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精选12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精选12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1

  (一)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酣(    )睡   蓦(    )  嘈(    )杂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出自《________》一文,作者为________,国籍是________。

  4.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一再写到“一片混乱”“乱得不可开交”,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7.作者为什么具体描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一句中的“大家”是指________,“他”是指________,“伟大的灵魂”是指________________。

  9.“大家立时不出声了”,请你设想当时“大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分别用男人、女人不同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对哈尔威船长印象如何?把你的看法写出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不慎(    )  舔(    )动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①束手待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敬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应包括背景、对象和方式三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请说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一句中,“区区”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两段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有“又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作者认为蚂蚁为什么会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上述文段,你觉得蚂蚁有哪几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hān  mò  cáo  2.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3.《“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法国  4.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5.写场面的混乱,更能烘托哈尔威船长镇定、沉着、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6.b  7.具体描写这一段话,一方面表明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同时通过语言展示了船长的人格魅力。  8.“大家”是指船上的60个人;“他”是指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是指船长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勇气,自觉承担保护弱小群体的社会责任的理念。  9.略  10.略

  (二)1.shèn  tiǎn  2.①束手待毙: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难时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败亡。②敬慕:尊敬,仰慕。  3.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扭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  4.因为死了的蚂蚁仍抱住蚁团,为保护其他蚂蚁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了蚂蚁的献身精神。5.“区区”表示数量少或渺小的意思,不能删去,用在这里是为了跟下文写蚂蚁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  6.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蚂蚁群为保护种族自救的故事;第二段是议论,赞扬蚂蚁的精神,揭示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7.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韧性,脱险方式的机警。  8.值得我们学习的蚂蚁精神: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为集体利益不惜牺牲自我,斗争的韧性,机警的脱险方式。启示我们:要有团结、奉献、不懈斗争的精神,遇事要多动脑筋。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2

  (片断一)

  师:这样不可开交的后果会怎么样?

  生:谁了活不了。

  生:船会沉没。

  师:可是读了课文我们却发现结果不是不可开交,而是

  生:大家得救了。

  众生:井然有序!

  师:是谁让这一切改变了?他是谁?

  生齐:哈尔威船长。

  师:是的,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课文的作者雨果在课文最后用一个句子评价哈尔威船长,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师:(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相信通过学习,这个句子我们会朗读得更好。为什么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是什么地方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呢?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想想,课文中的哪几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读课文找有关内容)

  [这是第一次点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个句子。丝毫没有犹豫,老师和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对于全文至关重要的句子上,集中在了“相提并论”上,这是一个焦点,找到了这个焦点,接下去的学习就由此辐射开去。]

  (片断二)

  师:让我们先看第一个画面:

  (课件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生:(读句子)

  师:读完了,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哈尔威船长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仍然是镇定自若。

  生: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

  生:哈尔威船长只想到把60人救出去,没有想到自己。

  师:是的,船上可不是60人大家注意这一段,(课件出示第3段:“诺曼底”号上有28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请同学读读这一段。

  生:(一生朗读这一段)

  师:作者把这些数据详实地呈现给我们,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时的你感受到船长的什么精神?

  生:只想到别人的精神。

  生:舍己救人。

  师:是的,他唯独把自己忘了。(课件出示第6段:船上一共61人,他唯独把自己忘了。)他忘了什么?

  生:忘了救自己。

  师:他没忘的是什么?

  生:船上人员的安全。

  生:其他的人。 

  师:孩子们,让我们大声地来读一读船长的话。

  生:(齐读船长大声吼的句子)

  师:同学们,当时的船上一片混乱,我们这样读能让船员听到吗?

  生:不行,还要响一点。

  师:请你大声吼出来!

  生:(再一次大声读)

  师:所以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课件出示)

  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的是什么?

  生:他的临危不乱。

  生:他的舍己救人。

  师:这一次,你想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一句话?

  生:敬佩的。

  生:我想更激情地读。

  师:让我们再一次读这句话。

  生:(充满敬佩地朗读)

  [第二次点击这个句子是在深入研究第一个感人画面后,对于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的“大声吼”、舍己救人的“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学生有了深切的体会,心中充满了对哈尔威的敬佩。此时,再次出现这个句子,学生对于“相提并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对英雄的感悟融入到朗读之中。]

  (片断三)

  师:让我们再来看第2个感人的画面。这是一段很重要的对话,这段对话里有几个角色?

  生:3个。

  师:那就请最近的3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练练,让我们重现当时的情景。

  生:(组成3人小组并练习)

  师:哪一组来试试。

  生:(一组练读)

  师:刚才这两组读得怎么样?

  生:船长还不够有力。

  生:洛克机械师读得太慢了。

  生:有点没什么力气。

  师:同学们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况?

  生:乱得不可开交。

  生:人们忙着逃命,什么也顾不上了。

  师:是的。当时的这段对话虽然简短,但却是有力的!船长的声音是威严的,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声。我们来听一段模拟的录音,好吗?

  生:好的。

  师:(播放对话录音)现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对话了吧!请小组里再练练。

  生:(小组再次练习)

  师:哪一组来试试?

  生:(一组朗读)

  师:船长,你问“机器怎样”是怎样的心情?

