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总复习(精选17篇)

总复习(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总复习(精选17篇)

总复习 篇1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大家都感觉本册的知识点较难,《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低;《年、月、日》涉及变化的题目较多,学生难应付;《面积和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件挺头疼的事情。总之,面临着考试,学生漏洞百出,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哎!“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从中考、高考的分数来看,差一分就得用三五万的钱去买读,差十几分就连买也买不到。回看我们的学生,面临着大考,家长注重的是自己孩子的分数,不得不使老师在最后期限里进行应试教育。我也脱不了这个俗!为了学生最后的一张试卷绞尽脑汁去复习。为了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每天让学生做4――6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题,先做4题,如果有错,再做2题,如果还有错,再做2题,不过学生一般在做第二次的时候就能全部算对,因为受做对了就可不用做的条件的诱惑,他们的注意力一般是比较集中的,我需要的就是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出认真计算的习惯!《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变式题,如: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出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并算出他们的面积和周长。这类题目应让学生通过画草图来解决,以便降低难度,对于后进生,应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让他们每天做一题,直到会。这类题目还应进行变化,如变成12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进行解决。还有就是:用两个长18分米,宽9分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让学生计算他们的面积和周长?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算剩下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或计算剪去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或这样的正方形最多能剪几个?总之,在复习阶段,我们应想方设法不让优等生感到复习的内容没意思,以致出现思维惰性;而应让后进生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复习 篇2

  ()整数、小数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应用题复习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7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整数和小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后,可以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来解答应用题。今天,我们就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和它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简单应用题。 说明:我们学习过许多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简单应用题,也就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 出示应用题: (1)六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一共多少人? (2)六年级有48人,平均排成4行,每行多少人? 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都是用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个条件和几个问题?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要求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2)题为什么要用除法算?指出:解答应用题时,要看条件与问题的联系.第(1)题,是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就用加法算。第(2)题要把48人平均分成4行,求每行人数,所以就用除法算。因此,解答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解题方法。 2、组织练习. 请同学们看练习十三第1题,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每组数量的关系式。 你还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吗? 3、复习复合应用题。 (1)认识复合应用题。 提问:谁能将上面的两道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出示合并后的应用题。提问:这道题要几步计算,是怎样编出来的?指出:像这样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答的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接“简单应用题”板书:一复合应用题)它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的。 (2)提问:解答应用题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主要学习过哪些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明两种分析的思路,指出:解答应用题时用这两种思考方法进行分析,一般就可以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提问;谁来说一说,检验应用题有哪几种方法? 4、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可以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根据“每天做25套”和“做了4天”想到一共做多少件)指出;根据条件的联系,可以求一个相关的问题。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从条件想起要怎样想?先相互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然后解答。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第(2)题是在第(1)题求出一共多少套的基础上卖出80套,求还剩多少。解答时,都先根据条件想到,可以求“一共做了多少套”,所以解答这一步的算式是相同的;第(2)题要再用求出的一共l00套减80套,求还剩多少套,所以第(2)题是复合应用题。提问:第(2)题可以怎样检验?说明解题后要注意检验写答案。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题需要补哪个条件?为什么?指出:根据题里的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把缺少的条件补出来。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相互讨论一下,按照上面的方法,从问题想起要怎样想,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两道题的算式。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补条件和解答第(2)题都是怎样想的7 这两题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两题的问题相同,都可以从问题起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由于第(1)题两个条件已知,可以直接算出一共多少公顷;而第(2)题玉米的公顷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两步计算,先求玉米的公顷数,再求一共多少公顷。 (3)启发归纳。 提问:从“练一练”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析应用题?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3题。 指名两人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厨你是怎样想的?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十三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答第(2)题是怎样想的?这两题都是先求哪个数量?为什么方法不一样?指出:这两题所说的是同一件事的数量,但其中一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不一样。解答时都可以根据问题来想,找出数量关系式,明确都要先求乙队架设的米数。但由于已知条件不一样,所以求乙队架设米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求出了乙队架设米数,就可以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结果。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各是怎样的?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2、4、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题。 ()整数、小数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8―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1)5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实际每天织布多少米? (3)五、六年级一共栽多少棵? (4)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指导分析方法 出示练习十三第8题。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学生可以按不同思路想,老师按教材板书:每天要生产的件数二剩下的件数÷3) 按上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接下去可以怎样想,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题中每一步各求的什么?提问:这三道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在解题方法上,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先用除法求单一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三道题都要按“8天生产了3200只”来求题目的问题,所以都要先求单一量,也就是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由于问题不同,求问题的方法就不相同。所以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解答.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时可以怎样想,同时注意第(1)题的不同分析推理方法。提问:第(2)题有没有解法不同的?(板书不同解法的算式)提问:这两题条件、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种解法,第(2)题可以有两种解法?第(2)题的两种懈法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公路全长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指出: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是每一部分的总千米数相加,就等于总路程,或者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四、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或者可以从问题开始想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确定中间问题,知道解题的方法。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1~14题。 ()解简易方程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一练”,练习十四第6~10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 比一个数的2倍多5是70。 (2) 一个数加上它的1.2倍是13.2。 (3) 20乘以4的积,减去一个数得11。 (4) 一个数的2.5倍加上3个0.6是6.8。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 (1) 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2、做“练一练”。 请同学们弄清“练一练”里三道题的题意,想一想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把它填完整。指名口答等量关系,要求说说根据哪些条件确定每一题的等量关系的。指出: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一般顺着题意就可以找出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对照什么关系式列方程的(注意第2题不同的方程)。提问: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根据什么列方程?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题里的等量关系,方法是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接“找等量关系”板书:→列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题目的结果。三、综合练习 l、做练习十四第6题。 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要求说明根据什么找出等量关系的。说明:我们一般是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比较方便。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列出的方程,老师板书。提问:为什么前两题方程右边是6.5,第(3)题的方程右边是33.5?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顺着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做练习十四第8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方程里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追问:这两题的等量关系是怎样找到的? 4、讨论第9题。 请大家默读第9题里每一道题,讨论各用哪种方法解答比较合适,然后告诉大家。提问;这三道题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客车路程+货车路程=铁路全长 (客车速度+货车速度)×时间=铁路全长】谁来说一说各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合适?为什么第(1)题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第(2)、(3)题适合列方程解答?指出: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列出每题的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各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为什么等量关系不一样?指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意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四、课堂小结 你通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准等量关系,对照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结果.找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比较方便。如果顺着题意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问题的结果,一般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如果顺着题意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解答,但容易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列方程解答比较合适。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10题。 家庭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的解方程。

总复习 篇3

  (二十四)比和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1页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l~8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能应用比的意义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二、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1) 提问:什么叫做比?(板书: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 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 (3) 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板书出一个比)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前项 后项 比值)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板书: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板书:前项÷后项=比值)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一般方法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怎样的数?(板书:结果是一个数) 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 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的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o。提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2) 提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板书:比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o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板书:化简比) (3) 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板书: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板书:是一个比)向学生说明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 (1)引导比较。 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强调两者在解答的根据、方法和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 (2)做练习二十一第3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三、复习按比例分配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 2.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1)题。 (1)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板书: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怎样想。 提问:求公鸡只数和母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你认为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按怎样的方法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要怎样想。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口答,重点要求学生说明第2题怎样想的。 2.求未知数x。 1.3 :x=6 =0.5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强调说明长加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五、课堂小结 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6题。 (二十五)比例和比例尺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o.4 :3=2 :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3.学生讨论、操作。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 :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l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4.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ll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2)、(4)、(6)。(二十六)正、反比例及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l、2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还是积一定。 2.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四、课堂小结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二十七)比和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l,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可以怎样理解?提问:按照1 :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老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找一找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讨论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各是怎样的? 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 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第(2)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提问:用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 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用比、分数或倍数表示两种量关系的条件)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活、合理地解答。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一练”第3题。

