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如梦令》教案(通用16篇)

《如梦令》教案(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梦令》教案(通用16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导入,诵读品悟,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如何阅读诗词。

  三、教学难点:

  经典词句的赏析。

  四、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赏析

  五、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

  同学们,先请听老师背诵一首词,会的同学可以跟老师一起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对,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子形象,表现了她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同学们,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跟我们刚才背诵的这一首一起被称为她前期词作的“两颗罕见的明珠”。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另外一首《如梦令》,并以此为例,来学习如何阅读鉴赏诗词。请同学们打开第29课,第四首。(板书课题,指出:如梦令,词牌名。并用课件打出课题)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通过诵读、理解、赏析、感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环节:

  (课件展示)

  一、走进作者

  二、作品诵读

  三、作品赏析(知内容、悟情感、品词句)

  四、中考链接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请同学介绍一下李清照,了解多少说多少。(提问一个同学)

  课件展示:走近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二、作品诵读

  1、齐读全词,初步感知。

  凭感觉,我们应以一种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这首词呢?(欢快的,悲哀的,还是一种淡淡的忧愁呢?)

  2、好,让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范读。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

  4、找一位同学读一遍。(老师做简单评价:读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5、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作品赏析)

  三、作品赏析

  1、知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或学习资料,理解词的内容。等一下,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找一位同学说词的大意,老师补充说一遍。

  (小结:昨天一夜暴风骤雨。深睡了一夜觉,醒来还残留着一点醉意。问卷帘子的侍女,外面有什么变化,她说海棠花依旧绽放。我说,你知道吗?知道吗?那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令,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那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2、悟情感

  课件展示题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诗词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略加思考,找学生谈一谈。老师明确,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小结:同学们,词中一问一答,问得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自问自答,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一番景象,两般心情,个中情致,耐人寻味。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明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发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伤春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却又淋漓尽致,摇曳多姿。

  过渡:同学们,这首小令,是李清照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历代评论家对它总是津津乐道,此词寥寥数语却足以名垂千古。古代评论家们大多专注于词中新颖巧致的造语,尤其对"绿肥红瘦"一语推崇备至。此四字被誉为“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令世人叹为观止。传说她的丈夫赵明诚为之相思。那么,“绿肥红瘦”到底妙在何处?请大家认真品味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3、品词句

  课件展示题目,该词是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其中“绿肥红瘦”尤其为人称道,请谈谈它的妙处。(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找两位学生谈看法,请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看法谁的比较好。

  课件展示参考答案:“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叶子茂盛,“瘦”形容花的凋谢,是两种状态的对比。作者运用借代和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技法指导:解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把词语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词语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它的表达技巧。

  第三、用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如: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总之:先说词在句中的意思,再说技巧、修辞及表达效果。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词。

  (小结:同学们,我们赏析了诗词,初步掌握了赏析的方法,接下来,同学们小试牛刀。)

  四、中考链接

  课件展示题目:

  一、20xx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问题。(4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

  ②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写的,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参考答案略

  二、20xx年贵州省遵义市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如梦令李清照(6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略

  三、1996年统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略

  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四个环节学习了李清照的这首妙语天成、凄婉而又含蓄的千古绝唱,了解了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在今后的诗词阅读中有所提高。

  课后作业:

  请大家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雨疏风骤”与“绿肥红瘦”的景象。(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或是一个拟人句。)

《如梦令》教案 篇2

  教学设计:龚侃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加载中,请稍候......

《如梦令》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 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愿意!)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配乐范读)

  请每个代表队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究画面的美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加一面旗。答错扣两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机会。)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板书)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的比赛也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象今天一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板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如梦令

  日暮 沉醉                    爱生活

  误入藕花深处       余兴依依

  惊起 鸥鹭                                                           爱自然

《如梦令》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1、了解诗与词的不同

  出示李清照的词,比较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诗每行字数一样,词不一样,有长有短。

  ――读起来的气势不一样。

  ――题目的不同。(了解词牌名)

  2、认识诗人――李清照(课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简介)

  二、初读体会,把词读“胖”

  1、播放音频:听读

  2、自己试读,挑生朗读。

  3、把词读“胖”

  根据课件提示的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懂了那句词或哪个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读品味,把词读“瘦”

  1、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诗人真的是喝醉了,(板书:酒醉)

  ――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让我们想象一下:

  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关注色彩:绿叶、红花、白鹭、余霞,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与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彩)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

  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是……;皮肤上感受到的还有……甚至,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

