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序言》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序言》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序言》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序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主旨。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适当的阐发、评价、质疑,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引导学生鉴赏和吸收本文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把蕴含于文中的哲理运用于学生熟悉的历史上的或身边的真实例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提要(分)――概括(总)――综合归纳(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3、把握并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学习、生活。

  一、导入  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1 、导语 : 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2.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

  房龙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 ,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 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3.明确学习目标: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本文学习要点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把握文章体裁特点,把握文章形象

  思考:

  (1)本文的体裁有何特点?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它既是序言,是理解《宽容》一书的一把金钥匙,同时其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叙述的故事又像一个寓言故事,因此本文又具有寓言的特点。

  (2)如何把握文中刻画的形象?

  文中的形象不能理解成具体的个体形象,他们都具有象征意味。

  2. 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的形象意义。 

  (1)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

  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

  (3) 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4)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学生讨论: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5) 结句:文章结尾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

  (6)理解含蓄,抽象的语句。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但一些比较含蓄,比较抽象的语句又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 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三) 扩展理解:回顾历史,发其所感。(自由发言) 

  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宽容: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

  缺少宽容将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多大地灾难啊,值得称颂的是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有一个题为“对不起,老师”的节目,讲的是文革时期一个学生不明政治,揭发老师致使老师遭受迫害,而自己又一直内疚,终于在他事业成功的时候勇敢地向老师道一声“对不起”,得到老师宽容的故事。其实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 

  让我们共同以汪国真的一首诗共勉吧: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4

《序言》教学设计 篇2

  湖北随州师范学校  孙登敏

  [教学目标 ]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

  1 、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2 、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 编写。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1 、导语 : 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房龙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介绍这些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2 、 学习“自读提示”明确: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CAI显示)。本文学习要点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CAI显示),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放幻灯片)

  4、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刚才要大家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答案找到了没有?“宽容”。对,宽容可以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乃至不发生。

  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下面请大家用填空的形式归纳一下本文的主旨:(放幻灯)

  四、理解含蓄,抽象的语句。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但一些比较含蓄,比较抽象的语句又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结合练习二,我们来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1 、这里的“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创新思想)仅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放幻灯)

  2 、守旧老人用“律法”无情镇压。无知的人们助纣为虐。先驱者孤军奋战,力量单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探索者、先驱者是可敬。

  3 、是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因此“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由于特大干旱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只有把希望寄托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为了死里逃生,人们终于产生了叛逃的勇气。所幸绝路逢生,人在死与生的进退关口总能爆发生命的最大能量。(置之死地而后生)

  4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是不会盲从守旧老人去杀死先驱者。这里作者不只是要表现无知山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歉意和敬意,还隐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什么态度?宽容态度。而宽容正是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本文的主旨。

  5、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孔子,司马迁等)而次此后发生的事件也像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演,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如何让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呢?那就是宽容。文章正是这样含蓄的语言形式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五、自由品读,加深理解。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

  写一篇小作文,谈谈《宽容》序言给自己的启示。(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写法上的)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12

《序言》教学设计 篇3

  福建福州二中  董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本序言的独特写法。

  2、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 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 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 学习文中对“宽容”的理解。

  2、 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教学重点

  1、 把握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中心观点。

  2、 领悟课文中蕴涵深意的哲理。

  教学难点 

  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言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宽容〉序言》,要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于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激烈的故事。

  二、 简介作家作品

  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多才多艺,能说会写10多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其作品的插图全部出于自己的手笔。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在20年代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也为中国青年所喜爱。

  著名作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宽容》初版于1925年。在此书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三、 序言

  序言介绍书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意图以及写作过程、写作背景。这篇序言写法奇特。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

  四、 述故事情节

  问: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像是散文诗,又像是寓言。现在我想先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来回顾一下这个寓言,大致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经老师点拨后明确:)

  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地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

  五、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归纳故事蕴涵的哲理

  1、故事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可以任意决定他人生死,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顽固、虚伪,仇视一切革新,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而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终遭到人们谴责。

  =》象征旧事物、旧律法,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2)问:文中的漫游者原本也只是普通村民,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任凭“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过着所谓的“幸福生活”,可是后来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他遭到了什么样的境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如果由你来为漫游者立个碑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3)在鲁迅先生笔下,经常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一类人,在这个故事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群体呢(――村民们),他们有什么特点?

