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 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奇妙有趣的夹竹桃吧。
(播放夹竹桃视频)
过渡:看了这样的画面,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出示第六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
(韧性、幻想)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1、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出示学习要求提示)
3、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换一种说法。造句。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8、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9、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 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出示)指导朗读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月光轻柔,大门内夹竹桃香气四溢,花影迷离,多美的意境呀!置身于这优美的氛围里,人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那墙上的花影,叶影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
◆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读。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
(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汇报。
5.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季爷爷之所以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 ),又能( ),这是夹竹桃的表面所不能表现出来的,作者真会观察,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善于观察,对于人或事物,我们不能只看起外表,更要注意它的内在美。让我们记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
1、 造句
2、 读课文,背诵4.5.
3、 仿照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板书:
值得留恋、值得回忆
奇妙有趣
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爱上夹竹桃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突出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主要问题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为学习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像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那个最初抛出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对夹竹桃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引领本节课学习的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线路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并及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句子。
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我又设计了“文中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个问题。通过和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引导学生读第一个自然段,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习升华。
教学时,我以“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引导。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季羡林先生面对挫折不屈服,富有韧性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设计了“我想对夹竹桃说””我想对季羡林说”“我想对自己说”这一练笔训练。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以及作者所产生的幻想,品味课文的语言,培养审美的情趣。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导入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次见面,陈老师要送给大家一点礼物,这是什么?(生:夹(jiā)竹桃)
师: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生齐读:夹竹桃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几个方面,谁来告诉大家?(板书:花色、韧性、幻想 )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笫6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课件出示1和6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
( “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 “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 “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 )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这是读书的好方法。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读书!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她是什么样儿的呢?自渎第二小节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
3、学生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联系画面归纳)
(屏幕依次出现: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4、指导朗读 (读出火的热情,雪的宁静,水火相融的情趣)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读,再齐读(板书:奇妙有趣)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
学生自读,划出相关句子 。
师: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行吗?
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课件出示句子1 )
师: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其实只要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又长出”这些词语,就能表现她的韧性了)(悄悄地,一声不响,表现她默默无闻的奉献,正是它“柔”的一面;又开出,又长出,表现她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板书:生命力强)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课件出示句子2)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你们都体会到了吗?老师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夹竹桃不怕 ,也不怕 ,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的韧性就表现在它的 。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课件出示句子3)(抓住: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
师: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
师:这段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 (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说明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师:是啊,我们平时作文时,要表现事物的特点,有时不一定要直接描写,也可以写别的事物来衬托它。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但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月下的动人迷离的风姿吧!看看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1、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2、听了这段朗读作者的脑海里产生了哪几幅画面?
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三个幻想的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出美妙神奇)
句子1: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句子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句子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师:作者能产生这么多美妙的幻想,是因为月光下花影的动人迷离(板书: 动人迷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氛围中,看看又能引起你怎样的幻想。师范读2、3句
读后出示填空: 我幻想它是 ,它就是 。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这么多美妙的幻想,这么美妙的夹竹桃,你们喜欢吗?你们爱吗?作者也和你们一样,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样的韧性,又能……”
老师没听出喜爱之情,再来一遍。
2、同学们,自然界中,像夹竹桃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启示的事物还有很多,如青松、腊梅、荷花、蜜蜂、仙人掌、小草等,请你选择一个事物,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些事物给你的的启示。
(或者出示几首古诗如《草》、《秋菊》、《青松》等读读,谈谈体会)
4、交流评议
七、作业
1、收集赞美事物的文章,仔细读读,谈谈你的体会。(必做)
2、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必做)
3、写一篇短文,赞美像夹竹桃一样给人启示的事物。(选做)
板书设计:
花色——奇妙有趣
17、夹竹桃 韧性——生命力强
爱 幻想——动人迷离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4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
作者: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题目,练读)你听说过夹竹桃吗?(了解它不是名贵的花)
2、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并说说知道了什么。
3、师小结:(出示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它对于国学大师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出示后半句)
4、指名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
5、到底是什么使夹竹桃变成“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我们一起到文章中看看。
二、学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要求:借助课文后面的生字新词,特别注意一组多音字和后鼻音字。大声朗读课文,长句多读几遍,难读的词反复读一读,争取读通读顺。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正音。(出示“参差”及它们其它的读音)
2、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再次自由朗读,思考:是什么使夹竹桃成了季羡林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根据课文其他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指句回答
(3) 找出课文中回答这一问题的段落。(出示最后一段)
(4) 理清课文结构(总分总)
3、精读课文,
(1) 看到“韧性”,你想到什么?(板书:生命力强、坚强、永恒……)
(2) “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 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
①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其他学生思考从哪些具体地方感受到了它的韧性。
② 指名回答,扣住关键字词理解内容,并引导读好。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l 你来读一读。
l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 这样的情景,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前赴后继 接二连三等等)
l 这就是“韧性”,永远不会凋谢的、永远那么旺盛的“韧性”。谁来把这种韧性读一读?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l 读着第二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l 看得出你已经理解“无日不”了,这其实是个什么句式?仔细看看下一句,是否有类似之处?(理解“无日不”和“无不”的双重否定的用法)
l 自由读一读这两句,看看它用两个双重否定是为了强调什么?
