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评估测试题(精选17篇)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
散步・评估测试
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
a.嫩芽(nèn)调皮(tiào) b.霎时(sà)依偎(wèi)
c.蹲下(dūn)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拆散(chā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波粼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 ②无奈 ③生长 b.①拖 ②高兴 ③覆盖
c.①熬 ②信服 ③铺 d.①活 ②犹豫 ③滋生
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写一段话。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一)语段点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心灯
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仍陪伴儿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在捕蟹,突然阴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漩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跄跄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操起舵。
终于,蟹船劈开风浪,*向灯光闪烁的码头。
“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心里装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装盏灯,踩到哪里不是光明?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桅灯( ) ②扁舟( )
③漩涡( ) ④踉踉跄跄( )( )
2.用“‖”给文章划分段落结构,并归纳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略 3.c 4.略
(一)1.,;,。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 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二)1.略 2.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以捕蟹为业的老艄公和他的儿子;第二部分(第2~5段):写老艄公在风暴到来时的举动;第三部分(第6段):作者由此引发的感想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一个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顽强的人 4.①这个句子说明人的命运经常会发生变化,惟独不能缺少的是信心 ②这个句子说明老艄公一生勤劳,以及老艄公乐观的思想性格
【提示】
“基础训练”第4题:原文通过描写初春最具特征的景物“新绿”、“嫩芽”、“水泡”来表现初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联想到“生命”,仿句要掌握这一特点,抓住几种最能体现“丰收”特点的景物来具体描写。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2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其中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承担责任的情感。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悟亲情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扩大教学的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圈点勾画,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境导入(约3分钟)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约3分钟)
(幻灯片)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nèn芽咕咕叫
分歧shà时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整体感知(约10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听读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妻子母亲儿子;我)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四研读入境(约10分钟)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活动探究:
(1)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宽容体谅)
我的妻子:(贤良孝顺)儿子;(活泼可爱)
(2)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五、重点研读(约6分钟)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总结: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亲情行动(约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有没有和父母发生过分歧?当时是如何做的?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观点)
2、出示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后应该怎样做?(图片中显示小时候父母为我们穿衣喂饭,长大后我们牵着父母的手慢慢走)
七、课堂小结(约2分钟)
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
八、作业布置(约1分钟)
课下在笔记本里写一写你为父母分担过的事(300字)
板书设计:
总起:初春、一家四口
散原因:母亲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分歧“我”的态度:委屈儿子
母亲态度:依从孙子
步
热爱生活,尊老爱幼,承担责任。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3
七年级语文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时间
9 月 日教材第 1 页总序第 1 节
学习内容
《散步》
学习目标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分析
问题设计,精品内容。自主探讨,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字典,小黑板。
学习流程
导学策略(一)、独学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对学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 第二、散步的地点? 第三、散步的人物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第五、什么分歧?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三、课堂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布置作业. --:大家说说文中有四个人物,都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后记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5
[教学目的]
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及内容]
一、 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爸爸:“爸爸,妈妈为什么给爷爷用木头碗?”爸爸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听高兴的说:“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们用木头碗。”这一家祖孙三代是什么关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孙三代又是什么关系?阅读是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里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确的爱憎感,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会从整体上领悟文章,避免了问题过多,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扫除障碍
1标出自然段
2查字典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训练方法
1、 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投影出生字词: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个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老师矫正错误。
三、 阅读理解
“读”
1、 跟着录音读
2、 自由大声朗读
3、 学生动手动脑,抓住自己认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读、点评、质疑。
4、 信息反馈,矫正错误。
①抓住“我”这一点领会语气、语调(年龄 家中的地位 我的责任心)
②利用语言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家伙的语言:活泼、可爱
⑵“我”的语言:沉稳、温和
⑶奶奶的语言:和蔼、亲切
“理解”(提出质疑、各抒己见)
1、本篇文章写了什么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写的?
提示: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美满、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快进行。
3、 得怎样?