  生(船长):我心里很急。

  师:那你再读读。

  生(船长):(再读一次)

  师:对了,这次是真急了。

  师:洛克机械师,机器停了,你急吗?

  生(洛克):也很急。

  师:那你再读,比刚才好多了。所有读洛克机械师的同学,你们再试试。

  生(洛克们):(再读一次)

  师:这一组读得很不错,我再请一组。

  生:(另一组练习读)

  师:“够了”,真的够了吗?

  生:是来不及的,一分钟要上3个人呢。

  生:够了,也许船长想通过自己的好的指挥就能行的。

  师:船长的语气坚定,他传递给所有人的是一种力量,船长,你再试试!读得坚定一些。

  生(船长):(再读一次)

  师:很有进步,所有读船长的同学请你喊出来,压倒一切嘈杂。

  生(船长们):(齐读船长的话)

  师:让何老师和大家分角色读读,我先读船长,等会儿换过来。

  (师生分角色投入地朗读)

  师: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生:只想着别人的。

  生:镇定自若的,临危不乱的。

  生:舍己救人的船长。

  生:伟大的船长。

  生:他是个伟大的英雄。

  师:所以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课件出示)

  生:(齐读这一句)

  师: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的是

  生:他的临危不惧。

  生:他的坚守岗位。

  生:他的舍己救人。

  生:他的伟大。

  师:现在你读这一句话,你是又怀着怎样的感情读的?

  生:无比的敬佩。

  生:我还有点惋惜。

  师:让我们再来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生:(充满激情地再次朗读)

  [这一次,哈尔威和船员的对话让我们震动了。老师和学生一起练习对话,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指导,不仅是对朗读的提升,也是对当时危急情况的体验,更是对哈尔威的英雄精神的感悟。此时点击“相提并论”,是想再次激起对英雄的敬佩,而对英雄的理解是建立在触摸英雄的一言一行上的。]

  (片断四)

  师:(课件出示课文倒数第二段的文字、配乐和画面)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生:(沉浸在这个画面、音乐和文字里)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生:(动情地朗读)

  师:这就是“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哈尔威船长,让我们记住这个英雄。

  [当凄美的音乐响起,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英雄的壮举中,空气似乎凝固。最后这一次点击已经无需再说什么,所有的学生都深深地震憾了,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哈尔威船长的的临危不惧、坚守岗位、舍己救人是英伦海峡上,任何一个海员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英雄的精神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久久徘徊。]

  【观点】

  英雄确实离我们有点远,尤其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高高屹立,似乎高不可攀,所有对英雄的感动、震憾、敬仰,都浓缩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里:“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也是雨果对哈尔威的最高评价。如何让孩子们理解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内在,感悟英雄?

  清代理论家叶燮说“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只有去观察、触摸英雄的一言一行,体验当时的一举一动,才能有“会于心”。所以,教学中,随着我们将描述英雄的画面一幅幅地展开,字里行间都向孩子们展现人物的内心,当孩子们捕捉到了,情感也一步步贴近英雄。

  反复点击,感悟英雄。 “诺曼底”号遇到的灾难是可怕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然而老师却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井然有序,60人全部获救!反差一下子出现,悬念一下子产生。兴趣是智力发展之母,悬念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孩子们急着要看看哈尔威是怎么改变这一切的,这使接下去的学习成为学生本身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自然而然地,教师引领孩子们将目光聚焦在“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个重点句子上,随之,孩子们就找到了令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一幅幅画面展开了,孩子也随着哈尔威一起“大声吼”、用“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声”,和哈尔威一起决定“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和哈尔威一样“唯独把自己忘了”。每一幅画面学习结束,老师都和孩子们一起点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披文以入情”,每一次点击,孩子们对于“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都有了更深的新的体会,从感动到震憾再到敬仰,通过对三个画面的品读、思考、讨论,通过反复地点击重点句子,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临危不惧、坚守岗位、舍己救人的英雄。画面学习的结束再次学习重点句子,是将孩子们直观的感受提升,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重点句子的学习,是强化孩子们对英雄的理解、感悟,乃至将人物的形象定格在脑海里。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在《跳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新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以及和他有关的另一个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2、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

  4、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理解来“解疑”。在《跳水》中我们采用了初读感知,合作探究,品析体会(逐步出示课件)的学习方法,今天这些问题,我希望同学们用这个方法靠自己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们说呢?

  二、初读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

  3、交流。

  4、师或生小结: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轮被“玛丽”号撞出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脱离危险,使船上的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牺牲了。

  三、精读课文

  1、师:海难的发生,始料未及,在课文的描写中一定有许多地方让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出示的三个问题读这些地方,读中的感受你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待会我们小组讨论。

  2、学生自读。

  3、师:请同学们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同学一起分享一起探究吧!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四、细读探究

  1、大家合作的那么默契,那么愉快,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大,老师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

  过程:

  (1)你们小组想交流对什么问题的看法呢?

  (2)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的呢?

  (3)你能读好吗?

  (4)其他小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也来谈一谈吧!

  (5)场面是如此的混乱,这里有一个录象片段,同学们可以一起感受。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悲惨的海难,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船上二千多的人在一片混乱之中,拼命挣扎。

  (6)看完后,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告诉我们呢?

