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精选13篇)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1
古人曰:与君一夜语,胜读十年书。4月25日上午,我在达州市歌舞剧团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讲的《匆匆》一课,对古人的这句话感悟更深了。虽然仅仅是听君一堂课,但未必不胜读十年书。
支老师借来上课的班是五年级,上的却是六年级下半期才该学的课《匆匆》。课堂上学生使用的不是教本,却是一张复印来的课文。就是这张复印来的课文课前预习后也被老师收去,在上课时又才发给学生。其教学难度不言而喻。可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却在支老师指导下的反复诵读中突现出来了。让人无不惊叹。支老师在课堂上抓住了三个环节: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其间,支老师在反复的示范后,又在肢体语言的暗示下,一个姓周的女同学在诵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其将轻重、缓急、高低、虚实处理得恰如其分,引起台下听课教师雷鸣般的掌声。最后,学生在用心灵倾诉的时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所谓格言警句让人耳目一新:“只要你抓住时间,你就会变得伟大”、“虚度时间是敲给生命的警钟”、“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明天你就会更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些可见,支老师对课标的领悟是何等的精到。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我在教学《小珊迪》时,也有过这样的试探,也尝到过甜头。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火柴,特别是第三次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珊迪;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
特别是最近在教学《黄河魂》一文时,我努力实践支老师这一阅读教学方法,效果甚佳。课文写景有序,由远及近,抓住了瀑布声大、形壮的特点,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丰富、生动的词汇,以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为了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交融情景,澎湃激qing和由瀑布的气概想到黄河之魂,想到民族之魂,我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注意读出语感,注意了轻重、缓急、高低、刚柔。使作者的情感──从疑虑到被震撼,被折服,进而身心融化,希望时间凝固──也在学生的心中放纵地流淌,逐步地升华。继而感受到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体会到这就是黄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课后习题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完全达到了教材编写者预期的目的,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悟中收获。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习惯,学会方法,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支老师指导学生诵读,特别要求学生用心灵去诵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我效之亦受益匪浅。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去接收课改的新理念,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去实践课改的新理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文法,努力融进课改的洪流,在课改这个大平台上尽展风流,为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能够读懂课文。
能够抓住文章精彩的部分,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仿照课文一些段落的写法,写几句话。
3、结合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谈出自己个性化认识。
能够说出自己学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
能够经过思考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重点难点:通过读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个性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匆匆(板书)。同学们在回家深入阅读后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的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首尾照应(设问)
二、自主诵读 感悟体验
1、引导读设问句
(1)师:作者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生:A 因为他看到燕子去了,会再回来由此想到时间
B 在此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C 作者急于说明时间匆匆,一去不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无耐,对逝去日子的留恋。
(2)师:作者对于自己的设问是怎样回答的呢?
引读:是有人偷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文中的“他们”指谁――时间
时间能偷吗?为什么――它是无影无形的,是需要借助事物感受的.。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作者的时间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帮他去寻找
逝去的时间吧!找到了多少逝去的时间。
生:“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2)师:“他们”指谁?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感受到了什么?
生:A 作者感到自己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溜去了,看似微
小,但汇集起来却很多!他感到白白的浪费了时间。
B 八千多日子可看出作者当时24岁左右,而且我还知道当时作
者大学毕业他已很有成就了,还感到时间被浪费,过得匆匆,可见他很珍惜时间,他一定想做更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C 把自己的时间比做一滴水,自己的八千多日子同茫茫宇宙比是那么微小,但他并没因自己的渺小而浪费时间,他在默默算着自己的时间,也许在盘算着该如何利用好时间。
(3)师:是啊!他感叹时间过的如此匆匆,而自己好多事未完成,由
此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你能读出作者因时间流去而焦急的感受吗?
学生试读、指读
3、学习第三段
过渡:作者有八千多个日子匆匆逝去,你能推算出自己有多少日子流走了吗?作者这八千多日子是怎样一滴滴流走的呢?
哪句话让你感到日子匆匆溜走的?(逐句理解)
(1)重点理解:“洗手时默默时便从(投影)
学生仿写。
重点理解:“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
(2)师: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自己的日子是怎样一点点逝去的,作者
无限的感慨,伸手遮挽时,时间都在逝去,可见时间是多么匆匆,作者不由思索――引读第四段。
4、学习第四段
(1)问:在这段中你感到时间过的匆匆了吗?
生:A 逃去如飞:像逃一样的飞跑。
B 只有匆匆罢了:无耐,感慨自己无所作为。
C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风吹散了:比喻句,与自己进行对比,烟雾还能留下些痕迹,而作者认为自己连点痕迹都没留下,无所作为。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高,想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D “我赤裸”作者不甘心自己的年华虚度。
(2)指导朗读本段:
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读,分组比读。
5、无限感慨的作者,不由的问:齐读最后一段。
你认为作者的时间哪去了呢?
