计算出向下这个方向的压强,这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知道了。

  2.演示、分析:

  (1)演示:将轻质塑料均匀圆柱体的平底药瓶装满红水,轻轻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让药瓶竖直在烧杯内的水中,使瓶口与水面相平(如图)。

  (2)讲述、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设想从水面到该药瓶底部有一液柱,底部有一液片,其面积S等于该液柱的横截面积(设S=1厘米2),液片在水中所处深度等于液柱长(设h=20厘米),这个液片受到的压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边讲述边板书)

  A.求液柱的体积 V=Sh=1厘米2×20厘米

  =20厘米3。

  B.求液柱的质量 m=ρV=ρSh

  =1.0×103千克/米3×2.0×10-5米3

  =2×10-2千克。

  C.求液柱的重力和液柱对液片的压力

  F=G=mg=2×10-2千克×10牛/千克

  =0.2牛。

  D.求液柱对液片的压强,这也是液体内20厘米深处的压强

  =ρhg=1.0×103千克/米3×0.2米×10牛/千克

  =2×103帕。

  (3)根据以上分析,深度h处的液体压强为

  p=ρhg。

  因此,在计算液体压强时,可以根据以上四个步骤进行,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希望同学认真理解计算的步骤,切不要死记硬背公式。

  (4)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一定要统一单位,即ρ用千克/米3,h用米,g的单位是牛/千克,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是帕斯卡。同时要理解公式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某处到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该处到底部的距离。

  3.讲述:由公式p=ρhg,请大家想一想,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跟上节课我们研究得出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否相一致?教师启发,由学生回答。

  三、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计算课本中的〔例题〕。将全班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照课本中〔例题〕要求做,第二部分同学照〔例题〕,且把煤油柱改为水柱做,第三部份同学把煤油柱h=20厘米,改变煤油柱h=30厘米,同时分别抽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做。

  2.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述:根据两部分学生所做结果和前面讲述液体压强计算步骤所得结果,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液体压强跟液体受到的重力无关,跟液体的横截面积(即容器的形状)无关。通过练习所得结果,跟上节实验研究所得液体压强的规律相一致。

  四、归纳本课学习内容

  1.本课学习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可以按步骤计算,也可以利用公式p=ρhg计算。希望同学们对按步骤计算要认真理解、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一定要按规定使用单位,即ρ――千克/米3、h――米、g――牛顿/千克,压强p的单位就是帕斯卡。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总重、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注意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把课文阅读两遍,认真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步骤和公式p=ρhg的意义。

  2.把节后练习第4题、章后习题第5、6题做在作业 本上。注意:在计算时一定要使用规定的单位。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在归纳液体压强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液体内某一深度处压强的计算步骤和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在分析、推导前设想一段液柱(学生的抽象思维),由于初二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补充做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使学生先有一个实际感受,再进行想象,搭一个阶梯,就比较容易了。

  2.本课分析较多,为了使学生在45分种内不至于疲劳,让学生对例题自己练习,并且分为三部不同条件进行练习,练习后再分析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更为恰当。同时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分析,这样得出结果就顺理成章。

  3.讲解中,对公式p=ρhg中的h表示深度要特别强调,避免学生误认为h是液体内某处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否则将在计算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4.对于布置的作业 中的计算题,希望能要求学生按步骤计算和利用公式计算两种方法来完成,达到学生对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液体压强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用具:

  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播放视频:液体内部的压强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播放视频:深水压强

  播放视频:一杯水的威力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

  连通器的应用(喷泉)

  三、小结: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压强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连通器的特点; 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pgh

  4、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液体压强 篇7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液体压强 篇8

  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学具的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六、教学步骤 

  (一)新课讲授

  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

  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

  提问:什么叫连通器?

  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 .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

  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

  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分析:

  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

  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

  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提问思考]

  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

  [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

  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提问]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也适用于气体。

  即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

  二、流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根据我们学习的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谁能解释下面的实验?

  [实验]:取一张5―6cm见方的硬纸片,在适当位置剪两个长约1cm的缝,通过纸缝垂直插人横杆的两端,当用嘴向纸面平行吹气,纸片不仅不离开气流,反而会靠近气流,继续吹气,横杆便连续转动.(见图3)

  (如果用带尖嘴的管子贴近纸面平行吹气效果更好.)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

  这是因为气流有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的性质,所以靠近纸面的气流流速较大压强就较小,而纸面的另一面压强仍为大气压,所以转架就随之转动.

  [学生实验并让学生讨论]

  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垂下,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会怎样呢?(见图4(a))

  把细长纸条的一端贴于下嘴唇,然后用嘴向外吹气,结果纸条会向上飘起来.当纸的上方的空气流动起来之后,纸也随之漂浮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纸片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较大的压强把纸片“举”起来了。如果吹出的气越快,纸条会向上飘得越高,由此说明气流越快则压强越小.(出示投影片并让学生讨论) ’

  飞机的机翼有何特点?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空气流速是否相同?