总复习 篇4

  (十六)量的计量教学内容:教材第88~90页量的计量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例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 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的进率。(板书;进率)二、整理计量单位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接“量”板书:长度 面积 体积(容积) 重量 时间] 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让学生看第88页图示,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追问: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接“计量单位”板书出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板书出面积单位)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提问:你能估计课本封面和教室地面的大小吗?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板书出体积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l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板书) (2)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88―8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串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用面积、体积进率的推算方法来说明) (3)组织做“练一练”第1~3题。 让学生先画一画或做一做,再在( )里填数。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3.复习重量。 (1)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你能举例说说1吨的重量吗?追问:重量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4.复习时间。 (1)提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板书;年 月 日 时 分秒)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填表里的时间进率。小黑板出示表格,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一年有多少天?(板书: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让学生看“想一想”的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追问: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板书:四年一闰)让学生说出3个闰年年份和5个平年年份。 (3)做“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指出:我们一般是根据年份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l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七第4题。 指名学生口答。四、回顾复习内容 这节课复习了量的计量,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各类量的计量单位,想一想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复习名数与名数的换算做好准备。(十七)名数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名数和名数的换算、“练一练”,练习十七第6~10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在认识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名数换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七第6题。 提问,你觉得一个数乘或者除以10、100、1000……时,怎样能较快地算出结果?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量的计量.在计量一个具体的量的结果时,通常要用到名数,有时要进行名数的换算。应用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移动小数点求得数的方法,就能较快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名数和名数的换算。(板书课题)二、归纳换算方法 1.提问;什么叫名数?谁来举例说明? 谁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 2.学生练习。 (1) 3米=( )厘米 3吨=( )千克 (2) 50分米=( )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换算时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 3.归纳方法。 请大家按照刚才的解题和回答,在第90页上把换算方法归纳完整。指名口答归纳出的方法。 追问:如果进率是lo、l00或l000,怎样做比较方便?说明: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三、综合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3.05米=( )米( )厘米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单名数,只要直接乘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把其中高级单位的数改写,再加低级单位的数;小数改写成复名数,一般是整数部分直接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小数部分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2050克怎样改写成2千克50克的?(除以进率,整数商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是低级单位的数)指出: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直接除以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把高级单位的数作整数部分,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只要除以进率,把整数商作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也可以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复名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在课本上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强调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定要注意进率是60,方法与其他量的单位换算相同。 5.做练习十七第10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7―9题。 (十八)线和角的知识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线、角的有关知识、“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第93页上面的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三、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一练”第3、4题。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5.做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6.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4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交互检查。提问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迫问: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六、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 (十九)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三角形、四边形、圆、轴对称图形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6~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掌握一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能画出一些图形。二、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三角形”并画一个三角形)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狡什么来分类?(板书:按角分: 按边分: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接“按角分”板书: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接“按边分”板书: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板书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和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书画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相等吗?试一试。 3.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图上板书。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指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里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6.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三、复习四边形 1.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板书“四边形”并画一个四边形) 2.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指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是梯形。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3.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形的高。提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四、复习圆 1.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圆,井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在黑板上画出圆)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在圆里画出几条表示这样的距离的线段)为什么? 2.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五、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追问: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3.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4.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六、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11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4.做练习十八第12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5.讨论练习十八第13题和第14题。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和各自的想法。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8、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9题。 (二十)周长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0一10l页周长、面积的意义,周长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习它们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意义 l.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指出,周长是指围成的平面图形周边的总长度,(板书:周长:围成平面图形的周边的总长度。)面积是表示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板书: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学生练习。 (1) 请同学们根据第l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出示相应的表示周长和面积的图形,让学生交互检查。 (2) 做练习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三、复习周长计算 1.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π””是什么?你能说出一个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汀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2~5题。 (二十一)面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二十二)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立体图形及表面积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第l一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2.说明各自的特征。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四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然后告诉大家。(学生回答时板书立体图形的名称)谁能根据老师这里的立体形体,说出每个形体的特征。(老师依次出示四种形体,指名学生说明各自的特征)请大家看书上的图形,自己说说每个形体的特征。提问每个立体图形里字母表示什么。3.说明下面每个图形各是什么形体。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 4.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复习表面积计算1.复习表面积的童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看着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这个意义,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做“练一练”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三道题的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底面铁皮部分不同:第(1)题有两个底面部分,第(2)题只有一个底面部分,第(3)题没有底面部分)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二十第3题。 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能完整地回忆一下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吗?谁来说出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二十三)体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体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第5一14题,练习二十后的思考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教具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如文具盒、橡皮、粉笔盒等;练习二十第13题的长方体(用橡皮泥做成)。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第5题。 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更加清楚这样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体积的意义。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大小相同吗?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体积最小, 2.复习体积的计算。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形体的体积?(分行板书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图形)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6页用字母表示出这样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边写一边看每个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关系,再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学生口答体积计算公式,老师接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提问:这些体积计算公式里,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老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联系,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2) 归纳柱体体积公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它们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样的。像这样从上到下一样大小的直直的形体,一般都叫做柱体。从上面统一的公式可以看出,这样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计算体积一般按体积计算公式进行。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追问:求容积是按什么来计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结果一般用容积单位。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6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判断。指名学生口答,错误的说法要求说明理由。 2.讨论练习二十第7、8题. 提问:第7题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状?第8题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说明了什么? 3.做练习二十第11、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是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4.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谁来说―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口答练习二十第15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先估计,解释估计的方法。讨论后让学生交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按题意画出示意图。提问:求这个梯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与正方形哪个条件有关?梯形的一条底比另一条底长多少厘米?你有办法根据题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吗?请大家课后想一想,试一试。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7―9题,第11和12题里自己未做的一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

总复习 篇5

  (二十八)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19~121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上面的过程,说出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吗?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按要求整理数据,然后填表。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指名口答分析结果。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如哪一段人数最多,哪一段人数最少,各占百分之几等)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l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让学生看第2题)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直接看出什么?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分别板书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学生做在课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二十九)平 均 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2l页求平均数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8~14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相应的平均数。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进行统计或分析统计结果时,经常要用到平均数。(板书课题)这节课,重点复习求平均数。二、复习求平均数 1.平均数的含义。 (1)提问: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几个数量的平均数吗? (2)下面说法对不对? ①前3天平均每天织布200米,就是实际每天各织200米。 ②身高1.5米的人在平均水深1.2米的池塘里没有危险。 2.提问:那么,求几个数量的平均数需要哪些条件?平均数要怎样求?(板书: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做“练―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部分求的是什么。 4.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学生说一说题意。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提问学生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提问:这两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列式不一样?说明:按照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正确列式解答。(板书:注意: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算式的,(总路程除以时间等于平均速度)每一步求的什么数量。追问:为什么总路程是140×2?为什么时间是4.5加5.5的和?指出:解答时要认真看题,弄清题意,理解条件和问题的意思。 2.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三人的“平均成绩是110分”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求出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多少分?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追问:110×3表示什么?为什么三人的总分数要用110乘3? 3.做练习二十三第1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统计图的意思。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追问:为什么要用12做除数?说明:要根据问题要求的结果,确定应该用哪个量做被除数,哪个量做除数。 4.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提问:你从图里了解了哪些情况?想到了哪些问题?请大家在小组里估计一下,平均每月水费、电费大约各要多少元,并且说说怎样想的。指名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想法。再让学生求出平均数。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8~10题。

总复习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的概念。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并说明以后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2、学生练习。 做“练―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整数,圈出自然数,然后指名学生口答。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 3、整理小数的概念。 (1)提问:第1题里3.26和0.4是什么数? 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第3题里小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自学教材。 什么是小数呢,小数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7页上小数的意义和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提问:什么样的数是小数?(板书:小数)它与整数有什么联系?(把整数“1”平均分后得到的)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板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吗?它是哪一类小数?(板书:循环小数)你知道无限小数还包括怎样的小数吗?(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你能举一个认识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例子吗?(板书:π=3.1415926……) 追问:循环小数是什么小数? 三、复习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 1、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 出示小数2034.518。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提问:计数单位“一”所占的位置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十”和“十分之一”呢?说明: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提问:谁再说一说上面这个数里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各是哪些数位? 2、整理数位顺序表。 请同学们按照数位顺序,填写教材第58页上的数位顺序表,并分清整数部分的数级。同时用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订正,顺次看一看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几?我们学习的整数和小数都是几进制的数?整数部分的数每几位一级,每一级上有哪些数级?小数点开始从左往右有哪些数级?说明:整数可以从高位起,按数级一级一级地读数、写数。 3、复习读写方法。 提问:整数要怎样读数?怎样写数?小数要怎样读怎样写? 4、学生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后指出:写整数也是每四位一级,每一级都按个级上的写法写,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3)做“练―练”第4、5题。 第4题指名学生读数。第5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一第2、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10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二、复习小数的性质 1、复习小数的性质。 (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习十一第7题。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去掉,会改变小数大小吗?为什么? 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排列,然后指名口答。追问:如果把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 (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三、复习数的改写 1、复习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写近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并注意近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第10题,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注意讲清第(3)题怎样想的。追问:0.5万就是多少?0.6万呢?0.38亿呢?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怎样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 ()数的整除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数的整除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1~18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学生口算。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数的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 2、做“练一练”第l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是整除的式子。指名口答,口答时强调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并要求说明其余三个式子为什么不是整除。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2)写出18所有的约数。 学生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提问: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找)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出18所有约数的?三、复习质数和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怎样分?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 5l 23 57 91 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每个因数又叫做90的什么数?追问:一个数的质因数一定要是怎样的数?(要是它的因数,又要是质数。把90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什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4、做“练―练”第3题。 先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提问为什么有些约数不是30的质因数。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做“练―练”第4题。 让学生求出结果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提问:9和8公约数只有几?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什么数?你能举出几组互质数的例子吗?这三组数各是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板书: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所有除数的积 所有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 小 数 大 数 互质关系: 1 两数之积) 追问: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五、复习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1、提问:在数的整除里,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被2、5、3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 2、做“练―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让学生找一找哪几个数能同时被2、5、3中两个或三个数整除,并说说理由。 3、提问:上面的题里,能被2整除的都是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呢?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追问:怎样的数叫偶数?怎样的数叫奇数? 4、口答。 说出比10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六、课堂小结 谁来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说一说复习了哪些知识,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七、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2、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5、16题,第17题(3)、(4),第18题。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运算定律、规律,及其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二第6―8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 4×2.5 8×12.5 3×4 1-0.8 56+44 0.5×0.2 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运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二、复习运算定律及应用 1、整理运算定律。 (1)出示第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谁能用数举例并用字母式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根据口答板书填表) (2)对下面这些运算定律,大家都能这样举例和用字母表示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乘法的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提问: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这样,就可以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下面就分析一些题里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和为什么这样算。三、复习运算规律 1、出示第66页最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符号。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指名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时,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看数的特点,再说依据什么来计算的。 4、做“练一练”第3题。 (1)做加、减式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提问:从这里的计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算法?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时候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指出: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以先看做整十、整日……的数计算,然后根据应该加上的数,确定再加上或减去几。 (2)做乘法式题。 出示乘法题,让学生思考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井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综合练习 1、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 2、改错。 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改正,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五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四则混合运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练习十二后面的思考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整理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3、做“练一练”。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做上面四道。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运算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3)做第三行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奉上。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9题。 (1)做第1小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追问:能先算1.5-o.5吗?为什么?指出:计算时,不能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按运算顺序算. (2)做后3小题。 指名三人扳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3、做练习十二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45,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列方程)请同学们课后再想一想,试着把这道题做一做。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0题和第11题后三道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11题前四道题。

