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简述: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我沮丧的原因和父亲复杂的心理活动.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的人.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

  1,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反馈

  字词难点:

  翕动 涟漪

  了解鲈鱼捕捞开放日

  概括文章 主要内容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二,再读课文--------研读 "我"为什么感到沮丧

  1,那个月光如水的美妙的夜晚,又钓到了那么大的鱼,应该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但是当年的我却是感到沮丧的,我为什么沮丧

  读文章的1-9自然段,深入文本找找另我感到沮丧的原因.

  2,交流.

  预设:

  a,鱼大(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b,鲈鱼很漂亮.(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者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等了好长时间才钓上来的.

  d,好不容易钓上来.(等鱼了筋疲力尽了,迅速地拉上岸来

  e,没有人看到我们钓上了鲈鱼.(四周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3,小结:那么大那么漂亮,又是等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鱼,父亲却执意要把它放回水里,当年的他难怪那么沮丧了.

  三,揣摩父亲的复杂的内心活动-----盯着水面看了一会儿

  1,当我们钓到了大鲈鱼,而距离捕捞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盯着水面看了一会儿,此时他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在想写什么,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2,交流所写的语段,体会父亲的犹豫,矛盾.

  3,引读父子俩的对话.

  4,想象父子俩的对话.

  结合第8,9节,想想孩子会怎样乞求,父亲会怎样不容争辩地回答.

  四,总结.

  钓鱼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却给了作者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启示到底是什么呢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我努力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对这篇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

  在全文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费了好大的劲钓到了一条漂亮的鲈鱼,本应该感到高兴,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的却是沮丧,这是为什么 "来体会我心理活动的变化,突现我从钓到鱼到放了鱼这个艰难的心理抉择,体现道德实践的不容易.然后,又找了一个切入口"父亲盯着鲈鱼看好好一会儿."来体会当时父亲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两相对比,让学生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产生深切的体会.

  我注重挖掘课文的人文性,在引导学生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时,让学生走进父亲的心灵深处,注重炼字炼句,斟酌推敲,体会其中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实,品味语言,并非无中生有,并非故作深奥,并非挖地三尺,而是寻找语文的生长点,在文本的背景下有机地进行.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从反面提出问题讨论,为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用心观察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我们都知道,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安排了两次对课文空白之处的补充,但感觉第二个对话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话的质量还不够理想.我想如果顾老师把口头的对话,改成小练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加入对学生不同对话形式的要求让学生笔头练习,可能效果会更理想.

  在听课过程中,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值得学生美美地朗读,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原野上徜徉,那也是一种享受.在今天的课堂上,朗读指导感觉还不够多一些.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让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吧!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白正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 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3

  之一

  江苏省铜山县实验小学 孙建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本周内完成)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在本课学习中,我将努力追求“本色语文”的教学观,体现课堂“原汁、原色、原味”的特点。从文章的主旨出发,沿着中心句层层解读文本。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有目的读,逐层深入的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力求做到“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在人文熏陶时不忘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引导学生在感悟体会文本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得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问理解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略)

  第二课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联系生活,引发讨论,拓展对“规则”的理解,并指导编写“规则”。(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破题,抓文章的主线,走近“启示”

  1、解读课题,抓住重点词“启示”

  2、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找到“启示”具体内容,出示中心句

  正像父亲教诲的那样,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诱惑的时候。

  4、初读中心句。重点品读“诱惑”。

  二、走近鲈鱼,解读“诱惑”

  1、就34年前作者和父亲一同去钓鱼这件事情而言,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诱惑”?(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

  2、找出文中描写鲈鱼的句子,视学情进行品读,体会詹姆斯内心的惊喜。

  重点研读句子:

  ①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鲈鱼。

  ②他发现,这不是翻车鱼,而是一条大鲈鱼!

  3、过渡:这样一条又大又美的大鲈鱼,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可是严肃的父亲却不容置疑的要求小作者把到手的鱼放回湖中,小作者情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近詹姆斯和父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他们心理历程吧!

  三、走近主人公,解读“道德抉择”

  1、小游戏:读词秀

  眼珠瞪圆→尽力压抑→大声抗议→小心翼翼→十分悲哀

  2、找出词语的特点(都是描写詹姆斯心理的词语,詹姆斯的心理在变化。)

  3、找出詹姆斯心理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并做好批注笔记。

  4、交流:詹姆斯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惊喜――沮丧―――悲哀)

  5、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比读、设身处地读,重点品读课文5―11自然段,体会詹姆斯和父亲的心理。理解詹姆斯和父亲对于规则的不同态度。

  ①合作朗读父子对话部分,体会詹姆斯的沮丧和父亲的理智。

  ②对比读4和11自然段,体会詹姆斯由惊喜转为沮丧的过程。

  ③出示“金钥匙”,将课文中重点段中作者该成“我”进行品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探究父亲的心理:父亲喜欢这条大鲈鱼?他为什么必须要自己的孩子放回鲈鱼?你赞同父亲的做法吗?