l 不图一时的辉煌,只求一世的美丽;虽然没有惊艳的瞬间,但永存的是永恒的活力。这就是“韧性”,持久的美丽可能才是真正的“韧性”。
③ 难怪作者用一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的反问句式,将他对夹竹桃的赞美表达得如此强烈。院子里的那些花又是怎样的呢?作者难道不喜欢它们吗?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花?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 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为什么?
② 为什么作者写夹竹桃,却要花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其他的花,而且写得那么优美?
③ 迎春、桃花、凤仙花、菊花、夜来香,如果把它们看作人,那么,正当它们年少时,它们以其娇美与浓香吸引了无数目光,但它们很快会被时光所湮没。而夹竹桃却以它的韧性,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永恒的美丽,难道这不是比瞬间的辉煌更美、更可贵的吗?难怪作者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因韧性而带来的别样美丽。
(5)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作业
1、 夹竹桃不仅以它的韧性吸引了作者,更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幻想。今天,第一项作业,好好读读其它自然段,跟着作者感受平凡的夹竹桃给人的遐思。
2、 钢笔字。
四、板书设计: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
此课是在学完《广玉兰》之后进行,是在“咏物抒情”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的课文学习,学生对“咏物抒情”这一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为此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学习中学会想象感悟的读书方法与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进行品析鉴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资源整合
1、与主题学习“咏物抒情”相结合,进行学习迁移与类化
2、与助学案相关知识相配合,提高有效学习
3、与季羡林的其他名篇《槐花》相整合,进一步感悟他的“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4、与主题阅读丛书相结合,拓展阅读面
五、教学方法
1.主题背景下的课文泛读:《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都同属于一个主题“咏物抒情”,因此,本课的教学起点应从属于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在“划分主题----概括内容”这一环节之上,通过泛读,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对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 助学引导后的精读:学习本课之前,发放给学生一份“助学案”,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根据文章生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读
3、想象悟读:以3、4自然段为范例,通过情境叙述性语言, 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画面,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
4、对比品读:在详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 的策略之下,在想象情境、感悟画面的基础之上,对比品读夹竹桃与其他花的不同之处。
六、教学过程
1、感悟花之美,衬托铺垫下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堂学习之前,结合课文第3段内容,我引导学生观赏春夏秋冬各种花的图片,同时相机理解“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的含义。
•2、以问促究,了解作者
•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感悟花美基础之上,用 这样的问题,引出对作者的关注,用一系列图片和文字拓展资料,介绍季羡林。
学到此,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这样一个大家,对夹竹桃如此衷爱,原因究竟何在呢?”这样的补充拓展,会更能激起学生对夹竹桃的好奇,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3、一问相连,理清线索
有了相关兴趣之后,我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线索。
所以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季羡林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在泛读基础之上,认识到作者是从“色彩美、花期长有韧性、花影迷离”这三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
用这样的问题串起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无形之中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4、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之本,读是语文学习之法。充分的读,有效的读,有情的读,会更好地促进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于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线索之后,针对相关的2、3、4、5自然段,结合相关段落写法特点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
•(1)图文对读第2段,感受夹竹桃色彩的美
对照图片,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2)情境悟读第4段,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大,领悟对比写法:
运用情境补充式语言:如在和煦的春风里,各种花儿争相开放,他们迎着春风,伴着细雨,大门内的夹竹桃在迎风吐艳等,感悟想象夹竹桃春、夏、秋三个季节中“迎风吐艳”的风姿,从而启发学生从此段文字中体会到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为此段的感情朗读和感悟对比写法做好背景渲染。
•(3)想象品读第5段,感受夹竹桃月光下的美
• 此段教学中,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
•我想它是地图(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 ),……( )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 )。……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5、花语相伴,内化提升
•当学生对夹竹桃的特点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之后,对作者内心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为夹竹桃设计花语”这一实践形式,将感情内化为行动,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6、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 通过《夹竹桃》这一课,学生领悟到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进而利用助学案和主题阅读丛书,让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名篇,进一点体会他于平凡物中体现睿智的独特视角与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 夹竹桃
最值得回忆留恋
色彩美
花期长,有韧性
花影迷离
爱上它
八、教学成效
《夹竹桃》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文”用“语”为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学生自学;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学生广泛的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7
一、交流预习内容,梳理疑难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
生:夹(jiā)竹桃
师:也请你读。
生:夹(jiā)竹桃
师:两位同学读对了吗?