  (7)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第7、11节,边读边体会。

  (8)场面混乱到极点,再不用枪威胁大家,一定会不可收拾,在这种情急万分的情况下,用枪胁迫是必然。从课文第9,30,31,32节,我们也体会到了。

  (9)在船长镇定指挥的20分钟里,一个个生命被挽救,而惟独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难道他忘了自己了吗?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10)师小结:撞船后,哈尔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们,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抛在了一边。

  (11)凝望着在夜色中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12)这个黑色的雕像牢牢地刻在了脱险的60个人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怀着敬意齐读课文32-40节。

  五、悼念船长

  1、师:船长是可歌可泣的,船长是可敬可佩,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怀念船长吧!你可以写一首诗献给他,也可以写一两句话追悼他,也可以画一幅话赞颂他!

  2、生写。

  3、交流。

  4、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船长的无比怀念,无比敬意,就让我们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学习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学习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二)配乐朗读 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印象最深)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说为什么)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合作学习 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那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法救不出去。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疑惑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疑惑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4、揭开两个疑惑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我们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深化认识 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什么?

  2、如果你是船长,当你随着船慢慢下沉,你会在心里说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五)总结拓展 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板书设计

  21、“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 临危不俱、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5

  一、教学目标: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6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北环中学 祝畅红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 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四首》                 2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使学生们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巴金的《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艺术从生活中来。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名家优美诗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满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运用调查表、小组交流的形式,能在课堂中了解同学及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阅读计划。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与 文 学 握 手 ,做 最 知 心 的 朋 友

  班级                 姓名

  你经常逛书店吗?哪些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类?

  答:

  你平时一天、一个星期花多少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答:

  你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

  答:

  你读的书是自己选择多还是别人推荐多?

  答:

  你向别人推荐你喜欢的书吗?为什么这么做?

  答:

  你平时做读书摘抄、写感想吗?为什么?

  答:

  你从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具体说说。

  答:

  你读了哪些名著?了解了多少作家的生平?记住哪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为什么记住了他们?

  答:

  你知道文学作品有哪四种类型?

  答:

  你认为我们中学生看哪些书比较合适?

  答: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语 :明确任务,具实回答问题。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并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按表上各项要求进行填写 

  3 布置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大组交流并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本学期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有什么计划了吗?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

  学习目标: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作出旁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自由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3 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 阅读、勾画 

  4 组织活动、评价 思考、交流 

  5 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 思考、发表见解 

  6 组织活动、评价 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

  交流,作适当记录 

  2 小小组汇报预习题二

  交流,讨论 

  课后学习:

  1.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2.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 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3. 通过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认识,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 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 组织学生评价 讨论、评价 

  3 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交流上节课的作业 ,讨论 

  4 组织活动、评价 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参与活动 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角色。 

  2 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扩展练习

  《青春符号》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进取,青年才能发出巨大能量,推动历史车轮。

  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旗帜。

  G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 =朝气 + 勇气。

  ……

  请你模仿上面内容,在23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

  2、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通过对《繁星》的学习,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阅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导入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学生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3 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要求: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 阅读、在书上关键处圈点勾画,讨论 

  4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作者的文章写得很美,仿佛将我们也带入那美丽的夜晚与他一同仰望天空中的繁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星星写得这么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作分析) 朗读,思考,交流 

  2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星空图再进行描写,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写片段、交流、评价 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运用诗句

  课后学习:整理修改自己的小文章。

  第5课时 《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2、能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用其他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的理解。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朗读,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思考、交流 

  2 学习评价: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 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交流  

  课后学习: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6课时 《冰心诗四首》

  课堂学习:

  《纸船》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 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请同学配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朗读,思考 

  2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交流 

  3 教师范读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思考、交流 

  2 合作探究: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拓展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写作,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课后学习:

  1. 自主学习《母亲》,完成探究一。

  第7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

  1、 能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简单复述故事;

  2、 能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感受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 欣赏,介绍 

  2 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朗读,批注。 

  3 组织交流 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这个时候,船长出现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牺牲了。从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看书,做批注 

  2 组织学生发言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发表看法 

  3 讨论: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船长死得值不值得呢? 思考,辩论交流 

  4 雨果的原著中,有这么一句“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读完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讨论,交流 

  第三块:拓展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思考,交流 

  2 组织学生发言 发表看法 

  3 教师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思考 

  课后学习:

  阅读赵忠祥的《岁月随想》中的一段文字,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在我与杨澜主持的节目中,有一次涉及一个关于船长职守的问题,如果一条船遇到险情,只有一条救生艇,船长能否先离船去寻求外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场景:一是80年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惨案,我看过根据这个海难拍摄的故事片《冰海沉船》,我记得最让我动心的是设计师的戏。当这艘触到冰山的客轮正在下沉,女人、孩子首先被送上救生艇时,这艘船舶的设计师,却正在船舱中沉默独坐。这时一位船员冲进来,请他上甲板,准备逃生。这位设计师平静地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没有贻笑大方。”既没有悲壮的举动,又没有感人的言语。而身外的一切惊呼惨叫、手忙脚乱、勇敢与怯懦、献身与自私、镇定与心慌、大度与猥琐、高贵与卑贱,在死亡面前一一照见了原形、本质和道德修养。这位设计同这艘前无古人的豪华游轮的设计师和所有船员乘客一样,作为首批乘客曾享受过那启航时的新鲜、愉悦和旅程的舒适,如果安全抵达目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了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话题。不幸的是,这个“如果”被巨大的浮冰粉碎了。幸免遇难的人,不幸遇难的人,本人与他们的亲人,都有了更复杂、更深层的回忆,而这位设计师却决心与他的伟大作品同归于尽,因为这是他的成果,也是他的生命。他不为救生艇的不足,而舍己为人,我想即使大家都上了救生艇,他也不愿独生。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 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复习背诵默写旧课 背诵,默写 