  7、读写训练:假如你是詹姆斯的父亲,此时你是怎么想的?

  读写训练:

  詹姆斯的父亲面对着这条大鲈鱼和苦苦哀求的儿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次品读中心句,深入理解“诱惑”(不仅指物质上的“诱惑”,更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该如何实施道德的抉择。)

  四、联系生活,走进“启示”,升华文本。

  1、读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鱼”的含义。

  2、联系生活中的系列道德问题,探究我们的做法。

  3、回归文本:34后的那个委屈的小男孩在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那段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詹姆斯,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5、再次朗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6、作业: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作一条道德名言,并展示交流。

  7、小结,赠送名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示。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学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运用细节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受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受到启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重点,教学中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立足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再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的平凡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切忌“标签式”的空洞说教。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吗?(学生交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名言――(多媒体显现)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自由读、齐读这段话)。

  3、读了这段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质疑。)

  4、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13、钓鱼的启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点出了这个词?(第11段)投影出示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齐读该段。师问: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5、小结,导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是啊,三十四年前的那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给作者以终生的启示?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34年前那个不同寻常的夜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吧,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一下: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即指导点拨,对于难读的句子,老师可范读,指名读,让学生读通、读对。

  (2)投影出示:(检查学生的认读、书写及词义的理解情况)

  鱼饵涟漪(读时理解)挣扎操纵小心翼翼

  鱼鳃翕动(文中理解)皎洁鲈鱼筋疲力尽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我”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简要概括)

  (2)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先写“我”钓到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特别惊喜;接着写父亲态度坚决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依依不舍甚至有些沮丧;最后写这件事让“我”得到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三、深入文本,品析词句。

  (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先用心默读1――3段,看你能否读出这次钓鱼与以往有何不同?三十四年过去了,哪些情景一直令作者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总结这次钓鱼与以往的不同:钓到了以前从没见到过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这真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惊喜。再以“哪些情景令作者终生难忘”这一问题引出重点段第3段的学习。)(投影出示第3段)

  (1)、指名读、自由读。“这是一条怎样诱惑人的鱼?”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描述。

  (2)此时作者和父亲的心情怎样?(惊喜、得意、兴奋)

  (3)这种惊喜、得意的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写法)

  a、直接表达内心活动,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b、用月夜的描写衬托高兴的心情,如;“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c、“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刻画极为细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假如你就是作者,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此时兴奋的心情呢?(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可自己边品味边读,可同桌互相读,可小组成员齐读;再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范读、领读。最后齐读。)

  3、教师小结

  在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喜出望外地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当时那一美好的情景,令作者回味无穷。

  接下来又发生了与以往钓鱼怎样不同的事情呢?请课下仔细品读第二部分――放鱼。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1――3段中优美句子,并尝试背诵积累。

  3、进一步熟悉课前收集的有关鲈鱼生活习性的资料和有关诚信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捕捞鱼饵小心翼翼操纵鱼钩溅起鱼鳃

  2、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3、引导学生运用听写的'部分词语,概括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继续研读,深化感悟。

  (一)(学习放鱼部分)

  1、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跟父亲一起钓鱼,作者钓到一条出乎意料的大鲈鱼,心里特别惊喜。那一美好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可是,面对这条诱人的鲈鱼,他和父亲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9段,交流“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3、面临着“是留?是放?”这样一道人生难题,我和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4――9自然段课文,看看当时哪些情景一直清晰地留在作者的脑海中。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及情感)

  父亲: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

  “我”: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我”的不理解)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的委屈、不舍得)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可从“乞求的目光”你想像一下作者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我”的依依不舍、鱼游走时的沮丧)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

  6、展开辩论,深化理解。

  这条鱼的确太诱人了,到底是放是留呢?文中的“我”和父亲都没有讲出其中的理由。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以什么理由来劝父亲把这条鱼留下?假如你是父亲,你又会以怎样的理由劝孩子把鱼放回湖里?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以及课外的相关资料,找出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辩论过程,教师要做好方向导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生态需要、做人诚信的故事等进行)

  7、教师小结。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这件事,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不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

  (2)过渡: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所以,作者说――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终生受益的启示。下面咱们跟随作者一起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