全班学生:读对了。
师:多音字“夹”,在这里为什么读一声啊?
生:夹一声的意思有夹杂和掺杂的意思,夹竹桃这种植物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夹杂着两种植物的特点,所以这个字念夹(jiā)。
师:你的预习非常充分,根据字义判断了多音字的读音,我们都来看字典中的解释。(出示字典中的解释)我想请你再来说一说,为什么夹在这里读一声?
生:因为夹它是夹杂、掺杂的意思,而夹竹桃都很像两种植物,所以它念“jiā”
师:对啊,你看(出示夹竹桃图片)花像桃花,叶子像竹叶,夹杂二者的特点,所以夹读一声。你再来读读课题。
生:夹(jiā)竹桃
师:全班读。
全班学生:夹竹桃。
(二)交流预习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结合预习卡,实物投影)
生:我想给大家提醒“藻”这个字。先请大家来跟我读一遍。藻。
全班学生:藻
生:这个“藻”,它是一个上下结构,这个草字头要尽量写得长一点,把下面盖住。请大家再来跟我写一遍。
师:写在你的学习题纸上,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全班学生书写“藻”。教师巡视。
师:给大家看一看你写的字。你看,她提醒了我们把字写漂亮的关键笔画,赶紧在生字表上把它标注出来。还有谁也想讲一讲?
生: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字,请大家先跟我读,“凄”。
全班学生:凄。
生:凄,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上部分的竖下面不要出头,并且要写在竖中线上。底下女的这个横要写得长一点,这样才能使字美观。请大家来跟我练习一下吧。
全班学生书写“凄”,教师巡视。
师:你看,竖要出头,“女”横拉长(手指),她就做得很好。另外,老师也想给同学提个醒,这个横再长也不能超过两点水,注意这可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咱们再来写一个。
全班学生:再次书写“凄”。教师巡视。
师:(实物投影展示)你们看,这次就写得更好看了。
(三)梳理问题
师:生字我们交流到这里,课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不明白的问题都写在了预习卡上,按照惯例,小组长应该把你们组集中的问题进行汇总,来,我们展示一下。
(组长上来摆问题条,实物投影出示)
出示小组问题。
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开始浏览这些问题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大家都提到了“作者为什么都爱上了夹竹桃?”这个问题。
师:是啊,你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几乎每个小组都提到了“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板书:喜爱?)还有吗?
生:我发现只有一个组提出了“夹竹桃为什么只开三季?”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无法在这节课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书中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说的有道理,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探究。你看,我们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筛选问题了。下面,那我们就来先解决大家都关注的这个问题。
二、探究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可以圈圈画画,做批注。
全班学生默读,思考,圈划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第四自然段中体会到夹竹桃的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的可贵,所以我认为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是这段吗?同学们,刚才她提到“韧性”“可贵”(屏幕上圈出词语)都是这段中的词语。抓住关键段落中重点词句,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原因,非常好。(板书:抓重点词)但是还不够全面,还有没有补充?
