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位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课本3页例2,练习一第3、4、6、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 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 展示学习成果
1、 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 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位置》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对比引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出示一排座位图,提问:谁知道小明的位置在哪里?
出示三排座位图,提问:现在小明的位置在哪里?(第1排第3个)
讨论:同样是小明的位置,为什么我们的描述方法却发生了变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其感受到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过渡,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设置冲突,引发需要
1.激活经验。
谈话:我们每个人在教室里都有自己的位置,班长坐在哪里?同学们不用手指,能告诉听课的老师吗?
学生可能回答:第×排第×个,第×组第×个,第×行左边×个,第×列第×个……(教师相应板书)
2.认识列。
提问:看黑板上这么多种说法,你有什么感觉?(太乱了,不统一)为了便于交流,需要把表述方法统一一下。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书:列)
屏幕出示坐次图,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列、第二列……(课件依次标出座位图上的列数)
提问:屏幕上的座位哪里是第一列?列数应该从哪边往哪边数?(从左往右数)列从左往右数,是从谁的角度看的呢?
要求:谁能上来指一指我们教室中的第一列。(学生上台指)先想一想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老师叫到第几列,请相应同学起立。
3.认识行。
谈话: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板书: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
提问:这幅图上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这里一共有几行?(课件依次在座位图上的行数)
[设计意图:自由表示班长的位置,让学生感受标准不一所带来的麻烦,引出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列与行的表述方法。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消除可能由于观察角度而引发的对列的错误理解。]
4.引发需要,探寻方法。
提问:现在能用列和行说说班长的位置吗?(学生可能说:第几列第几行,第几行第几列,教师相应板书)
课件将座位图改为圆圈图,谈话:我们用圆圈表示每一个同学,请大家用笔记录红色圆圈表示的位置。(快速出示几个表示学生位置的红点,学生来不及记录)
设问:是老师的速度太快了,还是你们的记录方法不够简捷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下每个同学的位置呢?同学们要不要再试一次?
反馈:小军的位置你是怎么记的?(学生的记法可能是:4列3行;3行4列;4,3;3,4;3―4;4―3;……)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讲解:其实,数学上专门有一种用来确定位置的简捷方法,请将书翻到第15页,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表示的?板书:(4,3)。
提问:书上也是用两个数表示位置,跟我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一个名称叫数对。(板书:数对)
提问: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表示什么呢?你觉得这样规定有什么好处?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什么?
谈话:这个数对就表示小军的位置,读作“数对四三”。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你会用数对表示吗?
学生用数对表示小红、小芳、小华的位置。[设计意图:引入数对直接告诉学生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却不能为学生所感受。这里,让学生经历快速记录和优化的过程,从而逼近数对简约、凝练的特质,催生出数对的雏形。这一过程是逐步“数学化”的过程。]
5.体验唯一 ,加深理解。
谈话:想一想,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写在纸上,和你的同桌比较一下,再和你前后的同学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1)起立练习。
依次出示(1,5)(4,2)(6,5)(2,2)(8,3),请这些位置上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位置。
(2)出示(3,5)、(5,3),学生起立。
提问:这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点?(都由数字3、5组成)有什么不同点?(两个数字3、5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位置也不一样)
(3)依次出示(4,x)、(y,5)、(x,y),学生起立。
指起立的学生,提问:你为什么起立?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通过找同一列、同一行学生的位置,让学生初步感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规律。接着安排了写数对、找数对等分层变式练习:任意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含有字母的数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的意义。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理解应用,发展思维
1.抽象坐标。
谈话:如果我们用线把这些圆点连起来,再把列和行的起点定为“0”,就可以变成一个方格图(课件动态呈现),它和刚才的圆点图相比更加简单清楚,这样的方格图也叫坐标系,我们到中学会慢慢研究它。在这个方格图上,小强的位置怎么表示?小丽和小刚的位置呢?(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张景中院士曾经说过:“小学生学的是很初等的数学,但是编教材和教学研究要有高观点。”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地用数对表示位置,更应该建立和初中数学的联系。利用课件演示“实物图――点阵图――方格图―坐标系”的逐渐抽象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渗透思想。
出示:(1,5)、(3,3)、(4,2)。
谈话:请同学们在方格图中描出下面的点,把这三个点用线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形成一条直线)
启发:不看图形,就看这些数对,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行数与列数相加等于6)
出示:(2,4)、(2,3)。
提问:下面的两个数对,哪个会在这条直线上?
谈话:再把这条直线向上平移两格,4个点的位置现在用什么数对表示?你发现了什么?(行数减少了2,列数不变)想一想,如果把这条直线再向右平移两格,各个数对会发生什么变化?(列数增加2,行数不变)
指出:图形的特征会反映在数对上,数对的特征也会表现在图形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是笛卡尔解析几何思想的精髓。]
3.理解应用。
谈话:去年在上海我国承办了第41届世博会。下面我们来看看世博园的园区图(不提供数对),你能用数对表示这4个馆的位置吗?如果给你提供一个数对(标出希腊馆的数对),你能根据希腊馆的位置,写出另外3个馆的位置吗?
小结:要想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确定列数和行数。
[设计意图:这一题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必须在二维的平面上给定两个明确的参数,使学生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本质思想。]
四、拓展知识,体会价值
谈话:用数对确定位置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军事、地理等很多领域也会用到,为了描述地球上各点的位置,地理学家建立了经纬线的概念。(课件展示动画介绍经纬线)现在我们就从卫星上找找上海世博园中中国馆的准确位置。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谈话:数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数对的出现却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课件介绍笛卡尔由蜘蛛织网而创造出数对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向数学家们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经纬线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数对创造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并将他们的数学思考引向深入。]
《位置》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来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课件、指南针、“想想做做”第1题、第4题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1、师:你们还记得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吗?