  村民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从愚昧、无知走向悔悟、寻求幸福。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明确: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展开: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纵观中国历史,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节中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4、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问:为什么在“将来”后面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呢?(“希望”显然只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和心愿),这就让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的事”为什么过去发生了、现在发生了,将来还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不仅会造成先驱者的悲剧,还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孔子,司马迁等)而次此后发生的事件也像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演, 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A、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  证明了这一点。

  B、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都是告诉我们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要彼此宽容。) 

  六、 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1、问: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先生强调对外来事物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提示:组织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明确: (1)、提倡宽容质疑;

  (2)、反对禁锢压制;

  (3)、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和闭塞;

  (4)、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但真理的发展是曲折的,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要勇于创新(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创新需要勇气和自信);

  ……

  2、辨证地理解“宽容”

  穿过那无知的山谷,趟过那缓缓流动着的小溪,房龙先生以这样一个广泛的意义上的 “宽容”一词简明涵括了我们常说的自由、民主、理性,《宽容》的另一种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房龙强调说,在现今的世界上,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他让我们看到,现代的不宽容,无非“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的中世纪的不宽容,历史不见得有什么进步(可以美攻打伊拉克为例适当展开);所以如今的我们依然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反对恐怖,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

  于是我们倡导宽容。可是,我们要一味地宽容吗,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宽容》。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宽容与不宽容是同时存在的。

  试问:在什么时候我们会有不宽容的原因呢?

  首先,在遥远的古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注定了人们要有“不宽容”的精神,这是必须的,因为人类要生存。 

  纵观中国历史,在朝代的更替中,对旧制度的冲击决不能抱以宽容的态度。饥饿导致革命,这个过程中必然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康梁维新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历史证明:积极的革新、革命,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现实的不宽容。 

  我们再将目光转到现在。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这里的不宽容不仅体现在对强者的不屈服,还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说来,发展就要有对已不宽容、不松懈的态度,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七、 课堂小结

  最后,我想以我们的同乡林则徐的诗句做为这堂课的小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八、 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采用的文学形式也很特别,熟读和理解课文之后,请结合历史事件或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和写作)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写作和哲理)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9

《序言》教学设计 篇4

  东莞中学  曾维芬

  介绍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地点:无知山谷的神圣祠堂

  人物:

  漫游者――30多岁的汉子

  守旧老人甲――年近八旬,花白胡子的垂垂老者,前任谷主

  守旧老人乙――年约70,无知山谷的智慧老人,山谷律法《大荒经》的解说者、传播者

  无知谷谷主――50多岁,镇谷之宝(老祖宗留下的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皮)的继承者

  村民甲――年约30,漫游者的少年伙伴

  村民乙――年近40,无知山谷的忠诚卫士

  小孩――10岁左右

  村妇甲――年过50 

  村妇乙――60多岁,漫游者的婶娘

  众村民――除去以上所举的大众

  [旁白(低缓)永恒的山脉依旧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知识的小溪照例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的流着。可是,今天的无知山谷打破了昔日的宁静,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聚集在无知山谷的神圣祠堂里。他们毕恭毕敬、鸦雀无声,只是他们的眼睛无法掩盖内心的惊喜,他们耐心的等待即将迎来的一场盛会。]

  老人甲:(颤颤巍巍却神情威严,向祠堂的祖宗牌位上香)慈悲宽容的无知圣主啊,请您原谅你那不孝不义的子孙吧,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啦,我恳求您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赐予他坐下反省的权力!

  (村民乙立即拿来凳子)

  漫游者:(摇晃了几下,抬头环顾四周,语气坚定)我不必坐下,更不能反省,因为错误的人不是我!

  (村民骚动)

  老人甲:(转过身来,上身倾斜,浑浊的目光直直地盯着漫游者)罪过呀,孩子,你逃出了山谷,违背了律法,你扰乱了所有村民安静幸福的生活……啊!宽容慈悲的无知圣主啊,看在他迷途知返的份上,饶恕他吧!

  众村民(齐道):宽容慈悲的无知圣主啊,饶恕他吧!