三、总结
1、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2、本文以匆匆为题,文中字里行间皆让人感受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逝
去的(最后让我们齐读本文)配乐朗读。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
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难点)
【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
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0课“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
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遮挽 徘徊
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
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文章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
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时间特点)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
头涔涔 泪潸潸 遮挽 徘徊 (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作者
(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2)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朱自清画像、作品及特点。)
(朱自清画像)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3、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词语,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让学生借助词语感知文章大意,同时渗透了学法指导,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蒸”字是书写难点,指导正确规范书写,检测目标1;简介作者,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四)交流疑惑,以学定教(预设)
1、预习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课件4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3、你能读一读吗?(抽生读)
4、方法提示:同学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文章很长,内容很多,找到一个关键点切入,突出学习重点。】
三、研读文章,感悟情感,体会表达。(28分钟)
(一)自主合作,感知“头涔涔而泪潸潸” (8分钟)
1、读文章1――3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令作者“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填写好自主学习记录单。匆匆优质课教案设计
自主学习记录表
令作者感到“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 谈体会,感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每小组找准一个点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有序地完成重点内容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2。】
(二)精读引领,体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15分钟)
预设一:课件4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谈体会。
(1)运用了排比句。(评价:你能注意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这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
(2)指导朗读:燕子,杨柳,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该怎么读呢?
(3)生练习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去――来”“枯――青”“谢――开”的充满希望。)
(4)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过渡:作者主要是要说这个意思吗? (写这个排比句是为了更加鲜明的
对比出作者因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头涔涔,泪潸潸。)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但是,聪明的……不复返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出这两个层次)。
预设二:课件5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谈谈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觉得时间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悄悄的溜走了……)
2、引导想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你丰
富的想象――
师声情并茂旁白:“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的这浩翰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看不见,听不到)
3、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一滴清透的小水珠落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看到,根本听不见它的声音;时间就好像这一滴水,一去不复返了。)
4、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啊!把作者的叹
息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5、体会用词的准确:
算一算,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呢?(约23年)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让人惋惜。)
6、体会作者的心情:
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焦急、难受、猛醒、后悔、紧张、痛惜,害怕、……)
7、引导感情朗读:
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再感情朗读。)
8、二次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一想到这些,作者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
(生多种形式练习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师相机评价)
预设三:
课件6出示句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生朗读。(音乐配读)
2、感悟内容:
通过生活小事来写,写了哪些小事?(洗手、吃饭、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叹息)
指导朗读:分排按不同内容接龙读、男女合作读(男同学读什么时候,女同学读怎样过去)
3、感悟表达: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溜走了)
引领三读:
一读体会拟人的生动: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生:能“跨”能“飞”,能“闪”能“溜”)!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读――
二读体会作者的无奈: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
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
三读体会叠词的婉转:“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
“玲玲俐俐”,这样的词语应该怎样读?(轻巧婉转)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体味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读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5、仿写:
(1)作家的这份迷茫,这份留恋,这份无奈已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
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课件7)
(2)生动笔进行片段练习。
(3)交流:生1、2、3读自己的作品。师相机评价
【练笔既让学生学了写作,又拉近了与作者的感情。】
(5)再次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老师的一万六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作者又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读――(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和欣赏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读文章,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突出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三)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5分钟)
1、时光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以前浪费时间,惭愧!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
2、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又能悟出些什么来呢?(作者不甘心就这样。)从哪里读出他的不甘心呢?
3、课件8出示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
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引导体会两个“赤裸裸”的意思
两个“赤裸裸”,意思一样么?(不一样。前一个是光着身子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而后一个是指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离去。)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么一遭呢?”
5、引导感悟:作者白白走这一遭了吗?留下了什么“痕迹”?
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课件9),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6、激情朗读:
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读出你对作者的敬佩之情吧。(师生对答:生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师答: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7、追问引发深思:同学们,读到这里,谈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仅仅是让我们珍惜时间吗?(生齐答:珍惜生命!)
【通过追问,补充朱自清的创作成就资料,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2】
8、我们已去的四千多日子留下些什么痕迹?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痕迹”:儿时照片、荣誉、试卷、发表的文章等)
9、同学们,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作者一次次的提问,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反省自己三千多日子留下什么痕迹,及回答“我们该怎样走这一遭?”就是让学生再次深切地体会时光匆匆、要有所作为。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2】
四、自我评价,总结学法(1分钟)
学生课堂自我评价。相机引导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聚
【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树立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五、推荐作业,课外延伸(1分钟)(课件10)
2、小练笔: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4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散文,以下是关于匆匆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匆匆》教学反思(一)
《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诗歌般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
这一节课,我认为有几点较成功的地方:
1、我扩展了读书领域: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为了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我扩展了读书领域,上课时,课件播放有关朱自清的图片简介,配画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悟时间的珍贵。
2、反复诵读,积淀感悟: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3、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仿写: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如:
1、个别学生参与不够主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
2、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支离破碎。
3、还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
匆匆教学反思(二)
这一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我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不足之处:
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5
教材分析:
《匆匆》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语言质朴有文采,表达感情通俗细致,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既是学生情感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展开联想跟作者产生共鸣,感情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时光是匆匆而过,稍纵即逝;感受作者
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习作者表