生1:早上面向太阳的时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生2:看大树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方,稠密的一面是北方。
生3:如果到野外迷了路,就用指南针来帮忙,红色指针指向北方,白色指针指向南方。 ……
师:真不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知识。有的同学提到了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利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指南针,用指南针来辨认一下我们这个教室里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这样来确认方向的。在平面图上我们又是如何确认方向的?
2、引出课题:
师:听说同学们这么聪明,花仙子也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今天我们就跟随花仙子一起去方向王国游览,认识一些新的方向。 (板书课题)
二、设疑,探究新知
1、复习图上的东、南、西、北
(多媒体课件演示)师:我们来到了方向王国的学校,以学校为参照物,也就是以学校为中心,在平面图上谁先来介绍一下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学校的东面是少年宫,南面是电影院,西面是火车站,北面是汽车站。我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的。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师: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点击课件)除了汽车站、火车站、少年宫和电影院外,你想去哪儿玩,它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生1:我想去人民公园玩儿,人民公园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生2:我想去儿童公园玩儿,儿童公园在学校的东南方向。
师:你们说的很好,其他小朋友谁也想来说说?
3、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并记忆四个方位
师:在平面图上判断方位时人们习惯上先看东和西,再看南与北,所以就有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的习惯说法。比如: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作东北方……东北方和西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东南方和西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我们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你会用一个词来表示平面图上的8个方向吗?
生:四面八方
4、认识指南针上的8个方向
师:请你根据指南针给定的北方把其余的7个方向填出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做P43页“试一试”,集体反馈
师:随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根据一个给定的方向来确定其它方向的?
生:根据给好的北方,先把东、南、西填上,然后西和北之间就是西北,东和北之间就是东北,西和南之间就是西南,东和南之间就是东南。
生边说,师边点击课件。
师:你真聪明,学得真快。
5、在平面图上变换参照物辨认方向
师:刚才我们是以学校为中心来辨认方向时,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如果以体育场为参照物,也就是以体育场为中心,学校又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呢?
生:学校在体育场的西北面,因为学校在体育场的西方和北方之间。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辨认方向的问题吗?
生1: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生2: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北方。以体育场为中心,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和北之间,所以是东北方。(大家鼓掌)
生3:学校在公园的什么方向?
生4:(宋全) ……
三、游戏,实践运用
1、爱心行动
师:同学们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在参加完运动会之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生根据四个小动物的话,每人选一个小动物帮助找到家贴在图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投影展示,说说你们是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到家的?
2、吃水果
师:小动物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请同学们去果园里吃水果,但有一个条件,每人要提出一个问题才能吃到水果,谁先提问题?
生1:草莓园在大门的东北面。
师:以草莓园为中心谁来说说草莓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是什么果园?
学生回答。
师:以你们自己的果园为中心,你们果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把你们的指南针放在桌子的中心用它来帮助你们,小组内议一议。
各小组交流发言。
3、 游戏:“走跳棋”
我们再来做一个跳棋游戏,(课件演示,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两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布置作业
点击课件,出示花仙子:“小朋友们,你们在方向王国里都学到哪些新知识,掌握哪些本领?”
生1:我认识了4个新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生2:我会按照方向来玩跳棋游戏。
生3:我会在平面图上判断方向。
师:花仙子对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她给我们留了一道课下作业,有信心完成吗?(点击课件)
师:下节课把你看了地图后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学生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些在生活中积累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一部分知识是起点和基础。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
《认识方向》这节课是参加新乡市优质课评比,课上延长了5分钟才下课,听课的老师对我说:你怎么不挑一些好学生来回答问题,这又不是随堂课,有这么多领导来听课,你看那个宋全回答问题一直说不到正地方,多耽误时间,还会影响评课的效果。听了同事的话,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位置》教学设计 篇4
妙不可言的位置(二稿)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了解太阳系
1、出示地球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
继续出示各种图片,师:地球上有美丽的草地,有茂密的森林,有清澈的湖泊,有可爱的动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地球吗?
师过渡:对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在太阳系,目前知道的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行星,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会这么特殊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位置
1、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读通顺。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
①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的读给同学们听。(指名读,随机指导)
②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地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接着说。)
出示句子:齐读
句1: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3、快速浏览,找找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怎样的位置?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句2: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在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①自由读,指名介绍一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由远及近)
师:如果老师把“由远及近”这个词去掉,你们来读读,行不行?
②、师:你了解太阳系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课件出示太阳系图及其简介,
句3: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a、自由读,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太阳系那些知识?
b、让学生找找哪颗是地球,并说说是怎么找到的?(再次强调“由远及近”的顺序)
师:就这么一个词,让我们很容易就在图上找到了地球的位置,作者用词可真准确。
③看课件,出示其他行星的名称读一读。你能不能象课文介绍地球一样介绍一下并金星和水星的位置?指导学生把话说好(金星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二颗行星。)
师:为什么说地球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呢?