  漫游:父老乡亲们,我没有错。你们知道吗(似乎进入无限遐想),山谷外面有个美丽的世界。那里有蓝色的天空,那里有万紫千红的鲜花,那里有五光十色的石头……

  谷主:(高声喝道)闭嘴!(迅速蹬上台阶,手举无知山谷镇谷之宝)无知山谷的子民啊,千万不要听信谣言。谁都知道,在我们富饶的山谷里,抬头看见的天是灰色的,低头看见的花是白色的,到处都有的石头是褐色的。很显然,这个别有用心的人在撒谎!撒谎的人是可耻的!

  众村民:撒谎的人是可耻的!撒谎的人是可耻的!可耻的!

  村民乙:让他闭嘴!

  众村民:让他闭嘴!让他闭嘴!闭嘴!

  漫游者:(急切的,大声的,沙哑的)不!不!我没有撒谎――那里的城市光彩夺目,那里的天空比这里的好看,那里的鲜花什么颜色都有,那里的石头很漂亮。

  小孩子:(手里拿着小石子,怯怯的,小声的)比我这个还漂亮吗?

  漫游者:(弯下腰,抚摸着孩子的头,亲切的)还漂亮,有绿宝石、蓝宝石。那里还有很多很多的铁片。

  小孩、众村民:(疑惑的)铁片?

  漫游者:就是谷主手里举着的东西。不过,那里的铁片更漂亮、更大。

  (众村民都把眼光投向了老人甲和谷主。)

  (老人甲当场气得说不出话)

  谷主:(歇斯底里)放肆!(气急败坏,再次高举镇谷之宝)你给我闭嘴! 

  (众村民窃窃私语)

  村民乙:安静!大家安静!不要跟着触犯律法!

  漫游者:(高兴的,向往的神情)听我说吧,我刚从山的那边回来。啊!美丽啊,山青绿水中的人间圣地!那里的人们用甘美的琼浆把我的生命滋养!那里的牧场更宽广,那里的牛羊更肥壮,那里的男女劳动时歌唱,那里的歌声嘹亮。

  (众村民哗然,似盐入油锅)

  老人乙:(神情激动,双手捧着《大荒经》急匆匆走出人群,来到老人甲身边)善良的村民啊,千万不要被这个恶毒的人侵害你们纯洁的心灵。一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开创了这片美丽的沃土,带给子孙享用不尽的财富。他啊!多么圣明和伟大!(再用手指者漫游者)可他,竟敢触犯律法!

  村民甲:(犹豫地问)智慧老人,律法是神圣不可违背的,可是那些古怪的字眼我们根本看不明白呀?

  老人乙:(痛心疾首)天哪,难道作子孙的竟然要否认祖先的智慧吗?(语重心长)孩子们,我会骗你们吗?你们看不见陈尸崖的累累白骨吗?《大荒经》告诉我们,上帝的旨意决定了一切。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所以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但山是上帝的,山那边的事物是不可以知道的,一直到世界的末日。

  漫游者:他在撒谎。是他(指着老人乙),他(指着老人甲),还有他(又指着山谷谷主)欺骗了你们,就像欺骗了我一样。什么山谷!什么家乡!什么果实!什么鱼虾!――看啊,光秃秃的牧场;看啊,腥臭味的死水……啊,短暂的惊艳遮盖不了灾难的蔓延!啊,短暂的光明阻止不了黑暗的延伸!

  村妇甲:(自言自语)是呀,昨天我又没得到果实园中应得的份额啦。

  谷主:嗯?!(凶狠的目光直逼村妇甲)

  (村妇甲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吓得后退两步,悄悄钻进人群)

  漫游者:(继续,热切的)乡亲们,听我说吧。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大道,我已经看到了幸福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惊恐的吼声)

  老人乙: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咆哮着)上帝啊,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

  谷主、村民乙: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

  (众村民屏气敛声)

  村妇乙:(哀求的,向老人乙跪下)宽容慈悲的智慧老人啊,请您原谅这个无知的孩子吧!他还没有成家,他也没有其他的亲人。我想起了他母亲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30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村妇乙悲哀过度,昏倒在地,守旧老人乙拂袖而去)

  老人甲:(缓缓从座位上站起,慢慢向漫游者走去)年轻人,你不应该忘记――是谁帮你把母亲厚厚埋葬,是谁把你好好养大!你气息奄奄远行归来,又是谁把你抬上吊床?!无知山谷不望你回报恩情,只愿你做个好人。孩子,告诉大家实话,就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