  哦,诗人在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书:景醉)

  (3)当我们的感觉这样流动着,交织着,你的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梦幻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陶醉了。

  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你听――(《如梦令》歌词)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五、课后作业

  推荐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书设计 如 梦 令

  酒醉、景醉、人醉

  【《如梦令》教后反思】

  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诗与词的对比。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与词的不同,从而更好的.认识词、学习词。

  二、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配乐配图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初步了解词的情感。

  三、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哪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了这首词,也能有感情的背诵,但是由于教师的激情不够,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所以学生在描绘词的意境的时候,表达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如梦令》教案 篇5

  因为要上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所以花了将近3周的时间思考,可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直到在上看到一则朗诵视频,反复的看,听,试读,渐渐的喜欢上李清照,虽然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1、教方法。教学时,我以3个板块为一条主线,连贯全文教学。先是通过注释理解词义――读“胖”,接着是学会想象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读画面,最后寻找词眼――读“”。同时也交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3步骤或者是3个方法。

  2、教朗读。记得学校听推门课的时候,我正好在上《渔歌子》这首词,当时我仅仅是让学生说了词义,动笔写下来后,认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没什么好教的,直接让他们业。课后,学生的词义硬梆梆的,一点诗情画意都没有,完全失去了教材所安排学习词的意图。其实,朗读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词义,去推敲词义。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特别重视了这一环节,通过3个步骤,层层递进的指导朗读,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个环节是值得肯定的。

  3、积累很重要。这一环节是借用名家的。在我的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只是想着怎样能完成教学任务,把练习做完。很多时候忽略了积累。既然是古诗词的教学,那就应该是可以扩展开来的。通过想象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做到积累。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

  4、多揣摩教材。集体备课时,叶老师就提醒了我:词中的字不一定只有一个意思,特别是“醉”字。于是我自己也寻思着还有没有别的字也是这样的呢?虽然教材分析中没有,但经过反复的思考,及名师的示范,我认为“惊”字也可以拿来“章”,一是惊吓,二是惊喜。所以在教学是我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也令人满意,得到的朗读效果也比较满意。教学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错误,如:李煜的煜(yù)字,读成了yì;给学生考虑时间、讨论时间过短;写的环节遗漏了等等。

  教学没有完美的,只有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得到完善。

《如梦令》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 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愿意!)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配乐范读)

  请每个代表队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究画面的美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加一面旗。答错扣两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机会。)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板书)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的比赛也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象今天一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板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如梦令

  日暮 沉醉                    爱生活

  误入藕花深处       余兴依依

  惊起 鸥鹭                                                           爱自然

《如梦令》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学会对诗词的品读、吟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有感情地吟诵词。

  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抓住字词,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重温李清照《夏日绝句》,引出李清照其人。

  2.揭示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如梦令》。

  二、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词的名字叫词牌名,也叫长短句。

  2.既然是歌词的曲调,就该有节奏,请同学们划出词的节奏。

  3.指名读,正音:兴、藕

  三、“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1.根据注释,说说读懂了哪个词或哪一句?

  2. 交流:

  (1)不知不觉中把词读胖了,写下来就是一篇篇幅长的文章。

  (2)才33字,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次郊游的经历,体会词的特点:凝练含蓄。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整首词可以读成一个字,可以读成哪个字?

  2.讨论:风景很美,再加上词人喝了酒,所以就沉醉了,才有了下边的情景。整首词可以读成“醉”字。

  五、在多层“醉态”中歌唱少年情怀

  1.“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

  出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溪亭日暮

  ⑴想象是怎样的一幅景象?你看到了什么?

  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⑵出示图片: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看到这样的景色,他们会干些什么?

  ⑶古人喜欢饮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兴,使人诗兴大发,历史上,曾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尽管是个女子,但她也爱饮酒,在她的许多词里都写到了酒。这一次也不例外,从哪儿看出来?醉得怎样?美美地醉一回!读。

  (4)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5)仅仅沉醉于酒吗?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喝着喝着,竟忘记了回家。

  2.“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

  出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藕花深处

  ⑴你又看到了什么?

  ⑵出示图片: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傍晚,一切显得朦朦胧胧。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又一次沉醉了。

  ⑶朗读。

  3.“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

  出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一滩鸥鹭

  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鸥鹭群飞图片: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⑵你又听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中听到的?

  争渡:醉了,活泼的天性,大声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欢快热闹的场面啊!

  ⑶“惊”字除了讲惊起鸥鹭,你还读出了什么意思?