  2 组织学生默读新课 默读课文 

  3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4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 

  课后学习:

  1、 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 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朗读,思考,准备 

  2 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 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 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 写作指导 完成练习三 

  3 交流,修改 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民意测验,请问: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 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引导

  2 过渡:不少同学谈了对痛苦的认识,那么,这些认识是否对呢?到底应该如何来评判呢?

  请同学们读《幸福是朴实的》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附后] 阅读,批注,思考 

  3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思路及结构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4 总结此类文章的写法规律 思考,讨论 

  5 教师归纳[投影]

  写感悟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言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  

  6 小组交流,总结,全班交流  

  7 过渡: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感受、认识,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时间为15分钟。 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7

  “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一、预设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简介作者,表述“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

  2、对以下字词要求做到“三会”(会写字形,加点字会加注音,会释义)。

  幽灵、湍(tuan)急、你推我搡(sang)、猝(cu)死、肇(zhao)祸――见书下释。

  弥漫、小心翼翼、负载(zai)、窟(ku)窿(long)刹(cha)那间、势不可当(dang)、开交、酣(han)睡、蓦(mo)地、井然有序、巍然屹(yi)立、须臾(yu)相提并论――补充(见教参)(共18个)

  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口述故事情节。

  4、细读第一部分,口述自然环境描写,“诺曼底”号、“玛丽”号轮船的交代对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5、表情朗读三、四部分,表述三个场描写,刻画了船长的哪些高大形象。

  6、找出文中意义含蓄、难以理解的句子,加以体会,并口述它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故事情节:

  思路:海难发生前――海难发生――海难发生中――海难发生后

  分段:(1―5)     二(6―9)    三(10―46)    四(47―50)

  段意:“诺曼底”号 “诺曼底”    哈尔威船长     哈尔威船长

  情节:雾海夜航。   号被撞。      指挥救人。     以身殉职。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中心思想:

  本小说,叙写了“诺曼底”号上的哈尔威船长在海轮遇难、忘我救人的过程,歌颂了“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精神。

  3、写作特色。

  (1)场面描写惊心动魄,悲壮感人;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

  (2)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

  三、教学设想。

  第  一  教  时

  一、激发兴趣(3分钟)

  “生活中你定会看过别人遭受到灾难,自己也有可能经受过灾难,你看到别人是怎样排解的,自己又是怎样排解的?”围绕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畅谈,从而导入  新课,并板书课题:略

  二、制定目标(8分钟)

  1、方法、过程。(5分钟)

  围绕“(1)预习后,根据你对课文的熟悉,你认为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哪些东西?(2)本节课我们应首先解决哪些问题?”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1―2人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确定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若目标与“预设目标”相吻合最好,若不吻合,以学生的目标为准。

  2、板书讨论结果及内容(学生、老师板书皆可)(3分钟)

  画  为(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板书  (2)学会生字词:见“预设目标2”(以学生意见为主)

  内容  (3)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学习过程(围绕制定的学习目标组织学习)

  1、汇报预习结果:作者简介,小说三要素及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分钟)

  (方法:学生举手发言)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7分钟)

  (1)在练习本上默写18个生字词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

  (2)抽样检查学生对18个词语理解。(口头表述)

  3、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7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点名表情朗读课文。

  (2)让学生自高奋勇地站起来口述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提出:小说的主人翁是谁?围绕这位主人翁是怎样展开故事情节的?

  板书:主人翁:哈尔威船长

  情  节:见教材分析1

  四、布置作业 :

  1、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讨论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弄懂?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 

  2、预设作业 :

  探究性阅读课文,把探究的结果写下来,准备第二节课发言

  第  二  教  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方法:师生交谈)(2分钟)

  同学们,课后对文章进行探究过了吧?探究的结果又写下来了吧?下面就请你们把探究结果交流一下。

  二、组织交流(方法:学生讨论)

  三、汇报讨论结果(方法:学生发言,老师作适当归纳点评并作适当板书)

  预设结果:(以下答案作参考,只要学生口答就行了)

  1、文章第一、二部分写海上雾浓夜黑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答案:为发生海难打下伏笔)

  2、文章第一、二部分又写了哈尔威船长谨慎驾驶,轮船缓缓行驶“诺曼底”号轮船的年轻;“玛丽”号轮船负载特别大,行驶速度快有何作用?