  漫游者:(低下头,痛苦的)是你把我养大,又是你,把我欺瞒,把大家欺瞒。(抬起头)啊,无知山谷,在美丽的光环下卑微地匍匐了一千年!天啊,我不能再度呼吸啦――这些沉甸甸的黑暗的负荷!魔鬼的咒语不断地吮吸着我的血液;罪恶的思想不断地啃噬着我的灵魂……啊,恩情!啊,命运!命运――把我撒在了这里,又吹到了那里,恩情――让我回来把真话告诉你!(激昂的)不!恩情永远不忘!可黑暗必须被打破,律法必须被毁灭!

  老人甲、谷主、村民乙: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漫游者把脊背转向老者,向村民甲投去希冀的目光)

  村民甲:(表情呆滞,似喃喃细语)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旁白:所有的人都被激怒了。人们终于举起了沉重的石块,杀死了这个胆敢违背律法的家伙。村民们把漫游者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

  场外音:宽容是美德,这种美德往往体现在原谅他人的错误方面,这样的宽容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可是能够包容异端、允许其它思想存在的宽容似乎不多见,所以才有了无数的殉道者。殉道者常常赢得后人的肯定、称颂,然而历史的悲剧并不因此有太多的改变,许多新事物、新思想被接受的路依旧很曲折漫长。生活中真正缺乏的宽容不是良善的体现,而是眼界的开阔,境界的抬升。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6

《序言》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  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 (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 :朗读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

  “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

  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

  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8

《序言》教学设计 篇6

  房龙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本文反传统变革思想。

  2.分析评价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3.借鉴本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评价本文寓言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法。

  一.解题:

  序言,说明书籍或著作的创作、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序”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后面的称为“跋”。

  二.作家作品介绍: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美国著名学者。他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从10岁起潜心“逃避在过去的生活中”,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一贯反对愚昧与偏执。1903年在美国、德国求学,获得博士学位,但这没有使他飞黄腾达。他于是躲进书舍于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1946年去世。

  房龙多才多艺,能说会写10种文字,擅长于拉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插图全部出于自己之手。

  三.解释词语,为加点字注音。

  蜿蜒绵亘   绰绰有余   绰有余裕   天伦之乐   苦思冥想   弥天大罪   鸦雀无声   死有余辜   杀一儆百   逆来顺受   嶙嶙   深邃   亵渎   荡然无存   雕琢   朝礼   诅咒   眸子   毕恭毕敬   志同道合   刨根问底   一无所知   能工巧匠   光彩夺目   潺潺   饿殍遍野   转危为安   饥寒交迫   忘恩负义   不济   归根到底   内疚   荒无人烟   神秘莫测

  四.读书思考问题:

  1.从整体看,无知山谷的故事反映了哪些历史规律?

  2.先驱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无知山谷中的律法是怎样的律法?

  3.先驱者明知自己为律法所不容,为什么偏要离开山谷去寻找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又偏要回到无知山谷?

  4.守旧老人所代表的反动保守势力有哪些特点?

  5.无知山谷的群众前后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内疚之余,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6.这篇序言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

  7.“宽容”与“律法”的关系如何?文中的律法为何该取缔?

  五.分析内容。

  (一)分析第一部分。

  1.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

  答:是这样的生活:知识的小溪水浅流短;生活方式原始野蛮;重复着千年前的字眼;古老的习俗一层不变。这是一种愚昧保守、闭塞落后、黑暗衰朽的生活氛围。

  2.“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一句应怎样理解?

  答:“知识的小溪”指社会文明;“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原始落后的社会;“缓缓”是说进步慢,这是由愚昧落后的思想统治造成的。

  3.“他们向儿孙们……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一句表明了一种怎样的矛盾?

  答:暗示反动保守势力与进步的天性总是存在矛盾。

  4.为什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答:这正是反动势力――守旧老人实行愚民政策的结果,使得人们都因循守旧,所谓“尊敬”实际是不得不服从。

  5.怎样理解“正人君子”一词?

  答:所谓“正人君子”不过是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罢了。

  6.“试图攀越挡住太阳的高墙”的人是什么人?

