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5.4 全等三角形(精选17篇)

5.4 全等三角形(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4 全等三角形(精选17篇)

5.4 全等三角形 篇1

  【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及对应部分的关系。由于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所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3.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与对应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表示方法;2)、会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和价值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实验法.【学法分析】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觉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具准备】三角形模板、剪刀.【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一、创  设  情  境,引  入  新  课提问:我有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摔成了两块。(如图)需要照原样再配一块,是不是一定要把两块碎片都带到玻璃店去?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的主张:1、主张带两块的.2、主张带一块的(但不能确定带哪一块)。教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不要求作答)教师:回答这个问题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下面,先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引入新课:全等三角形    此设问和生活相联系,引起了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  主  探  索,发  现  新  知(一)全等形的概念1、观察下面几组图形,它们具有什么特征?

  (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3、观察:利用多媒体演示 把一块样板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样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纸板和裁得的样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从同一张底片冲冼出来的两张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4、直接给出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congruent figures).练习:用三角形模板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_a_b_c_d_e_f从学生熟悉图形和例子引出全等形的概念,可以排除学生对几何的畏难心里,增强他们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重合”这个概念,使全等形概念的引入显得非常自然.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二、自 主 探 索,发 现 新 知提问:a、如果把△def放到△abc上,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吗?(可以重合) b、可以重合的三角形是什么形?         (全等形或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二)讲解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ebf  cad1、观察图形思考:当△abc 与△def 重合时①与顶点a重合的点是哪个点?    ②与∠a重合的角是哪个角?          ③与边ab重合的边是哪条边?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2、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填空:重合部分名称是否相等,说明理由顶点b与顶点   顶点c与顶点   边ac与边   边bc与边   ∠与∠   ∠b与∠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上图,△abc全等于△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直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四)全等的表示方法:看书p.91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如上图可表示为△abc≌△def)通过此练习及时巩固全等形的概念,同时也为后面的内容提供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及时给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接着又通过提问,完成表格,让学生及时得到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全等符号的书写。边写边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三、巩 固 练 习,深 化 提 高思考:p.9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练习:分别指出下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几何画板》演示(1)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沿一边所在的直线移动,观察移动过程中两个三角形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2)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以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翻折180度,观察翻折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给出组合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3)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以某一个顶点为中心旋转180度,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总结常用的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方法(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方法(2)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方法(3)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方法(4)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方法(5) 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debca(巩固练习)如图, △abd ≌ △ebc1、请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2、如果ab=3cm,bc=5cm,  求be、bd的长.变式:如果ab=3cm,de=2cm,求bc的长本课难点是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所以就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全等变换”中的平移变换,动态的实现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沿一边所在的直线移动。运用翻折变换,将全等的三角形沿一边所在的直线在空间翻折180度;运用旋转变换,将全等的三角形以某个顶点为中心旋转180度,观察在旋转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通过以上三种变换,一方面明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另一方面能够准确的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顶点、对应角。及时地归纳小结,帮助学生积累下经验,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同化和顺应,经建构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该练习是一道综合题,可检测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反馈,从而利于教学的调整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四、归  纳  小  结,思  维  拓  展师生共同小结:1、本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                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表示方法:△abc≌△def(对应点要写在对应位置上)。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注意: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思维拓展:1、说一说:三角形玻璃是不是一定要把两块碎片都带到玻璃店去?2、猜一猜:如图,下面两三角形是否全等?3、想一想: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从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进行简练的小结,帮助学生将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课堂积极表现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觉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完成目标,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看书p.90-91。2、做p.92,习题13.1的1、2、3、4题。3、预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4 全等三角形 篇2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 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第 1 2 页  

5.4 全等三角形 篇3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 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5#2、3、4

  b.上交作业 (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证明 :AF∥DE

5.4 全等三角形 篇4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 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5#2、3、4

  b.上交作业 (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证明 :AF∥DE

5.4 全等三角形 篇5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 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5#2、3、4

  b.上交作业 (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证明 :AF∥DE

5.4 全等三角形 篇6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 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 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 P55#2、3、4

  b.上交作业 (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证明 :AF∥DE

5.4 全等三角形 篇7

  教学目标:

  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

  教学重点:

  1、会看图,会找到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1)课前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2)一个三角形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___个角,_______条边;

  (3)已知△abc,它的顶点是_______,它的角是___________,它的边是___________;

  (4)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指的是它们的形状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

  (5)完全重合的两条线段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6)完全重合的两个角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一、实验活动

  找出图画中全等的图形:

  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和性质.