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品读文章,使学生懂得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
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进入情境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时间劝告世人的名句,使我
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时间的名言:(生说,教师鼓励、表扬)。在上一节课,初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以“匆匆”为题?(师板书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以学生汇报名句开始,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了珍惜时间的话题当中,创设了学习新知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品读感悟:
(一)抓住好词好句,体会时间来去匆匆,飞快即逝的特点。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汇报所学
①、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师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②、生读二―三自然段,体会出作者运用比喻句,拟人句等描述了他八千多日子是匆匆而过的,每一天的日子也是稍纵即逝的。
点拨:
(1)、好的句子如“把八千多日子比做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做大
海”很精彩,你们能模仿作者说说自己十多年的日子是怎样过
去的吗?(生造句,师指正,鼓励)
(2)、请生找一找描写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并再说说自己的每一天是怎样在不经意间过去的。
3、指导朗读、评议: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生说: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你们有同感吗?试着读一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到了读悟结合,讲练结合〕
(二)、抓住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体会时间的宝贵,感悟人生的价值。
1、语言渲染:时间一去不返,正如古语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读文小组交流讨论)
2、生汇报读文感受:这两段主要写了作者对逝去的日子很痛悔,对自己无所事事不甘心,想立志做一番事业,从“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现更为突出。
3、师小结:作者在这里也用了多个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4、指导生朗读:你们谁能读好这一段?每组可推荐一个代表比一比。(同学们读文、评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者在这一部分中,放手让生自己读书,以读促思,以读带讲,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生活实际,跟作者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情感得到了熏陶〕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朱自清的材料,明白他的作品及简历,说说他在中国现代的影响。
点拨:我们应该向朱自清先生学习,懂得珍惜时间,写出了许多好文章,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更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宁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高尚品质。
3、写一篇读后感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6
一、教材简单分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开始。《匆匆》是当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这个词,细致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遗憾。这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经觉醒了,但他们感到困惑于未来的复杂情绪。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生动的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从课文内容开始的第一篇课文。
二、教育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真相,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的特色是积累和运用。
三、教育准备:
VCD、VCD、
四、教育目标:
1、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可以正确读写4个词
2、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欣赏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育流程: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热情,引进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理解初学,反馈教育信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有引起学生深刻阅读课文的兴趣的。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二)阅读、观赏、阅读中的理解。
1、教师:匆匆是一篇美丽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看不见、摸不到的时间形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和遗憾。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品析和思考的语言。
2、请同学们认真研究课文,找出含义深刻或喜欢的句子,告诉同学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代言、读促进课文学习,突破重点和难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是,这个话题有一定的难易度,教师必须引导。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教师从以下几点引导:
(1)读叠词和短句的妙计。例如,重叠语言的应用是匆忙、默默、斜坡、白白、茫然、裸裸、安静、聪明,这些语言巧妙地使用,细致地描绘时间的痕迹,表达作者的无力。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匆忙呢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在小屋里放入两三方倾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单轻巧,读起来特别轻巧婉转,越读越喜欢读。
(2)阅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意。排比:燕子走了,有时再来;柳树枯了,有时再青;桃花谢了,有时再开;写下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可以跨,飞,读起来很亲切。过去的日子是轻烟、薄雾、针尖的水滴滴落在海里,用比喻的手法,写时间匆匆,表达作者无能为力、珍惜时间的心情。
(3)阅读文章中精彩的句子。所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碗里过去,默默的时候,从凝固的眼前过去。这个排比文具体写了日子是怎么匆匆过去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如何流逝的,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地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不回来?让学生注意这个前后应对的问题句,体验其优点,让学生思考。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吗?你从哪里看到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表达方式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的第一段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不回来的特征。理解的时候,只要让学生知道比较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比较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力和对过去生活的留恋。燕子再来的时候,柳树再青的时候,桃花再开的时候,只有时间没有了,去了,就没有回来。
(5)重视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阅读文章,以达到阅读品、阅读品的教育氛围为目标。
(读促说,代言促进了学生的感觉,培养了语感。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也给教育带来了牵着头发动全身的效果。更好达到教学目标2、3)
(3)朗读,积累美丽的句子。
1.这篇文章有许多精彩的词和精致的句子,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和自己的认识,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的好句子,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中,记住,看谁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记住喜欢的句子。
4、音乐轻轻地一起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绪掌握音乐的音量。
(这个板块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通过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语言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发挥个性,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1、3。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4)延长阅读,想从文本内容开始。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习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论感觉,从诗中谈论,从名人的名言中谈论,从事物中谈论,表达自己的意见。
课外:(1)让学生接近朱自清,读朱自清的散文。例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到作家语言文字的美丽,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阅读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教材显然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资源,教师必须积极开拓新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开始,从教材向外延伸,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匆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匆匆》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本篇课文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对时光的流逝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本篇课文在优美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涔涔、潸潸、蒸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复习导入: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对时间进行过创作,例如我们学过的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对时间进行了叩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一首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并顺势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范读课文,让学生圈画出难认或难以理解的生字词。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思考作者笔下时间的特点是一去不复返。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时间特点之后,顺势我会提问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作者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读了这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日子来去匆匆?学生朗读后,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是不是真的让日子从自己的身边任意溜走,无所事事?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呢?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追问,反问,更有触景生情,对自己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作者说时间“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叹息里闪过”流逝,日子还会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溜走?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模仿本段的语言形式,也来说一说。从而学生深入体会时间流逝之快以及文章语言之美。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的小结作业设计为:作者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身边流逝的,从而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大家课后找一找,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飞扬。
训练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算一笔时间帐。你认为人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生1:应该3万多天吧!
生2:如果能活100岁,那就是36500天。
生3:假设能活到90岁,就是32850天。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估算,如果按80岁来计算,一个人大约能活3万天;那么,你再算一笔帐,你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
生1:大约是5千多天
生2:我按12岁来计算,应该是4千3百80天
生3:我是13岁,一共过去了4千5百75天
师:再来算第三笔帐:按80岁来计算的话,还剩多少天?
