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精选12篇)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精选12篇)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1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江苏省连云港 港师师专一附小五(2) 吴子肖

  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十册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的题目叫《卢沟桥烽火》。每当我读起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燃起一股熊熊燃烧的怒火,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口,要过卢沟桥进宛平县城搜查,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士兵当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随即用大炮、机关枪向卢沟桥攻击,我国卢沟桥守桥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战士们愈战愈勇,抡起大刀展开白刃战。第二天,中国gongchandang就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团结对敌。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此,一场伟大的、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慨颇多。

  卢沟桥这样一座如此艺术的古桥,见证了历史上残酷、血腥和耻辱的一幕。同时它也目睹了中国人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自由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不应该忘记革命先烈们所做出的牺牲,也不应该忘记当年中国所受到的种种耻辱与磨难。

  国耻永不能忘,革命先烈们为国的奋战牺牲更应牢记在心,我们应该记住历史。历史,警醒后人;历史,催人奋进。历史向我们昭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兴盛,由贫穷到富强的奋进动力。

  今日的我们,正沉醉在幸福与甜蜜当中,可曾想过我们现在的幸福与甜蜜是以什么样的代价换来的?是昔日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与泪换来的!我们可曾想过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敢对偌大的中国进行侵略?因为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屈辱得出的血的教训。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中国台湾的一位校长曾经说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说的对,天下兴亡,是我自己的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自己的责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不能一直沉浸在历史中,而是要以历史来鞭策自己、来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为祖国现在和将来的繁荣而奋斗,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创造中国新的历史。

  如今,中国现在虽然处于和平时期,但是,时至今日,参拜靖国神社的闹剧和对历史史实的杜撰篡改以及意图抹杀的种种劣迹仍在上演,这怎能不为国人敲响警钟呢?

  我们中国需要的是和平与繁荣,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指导教师:肖侠、吴价宝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以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  

  2、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2、检查自学情况。   

  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三、再读课文  

  1、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  

  2、给课文分段,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第二课时  

  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可作如下预设: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   

  “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   

  再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如,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先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接着,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  

  训练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清楚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学习“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这三个危急能否调换顺序?”,使学生明白“绝对不能!”因为这三个危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  

  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 “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这句话,深入体会咽喉要道――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至此,学生就会明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从而体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  

  (通过一堂课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进入了高潮,特别是学生对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这样的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学生带着仇恨离开语文课堂,那便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背道而弛了。在学生年幼的心里,显然是无法分清正确对待日军的侵略行为与对待现在的日本国的态度应该有什么不同的问题的。所以,应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关注另一个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比较起仇恨战争来,维护和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想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引领。)  

  四、积极开展系列的语文活动  

  自卢沟桥烽火燃起以后,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其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都是鲜活的教育材料,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这样一些活动:

  (1)制作一张史料卡片;

  (2)观看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影视片,写观后感;

  (3)搜集小故事,出手抄报或黑板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4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39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军 我军

  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 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 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9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的方法,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再现实历史,帮助加深学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领会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观看卢沟桥图

  【网络搜索】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比喻什么?

  【网络搜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网络搜索】“九一八事变”:

  图文:

  配乐:《松花江上》(片段)

  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中国,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出示本课生字词和多音字:

  烽火    妄图     伪军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蚕食    挑衅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抱头鼠窜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如火如荼

  魔爪(zhuǎ    zhǎo )      咽(yān   yàn)喉

  b)、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

  c)、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d)、齐读词语

  3、质疑:说一说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的疑难问题?

  4、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5、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据下列小标题,试一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战略要地    激战守桥   发出号召    拉开序幕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6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执教完了,这堂课,得到了区教育局庄副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张老师及众位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我很开心。

  这堂课的背后,实际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周三接到上课任务后,我还没有开始备课,办公室的谢奕老师、伍敏敏老师便急忙帮我上网搜集课件,准备教学资源,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布置好班级学生预习课文,为我的试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颇富审美的数学老师肖佳还为我的课件作了美工,没有她们的热情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备不好这节课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关于这节课的备课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

  市教研室从“培养预习习惯、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有近三个年头了,围绕“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这个主题,市教研室仅上学期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六合实验小学听的陆华山老师的课,那是一次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陆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标、内容的精选、设问的有效,令在场的老师都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参与鼓楼区年会,在金陵汇文小学听王恒老师执教《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学,他淡定的教学风格,中国文化“托物言志”的信手拈来,令我十分佩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从名特优教师观摩活动中,从同行备课时一次次的研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我备这节课的基本主旨——目标要尽量清晰,内容要尽量精选,设问要尽量有效。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设置了三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国家安全强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认为,本课的2—4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落。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主导问题:

  问题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什么会选择侵占卢沟桥呢?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卢沟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问题2:卢沟桥烽火具体过程描写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呢?请迅速找出战争进程的时间。