  试分析机翼的升力又是怎样产生的?

  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见图4(b))

  (出示投影片并引导学生总结:

  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右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乏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

  (板书)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

  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总结、扩展

  组织分析讨论:

  出示投影片(列出以下问题1、2、3、4)

  1.喷雾器为什么能喷水?(见图5)

  答案:常用的喷雾器,当压人活塞时,圆筒里的空气就从圆筒末端的小孔A以很大的速度流出,因此小孔附近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于是容器E内的药液面上的空气压强近使药液从小孔,下方的B管内上升,到小孔A附近时,被空气流冲散成雾状喷出.

  2.简易淋浴器为什么能把热水“吸”上去

  答案:有些家庭用的简易淋浴器,把吸水管放进热水桶内,打开水龙头,当自采水从导管里流过时,热水就会被“吸”上来,与冷水混合,再从喷头喷出.此时,热水为什么会自动上升呢?流动的液体里存在着压强.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流速有关.液体的流速越大,它的压强就越小.当导管内没有自来水流过的时候,吸水管内外气体的压强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强.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吸水管里热水与桶里的热水相平.当导管里有自来水流过时,吸水管内热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变小.管内外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热水在吸水管内上升,与冷水混合后,从喷头喷出.;冷水流速越大,管内气压越低,管内外压强差越大,热水流进导管中越多,它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就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自来水的流速,以调节喷出的水温高低.(见图6)

  3.机翼升力跟掀房顶的风力

  答案:气流的压强差对房顶会产生破坏作用.因为房屋内空气对房顶下表面作用的压强是静止空气的压强,而刮飓风时,沿房顶上表面的高速气流对房顶作用的压强比房屋内的气压小,结果在房顶内外就形成了气压差,方向是自下向上的,它可能会把整个房顶掀开,或者把房顶的瓦掀翻.为了减少狂风对房顶的损害,尖顶房屋的山墙上常安装百叶窗,这可以使刮大风时,通过百叶窗在房顶的下表面也产生气流,以减少房顶上下表面的气压差.

  4.轮船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12年秋天,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在大海上航行着,同时在离它100m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地疾驰着.当两艘船到了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豪克”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七、布置作业 

  小实验:水管喷枪(见图8)

  喷雾器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装置.把管子的一端放入水中,横吹开口端可迫使管中的液面上升,你用力一吹会发生什么现象?

  八、板书设计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什么是流体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乒乓球比赛中常听说“弧旋球”;足球场上足球队员也常踢出“香蕉球”。这里球的运动不仅有移动而且还有旋转.与此相应的气流也有两种:一种是跟球运动方向相反的气流和随球一起旋转的气流,它们叠加以后就会出现球的上下气流速度不一样,如图所示.在此基础上,你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上述球的运动路线作出探索性的解释吗?由此你会进一步体会到物理知识有用,从而产生更浓的兴趣

液体压强 篇9

  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学具的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六、教学步骤 

  (一)新课讲授

  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

  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

  提问:什么叫连通器?

  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 .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

  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

  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分析:

  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

  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

  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提问思考]

  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

  [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

  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提问]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也适用于气体。

  即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

  二、流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根据我们学习的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谁能解释下面的实验?

  [实验]:取一张5―6cm见方的硬纸片,在适当位置剪两个长约1cm的缝,通过纸缝垂直插人横杆的两端,当用嘴向纸面平行吹气,纸片不仅不离开气流,反而会靠近气流,继续吹气,横杆便连续转动.(见图3)

  (如果用带尖嘴的管子贴近纸面平行吹气效果更好.)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

  这是因为气流有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的性质,所以靠近纸面的气流流速较大压强就较小,而纸面的另一面压强仍为大气压,所以转架就随之转动.

  [学生实验并让学生讨论]

  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垂下,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会怎样呢?(见图4(a))

  把细长纸条的一端贴于下嘴唇,然后用嘴向外吹气,结果纸条会向上飘起来.当纸的上方的空气流动起来之后,纸也随之漂浮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纸片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较大的压强把纸片“举”起来了。如果吹出的气越快,纸条会向上飘得越高,由此说明气流越快则压强越小.(出示投影片并让学生讨论) ’

  飞机的机翼有何特点?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空气流速是否相同?

  试分析机翼的升力又是怎样产生的?

  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见图4(b))

  (出示投影片并引导学生总结:

  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右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乏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

  (板书)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

  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总结、扩展

  组织分析讨论:

  出示投影片(列出以下问题1、2、3、4)

  1.喷雾器为什么能喷水?(见图5)

  答案:常用的喷雾器,当压人活塞时,圆筒里的空气就从圆筒末端的小孔A以很大的速度流出,因此小孔附近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于是容器E内的药液面上的空气压强近使药液从小孔,下方的B管内上升,到小孔A附近时,被空气流冲散成雾状喷出.