总复习 篇7

  (十一)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0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填在课奉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6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追问:分数单位是言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 3.做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讨论,再填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4.做练习十五第l0题。 让学生找规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学生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你知道这样填下去,会越来越接近哪个数?为什么?五、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复习的这些概念含义?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7、9题。 (十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18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分数与小数基本性质的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和约分。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学生练习。 (1)下面各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0.3 o.30 o.300 学生回答后板书:0.3=o.30=o.300。指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2)提问: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引入课题。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分数里也有类似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先要复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你能根据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谁来用分数举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回答板书分数等式)大家来把第78页上的例子填写完整。填写后集体校对。说明:这个例子也表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以外的数,大小不变。 2.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说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 (2)做练习十五第12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3.认识分数与小数性质的联系。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o.3=o.30=0.300能不能改写成用分数表示?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等式表示什么,下面等式表示什么,改写后得出的这两个等式说明什么?为什么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是一样的?指出:从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小数末尾添上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乘l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不变;小数末尾去掉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也不变。 4.复习通分和约分。 (1)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通分和约分有什么联系?(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约分有什么不同?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1.说明:我们已经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它的应用,接下来再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改写。(板书:数的改写) 2.整理方法. 提问:小数和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第79页图解板书)你能举出例子吗?(板书所举的例子)你明白为什么这样改写吗?(说明理由)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出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例子?(板书例子)说明:因为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所以两位小数的部分就是百分之几分子里的整数部分,而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去掉百分号,就要把原来分子部分缩小100倍。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例说明?(板书例子)为什么分数和百分数要这样改写, 3.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学生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13题。 指名学生口答。 (2)提问: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怎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指出:根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是可以互化的。我们可以通过数的互化解决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3)思考练习十五第15题。 指名说一说每道题可以怎样比较大小。四、综合练习 1.让学生把练习十五第16题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17题。 提问:你估计一下,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是多少?为什么?根据你的估计算一算,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怎样想到大约占总次数的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常用数据的结果。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4、1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18题。 (十三)分数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十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容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1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各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让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式,然后口答。结合提问学生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里为什么是“节约”的数量,强调数量对应关系。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指出:我们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除法算,都用单位“1”的量做除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指出:解答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要先确定好单位“1”的量.再根据问题里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找准需要的数量,然后列式解答。 (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为什么第(1)题用算术方法直接列乘法算式解答,第(2)题用方程解答?指出,这两题都是已知谁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个条件,解答时也是看这个条件先确定好单位“1”的数量,再根据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就可以按数量关系式直接列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就要按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板书: 单位“1”已知→算术方法解答 单位“1”未知→列出方程解答)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这两题的式子都是两步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板书:注意:数量的对应关系)当题里的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不对应时,就是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式,并按照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列算式或方程解答。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十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两个算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集体订正,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提问:第(2)题与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一样?指出;当所求的数量与分数对应时,就直接用一步计算求出结果;当所求数量与分数不对应时,就要用单位“1”的数量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的对应量,求出结果。 (3)提问:第(3)题与第(2)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解题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指出:从这里的比较可以知道,根据单位“l”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确定用算术方法做还是用方程解答。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先分析,根据数量的对应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子解答。 3.做练习十六第1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强调根据题意,一桶油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重量。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哪里不同?为什么?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要注意题里分数是表示的什么意义,弄清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还是具体数量。 4.做练习十六第1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类应用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四、课堂小结 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五、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二次降低的是哪个价格的15%?想一想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可以看做原价的百分之几?(1―20%)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样算,自己试一试。六、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六第12~14题的计算。 2.练习十六第15题。

总复习 篇8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1. 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

  ( 1 )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 9. 8.}     8 ÷1={7. 1. 8.}      42 ÷6={7.  4. 6 .}……

  ( 2 )填空

  21÷7=   48÷6=   72÷=9

  21÷=7   48÷=6   72÷9=……

  6.比一比谁最棒。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6=3       2=3

  7 > 8 2    ( ) 8 < 65      24÷ ( ) > 24÷( )

  7.练习作业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通过,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并说明以后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2、学生练习。

  做“练―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整数,圈出自然数,然后指名学生口答。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

  3、整理小数的概念。

  (1)提问:第1题里3.26和0.4是什么数?

  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第3题里小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自学教材。

  什么是小数呢,小数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7页上小数的意义和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提问:什么样的数是小数?(板书:小数)它与整数有什么联系?(把整数“1”平均分后得到的)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板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吗?它是哪一类小数?(板书:循环小数)你知道无限小数还包括怎样的小数吗?(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你能举一个认识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例子吗?(板书:π=3.1415926……)

  追问:循环小数是什么小数?

  三、复习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

  1、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

  出示小数2034.518。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提问:计数单位“一”所占的位置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十”和“十分之一”呢?说明: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提问:谁再说一说上面这个数里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各是哪些数位?

  2、整理数位顺序表。

  请同学们按照数位顺序,填写教材第58页上的数位顺序表,并分清整数部分的数级。同时用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订正,顺次看一看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几?我们学习的整数和小数都是几进制的数?整数部分的数每几位一级,每一级上有哪些数级?小数点开始从左往右有哪些数级?说明:整数可以从高位起,按数级一级一级地读数、写数。

  3、复习读写方法。

  提问:整数要怎样读数?怎样写数?小数要怎样读怎样写?

  4、学生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后指出:写整数也是每四位一级,每一级都按个级上的写法写,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3)做“练―练”第4、5题。

  第4题指名学生读数。第5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一第2、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总复习 篇10

  第三课时【复习内容】数的整除,p74页练习十四12―18。【复习要求】1、熟悉有关整除的概念。2、能区分相关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数的整除概念的区分和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本p74―75。二、知识梳理:通过学习回顾师生共同归纳:                  1    约数的个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质数                            互质数数的整除→自然数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短除法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奇数         能被2、3、5能不能被2整除    偶数        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了解区分以下概念1、整除和除尽  除尽包括整除,但整除不包括除尽。2、自然数的两种不同分类:按约数个数分,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按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分,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3、质数和互质数。质数指一个数,互质数是指两个以上数的关系。4、质因数和因数。5、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同点:都是三种方法    排列法一般方法(短除法)特征方法特征方法:⑴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⑵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约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四、练习、巩固1、口答p75页练一练⑴、⑵题。2、课堂练习⑶、⑷、⑸题。3、同桌讨论p78页⑿、⒂题。4、作业:⒃、⒄题。5、补充作业:填空:⑴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数位上是零,这个数写作(        )。⑵用0、4、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中,能被5除的有(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有(    )。⑶用一个数去除30、45、60正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⑷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⑸有一个四位数a43b,能被45整除,这些数是(    )。

总复习 篇11

  专题七  建设我国先进文化

  教师寄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学习目标

  1、 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2、 能够熟练运用本课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二、 整合知识梳理       ① 实现          、         、         ,是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 

  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心声。

  ②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一部分。1949 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年以 来,中国台湾因        同祖国大陆分离,至                                                                                                                                                   

  今不能统一。实现祖国的         ,是全体中

  国人民不可动摇的         ,是不可抗拒的          。

  ③ 海外华人华侨都在以不同的方式          和    

  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①          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我们                      ② 在中国人民抵御外国       、维护        建

  都是                      设       的征途上,形成了以             为核

  是龙                      心的          、爱好和平、         、自强不

  的传人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与祖国共命运     ③         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