  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卢沟桥烽火的过程。

  问题3:为什么说“日军要求搜查我军营‘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这个问题的设置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问题4:日军偷袭卢沟桥的阴谋得逞了,这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虎狼之心,他们又有哪些丧心病狂的行为呢?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直击教学重难点,认清日寇的侵略行为。

  整篇课文,在四个大问题的主导下,提纲挈领地初步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课教学还有许多的不足,经过我课后的反思,到目前为止,我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不足1:没来得及带领学生复述“第四段”

  本课教学,应该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复述课文,在备课时,我感觉这堂课上,通过给予学生“关键词”提示,学生应该能够复述出来第四段。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预设。

  不足2:应该给予学生想像的空间。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的场面,应该给予学生去想象,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也能更好地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不足3:学生朗读太少。尤其是第四段,我军的杀敌的文字描写,特别适合学生朗读。

  不足4:备课线条太粗,细节处理不够精致。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点,您的批评是我进步最好的良药,钟情恳请,谢谢!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7

  一、问卷内容及统计;

  问卷共有3个问题。面向28名同学进行调查。

  1、“九一八”事变距今已有多少年?

  这题的正确率为0。

  2、“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题共有10人答对,正确率为35.7%。

  3、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

  本题共有28人答对,正确率为100%。

  二、归纳分析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阐明了它的历史意义,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那段屈辱却又英勇的历史。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继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整个中国,而卢沟桥成为日军南下的咽喉要道。

  应该说九一八事变对之后的卢沟桥事变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九一八事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爱国教育的契机。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在课后设置了这3个问题。

  问卷的完成情况可以说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的。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这段历史,对其知之甚少;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找工作,向学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应该说内容是很全面丰富的,学生听的时候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想,原因还是出在我身上。首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认为课文说的是卢沟桥事变,让学生理解这一事变就足够了,所以我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只是停留在理解课文这一层棉上,使学习活动显得单薄,缺乏有机的结合,教师本身的“高度”不够,怎能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呢?

  其次,说是重视了,没有重视到点子上。作为我来说,很明白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但学生不知道,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可以说一点接触都没有。虽然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但我所准备的这些到底能对学生起到多大的帮助?这取决于我的授课要求和措施。对于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的学生来说,这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很有趣,所听的时候很投入,但之后能吸收多少呢?只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授课的环节,只是浮在表面,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利用学校可以提供的一些影象或者图片资料。如果能给学生看相关的电影或者记录片,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点呢?如果给他们看一看中国地图,直观的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卢沟桥的位置,效果会不会更好呢?这些大量的信息只通过文字符号传递给学生,显然是很不够的。

  三、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达到它所预定的效果,不能走过场,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情。教学需要塌实、严谨的态度。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8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五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其中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就第二课时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比如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再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如,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接着,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板书:蛮横狼狈)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两军表现部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有可能都选择朗读描写我军部分,这时我将以“只要你读出对日寇的无比憎恨,你同样是一名勇敢爱国的少先队员!”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如果学生感受不深,我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联系电视电影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这就自然过渡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句话的学习。媒体出示这句话,我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这三个危急能否调换顺序?”,使学生明白“绝对不能!”因为这三个危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平津有难,华北就保不住,华北有事,中华民族就危急!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这句话,深入体会咽喉要道――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至此,学生就会明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从而体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

  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何在?引读最后一段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日的艰辛历程。

  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抗战的影片或电视剧,把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讴歌英雄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我军           日寇

  英勇顽强         蛮横狼狈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9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平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平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用上“侵占、吞食、妄图、咽喉要道”说说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桥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并思考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用小标题概括。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袭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战

  当天晚上              桥头激战

  4、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个深夜,对于日军的偷袭,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指名读,结合理解:挑衅、蓄谋已久。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5、默读2——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来说明。

  (1)交流:并指导朗读

  生:“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把我军的形象通过读来表现出来(誓死卫国)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我军胆小懦弱,不堪一击,再次向我军发动进攻。

  三、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词句,用 “~”划出写我军英勇战斗的词句,从中又感受到什么,简要写写你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11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释题。

  4、导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①拼读;②去掉拼音读;③开火车读;④指名读;⑤齐读。

  (2)检查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读;②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4)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三、指导写字。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么比?看图指导理解。

  (5)齐读,小结。

  五、作业:

  1、摘录文中描写日寇及我军的词语。

  2、准备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军民英勇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点:复述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激发对日寇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魔爪  咽喉  挑畔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

  1、学习第二段。

  ①指导朗读,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②指名评议。

  ③齐读。

  ④小结。

  要求: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想夺下卢沟桥是真。

  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

  3、用“  ”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写批注。

  ⑤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奋起还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上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体会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我国守军的英勇。

  二、细读课文。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三、课外延伸: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板书设计:

  敌军

  人仰马翻  狼狈而逃  (可耻卑鄙)

  我军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 )

  借鉴处:黄主勤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

  第三处:当天晚上

  敌军全部被歼。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

  2.指名复述。

  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修改处:

  课外延伸: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