生:请大家看第六自然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夹竹桃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夹竹桃富有韧性,另一个原因是月光下的夹竹桃能够引起作者许多幻想。
师:嗯,你的方法很好,关注到了中心句,也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板书:找中心句),还有补充吗?
生:我还发现它的总起段,就是第一段“夹竹桃不是什么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话,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的值得留恋,值得回忆使得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这份爱。对作者喜欢它的原因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第二段看出来,作者家里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十分有趣。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原因。
师:哦,你说的这些是花的——
生:颜色。
师:你看,有时候我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也能够解决问题(板书:颜色),我们的同学很会学习。三个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梳理出要点,列一个提纲,这样就能避免答题有遗漏,或是不全面了。现在我们小组合作,梳理要点,列出个提纲。写在组长的学习题纸上。
全班学生小组合作梳理要点,列提纲。教师巡视,收集值得学习的小组提纲。
师:这个小组先派个代表说一下。
生:我们总结的夹竹桃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它的花色,红白相间(jiān)(教师纠正“间jiàn”)十分有趣。夹竹桃的第二个特点是富有韧性,表现在花开三季,无不奉陪。夹竹桃第三个特点是月光下它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师:这个小组把要点梳理了出来,而且很有特点,像一幅画一样深深记在我们脑海中。回答得也很全面。老师还想推荐给大家看看这几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实物投影)
图片1
很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个小组是用列提纲的方式,要点梳理全面。
图片2
我们把要点梳理出来了,现在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全班同学同位互查。
师:请你来说一说。
生: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它还十分有韧性,并且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所以作者十分喜爱夹竹桃。
师:回答得很完整,并且也很流利,非常好。刚刚我们梳理要点,这个问题解决了(板书擦去“?”)
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份喜爱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先来聚焦写它韧性的第四自然段。
三、领悟表达方法,尝试实践运用
出示学习要求(师念):
默读第四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想想好在哪儿?
全班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重点关注了这一段的第一句“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我重点关注了这里的“一”和“又”,可以更好的让我们体会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更好的让读者想到,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
师:非常好,你关注到了词语的正确使用。还有吗?
生:我关注的是这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不管是在和煦的春风里,还是在盛夏的暴雨里,亦或是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每天都迎着朝阳开放。”
师:你找到了这句话,还有这句。别的同学也关注到了吗?
生: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更生动的写出了三季开花,夹竹桃强韧的韧性。
师:还是这个句子,除了排比,你还关注到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种表达方式很特别,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无”和“不”都是否定词,更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师:有两个否定词,你的发现很重要,火眼金睛。还有吗?
生:我发现它表示每天都的意思。
师:你还发现了它的意思。如果我把它换成“每天都”行吗?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把这个句子里的“无日不”换成“每天都”那这个句子的强调作用就没有那么重了。用上“无日不”这样的两个否定词可以起到强调它要表达的意思。
师:你还关注到了它的表达效果。两个否定,强调了肯定的意思。那“无日不”到底怎么把对韧性的喜爱那么强烈的表达出来呢?自己先读读看——
全班学生自读句子。
师:我们再来联系着前文,合作着读一读。
春天,院子里的花都开了,繁花似锦,此时的夹竹桃,请你读——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夏天,夜来香熏透了整个院落,花开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此时的夹竹桃,请你——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秋天来了,当大部分的的花禁不住秋的凄冷,纷纷凋零之时,夹竹桃却依然——请你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同学们,这可是3个季节,9个多月,270多天啊,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我想问问你此时什么感受?
生:我想夹竹桃是真的不能跟院子里那些其他的花比的,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真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师:看来你也喜欢上了夹竹桃。能不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是啊,不管怎样的环境,不论怎样的天气,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夹竹桃在春天、夏天、秋天都开放,韧性很可贵。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它的韧性的喜爱。
师:对啊,就是因为太可贵,太了不起,作者太喜欢了,所以就用了“无日不”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将这种感情有力的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这句话。
师: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也用了这种表达方式,能找到吗?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这也是表达强烈的情感啊!让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
师:作者太喜欢夹竹桃了,连用了两个“无不”。咱们如果在生活中也想表达一下这种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试着用“无不”来写一写。请同学们也尝试着用上“无……不……”写一句话。提笔即练字,请大家工整的写在方格里,注意写字姿势。
全班学生写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写的句子。
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270多个日日夜夜,夹竹桃无不没有美丽的姿态。
仔细读一读,看“无不”,他用对了吗?(学生没有发现)我们刚刚提到,无不两个否定词。
生:这句话里有三个否定词。
师:三个否定词,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去掉一个否定词,怎么改?