  前提。自觉承担起        、振兴中华的历史责

  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④我们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    的

  情感和           的责任感,树立民族       

  和      ;要弘扬伟大的        ,高举       

  旗帜,真正把       变成        。今天为         

  而勤奋学习,明天为        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

  己的力量。

  ①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         ,也熔                        铸了伟大的         。

  ②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精

  神。

  五千年文明  ③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团

  熔铸民族魂   结统一、          、勤劳勇敢、         

  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      ,是中华民族

  神耀中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华                    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        的作

  民族精神:    用,对外具有展示        的功能,高昂的民

  中华民族的    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      强弱的重

  精神支撑     要尺度。在我国            社会和加快      

  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         ,全国

  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         ,以         

  的精神状态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弘扬                         ①弘扬和培育        是我国社会主义   

  和培                          极其重要的任务。

  育民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         、毛

  族精          在文化建设      泽东思想、           和“       ”重要

  神            弘扬和培育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这是

  民族 精神        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

  族的优秀          。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

  其他民族的            。

  高擎民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       

  族精神               ①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         。

  的火炬    火炬在     ②             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们手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表现在日常的   

  中         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         做起,从确

  立         做起,从规范         做起,从

  提高         做起,以         弘扬和培育 民

  族精神。

  三、 典例分析

  1、(威海)XX年伊始,面对雪灾、旱灾、地震、水灾等一系列灾难,武警官兵、各地人民抗击灾难,保家卫国的精神、气势、壮举令世人提气、感慨,这精、气、神是贯穿祖国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索取是导致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b、抗击灾难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c、人与自然很难相处,在灾难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d、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大量灿烂的中华文明

  2、(烟台)“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是青海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句响亮口号,这句口号向世人展示了(   )

  a、中国人民的强大无敌和称雄世界的决心

  b、青海玉树优美的环境

  c、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金华)XX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1级大地震。

  【感动】材料一: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气候寒冷,这给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

  (1)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武警官兵战胜了这一恶劣的自然条件靠的是什么精神?

  材料二:白文毛用母爱和生命,换来她9个月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本已及时逃离孤儿院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冒险折返废墟,英勇的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自己却在余震中不幸遇难。

  (2)从传统美德和法律角度分析伟大的母亲、英勇的义工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原因。

  [来源:中.考.资.源.网]

  【启迪】材料三:在夺去XX余条生命的玉树大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5名老师和880多名学生全部生还。

  (3)从学校角度说说如何复制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奇迹?

  四、中考链接

  1、(黄石)XX年3月1日,湖北省授予“信义兄弟”道德模范特别奖。2月10日,孙水林为兑现发放工钱给农民工过年的承诺。冒雪从天津驾车赶回武汉黄陂,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其弟孙东林强忍悲痛千方百计借钱完成了哥哥的遗愿。我们可以这样看 待“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   )

  a、“信义兄弟”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信义兄弟”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c、“信义兄弟”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d、“信义兄弟”以生命的代价换取荣誉,得不偿失

  2、(乐山)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b、培育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桂林)XX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社会各界、海外华侨华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团结统一

  4、(荆州)XX年9月10日,由中宣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李大钊、孔繁森、张海迪等当选为“双百人物”。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1) “双百人物”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精神是一致的。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怎样的一种精神?

  (2)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让上述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5、(山西)对13亿中国人来说,XX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承载着太多的泪水和感动,以至于XX年度“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1)列举XX年“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两个重大事件。

  (2)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核心是什么?

  (3)作为获奖者之一,请写一句话作为你的获奖感言。

  五、达标训练

  1、XX年1月24日至25日,在井冈山看望慰问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时说我们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这是因为井冈山精神      (    )

  a.是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c.是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d.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的唯一体现

  2、红旗渠精神是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可见民族精神是  (  )

  ①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③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④我国的立国之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凝结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其基本内涵  

  ③爱国主义是其核心  

  ④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4、聊城市公 安特警支队民警陈春龙在处置一起严重暴力劫持人质案件中,为保护人质安全,在与歹徒奋勇搏斗中被歹徒刺伤颈部,不幸壮烈牺牲,人质安全获救,歹徒被击伤死亡。陈春龙的行为    (    )

  ①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助于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尚 

  ④这样做不值得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 泰安)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一种精神。任何时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a.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b.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有利于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6、(•临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这其中有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精华,又有与民族精神相悖的文化糟粕。下列属于文化精华的是(   )

  ①顾大局、识大体   ②等级主义   ③重勤俭、讲团结   ④抹杀个性、轻视权利⑤重操守、重自强

  a. ①③⑤      b.   ②③ 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有人主张抵制外国商品,也有人呼吁要理性地爱国。对此,你认为我们应该   ( )

  a.停止对外开放,抵制外资进入中国

  b.放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d.将爱国热情化作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8、XX年3月18日,“中朝友好年 ”开幕式在北京大剧院举行。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参加了开幕式并来到山东泰安、曲阜两地参观访问。这说明  (   )

  ①我国已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②我国抓住机遇,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文化成果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在加强

  ④世界各国文化以融为一体,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在淡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9、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粘合剂,其中充盈着亲情情节、敬祖意识、寻根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今天,我们珍视传统节日 (  )

  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③有利于对外开放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XX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    (      )

  ①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④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材料一:“如果祖国在遭受大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滚滚长江,滔滔黄河,给我生命,给我力量,就让鲜血染成最美丽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时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热播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题歌的歌词。如今,这部电视剧一走出国门,在海外引起很大反响。

  材料二:XX年8月31日,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在北京举行第七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活动月”启动仪式。

  (1)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谈谈在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 2、经常听到有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看的是日本、韩国动画片,过的是洋节,这样下去连自己是中国人都忘记了。去年圣诞平安夜,北京街头大堵车,成千上外的少男少女拥向基督教堂……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从国家和个人连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13、(莆田)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1)知识再现:莆仙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态度?

  (2)实践探究:为进一步探究如何发展莆仙戏事业,我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拟开展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①给同学们提供两种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

  ②作为调查小组组长,你将会对参与调查的同学提哪些要求?

  ③请你为发展莆仙戏事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三、典例分析

  1、b  2、d

  3、(1)民族精神

  (2)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奉献精神;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

  (3)加强学校管理;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开展逃生演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巧。

  四、中考链接

  1、a     2、c  3、a

  4、(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1)抗击雪灾;实现抗震救灾的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等。

  (2)爱国主义

  (3)我们要不断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有爱心。这个是对全体中国人的褒奖。

  五、达标训练

  1、c  2、a  3、b  4、a  5、b  6、 a  7、d  8、c  9、b  10、b

  11、(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国家重视在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动员和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民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险,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12、(1)上述材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远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2 )国家:利用报纸、电视等手段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深入挖掘,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引入课堂和校园;进行中华民族美德教育。

  个人:提高认识,珍视传统优秀文化;积极参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陶冶情操。

  13、(1)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①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等②仪表端庄大方;言谈举止文明得体,态度亲切、热情,注意礼貌用语;熟悉访谈内容;做事认真负责等。③重视莆仙戏后备人才培养;加强莆仙戏的宣传工作,扩大莆仙戏影响力;政府加大对莆仙戏事业的资金投入;推动莆仙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总复习 篇12

  总 复 习(一 )一、教学目标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和公倍数,能够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目的。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总复习安排的“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本学期的知识内容,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程、相遇问题等。通过这些题目的复习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梳理各知识间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复习的目的除了要达到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由于本领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数与代数”将分几节课进行复习。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是倍数与因数。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四、教学设计1、倍数和因数师:(出示集合圈)根据所示集合圈,你能说出我们要填哪些内容吗? 师:所示集合圈要求我们分别写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中间的交集部分应写哪些数?师:同学们还记得2和3的倍数的特征吗?生1:2的倍数个位是0、2、4、6、8。生2: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师:为了准确填写集合圈,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生:在分别找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时,应先将2和3的公倍数填在交集内,交集内的数不应在其它集合圈中重复出现。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所示集合圈填写。 师:同学们还记得5的倍数的特征,在填写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生:2和5的公倍数的末位数字为0。生: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1是所有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2、找数师:(出示书中问题:94页第2题)怎样找出这个数呢?生:根据这个数是5的倍数可判断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应是“0”或“5”,所以这个数可能是15或60。师:一个两位数分别是2、3、5的倍数,这个两位数最大和最小分别是多少?生:可以确定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它的个位数字应为“0”,又是3的倍数,所以它的十位数字应是3的倍数,因此这个两位数最大应为90,最小应为30。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师:(出示书94页3~4题)按材料的要求进行填写。(学生独立开展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刚才我们在这些练习时,基本运用的是什么方法?生1:主要是列举的方法,先列举出各数的因数,然后可以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的公因数。生2:求公倍数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先列举出各数的倍数,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这样就能得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师:还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设计说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短除法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也可以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解决实际问题师:(出示题目)两根木条分别长18厘米、12厘米。现在要将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无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设计说明:要将每根木条截成长度相等的木条且无剩余,每段长度就应是12和18的公因数。“最长”应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当然,这一题的内容超过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反思:“数与代数”的复习课,目的就在于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再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是复习课,内容就应是含概量多,书中问题少,想通过仅有的几道复习题让学生们掌握所有知识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几个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填写完2和3的倍数集合圈时,增加了填写2和5的倍数集合圈,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机会再尝试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总结出2和5的公倍数的特征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总复习 篇13

  练习四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 

  1. he is a student . (改成一般疑问句)

  2. they often go home together . (改成一般疑问句)

  3. my birthday’s on the fifth of may .(对画线部分提问)

  4. jim is playing football . (对画线部分提问)

  5. i’d like a mask as my birthday present. (对画线部分提问)

  二、选词填空。

  am, is, are, was, were

  1. ―________ you a student?