  (答案:初显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说明海难责任不在“诺曼底”号,而在“玛丽”号)

  3、海难发生时,“诺曼底”号船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哈尔威船长又是怎样指挥救人的?结果又是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人是惊恐万状,一片混乱,蜂拥救生艇;船是海水哗哗往里灌,势不可当。消除惊恐强调救人――了解情况,确保无其它险情发生――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结果船长屹立舰桥,随船沉入深渊。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英雄。)

  4、理解下面五句话的含义:

  (1)第14节:“实际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答案:忘与不忘都可以,只要说出理由都可以。)

  (2)第35节:“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答案:船长宣布的纪律,显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权威,体现了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第37节:“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答案:生死存亡关头,总有人自私为己而卑劣,总有舍己为人而崇高。)

  (4)第38节:“…………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答案:船长镇定自若,指挥救人,人被救后,船才沉入深渊,这仿佛都听从他调遣。)

  (5)第50节:“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权利。”

  (答案:画龙点睛地提示了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力救人,与事业共存亡;

  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在死亡面前,

  最能考验人,船长接受了考验,放射出了英雄光彩,显示了英雄本色。)

  四、检测学习效果:

  口答文后“探究练习一、二、三题”

  五、深化能力(课后完成)

  1、时文阅读与分析

  男子一条皮带英雄救美

  武汉8月23日电  家住武昌的金先生碰到了这么一件事,为了营救一素不相识的女子,他与歹徒搏斗拼到负伤,最终在公园保安的协助下,勇擒劫匪,在公园里面

  演了一出正气歌。

  前日晚11时30分许,供职于某外企的金先生独自在中山公园里溜达,他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救命”,一妙龄女子正惊慌失措地跑过来,在她身后,一身穿深色条纹T恤的男子正挥舞着一把近半米长的自制刀具追着,“把包交出来!”该男子一边追一边低声吼着,金先生见此情形,大喝一声:“闪开!”歹徒愣了一下,趁这工夫,金先生将该女子一把拉到身后。

  此时,歹徒凶相毕露,挥舞长刀向金先生扑过来,搏斗中,赤手空拳的金先生不慎跌倒在地,左臂被划了一刀,鲜血直流,金先生情急之下,抽出自己身上的皮带,伴随着一声大吼冲向歹徒,歹徒见此情形撒腿就跑。

  时文分析

  (1)选文的体裁我们还没有学习过,有同学能说出选文的体裁吗?

  (2)就标题或课文内容你认为可以作怎样的修改?

  (3)金先生的语言和哈尔威船长的语言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金先生是先拨打“110”再救美好,还是直接救美好。

  2、以“遇险”记或“遇难”记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六、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参P33-34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8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洛城一中赵磊

  指导及点评寿光教研室 刘湘玉

  师:同学们好,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一个智力测验,大家请看屏幕。(教师出示课件)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就是船上那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话,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助全家脱离险境。

  生:我想我和爸爸先下到水里,让妈妈一个人在破船上,这样船就不会沉了。

  师: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为什么船就不沉了呢?

  生:因为船上的重量减轻了。

  生:我想用木桨把船打碎,一人一块木板趴在上面,借水的浮力飘浮在上面。

  师:你可真有办法。

  生:我想我可以脱下自己鲜艳的衣服来回晃动,让远处的船发现我们。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如果船大人多,又在夜深雾浓之际,你将如何处理呢?请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一生简述后,一生讲评)师:故事我们听完了,不知道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呢?(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随便谈,有一点谈一点,有两点谈两点。一时还没有什么感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课文前面说船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后面又说船上有61人,不知那四人指的是谁?

  老师:这位同学开始提问题了,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再加上船长,机械师,大副-----

  另一学生:克莱芒。

  老师:我想也是这样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谁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提出?

  生:课文结尾说:“面对死亡,他又成功的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权利”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大家想过吗?

  生:(沉默)

  师:这种的权利是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呢?(生:不是)

  师:是不是个人享乐呢?(生:不是)

  师:这种权利是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是真正的英雄的权利!

  学生:我刚看到课文的题目时,认为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读完后发现它是写人的,这算不算文不对题?

  老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给他解释一下?这需要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刚才那位同学看法的理由。

  生:事由人为,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了。

  师:说得太好了!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本文运用了很多的描写?

  师:具体有哪几种?

  生:有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师:能不能找几例呢?(生找例子,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方式?(生沉默)在本文当中还有一种成功的运用另外一种描写方式,叫____细节描写。

  生问:老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师:这样吧,老师来画棵树。(师一笔画出树的主干)这美术中叫做勾勒,(师仔细的画叶片、芽苞),这叫工笔细描,这个工笔细描,就颇似我们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在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运用过这种描写手法的?

  (生找了几处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叫《杜十娘》的歌呢?(有的学生听过)有没有同学知道杜十娘的故事?

  生:她本是个风尘女子,后来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好像叫____李贾的,随着他就走了,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李贾把好卖给了一个富家公子。

  师:就在李贾把杜十娘卖掉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杜十娘打量他的面部表情,“欣欣然若有喜色”,了了数笔,便把李贾的丑陋嘴脸给勾画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儒林外史》的?(学生有的说读过)

  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叫严监生的,他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师表演)就是咽不下气。亲友们猜:可能是有两箱财宝没有找出来?还是有两个姨太太没来呢?(生笑)大家猜猜,还是她的妻子最了解他,就挑出了煤油灯两根灯草中的一根,于是他就死去了。请大家再找一找我们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细节描写?