  (1)定义: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或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反例:举出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例子,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含30º角的三角板说明只满足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形,强调定义的条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周围有没有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平面图形?

  学生在生活中找图形.

  (3)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

  2.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及读法和写法.

  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举例说明:

  如图,∵△abc≌dfe,(已知)

  ∴ab=df,ac=de,bc=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f,∠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教师小结: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如果将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那么,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同时按1→2→3→1的顺序轮换,可写出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式子,而不会找错,并节省观察图形的时间.

  二、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

  (1)全等用符号_________表示,读作__________.

  (2)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abc和△a´b´c´中,∠a=∠a´,∠b=∠b´∠c=∠c´;ab=a´b´,bc=b´c´,ac=a´c´,则△abc_______△a´b´c´.

  (4)如右图△abc≌△bcd,∠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___是对应角;ab与_____是对应边,bc与_____是对应边,ac与____是对应边.

  (5)判断题: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

  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

  三、性质应用举例

  1.性质的基本应用.

  例1 已知:△abc≌△dfe,∠a=96º,∠b=25º,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

  例2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20º,ab=10,ad=4,g为ab延长线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

  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和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角∠ebg.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及外角或邻补角的知识,求得∠ebg等于160º.

  (3)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及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关系可得:

  ce=ca-ae=ba-ad=6.

  小结:

  1.学生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方法、性质.

  (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

  2.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应强调全等三角形及性质的规范书写格式.

  3.了解全等变换的思想,更好地识别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

  作业:课本p137习题5.7:1、2.

  教学后记:

  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全等还是理解得比较好的.而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时候,简单的并且放的位置比较好时,才容易找到.而稍为旋转的图形中找起来就要花些时间.应用性质计算、证明有一些困难.

5.4 全等三角形 篇8

  全等三角形教案

  1.只给定一个角时:

  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五、课堂小结

  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44页习题12.2中的第6,选做题:第11题

  七、板书设计

  课 题 :12.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边后的一节课、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探讨出 “HL”.学生一定能理解。

  课前准备 全等三角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BE于C,DE⊥BE于E,

  (1)若∠A=∠D,AB=DE,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2)若∠A=∠D,BC=E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3)若AB=DE,BC=E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4)若AB=DE,BC=EF,AC=D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图,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两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播放)

  (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1)[生]能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直尺量出斜边的长度,再用量角器量出其中一个锐角的大小,若它们对应相等,根据“AAS”可以证明两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

  第二种方法:用直尺量出不被遮住的直角边长度,再用量角器量出其中一个锐角的大小,若它们对应相等,根据“ASA”或“AAS”,可以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可是,没有量角器,只有卷尺,那么他只能量出斜边长度和不被遮住的直角边边长,可是它们又不是“两边夹一角的关系”,所以我没法判定它们全等.

  [师]这位师傅量了斜边长和没遮住的直角边边长,发现它们对应相等,于是他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你相信吗?

  三、探究

  做一做:

  已知线段AB=5c,BC=4c和一个直角,利用尺规做一个直角三角形,使∠C=90°,AB作为斜边.做好后,将△ABC剪下与同伴比较,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自主完成后,与同伴交流作图心得,然后由一名同学口述作图方法.老师做多媒体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作法:

  第一步:作∠MCN=90°.

  第二步:在射线CM上截取CB=4c.

  第三步:以B为圆心,5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

  第四步:连结AB.

  就可以得到所想要的Rt△ABC.(如下图所示)

  将Rt△ABC剪下,同一组的同学做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发现这些三角形全等.