  (二) (学习启示部分)投影出示第10段

  1、同学们,把鱼放回湖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作者却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a、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b、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理解透彻。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c、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在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d、“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e、“我”当年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2、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三、联系实际,理解升华。

  1、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师向把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课后练习解答

  1、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我”从没钓到过这么大的鲈鱼,放回去也许再也钓不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鱼了。而且当时出了“我”和父亲,没有别人会知道这件事。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不理解)――(委屈、难过)――(依依不舍、沮丧)

  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1)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的建筑设计师了。

  重点理解: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他从小受到了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在面临到的抉择时,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成为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父亲严格教育的回报。”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的理解需联系实际。诱惑人的“鱼”即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考试时遇到难题,不经意间看到同桌的答案,是作弊还是放弃?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是冲过去还是灯……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3)到的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就是正确,应该;“非”就是不对,不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句话,既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抉择就这么简单,可坐着放鱼回湖的沮丧心情可以看出实践道德是很难的,因为实践道德往往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4)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产生抵制诱惑的力量。当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产生明辨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战胜自我,战胜诱惑。

  4、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尤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和生活、社会实际,畅谈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钓到鱼时:惊喜异常

  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人生旅途:终生受益

  严格教育

  钓鱼的启示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7

  一、引入【课前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钓鱼的启示》,齐读课题。

  2、大家都读过课文了,作者记述了他刚满十一岁时和父亲一次钓鱼的经历,这件事情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以至于三十四年过去了,却仍然不能让他忘怀。

  3、请同学们打开书,回顾课文内容,找到钓鱼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指名读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4、大家都读读这句话,想想:就钓鱼这件事来说,“是”指的是怎么做?(把大鲈鱼放回水中)“非”指的是怎么做?(留下大鲈鱼)“实践起来却很难”指的是什么难?(把大鲈鱼放回水中)

  5、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个启示的字面意思。为什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呢?老师读这句,读时强调大红的部分。读完后PPT画一张白的。我们还需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中的这对父子,去深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懂得难处

  1、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步入那月光如水的湖边吧。

  2、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找找“我”不想放掉鲈鱼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把大鲈鱼放回水中为什么这么难?找到后用括号括出来。再用词语简单的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学生读书思考、标注;老师巡视、指导--发现普遍问题及出色的,做到心中有数。)

  3、指名汇报。方式:先读语句,然后说出概括的词语,教师进行提炼,将关键词板书。

  【来不易、诱惑大、无人知、错误小】

  三、感同身受,依依不舍

  过渡语:语文学习不能只满足于知道了内容,还要能够感同身受才够好。

  (一)处理第2、3自然段。【打示第2、3自然段】

  1、自己练练,看谁能够将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老师要心中有数--学生应围绕那些感受来谈、来读!--不容易、时间长、兴奋、惊喜、喜欢鱼等)

  2、指名读。叫起学生A后先问:你想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什么?(如:我想让大家听出我钓这条大鲈鱼非常不容易。)

  学生A读--问其他学生:你听出他钓到这条鱼不容易了吗?指名学生B结合前面A说的对A的朗读进行评价。如果评价A读得好,就让大家都像A那样读读;如果评价A读的……不到位,可让B读读,B若读得好,让A学着读读,再让大家都这样读读。

  这少叫3个学生汇报读。(内容要不同的,可用“谁愿意读读其他内容?或谁还想让大家听出不同感受?”引导)

  注意这个环节以学生读为主,学生评价时可抓住重点词语,老师不要拆出好多词让学生谈理解、体会。

  (二)处理打示第4-7自然段。

  1、过渡语:你钓上了一条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除了爸爸,无人知道这是没有到捕捞时间钓上来。可是爸爸却让你把鱼放了,这段对话适合用哪种方式朗读?分角色朗读。好,同桌练习,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融入关键词句中。【打示第4-7自然段】

  2、指一组读。谁听出了这位父亲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用原文的话回答。(语气是平静的,但是又是不容争辩的、没有商量余地的,父亲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3、父亲的语言中有一个词表现了这种坚决、不容争辩,哪个词?

  【打示: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得”打红】

  【在这句下方再出示:孩子,你必须把它放回去。“必须”打红】

  既然这里这个“得”字就是“必须”的意思,父亲为什么不用“必须”,而用“得”呢?