三、深入阅读,感悟“妙不可言”的距离
1、请同学们认真读2-4自然段,找找原因。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地球上有液态水。
师:水的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分别为气态(如水蒸汽)、液态、还有就是固态(如冰),确实液态水是产生生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液态水呢?再找找原因。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
师: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正如课文中所说的,那真是一个地狱。而这样的高温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3:学生说:这是由于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造成的。(师:我们来看看它们离太阳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出示句3)
句4:地球距太阳1.496×108公里,而金星距太阳只有1.082×108公里,这使得金星受到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
①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数字(1.496乘以10的八次方公里。)
②师:地球距太阳约为1.5亿公里,这到底有多远,你能想象吗?(先让学生说说这距离有多远)然后说:我们来看《太阳》一课中的一句话,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距离有多远。
句5: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a、齐读。师:读着这句话,你对这距离有多远是不是清晰了些?拿我们熟悉事物同我们不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能帮助我们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b、的这个距离让我们无法想象。而就是这个距离却让地球有了液态水,让地球有了生命。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距离。师边说边完成板书:
地球
液态水
如果比这距离近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找句子读,并根据课文概括地说。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近 ← 地球
被分解 液态水
如果比这距离远会出现什么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近 ← 地球 → 远
被分解 液态水 冰
师:离太阳近了水被挥发,离太阳远了水以冰的形式存在,而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让地球有了液态水。这位置真是……(回读句1)
b、师:现在谁能看板书来说说这位置“妙不可言”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不远也不近,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孕育了生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位置,这个位置确实……(回读句1)
2、师:北京时间2005年11月9日11时33分,欧洲宇航局的向金星发射了一颗名为“金星快车”的探测器,这是欧洲首次向金星发射探测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苏双方共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也是十多年来人类探测器再次探访金星。在“金星快车”发回的照片中,你看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下来。
我从照片上发现,金星上没有 ,没有
,没有 。
3、师小结:是呀,相似的大小、质量、构成,但地球上有的金星上都没有。正是有了这妙不可言的距离,才有了我们人类,才让地球成了奇迹。
出示句6齐读: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它使地球成为宇宙的奇迹。
妙不可言的位置(三稿)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了解太阳系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你都有哪些了解?
2、出示各种图片,师:地球上有美丽的草地,有茂密的森林,有清澈的湖泊,有可爱的动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地球吗?
师过渡:对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在太阳系,目前知道的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行星,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会这么特殊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位置
1、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读通顺。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
①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的读给同学们听。(指名读,随机指导)
②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地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接着说。)
出示句子:齐读
句1: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3、快速浏览,找找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怎样的位置?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句2: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在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①自由读,指名介绍一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由远及近)
师:如果老师把“由远及近”这个词去掉,你们来读读,行不行?
②、课件出示太阳系图让学生找找哪颗是地球,并说说是怎么找到的?(再次强调“由远及近”的顺序)
师:就这么一个词,让我们很容易就在图上找到了地球的位置,作者用词可真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一下。
③看课件,出示其他行星的名称读一读。你能不能象课文介绍地球一样介绍一下并金星和水星的位置?指导学生把话说好(金星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二颗行星。)(教师顺便解释:现在国际天文学会已经把冥王星列为矮行星。)
师:为什么说地球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呢?
三、深入阅读,感悟“妙不可言”的距离
1、请同学们认真读2-4自然段,找找原因。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地球上有液态水。
师:水的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分别为气态(如水蒸汽)、液态、还有就是固态(如冰),确实液态水是产生生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液态水呢?再找找原因。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
师: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正如课文中所说的,那真是一个地狱。而这样的高温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3:学生说:这是由于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造成的。(师:我们来看看它们离太阳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出示句3)
句4:地球距太阳1.496×108公里,而金星距太阳只有1.082×108公里,这使得金星受到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
①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数字(1.496乘以10的八次方公里。)
②师:地球距太阳约为1.5亿公里,这到底有多远,你能想象吗?(先让学生说说这距离有多远)然后说:我们来看《太阳》一课中的一句话,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距离有多远。
句5: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a、 齐读。师:读着这句话,让我们对1.496×108公里到底有多远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拿我们熟悉事物同我们不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能帮助我们认识不熟悉的事物。两个不同的距离造成了金星和地球命运的不同。谁再来读读,把它们两者的不同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好“强得多”)
③金星受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这就造成了金星表面温度非常高。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到底有多高。出示:
句6:据现在对金星观测所知,它的大小、质量、构成都与地球相似,但它却是个被大气层笼罩着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的死星。与地球平稳的气候相比,其差别好比天堂与地狱。
a、指名读,读了这两句你知道了什么?(主要让学生了解金星表面温度高)
b、 滚烫的开水也才一百摄氏度,480摄氏度该是多么高的温度。水能在读中表现出来。(再指名读――齐读)
c、 这么高的温度给金星带来什么后果?(指名读句子。金星大气中的水蒸气……永久地被夺走了。让学生评评哪里读得好。)
指导读后师小结板书:(离太阳近的金星上的水被分解了)
近
被分解
如果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会是怎样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近 ← 地球 → 远
被分解 液态水 冰
师:离太阳近了水被挥发,离太阳远了水以冰的形式存在,而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让地球有了液态水。这位置真是……(回读句1)
b、师:现在谁能看板书来说说这位置“妙不可言”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不远也不近,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孕育了生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位置,这个位置确实……(回读句1)
2、师:北京时间2005年11月9日11时33分,欧洲宇航局的向金星发射了一颗名为“金星快车”的探测器,这是欧洲首次向金星发射探测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苏双方共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也是十多年来人类探测器再次探访金星。在“金星快车”发回的照片中,你看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下来。
我从照片上发现,金星上没有 ,没有
,没有 。
3、师小结:是呀,相似的大小、质量、构成,但地球上有的金星上都没有。正是有了这妙不可言的距离,才有了我们人类,才让地球成了奇迹。
出示句6齐读: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它使地球成为宇宙的奇迹。
《位置》教学设计 篇5
一、基本信息
1)学科:数学
2)所用教材版本:苏教版
3)年级(册):一年级上册
4)课题名称:《认位置》
5)课时数:第一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 下 前 后 左 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 下 前 后 左 右的方位。
2 、使学生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的用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对今天的知识而言,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也已经接触过了,他们能够正确地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但是今天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谁在谁的前边(后边),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科学和完整。更重要的是“谁在谁的左边”、“谁的左边是谁”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混淆。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成为小学生已经四天了。周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先举手,老师让你说,再站起来说)对啊,如果一起说,谁都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了。但是,你一举手,老师就知道你想发言了。那么,想发言,举手要举哪只手呢?(学生:右手)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知道的小朋友举手示意老师。那老师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向周老师打个招呼。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到右手写字,右手拿筷子)那另外一只手,我们叫它什么呢?(左手)
现在,你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周老师要来带你做一个游戏!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第一遍的时候,教师背对着孩子来做。第二遍的时候教师巡视学生做。
我们认识了上 下 前 后 左 右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认识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 出示情境图)
1 老师向学生介绍这四名学生,然后提问:仔细观察,小刚和小芳桌上放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放的?你能不能换个说法?