细节描写
举例:
①我说:“走大路”(敬老)
②(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爱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尊老爱幼)
结构特色
提问:
①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对这一家人的责任感和处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写母亲年老为下文写“走大路”埋下伏笔。第4段为下文写“走小路”埋下伏笔。
四、 扩展联想
选择下列的一个题目讨论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亲:疼爱孙子
妻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假设你们一家人在看电视,在只有一台电视的情况下,爷爷想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要看新闻,你要看动画片。此时遥控器在你的手上,你会怎么做?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7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 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现拟结合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 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的解释通常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这种解释虽也很合理,却没有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讲得通透彻底。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文章中“我”的行为与观点表明“ 我”的行为与追求是传统儒家文化式的,它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何谓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目标呢?儒家认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之人应努力成为有崇高道德修养的、受人敬仰的君子。具体标准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处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交要“仁、义、礼、智、信”,理想的社会生活为“天下大同”。在大同社会里的生活状态虽因人而异,但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谈的理想生活状态却最具代表性。他认为自己的理想生活是:暮春天气,着上春装,约上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随身童子,去沂水中洗洗,上舞雩台临风披凉,然后边咏边唱踏上归途。其原文为:“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尔也。’(曾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简言之,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这些有益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探究过程。在学生提出“整个世界”的疑问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两种解释。在学生认同这种解释后,教师通过介绍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与文中散步的比较,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达成一个共识:文中的“散步”与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虽不是完全一样的,本质上却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畴、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淡泊宁静,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他个人是一个知足常乐、心态健康、尊老爱幼、行事明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君子形象。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有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人是不会成为社会上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的。
探究进行到这里,我们并不能因此满足,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被打开的思想与当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相连接,让他们将这种有益的文化价值观与物欲者的价值观作一比较并达成一个新的共识:儒家文化所推崇的这种价值观既有具体的景象: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又有可实现性。上述景象虽然作为社会整体难以一时实现,但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却容易做到,随着个体行为的逐渐增多,社会整体也就实现了,它让人感到自己的追求不是大而难求、遥不可及的,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很容易实现的。相反,物欲者所追求的却是大而难求、永远也无法满足的物质财富。为此,他们常怀戚戚之心,无穷的攀比,不断的敛财,不思奉献,专为索取,不惜为财铤而走险。他们可以为财忘其德,甚至忘其身。这类人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有益的东方文化价值观。
笔者认为这样的研讨,不仅使学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源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推广应用的。也只有培养出大量有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人,社会上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减少。因此,为百年计,我们不仅要推广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更要以此为手段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湖北化肥厂初级中学:张晓平
2004.4.7
地址:湖北省湖北化肥厂初级中学 张晓平
邮政编码:443200
联系电话:0717-8249700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8
教学过程 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一两个课下注释中没有,你又不理解的字词,准备课上交流。
2、 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 学习新课:
(一) 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本文与《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同桌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词都通过查字、词典,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无误地注音、注释。
(三) 师范读课文,学生在下面小声或不出声跟读,体会读音、重音、语调、语速,看有无不恰当的地方,标记下来。(读后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学生说出自己的读法以后,对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认为没有道理的,归为“一种认识”一类,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其读给大家听)
(四) 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5、 但是,我和妻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五)师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1、 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 要点:
(1) 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 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b、 情绪不同《金》活泼《散》深沉。这一点比较难理解,老师可作引导,从作词、描写对象、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列下表:
课文 用词 人物关系 感情色彩 其他
三、 作业 :
1、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时 粼粼
2、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很幽默,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2)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9
师:同学们学过孟郊《游子吟》吗? 让我们来一起朗诵: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这首诗,通过母子将别时,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母子真挚的骨肉深情。今天我们学习《散步》理解一下家庭亲人之间的相互敬爱。
师:首先请同学默读课文。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师: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生: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师:散步对我们而言,是大事还是小事?
生:小事。
师:对,也就是说:散步其实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现上来的东西是不是散步这么简单?
生:不是。
师:是啊,作者从这件小事中还真散出些“大事”来呢。我们一起学习吧。
师:首先请男同学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
(几位女学生朗读,全体学生思考)
师:好,男同学们读得又整齐又响亮。来,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
学生甲:人是:包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他们是――?
学生甲:一家人。时间是春季。
师:春季的哪个时候?
学生甲:初春。
师:哪些词句表现是初春这个特殊的时节的关键?
学生甲: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学生甲:地点是田野。
师:为什么要到田野去散步呢?
学生甲: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来走走。
学生乙: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
师:补充得不错!