  (父亲知道必须放掉鲈鱼,但他没用强硬的语气“必须”而是给我自己选择“放掉”鲈鱼的机会。这样既教育了我,又尊重了我。)这里难,如学生说不到位,老师直接告诉学生。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呀?(慈爱、严于律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教育有方)

  5、谁来做这样的父亲,读读描写父亲的内容?指名。

  谁愿意与他配合,读读“我”的内容?指名。

  两人对读

  6、问读“我”的学生:你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急切、不解、委屈、不愿意……)

  评价:你读懂了文字、读懂了文中“我”的内心。

  (三)处理第8、9自然段。

  1、师朗读过渡: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在这“乞求目光”背后“我”有好多的话要说呀。【打示句式:“。”我。“。”父亲。】

  想想:我还会怎样向父亲乞求呢?父亲又会怎样说呢?想好后,写下来。

  2、找同学提醒大家不再说什么?(大、漂亮)可以借助哪部分内容来说?(第8、9自然段)

  3、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在巡视过程中选出要汇报的2-3人(记住,也可告诉该生“一会你读”“你第2个读”等),要想好顺序:应一个比一个好。

  写完的同学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4、指名汇报。2-3人

  预设:(“根本就没有人看到,把鲈鱼带回家也没有人会知道!”)我(哽咽)地说。

  (“即使无人知晓也要放回去,因为这是道德问题!”父亲(坚定)地说。

  (“就只差两个小时了,没人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钓上鲈鱼的。”)我泣不成声了。

  (“即使是差一分钟也要放回去,必须要按规定做。”)父亲依旧平静地说。

  评价语:联系上下文确定内容;用词准确、丰富;提示语富有变化……

  5、但是,这些话我并没有说出来,因为“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

  点一学生接。学生可能顺着接“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可再问一次“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再点一学生接“我得把大鲈鱼放回去”如学生还说不到这儿,老师就自己说出来。

  6、过渡语:尽管我对大鲈鱼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但爸爸坚定的表现让我明白必须舍掉这大鲈鱼,这就是道德行为中的“是”!

  7、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下文获取了信息,将作者没写出来的话,没有展现出来的内心、情感补充出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了解人物,这样就把书读厚、读透了。

  四、静心内省,有舍有得

  1、过渡语:细细品味了钓鱼、争辩、放鱼的全过程,我们再来看看钓鱼带给“我”的启示。

  【打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自己读读指名读,你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即使道德中的“是”是什么--应该放掉大鲈鱼,但因为钓到这条鲈鱼不容易、它又大又漂亮,而且离允许捕捞时间只差两小时,而且没人知道,说到这4条时,指相应的板书。所以我还是不愿意放。这就是实践起来真的是很难!)

  2、小结:你们看,作者通过钓鱼、争论、放鱼的具体事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传神地写出了道德实践真的是很难!这样写,启示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语,而是扎根在我们每一个读者内心,让我们深有感触了。

  3、师读:“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 【打示:第10自然段】

  指名学生接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指名,说说:钓鱼这件事,给我的人生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学生自由谈)

  5、发现了吗?这段话中三次提到了“鱼”【打红“鱼”】,这三处写到的“鱼”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鱼指的是那条放回大鲈鱼。

  第二个鱼不是真正的鱼,指的是诱人的大鲈鱼一样的,诱惑人的金钱、名誉和地位。

  第三处写到鱼是那条诱人的大鲈鱼。

  小结:

  1、3个鱼字指的就是这条鲈鱼,而第2个“鱼”指的是像这条鲈鱼一样的,会诱使人做错事的各种诱惑,不是指真正的鱼,所以用双引号引了起来。

  再读读这段话。自由读

  6、大鲈鱼放回水中的情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他时刻警示这我,每当遇到诱惑我的事物,我就会想起它。它指引我进行正确的道德抉择,给予了我做出正确抉择的“勇气和力量”。

  五、【机动】拓展:君子慎独,事理入心

  1、过渡语:你们知道吗?这篇短文原名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其实,这种遵守道德的朴素思想,在我国20xx多年前的著作《礼记 中庸》中就已经提到。

  【打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我们中华传统道德规范中就有“慎独”一词,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品味一下这两个字,谈谈自己对“慎独”一词的理解?

  【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言慎行,不做坏事。】这部分内容要说得再浅显些,否则学生听不懂。

  2、结束语:人前人后言行一致,才是真正的君子。掩卷而思,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有心人总能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多更美的篇章呢。

  附:板书设计钓 鱼 的 启 示

  无人知 难

  非 来不易 是 勇气、力量

  错误小 放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照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正确认读14个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读出14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读懂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前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读出14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读懂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

  齐读目标。

  三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捕到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放了鲈鱼,我从中得到启示的事。)

  这是一篇记叙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

  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鱼鳃 、翕动、嘴唇、抉择、

  开火车认读,注意红色的字是本课生字,要读准字音,学生跟读。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带来的启示。

  1、 课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课文中写到钓鱼给我带来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是”什么意思?“非”呢?