2 你知道小刚的左边是谁?地球仪的右边是什么?你能这么说说吗?
3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还可以怎么说?你还能再找一找吗?书本和粉笔是怎么放的呢?
4刚才,我是用左右来形容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你还能找找什么是前后关系的?
三 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刚刚观察了课堂上的画面,用上 下 前 后 左 右来描述人与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下面,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说一说,你的前 后 左 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点名回答。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食品橱。
提问:(1)谁能按顺序说一说橱子里都放了哪些食品呢?
(2)苹果上面是鸡蛋,你还能怎么说(鸡蛋在苹果的上面,苹果在鸡蛋下面)?
(3)你看图还能怎么说?例如什么的下面是鸡蛋?
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了。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把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边
(2)同桌位互相检查摆的对不对。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图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依次取名为:小绿,小红,小紫,小蓝,小橙,小黄)
(2)小红说:“我前面有1个同学,我后面有4个同学。”她说的对吗?
(3)假如你也是里面的一个小朋友,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5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四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说一说吗?虽然在教《认位置》一课前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四)、效果检测:
学生基本能认清位置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位置问题。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空间,学会描述空间中物体相对位置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而且对于今后各个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都可以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导入环节,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方位词的含义,而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两次组织学生做游戏,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几个方位词的认识。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还分不清左、右,所以把认识左、右放在后面,作了比较细致的教学安排。
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涉及谁去判断,以什么作参照物去判断,是把图中的人或动物作为观察主体去判断,还是把看图的人作为观察主体去判断作为答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尽量使问题简单些。教学时,把图中的教师隐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而且教学中由扮演图中的人物作出判断,到作为看画人作出判断,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呈现真实情境,进行描述自己在谁的哪一面,按要求说出一位学生在另一位学生的哪一面,使学生加深体验。
在做书上的“想想做做”练习时,安排了两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第一种是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握拳、拍手、摸耳朵,说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以及按方位要求在课桌上摆放书籍和文具等具体的现场操作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几个方位词含义的认识,体会物体简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种是看图判断,通过画面的观察,描述物体简上、下、前、后、左、右,还让学生给图中人物起名字,这样便于表述,也增加对所学内容的亲切感。
课上下来觉得还可以,但在做课堂作业时,还是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有学生这几个方位词不会写,写错别字;还有的题目看不懂,也导致填错方位词;有些学生用这种方法提问会,换一种方法提问就糊涂了。例如:谁的左面是什么,什么在谁的左面。这些方面还有待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看题、解题能力。
《位置》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简约之美。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好,你们认识我吗?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想不想让张老师认识你,让在座的各位老师记住你,张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找到谁就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注意看张老师手势。
2.指名自我介绍:这一组第几名。
3.现在张老师换种方法提问,全班分为十组,横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们明确自己所在的组,注意听:第三组第四名、第四组第二名、第二组第五名、第十组第三名。
4.谁知道自己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板书:姓名第几组第几个)
(二)说位置写位置
1.指板书:哪名同学能按照“第几组第几名”这种形式来说说自己的位置呢?(抢答)
2.和附近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位置。(交流)
3.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刚才在确定自己的位置是用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是表示组的数 一个是表示个数的数)对了,例如×同学的位置,这两个数是:5 4 (板书)在这里我们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数对” (5,4)}
4.×同学的位置可以说成五、四,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第五组,4 表示第四个)
5.能用“数对”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吗?(指名回答)
6.写位置。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张卡片,请用“数对”的方法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填好位置卡。(板书:确定位置)
7.写好的同学展示 (实物投影,边展示边说,我的座位第几组第几个,用“数对”表示是-----)
8.观察比较。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写的是否正确,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二个数相同)
同一组的同学观察一下位置卡,找一找所写“数对”的特点。( 第一个数相同 )
9.刚才我们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再动笔写写你们班班长的位置,让张老师猜一猜你们的班长是谁?根据学生写的“数对”找到班长,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班。
10.“小灵通杯”数学竞赛,谁进入了决赛,写一写他们的位置,让各位老师认识认识。
11.体育委员在哪里?(用数对)你在班中有好朋友吗?说一说好朋友的位置,名字暂时保密,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好朋友是谁?
(这一层次重复的较多,且多是全班统一的练习。若采用让学生自主的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在交流中全班同学根据描述来判断,效果更佳。――编者王昌胜)
(三)在方格纸上运用“数对”
1.其实,班中每个同学的位置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对应的点。
2.出示方格纸。说明:方格纸分横向(水平方向),纵向(垂直方向)。横向表示组数,纵向表示个数,示范画出班长的“点”。
3.谁愿意到前面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边说边找,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4.翻到附页,找到一页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点出自己的位置。
5.任意确定一点,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
《位置》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看这张照片,你能说说班长在什么位置吗?(从右数第4排第2个。同意吗?你不同意,你认为他在从左数第3排第2个。你还有?从左数第3排从前数第2个。有什么比较简单的说法吗?)