师:从原因上看,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生:很好,很孝顺,很会替母亲着想。
师:可不是吗,这虽然是小事,但可充分体现了“我”的孝心,同学们可要像他学习哟!
师:“我”对母亲很孝顺。“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很好的了。让同学们找找看:哪一句话表现了这样的关系?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
师:很好。虽然散步是小事,母亲能在这春天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从来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甲:因为她身体不好。
学生乙:从“熬”字可以看出来。
师:好,散步去!请女同学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田野的景色美吗?
生:很美。
师:怎么美?
生:“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师:哎,“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
生: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师:和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有。
师:什么关系?
生: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感悟到生命。
师:说得多好!同学们把这些观点总结一下,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句子旁。(学生整理)
师:他们一家人散步是怎样走的?
生: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师:谁发现了这个情况?
生:“我”的儿子。
师:他把发现的这个情况怎样表达出来的?
生: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这表现了这个小家伙的什么特点?
生:天真、聪颖。
师:小家伙的话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同时还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接下来,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三个自然段齐声朗读读一遍。
师:后来怎样?
生:发生了分歧。
师:什么分歧?
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有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有趣。
师:谁来解决这个分歧。
生:“我”。
师:为什么是“我”呢?
生:因为课文里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
师:这说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样的地位?
生:是中心、核心。因为我是强壮的,高大的。
师:这个分歧,“我”觉得容易解决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左右为难,因为找不出两全的办法。
师:最终我决定怎么办?
生:委屈儿子,走大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
师: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对母亲的――
生:孝顺。
师:问题结束了?
生: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师:从这个改变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儿子无比的――
生:关爱、爱护、疼爱。
师: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生:爱!
师:总结一下,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纪老的、大的对年纪小的态度是――
生:爱。
师:年纪小的,大的对年纪老的态度是――
生:孝顺。
师: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一家人的关系:
生:温馨和睦、尊老爱幼。
师:概括得不错。
师:小路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怎么有意思?
生: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小路平坦吗?
生:不平坦。
师:不好走的地方怎么办?
生: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
师: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生:因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亲摔着了。
生:我觉得他们走的不仅是平常的路,不仅是散步,同时也在走过人生之路,所以走得仔细。
师:分析得有意思,我觉得这位同学还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平凡普通的散步中,“散”除了深刻的东西来。于平凡中见深刻,于“小”中见“大”,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吗?
同学们能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吗?
生: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一家有老有小,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这是中年的责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
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要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正如培根所言(教师出示投影: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生:读格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能展现亲情的故事。(展示投影内容,学生思考)
师:我们对天下所有老人都应承担一种责任,老吾老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每个人来应尽的责任。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高尚情感,认识到每个人所应担负的责任。
师:最后请齐唱《常回家看看》。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节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的节奏。
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一张,双响梆子6个,圆舞板6个,大鼓1个,钹2个,三角铁6个,铃鼓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模声学念图谱
一天,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去郊外散步,你们听,谁来了?(录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提问:
①谁来了?②小青蛙是边走边叫着过来的,它是怎么叫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的叫声吧!“准备出发”(教师用脚给幼儿踩节奏点,以给幼儿节奏标准,“准备出发”每字为一拍)
2、引出小马,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除了青蛙还有谁呢?我们仔细听!(录音放马步声)
的笃的笃|的笃的笃|
提问:
①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发言)
②小马走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图谱)
教师:小马可开心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有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还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散步呢,“准备出发”
4、连接前两句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玩着玩着还高兴的唱起歌来了,它们想一起合作给大家唱首歌,小朋友们跟它们一起唱吧,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4、引出雨声,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正当小伙伴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你们猜要发生什么事了?
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呢?