  2、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五、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条鱼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钓上来的?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这鱼怎么样?

  3、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得意)

  4、小结:这是条多么可爱,多么漂亮的大鲈鱼啊,我从来没有见过,今天,我竟钓了一条这样的鱼,我真得意,真兴奋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话让我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跌进无底的深渊。

  {让学生明白,通过对钓鱼的细致描写,明白鱼来之不易及鱼很可爱。}

  六、 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出示课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爸爸让我放鱼,从我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我不想放掉,那么我不想放鱼可以有哪些理由?找到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鱼很难钓到;这鲈鱼又大又漂;离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已经接近开放日的时间了;周围没有人看到)

  2、分角色朗读

  3、结合第四自然段,想:爸爸为什么让我把它放回湖里去?(因为离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

  钓到这条大鱼时,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出爸爸也很喜爱这条大鲈鱼。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爸爸也舍不得放掉这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他也一定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

  4、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面对着这样一条漂亮的大鱼,尽管有点舍不得,但父亲的态度是平静而又坚定的,齐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在这次钓鱼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在对与错面前,父亲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再读――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6、小结:从我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我是不愿放这条鱼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很难。

  7、出示课件: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8、学生自读,男好生分角色读。

  七、学习第八自然段

  1、出示课件: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想像一下,这时,作者心里想对父亲说什么呢?

  2、乞求是什么意思?

  3、爸爸,我想:

  4、学生说说小作者想说的话。

  5、出示课件:当父亲看到儿子用那乞求的目光看着自己时,面对着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站在在是与非的抉择面前,他又会想些什么呢?(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对与错,绝不能让他做一点错事)

  6、爸爸会想:……学生说。

  齐读第九段。

  7、爸爸对我是很严格的,正因为如此,爸爸让我学会了,让我懂得了,让我知道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拒绝诱惑

  八、 学习第十自然段

  1、出示课件: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诱惑)

  ②、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2、教师进行提示

  学校里,教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对于这样的与你怎么办?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拾到手机而没有人看到时。

  3、教师小结

  作者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生活中,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我们经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绝诱惑,你就是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其实,不只是小作者希望同学们做到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很多的名人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并自己去实践的。

  九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

  5、学生自读。

  6、教师小结。

  十、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 放鱼

  启示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舍 感激

  语言 动作 神态描写

  拒绝诱惑

  做一个有道德的诚实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 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的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分为钓鱼、防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

  【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事得到的启示,引起情感共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启示”,理解意思。

  2、板书“钓鱼的”,展现完整题,齐读题。

  二、初读感知,接触难点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文,思考文写了一什么事?

  2、默读文,你最难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这段话,读准,读通。

  三、探究难点

  1、文是用什么例子来说明道德抉择这个问题的?

  (钓鱼。)

  2、再读文,根据文内容说说这里的“是”指什么?这里的“非”又指什么?

  板书:

  是非交流后得出结论。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放了就是正确的。)

  板书:

  放不放3、引:

  同学们读了几遍文就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看来道德的确是──(齐读: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放与不放的问题,究竟“难”在哪里呢?

  板书:

  难请学生找找,并相机出示。

  ⑴鱼好大:

  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从哪看出“大”?

  (“从来没有”,感叹句的形式。)

  ⑵鱼难钓:

  (从第三自然段中“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说明钓这条鱼是经过漫长等待,而且十分不容易。)

  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吗?读出钓这条鱼的不容易。

  (从“像往常一样”“我小心翼翼的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钓到它不容易。看出“我”的动作娴熟,钓过不少条鱼,但是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而且是鲈鱼,这种成就感可想而知,而且后文说“三十四年再也没有钓过那样大的鱼,可见确实很罕见,而且一生只此一次。)

  ⑶无人知:

  环境的描写:“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说明只有父子两人,别无他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

  4、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

  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不愿意放了它?”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孩子们展开读书、对话,领着孩子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可我最终放弃了,只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哪句话?

  ⑴出示这句话: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⑵细细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盯、好一会儿,得”。

  (父亲也很不舍得放这条鱼,从“盯”、“好一会儿”可以感受到,同时父亲又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放,从“得”可以看出。)

  ⑶正是这样,父亲在“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选择,就帮我摆正了标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是与非,如何去选择,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吗?

  让我们再来齐读父亲的话。

  四、深悟启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会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投影出示这句话。

  理解这个“鱼”是什么鱼?

  (就是诱惑自己的利益。)

  2、在这34年中,“我”会遇到什么样诱惑的“鱼”呢?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

  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

  当“我”上学快迟到,过马路遇到红灯而没有警察时,。

  当我买东西发现多找了钱时,。

  文中的“我”会怎样做呢?