  (学生找细节描写,举手回答)

  师:再请一位同学在刚才那位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加上这些细节,再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一生复述,学生评点,认为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师: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二位同学的复述就成功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生1:老师,我想谈谈哈尔威船长这个人。师:好啊。

  生1: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英勇、沉着,他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使救授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是殴斗。(师点评后,生将其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用“镇定自若”比用“沉着”更恰当一些。“面对着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生:惊慌失措: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举止失常。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生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做到镇定自若吗?

  生:会。

  师:勇气可嘉。可时,真的处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怕是就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了。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师展示课件,读课文“震荡可怕极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

  生:很害怕。好恐惧等。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用:在1999年烟台海难中的幸存者杜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当时心里只想两件事:(让学生猜一猜)一个是我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另一个是呛死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呢?他做了些什么呢?

  生:想到是大家,组织抢救工作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找出几个角色,老师叙述,不时穿插,如学生声小了,师: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你能压得住吗?大声点,不要太吝啬,再大点,要有力,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来读一些这句: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够了”指导学生用升调、降调、重读等,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猝然而至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死亡,一边是惊慌失措,一边是镇定自若,为什么独有哈尔威船长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呢?

  生:因为他是船长。

  师:是船长就一定能镇定自若吗?

  生:(思考后)他不仅是个船长,而且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船长。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请生把忠于职守写到黑板上)

  师:哪一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忠于职守”呢?

  生: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譬如说:教师的岗位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那么,哈尔威船长的职责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为一名船长,他最大的职责就是开好船,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他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不在哈尔威船长。

  师:何以见得?

  生2:文章以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没有吊以轻心。(师:更不是酒后驾驶)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3: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负载又特别大”。

  生4:是“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的。

  师:同学们为哈尔威船长作了很多的辩护,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激大家的。

  生1: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船长,他毕竟与人撞船了,差点让这么的人葬身鱼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生2: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的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60人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师:还记得,刚毕业的那年,与同学们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1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那段话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发人深省,他常我想起,良知、道义,还有生命的本质……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学生1:老师,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一个沉着的人

  点评:

  这是赵磊老师在安丘“潍坊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暨中考研讨会”上出示的一节示范课。本堂课无论是三个维度的达成,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的光辉形象,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课堂上,赵老师正是通过这些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______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学生在讨论“哈尔威船长死得到底值不值”这一问题时,老师并没有立即亮出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大讲特讲“生命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也就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入时代活水,从“克拉玛依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特别是赵老师富有激情的一段独白高潮语,掷地有声,字字镌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可以说,实现了教书与育人文道统一。

  二、抓住诵读来迁移知识强化能力。这节课有三个高潮,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这个环节,他没有生硬塞给学生概念,而是用简笔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了什么粗线勾勒,什么是工笔细描,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来忆读,即回忆一些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或者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句子。通过“忆读”就巧妙利用课文中隐含的迁移因素,将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增加教学情趣。运用“忆读”的教学手法,能有力地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形成热情勃发、深入持久、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第二个高潮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演读那段对白,也为课堂增加了光彩。很多课文就需要这样的演读。演读,就是表演式的诵读,就是表情诵读活动。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分一下角色,也可以精细地剪辑课文,一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处理为一篇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朗诵材料,学生演读的那种教学情景真是让人心醉,让人心动,让人感到那是教师的辛苦讲析永远也达不到的生动境界。

  这种读在教学中能收到奇效,学生陶醉还来不及,怎么会打盹?这就是在学生活动,“新课标”所强调的“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第三个高潮是学生的质疑讨论环节,这就叫“悟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析,而是通过学生自已的品读感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哈尔威船长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船长。有的学生提出:“他必竞是撞船了,怎么说也说不过去”,而另一此学生就从课文中找论据来为哈尔船长辩护,学生思想越辩越明,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这就把握住了语言训练这一关键中的关键,无论是老师的范读、师生的各种诵读及快速背诵,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够了”这一句时,会场中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完全可以说这是用“读”把课堂推向了精采的高潮。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9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弥漫(  )   推搡(  )  猝然(  )   肇祸(  )  须臾(  )

  殴斗(  )   屹立(  )  刹那(  )

  2、___不可挡  小心___ ___   ___身鱼腹   惊___万状  失魂落___ 井然有___   ___己救人   相___并论  ___于职守   ___丝不动

  3、解释下列词语。

  猝然:

  搡:

  肇祸:

  剖开:

  酣睡:

  募地:

  须臾:

  巍然屹立:

  镇定自若: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___,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九三年》等。

  5、《“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      ,它按照“雾海夜航       →       →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

  〖点击思维〗

  1、“猝”不要读成“cuì”;“殴”要注意声调的标注位置;“刹”不要读作“shà”。

  2、“井然有序”不要写成“井然有续”;“ 相提并论”不要写作“相题并论”。

  3、解释词语时如果不结合语境,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巍然屹立”本意是指“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但在文中这样解释就完全错误了。

