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夹竹桃》阅读练习(通用16篇)

《夹竹桃》阅读练习(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夹竹桃》阅读练习(通用16篇)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__的特点,作用是承上启下;“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2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3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4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5325   联系电话:289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4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6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

  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夹竹桃夫人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解题

  1、 出示夹竹桃挂图。

  2、 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 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 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2) 正音,齐读。

  (3)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三、 初读指导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 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 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 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9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四、 指导书写

  五、 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提示“不是……也不是……却是……”,指名试背第1自然段内容。

  2、 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一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 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二、 精讲分析

  1、 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出示: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4) 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成陈述句。

  (5)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那些花”?

  (6) 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7) 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8) 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 “韧性”。

  (9)齐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2、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 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 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委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 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5) 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6) 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7) 朗读第5自然段。

  三、 布置背诵

  在理清上述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试背上述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 总结课文

  1、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 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 划分段落

  一(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二(2~5):分写夹竹桃开花时的景象,花期之长以及作者产生的想像和幻想。

  三(6):总结课文,点明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4、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1) 雪火相容图。

  (2)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月光下的夹竹桃。

  二、 指导背诵

  1、 熟读课文。

  2、 指导方法。

  3、 学生试背。

  三、 感情朗读,完成练习。

  1、 回答文后问题。

  2、 课后完成背诵。

  板书:

  和煦的春风里

  这样的韧性       盛夏的暴雨里无……不……

  深秋的清冷里

  我爱上了夹竹桃

  雪与火相容――奇妙、有趣

  许多幻想

  月光下的夹竹桃――特别喜欢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5

  课前交流: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京大学的真实故事:有一年开学了,刚刚考入北大的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北大的校园。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正巧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那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走上前去:“老师傅,能帮我看会包吗?”“老师傅”看了看他那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后,那位新生办完了入学手续匆匆地赶了回来,“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看守在行李旁。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坐在主席台上。他是谁呢?

  师:同学们一定还在想刚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傅是谁?他就是当时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他的原作改写的课文《夹竹桃》,并通过课文一起走近这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板书课题)

  你们见过夹竹桃吗?老师带来了一组夹竹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

  师:夹竹桃原产于印度及伊朗,后传入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对粉尘和灰尘有较强的吸附力,被誉为“绿色吸尘器”。但是它的叶子、皮、花等都有毒,同学们平时不要轻易地去采摘它。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它夹杂着竹子和桃花的特征,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师:它的花色很美,吸引了你。

  生2: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读出了它的韧性,你很会读书。

  师:我们课堂上再细细来品读。课文中的生字你读得怎样了?

  出示词语:

  熏透榆叶梅花团锦簇

  凄清玉簪花叶影参差

  荇藻一嘟噜微风乍起

  师:谁愿意读读第一竖排?

  一生读第一竖排。

  师: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中间一行,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二竖排。

  师:最后一个词请你再读一下。

  生读“一嘟噜”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三竖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竖行

  师:很好,特别是中间的多音字读得很准确。我们把这个词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的不错。看看书后的生字表,观察一下生字的字形,你觉得哪些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生:“藻”是上下结构。

  师:注意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生:“蛾”是左右结构。

  师:我们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觉得这个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点红“熏”)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生书空,师提醒第三笔是短竖。

  师:拿出笔来,在书上把这个字再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书写。

  师:生字的字形会写了。看看它的意思,你有没有不太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荇藻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老师这里带来了一幅它的图片。

  出示图片

  师:“荇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圆形,浮于水面上,根生在水底,花是黄色的。

  还有哪些词语你不太明白的?

  生:一嘟噜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他的?

  师:“一嘟噜”是北方的方言,比如我们这儿说一串葡萄,那儿说是一嘟噜葡萄。我们这儿农村会有人家晒辣椒干,串成一串,那儿叫一嘟噜辣椒干。一嘟噜就是——

  生:一串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听说我们班同学朗读水平特别高,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大胆地表现自己。你想读对不对?就请你好吗?