  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呢?3、出示: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理解“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来自哪里?

  五、升华启示

  1、小练笔:

  34年后的我已成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当我又一次来到湖心小岛钓鱼时,想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写出来。我会写些什么?

  2、齐诵:

  一次择善而从,在我们的记忆中会永远地留下清香。这是一个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讲给朋友和儿孙听的故事。

  ──詹姆斯?兰费蒂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板书】

  13、钓鱼的启示

  放──是鱼好大

  难?鱼难钓

  不放──非无人知

  【反思】

  新程在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是与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

  但是本文的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学生也很难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从“启示”──“钓鱼”──“启示”。一开始让学生读通这段话,因为这段话由两个长句构成,读来拗口,应要学生读通顺。接着结合具体事“钓鱼”理解“是非”的具体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深对启示的感悟,再次把深奥的启示拉近学生身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建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将堂上的阅读活动化作成了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鲜活的“道德体验”。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2

  方案a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情感沟通]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是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自主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想给你们说什么吗 老师最想给你们说的是:我最喜欢那些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学习的孩子.你们想做这样的孩子吗

  [激趣导入,初读感悟]

  师: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谁愿意上来书写课题

  生:上黑板前书写课题.

  师:写得不错,又非常勇敢,来,我们认识一下.

  师:老师为了上好这一课,至少将课文读了20遍,你们要学好这一课,也得多读读课文.虽然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也要读几遍.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

  (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好,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汇报读读课文,让听课的老师也知道这篇课文的内容.你们先推荐一位读书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文章的第1―3自然段.

  (生:推荐,朗读)

  师:4―9自然段,哪些同学愿意读就站起来读.

  师:第10自然段留给平时读书机会少的同学来读.

  师:第11自然段,大家一起读.

  [设境质疑,触发探究]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这么积极,主动,非常了不起.读书贵在生疑.前些天,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老师,老师想来起去,又把课文多读了几遍.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问题吗 我暂时不告诉大家,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猜猜困惑老师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得准

  生:默读课文,思索.

  师:好,请大家大胆地猜,是什么问题困扰着老师

  (生:质疑,提出问题.)

  [呈现专题,合作探究]

  师:李老师告诉你们,困扰我的问题是什么 (板书问题:父亲在对"我"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时,想过些什么

  生:齐读问题.

  师:反复读书,认真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提出分组研究讨论时的策略和方法.)

  (生讨论研究,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交流,按照分工,一个人发言汇报,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余同学注意倾听.规则是:先说父亲想过什么,然后读读文章中相关的句子,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

  (父亲想过:① 应该让儿子把这条大鲈鱼放掉;② 让儿子放掉这条大鲈鱼,儿子做起来会很困难;③ 儿子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会遇到像这样的"鱼"的诱惑;④ 要让儿子从小就学会抵挡住像大鲈鱼那样的诱惑,对儿子的成长有好处.……)

  [角色表演,展现回忆]

  师:学到这里,当年那对父子钓鱼对话的情境历历在目,当年的情境好像就在我们身边.选择你最要好的伙伴演一演课文3―9自然段的内容.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变化的词语.

  生:自由组合,表演准备.

  师:好,哪些同学愿意来表演.

  (生:角色表演,师渲染热闹气氛.)

  [想象记叙,拓展深究]

  师:(出示问题)

  想像:作者说,他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写一件作者是如何抵挡住诱惑人的"鱼"的故事.

  记实:把你遇到过类似的一件事及怎样做的写下来.

  生:写,交流.

  [创写格言,明理悟情]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我和大家一样,深受感动,能否把文中的一句话改写成自己的格言或自创一句格言.

  生:写.

  师:巡视,指名上黑板上书写格言.

  师:我把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板书: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生:齐读黑板上的格言.

  [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对文中那位父亲的崇敬之情,更为作者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而成长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感到高兴.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们必将会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人生的辉煌.

  方案b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情感沟通]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那肯定有许多的话要说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说出来,看看谁能赢得各位老师的掌声.

  生: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师:见机引拨,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激趣导入,初读感悟](同方案a)

  [自读旁注,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这么积极主动,非常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呢 把读懂的地方勾出来,旁注自己的感受;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懂,就把它记在卡片上.

  生:自主读书,旁注感受,质疑于卡片上.(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解决疑难]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读懂的地方,旁注的感受说一说,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如果能从别的同学的汇报中弄懂你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就把它从卡片上删去.好吗 谁最勇敢.

  生:汇报交流,划掉卡片上的疑难.