生1:按80岁来计算的话,我们还剩2万4千零90天
师:也就是说还剩2万4千多天。
师:刚才我们一起算了三笔帐,在你走过的这些日子里,你给生活留下了什么?
生1:可能给别人带来些快乐,或者是给别人带来一些痛苦。
师:说的挺有诗意!
生2:我也是。我想,大部分应该是快乐的。
师:大部分应该是快乐的,谢谢你在你走过的这些日子里,带给大家的快乐!
生3:我就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几位同学在一起玩的挺好的,每次都在一起很好。
师:这是你给他们留下的快乐?那咱能换个说法说吗?!
生4:很普通,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
师: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就这样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走过来的
生5:对啊!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生1:感觉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生笑。
生2:我感觉时间过的非常快,转眼间,我们就过了四、五千天了,回想一下走过的四、五千天里,感觉没有很值得回忆的事情,觉得很遗憾!然后,决定好好学习,珍惜以后的时间。
生3:这十一、二岁就这样平平淡淡、混混厄厄的过来了,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剩下的时间也不能说是很少吧,反正就是说,不能再浪费这些时间,从今天开始,努力给自己的一生留下点什么东西。
生4: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现在我们已经过了我们的生命的七分之一了吧,如果把这个生命看成一个星期的话,我们的星期一已经结束了,我们只好在星期二到星期天这些时间里努力闯荡,然后,争取干一番事业
师:方舟说的真好!我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七分之一,如果把我们这个人生看成是一个星期的话,那么我们的星期一已经结束,怎样在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过的更好呢,我想他留给了大家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谈的很好。
其他生略。
师: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流逝的迅速。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现在各种各样有关光阴消逝的描述,人们总害怕时光的消逝,总时时在珍惜时光,时时在描述时光的飞逝,然而很少人会像朱自清那样,用诗一般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的散文,于洒脱之中感悟时光的匆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师: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下面先听老师诵读课文,听完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文章的感受。(教师配乐朗读)
师:老师读完了,自己先考虑一下,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话,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两个词,只要是你自己的真实的感受。谁起来说说?
生1:我感觉时间过的飞快,就是说,在朱自清这篇文章里,作者感觉时间过的飞快,而且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要好好把握。
生2:我感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我想,咱们这十来年已经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有的同学说留下的就是快乐,也就是说,我们去世的时候,下一代人不会记起你的名字来,给他们留下的就是快乐,我想,我们既然在已经过去的这十来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那么应该在以后的这些年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清晰的痕迹。
师:有点深沉,有点伤感。
生3: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他对时间的看法,时间飞逝很快,我们读了他这篇散文之后,要感受到时间的飞逝,从而更加要珍惜这一次的人生。
生4:时间飞逝,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逝去了。
生5:我感觉时间一去不复返,关键我们怎样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把握更多的美好时光。
生6:时间还是如飞的,但是如果我们比时间还要快的话,就一定能把握住时间。
师:说的真好!学习课文,要求大家走进作者,通过刚才听读,你感受到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刚才大家更多的是谈的自己的感受,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面对时间飞逝,作者怎么样?
生7:我感觉作者有点悲哀,他认为时间飞逝,时间不能复返,他又没给人们留下什么?所以,他有点悲哀。
生8:我觉得有点无奈和惋惜。
师:哦,有点无奈和惋惜,面对时间的飞逝,又抓不住,所以有些无奈,有些惋惜。
生9:面对时光流逝,作者无限留恋和伤感。
师:留恋和伤感!能不能说说,这个伤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
师:再读的时候,你要能够从字里行间找到这种伤感,好吧?
生10:有点伤感,刚才老师就是用一种伤感的语气读的。
师:是吗!老师是用一种伤感的语气读的吗?
生:我是感觉有点……
师:就是感觉?大家都谈的非常好,特别是有几个同学提到,面对时光的飞逝,不仅仅是作者,我们也有一种伤感,有一种无奈,有一种惋惜,是吧?这篇文章个别的语句有些难懂,接下来,请大家速读这篇课文,放开声音,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课文,孔子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快去探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在读文章的过程中,看哪个同学有疑问,把文章读起来。
生自由朗读
师:把你的问题先在同学间互相交流、探讨一下,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一起探讨。
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还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班上来,一块来讨论。
生1:我问题比较多。
师:那你一个一个来,捡重点的,好吧?
生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生2:因为时间过去之后,没有回来的时候。
生1: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呢?
生3:我觉得没有为什么,去了就去了嘛,就是流走了,流走就不可能再流回来,这个是有原因的嘛,你问这个问题到底想问什么?就是因为后面说留下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你这样问……到底想让我们回答什么?我能回答的就是不为什么,走了就是走了,不能回来了,它不会像人一样走了还会回来,它是时间。
生笑。
生1:为什么赤裸裸的来到世间,又赤裸裸的回去?
生4:作者是说,我什么都没有带来,我也什么都带不回去。
生5:我出生的时候,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转眼间走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穿,也没有给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什么东西,像我来得时候那样,也没有给人世间留下什么。
生笑。
生1:我记起一句话来,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就是说,不管你在世间做了什么有功名的事,或者说什么别的事,你生来是没有的,死去还是带不走的!
师:自己解答的已经很完整了!还有吗?
生1:没有了!
师:好,把发问的机会留给大家!
生6: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不是作者在问?
师:如果我是作者,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告诉我,是这个意思吗?这个你指的是谁?