  生读

  师:对不起,老师打断一下,看清楚了,是“对我说来”。

  生继续读

  师:不错。要勇敢地表现自己,还有谁愿意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你流利地朗读中老师知道,你课前预习得很充分。

  孩子们,俗话说“学贵有疑”,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怎样的疑惑?

  生:为什么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最留恋

  师:你很会读书。

  我们不仅要学会提问,还要学会去解决问题。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回答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你们预习时有没有留心?

  没关系,我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生浏览课文

  生: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们同意吗?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一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夹竹桃带给我怎样的幻想?

  板书:幻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文中的韧性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韧性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读书,两位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一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想到的是哪些词语跟它意思差不多?

  生1:坚韧

  生2:柔韧

  师:韧性就是柔韧不易折断的品质。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就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你们找到了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中,老师知道,课前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我们班同学预习习惯非常好。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在心里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哪位同学也找到的这句话?请你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从哪些关键词当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就是什么意思呀?

  生:坚持到最后。

  师:你读出了它坚持到最后。那无不奉陪是个什么句式?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还知道双重否定句,了不起。如果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式,你觉得哪句好一点?

  出示句式比较

  生:无不奉陪语气要强烈。

  师:双重否定的句式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确了。

  那能把这句话也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改一改吗?

  出示练习

  生: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人不激动万分。

  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会尝试用一用这样的句式。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一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也体现了“无不奉陪”?

  生:一直

  师:一直、一直。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报春的迎春花一直到傲霜的菊花,它无不奉陪。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

  生:韧性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一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株充满韧性的夹竹桃。

  夹竹桃到底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比较好?推荐一下。

  生推荐一名同学

  师:其他的同学思考:你在季老家的小院看到了哪些花?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果然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

  季老家小院的花可真多,可以说常见的是应有尽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一生介绍花名

  师:有这么多花呀。读了这段文字,你心中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1:为什么那么多花不写唯独写夹竹桃?

  生2:为什么写这么多花,不提夹竹桃?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介绍了这么多种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不是跑题了吗?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衬托对比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真会读书,都知道衬托对比的方法了。

  是呀,作者就是用衬托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上这样的写作方法。

  师:夹竹桃和这些花相比,这点韧性显得是多么的——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生:可贵。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女同学中谁读书比较好?推荐一名。

  生推荐一名同学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夹竹桃?

  生:生命力旺盛的夹竹桃。

  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的字词?

  生:一声不响。

  师:一声不响、悄悄地,它在那里默默地开放着。

  你还从哪些关键字词中看出来的?

  生:从“又”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

  引读: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

  师:就这样坚持着,向世人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株默默而又生生不息的夹竹桃。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

  师: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中感受到的?

  生: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茂盛、衰败、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伴着和煦的春风,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师:而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盛夏的暴雨,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深秋清冷的凉风,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我们刚才的“无不奉陪”句式是一样的。

  出示句式比较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文中。

  师:显然文中句式表达的意思更强烈一些。

  出示句式练习

  师:老师相信这个练习一定难不倒你们。

  生:小明是个小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师:也希望我们同学,每天都能看一点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此刻,你喜欢上夹竹桃了吗?

  生:喜欢。

  师:就让我们向它毫无保留地表达我们的爱意吧。捧起书,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好一群夹竹桃的知己啊!

  自古文人多爱花,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出示季羡林的生平

  师:快速浏览这段文字,相信你们对季羡林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浏览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季羡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

  师:你读出了他的坎坷经历。

  生:他具有夹竹桃一样的韧性。

  师:是呀,他就像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一样,一路坎坷地走过来,最后坚持下来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他仿佛看到了他——

  生:自己。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你会有更深的认识。请男同学来读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

  男生齐读

  师: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难怪他这样说——

  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女生读。

  女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感受,师行间巡视。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内心感受。

  交流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夹竹桃的韧性。对于一开始有同学提出的,“夹竹桃会引起作者怎样的幻想”这一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作业:

  1.背一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在我们心中开花吧。

  2.读一读:季羡林的原作《夹竹桃的传说》,感受文学大师的优美文字。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节课,意在从学生的疑问处入手,激发探究的欲望,引领他们品读质朴的语言文字,理解语言,自主释疑。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习得语言。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强势,主体的自主性受牵制,所给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朗读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指导是不够到位的,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的朗读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语调轻重上的改观,没有显著的进步,也仍未从内心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被淡化。本课的段落大意提取并不难,经过充分预习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握,因此我将其安排在检查预习的环节。由于刚由新老师上课,又是第一节,学生似乎有点紧张,发言不够积极,我呢,便在说出“写了夹竹桃的花色、韧性”后掐断,进入字词的检查,本打算权当做了解他们的基点,待抓住最后一节的学习后再借助板书将“花影及引起我的幻想”顺便补充进去,随之小结一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再说,读词语难度系数不太高,可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情绪。然而,实际的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给人的感觉是没在意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此中的遗憾会给以后的教学以提醒甚至强化。

  再次,正如陈所长提出的,本节课没能从宏观上,把整个单元内容串联起来,足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感受大师语言的平实、质朴,借物抒情写法的独到与精妙。如果课前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团队成员能适当引领一下,将单元主题融入本课教学,深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学,更需静下心来研读文本,真正实实在在走近学生,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学习到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不止,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6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最适宜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朗读中感悟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结合文本语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平时不大注意观察花草树木,不善于想象,有好多学生可能没见过夹竹桃。对借物喻理这类文章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感悟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一.引发猜想,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板书课题:夹竹桃,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对夹竹桃的猜想,如为什么叫夹竹桃?这名字怎么来的?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让了解的学生作简单介绍,紧接着没下悬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作者为什么对它这么留恋、回忆呢?以激发学生迫切读文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难读语句,如写夹竹桃韧性的那些句子等,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字词。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次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把握重点,朗读感悟

  在学生基本了解各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夹竹桃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第二、四、五自然段。然后让学生重点朗读这三个自然段,从中感悟夹竹桃花色的融洽,开花的韧性和由它引出的奇妙思想。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用钢笔书写本课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重点说说第二可是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我再现第一课时的生词,带领学生默写并订正。然后与学生谈话,组组交流上堂课的学习收获,以唤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回忆,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浏览课文,把握课文脉络。课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而第六自然段则是对3—5节的总结,同时照应了第一段。接着思考:你觉得夹竹桃怎样?可作者是情有独钟,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四、五自然段。

  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内容时,我顺势出示相关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当学生交流到夹竹桃花的色彩红白相映,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时,启发学生联想“红似火”“白如雪”的景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交相辉映,指导读好这句话。凭借课件画面,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当学生交流到第四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时,我没疑: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去找一找相关的语句,重点引导学生充分读懂“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这两句话,启发学生从这两句话中体会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通过朗读指导认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当学生交流到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时,学生会兴趣盎然。我着重从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两方面引导,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学习语文的关键,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读书感悟和背诵积累。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出示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朗读,既体会到季老先生家院子里那一年三季热闹非凡的景象,又让学生明白这样写是为了与夹竹桃进行比较,反衬出它的那种韧性。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进一步巩固积累课文规范语言。

  2.造句:无……不……;无不——

  3.迁移写法,模仿课文写一种植物。

  附极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夹竹桃花期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生齐读课题)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2、朗读末段,认识中心句。(既能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的原因,照应了开头,游食文章内容的总结。)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韧性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圈出句中的重点词语。再读读,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生命力旺盛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与原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还有哪句也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也是双重否定句?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花期长,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无不奉陪” 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也与原句比较,体会这两句双重否定的作用(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1)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2)用“…无不…”造句。

  4、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5、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说说作用

  6、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出示图片)

  7、院子里的花开的这样美,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

  8、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正是它的韧性所在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它的韧性。

  四、作业:

  1、 造句:“无…不” 、“…无不…”

  2、 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                                 春风