  答:是追求光明的开拓者、先驱者,是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勇士。

  7.“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说明什么?

  答:一方面反映了革新之路的艰难,第二方面反映了守旧势力的猖獗,第三也反映了先驱者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二)分析第二~四部分。

  1.面对违背律法的人,人们和守旧老人都“摇着头”,他们摇头的意思是一样吗?

  答:不一样,人们是同情的摇头,是无奈的摇头;而守旧老人是得意的摇头,是装模作样的摇头。

  2.从第一二部分内容来看,无知山谷的律法到底是什么律法?

  答:是千年前的老规矩,是维护家长制统治模式的依据,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枷锁,是谁也不能违背的天条。

  3.作者是怎样表现先驱者与守旧老人的斗争的?(复述)

  4.人们杀死漫游者说明什么?

  答:说明反动黑暗势力还很强大,群众受到的毒害很深,革命力量还很弱小,革命思想没有影响到愚昧的民众。

  5.从漫游者的牺牲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你认为真理永远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吗/(讨论)

  (三)分析第五~九部分。

  1.造成饿殍遍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是知识的小溪的枯竭。

  2.灾难发生之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无法生存,终于想到了山的那边。启迪:只有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才知道真理和谬误的分别,这就是社会进步缓慢的要因。

  3.守旧老人们乘坐最后一辆马车踏上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说明什么?

  答:彻底揭穿了律法的谎言,说明任何保守的力量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脚步。

  4.“从那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看来真正幸福的生活应该怎样才能获得?

  答:不断创新,不断改革。

  (四)为什么说这件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将来后面又何以加一个“我们希望”呢?

  答: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新旧事物的矛盾是必然的,人们的思想总是受到“传统习惯”的约束,先驱者总会在谴责中屈辱地死去,而杀死他们的不仅是敌人,甚至是他一心为之奋争的大众。――最先掌握真理的人,永远要成为悲剧典型;“真理”一旦变成习惯,变成大众的思想,那就离反动不远了。这种历史规律,将来也必然成立,所以不再发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六.本文中心:

  本文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七.写作的启示:

  1.寓言式的写法:可以概括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因而更具普遍性,连而今的许多事也象这寓言故事。――启示:写现实之事,若不方便,就用寓言形式,既安全,启发性又强。

  2.诗一般的语言,虽只用叙述,但并不显得单调乏味,概括性强,极富神韵。――启示:文字的运用,全在表意,何必要拘泥于章法。

  八.作业 :课后练习。

  九.教学后记: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2

《序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主旨。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适当的阐发、评价、质疑,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引导学生鉴赏和吸收本文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把蕴含于文中的哲理运用于学生熟悉的历史上的或身边的真实例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提要(分)――概括(总)――综合归纳(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3、把握并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学习、生活。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 编写。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课文

  同学们,你们对“宽容”一词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那么大家说我们人与人之间需不需要宽容呢?的确,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 胸怀,我认为它更是一种境界,为了让我们彼此的心不足遥远,让我们永远握住宽容的双手吧!刚才我们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容,那么在整个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房龙,在他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宽容。

  二、介绍作者房龙及其作品

  房龙--大象风格的历史写家。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作品有《宽容》、《房龙地理》、《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每类人物在故事发展部分各体现了什么特点?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人物:一个是守旧老人,他尊崇律法,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另一位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第三类人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2、文中形成对立的两个人物,“先驱者”和“守旧老人”是两个具体的形象吗?为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两个形象?(讨论)

  提示:“序言”中“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而“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因此对这两者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当然对新的思想、真理我们就提倡思想自由,实行宽容政策,而对那些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扼杀真理的态度应坚决反对并彻底摒除。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以上各题逐步明确,合成一张电脑幻灯片。)

  五、精读课文,深入挖掘。

  (分组讨论后,请数名学生发言,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能从不同角度阐发课文所含的哲理。)

  1.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什么?“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什么?“小溪”为什么是“缓缓地流着”?)

  2.无知山谷里的村民们既然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和睦相处”,为什么“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呢?

  3.“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杀死了漫游者,而不写守旧老人呢?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人们想说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让他们说出来?)