生:改成“夹竹桃无日不有美丽的姿态。”
师:能够把它改正确,能不能让它更通顺一些啊?你说——
生:改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270多个日日夜夜,夹竹桃无日不拥有美丽的姿态。”
师:“拥有”这个词用得真不错,还有同学也想改吗?你来——
生:我想改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270多个日日夜夜,夹竹桃无日不展现美丽的姿态。”
师:是啊,我们可以帮他把句子改正确,还能改得更有文采,真好。虽然这个句子有点小问题,可是他的字写得不错,很值得我们学习。也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写一手漂亮的字。
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的点滴进步,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
写对了吗?
生:对了。
师:希望我们都来想这位同学学习。有时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甚至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句子思路更开阔。请大家拿起笔来或者修改,或者再写一个句子,不仅要写正确,写通顺,字还要写漂亮,思路一定要打开。开始吧
全班学生修改句子。教师巡视。
师:我刚刚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写的句子与众不同,我们也来听一听。
生1:每次站在领奖台上,人们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
生2:在场客人听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无不拍案叫绝。
师:这两个同学的句子不仅仅局限于写夹竹桃或者植物,他们还能联系生活,思路开阔。
四、交流背诵方法,积累精彩片段
师:学到这里,看来这段话特别值得积累。背诵也要有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把第四段背出来?
生:这段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记住这个段落。
师:记住关键句子,也能帮助背诵。是个好方法。
生:理解这个段讲的东西和意思,把它记住。
师:嗯,围绕段意进行背诵,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背诵。
师:关键词语也能帮助我们背诵。老师也想推荐大家,有时候记住特殊句式,也是一种背诵的好方法。大家用喜欢的方法,练习着背一背。
全班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师:我们试一下。
全班背诵。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解决了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这个问题,关注了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学会了用“无不”造句,很有收获。课前,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第三自然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去写其他的花呢?”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很有价值,留待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
板书设计
夹竹桃
抓重点词
喜爱 花色 韧性 幻想 找中心句
红白相间 花开三季 ……
奇妙有趣 无不奉陪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可以说这是学生学写植物类文章的典范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写植物类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为: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及感受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花影迷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说教学流程
这篇文章比较适合朗读教学,因此在对文本具体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朗读”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对夹竹桃韧性的品读。根据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取“学生自学——交流展示——整合提高”这样的教学流程。首先出示两个问题:(1)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2)精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的?划一划品一品!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第3、4小节,然后交流自学成果。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如交流第一个问题时,学生通过自学发现了其它三季花儿很美,作者之所以也作了具体描写,是为了对比映衬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再如交流第4自然段时,孩子们展示朗读这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我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无日不、无不”这些词语体会夹竹桃一年从春到秋,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花开不败,体会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与之相比,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最后,我由夹竹桃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作者季羡林身上。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已对季羡林有了了解,所以现在尽管是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但是此时学生对夹竹桃以及作者季羡林的感受定会更深入一层。
第二板块:感受月光下夹竹桃给人美好的幻想。在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中心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展开的。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学生不难找到原因所在。于是,我顺势引领学生感受月光下夹竹桃的奇妙,由此再引出作者幻想的那三幅有趣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也适当地加以范读,再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让学生幻想夹竹桃还是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倾注于笔端,读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整堂课在一首小诗中结束,这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夹竹桃的品质美及文学本身给人的那种美的享受。作业的布置,我采用了“星级作业”,这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作业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学习的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9
一、 导入
师: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绽放,开得潇潇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美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在季羡林先生的心目中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最 留恋 回忆)
它就是――夹竹桃
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看了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我发现它的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难怪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夹竹桃吗?