  这真是“鸟惊人也惊”啊!带给大家的一个惊喜,使他们陶醉在这意外的大自然的壮观中,忘记了找回家路。

  ⑷朗读。

  4.小结:你感受到这是一次怎样的郊游活动?让少女李清照沉醉的不仅仅是美酒,还有美景。

  七、拓展

  出示MV文件《如梦令》,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如梦令》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初识诗人

  1、我们刚刚学过《夏日绝句》,哪位同学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绝句》这首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清照在这首诗里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教师小结,投影出示:

  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得一首雄浑奔放诗。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从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及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词却写出来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1、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词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2、提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首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幻灯片:

  常记:时常回忆起。

  溪亭: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争渡,争渡:“争”,怎的意思;争渡即怎渡。

  沉醉:形容醉得很厉害。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兴致。很尽兴。

  7、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意思,然后将词意写下来。

  8、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三、读悟词情,精讲点拨

  1、同学们,读古诗词,我们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应体会词的意境及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个词来表达你读这首词的感觉。

  2、提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3、同学们,读这首词给人以高兴的感觉,读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会感到高兴吗?

  读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你会感到高兴吗?

  4、那我们读《如梦令》这首词我们会感到高兴呢?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读一读《如梦令》,找一找,词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你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5、请问词中哪个字眼儿告诉你,词人很高兴?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词。

  6、把“兴尽”二字圈出来,一起读,读出感觉来。

  7、词人因高兴而多喝了两杯,结果怎么了?请读出这浓浓的醉意。

  8、词人为何“不知归路”? 仅仅沉醉于酒吗?请你品品“沉醉”这个词,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

  9、词人“不知归路”也许是应为“沉醉”,也许是应为“日暮”,也许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10、词人因“兴尽”而“沉醉”,因“兴尽”而“晚回舟”,结果搞错了方向,词人到哪了?

  11、请把“藕花深处”画下来,此时的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请学生说。

  12、我们学过一些关于荷花的古诗,能背一些吗?

  1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投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宋.周敦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杜甫

  14、这么美的藕花,这么美的环境,可此时词人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5、你读出词人此时的心绪吗?

  16、此时词人可着急了,就在这慌乱无主,夺路而归的当儿,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17、此时此刻,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心情又怎么样?

  18、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词人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领悟意境,再识词人

  请同学们品读每个词每句话,边读边想,随词人一起郊游,走进李清照所描绘的意境中。展开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1、同桌交流自己朗读感悟的情况。注意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想象。

  教师投影出示

  ⑴开始时,词人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

  ⑵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

  ⑶在回家的路上,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词人心情怎样?

  2、交流展示:指名说说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词的意境。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与词人一道,走进了荷塘,看到了“溪亭日暮”, 看到了“藕花”,看到了“一滩鸥鹭”,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其实这叫“词中有画”。画中还有人,你们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因为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使整首词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醉了的、无忧无虑,活泼甚至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的美好的心情。

  4、齐读这首词。

  5、同学们,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投影出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后,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浓重的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7、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五、简介常识,欣赏歌曲

  整首词,词人只用了33字就写出了这么丰富的画面和情感,这就是词的特点:含蓄、凝练。

  1、说到词,谁来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出示投影:

  词,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由于这些“曲子”的唱法今已不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故“曲子词”今之省称为“词”。词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

  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请欣赏歌曲《如梦令》,随歌曲一起吟唱。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          日暮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ˎ̥【设计说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且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案中我从友情提示、自主预习、互动探究、读故事,完成练习四个方面设计,各有侧重,意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在巩固案中我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从填词句,解释词意,判断对错,想象词景,改写散文,到课外拓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巩固教学效果。在教案中以交流展示,了解诗人;自学质疑,理解词意;读悟词情,精讲点拨;展开想象,领悟意境;简介常识,欣赏歌曲这一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词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从而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如梦令》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图片。

  同学们,咱们先来欣赏这张图片,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才女——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出示资料)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起来品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二、美读全词

  1、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

  2、读词还要把握节奏,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边读边画一画节奏。

  3、同学们读词,光读通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理解了不少,我们先来交流交流,看看你已经明白了多少?

  4、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够大体了解这首词的意思了,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李清照只用了33个字就把他写清楚了,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整首词,边读边想象你们刚才所描绘的情景。

  三“醉”字入手,品读诗词。

  1、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首词,仔细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2、那我们先一起来品这个“醉”字,读了这首词,你从哪儿看出李清照醉了?