生7:时间
生8:我认为就是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
生9:我认为是读者
生10:我认为是时间,时间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师: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生11:这句话是一个问句,借问句表达作者的无奈,无需探讨指代谁。
生12:我认为是代表所有感叹时光流逝的人。
师: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读者、读者之外的人或物,或者只是表达一种情感。
生13:我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
生14:上面有这样一句,“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生平平淡淡的过去,没有留下什么,想起来有些伤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
四、三读,品美点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现出时光是在无声无息、不为人察中消逝了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句子写出了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了,写出了时间的匆匆。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排比。
师: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生: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跨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中“跨”和“飞”用的好。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把日子飞逝的感觉写了出来。
师:对,把时光完全人格化了,一方面表现出时光一往无前、转瞬即逝的态势,一方面则极其传神地表现出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欲留不能、欲速不及的惋惜、怅然的心理。
4、“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字里行间融进了作者那一代人对时光流逝,无限怅惘的情绪。
5、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师:谁能用几个叠词来说几句话?
生说。
师:
6、文中运用了很多问句。
7、“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没,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又能够做什么呢?”这不单单是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更是人们对青春不再的感慨。是的,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迷迷糊糊中一天天过去了,虽知时光的匆匆,却又无奈时光的飞逝。光阴一去不复返,“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一个看似平常而思之肃然的问题。作者没有正面回答,但答案是明确的,肯定的,不能白活一回。
师小结:(分析结尾、作者情感)通篇文章抒发的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整篇文章的情调却是健康向上的,诗人绝不是观花溅泪,望柳伤春,而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作品似乎没有回答「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如何去结束「徘徊」,但在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中,可以看出他是深深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掷光阴「匆匆」而过。「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正是作者点精之笔,隐含在作品里的就是这种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后来,经过长期摸索,作者终于「一步步踏在泥土上」,向前走去。
五、四读,悟情感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然后选出你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生读
师: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的好句子,老师建议大家把你喜欢句子背诵下来,记在心里,只有记在心里,才能成为你的积淀,语文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两分钟,快速背诵,一个段落,两个句子,一个句子都可以。
指名学生背诵。
结束语:
日出日暮,潮起潮落,岁月就像一条长长的河,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是这条河流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我们如何让这小小的浪花掀起更大的涟漪呢?我想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大家说,那就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享,好吗?
生说。
师:是的,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同时又是最不公平的,只有牢牢抓住它,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相当于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这样才不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遗憾。春秋代序,时光如驶,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绝不会让生命匆匆而过的。同学们,把握生命中得分分秒秒吧,这样,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10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题目的本身既蕴含着浓烈的情味,又暗含着生活的情趣。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磁带;师生共同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以及和时间有关的名言。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课
板书“勿”字,让学生认识并组词,,然后加上一点后成为“匆”字,说说对“匆匆”一词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给“匆匆”一词搭配词语,说说“---匆匆”或“匆匆----”,再引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匆匆?(这样的导课既简单又扎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让我们用心一起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听老师范读《匆匆》一文。
3、这篇文章美么?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是作者用心灵写下的文章,所以,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自己想不想试一试?
4、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己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5、看到你们朗读时认真投入的样子,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就知道大家一定读得很好。现在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四)深入阅读课文,用心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受,但是还很浅,还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接下来我们就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看哪些段落给你的感受最深,你仿佛从中聆听到了什么?(读并不只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思默想会让学生沉浸在书的磁场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自己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就是品读词句,谈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东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础上再读。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会越来越深,读得也会越来越好,真正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贯穿整个课堂。)
(五)总结感受,升华理解,感悟道理
1、高尔基说过,读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刚才我们就通过阅读用心灵和朱自清先生进行了交流、谈心,同学们的感受很多,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最好是一句格言、警句来总结、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收获,你最想说什么,想一想,写在课题的旁边。
2、请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下的一句话。(老师随即把大家评价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到此为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心朗读、用心品读、用心诉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说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加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3、简单、扎实:
“大道至简”,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也一样,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收获。所以,本课,我力求屏弃不必要的教学手段、繁杂的教学环节、罗嗦的教学语言,真正地做到“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静下心、钻进去、深下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老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宁可一课一得,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也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让人产生作秀之感。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11
课题名称