(二)认识行与列
1、 像这样竖着的一排叫列,一共有多少列?横着的一排叫行,数数一共有多少行?(师指照片。)
2、你从哪数的?(数列的时候要一般从左往右数,数行的时候一般要从前往后数。说位置时要先说列再说行)
3、你们再说说班长在照片中的位置。找找卫生委员和学习委员的位置。板书:行 列
二、自主探索,交流学习
(一)用笔写下体委的位置(时间少)
写完了吗?怎么没写完呢?那怎么办呀?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呢?先自己想想,同桌商量商量,再写下来。
(二)汇报展示
3(2) 3,2 (3,2)
1、再写下第3列其他同学的位置,指名板演。
2、哪种好,为什么? 板: 列 行(3,2)
3、我们用这样简练的一组数表示出了体委的位置,这样的一组数在数学上叫数对。 板书:用数对表示位置
4,(3,2)读作:第3列第2行
(三)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照片中的位置。写完后同桌互相说说。
1、交流汇报。指名板书并说说意思。
2、抓住特殊形式来说说。(4,1)(1,4)它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老师发现,这节课(5,)表现不错,(y,6)回答问题的声音真洪亮,写时要注意什么?(不能颠倒位置,一定是两个数)。
(四)抽象出方格图,根据数对找位置。
1、现在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的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都去掉,变成了方格图的形式,现在你还能很对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要想找到他们的位置得知道什么?在这幅图上,你能找到地5列吗?上来指指,第3行呢?
2、咱们看看刚才同学们写的数对,(3,3)在哪里,谁来指指?
(3,2)(4,4)(6,4)(5,5)(2,2)(1,1),请大家在方格纸上找到这些数对所在的位置,标出来。
3、(5,3)是一个方格所在的位置,你能找到吗?(让学生指指,并说说为什么?)
(五)游戏参与,突破难点
1、猜一猜你的朋友是谁?
站在讲台上,用数对表示出你好朋友的位置。我的好朋友是,他的位置在哪里呢?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参与。
2、接龙找座位的游戏游戏: (找一名学生拿着写有数对的卡片,另一名学生上来抽一张,根据这个数对找位置,如果找对了,就坐在这个同学的位置上。这个同学就起来再抽一张卡片,重复上面的程序;如果第一个学生找错了,再回去重新抽卡片。)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一)公园的平面图,你能找到儿童乐园,书报亭,水池的位置吗?上前指一指。
(二)陆家文家客厅的地砖坏了,需要换一换,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3,4)(7,4)(6,4)(5,5)(4,2)
四、拓展欣赏,引生深思
(一)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围棋,象棋,看电影找座位等。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二)数对的发明
数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数对的发明纯属偶然: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天,他生病卧床,但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将“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奥秘,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列 行
(3,2)
二、 1.认识行与列
(1)说说看小强在什么位置?你说,你说,你也想说。哎,小强的位置是固定的,可这么多同学却有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写法,交流起来会怎么样?嗯,麻烦,有没有一种表示方法能正确、简明地描述小强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2)刚才同学们交流中所说的“排”指的是什么?哦,竖着看为一排。竖排我们称为列,横排我们称作行。(板书:列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同学们请看,这是第1列,(屏幕)你能指出第4列吗?这幅图中一共有几列?(课件演示列的形成)接着看,这是第一行,这是第几行?这幅图上一共有5行。 (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3)那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板书:第3列第2行)同意吗?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看屏幕,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第1列第5行,同意吗?说说你为什么赞同他的说法?嗯,说得真明白。小华呢?声音真响亮!
2.抽象圆点图,初步建模
如果用一个圆点代表一个人,刚才的队列图可以用这样的圆点图来表示。(将原人物图隐去,出示点子图。)这样的表示方法与队列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嗯,更简单了;你的意思是比刚才更清楚了,很容易的数出几行几列。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试试看。(抽生在电脑中表示)说说你的理由。说得真清楚!小刚在第2列第4行,你能找到他吗?真棒!
3.创造符号,认识数对
刚才我们用“第3列第2行”描述了小强的位置,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变得再简练一些呢?同桌俩讨论一下。(同桌讨论后交流)谁来交流你们的做法?你来,(3列2行)嗯,你们的表示方法比老师写的各少了一个字;你呢,(3 2)噢,很简单;你不同意?哦,你是说这样不行,别人会以为是32;那你的做法呢?(3、2)有同学说了,加个点那不就成3.2了吗?你有好办法?(3|2)。你也来?(3┆2)
同学们的方法都有道理。为了体现数学的简洁,我们一般这样表示(3,2),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的第几行。读的时候我们说小强的位置是数对三二。谁能象老师这样说一说小刚的位置?它表示什么?小芳呢?能写出来吗?试试看。写的真好!
4.尝试运用,内化数对
小青的位置用数对(1,5)表示,你能找到她吗?你是怎么想的?思路真清晰!你还能用数对表示谁的位置?请在本上写出来。(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对表示图中小战士的位置。)
活动二:抽象方格图,二次建模
1.抽象方格图(课件动态呈现将点子连起来变成方格图的过程,同时将点子图隐去。)同学们写得很好!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用线把圆点连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方格图,现在的图示和刚才的圆点图相比又有哪些好处?哦,这样比刚才更简单;你是说用线连起来,很容易就找到第几行第几列了。在这幅图上,你能找到第1列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第3行呢?
2.用数对表示位置
能在图中标出小强的位置吗?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的?说得真明白!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小强在第三列,第二行,我们先看第三列,再找第二行,这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他的位置(课件演示)
3.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你能用数对表示小利、小敏的位置吗?说说看。请将小伟和小艺的位置在图上标出来,同桌交流一下。
4、提炼升华
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用数对描述位置,说说你有什么感想?哦,你认为用数对确定位置太方便了。大家的想法呢?