生默然。
师:其实夹竹桃就在我们校园的围墙边静静地绽放地绽放。也许它太平凡了,所以毫不起眼,可为何成了季羡林先生心目中作者最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点明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生:第六自然段点明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师:请你读一读。
生: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原来作者喜欢的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板书:韧性 幻想 )
师: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过渡:夹竹桃这样平常的花,因为他的韧性,以及又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所以在作者心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这节课就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吧。
二、 品读
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生浏览课文。
师:找到了吗?请举手。
生:第四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读此段,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自读,师巡视。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第一句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我从两个“又”我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生生不息。
生:我还从“悄悄地一声不响”,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默默无闻。
师:它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韧性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吗?
生1读,感情平淡。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然似乎韧性还不够。谁再来试试。
生2读,有感情。
师:我似乎看到了一株默默中透着坚韧的夹竹桃。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
生: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我从“无日不迎风吐艳”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找重点词语。“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一天不,每天都开花的意思)。
师:生活中你有每天都做的事吗?
生:我每天都吃饭。我每天都呼吸。
师:孩子,你多健康啊!能用“无……不……”说句话吗?
生:我无日不吃饭。
生:我无日不呼吸。
师:人要想过好日子,首先得活着。出示:小明是个书迷,他――;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
生: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生: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
师: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那它从什么时候开到什么时候呢?
生: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
师: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你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你耐受过深秋的清冷吗?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生:争奇斗艳。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 许多花――
生:东倒西歪。
生:枝折花落。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
生:纷纷凋谢。
生:枯黄了。
师: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
生: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生: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
生: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
师: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
师::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学生读。感情平淡。
师:虽然夹竹桃一年三季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没有改变什么,但是我们读书不应该一个调啊!比如,气候要读出它的变化,春风可以再温柔些,夏雨还要更猛烈些……
生读。(感情好多了)
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我觉得作者把小院里其它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更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拥有作家的眼光,看出了对比手法的运用。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读。
师:你们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对夹竹桃的喜爱。
师:仅仅是喜爱?
生:还有敬佩。
师:请带着感受读此话。
生齐读。
生: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师:“无不奉陪”就是――
生: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
生:一直,一直。
师: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坚持不懈。
生:持之以恒……
师: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出这种韧性?
生读。
师:夹竹桃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我请三位同学分季节来读一读,此段的首尾两句大家一起读。
生读。
师:播放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图片。你觉得作者家的小院的花如何?能用书中的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生: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师:花多吗?
生:花真多。
师:简直是――应有尽有啊!
一生举手:老师,你说得不对,应该说常见的花应有尽有。
师:你读书真仔细。可是刚才我说“简直是”,并没有说“绝对是”,希望你也能听仔细,好吗?
学生坐下。
师:季老家的小院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我不禁要问,夹竹桃在哪呢?
引读―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那生又举手:老师,不对,一年有四季,夹竹桃只奉陪了三季,为什么冬季不奉陪了?我觉得这不太好。
师:你很会质疑,想必是认真思考的结果。我想,夹竹桃也有累的时候,它也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呀!如果没有冬天的蕴藏,何来其它三季的绽放呢?再说,“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你能理解夹竹桃的冬天的隐退了吗?
生:点头。
师: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师:同学们,当夹竹桃的韧性在你我心中悄悄生根时,我的心头随之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题为“夹竹桃”, 著名的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为何洋洋洒洒用了200来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浪费笔墨了吗,是离题万里了吗?
生:我觉得作者写其它花是为了对比烘托夹竹桃的韧性。
师:原来如此,想必这就是散文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板书:对比烘托 形散而神不散)
师:夹竹桃有着如此的韧性,难怪作者爱上了它。
师:你爱夹竹桃吗?请用你的朗读毫无保留地向夹竹桃表达你的爱意吧!谁来试一试?
一生读。齐读。
师:好一群夹竹桃的知己啊!