匆 匆 科 目 教学对象 授课人 课时安排 语 文 六年级 刘丹婷 两课时 一、教材解读 《匆匆》这篇讲读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写于1922年3月28日。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教材p4~6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教学点:1、学生自主学习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积累叠词。 2、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 能力教学点:1、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熟练,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多种修辞精湛的写作手法 , 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德育渗透点: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1、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了解珍惜时间的意义。 2、体会作者笔下时间的匆匆流逝,产生珍惜时间的生命感受。 3、从课文内容想开去。感悟课文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 4、感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通过重点语句得赏读和分析,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丰富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彷徨复杂的心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以解决。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北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教学,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散文这种体裁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本课;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理念的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新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持下,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深切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创新说话,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六、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在具有有多功能电教平台的教室;资源有《匆匆》ppt多媒体课件、惆怅的音乐、朱自清的资料。 七、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 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初步了解时间匆匆 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ppt演示课件 音乐、美丽的春景图、课题 a、b b 时间来去匆匆 2分钟 下载、自制 感悟时光来去匆匆 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熟练,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ppt演示课件 朱自清资料、课文朗读、重点句 h b、e 时光来无影、去无踪 7分钟 自制、下载 品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 感悟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多种修辞精湛的写作手法 , 积累语言。 ppt演示课件 重点句、音乐 g、f、i a、b、e 与作者产生共鸣 20分钟 自制、下载 总结升华 深化主题 ppt演示课件 重点句、音乐 h、i h 升华感情 7分钟 自制 课后拓展 巩固所学知识 ppt演示课件 选作内容 j h 巩固效果 4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应用分析 一、情境导入,了解时间匆匆。 师:(随凄婉音乐深情的)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整个大地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燕子去而复返、柳树吐故纳新、桃花艳丽开放,(课件展示美丽的春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阳光明媚的春天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度过多少个春天了?让你们由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转眼变成了现在的小男子汉、美丽的小姑娘,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时光匆匆啊!就像朱自清文章所写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今天我们来拜读一下朱自清的名作《匆匆》,看看他是如何生动地把时间写成名篇佳作的。 (板书课题)(教师相机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年龄。 学生在音乐中可能感悟到:(时间过得真快啊!)(时光匆匆而过。) 学生充满感情地齐读课题。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ppt出现美丽的春天图片,从像流水一样的音乐中把学生的思绪带入遐想中。钢琴曲一直播放。使学生的感情也随作者的深入而受到感染。(幻灯片1) 2、课件出示课题以及作者。(幻灯片1) 二、深情朗读,产生共鸣。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朱自清吗以及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吗?(课件出示朱自清资料) 师: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平实朴素却饱含深情。《匆匆》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离现在80多年了,一篇80多岁的文章,你能读好它吗?老师想先读为快。(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师: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你们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同时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朱自清,走近匆匆,用心灵去倾听那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语言。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师:读完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朱自清资料。 学生接龙朗读课文,交流内容。 1、课件出示教师整理过朱自清的资料。(幻灯片2) 2、音乐响起,老师煽情地朗读课文。 3、课件出示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明确初读要求。(幻灯片3) 三、品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 1、了解日子一去不复返。 师:同学们,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从这个句子你看出日子具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每个人都充满了疑惑,而文章的开头却有这样一段文字(课件展示):“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谁愿意告诉大家,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指导学生排比句的好处:情景交融) 师:让我读一读这段文字。 2、感悟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 师: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人生就像这个沙漏,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只能是越来越少,在第二段中,作者就深有感悟,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二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你们知道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吗?作者把这八千多日子比做了什么?他运用这个比喻是想说明什么?它说明了时间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师板书:时间来去无影无踪) 师:你觉得作者这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师:你们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师:作者在为流逝的八千多日子感到伤感和惋惜,那么你们呢?你的人生度过多少日子了?你对流逝的这四千多日子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段文字。 3、明白日子总是匆匆而过。 师:过去的日子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流逝了,而且还会继续流逝下去,作者也产生了新的疑问——(课件出示:去的尽管去了……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是无影无踪的,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将日子赋予了形象,是看到见的摸的着的。下面同学们自己看书找一找朱自清笔下的日子的形象。 师:作者怎样描述自己的日子来去匆匆的? 师:噢,原来太阳它有脚啊!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 "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 在____ 的时候,从____过去 。 师:作者内心对匆匆流逝的时间的惋惜之情也要在同学们伤感的语气中得以实现。让我们在这样的心情下,随着音乐一起朗读一段。 4、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师:哎,时间就是这样从我们的手中轻轻悄悄地溜走了,让我们在第四段中再次感悟作者的心声。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师:你发现这段话的每一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师:那么,作者在惋惜什么呢?同学们猜测一下,其实答案就在这些问句中,用心读一读,你就会感悟出作者的心声。 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第四段的哪儿可以看出?(课件展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课件展示: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作者又在经历了八千多日子后懂得了时间的珍贵,在惋惜的同时也表露了不愿虚度此生的心愿。所以,在他短暂的50年人生中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就。(课件出示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那么你呢,你愿意白白度过你的人生吗?你有什么打算呢?谁愿意再读这一段? 师:朱自清先生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心中积淀的是倔强的追求,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白白在这世上走这一遭,成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心声。(再读第四自然段) 师:所以这些句子看似疑问,实际上是作者在勉励世人要珍惜时间。这也是这篇文章成为不朽经典的原因。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说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学生带着疑问的语气读一读。 学生交流。 学生读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读出时光无声无息慢慢消散的感觉。 学生感悟到(时间来去无影无踪)。 生答:惋惜、伤感等。 指名再读。 学生在深深的思绪中齐读课文第二段。 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学生自由作答。 师生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读第四段。 学生作答。(用了连续的几个问句)(惋惜之情) 师生共同交流。(惋惜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学生作答:(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学生交流。 学生再读这一段。 学生集体深情朗读第四段。 学生在音乐中齐读第五段。 1、课文内容的出示与学生的答案不谋而合。(幻灯片4) 2、课件出示课文开头的一句话。(幻灯片5) 3、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段有关内容,便于学生集中精神感悟。(幻灯片6) 4、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有利于学生的朗读体会。(幻灯片7) 5、音乐的伴奏声把学生带入对时光匆匆惋惜的情境中。 6、第四段内容的出示,让学生明确本段的语句特点。(幻灯片8) 7、课件出示作者的想法。(幻灯片9) 8、课件展示句子。 9、课件简单出示朱自清的成就。(幻灯片10) 10、音乐再次渲染气氛。 四、总结升华。 师(深情讲述,引发共鸣):还记得昨天老师还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女还,拉着年轻漂亮的妈妈的手,今天老师却成了另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的妈妈,而我那曾经年轻漂亮的妈妈如今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朱自清说,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经意间悄悄跨过、飞过、溜过、闪过的。