  这样的韧性     暴雨            无…不

  深秋

  (“我”爱上了)夹竹桃

  许多的幻想

  反思: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找出写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找出重点的词语来感悟夹竹桃花的生命力强,花期长,从而领悟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理解“无日不”“无不”的意思,在比较句子朗读,谈感受、说体会,得出了双重否定句在文中的作用。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学生对夹竹桃韧性的体会不够深,所以感情朗读的效果不明显。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我主要在学生读中通过图片及四字词语的展示,问学生:为什么要把院中的花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学生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如果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对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可能会体会的更深刻。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8

  《夹竹桃》教学设计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

  夹竹桃》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4、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在生活中见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出示介绍夹竹桃的文字,强调夹竹桃的花期有4-12个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板题及作者名。齐读题目。

  3、认识作者季羡林先生: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二、            自读课文:

  1、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下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两行词语:融洽    花团锦簇    榆叶梅    鸡冠花    江西腊   玉簪花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荇藻    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

  先指名读好第一行,再指名读好第二行,并齐读。

  2)检查课文:

  师过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那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

  a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值得留恋和回忆       齐读第一段

  b那夹竹桃究竟有何值得留恋回忆呢?指名读第二段。理解“融洽”一词。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夹竹桃开花的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开花景象奇妙有趣

  齐读第二段。

  c过渡:作者说“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指名读第三段。分季节看图,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花团锦簇)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等(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玉簪花、菊花。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指名读,再齐读。

  d看来作者家种常见的花真是应有尽有啊!那么在万花丛中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段。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夹竹桃开花是怎样的?板:韧性可贵

  e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这些。指名读第五段。

  出示:“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指名读。查字典理解“叶影参差”。齐读。

  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指名读读,说说作者把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幻想成了什么?再分“地图”、“荇藻”、“一幅墨竹画”来读句子。理解“荇藻、微风乍起”最后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引发幻想

  是啊,这么神秘又美丽的夹竹桃能不让人喜爱吗?齐读这一段。

  f齐读第六段。板:爱上夹竹桃

  三、理清课文层次。

  按板书分段。一、(1)二、(2)三、(3-5)四、(6)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随季羡林先生观赏了他家里具有可贵的韧性,又能引发人无穷幻想的夹竹桃,相信同学们获益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课后寻找夹竹桃,观察一下。

  教后感:

  《夹竹桃》这篇课文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大作,文章写得优美生动,是一篇很好的,生动的训练朗读的范例,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事实证明,课文的确值得读,应该读,并且应该好好读。也因此在教学中都很充分,但是相对来说忽略了感悟的议,在议的同时,再读读课文的话,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会更深,朗读效果也会更佳。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9

  学习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除了上节课我们学的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夹竹桃。

  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学生自读,划相关句子

  2、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a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 )

  ③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④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②你们都体会到了吗?它的韧性就表现在它的     。

  ③师:它不张扬,不倦怠,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句话,无不奉陪。

  ①你读的真好,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②“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

  ③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

  依次让学生说说读读些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句子,配套出示课件

  (欣赏春天、夏天、秋天院子里的花的繁荣)学生用成语概括。

  ④出示填空:春天,夹竹桃奉陪着     ,夏天,夹竹桃奉陪着     ,秋天,夹竹桃奉陪着     ,啊,夹竹桃我要赞美你,你     !

  3、同学们,夹竹桃悄悄的,一声不响,从春天一指到秋天,目睹了百划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无奈调令,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们让我们感叹。板书:可贵的韧性

  (出示句子):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并把它改成感叹句,再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1、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你眼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说说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3、读了作者奇妙的幻想,你有怎样的感受?

  4、这么美的文字,把你喜欢的画面背下来,好吗?

  5、你还能把夹竹桃幻想成了什么?说一说。板书:引起许多幻想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板书:爱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肯定也喜欢夹竹桃了,谈谈你喜欢它的什么?你还想对它说些什么?