  2.简易淋浴器为什么能把热水“吸”上去

  答案:有些家庭用的简易淋浴器,把吸水管放进热水桶内,打开水龙头,当自采水从导管里流过时,热水就会被“吸”上来,与冷水混合,再从喷头喷出.此时,热水为什么会自动上升呢?流动的液体里存在着压强.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流速有关.液体的流速越大,它的压强就越小.当导管内没有自来水流过的时候,吸水管内外气体的压强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强.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吸水管里热水与桶里的热水相平.当导管里有自来水流过时,吸水管内热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变小.管内外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热水在吸水管内上升,与冷水混合后,从喷头喷出.;冷水流速越大,管内气压越低,管内外压强差越大,热水流进导管中越多,它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就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自来水的流速,以调节喷出的水温高低.(见图6)

  3.机翼升力跟掀房顶的风力

  答案:气流的压强差对房顶会产生破坏作用.因为房屋内空气对房顶下表面作用的压强是静止空气的压强,而刮飓风时,沿房顶上表面的高速气流对房顶作用的压强比房屋内的气压小,结果在房顶内外就形成了气压差,方向是自下向上的,它可能会把整个房顶掀开,或者把房顶的瓦掀翻.为了减少狂风对房顶的损害,尖顶房屋的山墙上常安装百叶窗,这可以使刮大风时,通过百叶窗在房顶的下表面也产生气流,以减少房顶上下表面的气压差.

  4.轮船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12年秋天,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在大海上航行着,同时在离它100m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地疾驰着.当两艘船到了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豪克”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七、布置作业 

  小实验:水管喷枪(见图8)

  喷雾器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装置.把管子的一端放入水中,横吹开口端可迫使管中的液面上升,你用力一吹会发生什么现象?

  八、板书设计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什么是流体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乒乓球比赛中常听说“弧旋球”;足球场上足球队员也常踢出“香蕉球”。这里球的运动不仅有移动而且还有旋转.与此相应的气流也有两种:一种是跟球运动方向相反的气流和随球一起旋转的气流,它们叠加以后就会出现球的上下气流速度不一样,如图所示.在此基础上,你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上述球的运动路线作出探索性的解释吗?由此你会进一步体会到物理知识有用,从而产生更浓的兴趣

液体压强 篇10

  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点开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本人认为,这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节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科学猜想必须有理论依据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看法。猜想要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在让学生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高度”、“液体密度”、“液体重力”、“容器形状”、“方向”等因素有关后,应该让学生说明猜想的理由或依据,防止学生进行胡猜瞎说。使他们掌握物理学中“科学猜想”这一常用的科学方法,也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

  二、学生探究实验要有效

  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它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

  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之后,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排除那些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猜想”,如:“高度” 、“液体重力”、“容器形状”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主要的精力来探究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尤其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 “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探究实验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老师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使探究实验更为有效。

  三、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可以使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更为丰富多彩。本节课题引入采用“深水炸弹引爆”的录像片段,可以立即让学生的兴奋点集中起来,为新课引入铺垫了良好的开端。在结束的时候请学生熟悉的蓝猫介绍深水炸弹的工作原理,为本节课的学习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四、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课堂刚开始时,情景设置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后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突出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六、突出了研究方法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利用每次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液体压强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资源库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 阅读教科书上“飞机的升力”,根据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 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资源库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 阅读教科书上“飞机的升力”,根据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 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液体压强 篇12

  教学要求:

  1.复习、总结前节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使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器。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总结前节实验,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问:上节课,我做过什么实验?我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液体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问: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

  问:上节课,同学们从自己做的实验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哪位同学讲讲?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补充,板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楷体字。讲:这一节,我们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板书:

  2.液体压强的计算

  2.让大家先计算一道固体压强的题“一根长方体铁柱,底面的长和宽都是1厘米,高20厘米,立在桌子上,对桌面的压强多大?”(板画一根长方体铁柱如课本图10-14乙)

  找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算。

  3.讨论怎样计算水面下20厘米深处的压强。因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行了。

  可以设想在20厘米深处有个正方形水平面,边长是1厘米,这个面上方的水柱压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就等于上方液柱对它的压强。(边讲边画出课本图10-14甲)

  怎样计算这个水柱对这个面的压强呢?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讨论计算步骤,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1)求水柱体积 V=Sh,

  (2)求水柱质量 m=ρV=ρSh,

  (3)求水柱对底面的压力 F=G=mg=ρgSh,

  液体压强的公式 p=ρgh

  4.引导学生讨论公式的物理含义:

  (1)对同种液体,p与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对不同液体,深度一定时,p与液体密度ρ成正比,ρ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所以压强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讨论课本中本节后面的练习题2。巩固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5.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6.让学生做课本上本节的例题。

  (1)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ρ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7.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后面的练习题1,3,4。

  (2)提倡课下阅读章后的阅读材料:“开发海洋”。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液体压强(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