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
教师:小朋友听到的雨声可真好听,嘿嘿,原来是雨姐姐听到大家的歌唱的这么好听,也忍不住要唱上几句了,我们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师:雨越下越大,一声巨响,吓得小伙伴们赶紧躲了起来,大伙都偷偷地钻出脑袋看,都在猜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雷电公公也被大伙的歌声吸引了,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了。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一个很响很响的声音来表示打雷,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说出轰隆隆)
5、出示混合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渐渐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电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马,但是他们还没玩够呢,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他们两个走在一起的声音可好听了,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的脚印都画下来了。(呱的笃|呱的笃|)
6、出示两声部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时间过的可真快,一会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呱呱|呱―)的笃的笃的笃―
二、幼儿模声完整演绎图谱
(一)幼儿第一次完整演绎图谱
教师:刚才王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小青蛙和小马散步的故事,它们一路上这么开心,你们一起玩的开心吗?大家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给我听吗?大家一起来,和小青蛙小马散步去了。“准备出发”
(二)第二次演绎图谱
教师:不仅小青蛙和小马的歌唱的好听,王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但是还有一点点不整齐,我们再来讲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图谱
教师:跟着小青蛙和小马玩了这么久,我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青蛙、小马、还有雷电公公和雨姐姐,我来当指挥,分角色来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现在要看指挥了,“准备开始”
四、幼儿徒手拍打节奏练习2次
教师:这个故事用嘴巴讲的这么好听,你们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讲吗?(用手拍打节奏)
小朋友想出了个好办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还可以用手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五、用乐器来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师: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来跟我们一起讲故事呢,你们看都有些谁啊?(圆舞板、双响梆子、三角铁、大鼓、钹、铃鼓)
1、幼儿给角色配对演奏乐器
教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乐器朋友,乐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谁来扮演谁了。但是它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声音很像,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来找到适合它们演奏的角色吗?
2、幼儿第一次用乐器演奏,幼儿
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帮它们分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我们一起用乐器朋友把故事讲的更好听吧!“准备开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听到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可开心了,它们还悄悄地跟我说,下次它们还要出来散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还想再听一次小朋友们讲的故事。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中国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1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体现的亲情美。
②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之间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内容
① 教材内容《散步》
学习过程
一、说一说,感知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交代人物、地点、时间、事情)。
二、读一读,体验爱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悟一悟,探寻美。
《散步》这文章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
四、谈一谈,感悟情。
爱要说出口,此时此刻你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一段发自肺腑的温馨小语。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2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习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用练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习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件事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不一般,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升华到主旨内涵是难点。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课字词再通过朗读与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渐进,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分析细节、于关键人物入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宜有所侧重,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同时,学生的自身体验还不够丰富,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总结很重要,要避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3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4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5
课 题:散步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文章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
1、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 ) 霎时( ) 拆散( ) 委屈( )
分歧( ) 水波粼粼( )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1、嫩芽(nèn ) 霎时(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 “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 “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③儿子听“我”的;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母亲听“我”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⑤妻子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
文章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
(八)课后小结
文章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写,可使文章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
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
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
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课外作业:
1、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
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散 步
尊老
母 亲
和谐
我 爱 妻子
儿 子
爱幼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听文入境
问: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
师小结:大家的的用词非常丰富,团结友爱、幸福美满、互敬互爱,最后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和谐”。(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跟着舒缓地音乐读起来,开始!)
3、读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尽显和谐。
(听着大家刚才投入的朗读,我也仿佛沉醉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一定读出了很多)请大家回答问题。
A:归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
B: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一段……,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现人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帮老师解决疑问:莫怀戚的《散步》语言非常精炼,但文章第一句写到……,我觉得很 嗦,直接写“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有何不好呢?我弄不明白,谁帮帮我。)
C:写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 生读
※ 生评析(情感角度、重音、节奏)
※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 生回答并进一步谈感受
D:景物描写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一个作用呢?
――情节安排上、结构上、铺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为后文描写做好铺垫……
E:文中有很多句子很美,比如,……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使文句有音韵感,文句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句式,使文章增添亮点。
还有吗?找找看。
※ 找读
※ 一起朗读这些句子,一人与大家对读
4、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E:“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小结: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5、品文入理(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
※ 在这个家庭中,谁的权利最大?
――一家人每个人都做得好,权利一样的大。问题的提出是在进一步引导我们不断地品析人物形象,而不在于非得每个人的观点一样。
A:讨论,师巡视
B:交流
C:小结(这种互相听从,构成了一条亲情链,始终链在了一起,确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其实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们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5、我手写我心(习作)(是谁在日落昏黄中倚在窗口焦急的等我们归来,是谁……)
课堂总结:
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散步》评估测试题 篇17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 ,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 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wor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