  3、说得非常好,连自己回家的路都不懂了,竟然走错了,看来李清照真的醉了,那是什么让李清照醉了?再次读一读整首词,想一想。

  (一)美酒。

  李清照喝多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好朋友在一起,品着美酒,你一杯我一杯,美酒让李清照醉了。(师板书:美酒)

  (二)美景

  亭台楼阁:

  1、她仅仅是喝醉了吗?想想还有什么令她沉醉?

  (师板书:美景)

  2、那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具体说一说吗?

  3、多美的意境啊,现在你能读好第一句话吗?(指名读3个)我们全班一起读一读荷花:

  1、同学们再想想,还有什么美景让李清照陶醉了?(荷花)

  2、是呀,你瞧,(出示图片)你能结合刚才看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这样的美景,还让你想起怎样的诗句?

  4、你们说得真好。此时已是黄昏了,一切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是一个清香四溢,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词人和她的朋友们就是这样一路欣赏着美丽的荷花,陶醉了,才会误入其中。

  5、现在,谁来读好第二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

  鸥鹭:

  1、动动脑,还有没有美景让作者陶醉?出示鸥鹭图片

  2、读了最后一句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开自己的想象。

  3、是啊,这样的情景还真是难得一见啊,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

  4、谁能带着你的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多有趣啊,你的朗诵让老师也陶醉了,还有谁想试一试?

  (三)美情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想想,在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在溪边的亭子里聚会,除了饮酒,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

  2、李清照和她的伙伴们在黄昏美景中纵情诗酒,你说他们能玩够吗?(不能)

  3、对,他们没玩够,只是天晚了,不得不回去。那我们前面提到的“兴尽”实际上指“兴未尽”。不仅因为美酒、美景,还因为词人和自己好伙伴在一起的那种美好情谊,让她深深陶醉啊!

  板书:美情

  4、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李清照一个“醉”字,让你们品出了那么多东西。其实不管“兴”也好,“记”也罢,“醉”也好,还是“误”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醉”所以“误”,因为“醉”,所以常常记得,写得多好呀!

  现在谁将整首词读读好?指名读。

  5、他的朗读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段美好的时光,徐老师也想读读,也想感受一下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快乐和悠闲。行吗?(配乐朗诵)

  师读。还有谁想读?(两人)齐读。

  读着读着,我们已能将这首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读一读吧!(再次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⑴年少的李清照生活是如此的快乐、幸福,老师这里还有她的另一首词:出示《昨夜雨疏风骤》自己读读看!

  ⑵对比出示《常记溪亭日暮》和《昨夜雨疏风骤》,放在一起,你又有什么发现?

  《如梦令》就是一个词牌,所有的《如梦令》都是一样的结构,一样的字数,一样的旋律。你还知道那些词牌名吗?(渔歌子、清平乐、卜算子、满江红、念奴娇、忆少年、声声慢、双双燕、菩萨蛮……)

  为了区分,有时我们就将词的第一句话作为词的题目。那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呢?

  读词我们还要把握节奏,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读好这首词吗?

  2、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

  五、课后作业:

  1、课后,我们可以再次走进李清照,走进她那一首首浅唱低吟的婉约词,推荐大家读一读她的晚年名作《声声慢》。

  板书设计:

  如梦令

  美酒

  美景

  美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

  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沉醉”的程度,“陶醉”的感觉。

  3、通过“想象心灵的动画”来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尝试领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如梦令》教案 篇10

  师:我听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校古诗词大奖赛,同学们都在积极地准备着。现在,我出示画面,大家根据画面联想古诗词,看谁联想得快?特别提醒一下:吟诵的时候,最好吟出古诗词的味道来。

  1、《寻隐者不遇》山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清平乐  村居》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出来有没有听出来,前三首都是古诗。第四首是一首词。这一节课,我们要再次好好感受一下词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幻灯片出示)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给我们听听?(指名一人读)

  师:读得真好,“兴尽晚回舟”的“兴”是个多音字,“误入藕花深处”的“藕”是个生字,他都读准了。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兴尽晚回舟”的“兴”为什么要读第四声呢?