  5.对于敢于离开山谷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说说“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屈服和失败”的原因。)

  六、品读课文,领悟提高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出现在第一部分开头和结尾,之后在笫八部分结尾作者又写道“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请问:“宁静”是一种什么状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幸福和第八部分结尾提到的幸福是不是一种幸福?为什么?

  2、学习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以上都通过课件展示)

  七、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3

《序言》教学设计 篇8

  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

  唐太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像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一样,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不过本文的写法与一般序言不同,它是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学习本文要注意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二、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 

  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 ,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人类解放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 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三、整体感知:

  在这个故事中,勇敢的先驱者和守旧老人进行了殊死斗争。先驱者为了开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人们。面对宣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他终究得到人们的尊崇。

  那守旧老人举祖宗律法为神圣不可亵渎者,在他们眼里,先驱者犯下了弥天大罪,法不容赦。而无知的人们一时也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在新思想面前,竟发出“恐怖的吼叫”,盲从守旧老人,用沉重的石块砸死先驱者,抛尸山脚。

  但是,真理终究是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传统秩序,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了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作者希望,这样的事情将来不再发生,那么,怎样才能不再发生呢?作者留下了发人深省的问题,答案隐含在序言之中。这个答案也正是文意所在。                                                                  四、指导学生划分层次段落,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小节): 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第2~4小节):写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法律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第三部分(第5~9小节):写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进入新的世界,又过上幸福的生活,并纪念先驱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第10小节):写作者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特点?

  答::是“无知山谷”。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2、“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

  答:是这样的生活:知识的小溪水浅流短;生活方式原始野蛮;古老的习俗一成不变。这是一种愚昧保守、闭塞落后、黑暗衰朽的生活氛围。

  3、“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一句应怎样理解?

  答:“知识的小溪”指社会文明;“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原始落后的社会;“缓缓”是说进步慢,这是由愚昧落后的思想统治造成的。

  4、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答: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他们顽固、迷信、专制、残忍。

  5、“他们向儿孙们……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一句表明了一种怎样的矛盾?

  答:暗示反动保守势力与进步的天性总是存在矛盾。

  6、为什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答:这正是反动势力――守旧老人实行愚民政策的结果,使得人们都因循守旧,所谓“尊

  敬”实际是不得不服从。

  附: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保守 闭塞落后 黑暗衰朽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分析第二部分。

  1、为什么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一定是屈服和失败呢?

  答: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样,悲剧就形成了。

  2、从第一、二部分内容来看,无知山谷的律法到底是什么律法?

  答:是千年前的老规矩,是维护家长制统治模式的依据,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枷锁,是谁也不能违背的天条。

  3、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讨论: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答: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4、人们杀死漫游者说明什么?

  答:说明黑暗势力还很强大,群众受到的毒害很深;进步的、革新的力量还很弱小,他们的思想没有影响到愚昧的民众。

  5、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答: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的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6、从漫游者的牺牲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你认为真理最终将战胜谬论吗?

  答:守旧老人用“律法”无情镇压。无知的人们助纣为虐。先驱者孤军奋战,力量单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不是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吗?。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探索者、先驱者是可敬的。

  附:板书设计 :

  村民们: 胆怯麻木  自欺欺人  不思进取  助纣为虐 

  先驱者: 敢于探索  敢于反叛  坚韧不拔  从容赴死

  三、分析第三部分。

  1、造成饿殍遍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是知识的小溪的枯竭。

  2、为什么说:“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答:人们为什么“恐惧”?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因此“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终于想到了山的那边。

  3、灾难发生之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以什么启迪?

  答:启迪:只有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才知道真理和谬误的分别,这就是社会进步缓慢的要因。

  4、守旧老人们乘坐最后一辆马车踏上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说明什么?

  答:彻底揭穿了律法的谎言,说明任何保守的力量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脚步。

  5、“从那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看来真正幸福的生活应该怎样才能获得?

  答:不断创新,不断改革。

  四、分析第四部分

  提问:为什么说这件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将来”后面又何以加一个“我们希望”呢?

  答: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新旧事物的矛盾是必然的,人们的思想总是受到“传统习惯”的约束,先驱者总会在谴责中屈辱地死去,而杀死他们的不仅是敌人,甚至是他一心为之奋争的大众。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宽容的胸怀?