  3、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欣赏“夹竹桃”录象,深化感情。

  板书:

  可贵的韧性

  爱  夹竹桃

  引起许多幻想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0

  《夹竹桃》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7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 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2) 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 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 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 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 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 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 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 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 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 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 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 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 !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

  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 竹石

  (陈毅) ( 郑燮)

  大雪压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 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爱 

  幻想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1

  一、交流预习内容,梳理疑难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

  生:夹(jiā)竹桃

  师:也请你读。

  生:夹(jiā)竹桃

  师:两位同学读对了吗?

  全班学生:读对了。

  师:多音字“夹”,在这里为什么读一声啊?

  生:夹一声的意思有夹杂和掺杂的意思,夹竹桃这种植物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夹杂着两种植物的特点,所以这个字念夹(jiā)。

  师:你的预习非常充分,根据字义判断了多音字的读音,我们都来看字典中的解释。(出示字典中的解释)我想请你再来说一说,为什么夹在这里读一声?

  生:因为夹它是夹杂、掺杂的意思,而夹竹桃都很像两种植物,所以它念“jiā”

  师:对啊,你看(出示夹竹桃图片)花像桃花,叶子像竹叶,夹杂二者的特点,所以夹读一声。你再来读读课题。

  生:夹(jiā)竹桃

  师:全班读。

  全班学生:夹竹桃。

  (二)交流预习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结合预习卡,实物投影)

  生:我想给大家提醒“藻”这个字。先请大家来跟我读一遍。藻。

  全班学生:藻

  生:这个“藻”,它是一个上下结构,这个草字头要尽量写得长一点,把下面盖住。请大家再来跟我写一遍。

  师:写在你的学习题纸上,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全班学生书写“藻”。教师巡视。

  师:给大家看一看你写的字。你看,她提醒了我们把字写漂亮的关键笔画,赶紧在生字表上把它标注出来。还有谁也想讲一讲?

  生: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字,请大家先跟我读,“凄”。

  全班学生:凄。

  生:凄,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上部分的竖下面不要出头,并且要写在竖中线上。底下女的这个横要写得长一点,这样才能使字美观。请大家来跟我练习一下吧。

  全班学生书写“凄”,教师巡视。

  师:你看,竖要出头,“女”横拉长(手指),她就做得很好。另外,老师也想给同学提个醒,这个横再长也不能超过两点水,注意这可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咱们再来写一个。

  全班学生:再次书写“凄”。教师巡视。

  师:(实物投影展示)你们看,这次就写得更好看了。

  (三)梳理问题

  师:生字我们交流到这里,课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不明白的问题都写在了预习卡上,按照惯例,小组长应该把你们组集中的问题进行汇总,来,我们展示一下。

  (组长上来摆问题条,实物投影出示)

  出示小组问题。

  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开始浏览这些问题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大家都提到了“作者为什么都爱上了夹竹桃?”这个问题。

  师:是啊,你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几乎每个小组都提到了“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板书:喜爱?)还有吗?

  生:我发现只有一个组提出了“夹竹桃为什么只开三季?”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无法在这节课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书中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说的有道理,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探究。你看,我们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筛选问题了。下面,那我们就来先解决大家都关注的这个问题。

  二、探究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可以圈圈画画,做批注。

  全班学生默读,思考,圈划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第四自然段中体会到夹竹桃的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的可贵,所以我认为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是这段吗?同学们,刚才她提到“韧性”“可贵”(屏幕上圈出词语)都是这段中的词语。抓住关键段落中重点词句,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原因,非常好。(板书:抓重点词)但是还不够全面,还有没有补充?

  生:请大家看第六自然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夹竹桃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夹竹桃富有韧性,另一个原因是月光下的夹竹桃能够引起作者许多幻想。

  师:嗯,你的方法很好,关注到了中心句,也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板书:找中心句),还有补充吗?