聪明的孩子,你们是不是也觉察到了时间的匆匆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师:同学们,如果你真是聪明的,你还会把一天的时间都放在思考这个问题上吗?那么,你聪明的,告诉我,从这篇文章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师: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其实细想想时光是不变的,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流逝的是我们如花的笑脸,如诗的岁月,如梦的人生,所以作者一直在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没有人能回答和解决得了这个问题。人生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谁都无法,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作者文中有所警醒有所顿悟(教师板书:珍惜时间!) 师:下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些精彩的名言警句表达一下对时间的感悟? 学生在空白处发表感受。 学生发表感言,在音乐中谈收获 学生交流名言警句,让感情得以升华。 1、随音乐诉谈收获,使感情得到充分表述。 2、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内容。(幻灯片11) 五、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后把这篇文章背下来好吗? 选做题: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应用分析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从这篇文章中,你了解了什么?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时光流逝无声无息、日子总是匆匆而过,告知世人要珍惜时间。 学生交流。 二、掌握字词。 师:(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但是文中的生字新词我们也不能忽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新词呢? 学生辨析字形,练习书写。 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便于学生掌握。(幻灯片12) 三、整体感知,交流“美”感。 师: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时间匆匆的脚步。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作者的语言描写美吗?你认为他美在哪?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文章的体会很深。(总起来说,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有这样几个亮点。) a、师:朱自清很善于运用叠词,是他的文章读起来跟诗一样美。找一找朱自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叠词?你能有感情地读出他们吗?你能说出这些词的妙用吗?你还能不能用它们来造句呢? b、师:除了叠词,这篇文章还有许多表现时光匆匆的优美词语。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很美?把这些词语标注出来加以体会,整理在我们的摘抄本上。 c、师: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说:朱自清虽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朱自清了。作者别出心裁,用精湛的笔法,把空灵的时间描写得细腻可感,让人赞叹不已,下面咱们来仿写一下文章第三段,也用文字表达出时光在我们身上匆匆流逝的踪迹,好吗! d、师:这篇文章语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问句很多,读一读,现在回顾一下,从作者的这些疑问当中你还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也认识到,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取决于语言有多么华丽。其实平实朴素、贴近生活的语言更具感染力。就像第三自然段中描绘时间脚步的语句,你也从自己身边的事写起,仿照这种形式多写几句。 学生和老师随音乐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 学生交流,并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并交流叠词的作用(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 学生造句。 学生在文中画出优美的词语,并积累下来 ,也可请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画的。 学生交流优美句子,并仿写句子,带着感情读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 学生仿写,并交流。 1、课件展示叠词,学生看着读,便于学生掌握。(幻灯片13) 2、课件展示仿写的句子: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幻灯片14) 3、课件展示仿写的句子: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幻灯片15) 四、通读课文,熟读背诵,回顾拓展,结课。 师:朱自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却让我们享受到了一种温馨的美感,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文字的喜爱,用心读读吧,希望同学们能熟练的背诵课文。(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再来的或许已不是去年的那只燕子了;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青后已不再是原来那片叶子了;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可开的也已经不是那朵桃花了!而今年的你也已经不再是去年的那个你了。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间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我们唯有珍惜每一个匆匆溜走的瞬间,才能不白白来这世上走这一遭啊!最后,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时光那匆匆的脚步声。这是心脏般跳动的声音,让我们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这匆匆流逝的时光吧!回想“5、12”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脆弱的生命,珍惜生命中每一个转眼即逝的瞬间。(教师随音乐再次读课文) 师:读一篇好文章,我们往往爱不释手,唇齿留香,那么好文章要多读多背,多储存,所以下面同学们快速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否背下一些你喜欢的段落语句。 师(结课):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课件展示内容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段话)时光匆匆而去,名人背影长留,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承载作者的才情,践行前辈的足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努力学习,抒写自己人生,多彩的篇章吧! 老师学生随音乐一起朗读课文。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音乐响起,老师深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深深的遐想中。 1、音乐响起,师生的感情得以最后升华。 2、课件展示拓展内容,使学生再次明确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幻灯片16) 五、作业设计。 1、熟练背诵 2、写一篇读后感悟 (幻灯片17)拓展学习。 (幻灯片18)出示:谢谢指导! 九、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进行定量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知 识与技能 感悟时间来去匆匆 a b c c 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 b c c 能够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 a b c c 操作技能 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a b c c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a b c c 能制作ppt,将搜集到的材料用ppt清楚的展现出来,而且比较有创新 a b c c 情感态度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脑,发言次数多 a b c c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a b c c 对所学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a b c c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a b c c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十、帮助 1、 充分利用煽情的朗读对学生加以有效地诱导,ppt幻灯片的展示便于学生把握重点、难点。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选择动情的旋律帮助学生理解。 十一、板书设计 匆 匆 来 去 无影无踪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十二、课后反思 讲解这篇课文我收获颇多,我认识到一堂好课效果要重于环节,环节要力求简洁,但简洁的环节却要力求达到突出的课堂效果,在课堂上,主角永远是学生,教师只是个引导的配角,往往越精炼的语言,越有渗透性,感染力,而不在于教师的长篇大论,自我陶醉,有些低效、繁琐环节当减则减,环节清晰明了,内心自然胸有成竹。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教材虽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12
案例(设计)题目:合作 品读 感悟――《匆匆》教学案例
作者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岱西中学 赵丛燕 0580――7277926
作者代码:
正文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去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非常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不但有音乐的节奏美,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就是“读”,语文能力“读”是根本。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而涵咏,可以使“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语)。而且此文又是一篇美文,所以让学生充分地读、潜心地读,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的同感,更重要的是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地处相对落后的渔农村学生,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对比较浓厚,语文基础优于同年级段的班级。但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个班级学生的弱点,他们不善于在小组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案例描述
一、名言导入 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生: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
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转瞬即逝
生: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
师: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评:引入新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堂课的引入从学生们所熟悉的名句引入自然,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这些关于时间的名言中初步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家其人
师:课前了事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什么资料?
