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读文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二、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三、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2

  指导教师:云霄县教师进修学校林美蓉,云霄县云陵第二小学吴朝霞张立人

  教者简介:

  方进江,男,1993年8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云霄县云陵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云陵二小语文课题组组长。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6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副、委、协、宾、擎”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会场的布置中感悟大典的盛大隆重。

  教学难点: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l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l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十、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26开国大典

  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一齐掌声

  激动自豪

  十一、设计说明。

  对《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以含“一齐”的句子为点,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读书方法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情,解读课题”。在谈话中,通过了解北京,把北京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激发热爱首都的情感,进行情感铺垫;二是帮助了解课题。解读课题,通过字斟句酌,感受文字的奇妙,并学到读书时品读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开国大典》这篇课文3000多字,按照课标要求的每分钟默读300字的速度就要十分钟。怎么办?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为此,我们设计了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熟悉文句。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读熟课文,划出描写群众群众反应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时勾勾画画,写旁注的习惯。检查预习,掌握学生读文情况,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抓住‘一齐’,品读‘典礼’”。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部分。我抓住重点词语“一齐”,品味“一齐”含着的丰富情感,养成学生字斟句酌的习惯。品味词语的方式还是借助于朗读,在朗读中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感悟写法,也通过朗读表达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挖掘读写结合的因素,让学生想象画面,训练表达。因为本文距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风采,我们借助视频,感受毛泽东高大的形象、雄伟的声音;也借助视频,了解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情感铺垫。此外,我还把掌声的描写提炼出来进行对比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人们的激动,也感受作者表达的灵活多样。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课文。通过对第三个环节中感受掌声部分的激情表达,总结本课时的读书方法,进而运用于下课时的学习。

  总之,本堂课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抓住文字进行语言训练,尽量体现语文的味道,尽量让学生得到方法的指导,尽量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3

  之五

  佚名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要求专心致志地默读。

  教学过程 :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

  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和组织名称)解释三种。读注释可以帮助读懂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传统。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

  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

  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

  补充: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肃静:严肃寂静。

  秘书:掌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隆重: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习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情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1)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对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解释: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交流,加深体会。

  “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3)总结:这部分描写群众场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现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

  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

  规模巨大 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

  1.培养默读的习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默读习惯。

  教学难点 :

  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

  (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2)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表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

  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表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

  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表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

  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

  注释①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

  (1)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

  (2)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奋斗”能否改为“出生”?

  (3)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得出结论: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紧扣注释①)

  4.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两分钟),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可以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

  四、总结

  1.课文内容的总结: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

  (1)注释的分类: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

  (2)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内容:

  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

  5、再写天an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地点:首都北京天an门广场。

  3、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4、天an门的布置。画出天an门的示意图。

  5、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an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6、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⑴ 写天an门人多的词语:

  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⑵ 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

  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⑶ 写人民心情急切的词:

  擎、提、直奔、赶。

  五、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典礼。

  2、阅兵式。

  3、群众游行。

  六、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文三点整)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内容?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导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骄傲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读课文第8~9自然段

  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内容?(升国旗)

  使学生知道,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心情。

  三、读课文第10自然段

  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四、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心情的句子。

  五、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

  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心情。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纲

  八、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课文写排比句。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在国庆节到处张灯结彩,天an门阅兵仪式、各地的文艺庆祝等活动)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看看第一个国庆日,天an门广场上的场景。

  (教师板书。)

  2、读题、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自学课文,完成任务

  1、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⑵、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⑶、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不懂的地方打上“?”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教师所给任务。

  3、检查反馈:

  ⑴ 生字、词语的检查:

  “协”,查什么部?(十部。)

  “瞻”,点拔第11笔:长点。落实“瞻仰”的意思。(恭敬地看)

  “擎”,共几笔?(16笔)

  “诞”,注意读音(dàn,不要误读为“yán”)

  飘拂 (招展、飘扬)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⑵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⑶ 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从此句看出“新中国成立了”,“成立”换个词,也可以说新中国诞生了)

  ⑷ 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试着给课文分段。

  2、分段练习: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4个)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时间)

  给课文分段。试说根据什么分的。综合板书:

  1234 5678910 111213 1415

  会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四、完成练习,抄写字词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抄写并确定带点字的部首和笔划数,填在括号里:

  协商(  ) 典礼(  ) 诞生(  ) 融成(  )

  瞻仰(  ) 胸膛(  ) 爆发(  ) 率领(  )

  3、抄写课文生字、词语各四遍。

  4、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将文章读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一、二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排比、比喻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协商、迎风招展、四面八方、排山倒海、爆发、瞻仰、诞生、肃静、飘拂。

  2、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an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要点:参加典礼有各方代表,总人数30万;会场广阔;主席台布置庄严、隆重;入场的群众队伍涌动如潮。)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句子:

  比较: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⑴ 两句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体会课文原句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⑵ 朗读这句句子,读出喜悦、兴奋。

  4、第4节中还有哪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参加典礼的喜悦心情?找到句子后试着练习,然后朗读一句给大家听。

  评价重点:

  ⑴ 句子有没有找对?