  师:哦,我明白了。有个成语叫“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读)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趁着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了。那这首词中的“兴尽”就是指------5

  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词,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就能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的音乐美来,请大家欣赏录音《如梦令》,注意他朗读时候的节奏和停顿。

  师:想不想自己练练,也读得这么好听?(试试吧)

  师:(指名读)     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看注释、看画面、问老师、问同学。。。。)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好不好?开始吧!(自说—同桌说)

  师:你读明白哪一句词的意思了?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师:曾经有人评价李清照的这首词是“以寻常语绘精美画”,那么这首词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精美的图画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录音,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录音)

  师: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稍停顿)用一段话把你看到的一个画面描写下来,好吗?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来说说看?

  生:(   )(    )(    )

  师:真美!是词中那句话让你想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呢?(据答出示:常记溪亭日暮。。。。)

  师:你刚才说得那么美,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它。(生读)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为之沉醉。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会在西亭边做些什么呢?(   )古人都喜欢饮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清照尽管是个女子,但在她的许多词里,都提到了酒。我们继续,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      )

  师: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者花香,酒香,他们吟诗、弹琴、唱歌、下棋,玩得多尽兴啊!这景象怎能不令人沉醉呢?这就叫酒不醉人(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行文字。(  )

  师:继续交流,你仿佛也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   )(    )(    )

  师:这么美,怪不得词人看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连小船误入藕花深处都没有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去。(出示:兴尽晚回舟。。。。。)读

  师:在这样的藕花深处,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很多描写荷花的古诗来,你想到了吗?

  生:(   )

  师:有诗有画,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再读(   ) 

  师: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出示读:争渡。。。。。)

  师:读了这两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    )

  师:真是一幅热闹的画面,让我们来读出这份热闹。(读)

  师:词中有这么一个字“惊“,谁惊了?

  生:

  师:鸟背人惊,人背鸟惊,让我们再来读,读出热闹,读出欢快,读出惊喜。

  生:(   )

  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因为欣赏“西亭日暮”沉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这些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鸟),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来,一起读整首词,让我们在这流动的画面中再次沉醉。

  师:人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心无尽的喜悦,你能猜一猜李清照当时生活怎样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独树一帜,登峰造极,被称为“词国女皇”。和你们猜测的一样,早期时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中,生活在她的眼里充满了色彩,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我们品读这一首词,其实也是在品读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跟随李清照,再次回忆起她少女时期的那一段美好的生活。

  李清照中年的时候,宋兵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李清照流亡江南,丈夫也去世了。她承受着国破、家亡、夫死的悲痛,晚年生活孤苦凄凉。那么,李清照后期生活的转变使她的词风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感兴趣的同学下课之后可以继续去读她的词。

《如梦令》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如梦令》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词的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出示课件,听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师:“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5、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的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的经过。

  四、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1、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说。(课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师: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起来。

  2、课件出示李清照《如梦令》的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板书:美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记 藕花深处 美好的青春时光

