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与中位数。

  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

  众数与中位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在许多场合,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经常使用众数或中位数来显示。因此,教学众数与中位数能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全单元编排4道例题、两个练习,把内容分成两段。

  例1和练习十五,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2~例4和练习十六,教学统计量。例2讲众数,例3、例4讲中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课时安排:

  统计     3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扇形统计图

  教科书第76-77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各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新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3、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看图思考

  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互补充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

  今后你会怎么去做?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四、评价延伸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并进行分析吗?

  评价总结

  板书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后感受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认识众数

  教科书第7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揭示课题

  1、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平均数吗?

  2、  解决问题

  气象小组的同学测量一天的气温。在某天6个时刻测得气温分别是12℃、15℃、20℃、32℃、24℃、18℃。你知道这天平均气温是多少℃吗?(先估计,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你是怎样想的?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数。(板书课题:认识众数)

  学生回答

  列式解答

  说说怎样估算

  二、自主探究 分析问题

  1、  出示例2的一组原始数据

  从这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依次回答“做实验的9人,发芽多少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2、介绍众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启发学生思考:众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义?

  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3、讨论:是用众数表示生物组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合适一些,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一些?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3、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

  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想的。

  4、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思考:这家鞋店销售的各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中,众数是哪种尺码?

  25.5cm的男式皮鞋一共销售了48双,它的销量最大,说明在所有关于尺码的数据中,“25.5cm”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25.5厘米”是关于尺码的所有数据的众数。

  3、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你能举例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含义吗?

  学生举例,相互评价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计算

  讨论交流

  学生举例

  四、自主评价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能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家长吗?

  评价总结

  板书

  认识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课后感受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认识中位数

  教科书第80-81页例3、例4,“练一练”,练习十六第2、3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3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促进思考

  1、  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小结: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3、师: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4、师: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课题)

  学生回答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  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  你认为是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得多吗?

  3、  出示例4: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试一试。

  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呢?

  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学生按要求排一排

  小组交流

  大组汇报

  学生试做

  交流、汇报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5、  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明确: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小于其他的数,所以造成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小组合作完成(3),组织评价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讨论: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学生练习

  思考讨论

  讨论交流

  互相评价

  大组讨论交流

  四、自主评价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评价总结

  板书

  认识中位数

  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课后感受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体验了解统计的方法,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是重点。

  学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方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动物卡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

  体验统计的方法

  师 :出示4张不同的动物卡片。你想跟谁做好朋友?

  探究新知

  问:你最喜欢那一张动物卡片?

  生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喜欢卡片的情况,

  并说一说使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2、展示评比哪一个小组记得即清楚又方便?

  3、加深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1)师:小黑板出示统计表。

  师生一起统计全班喜欢动物的情况。

  (2)根据统计表涂成条形图。(小组用方格纸操作教师指导)

  (3) 描述、分析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

  每格代表( )人。我们班喜欢( )的人数最多。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巩固练习

  1、自己独立完成课本95也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3、升华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5题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a、

  b、

  c、

  d、

  在此基础上,师生 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 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 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 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活应用

  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3、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开放实践

  p97页3题  4题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5、展示师生互评

  全课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