  ⑵ 有没有读出喜悦心情?鼓励学生竞读。

  齐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

  1、理清典礼仪程:

  ⑴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⑵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共6处。)

  引读:老师略读连接内容,学生齐读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朗读:

  ⑴ 这是怎样一种心情?(激动、兴奋、喜悦。)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请联系课文用上“人民群众为……而欢呼或激动”说一兵句话。

  (如人民群众为升起第一面五星虹旗而内心激动;为新中国成立而欢呼;为有了自己的领袖而欢跃……)

  ⑵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句子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扬眉吐气。

  ⑶ 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

  随机比较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插传遍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与课文原句比哪句好?为什么?(体会排比气势,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汛传遍祖国山山水水、四面八方,激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朗读排比句,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的气势。

  4、熟读6~8节,试背诵。(背不出的允许看书)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

  2、总结学习方法:

  (理清写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一两句:

  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重要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三四段内容,感受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重要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挑选一句,读出其中的韵味。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⑴ 特点:

  威武雄壮,军容整齐。(概括时让学生简要说出理解根据。)

  ⑵ 点拨:

  为什么人们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解放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巨大贡献,人们热爱解放军,感激解放军。)

  3、选读12、13小节。

  4、简单了解聂荣臻、朱德。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

  划出文章中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句子。

  (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2、理解:

  “火花结成彩”是什么意思?“灯火一片红”指什么?

  (一万支礼花陆续射人天空,将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地面人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口号,游行庆祝。句子写出厂节日夜晚的首都绚丽多姿的欢庆气氛。)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气氛。(自由读体会,分组读竞赛。)

  4、读结尾句,领会句子意思:

  ⑴ “两股红流”指什么?(两支游行队伍。)

  ⑵ 为什么能用“红流”作比?

  (人们擎着灯笼、舞着火把游行。红流,写出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⑶ “光明”指什么?(天上的礼花,地上的灯火。)象征什么?(新中国前途光明。)

  ⑷ 说说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和内含的意思。(第一层,两支游行队伍分东西两头走去,几十万灯笼火把和礼花照亮了北京城;第二层,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从此有了灿烂辉煌的光明前景。)朗读此句。

  四、总结全文,领悟中心

  1、自学单元“学习提示”。如何领会中心思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中心:

  ⑴ 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样的场面?

  (会场庄严、隆重、气氛热烈;典礼隆重,人民群众心情激动,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军容整齐,威武雄壮,人们热烈欢呼;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⑵ 调整语言,综合归纳:

  (补充时间、地点、人。)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威武雄壮的阅兵式,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语言不强求统一,但要点要说齐。)

  ⑶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写这些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调欢庆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群众爱党、爱领袖、爱解放军、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重学单元“学习指导”: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读懂课文一概括出主要内容一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一想想这些内容反映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完成课后、作业本练习。

  5、自选作业:

  ⑴ 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⑶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并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设想】

  1、课前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盛况的资料。

  2、本课的学习采用感悟与朗读结合的方法。

  3、本课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由于本文是第八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

  2、对呀,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板书:

  开国大典

  3、解题:

  开国:新创立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⑴ 标出自然段,圈出课文中的字词。

  ⑵ 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题目:

  开国大典__年__月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有__,还有__,估计总数__。会场在__。主席台设在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指名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

  4、播放多面体课件看会场的场面,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

  (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4、划出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三、总结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8

  之三

  佚名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 )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 )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

  (3)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

  (4)他读到( )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观礼台上同时( )。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26课。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梗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4、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用具:课件、开国大典录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国庆节是从哪一年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全中国人民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1、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理一理典礼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典礼开始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大会    阅兵    游行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2、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三、品读语句  读中感受

  (一)出示问题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 10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1、学生分组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到了“掌声”?