  生:我还发现它的总起段,就是第一段“夹竹桃不是什么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话,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的值得留恋,值得回忆使得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这份爱。对作者喜欢它的原因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第二段看出来,作者家里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十分有趣。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原因。

  师:哦,你说的这些是花的——

  生:颜色。

  师:你看,有时候我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也能够解决问题(板书:颜色),我们的同学很会学习。三个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梳理出要点,列一个提纲,这样就能避免答题有遗漏,或是不全面了。现在我们小组合作,梳理要点,列出个提纲。写在组长的学习题纸上。

  全班学生小组合作梳理要点,列提纲。教师巡视,收集值得学习的小组提纲。

  师:这个小组先派个代表说一下。

  生:我们总结的夹竹桃它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它的花色,红白相间(jiān)(教师纠正“间jiàn”)十分有趣。夹竹桃的第二个特点是富有韧性,表现在花开三季,无不奉陪。夹竹桃第三个特点是月光下它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师:这个小组把要点梳理了出来,而且很有特点,像一幅画一样深深记在我们脑海中。回答得也很全面。老师还想推荐给大家看看这几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实物投影)

  图片1

  很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个小组是用列提纲的方式,要点梳理全面。

  图片2

  我们把要点梳理出来了,现在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全班同学同位互查。

  师:请你来说一说。

  生: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它还十分有韧性,并且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所以作者十分喜爱夹竹桃。

  师:回答得很完整,并且也很流利,非常好。刚刚我们梳理要点,这个问题解决了(板书擦去“?”)

  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份喜爱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先来聚焦写它韧性的第四自然段。

  三、领悟表达方法,尝试实践运用

  出示学习要求(师念):

  默读第四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想想好在哪儿?

  全班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重点关注了这一段的第一句“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我重点关注了这里的“一”和“又”,可以更好的让我们体会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更好的让读者想到,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

  师:非常好,你关注到了词语的正确使用。还有吗?

  生:我关注的是这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不管是在和煦的春风里,还是在盛夏的暴雨里,亦或是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每天都迎着朝阳开放。”

  师:你找到了这句话,还有这句。别的同学也关注到了吗?

  生: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更生动的写出了三季开花,夹竹桃强韧的韧性。

  师:还是这个句子,除了排比,你还关注到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种表达方式很特别,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无”和“不”都是否定词,更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师:有两个否定词,你的发现很重要,火眼金睛。还有吗?

  生:我发现它表示每天都的意思。

  师:你还发现了它的意思。如果我把它换成“每天都”行吗?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把这个句子里的“无日不”换成“每天都”那这个句子的强调作用就没有那么重了。用上“无日不”这样的两个否定词可以起到强调它要表达的意思。

  师:你还关注到了它的表达效果。两个否定,强调了肯定的意思。那“无日不”到底怎么把对韧性的喜爱那么强烈的表达出来呢?自己先读读看——

  全班学生自读句子。

  师:我们再来联系着前文,合作着读一读。

  春天,院子里的花都开了,繁花似锦,此时的夹竹桃,请你读——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夏天,夜来香熏透了整个院落,花开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此时的夹竹桃,请你——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秋天来了,当大部分的的花禁不住秋的凄冷,纷纷凋零之时,夹竹桃却依然——请你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同学们,这可是3个季节,9个多月,270多天啊,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我想问问你此时什么感受?

  生:我想夹竹桃是真的不能跟院子里那些其他的花比的,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真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师:看来你也喜欢上了夹竹桃。能不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是啊,不管怎样的环境,不论怎样的天气,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夹竹桃在春天、夏天、秋天都开放,韧性很可贵。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它的韧性的喜爱。

  师:对啊,就是因为太可贵,太了不起,作者太喜欢了,所以就用了“无日不”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将这种感情有力的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这句话。

  师: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也用了这种表达方式,能找到吗?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这也是表达强烈的情感啊!让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

  师:作者太喜欢夹竹桃了,连用了两个“无不”。咱们如果在生活中也想表达一下这种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试着用“无不”来写一写。请同学们也尝试着用上“无……不……”写一句话。提笔即练字,请大家工整的写在方格里,注意写字姿势。

  全班学生写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写的句子。

  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270多个日日夜夜,夹竹桃无不没有美丽的姿态。

  仔细读一读,看“无不”,他用对了吗?(学生没有发现)我们刚刚提到,无不两个否定词。

  生:这句话里有三个否定词。

  师:三个否定词,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去掉一个否定词,怎么改?