  可以验证,对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样的规律.

  探究结果总结: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和“HL”).

  [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说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呢?

  [生]直角三角形也是三角形,一般来说,可以用“定义、SSS、SAS、ASA、AAS”这五种方法,但它又具有特殊性,还可以用“HL”的方法判定.

  [师]很好,两直角三角形中由于有直角相等的条件,所以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须找两个条件,但这两个条件中至少要有一个条件是一对对应边才行.

  四、例题:

  [例1]如图,AC⊥BC,BD⊥AD,AC=BD. 求证:BC=AD.

  分析:BC和AD分别在△ABC和△ABD中,所以只须证明△ABC≌△BAD,就可以证明BC=AD了.

  证明:∵AC⊥BC,BD⊥AD

  ∴∠D=∠C=90°

  在Rt△ABC和Rt△BAD中

  ∴Rt△ABC≌Rt△BAD(HL)

  ∴BC=AD.

  [例2]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滑梯倾斜角∠ABC和∠DFE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析]∠ABC和∠DFE分别在Rt△ABC和Rt△DEF中,已知条件中这两个三角形又有一些对应的等量关系,所以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显然,可以看出这两个角不相等,它们又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是不是互余呢?我们试试看.

  证明:在Rt△ABC和Rt△DEF中 又∵∠DEF+∠DFE=90°

  ∴∠ABC+∠DFE=90° 所以Rt△ABC≌Rt△DEF(HL)

  ∴∠ABC=∠DEF

  即两滑梯的倾斜角∠ABC与∠DFE互余.

  五、课时小结

  至此,我们有六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3.边角边(SAS)

  4.角边角(ASA) 5.角角边(AAS) 6.HL(仅用在直角三角形中)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课本P44页习题12.2中的第7,8,选做题:12,13题

  七、板书设计

5.4 全等三角形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 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 如: 

  边

  0

  1

  2

  3

  角

  3

  2

  1

  0

  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

  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情况。

  活动五: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六:小组竞赛: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有两条边分别是7cm、5cm,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小组内是全等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于发现边角边的识别方法。

  最后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

  若有小组画成边边角的形式,则顺势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否则提出: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活动七:在给出的画有 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

  问题1: 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隐含条件)。

  问题2: 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 △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 基础知识应用。完成教材P139练一练2。

  (2)  已知如图:,请你添加一些适当的条件,再根据SAS的识别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发现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对边角边的识别方法进行一次回顾。

  (2)       你还有哪些疑问?

  附板书设计:

  三角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角一边

  探究活动一:  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几个条件

  一角两边

5.4 全等三角形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 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思路1: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思路2: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例3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 ,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 ,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 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0#11、12

  b、上交作业P70#14 P71B组3

5.4 全等三角形 篇11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掌握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3、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hl”.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高裁剪,让同学们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合作学习:

  1.回顾: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已经有哪些方法?

  2.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何会全等,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一起利用画图,叠合方法探索说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充分让学生想象。不限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教师归纳出方法后,要学生注意两点:

  “hl”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

  三、应用新知,巩固概念

  例:已知:p是∠aob内一点,pd⊥oa,pe ⊥ob,d,e分别是垂足,且pd=pe,则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请说明理由。

  分析:引导猜想可能存在的rt△;构造两个全等的rt△;要说明p在∠aob的平分线上,只要说明∠dop=∠eop

  小结:角平分线的又一个性质:(判定一个点是否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方法)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四、学生练习,巩固提高

  练一练:课本p82课内练习

  五、小结回顾,反思提高

  (1)你认为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

  (2)你现在知道的有关角平分线的知识有哪些?

  六、作业:

  1.作业本2.82.课后作业

5.4 全等三角形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3)讲解例3(投影)

  证明:(略)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教师点评)

  (4)讲解例4(投影)

  证明:(略)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5)讲解例5(投影)

  证明:(略)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

  (2)公理应用的书写格式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6#6、7

  b上交作业P57B组1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5.4 全等三角形 篇13

  教材分析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概念整合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问题1通过调查你对商品的标价、售价、进价和利润、利润率这些概念清楚了吗?你能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吗?