  4、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5、在初步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体裁,主人公和故事情节。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语言特色〗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片段,体会作者怎样以生动精彩的语言表现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的。

  片段一(16―35):这段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述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这样描写,与当时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哈尔威首先在确认不可能发生爆炸等险情之后,进一步申明救人决心,又严肃纪律,一切高度紧张而井然有序,可见其作为船长的沉着老练、敬业尽责,勇于决断的绝对权威形象。

  片段二(39―41):短短一句话,把船长的救人责任和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未来的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一个极富人情味的英雄船长形象跃然纸上。

  片段三(47):这是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浓缩为铁铸的雕像定格在读者的心里。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形象。

  〖把握重点〗

  一、简介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基本手段,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小说一般根据篇幅的长短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二、课文内容概述

  “诺曼底”号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自己却被海水吞没。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品质。

  三、故事情节

  从文章的开头至“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写“诺曼底”号雾海夜航;从“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至“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写海难发生。从“‘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至“须臾, 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写 哈尔威船长舍已救人。从“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至最后,赞美英雄的船长。

  〖攻克难点〗

  文中很多句子含义深刻丰富,理解起来有难度。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下列句子的深刻内涵。

  1、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2、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

  人中总是有卑劣,有崇高,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3、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表现为全力救人;“做人之道”,表现在救人中所体现出的人生理念。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说他在死亡面前,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质询疑点〗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船长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必要的。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他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这也反映了船长崇高的人格魅力。

  〖主干知识〗

  1、 mí  sǎng  cù  zhào  yú  ōu   yì  chà

  2、势  翼 翼  葬  恐  魄  序  舍  提  忠  纹

  3、猝然:突然,出乎意外。

  搡:猛推。

  肇祸:闯祸。

  剖开:破开。

  酣睡:输水。

  募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巍然屹立: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文中指哈尔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伟大形象。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4、法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5、小说  海难发生  舍己救人  哈尔威船长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  ,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作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1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          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          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          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作者,导入  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  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

  二、     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     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     研究性学习:

  (1)              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              [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     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加强指导。

  八、     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

  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篇12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以环境烘托、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品读交流中学习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品读中感悟船长所具有的英雄品质: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等品质。

  教学方法:讲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课时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了解雨果,做一个知识卡片

  3、圈划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以及其他重点句子,并且做批注。

  说明:

  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船长的形象鲜明,感悟船长所具有的精神,对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同学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而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英雄”的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把朗朗读书声还给课堂,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魅力。同时,这篇课文蕴含这丰富的人文精神,光*我们读一读,品一品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文教统一,实现文本的情感价值教育目标,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者联系自身谈一谈,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有实现了文本的教育作用。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熟悉文本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

  (多媒体显示课题)

  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诵读,感悟。” 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被玛丽号撞了个大洞,人们都很惊慌,船长哈尔威镇定地指挥大家逃生。

  师:结果呢?

  生:船长60人全部被救,船长却牺牲了。

  师:非常简炼,请大家面对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互相把这个故事再概括一遍。

  (学生互相交流故事梗概。)

  二、研读文本,感悟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师:最终船上60人全部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随船牺牲了,他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1谁能为大家读一下哈尔威船长牺牲时的表现?

  (生读最后四段)

  师:一句话也没有说,一个手势也没有做,哈尔威船长就这样选择了与船一起沉入大海。他是个真正的英雄!活着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牺牲前说了那么多话,做了那么多事,下面请大家还是和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文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读的时候要联系联系上下文,体会着当时的情境,读出你对这些话的感悟,你还可以随时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你们的感悟。

  (生读这些句子)

  师:大家都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些话的感悟,想谈哪句就谈哪句,可以谈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

  生1:老师,我和他一起读船长和机师、大副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读出了灾难来临时船长和船员争分夺秒的紧张,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时候,船长除了组织大家争分夺秒地逃离灾难,船长的话语里更有一种力量,能让大家一颗惊慌错乱的心瞬间安定下来,那就是他的

  生:(齐答):镇定!

  师:对,船长的镇定。那么船长的镇定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生1: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的那一段对话就能很好地体现船长的镇定,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船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大家都只顾自己逃命,甚至连逃命的小船也被他们打翻了,这时候,只有船长能保持冷静,了解船的受损情况,在了解逃生的时间,然后安排大家有秩序地逃生。我还觉得这里不仅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也体现了他的指挥有方。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得真好!那么让我们在读一遍刚才那两位同学读的内容,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船长的临危不乱,冷静来。

  (学生齐读)

  生2:老师,我来读一读第13节船长“吼”的那一段。(读)我觉得这一段话也能体现船长的临危不乱,当灾难降临时,大家都在忙着逃命,只有船长还站在指挥台上沉着的指挥。除此之外还能体现他的舍己救人的精神。分明船上总共有61个人,可是他只说要把60个人就出去,他把自己给忘记了。而且最后这60个人都获救了,只有船长牺牲了。这就是典型的舍己救人精神呀。

  (他还没来得及坐下,一个同学就已经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船长最后是自己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大海,是他自己放弃了生存的机会,我想他应该也有时间逃生,即使没有时间逃生,他一个船长应该可以游泳游到救生艇或者玛丽号旁边的。是他自己选择了死亡,就不应该说是“舍己救人”。我反而觉得是船长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不应该学习他这种对生命的淡漠。最多只能说他具有忘我的精神。心里只有别人,忘了他自己。