  生:改成“夹竹桃无日不有美丽的姿态。”

  师:能够把它改正确,能不能让它更通顺一些啊?你说——

  生:改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270多个日日夜夜,夹竹桃无日不拥有美丽的姿态。”

  师:“拥有”这个词用得真不错,还有同学也想改吗?你来——

  生:我想改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270多个日日夜夜,夹竹桃无日不展现美丽的姿态。”

  师:是啊,我们可以帮他把句子改正确,还能改得更有文采,真好。虽然这个句子有点小问题,可是他的字写得不错,很值得我们学习。也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写一手漂亮的字。

  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的点滴进步,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

  写对了吗?

  生:对了。

  师:希望我们都来想这位同学学习。有时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甚至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句子思路更开阔。请大家拿起笔来或者修改,或者再写一个句子,不仅要写正确,写通顺,字还要写漂亮,思路一定要打开。开始吧

  全班学生修改句子。教师巡视。

  师:我刚刚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写的句子与众不同,我们也来听一听。

  生1:每次站在领奖台上,人们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

  生2:在场客人听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无不拍案叫绝。

  师:这两个同学的句子不仅仅局限于写夹竹桃或者植物,他们还能联系生活,思路开阔。

  四、交流背诵方法,积累精彩片段

  师:学到这里,看来这段话特别值得积累。背诵也要有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把第四段背出来?

  生:这段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记住这个段落。

  师:记住关键句子,也能帮助背诵。是个好方法。

  生:理解这个段讲的东西和意思,把它记住。

  师:嗯,围绕段意进行背诵,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背诵。

  师:关键词语也能帮助我们背诵。老师也想推荐大家,有时候记住特殊句式,也是一种背诵的好方法。大家用喜欢的方法,练习着背一背。

  全班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师:我们试一下。

  全班背诵。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解决了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这个问题,关注了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学会了用“无不”造句,很有收获。课前,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第三自然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去写其他的花呢?”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很有价值,留待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

  板书设计

  夹竹桃

  抓重点词

  喜爱             花色    韧性    幻想        找中心句

  红白相间  花开三季             ……

  奇妙有趣  无不奉陪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2

  《夹竹桃》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的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不仅是坚强,还有默默地坚持不懈地奉献。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

  教学反思2

  早就读过季羡林的散文,对这位学界泰斗怀着深深地景仰之情来阅读和教学他的散文《夹竹桃》。虽然课前也进行了较充分的备课,但面对突如其来地调课和听课的情况,让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学生也同样是这样的情况,换了环境又面对听课,让原本就沉闷的他们显得更安静了。所以前半节课学生都有些游离于课堂,让我不由得心生着急。我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沉稳,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本堂课我循着文本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组织教学,由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切入,找找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夹竹桃情有独钟。接下来就直奔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找找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原本设计的是从“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它的不张扬、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品性,从“又……又……”感受夹竹桃的坚持不懈。再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感受夹竹桃面临多变的气候环境,仍然坚持开花,展现自己的魅力,这样一种顽强的精神。但在真正交流时,学生的情况让我始料未及,有学生直接说从“无不奉陪”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看出韧性。我顺势从双重否定句入手,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一直都陪伴着这些花迎风怒放,可看出它的韧性——坚持不懈。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回答浮于表面,他直接说:我从这句话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我引导学生:如果你能走进文字,你一定能抓住字眼谈出自己最真实的体会。课后,我想备课时除了要吃透文本,还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更能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让课堂有生成。

  我始终认为品读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文字,学会写作。这篇文章为学生的写作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所以课堂上,我渗透了一些写作方法:如对比的写法,首尾呼应的写法。我原本在学习了第五自然段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月光下,花香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让作者陶醉其中产生了许多幻想,如果是你,你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出示句子练写:月光下,花香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幻想它是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学生和老师的紧张,以至课堂节奏不是那么紧凑,所以在拖课的情况下,我只能把这部分“忍痛割爱”了,课堂上也失去了欣赏学生精彩片段的机会。我决定把它放在课后进行练习,也算亡羊补牢吧。