  (学生板书写出三个基本关系式)

  教师引导得出变形关系式:利润=进价 × 利润率.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使学生对商品销售过程所涉及的基本量、基本关系式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强化练习巩固概念

  问题2运用基本关系式来做一组练习.

  1.如果足球的进价是每个a元,超市按进价提高30%后标价,则标价是多少元?

  2.如果足球的进价是每个a元,标价是每个150元,现7折优惠,则每个足球的利润是多少元?

  3.如果足球的进价是每个a元,卖出后盈利25%,则每个足球的利润是多少?

  4.如果足球的进价是每个a元,卖出后亏损25%,则每个足球的利润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价、标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进而促使学生理解概念.

  三、实践应用合作交流

  问题3解决调查编写的商品销售方面的有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编题互问互检,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交流和表现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四、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问题4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后让学生估算并简单说出估算的理由,估算对否不给予评判,告诉学生估算对不对还要进行计算. 如何计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一名同学到黑板板演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此实际问题全部过程,其他同学在底下完成. 完成后同学间相互评价. 最后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寻找等量关系,教师再进一步用估算方法分析亏损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学生基本掌握解决有关商品销售问题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设计开放性问题的目的是通过本题的讲解使学生灵活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使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题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问题5若某商品因库存积压,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7.5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9折出售将赚20元. 该商品定价是多少元?

  (同学们思考后各自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互判)设计意图本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反馈这一环节很有必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

5.4 全等三角形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六、教学教程

  Ⅰ.课题引入

  1.电脑显示

  问题: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

  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法、动手操作)

  3.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Ⅱ.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1.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

  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 DEF

  ∴AB=DE,AC=DF,BC=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B=∠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Ⅳ.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1.动画(几何画板)演示

  (1).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归纳: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

  (2).说出每个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归纳:从运动的角度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找对应元素的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

  3. 归纳: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1)从运动角度看

  a.翻折法: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b.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c.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2)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Ⅴ.课堂练习

  练习1.△ABD≌△ACE,若∠B=25°, 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练习2.△ABC≌△FED

  ⑴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⑵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请与同伴交

  流并写出来.

  Ⅵ.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一些方法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Ⅶ.作业

  课本第92页1、2、3题

5.4 全等三角形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同学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同学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同学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同学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

  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同学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同学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同学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同学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同学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同学自由表述,其它同学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5#2、3、4

  b.上交作业(中考题)

5.4 全等三角形 篇1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 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

  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一)导课:

  教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

  象这样的图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

  动手操作1―――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能够完全重合]

  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板书:全等形]

  刚才大家所举的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也都是全等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动手操作2―――制作一个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定义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四)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 能够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会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

  4、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一)自学课本:第1节内容(时间5分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二)检测:

  1、动手操作

  以课本P91页的思考的操作步骤,抽三个学生上黑板完成(即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新的三角形)

  思考: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归纳: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它们依然全等。

  2、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以黑板上的'图形为例,图一、图二、三学生独立找,集体交流)

  (1)对应的顶点(三个)―――重合的顶点

  (2)对应边(三条)―――重合的边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角

  归纳:

  方法一: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方法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另外: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3、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

  抽学生表示图一、图二、三的全等三角形。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请写出平移、翻折后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相等的边。

5.4 全等三角形 篇17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人教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 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

  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

  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

  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情况。

  活动五: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六:小组竞赛: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有两条边分别是7cm、5cm,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小组内是全等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于发现边角边的识别方法。

  最后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

  若有小组画成边边角的形式,则顺势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否则提出: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活动七:在给出的画有 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

  问题1: 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隐含条件)。

  问题2: 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 △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 基础知识应用。完成教材P139练一练2。

  (2) 已知如图:,请你添加一些适当的条件,再根据SAS的识别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发现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对边角边的识别方法进行一次回顾。

  (2) 你还有哪些疑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5.4 全等三角形(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