  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思想自由,对异己宽容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怎样才能使这样的事情减少乃至不发生?答案就是“宽容”。     

  附:板书设计 :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五、总结本文中心:

  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其“魔力”何在?

  在于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扩展理解: 

  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宽容: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 

  缺少宽容将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值得称颂的是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 

  让我们共同以汪国真的一首诗共勉吧: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5

《序言》教学设计 篇9

  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侯朝晖

  教学目标 :

  1.联系人类的演进,理解、宽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学习思维的深刻性;

  3.理解文体的特点,探求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①试分析作者刻画的类型形象;

  ②试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③试评析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

  一、作者介绍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 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多才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他的著作插图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有的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解放思想,宽容异见。本文以散文诗(哲理诗、寓言诗)形式为书序。

  二、解题 导入  新课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房龙以其为名,他所说的 宽容又是指什么呢?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 (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三、提问 你是怎样认识这篇文章的,可以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自己另拟题目自行发言。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2、概括文章五个片段的内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3、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4、无知山谷诸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5、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6、讨论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7、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主旨(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8、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9、“宽容”有没有什么限制?(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1、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还有吗?(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10

《序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主旨。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适当的阐发、评价、质疑,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引导学生鉴赏和吸收本文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把蕴含于文中的哲理运用于学生熟悉的历史上的或身边的真实例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提要(分)――概括(总)――综合归纳(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3、把握并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学习、生活。

  一、导入  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1 、导语 : 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2.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

  房龙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 ,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 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3.明确学习目标: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本文学习要点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把握文章体裁特点,把握文章形象

  思考:

  (1)本文的体裁有何特点?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它既是序言,是理解《宽容》一书的一把金钥匙,同时其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叙述的故事又像一个寓言故事,因此本文又具有寓言的特点。

  (2)如何把握文中刻画的形象?

  文中的形象不能理解成具体的个体形象,他们都具有象征意味。

  2. 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的形象意义。 

  (1)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

  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

  (3) 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4)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学生讨论: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5) 结句:文章结尾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

  (6)理解含蓄,抽象的语句。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但一些比较含蓄,比较抽象的语句又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 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三) 扩展理解:回顾历史,发其所感。(自由发言) 

  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宽容: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

  缺少宽容将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多大地灾难啊,值得称颂的是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有一个题为“对不起,老师”的节目,讲的是文革时期一个学生不明政治,揭发老师致使老师遭受迫害,而自己又一直内疚,终于在他事业成功的时候勇敢地向老师道一声“对不起”,得到老师宽容的故事。其实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 

  让我们共同以汪国真的一首诗共勉吧: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4

《序言》教学设计 篇11

  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侯朝晖

  教学目标 :

  1.联系人类的演进,理解、宽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学习思维的深刻性;

  3.理解文体的特点,探求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①试分析作者刻画的类型形象;

  ②试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③试评析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

  一、作者介绍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 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多才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他的著作插图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有的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解放思想,宽容异见。本文以散文诗(哲理诗、寓言诗)形式为书序。

  二、解题 导入  新课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房龙以其为名,他所说的 宽容又是指什么呢?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 (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三、提问 你是怎样认识这篇文章的,可以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自己另拟题目自行发言。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2、概括文章五个片段的内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3、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4、无知山谷诸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5、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6、讨论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7、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主旨(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8、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9、“宽容”有没有什么限制?(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1、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还有吗?(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10

《序言》教学设计 篇12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性阅读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

  2、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二、难点: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三、资料:

  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四、教学程序

  (一) 导入  新课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将布鲁诺处以极刑。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宽容〉序言》,来看看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的激烈,并进而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新思想、新事物。

  (二)简介作者

  (三)提名阅读

  (四)分析

  提示:教师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序言,像……,又像……。

  1、  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学会就文本本身对以下形象作分析:

  (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就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里,漫游者的命运可想而知。(联系《祝福》中的鲁镇)

  (2)  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联系《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3)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明确: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联系《祝福》中的人们以及鲁迅小说所写到的中国人)

  (4)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2、  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思考:作品是不是告诉我们智慧最终会战胜愚昧,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这样一个真理?

  明确:联系注释1。

  五、布置作业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11

《序言》教学设计 篇13

  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  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 (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 :朗读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

  “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

  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

  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8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序言》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