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加减混合》的(精选12篇)

《加减混合》的(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加减混合》的(精选12篇)

《加减混合》的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算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2-1=      8-5-3=     9+0+1=

  4+3+2=      5+4+1=     6-5-1=

  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

  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思考后回答:还剩7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⑴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说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

  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

  生:现在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生汇报:4+3-2

  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

  ⑵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4 + 3-2=5

  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2、学习例2

  出示挂图

  ①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再列算式。

  ②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③列算式

  4-2+3

  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④学习4-2+3的计算顺序

  3、比较归纳  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做书上第76页的第1题。

  用图片演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做书上第 76 页的第 2 题。

  帮小猪找家。

  4、找朋友

  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加减混合》的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加减混合》的 篇3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l~3题。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 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加减混合》的 篇4

  一、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开始,课件显示生动的画面:美丽的`风景,绿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来了四个小朋友在那里载歌载舞,多快活呀!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欣赏歌舞的同时有意无意的获取了含着的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此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要做数学,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因此设计了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的环节。

  1、教学例1

  在上面创设的美好情景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课件继续演示,这时又有3名小朋友跑来和前面的4名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过一会儿,有两名小朋友跳累了,回家了(走了),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理解图意,并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解决问题)4+3―2。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讨论中更进一步的明白在计算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几。

  课件继续演示:第二小组的4个男生又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弹琴。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会儿走了两个弹吉他的小男孩,又过了一会儿,三个女生听到优美的乐曲声,情不自禁地跑来翩翩起舞。学生由于前面情景中问题解决的经验,能顺利地理解图意,并进行列式计算,4―2+3。先算4―2=2,再算2+3=5。明白做题时关键要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否则就无法进行计算了。

  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得主动,又学得轻松。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及时进行例1例2的计算顺序小结,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小结后自己摆小棒,完成75页做一做。做后集体订正,学生在探究中解决了问题。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质疑的小环节。

  (三)设置情景,解决问题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数学,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练习题,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再到别处去看看。走着走着,小猴挡住了去路,原来它是要大家帮忙的。那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有6只小鸭正在嬉戏游玩,瞧!又来了3只。过了一会儿,又走了4只,现在池塘里还有几只小鸭?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小猴怎么还不走呢?原来它还有一道题呢!

  2、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原来,小狗、小猪、小鸡、小猫在运动会上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的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他们找到房子吗?生抢答完成。

  狮子大王奖智慧星,做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加减混合》的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 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加减混合》的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课本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

  (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这道题怎样列式?

  2、提出学习目标:

  (1)观察算式提问: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加减混合计算的算式)

  (2)看了这个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的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整理出示学习目标:

  ①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②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与探讨)

  2、全班各小组展示

  (1)算法展示

  可能出现两种算法:a、67 42 b、 67

  -25 +28 -25

  42 70 42

  +28

  70

  (2)错例展示:(略)各小组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由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指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选择算法。)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课本练习五第2、4、5题。

  2、思考题。

  在ο里填适当的数,使每行三个数相加的和是90。

《加减混合》的 篇7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主要是认识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建立,在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加、减法意义的延续,又为以后较大数的四则运算打下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通过情境图一: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进行例1的教学;情境图二: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进行例2的教学。

  二、说学情

  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10以内加法、减法的计算基本能掌握,但对于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怎样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情境活动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初步感知混合运算的算理,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有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借助童话事故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游戏等活动中认识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3)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童话事故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连加、连减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学生:10根小棒

  教师: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四、说教学策略

  1、以情境激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设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以合作促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但只要在合作方法中给予指导,让他们与同伴交流小棒的摆法,互相启发,就能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以故事促发展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精力容易分散,教学中,我以童话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并进行练习,这样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达到了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和应用。

  五、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1、表演儿歌《丑小鸭》,[抓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入教学]。

  2、师:老师从你们的歌声里听出了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们喜欢白天鹅吧?瞧,它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演示)[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环节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先加后减

  1、课件演示情境图一

  2、让学生把看到的信息说出来

  3、教师引导学生用“原来6767先6767又6767”把情境一的过程完整的说一遍。(这一环节可让学生从白天鹅飞来飞去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含义)

  4、让学生尝试列式并板书。(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5、小结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二)学习先减后加(方法同上)

  环节三:游戏及练习

  1、 给大树找虫子

  (1)课件出示两棵枯黄的大树,上面有计算错误的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找一找大树的虫子在哪儿?[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

  (2)红花配绿叶游戏

  1)教师出示一些杂乱的叶片和花朵。(叶片上有算式,花朵上有得数)