活动三: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是啊,用数对可以准确描述位置。那么在教室里,站在老师的角度观察,你们的位置分几列几行呢?你来说说看。这是第1列,这是第几列?请第1行的同学拍拍手。第4行的同学请站起来。
(2)观察一下我们班长的位置,看看他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你来说。同意吗?你是怎样想的?嗯,想法真好!在我们教室里有一个同学的位置是数对(4,4),猜一猜他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你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怎样用数对表示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怎么描述,其他同学用手势判断他说得对不对。好,你来,同意吗?你再来。你也来。
(4)还真难不倒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4,6)(4,3)(4,2)(4,1)(4,4)(4,5)你说,嗯,第一个数都相同。你也有话想说,都在同一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的说法你们听明白了吗?那下面哪些数对描述的位置在同一行?(3,1)(4,3)(6,3)(3,3)(2,2)(1,3)你怎么知道?他的说法你们同意吗?
(5)我听到有同学说太容易了,简直就是小case,那来个难的敢挑战吗?请把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标在方格图中,再仔细观察你与同学的数对,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思考,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汇报:)你是说和你同一列的同学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同一行的同学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说得真清楚!
(6)我们变个规则来玩,这次我说数对请这个同学站起来,其他的同学进行判断,行吗?开始!。(3,5)、(5,3) 这两个数对中的数字都是3、5,怎么有两个同学站起来?哦,你是说一个是第3列第5行,一个是第5列第3行,因为行和列不同,位置就不同,所以就得起来两个人。思路很清晰,说的太棒了!
接着来,老师发现这节课中,坐姿一直很好的是(4,x),他是谁呢?哎, 为什么开始没人站起来?后来又站起来那么多人?噢,你是说这个数对只告诉了第4列,没有告诉是第几行,就有可能是第4列中的任何一个人。有道理吗?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在这儿(y,5),是谁?说说你为什么站起来?你呢?他们站起来的对吗?好,老师喜欢的同学是(x,y),为什么全班都站起来了?我只想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应怎么办?你说,你也说。嗯,看来要准确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活动四:生活应用,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用到了数对的知识。谁来说说看。你说。嗯,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请看(出示瓷砖图)这是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这4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吗?谁来交流一下?同意吗?
2.经度和纬度。(课件出示经度和纬度的有关介绍。)
这是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应用了数对的思想。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小资料。(在地球仪上连接两级的点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叫做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地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该地点的经纬度,测算出该地点与我们的距离。神州六号飞船发射返回地面时地面工作人员就是根据经纬度来准确地判断飞船的着陆地点的。)
3、这是数对在围棋和国际象棋中的运用。(大屏幕演示)
4、练习: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座动物园的平面图,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答案,小组间交流结果。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有疑问吗?大门的位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门在第几列第几行?嗯,第3列第0行应该用数对(3,0)表示,猩猩馆的数对是(0,3),应该在?第0列第3行。还有疑问吗?
5.
6、作业: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你知道了设计师设计的奥秘了吧!同学们,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幕了,城区表演方队要设计这样一幅图案进行展示。你会设计吗?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看,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作品。
《位置》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对比引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出示一排座位图,提问:谁知道小明的位置在哪里?
出示三排座位图,提问:现在小明的位置在哪里?(第1排第3个)
讨论:同样是小明的位置,为什么我们的描述方法却发生了变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其感受到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过渡,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设置冲突,引发需要
1.激活经验。
谈话:我们每个人在教室里都有自己的位置,班长坐在哪里?同学们不用手指,能告诉听课的老师吗?
学生可能回答:第排第个,第组第个,第行左边个,第列第个……(教师相应板书)
2.认识列。
提问:看黑板上这么多种说法,你有什么感觉?(太乱了,不统一)为了便于交流,需要把表述方法统一一下。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书:列)
屏幕出示坐次图,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列、第二列……(课件依次标出座位图上的列数)
提问:屏幕上的座位哪里是第一列?列数应该从哪边往哪边数?(从左往右数)列从左往右数,是从谁的角度看的呢?
要求:谁能上来指一指我们教室中的第一列。(学生上台指)先想一想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老师叫到第几列,请相应同学起立。
3.认识行。
谈话: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板书: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
提问:这幅图上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这里一共有几行?(课件依次在座位图上的行数)
[设计意图:自由表示班长的位置,让学生感受标准不一所带来的麻烦,引出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列与行的表述方法。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消除可能由于观察角度而引发的对列的错误理解。]
4.引发需要,探寻方法。
提问:现在能用列和行说说班长的位置吗?(学生可能说:第几列第几行,第几行第几列,教师相应板书)
课件将座位图改为圆圈图,谈话:我们用圆圈表示每一个同学,请大家用笔记录红色圆圈表示的位置。(快速出示几个表示学生位置的红点,学生来不及记录)
设问:是老师的速度太快了,还是你们的记录方法不够简捷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下每个同学的位置呢?同学们要不要再试一次?
反馈:小军的位置你是怎么记的?(学生的记法可能是:4列3行;3行4列;4,3;3,4;3-4;4-3;……)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讲解:其实,数学上专门有一种用来确定位置的简捷方法,请将书翻到第15页,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表示的?板书:(4,3)。
提问:书上也是用两个数表示位置,跟我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一个名称叫数对。(板书:数对)
提问: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表示什么呢?你觉得这样规定有什么好处?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什么?
谈话:这个数对就表示小军的位置,读作“数对四三”。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你会用数对表示吗?