  一滩鸥鹭

《如梦令》教案 篇13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小学六年级   学校:武进区焦溪小学   教师姓名:庄彩华   章节名称 如梦令 计划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该词。 2、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和词人李清照的生平、词风。 3、 通过品读想象词的意境,感受李词清新自然,细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风格,感受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想象词的意境,感受李词清新自然,细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风格,感受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解决措施: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词的音韵和意境美。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词所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诗情;开展比较性阅读,加强积累,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清照。由说词、背词到走近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初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词,教师恰当引导,指导学生把词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是要注意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想象,感受意境。引导学生紧扣词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感受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品味词作,感悟李词的独特魅力。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展。推荐另一首《如梦令》,与课文进行比较性阅读,进一步感受李词的风格,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化。朗读背诵二首词,将词改写成现代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进一步搜集阅读李词,加深对李词的了解。 依据的理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开展比较性阅读,拓展深化。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导入新课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一首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对李清照已经有了一点了解。 出示李清照的肖像画和相关的文字介绍,播放优扬的古筝曲。 在学生简要介绍后再由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特别是对她的词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利于本课的学习。 初读全词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读的能力。 《如梦令》一词的文本,录音播放范读。 多媒体出示全词,让学生自由朗读,提出三读的要求。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再播放范读。 通过三读,能读通读顺全词,并能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味。 品味想象 学生对词已有相应的阅读能力,能根据词的描述,再加上个人的情感体验,合理地展开想象,也具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 三幅图:1)溪亭日暮图;(2)藕花深处图或视频;(3)争渡惊鹭图。再加入相应的词句。 根据学生的想象逐一出示图片或视频,再出示相关的词句。 紧扣词句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感悟李词的独特魅力。 比较阅读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 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与《声声慢》 同时出示二首《如梦令》,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再出示《声声慢》,老师配乐范读。 通过比较二首《如梦令》,感受二首词表达情感的不同点。再结合阅读后期的作品,进一步感受李词的风格。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清照。 1、板书:李清照。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曾读过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谁能来背一背? 2、这首咏史诗,连用三个典故,却毫无堆砌之感,却气贯长虹,雄浑壮阔,完全不似出自一个女子之手,与其词风也炯然不同。对于李清照,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如梦令》,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然后提出朗读要求:把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 2、指名练读、评议。 3、听范读,集体朗读。 三、品读想象,感受意境。 (一)说词意。 1、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注意抓住词中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词的意思。重点理解“兴尽”“争渡”的意思。“争渡”可以有二种理解:一是怎么渡;二是抢着划船。 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一大段的话才把这首词的意思说清楚,但是这首词只用了多少字就把意思说清了?(三十三字)由此可见,词的凝练。 (二)品词境。 1、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怎么读活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或词中读出画面来。再请你低声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可以先自己练说一下。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点拨,出示相关的多媒体画面或视频) (1)溪亭日暮图 (2)藕花深处图 (3)争渡惊鹭图 3、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争渡惊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入”,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4、读活了这首词还不够,还要能读透。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这首词呢?   5、最后我们还要来背一背。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展。 1、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李清照少年生活的无忧,反映了词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同一时期,李清照还写了一首《如梦令》,让我们来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二首词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2、出示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引导学生比较二首词的异同。(可从词牌、字数、描写的内容、表达的形式、情感等不同方面加以比较) 4、这二首词都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作品多是反映他前期的 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如《声声慢》。出示该词,师范读生大致感受其愁即可。 5、总结:岁月匆匆,千年的时光已悄然而逝,然而,时光带不走词人的恒古才情,带不走词人的万古愁心。而今,李词仍是我国古诗词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受到无数后人的喜受。李清照本人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更多地去阅读一下李清照的词作,进一步了解李清照,感受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化。 1、背诵二首《如梦令》。 2、根据词展开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继续搜集阅读李清照的文章,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背诵李诗《夏日绝句》         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词风和对后世的影响。       自由读词,同桌互读。   个别读 听范读、集体朗读。         自由练说词意。     个别练说,重点理解“兴尽”“争渡”的意思。               读词想画       说说自己脑中出现的画面。(可以描述、也可以运用相关的古诗和文章)     齐读整首词。           生用一字概括整首词。(可以是“醉”、“忆”、“误”、“兴”只要有理均可。)         背诵全词。         听录音朗读。         比较二首《如梦令》的异同。                 听老师范读《声声慢》,大致感受词情。       借助旧知,引出新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课前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女词人的资料,对于词人的生平学生比较了解,然而对于词风及对后世的影响这二个方面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在此,教师有必要对词人作一点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对词 人的词风有个大概的了解,便于词的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学词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引发学生的想象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教师应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想象不全的地方、表述不当的地方加以提示与引导。同时,适当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会起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内容因为课上时间太紧,没有还得及教学。                     在前面教给学生学词的基本方法上,再进行比较性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词的能力,丰富学生对词的认识。同时,也是真正地把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感受词的独特魅力。                  

《如梦令》教案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7

  《如梦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 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愿意!)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配乐范读)

  请每个代表队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究画面的美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加一面旗。答错扣两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机会。)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板书)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的比赛也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象今天一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板书: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如梦令

  日暮  沉醉                             爱生活

  误入藕花深处         余兴依依  

  惊起  鸥鹭                                                           爱自然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如梦令》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愿意!)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配乐范读)

  请每个代表队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究画面的美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加一面旗。答错扣两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机会。)

《如梦令》教案 篇1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法: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领悟中朗读。

  2、情境创设: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1、介绍李清照生平。

  2、回顾所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点,介绍词和词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明确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指导朗读。通过学生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师生同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设计意图: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特点,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通过质疑,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诗歌的方法。

  2、通过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再指导学生读诗歌,感悟把诗歌读“长”了的乐趣,体味诗词含蓄之美。

  【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问题提示,把握词的大意,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所描写的三幅画面,分别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2、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悟美丽的画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师范读,音乐伴奏,将学生再次带入美妙的意境中。

  4、总结课文,我们认识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着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

  5、在学生感情最浓的时候,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1、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2、结尾处,告诉同学们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课外时间多读一读唐诗宋词,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五、说板书设计:

  抓住《如梦令》一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另外还带着一份惊喜。并通过三幅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梦令》教案(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