师: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
简介作者: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由于二战爆发,回国受阻,饱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读不辍。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生: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是因为他有着夹竹桃般的韧性。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
(状物咏怀)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此段。相信你必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老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板书:爱)
――齐读第一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 练笔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
交流:
生:我想对夹竹桃说,虽然你不是最美丽,也谈不上名贵,但是你拥有一份可贵的韧性,在我心中你最美丽。
师:我看到了一株夹竹桃在默默生长。
生:我想对季羡林先生说,您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却始终不抱怨,不自弃,您的品格令我敬佩。
师:我似乎看到了一株夹竹桃在静静绽放。
生:我想对自己说,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强。
师:孩子,如果父母听到你的心声一定会欣慰的,因为你长大了。
……
四、 背诵
师:夹竹桃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美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因为有着可贵的韧性,所以在季羡林先生的心目中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在我们心中开花吧!一起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生背诵。
五、结束
其实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会引起怎样的幻想呢?下节课再学。
六、 作业
1、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 造句:
a:无……不…… b:……无不……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0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6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
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夹竹桃夫人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解题
1、 出示夹竹桃挂图。
2、 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 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 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2) 正音,齐读。
(3)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三、 初读指导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 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 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 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9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四、 指导书写
五、 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提示“不是……也不是……却是……”,指名试背第1自然段内容。
2、 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一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 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二、 精讲分析
1、 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出示: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4) 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成陈述句。
(5)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那些花”?
(6) 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7) 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8) 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 “韧性”。
(9)齐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2、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 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 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委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 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5) 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6) 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7) 朗读第5自然段。
三、 布置背诵
在理清上述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试背上述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 总结课文
1、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 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 划分段落
一(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二(2~5):分写夹竹桃开花时的景象,花期之长以及作者产生的想像和幻想。
三(6):总结课文,点明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4、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1) 雪火相容图。
(2)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月光下的夹竹桃。
二、 指导背诵
1、 熟读课文。
2、 指导方法。
3、 学生试背。
三、 感情朗读,完成练习。
1、 回答文后问题。
2、 课后完成背诵。
板书:
和煦的春风里
这样的韧性 盛夏的暴雨里无……不……
深秋的清冷里
我爱上了夹竹桃
雪与火相容――奇妙、有趣
许多幻想
月光下的夹竹桃――特别喜欢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1
〈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 夹竹桃(板书课题),这里念“jia”,第一声,齐读课题。
师:请看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生:它的叶子形状就像竹子的叶子,它的花朵有点像桃花。
师:对了,它的叶如竹,花——如桃——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夹竹桃”,再读课题。
师:本文作者是季羡林,预习过作家卡片,说说你的了解。
生:他是一位国学大师。
生:他是一位语言学家,精通多国语言。
生:他的散文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就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引其为“花中知己”。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夹竹桃。
〈二〉
师: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难读处多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主读书。师巡视。
师:现在检查预习情况,先看生字。出示生字,先去拼音朗读,后对照拼音再读。
师:谁来读词语。出示词语:
夜蛾荇澡榆叶梅
(生读,点击出示荇澡、榆叶梅)
熏透凄清微风乍起
师:还有几个词语,字音容易读错,请读读看)
韧性玉簪花叶影参差
师:强调字音。这课生字不多,只有6个,看看包含那些结构?
(生说)
师:你们预习中发现哪个字间架结构很难把握,生说,老师范写。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些字,(顿)记一记笔画字型,你觉得难写的字可以描一描。快速记住,马上听写。要求:三个一组,听清,记住,再书写。自批,订正。
(听写,对照屏幕自批。)
师:再来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1)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指名读)
师:读着“熏透”一词,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生说。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齐读)
(2)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指名读)
师:“凄清”一词,让你感受到什么?把这种感受送回句子,再读一下。)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师:“乍”什么意思?微风乍起呢?比较体会“吹拂”与“刮”;一起轻轻读,体会一下。