  - no, i ______ not.

  2.-________ he from china?

  -no, he ______not.

  3. you ______ my good friend.

  4. jim and i ________ in the teachers’ office a moment ago.

  5. where ______ his football just now?

  6. i _______ a student some years ago but i _______ a teacher now.

  7. the cds ________ on the bookcase yesterday morning.

  三、所给单词的首字母子填空,使上下文通顺

  ben is m____ friend. he is f_____ america. we are in the s______ school. now he i____ not happy, because(因为) he can’t f______ his new w_______. it w______ on the desk j_____ now. but it is not t________ now. oh, it is u________ the books.

  四、找出错误的选项,并在横线上订正。(10分)

  (    )1. who’s the girl with the red dress? she’s lucy.                      

  a.         b.        c.     d.

  (    )2. what date is it today? it’s second of april.                         

  a.           b.   c.     d.

  (    )3. listen, the girls singing an english song in the music room.            

  a.  b.           c.      d.

  (    )4.all the peoples are very excited.                                 

  a.      b.   c.       d.

  (    )5. the diarys were under the copybook just now.                     

  a.   b.            c.      d.

  (    )6. there are three rolls of film in my pocket.                         

  a.      b.    c.        d.

  (    )7. li lei likes watching the vcd in japanese cartoons.                

  a.    b.          c.    d.

  (    )8. now i know a lot of about the signs.                             

  a.   b.    c.     d. 

  (    )9. where do you from? i’m from china.                            

  a.  b.     c.            d.

  (    )10. my birthday is on the twelveth of june.                          

  a. b.   c.      d.

总复习 篇14

  XX届高考英语一轮单元总复习讲义精品荟萃外研版必修三module 3

  知识详解

  1  experience  n. [c](一次)经历,体验;[u]经验;阅历

  vt. 经受,体验,感受

  (回归课本p21)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 flood?

  你曾经经历过洪灾吗?

  归纳总结

  have much teaching/working experience教学/工作经验丰富,by/from experience凭经验;从经验中(得出),in one’s experience据某人的经验看,experience in/of在……方面的经验,experienced adj.有经验的,熟练的,be experienced in在……方面有经验

  例句探源

  ①children need to experience things for themselves in order to learn from them.

  孩子们要学习新鲜东西就需要亲身经历它们。

  ②(高考大纲全国卷)you will have your choice between hot or cold rooms,but you will be well advised to stay at least one night in a cold room for a true experience.

  你可以在冷房子和热房子之间选择,但是你会被奉劝在冷房子里至少住一夜,做一次真实的体验。

  ③in my experience,these things never last very long.

  从我的经验来看,这些事情从未长久过。

  ④he had no  experience of managing a farm.

  他没有管理农场的经验。

  即境活用

  1.he is________as a leader but he doesn’t have ________in teaching.

  a.success;many experience

  b.a success;much experience

  c.success;an experience

  d.success;a lot of experiences

  解析:选b。a success“一个成功者”;experience表示“经验”是不可数名词。

  2.we had ________pleasant experience when my family were on ________vacation last summer.

  a./;/       b.a;a

  c./;a     d.a;/

  解析:选d。句意是:去年夏天我们家庭的度假是一次令人愉快的经历。experience指“经历”,是可数名词,所以前面要用不定冠词;on vacation是习惯用语,vacation前面不用冠词。

  2  occur   vi. 发生,出现;(想法、念头等)想起,浮现

  (回归课本p23)almost all of them occur in the u.s.,...

  几乎所有的龙卷风都发生在美国,……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such an idea never occurred to me.

  我从没想到过这样一个主意。

  ②didn’t it occur to you that  your husband might be late?

  你当时没有想到你丈夫也许会晚到吗?

  ③i suppose it never occurred to  you to phone the police.

  我想你压根儿就没想到给警方打电话吧。

  易混辨析

  occur,happen,take place,break out

  (1)occur属正式用语,它可以指偶然地“发生”,也可以指在指定的时间“发生,出现”,还可以表示抽象事物,如思想等的“产生”。在以具体事物、事件作主语时,可与happen互换。

  (2)happen常用词语,指事物或情况偶然或未能预见地发生;其后接不定式或用在it happened that...句型中,意为“恰好,碰巧,偶然”。

  (3)take place 指发生了事先计划或预想到的事情。

  (4)break out指(战争、火灾、疾病等)突然发生。

  ①that accident happened/occurred yesterday.

  ②the meeting took_place at 8∶00 as planned.

  ③the fire broke_out during the night.

  ④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could invite her to dinner.

  ⑤i happened to meet her on my way home.

  即境活用

  3.it suddenly________me how we could improve the situation.

  a.struck       b.happened

  c.occurred         d.realized

  解析:选a。b项应为something happened to sb.;c项应为it occurred to me that...;d项应为sb. realized。it struck me...“我突然想到……”。

  3  cause  vt. 导致;引起

  n. 原因,起因;理由;事业;目标

  (回归课本p2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events?for example,what causes them?

  你知道有关这些事件的情况吗?比方说,什么引起了它们?

  归纳总结

  cause sb. to do sth.引起某人做某事,

  cause sb.sth.给某人引来某事,

  cause sth./an accident/trouble,etc.引起某事/事故/麻烦等,

  cause and effect因果,

  the cause of...……的原因;……的事业

  例句探源

  ①i don’t know the cause and effect about it.

  我不知道此事的前因后果。

  ②jimmy’s behaviour is causing me a lot of problems.

  吉米的所作所为给我带来许多麻烦。

  ③what was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那场事故的起因是什么?

  ④her life was devoted to the cause of justice.

  她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易混辨析

  cause,reason,excuse

  (1)cause意为“起因,原因”,指引起某种结果的必然原因,即主要事实方面的原因,常和effect连用,表示因果。

  (2)reason意为“理由,原因”,指用以解释某些已发生的事情的理由或借口,这种理由可能是真正的理由,也可能不是,强调逻辑推理方面的理由。

  (3)excuse 指为免受指责和推卸责任而找的“理由,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口”。

  ①too much work is no excuse for absence.

  ②the cause of the fire was carelessness.

  ③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animals’ dying out.

  即境活用

  4.according to the recent research,heavy coffee drinking and heart attack is not necessarily________and effect.

  a.reason     b.impact       c.fact   d.cause

  解析:选d。cause and effect表示“因果”,本句意为“根据最近的研究,喝浓咖啡与心脏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5.we do not yet know the ________of the accident.

  a.cause     b.reason     c.purpose    d.excuse

  解析:选a。根据句意“我们还不知道导致这场事故的原因。”可知应选a。reason强调做某事的理由;purpose指“目的”;excuse则表示“借口”都与句意不符。

  4  damage  n. 损失;损害,破坏

  vt. 使……受损

  (回归课本p29)fires caused by the california earthquake did the most damage.

  加利福尼亚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了最严重的损失。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my mother is right:don’t damage your health for a slim and attractive figure.

  我妈妈说得对:不要为了苗条动人的身材毁了自己的健康。

  ②the fire badly damaged the town hall.

  火灾使市政厅遭到严重破坏。

  ③the problem is clear:man has done great damage to his home over the years.

  问题很明显:多年来,人类已对自己的家园造成巨大的损害。

  易混辨析

  ruin,damage,destroy

  三者都含有“破坏;毁坏”的意思。

  (1)ruin现在多用于借喻中,泛指一般的“弄坏了”,还可指价值、用途降低或外表损坏等。ruin作名词时常见于某些短语中:in ruins 成为废墟,bring sb.to ruin使某人失败,fall to ruin毁灭。

  (2)damage不一定全部破坏,损坏部分还可以修复。

  (3)destroy指彻底毁坏以致不能或很难修复,还指“破坏(计划,希望)”。

  ①he knocked over a bottle of ink and ruined the table cloth.

  ②the heavy rain damaged many houses. 

  ③that town was destroyed in a big fire.