  2)教师让学生把杂乱的叶子配上红花。

  3)教师结合游戏教育学生在班集中应该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因为红花再美也需要绿叶来陪衬。

  以上的练习和游戏,在巩固了新知的基础上,借助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他们放松紧张的情绪,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在游戏中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归纳总结

  1、梳理本节课知识,总结本节课知识点,重难点。

  2、强调学生在加、减混合计算中应注意运算顺序,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

  3、课堂升华和延伸

  师:学习是非常开心的,分享更是快乐的,回家后请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关加、减混合的'例子讲给爸爸妈妈听听,这样,在老师的眼里你们也能像白天鹅一样美丽、可爱。(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

  我在整节课的设计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动手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展。

《加减混合》的 篇8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l~3题。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 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加减混合》的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计算大比拼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出示这样的一组算式,2+4-=58-4+=68-+3=72+5+=99-5+=93+-3=5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

  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加减混合》的 篇10

  今天教学加减混合,虽然有了前面学习连加、连减作基础,但我感觉学生对于加减混合中呈现的静态图的图意很难理解,而且还是情景图。如果换成用图形和符号来呈现就更难理解了,相反用文字叙述学生还容易理解些,如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飞来了4只,树上现在有几只小鸟?列式9-3+4=10;又如树上有6只小鸟,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4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列式:6+3-4=5,对于这样的叙述,90%的学生会列式。都说图比文直观,但在这一知识点上我就觉得图反而难理解。图最终要过渡到文,我们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吗?

  从今天的作业看,很多学生在加减混合看图列式上出现了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哎,会算就行了,何必在这个问题上折磨孩子们呢!

《加减混合》的 篇11

  日期:2008年10月22日

  地点:本校103班

  学科:数学

  内容:人教版第一册《加减混合》

  性质:家常汇报课

  听课教师:吴

  本堂汇报课总体环节的设计尚可,但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稍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可适当多几位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可通过自由说、指名说、师范说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

  (2)计算过程的教学可再简略些。对于一些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点如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由于学生普遍掌握较好,因此可挑选其中的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计算过程的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用语稍欠妥当。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堂课提问过于细化,且作为教师的我本身说得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不够层次,不具梯度。可适当增加设计诸如“5+(  )-2=6”这样的提高题,而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同一个类型。

  (5)若干细节问题。如提问的规范用语,练习设计的细节问题等等。

  当然,本堂课还是有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整体环节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其次,教态亲切自然;最后,导入过渡自然,在巩固旧知中引入新课并揭题。

《加减混合》的 篇1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l~3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挂图。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8-2-3=       5+3+2=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    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现在老师把5+3+2和10-5-3改成5+3-2、10-5+3你会算吗?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一定就能自己解决这两个小问题的。

  2、出示挂图,提出目标

  (1)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展示学习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互相交流

  (1)独立学习课本75页的例题,同时思考以上三个问题。

  (2)同桌交流,小组内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学习例1

  谁愿意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生2: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还剩下多少只?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 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 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生3:4+3-2读作4加3再减2

  生4:“4”表示湖里原有4只天鹅,“3”表示先飞来了3只“2”然后飞走了2只,现在剩下多少只?

  教师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5:我是先算4+3=7,再算7-2=5

  教师适时板书:4 + 3 – 2 = 5

  7

  让多名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学习例2

  生5: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生6:我写的算式是:4-2+3,读作4减2再加3

  生7:先算4-2=2,再算2+3=5

  问:为什么?

  生8: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多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4 – 2 + 3 = 5

  2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加的在前面就先算加的,减的在前面先算减的。……(学生的语言表述不一)。

  (4)计算复习中所出现的“5+3-2”和“10-5+3”

  (5)对比总结算法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时我们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09-9-12 17:50:31

  2、完成76页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观察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练习十二第4、5、6、7题目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能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5角硬币一枚,2角四张,1角8枚,一本小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完成76页第4题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完成77页第5题

  1、指名说说图意

  2、列式计算

  三、完成77页第7题

  1、明确题目的要求。

  2、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四、完成77页第6题

  1、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订正。

  五、完成77页思考题

  1、引言:同学们的表现真好,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表述非常完整。老师想买一本小笔记本奖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这本笔记本需要8角钱,老师的包里带了一些钱(同时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钱),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我应该怎样付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2、学生上台动手操作,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拿钱方法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表现得最好的是……(由学生推荐),奖给小笔记本。

  当然,练习课的形式以及顺序因人而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加减混合》的(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