师:课文能读的正确通顺吗?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评价指正。
〈三〉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提醒: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本课有个特点——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关键语句,抓住了,就好概括了。
生概括,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留恋回忆韧性可贵爱
幻想美妙
〈四〉
师:主要内容了解了,那么季老是怎样用他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夹竹桃的呢?请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出了怎样的夹竹桃?生轻声读,思考。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师引导——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丽,对你来说,就是——,
生:对我来说就是很普通的花。
师:对你来说——
生:对我来说,也是很普通寻常。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的普通寻常的呢?生答。
师:对!季老就是用“不是……也不是……”这样的句式从名贵和美丽两个方面来写出普通寻常的,读来如邻家老爷爷话家常一般亲切,这就是他的散文风格。
师:让我们再读这段话,体会他质朴的散文语言。
生再品读。
师:你也能用这样的句式从两个方面说说生活中的人、事、物吗?课件出示:
街道两旁的香樟树不是,也不是,但是。
不是,也不是,但是
生:街道两旁的香樟树不是很名贵的树,也不是最美丽的树,但是却默默无闻地美化着我们的城市。
师:还有谁?(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手机。(举起手机)
生:老师的手机虽然不名贵,也不漂亮,但却是老师天天要用的。
生:虽然老师的手机不昂贵,也不算好看,但很实用,老师一天也离不开。
师(随手拿起旁边一学生的旧钢笔):就请你说。
生:我的钢笔很普通,不是款式新颖的,也不是值多少钱的,却为我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师:还有要说的吗?(短暂沉默)
生:老师今天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字不是很漂亮的,行款也不是很工整的,但却是这节课教学必须的。(众大笑)
师(不假思索):谢谢你的提醒!(语气很诚恳)老师一定努力,否则今后教书有困难喽!(教师语气幽默风趣,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师:就是这样不是名贵,也不是最美丽的夹竹桃,为何能在季老心灵深处投下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呢?请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生: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师:这是写花的——
生:写色彩。
生: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师:这是写——
生:写我的想象。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师:这还是——
生:想象。
生: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师:这是写——
生:写出了作者心理的感觉。
师:再读体会这美妙有趣的画面,还有谁想读。
师:我们知道写花、草,不仅可以写出色彩,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想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语言美,还能传递自己的情感。你能模仿说话吗?
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黄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的花朵让我想到。
生: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大海,黄色的花朵让我想到沙漠,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大雪。
生: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湖泊,黄色的花朵云霞。
师:让我们再美美读这段文字,想象那美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的花,夹竹桃的美丽,它的韧性,和它引起我美妙的幻想,因此我爱上了夹竹桃。课后请继续读课文3_6自然段,感受季老是怎样以他独有的语言风格,写出他的夹竹桃情结。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2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3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以一条线索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夹竹桃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学生找到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参差迷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第5自然段作为重点,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5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对比衬托作用。
最后通过资料季羡林先生的生平,让学生感受到季羡林身上具有夹竹桃般的精神,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但上完课后感觉课堂上设计的内容过多,有点面面俱到。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其实可以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入手直接讲解第5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接着讲第四自然段,最后简略处理第2和3自然段,至于第6自然段可以放到第二课时去处理,我想这样课堂上就不会显得匆忙,会将重难点砸实。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4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天问自己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15
早就读过季羡林的散文,对这位学界泰斗怀着深深地景仰之情来阅读和教学他的散文《夹竹桃》。虽然课前也进行了较充分的备课,但应对突如其来地调课和听课的状况,让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学生也同样是这样的状况,换了环境又应对听课,让原本就沉闷的他们显得更安静了。所以前半节课学生都有些游离于课堂,让我不由得心生着急。我暗暗鼓励自己,必须要沉稳,必须要调动起学生的用心性,必须要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本堂课我循着文本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组织教学,由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切入,找找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夹竹桃情有独钟。接下来就直奔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找找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原本设计的是从“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它的不张扬、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品性,从“又……又……”感受夹竹桃的坚持不懈。再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感受夹竹桃面临多变的气候环境,仍然坚持开花,展现自己的魅力,这样一种顽强的精神。但在真正交流时,学生的状况让我始料未及,有学生直接说从“无不奉陪”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看出韧性。我顺势从双重否定句入手,从春天一向到秋天,夹竹桃一向都陪伴着这些花迎风怒放,可看出它的韧性――坚持不懈。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回答浮于表面,他直接说:我从这句话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我引导学生:如果你能走进文字,你必须能抓住字眼谈出自己最真实的体会。课后,我想备课时除了要吃透文本,还要更多地思考到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更能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让课堂有生成。
我始终认为品读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文字,学会写作。这篇文章为学生的写作也带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所以课堂上,我渗透了一些写作方法:如比较的写法,首尾呼应的写法。我原本在学习了第五自然段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月光下,花香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让作者陶醉其中产生了许多幻想,如果是你,你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出示句子练写:月光下,花香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幻想它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学生和老师的紧张,以至课堂节奏不是那么紧凑,所以在拖课的状况下,我只能把这部分“忍痛割爱”了,课堂上也失去了欣赏学生精彩片段的机会。我决定把它放在课后进行练习,也算亡羊补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