  即境活用

  6.the ________to the house caused by the storm took several days to repair.

  a.ruin     b.destruction       c.damage      d.harm

  解析:选c。repair指“修复”,既然可以修复,说明建筑只是部分被破坏,而非完全被毁,所以用damage。本句意为“暴风雨对房子造成的破坏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修复。”

  7.“if you go on stealing,you will________your bright future,young man!”said the judge.

  a.destroy    b.damage          c.ruin      d.break

  解析:选c。destroy和damage表示“破坏;毁坏”讲时,常指具体的事物;而ruin既可指具体事物的破坏,也可表示对抽象事物的毁坏,如毁掉“希望;理想;前途;机会等”。本句意为“那个法官说道:如果你继续盗窃的话,你会毁掉你的前途的,年轻人!”

  5  possibility  n. 可能,可能性;可能发生的事;潜能,潜力

  (回归课本p25)when the lava reached the sea,there was the possibility of a huge tidal wave which could flood half the island.

  当岩浆流到大海里,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潮汐淹没半个岛屿。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there’s always a possibility that he might go back to seattle.

  他回到西雅图总是可能的。

  ②life on other planets is a possibility.

  其他行星上有生命是可能的。

  ③he is a man of possibilities.

  他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

  ④is it possible to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in russia?

  有可能预测俄罗斯将发生什么事吗?

  即境活用

  8.―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________you could pick me up at the airport?

  ―no problem.

  a.when      b.that            c.whether     d.what

  解析:选b。此处是考查possibility的同位语从句,因从句不缺少成分,故应用that引导,表示“你有没有可能来机场接我”,所以选b项。

  6  pick up  拾起,拿起;卷起;掀起;搭载;(无意中)学会;接收(无线电信号);收拾,整理;加(速度);取(物),开车接(人);(健康、生意、社交生活等)恢复,变好,好转

  (回归课本p23)tornadoes can pick up cars,trains and even houses and put them down in the next street-or even in the next town.

  龙卷风能把汽车、火车甚至房屋卷起,把它们带到旁边的街上――甚至能把它们卷到邻近的城镇上。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it is an offence to pick up or set down a hitchhiker on a motorway.

  在高速公路上让搭便车的人上下车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②i managed to pick up an american news broadcast.

  我设法收听到一家美国电台的新闻广播。

  ③if you sing it several times,your children will begin to pick up the words.

  如果你把它唱上几遍,你的孩子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会歌词。

  ④the economy is finally beginning to pick up again.

  经济终于又开始有所好转。

  ⑤the train was gradually picking up speed.

  火车逐渐加快了速度。

  ⑥i picked up the book from the floor.

  我从地板上把书拾起来。

  即境活用

  9.she ________japanese when she was in japan.now she can speak it freely.

  a.picked out     b.made out            c.made up         d.picked up

  解析:选d。考查pick up表示“学会”的意思和用法。pick out表示“挑出;区别出”;make out表示“理解”;make up表示“组成,构成”,根据句意“她在日本时学会了日语,现在她能讲得非常流利。”可知应选d。

  10.this picture was taken a long time ago.i wonder if you can________my father.

  a.find out  b.pick out       c.look out   d.speak out

  解析:选b。考查pick out表示“区别出,辨别出”的意思。find out表示“查清楚,弄明白”;look out表示“向外看;当心”;speak out表示“讲出来”。根据句意“这张照片是很久以前照的,我不知道你是否能认出我的父亲来。”可知应选b。

  7  end up 以……结束,以……而告终

  (回归课本p23)the cemetery where coghlan was buried was destroyed by the hurricane and coghlan’s coffin ended up in the sea.

  掩埋科格伦的公墓被飓风所摧毁,他的棺材最后被卷入了大海。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the party ended up with a beautiful song.

  晚会以一曲优美的歌曲告终。

  ②our game always ends up in a quarrel.

  我们总是以吵闹结束比赛。

  ③if he carries on driving like that,he’ll end up dead.

  他如果继续照那样开车的话,早晚得死于非命。

  ④he sat there for hours on end.

  他连续几小时坐在那儿。

  ⑤we must put an end to this foolish behavior.

  我们必须终止这种愚蠢的行为。

  即境活用

  11.it is possible that one day we will________disability,so 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the disabled.

  a.end up with      b.put up with

  c.come up with    d.catch up with

  解析:选a。句意:有可能某一天我们会成为残疾人,因此我们不应该歧视残疾人。end up with以……结束,符合题意。put up with忍受,忍耐;come up with提出;catch up with赶上,均不符合题意。

  12.(泰安模拟)each of us has to make ________summary of our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year since the year  has already come to________end.

  a.the;an    b.a;an

  c./;the     d./;an

  解析:选b。make a summary of“总结”;come to an end“结束”。

  8  take off 去掉,减去;脱下;(飞机)起飞;突然开始成功;休假

  (回归课本p23)they can take the fur off the back of a cat and the feathers off a chicken.

  龙卷风能把猫背上的毛和鸡身上的羽毛吹得干干净净。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she forgot to take off her make­up last night.

  她昨天晚上忘了卸妆。

  ②as the plane was taking off,he remembered he hadn’t turned the light off.

  飞机起飞时,他才想起他没有关上灯。

  ③i’m taking thursday off to do some christmas shopping.

  我星期四要休假,去买一些圣诞礼物。

  ④(牛津p2059)the new magazine has really taken off.

  这份新杂志真是大受欢迎。

  即境活用

  13.用适当的介词、副词填空

  ①i’d like to take three days ________next week.

  ②she took ________what the speaker said in shorthand.

  ③henry’s taken________the firm from his father.

  ④mary really takes________her mother.

  答案:①off ②down ③over ④after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 they can destroy houses, but leave the furniture inside exactly where it was.(p23)

  它们能毁掉房子,却把房内的家具留在原处。

  【句法分析】 该句式意为“使保留,让/使某人(某物)继续处于某种状态、某地等”。该句式中leave为及物动词,意思是“使处于……;听任……”,宾语后接形容词、分词、不定式、介词短语、名词或句子等作补足语。

  其常见结构归纳如下:

  (1)leave+宾语+形容词/副词。

  (2)leave+宾语+现在分词,其中宾语与宾补之间形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3)leave+宾语+过去分词,其中宾语与宾补之间形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

  (4)leave+宾语+介词短语/名词。

  (5)leave+宾语+动词不定式。

  (6)leave+宾语+从句。

  ①leave the door open and you will breathe fresh air.

  让门开着你就会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②don’t leave me waiting outside too long.

  别让我在外面等候太久。

  ③the bad weather left the project half finished.

  坏天气使工程只完成了一半。

  ④ted’s parents went abroad and left him in the care of his grandmother.

  特德的父母都出国了,他由祖母照料。

  ⑤his parents both died last year,leaving him an orphan.

  他父母去年双双去世,留下他成为一个孤儿。

  ⑥what we’ve done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⑦(朗文p1170)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while you brush your teeth.

  刷牙的时候不要开着水龙头。

  即境活用

  14.you’d better not leave the medicine________kids can get at it.

  a.even if      b.which         c.where      d.so that

  解析:选c。句意是:你最好别把药放在孩子能够找到的地方。leave...where...也是一个常见的句式,意为“把……放在……地方”。

  15.―was the problem solved at the meeting?

  ―not yet.i’m afraid it may lead to more serious ones if________unsolved.

  a.making  b.remained       c.left      d.taking

  解析:选c。句意是:“这个问题在会议上解决了吗?”“还没有,如果不解决的话,恐怕会引起更加严重的问题。”leave与it是被动关系,要用过去分词形式作条件状语。

  2【教材原句】 the worst tornado of all time occurred in 1925,affecting three us states...(p23)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龙卷风发生在1925年,它影响了美国三个州……

  【句法分析】 affecting three us states...是现在分词短语作结果状语。

  用现在分词作结果状语时,其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且现在分词表示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而不定式则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

  ①european football is played in more than 80 countries,making it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he world.

  80多个国家都踢欧式足球,这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②the fire lasted nearly a month,leaving nothing valuable.

  大火持续了近一个月,几乎没剩下什么有用的东西。

  ③he woke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to find the world outside greatly changed.

  他醒了,向窗外看了看,结果发现外面的世界一切都变了。

  即境活用

  16.(高考江苏卷)the retired man donated most of his savings to the school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 in yushu,________the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ir classrooms.

  a.enabling   b.having enabled    c.to enable    d.to have enabled

  解析:选a。句意:那位退休的老人把他的大部分积蓄都捐给了玉树地震中毁坏的学校,这样学生们就能重新回到教室了。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不定式一般作目的状语,有时可作结果状语,故可排除c、d项;b项表示该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前,不合题意,可排除。故答案为a项。

  17.(高考上海卷)a small plane crashed into a hillside five miles east of the city,________all four people on board.

  a.killed     b.killing         c.kills     d.to kill

  解析:选b。句意:一架小型飞机在城市以东五英里的山坡上坠毁,致使机上四人全部丧命。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首先排除c项,因为kills不能作状语;如果选a项,应在killed前加and;to kill常用作目的状语,不符合句意,不定式也可作结果状语,但表示“意外的结果”,而本句主句说明飞机失事,因此后面的结果并非意外,故排除d项;用现在分词killing作结果状语,故选b。

  作文指导

  倒装句和强调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于表示一定的句子结构或强调某一句子成分。倒装句有两种: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佳句选粹】

  in_came_the_teacher and the class began.