  (教师里响起了交头接耳的声音。大家一直把船长当作大英雄,应该学习他,可是没想到竟然有同学对他提出批评.老师要正确引导。)

  师:大家觉得呢?这到底是算“舍己救人”还是“忘我精神”?是对生命的漠视,还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个问题也是老师没有仔细考虑到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明确一下。

  (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论辩。)

  生1:老师,我们组也认为这不是“舍己救人”。因为的确是船长自己选择了死亡,有机会求生他却放弃了,反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不珍惜。不值得我们学习。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认为船长虽然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但是他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当然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应该学习。

  生3:船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我看过我哥哥的历史书,里面讲到甲午战争时,有个船长,敌人叫他投降,他不肯,后来他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到海里。他临死前说“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想哈尔威船长应该和那位船长是一样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让他们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海底。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对,你讲的那个船长历史上确有其事,他叫刘步蟾。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心驱使他选择了与船同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位哈尔威船长,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船长。这艘当时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大邮船,就是船长的骄傲,也是他的荣誉,多年的随船指挥他也对这艘船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把这艘船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是,这艘船竟然只行驶了7年就要葬身海底,这对船长而言,简直无法接受,所以船长宁愿象英雄一样的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活在以后的悔恨中。而这正是当时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一种“英雄观念”。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那么,我们最好理解为船长的

  生齐答:忘我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生:我找到的是第11节和第15节。这两节分别描绘了灾难降临时人们的惊惶失措的反映和船上的险情,从侧面烘托了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特别是当时船上其他人的反应和船长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船长的这一特点。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在生读的时候老师准备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截取片段)

  师:你读的很好,读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惊慌失措。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影像资料。片中描绘的就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的场面。大家在观看的时候,用心体会当时的场面以及船长这时候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播放影像资料,学生欣赏体会,老师在旁边加上一些旁白)

  师:我们再一次体会了船长的英雄品质,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吗?可以互相交流片刻。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生: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但我还是想讲一讲。

  师:很好。有想法,要大胆的交流。没准你讲的就是对的。

  生1:我找的是第35、36、37、38节。我觉得这几节的内容都好像是在说船长的精神很伟大,以致于船上的所有人都服从他的安排,可是我没弄明白,船都已经无法操纵了,怎么还听从他的调遣?

  生2:老师我来补充,作者是说“仿佛”连失事的船只也听从他的调遣,我想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说船长的精神品质感染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听从他的指挥,甚至连灾难和船只也听命于他,一切都进行得很有条理,灾难本来要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可是死神也因为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出色指挥而退却了,没有夺走任何一个人的生命。

  师:你分析得真透彻,那么刚才这位同学你能理解了吗?大家能理解这几节的内容吗?

  生:能。

  师:船长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从灾难中逃离出来的人更是无法忘怀,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大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简单的分析吗?

  生:有很多的,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师文章的最后几段。这几段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突出了船长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这里作者把船长比作是“屹立在船头的雕像”,只有很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山才能用“屹立”这个词,而作者用这个词说明船长这个人物在当时的人们以及作者的心目中是非常高大的。只有非常伟大的人物才能树立雕像。这也能体现这一点。

  生2:老师,我补充,文章的题记作者说的“真正的强者”毫无疑问就是船长。在文章中,作者明确地讲“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以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这些句子,不用我分析,都可以看得出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

  师:你们分析得真棒!确实,在所有人心目中,哈尔威船长就是一名真正的强者!就是一位有着伟大灵魂的英雄。他的伟大的灵魂指的就是

  生齐答:临危不乱,忘我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指挥才能。

  三文本主题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把握住船长的英雄形象了。哈尔威船长始终履行着他的做人之道,他是真正的强者。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强者?或者说除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人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觉得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跳《千手观音》观音的演员、还有我们课外阅读中那个叫黄美廉的女孩等等等等等等好多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被他的这么多个等等逗乐了。)他们的生命甚至可以说是有缺陷的,可是他们都能够微笑地面对人生,奋勇拼搏,让他们的生命甚至比正常人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要学习他们,也要努力的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师:你的偶像真多,如数家珍般一下子就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强者。你讲的这些人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没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大家不太熟悉的生活中的强者,或者你认为的英雄?

  (有个同学欲言又止,老师眼神鼓励他。他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就是一名生活中的强者。他身体行动不方便,但是一个多学期他从来没有缺过课,他也总是拒绝我们扶着他上厕所,宁愿一个人慢慢地花很长的时间去做我们普通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总是那么开心。他也是一个强者。(补充说明:某某同学是一个重度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型学生,一直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

  (全班同学都朝他讲的那位同学望去,有个同学带头鼓起了掌,在全班同学如雷般的掌声中,那位同学笑得真开心。其他同学在这个同学的引发下,纷纷举起了手,但刚好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来了。)

  师:看来大家还有很多英雄的故事要和我们一起分享。那么这样,把你心中的故事以《身边的强者》或《我认识的英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明天课前交流。

  【教学反思】: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

  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