  《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围绕第一自然段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夹竹桃最令作者留恋、回忆?通过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花色奇妙。

  通过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的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在和煦的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全都奉陪。)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第三自然段相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作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分别出示了春夏秋三季的花,春季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夏季的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秋季的玉簪花、菊花。在出示每一季节的花时,我让学生将百花盛开时的艳丽与凋谢时的无奈和夹竹桃一年三季的旺盛对照着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然后又抓住“这样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话展开。并让学生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在明白了季羡林先生写第三自然段的原因的基础上,完成填空:春天,夹竹桃奉陪着(    ),夏天,夹竹桃奉陪着(    ),秋天,夹竹桃奉陪着(     ),啊,夹竹桃我要赞美你,你(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学生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对夹竹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幻想这一段时,我首先进行了配乐范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然后让学生交流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在此基础上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作者产生幻想的原因所在,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次幻想反复朗读。这一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夹竹桃的喜爱。从而使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为了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谈你喜欢夹竹桃什么?你还想对它说些什么?这个说话练习。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所以回答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为了教育学生要做像夹竹桃那样不但有外在美,更要有内在美的人,我搜集了几句名言与他们共勉。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夹竹桃》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八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共安排了3篇课文,《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写了四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身上蕴藏的高贵品质。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夹竹桃》正符合这一特点,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学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第12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虽然学生都见过夹竹桃,在他们的头脑中夹竹桃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为: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及感受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花影迷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 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找出有关句子,画一画,作一作批注,有感情的读一读。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夹竹桃图片等)

  七、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明确任务 学有方向——交流展示 适时点拨——整合提升 拓展升华——质疑问难,学习写法——品读感悟 读写结合六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夹竹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 学有方向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便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 适时点拨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找出第二自然段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奇妙有趣的景象与第四自然段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夹竹桃的美妙景象、可贵的韧性,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我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无日不、无不”这些词语体会夹竹桃一年从春到秋,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花开不败,体会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与之相比,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为了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还出示这样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每个季节都奉陪。”引导学生通过把“每日都、每个季节都”与原文中的“无日不、无不”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双重否定词“无日不、无不”在这里的妙处,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后题。

  再如作者喜欢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孩子们可能会展示这样一段话:“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在孩子们初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孩子们会有更新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进行朗读,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地图的样子、想象池塘中的藻、想象墨竹画的样子,想象花和叶子在月影下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幻想夹竹桃是什么?完成句式: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倾注于笔端,读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

  ( 四)整合提升 拓展升华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又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孩子们也通过文字与文学大师产生共鸣,以同样的感情爱上了夹竹桃。

  (五)质疑问难 学习写法

  课文学完以后,有的孩子会发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迎春花、桃花等14种花,而丝毫没有提到夹竹桃。这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将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他们经过思考便会得到答案:“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更能突出夹竹桃的美。”这样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还教会了学生立足全篇,学习领悟写作方法。

  (六)品读赏析 积累词句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课的语言特点,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表达的妙处,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八、说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          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突出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主要问题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为学习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像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那个最初抛出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对夹竹桃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引领本节课学习的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线路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并及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句子。

  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我又设计了“文中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个问题。通过和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引导学生读第一个自然段,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习升华。

  教学时,我以“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引导。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季羡林先生面对挫折不屈服,富有韧性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设计了“我想对夹竹桃说””我想对季羡林说”“我想对自己说”这一练笔训练。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5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 ----听《夹竹桃》第二教时有感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8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我听了陆老师的这节课后,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多媒体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但一堂真正的好课是能触动学生的灵魂的。

  陆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朴实”。没有繁花似锦的装饰,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握手。在精读训练中,老师请学生读、思、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而且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悟。

  想象是一种体验。陆老师设计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这一体验。小练习是: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__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四人小组商量、集体交流,体会到了夹竹桃的妙,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环节的妙就在于,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同样能引领学生走入语文殿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6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天问自己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夹竹桃》阅读练习(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