  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懂,请把它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边写上自己的名字.)

  (生:上讲台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师:黑板上的这些问题,有同学会解答吗

  (生:解决部分疑难.)

  师:剩下的这些问题怎么办呢

  (生:提出解决问题办法.)

  师: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读书,现在我们将黑板上的问题分组来解决.每组找一位小老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找到小老师)你怎样组织大家弄懂这些问题

  (生:分组探究.)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同时指导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对话,或角色表演.此也可放入前部分学生的收获体会汇报中去.)

  [想象记叙,拓展深究]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文中的那位著名建筑设计师,回忆起当年钓鱼的那次经历,深受感动,请你给父亲写一封信,说说你成长中抵挡诱惑人的"鱼"的故事.

  生:写交流.

  [创写格言,明理悟情](同方案a)

  [总结全文]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2、深入体会大鲈鱼的诱惑和放鱼时的人物心情。

  3、初步感悟启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对启示的理解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钓鱼吗?钓上过怎样的鱼?对钓鱼有没有心得体会?

  一、导入

  一次普普通通的钓鱼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你们信不信?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费蒂斯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由此他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你能说说对“启示”的理解吗?

  过渡:是啊,启示就是对人有启发的有教育意义的`道理。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读课文。读准里边的生字新词,想一想钓鱼的启示在哪里告诉你了?用笔画下来。

  三、找到了吗?

  1、出示启示。

  2、齐读。

  3、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有什么问题想问?

  5、老师:抓住父亲的那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也就是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去看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四、老师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鲈鱼大……)板书

  2、鲈鱼之大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3、交流句子并朗读指导。

  (读出感叹词,读出形容词)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读出感叹)(出示鲈鱼的图片)

  2)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读出形声之词)

  3)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读出形容,解释或者给剧烈找个同义词)

  4)对于我这个老手来讲,也是十分不容易钓到。

  5)从我和父亲的得意之情反衬出。

  4、想不想去看看这条大鲈鱼?(出示图片).想象:这条鲈鱼如果是你钓到的,它还可以给你带来些什么?

  过渡:同学们,这样品尝美味的机会来到你身上了,这样赚钱的机会给你了,你愿意放弃吗?

  是的,这么大的诱惑“我“怎么愿意放弃呀,(板书:诱惑)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请大家接着去读读课文的4――9节。

  五、发生了什么事?

  1、板书:我 父亲(放)

  2、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如何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学生找读句子。

  4、老师整体出示句子,能圈出心情变化的词语吗?

  5、去试着读出我当时的心情。

  6、老师想配上父亲的话,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7、出示:父亲划着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

  父亲不容争辩地沉默着。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8、现在你特别能理解我的心情吗?可以选择一种来说说.

  9、当说到乞求一句:出示图片这就是那个宁静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你只看到了什么?

  这对我和父亲来讲意味着――可以把鱼偷偷地带回去,无人知道。

  10、然而呢?――

  11、难道他不受诱惑吗?

  12、他为什么这样做?

  1)读句子“离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5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 “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 启示)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在钓鱼和启示中间还写了什么?):放鱼

  3、浏览全文,根据板书,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

  师:34年前的一次钓鱼的经历,至今让作者难以忘怀,那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板画:鱼)它魅力何在?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研读“放鱼”部分

  (1)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3、研读“启示”部分: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以至于那天发生的事总会在脑海中浮现。(课件:视频回放钓鱼的故事)

  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

  生反馈,理解“鱼”的含义及启示。

  四、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

  这条诱惑人的鱼,我们且随它去吧!美味的鲈鱼的大餐是不能享用了,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作业自助餐!(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作业!)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1岁的詹姆斯钓到了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但那是一条鲈鱼,按规定只有凌晨以后才可以钓鲈鱼,当时还差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让他放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他最终放掉了那条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规则,自觉是一个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6个。

  2、 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特别细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并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生动形象的课文故事,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特别细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并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生动形象的课文故事,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钓鱼的启示。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2、 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钓鱼的启示是什么呢?)