  【分析】 句意:老师走了进来,然后开始上课。in放于句首,整个句子用了全部倒装的形式,came放到了the teacher之前。

  部分倒装即只把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词等)放到主语前,或把句子的强调成分提前。

  【佳句选粹】

  were_she_to_leave right now,she would get there on sunday.

  【分析】 句意:如果她立刻就走,她就能在星期天到达那里。此句前半部分省去了if,把were提前。

  【佳句选粹】

  not until yesterday did_little_john_change his mind.

  【分析】 句意:小约翰直到昨天才改变了主意。否定词放于句首,主句用部分倒装,did提到了主语little john之前。

  强调句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写作中常使用强调句,常见的有:

  【佳句选粹】

  it was on_monday_night that all this happened.

  【分析】 句意:所有这一切发生在周一晚上。用强调句型:“it is(was)+被强调成分+that(who)+原句其他成分”来强调说话人的意愿,强调时间“on monday night”。

  【佳句选粹】

  ①he does know the place well.

  他的确很熟悉这个地方。

  ②do write to me when you get there.

  你到那儿后务必给我来信。

  【分析】 用助动词“do(does/did)+动词原形”来表示强调。

总复习 篇15

  第五组(共3篇):

  (a)     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in learning a language. everybody learns his own language by remembering what he hears when he is a small child, and some children -like boys and girls who live abroad with their parents-seem to learn two languages almost as easily as one. in school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because the pupils have so little time for it, and they are busy with other subjects, too.     our mind is rather like a camera, but it takes photos not only of what we see but of what we feel, hear, smell and taste. when we take a real photo with a camera, there is much to do before the photo is finished and ready to show to our friends. in the same way there is much work to be done before we can keep a picture forever (永远)in our mind. memory is the diary that we all carry about with us. (     )1. we usually begin to learn our own language by _______ it.         a. speaking       b. hearing       c. saying        d. teaching(     )2. if you have a good ________, you’ll have less difficulty in learning something.         a. teacher          b. camera       c. memory           d. family(     )3. the children who live abroad with their parents can learn two languages more easily because _________.       a. they are very clever  b. they have good teachers      c. they have more chances to use these languages   d. they have a better life (     )4. _______ can take photos of what can be seen, felt, heard, smelt and tasted.         a. a camera      b. memory   c. a diary       d. a man’s mind (     )5. memory is ________ that we keep in our mind and carry about.         a. the best diary           b. the best camera        c. a great help              d. a beautiful picture

  (b)    the world is not only hungry, it will also be thirsty for water. about 97% of water on the earth is sea water, or salt water. man can only drink or use the other 3%of the fresh water (淡水)which comes from rivers, lakes and underground.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world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more and more fresh water is needed. so water shortage becomes a big problem.     how can we work out this problem? scientists have found some ways to turn salt water into fresh water. one important way is to boil (使达到沸点)sea water with high heat until vapor (蒸汽)rises, leaving the salt. in this way, a lot of fresh water can be made quickly.     but heating is not the only way to get fresh water. other ways are tried, for example, digging deep wells, keeping rain water and preventing rivers from being polluted.     which way is the best? to get the most fresh water for the least money is the best. (     )6. where does the fresh water people need come from?        a. sea water.  b. rivers and lakes.  c. underground.   d. both b and c. (     )7. 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 fresh water ________.       a. only comes from the rain      b. can be used in many ways       c. can be found in many factories   d. is need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     )8 the word shortage in this passage means ________.       a. being enough  b. being short of   c. being short for    d. being less (     ) 9. what is the writer mainly talking about in this passage?         a. the ways of getting fresh water.       b. how to use fresh water in our daily life.       c.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should save water. d. different ways of making water in different places. (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hunger is the only problem in our world.       b. water shortage is the only problem in our world.      c. scientists don’t want to spend money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d. scientists have been working hard and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in solving water problem.

  (c)    today there are 6 billion people on the earth. by the year 2050 there may be 12.5 billion. this is a lot of people to feed. we need more food.     one way to produce more food is by growing stronger plan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armers have made plants better. every season, they pick the best plants for the next season. it works very slowly. since 1983, scientists have been able to change plants more quickly by changing their genetic material (遗传物质). foods from plants grown in this way are call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转基因食品), or gm foods.     by changing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a plant, it is possible to make new plants. they make plants which are strong against plant diseases. they can also help in our diseases: a kind of rice is being prepared (准备), for example, which stops people from becoming blind.     rich countries produce gm foods because they are easy to grow and bring in more money. poor countries are interested in them because they help produce more food.     gm plants are not natural. no one knows how good or bad they are. making gm foods is only one way of feeding people in 2050. there are strong feelings against them, because they are unnatural. they may feed people, then hurt them or their children later. but, both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are very interested in their use, and they are not going to go away. in 2050 we may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hem. (     )11. gm foods are made by ________. a. farmers    b. workers   c. scientists    d. plants(     )12. what are the good things about gm foods?        a. they make plants strong against diseases.    b. they are unnatural.        c. they can help in human diseases.        d. both a and c. (     )13. gm foods ________.        a. are a quick way to produce food     b. grow in the wild (野生)       c. are safe                        d. are grown only in rich countries (     )14. why do some people not like gm foods?       a. they are not useful.    b. they are not helpful.       c. they are not natural.     d. they are not cheap. (     )15. from the reading we know that ________.        a. gm foods will disappear one day in the future       b. gm foods will not disappear in the future        c. people will not be interested in gm foods        d. people will have to stop using gm foods

  答案

  第五组(共3篇):1―5 bccd a       6---10  ddb  a d  11---15  c d ac b

总复习 篇16

  第二课汉唐盛世

  23、汉武帝的政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1) 政治上: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②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皇帝权威。

  2) 思想上:

  ①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立太学,地方上设立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军事(疆域治理或民族关系)上:

  开疆拓土

  ①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

  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后来公元前60年(汉宣帝统治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

  ③加强对南方的经营:在云、贵、川等地建立了郡县,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

  总之,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结果

  2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的利弊(评价)。

  答:①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它能够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②从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的影响: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5、书p85“农事图”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答:①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农牧结合的生活情况。②反映了汉匈两族的经济交流③反映了少数民族也被汉族文化所吸引,逐渐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6、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答: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义:沟通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西汉和西域各国的友谊从此建立起来;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开始出现,大大加强了汉朝和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27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区域

  魏

  220

  曹丕

  洛阳

  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

  蜀

  221

  刘备

  成都

  益州(四川),荆州(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吴

  222

  孙权

  建业(南京)

  江东地区(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2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答: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如曹魏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了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9、《史记》描述的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区与《宋书》描述的汉朝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区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变化:司马迁《史记》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2)变化原因: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①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从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③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④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变化。

  3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答:(1)内容:①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2)作用: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对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进程。

  总之,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31唐朝“帝国新政”的内容(即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答: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调整统治政策:

  1)政治:①善于用人,保证政治比较清明②虚心纳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③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治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①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注意节俭,去奢省费。

  3)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促使民族关系融洽和民族大团结。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②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③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④艰苦奋斗,勤劳节俭;⑤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32、书p91答案:唐太宗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朝代兴衰的规律;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已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已的得失。

  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33、科举制度最早实行的朝代是什么?哪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有什么历史作用?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答:①隋朝②唐朝③实施初期的进步作用科举制改变了过去依赖于推举和家庭出身的选官方式,它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扩大和稳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④在读书人看来,科举考试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施展自已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已的社会地位。⑤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可以网罗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⑥书p93唐太宗与宰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唐太宗是为了网罗人才,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这位宰相只是为了维护大官僚的利益。

  34、“唐装”和“唐人街”说明了:唐朝的繁荣强盛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35、唐朝社会生活的特点:①丰富多彩,②中西互通,③胡汉交融。

  36、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普遍很低,但还是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请列举两位人物并说出她们的主要成就。①商朝的女将军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她英勇善战,功绩卓著曾率领1万多人出征。②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且惟一的女皇帝,她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她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③元朝的黄道婆(“织布业祖师”)从黎族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她改造的木制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线,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领先欧洲4xx年);使棉布取代丝绸和麻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使松江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的中心。

  37、唐朝诗人杜甫《忆昔》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什么关系密切?(即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的原因):书p94

  答:⑴这首诗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⑵原因: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使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③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等都较有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38、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答: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

  39、书p96答案: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礼仪的角度讲应用“敲”。这个故事说明了唐朝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做事情应该反复推敲。②李白:《静夜诗》《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杜甫:《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李商隐:《夜雨寄北》;王维《山居秋暝》《渭城曲》;孟浩然《春晓》。