学生用数对表示小红、小芳、小华的位置。[设计意图:引入数对直接告诉学生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却不能为学生所感受。这里,让学生经历快速记录和优化的过程,从而逼近数对简约、凝练的特质,催生出数对的雏形。这一过程是逐步“数学化”的过程。]
5.体验唯一 ,加深理解。
谈话:想一想,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写在纸上,和你的同桌比较一下,再和你前后的同学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1)起立练习。
依次出示(1,5)(4,2)(6,5)(2,2)(8,3),请这些位置上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位置。
(2)出示(3,5)、(5,3),学生起立。
提问:这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点?(都由数字3、5组成)有什么不同点?(两个数字3、5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位置也不一样)
(3)依次出示(4,x)、(y,5)、(x,y),学生起立。
指起立的学生,提问:你为什么起立?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通过找同一列、同一行学生的位置,让学生初步感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规律。接着安排了写数对、找数对等分层变式练习:任意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含有字母的数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的意义。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理解应用,发展思维
1.抽象坐标。
谈话:如果我们用线把这些圆点连起来,再把列和行的起点定为“0”,就可以变成一个方格图(课件动态呈现),它和刚才的圆点图相比更加简单清楚,这样的方格图也叫坐标系,我们到中学会慢慢研究它。在这个方格图上,小强的位置怎么表示?小丽和小刚的位置呢?(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张景中院士曾经说过:“小学生学的是很初等的数学,但是编教材和教学研究要有高观点。”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地用数对表示位置,更应该建立和初中数学的联系。利用课件演示“实物图--点阵图--方格图—坐标系”的逐渐抽象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渗透思想。
出示:(1,5)、(3,3)、(4,2)。
谈话:请同学们在方格图中描出下面的点,把这三个点用线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形成一条直线)
启发:不看图形,就看这些数对,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行数与列数相加等于6)
出示:(2,4)、(2,3)。
提问:下面的两个数对,哪个会在这条直线上?
谈话:再把这条直线向上平移两格,4个点的位置现在用什么数对表示?你发现了什么?(行数减少了2,列数不变)想一想,如果把这条直线再向右平移两格,各个数对会发生什么变化?(列数增加2,行数不变)
指出:图形的特征会反映在数对上,数对的特征也会表现在图形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是笛卡尔解析几何思想的精髓。]
3.理解应用。
谈话:去年在上海我国承办了第41届世博会。下面我们来看看世博园的园区图(不提供数对),你能用数对表示这4个馆的位置吗?如果给你提供一个数对(标出希腊馆的数对),你能根据希腊馆的位置,写出另外3个馆的位置吗?
小结:要想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确定列数和行数。
[设计意图:这一题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必须在二维的平面上给定两个明确的参数,使学生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本质思想。]
四、拓展知识,体会价值
谈话:用数对确定位置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军事、地理等很多领域也会用到,为了描述地球上各点的位置,地理学家建立了经纬线的概念。(课件展示动画介绍经纬线)现在我们就从卫星上找找上海世博园中中国馆的准确位置。利用google地图逐步放大卫星照片,确定中国馆的准确位置:东经121.490292549度,北纬31.18631633167度。(如图)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谈话:数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数对的出现却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课件介绍笛卡尔由蜘蛛织网而创造出数对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向数学家们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经纬线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数对创造过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并将他们的数学思考引向深入。]
《位置》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在×的上面、×的右边是×。二年级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的正北方有×,×在×的东北方向。这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知识
例2在平面图上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3描述行走的路线
从方向与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要联系已有的认识方向的经验,教学一些新的方向词语;还要应用量角和画角、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由于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相应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资源:
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
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
③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
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苏我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
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围内的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
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看来,要想准确地描述灯塔1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楚距离。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3厘米3×10=20(千米)
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30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51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
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1题。
提醒: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
(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确定位置。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课前大家说了很多,课上又学了一种。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方法。
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3题
板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练习与实践
活动一:
1、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
特别强调比例尺1 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
师:说一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对于线路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生:从阳光小区到邮局怎样走?
生:出小区穿过马路向左拐弯,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弯。
生:沿着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学生说出行进距离
让学生看课本第106页下面街区图的局部放大图,看该示意图是怎样量的。
强调:量目标位置所在的点到路的中轴线的距离。
活动二:
1、 师:观察挂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
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参照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办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师: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与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画在课本上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生:独立做题,再集体讲评。
(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拼图游戏
这里的一个数对表示一个方格
4、练习二十一第4题
学生讨论: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距离?
学生回家完成
《位置》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1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呈现有关航天的图片信息。
同学们,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你了解这些照片吗?(这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这是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我国宇航员太空行走的画面。)你们知道吗?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位置的确定有着和密切的关系。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位置的确定有着和密切的关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确定位置的问题。这是班级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 (4种)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有4种说法,会产生误解。)
3、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小军的位置呢?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
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
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请同学们自学确定位置的规则。
(2)结合场景图介绍自学到的知识。
(板书:竖为列,从左往右看。(追问:从什么位置看的?观察者的位置。)
横为行,从前往后看。(追问:从什么位置看的?下面为前,上面为后。))
(3)谁能数出图上有几列?谁能数出图上有几行?现在,你能正确到描述小军的位置了吗?请你描述一下小芳和小红的位置。第一列第一行是谁?第5列第6行是谁?(板书:小军第4列第3行 小芳第3列第4行 小红第5列第6行)
2、实物图抽象成圆点图,用数对表示位置。
(1)如果我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人,现在的座位图就变成这样的圆点图。(出示圆点图)
圆点图和实物图相比有什么好处?(清楚,方便。)看着圆点图, 请你做着手势介绍一下,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分别怎样数的?(一起说)
(2)你能从圆点图上找出小军的位置吗?小芳和小红的位置呢?
(3)圈出小军“前、后、左、右”的同学。
[设计意图:先自学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然后认识场景图中的列和行,再把具体的场景图抽象成圆圈图。同时,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
(2)数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简洁性,通常是用数和符号来表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想想看,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小军的位置呢?