  (4)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5)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6)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7)观看录像。

  (二)、出示问题二:

  阅兵式上,我看见―――――――――――――――――――――――

  分析句子:

  (1)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观看阅兵录像

  (三)、出示问题三: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四、再读课文。感受激动人心的场面及当时人们那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

  五、课堂监测:

  (一)、我能把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热烈的   态度                   宣传   成立

  热情的   欢呼                   宣读   公告

  热闹的   市场                   宣告   好事

  (二)、我认真读了课文,所以能很快地填空。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表示祖国各地的两个词语是―――――――――――――、――――――――。

  2、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很多,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推荐主题学习丛书文章。

  【点评】:

  点评1、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了学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都有目的的为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而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

  点评2、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准确,教学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维度相互交融、自然渗透,整体推进。他尤其重视情感渲染,既尊重学生的已知,又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的字词句为依托,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做新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点评3、教学设计精心,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通过语言渲染、观看录像、聆听录音、感情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朗读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学习和积累。课堂上书生朗朗,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格外动情。

  54门礼炮28响有何寓意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距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28个年头。当时我国的民族一共有54个(现在是56个,其中有2 个少数民族是后来确认的)。所以,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了28个春秋。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1949年10月1日,天an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0

  之一

  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 陈小娟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 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 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二到三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10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⑵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

  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试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教师:

  查阅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生活选取材料配合课文的训练。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利用《开国大典》vcd,截选会前、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明确导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一天,天an门广场聚满了近三十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今天就试一试随着时间轮回到那天的盛典场面。

  二、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场面,请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20分钟的vcd片段。)

  三、口语交流(15~20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感受,然后推选代表发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板书)

  四、作业

  1、带着你看vcd的感受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发挥小组力量合作解决掌握并抄在积累本上,下一节课朗读给同学听。

  2、课后当一回新闻记者,报道这一盛事,写一则报道稿,要求联系平常看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新闻内容特点,只报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上课时说出来交流。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做“小记者”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vcd的感受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字一样表达出当时的场面。

  一、引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

  2、朗读交流,把积累本上已经掌握的生字词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汇报小组汇报的情况。

  二、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出示评价方案: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三、小结

  教师小结小记者报道中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归纳:

  1、“直奔”会场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2、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换成“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运用不同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四、小组自由朗读

  选取最喜欢的片段小组内朗读交流,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受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就是因为有那一天,我们以后除了升旗仪式时要认真外,还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

  六、课外延伸

  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习。在主题学习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习中,老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国旗非常喜欢,现在哪一组能把自己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老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一定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老师可以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三、反思学习过程

  师: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现在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略)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庆祝的情景,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的盛况。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能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典礼、城防部队、观礼台、擎、五更天、就位、迎风招展、汇集、排山倒海、肃立、瞻仰。

  3、自由读课文。

  4、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⑶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⑹ 播放课件。

  ⑺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会前: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

  典礼: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检阅部队 群众欢呼

  群众游行:天上…… 地下……

  光明充满北京城 

  【教后感】

  分几个部分来学习,因为课文比较长,这样教学更易于学生消化。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4

  之四

  佚名

  一、破题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

  1)填空:

  ① 开国大典是在( )年( )月( )日下午( )时举行的。

  ②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③ 阅兵式进行了( )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课后第1题的第(1)题。)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会场

  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 ,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为什么用它们?

  4、播放纪灯,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四、课堂作业 

  1、作业 本配套练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规模巨大 盛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4、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板书课题并齐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列出段落提纲。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大典、擎着、瞻仰、旗帜、飘拂、检阅、肃静、秘书、隆重、电钮、排山倒海等。

  2、我会理解了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如排山倒海等。

  3、我会较流利地读课文。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生1:我知道了课文写了三个场面:"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

  生2:我知道了典礼前这部分: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生3:我知道了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写了两个方面: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生4:我知道了典礼后写了两个方面:一写天an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三)创作性展示

  1、读了课文,我知道开国大典的场面庄严、隆重。

  2、我想朗诵最令我激动的句子。

  3、我想有感情地朗读典礼这部分。

  ……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搜集、摘抄关于描写场面的成语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场面庄严、隆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3、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生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体会到这句话的历史意义是: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生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生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我体会到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生4:"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我体会到"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1)交流描写场面的成语。 

  (2)交流有关开国大典的诗歌。

  2、个性创作展示。

  (1)读后的感受。

  (2)朗诵改编的诗歌。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an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2、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分自然段读文,概括自然段段意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二、阅读第一段

  1、       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三、阅读第二段

  1、       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       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       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四、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六、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七、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板书设计:

  会场情景     盛大

  典礼盛况     隆重  人民自豪

  26开国大典                      激动

  1949年10月1日  阅兵式       威武

  群众游行     壮观

  作业设计:

  一、听写词语

  二、把下列能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城楼  命令  排山倒海的  礼花

  旗杆  耸起  庄严胸围的  掌声

  检阅  挺立  徐徐上升的  声音

  宣读  部队  五彩缤纷的  国旗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缩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3、用骄傲一次造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