  40、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书p97

  ①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②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41、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人物、主要路线、经过的主要国家、经过的主要地形。

  答开辟的时间:西汉; ②开辟的人物:张骞; ③丝绸之路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古罗马)

  ④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国家:经过的长安、敦煌、楼兰、疏勒在中国境内;蓝氏城是今阿富汗法兹拉巴德;华氏城是今印度巴特那;阿蛮是今伊朗哈马丹;塞琉西亚在今伊拉克;埃德萨是今土耳其埃德萨城;君士坦丁堡是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罗马是今意大利罗马。 ⑤经过的主要地形:经过陕甘高原、乌鞘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等。

  42、丝绸之路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代名词” ?(即:丝绸之路的作用或地位)

  答:①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④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⑤是联结中国同亚洲、欧洲、北非各国的友谊之路。

  [注: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43、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原因)、概况、评价(当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1)开凿的目的(原因):

  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愿望。

  ②在古代,南北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

  (2)概况:①一个中心:洛阳(隋朝的东都、重要粮仓、交通要道)

  ②两个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

  ③三百万民工和士兵

  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

  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六年:605---6xx年

  ⑦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

  (3)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

  ○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

  :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

  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

  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4)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44、书p103―104 自我测评答案:3、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代表天圆地方;钱币的文字用的都是汉字;钱币的大小基本相同。4、这个事例证明中国是文明古国,世界上很多发明、制度、文化等都源于中国。从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汉唐的建筑等,也能看出汉唐盛世对世界的影响。

总复习 篇17

  拼音复习(一)            姓名           

  bō làn    yóu qí     tán qín     zǐ xì     hā qin    jiào shì

  (      ) (      ) (      ) (      ) (      ) (      )         mín zú    qí zhì    yōn bào    uó jì     biǎo shì     ào su

  (      ) (      ) (       ) (      ) (       ) (       )

  hú li      rón yì    qiān bǐ     zhù fú     xìn fú   wēn nuǎn

  (      ) (      ) (      ) (      ) (      ) (      )

  pín fù      lì shǐ    cāo chǎn    ū nin  chén zhōu  bǎo hù

  (      ) (      ) (      ) (      ) (      ) (      )

  tǐ cāo    rēn diào   yǎn jin    zhǐ chuán   yǔ zhòu    zāi hài

  (      ) (      ) (      ) (      ) (      ) (      )

  dào yǐn   bìnchuán  bì xū      kē jì     fǎn zhī   zhì bìn

  (      ) (      ) (      ) (      ) (      ) (      )

  yǎn lèi    jīn chén  zǔ uó    jīn qí    hù xiān    qí uài

  (      ) (      ) (      ) (      ) (      ) (      )

  qīn chén   zhù yì    jué dé     xiū xi     xiāo chú    qiān uà

  (      ) (      ) (      ) (      ) (      ) (      )     huá lì     láo zuò    nào zhōn  huān qìn   shēn tǐ    biǎo yán

  (      ) (      ) (      ) (      ) (      ) (      )

  bǔ zhù    ōn láo    wān yāo    zì yóu    zhí jiē     jǐn sè

  (      ) (      ) (      ) (      ) (      ) (      )

  拼音复习(二)       

  yóu yú     jīn xì     ē qǔ     chí dào    jiào shì    mǎn yì

  (      ) (      ) (      ) (      ) (      ) (      )     yǐ jīn    shí hou    dà dòu    shān wā     rèn shí     jīn sè

  (      ) (      ) (      ) (      ) (      ) (      )    rú uǒ    ān qín   nín hǎo    tiāo shuǐ    dàn shì   bàn wǎn

  (      ) (      ) (      ) (      ) (      ) (      )    mù bǎn    yǐ zi      xiàn zài    zǒu lù     lún chuán   fēn jǐn

  (      ) (      ) (      ) (      ) (      ) (      )    wēn bǎo   yón yuǎn   dú shū    láo jì      bǎo hù     dòn wù

  (      ) (      ) (      ) (      ) (      ) (      )   cǎo cón    pāi shǒu    huó yuè    jī lin     yǔ máo   zhuōchón

  (      ) (      ) (      ) (      ) (      ) (      )    shí kè    wèi xīn   hán kōn   jūn jiàn    fēi chán    jī qì

  (      ) (      ) (      ) (      ) (      ) (      )

  nón yè   shēn chǎn  piāo yán   zhòn zhí   hǎo shì    kě nén

  (      ) (      ) (      ) (      ) (      ) (      )  shuǐ bēi    huà shí    zhí wù    zǐ sūn     qiān kè     piāo fú

  (      ) (      ) (      ) (      ) (      ) (      )   hēi sè     shuǐ chí    hé àn     yóu xì    zhōu wéi    bō wén

  (      ) (      ) (      ) (      ) (      ) (      )   zhù rén wéi lè      bǎi huā qí fàn      zuò jǐn uān tiān    jǐn sè yí rén

  (          ) (            )  (            ) (            )  lǜ shù chén yīn    chūn huá qiū shí       wú ǔ fēn dēn

  (            )   (             )    (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总复习之四字词和多音字组词

  一、四字词语

  1、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2、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3、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金光闪闪

  4、奇形怪状    四海为家    和蔼可亲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5、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高楼大厦    来来往往    风景优美

  6、不约而同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7、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8、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无边无际    自言自语

  9、无影无踪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10、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11、十全十美   吞吞吐吐    议论纷纷    叫苦连天    雪中送炭

  12、助人为乐   迫不及待    展翅欲飞    四处张望    成百上千

  13、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人造卫星

  14、航空母舰   宇宙飞船    运载火箭    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新课标第一网

  15、百花盛开   科学技术    十分茁壮    各种各样    指手画脚

  二、多音字组词

  1、都:① dōu(都是)            ② dū  (首都)

  2、为:① wéi (为人)             ② wèi (因为)

  3、降:①jiàng(降落)             ② xiáng(投降)

  4、背:① bēi(背包)              ② bèi(背景)

  5、兴:① xìn(高兴)            ② xīn(兴奋)

  6、长:① zhǎng (长大)           ② cháng(长江)

  7、乐:① lè (快乐)              ② yuè (音乐)

  8、曲:① qū ( 弯曲)             ② qǔ (曲子)

  9、相:① xiāng (相信)           ② xiàng(相片)

  10、难:① nán(困难)             ② nàn(难民)

  11、还:① hái (还有)            ② huán(还书)

  12、种:① zhòng(种田)           ② zhǒng(种子)

  13、发:① fā (发现)             ② fà (头发)

  14、转:① zhuàn(转动)           ② zhuǎn(转身)

  15、干:① ān (干净)             ② àn(干活)

  16、教:① jiāo(教书)            ② jiào(教学)

  17、漂:① piào(漂亮)            ② piāo(漂流)

  18、扎:① zā (一扎)           ② zhā(扎花)

  19、当:① dān(当时)           ② dàn(上当)

  20、传:① chuán(传达)           ② zhuàn(传记)

  21、角:① jiǎo(角落)            ② jué (主角)

  22、假:① jiǎ (假如)            ② jià (放假)

  23、好:① hǎo (好人)            ② hào (好学)

  24、少:① shǎo(多少)            ② shào(少年)

  25、行:① xín(行动)           ② hán(一行)

  26、处:① chù(到处)           ② chǔ (处方)

  27、朝:① cháo(朝向)            ② zhāo(朝阳)

  28、中:① zhōng(中间)         ② zhòng(打中)

  29、重:① zhòng(重要)         ② chóng(重做)

  30、奔:① bēn (奔跑)            ② bèn (投奔)

  31、空:① kōng(天空)          ② kòng(空白)

  32、觉:① jiào(睡觉)            ② jué (自觉)

  33、倒:① dǎo(倒下)             ② dào(倒水)

  34、喷:① pèn (香喷喷)          ② pēn (喷火)

  35、分:① fēn (分开)            ② fèn (水分)

  36、没:① méi(没有)             ② mò (埋没)

  37、卷:① juàn(卷子)            ② juǎn(卷尺)

  38、禁:① jìn (禁止)            ② jīn (不禁)

  39、弹:① tán (弹琴)            ② dàn (子弹)

  40、模:① mó (模型)             ② mú (模样)

  41、了:① le (走了)              ② liǎo (了解)

  42、着:① zhe (看着)             ② zháo(着火)

  43、只:① zhǐ(只要)           ② zhī(一只小鸟)

  44、结:① jiē(结巴)           ② jié(结束)

  45、曾:① céng(曾经)          ② zēng(姓曾)

  46、应:① yīng(应该)          ② yìng(报应)

  47、间:① jiān(中间)          ② jiàn(黑白相间)

  48、撒:① sā(撒娇)            ② sǎ(撒下)

  49、见:① jiàn(看见)          ② xiàn(见牛羊)

  50、藏:① zàng(宝藏)          ② cáng(捉迷藏)

  51、称:① chēng(称呼)         ② chèng(称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总复习(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