生: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很出名,除此文外,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生:我找到他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1948年8月因贫穷和疾病在北平逝世,毛主席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师:大家都找的很好,老师再来补充几点
(投影出示作家介绍)
[评: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阅读,突破了教材狭窄的范围,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对主自清这个人物有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的对作者更深入的认识作好准备。]
三、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师: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涔、潸、裸、徘徊)
[评: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3、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师:谁来汇报?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来去匆匆,不留踪影。
生: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曾作出了回答,在文中第三段。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体会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明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
生:它就在我们洗手的时候,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我们沉思的时候,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
[评: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获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四、自由品读课文,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师:四人小组自读课文,读出声音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含义较深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学讨论。
生:自由读书,讨论交流,写批注,师巡视。
[评:自由品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一定有很多收获,老师希望与你们交流,分享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我喜欢“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一句。因为这句话很美,以燕子、杨柳、桃花为例,说明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吗?
生:因为作者想拿这些事物和时间对比,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是不能回头的。大家能通过朗读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再来说?
生:“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说明时间的短暂。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作者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八千多个日子,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却是那么的短暂。
师:你可真会读书。是啊,时间真是溜得悄无声息,令人毫无觉察。请大家通过朗读把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生:全班齐读。
师:谁再来汇报?
生:“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爱恋。
生:“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这些话具体地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我很欣赏“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因为这一句写得太形象了。平时,我们常常在叹息:“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一天又过去了。”“我觉得时间好像不够用。”“时间真是如流水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时间又从我们的嘴边溜走了。
师:大家读书都能做到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时间的来去匆匆表现出来。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生:互读。
师: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谁接着说?
生:“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师:作者在惋惜什么呢?
生:惋惜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生:惋惜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惋惜自己的一事无成。
生:惋惜自己虚度光阴。
师: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60岁,却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正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对时间有一种紧迫感,抓紧时间读书、做事,才有他后来的辉煌成就。作者这种无奈与惋惜的心情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话体会到?
生:从“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体会到。
师:作者在苛求自己,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呢?”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生: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师:对,作者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毛主席曾这样赞扬过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他都是如此。真是令人敬佩。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
生:自由读。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小组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够好,没有读出无奈与惋惜的语气
师:你邀请你小组的人和你一起读读好吗?
生:读。
[评:在体会中读,在感悟中读,并运用多种朗读的训练方式:如同桌互读、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但自己感觉,朗读知道很不到位,往往是一句话带过,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心与文本的共鸣、情感交流。]
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读得也很美。下面来作一个小游戏――挑战名作家
(投影出示)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师:请同学们仿照上面两句写一写对时间的感受
生:自由练习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读到悟,从悟到写的飞跃,并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的宝贵,时光的匆匆。实现了听、说、读、写的结合,但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在课堂上交流,只能留待课后。]
六、作业 超市:1、熟读成诵;2、完成两句仿写;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背影》及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评: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让学生多读,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在学习工程中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上课伊始,我从名言导入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松弛、最舒服的状态,去聆听配乐课文朗读,从感官上去激发学生,因而他们积极性很高,从整体上,将“以人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品读课文,在朗读中去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与小组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从读到说,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发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节课中体现的比较充分。阅读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主体通过自读来由“感”而“悟”。因此,感悟和品读应该成为我们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于品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有过精辟的阐述:“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在第四教学环节中,我以“赏读品析”为重点,让学生徜徉于品读的海洋。因此,这一环节品读教学也成为这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3、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第五环节,我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我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但很遗憾,因时间关系,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因为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节课里还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如:
1、朗读指导方法,显得浅薄了许多,在学生的情感指导方面有所欠缺,朗读评价方式单一。
2、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显得支离破碎。
3、因为对时间把握的不准确,导致了课堂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在课堂上没能交流仿句练习。
虽然有许多不足,但上完这堂课后,我的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的。我深深感受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乐趣,那种愉悦是任何快乐都无可替代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 中,我要努力学习教改新思想,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争取让每节课使教和学的双方都快乐无比。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极具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对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进行有关的仿写(句、段)、句型变换等训练。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想象,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长歌行》这首诗吗?请大家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好,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中哪句诗给你们感触最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呀,所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散文《匆匆》吧。”
教师用谈话激情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出示收集到的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2.教师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吧。
2.教师范读,随机教学本课6个生字。
3.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啊。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已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4.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介绍社会背景)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教师小黑板出示格言
3.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七、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