(我发现大家的想法很有借鉴价值,大家能用数和符号来表示小军的位置。但是两个数之间的符号不统一,我们一起喊出来,你最喜欢哪种符号。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又因为这两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意义,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加括号。)板:(4,3)读作四三。
(3)像这样的一对数数学上就叫数对。(板书:用数对)读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闭上眼睛想想,认识的新朋友——数对是什么样的?(有两个数,中间有个逗号,一个括号。)
(4)小军的位置可用数对(4,3)表示,小芳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3,4)(6,5)
(5)(3,4)(4,3)意义一样吗?为什么?(虽然只是前后次序不同,但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顺序不能颠倒。习惯先说列再说行。)
[设计意图:通过用数和符号来简洁表示小军的位置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大致创造出数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此基础上,给出用数对表示的方法,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在教室中的位置
(1)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刚才同学们用数对表示了图中一些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们能用数对表示我们自己的位置吗?谁知道,在我们的教室中,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哪是前、后、左、右?请第5列的同学站起来,请第3行的同学站起来。请这位同学左边的同学站起来。(注意,同学都要想象自己是站在讲台上的观察全班同学的人。)
现在,你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写在自备本上,其中6人板演。)
(2)找同行同列的几个数对。
从这几个数对中,你知道哪几个同学在同一列,哪几个在同一行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是不是这样呢?请所在位置的同学站起来看一看。)
(3)用数对表示相邻同学的位置。
刚才,我们知道了第一个数字相同,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什么?下面有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有没有兴趣?某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位同学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吗?(独立解答,写在自备本上。然后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结合班级内位置,或者画圆点图。)空间想象法、实物思考法、画图法。
(4)接力游戏,找朋友。
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朋友。读一下游戏规则。(要求,说话时,不要看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因为圆圈图中的位置和实际教室里的位置稍有不同,所以教师加强了指导作用。然后通过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结合教室中的位置,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的含义的认识。再利用学生写出的数对,找同行同列的几个数对,是学生认识到:同行的同学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同列的同学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用数对表示相邻同学的位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理解写出的数对时,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具体场景或者画圆点图,帮助这些学生理解。然后充分利用教室中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接力游戏出题、答题,进一步掌握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
刚才我们研究了教室中的数对,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用到了数对的知识。(出示练习三第2题瓷砖图)这是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吗?(学生口答)
观察这些数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前面的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后面的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3、用数对表示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
数对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竞技体育中也经常用到数对的知识。(出示国际象棋棋盘的平面图)①你知道国际象棋棋盘上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吗?(通常用小写字母a---h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列数,用1----8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行数。)
②现在棋盘上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为g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白王的位置吗?这个g2表示什么意思呢?棋盘上的黑王、黑车、白兵各在什么位置?先说一说,再记录下来。
③c6-c2是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四、课外延伸,思想教育:
①既然数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那么你想知道是谁发明了数对吗?请看一则资料:笛卡尔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有一天,笛卡尔生病卧床,但他头脑一直没有休息,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他本人也受到了人们永远的尊敬。
②知道数对是谁发明的吗?根据的是什么现象?
③希望大家都向他们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介绍数对的发明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现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并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
五、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地球这么大,地球上的位置是怎么确定的呢?课后想办法了解。
【二度备课】:教学下来,学生对“列、行、前、后”的认识不清楚。用红字二度备课。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会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上的位置,还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位置的经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已有的基础,本单元主要将学生已有的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威势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第三阶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2、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学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利用现代化媒体的虚拟特点,呈现生活实际信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问题,围绕“如何用简洁明确的方法确定位置”,结合学生对位置的已学经验,通过自学、观察、讨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操作过程,体验学习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引出问题
(1)呈现有关航天的图片信息,确定学习目标,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位置的确定有着和密切的关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2)结合学习中的位置确定揭示学习的实质,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但是用旧知得到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
(1)学生自学,认识“行”“列”,再通过具体的情境,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
(2)结合实景描述位置。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3)再把具体的场景图抽象成圆圈图,并在圆点图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场景图到圆点图的抽象过程与理解过程。
(3)根据第几列第几行的描述方式,让学生创造更加简洁的数学地记录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大致创造出数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结合板书使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教师中的数对。因为圆圈图中的位置和实际教室里的位置稍有不同,所以教师加强了指导作用。然后通过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结合教室中的位置,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的含义的认识。再利用学生写出的数对,找同行同列的几个数对,是学生认识到:同行的同学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同列的同学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用数对表示相邻同学的位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理解写出的数对时,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具体场景或者画圆点图,帮助这些学生理解。然后充分利用教室中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接力游戏出题、答题,进一步掌握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并发现规律:前面的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后面的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3、用数对表示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
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总之,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有效地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四、课外延伸,思想教育:
介绍数对的发明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现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并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
五、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一节数学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没有终止,教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临下课的时候,又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地球的画面,让学生生成新问题:地球这么大,地球上的位置是怎么确定的呢?这样做既为下节数学课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丢下引子,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位置》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
1、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2、图中(11,4)表示的位置是。
3、和在同一行上。
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
(1)独立完成解答。
(2)集体评讲。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1)理解题意,明白“行”“列”表示的意思。
(2)根据(x,5)这个数对,说说x表示的是列数还是行数?
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
(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
这里的x,y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交点上。
(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
(3)展示作业,汇报结果。
你能用数对描述一下自己设计的摆放位置吗?
你觉得自己设计的如何?优点是什么?
互相评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美观?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变)
第一个怎么变化的?
独立在书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题。
在小组中完成第(4)小题。
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
4、完成练习三第8题。
理解题意,简单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
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
用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
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2,是怎样前进的?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