  老师们往往逢公开课或优质课评选时费尽脑汁设计各种出人意料花样繁多的导课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却是本末倒置,占用了学生去读文思考的时间。倒不如,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导入新课。像李老师的这种导课方式,用时短,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同时在学生主动质疑当中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可谓多快好省。

  二、 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35页,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屏显生字:

  船坞 遛狗 压抑 詹姆斯

  逆行 扭动 教诲 嗖 沉甸甸

  (1) 自由读

  (2) 开火车读

  (3) 重点指导: 沉甸甸

  (4) 齐读两遍。

  3、 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1岁的詹姆斯钓到了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但那是一条鲈鱼,按规定只有凌晨以后才可以钓鲈鱼,当时还差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让他放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他最终放掉了那条鱼。从中得到了启示。

  整体感知课文与学习文中生词,是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不可缺、不可丢的环节。但这个过程不可像蜻蜓点水,应该扎扎实实根据学情夯实。李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词的时候,发现“沉甸甸”这个词语读不准,于是,停下了,对这个词语做了专门的指导。扎实,有效,体现了学生为本。

  三、 紧扣文本,熟读体悟。

  1、 那么从开始钓鱼到把鱼放走,小詹姆斯的内心都有哪些感受?自由朗读课文2―12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中做旁批。

  2、交流:我们首先交流一下钓鱼时詹姆斯的心情。

  (1) 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的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的遛那个大家伙。

  (我体会到詹姆斯当时非常紧张,非常兴奋,所以才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

  那你能把小詹姆斯紧张激动的心情读出来吗?(生朗读)

  (2) 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体会到他内心非常高兴、非常惊讶、欣喜若狂)

  10公斤是多沉?(20斤)

  一条2斤的鱼有这么大,那20斤得有多大?那小詹姆斯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多兴奋啊!快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

  李老师采用了用2斤来比20斤的以小比大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会出了鱼大的特点。

  (3) 詹姆斯尽力压抑住紧张和激动的心情,仔细的观察自己的战利品……(体会到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十分紧张,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好,你来读一下。

  (4)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伙终于被遛得筋疲力尽了,詹姆斯开始慢慢的收钩。(我体会到詹姆斯钓到这条鱼非常不容易,所以他的心情一定非常高兴。)

  3、现在你就是詹姆斯,你正抱着这条鱼,第一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一条鱼,什么心情?

  (激动、紧张、兴奋)

  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齐读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那么现在你抱着它最想干什么?

  (回家向亲人、朋友炫耀/好好做成鱼宴/……)

  可现在没有了,它被放掉了,小詹姆斯的内心又是什么感受呢?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李老师攥紧拳头,脸色通红,这样的场景让在座的听课老师忍不住会心一笑。是啊,如果文本不能把教师感染,教师又怎能去感染学生呢?所以,李老师先激动了,先遗憾了,先悲哀了,先痛苦了,很快,她的学生们也进入了情境。

  4、交流:

  (1) “爸爸!” 詹姆斯大叫起来。(小詹姆斯非常不情愿)

  (2) “可哪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小詹姆斯在抗议,不愿把鱼放掉。)

  (3)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我体会到小詹姆斯还是不愿意放掉鱼)

  屏显[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说:( )]他想对父亲说什么?(爸爸,现在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就让我留下这条鱼吧!)

  (4)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使劲的闭上眼睛,脑中一片空白。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的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的把它放入水中。(小詹姆斯的内心非常痛苦,痛苦极了)

  (5)那条大鱼的身体在水中嗖的一摆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他非常痛苦,非常难过。)

  5、要放走这么一条大鱼,小詹姆斯极不情愿,他抗议,他乞求,可父亲就是不同意,鱼被放走了,小詹姆斯的内心痛苦极了、悲哀极了。同学们,为什么钓到鲈鱼就得放走?用书上的话告诉我。(从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钓鲈鱼,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6、可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呀,为什么父亲这么坚决一定要放掉那条鱼,他是怎么想的?

  屏显[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他想( ),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7、自己练习读5―12自然段,注意读出詹姆斯的内心感受。师生合作读。

  8、一晃34年过去了,如今詹姆斯已成为纽约市一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但那次钓鱼的经历仍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这次钓鱼给詹姆斯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不论什么情况下,遇到何种诱惑。)

  文章内容较繁琐,段落繁多,如何摈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李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前提下,以“内心活动的变化”为主线,设计了学生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指导朗读的简洁高效的教学步骤。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在学生交流时精致到位的点拨让学生豁然开朗,那一个个画龙点睛的追问,帮助学生很快地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9、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遵守或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例子吗?(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这样很容易出危险,而且交通秩序也乱了。买东西不排队,都往前挤,这样很乱,其实时间更慢了。)

  10、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吃苹果,一定要把核也吃掉,最后剩下苹果梗和种子再用面巾纸小心的包起来,带回家。所以英国环境十分整洁,穿同一双鞋走一个星期,也不会沾上一点灰尘。最后送大家两句话

  屏显[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自觉遵守规则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一个人应有的修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文言警句还是英国公民的故事,李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暗示:语文,不仅包含课文,不仅包含课堂,课堂和文本之外的大语文是有趣且有意的。学语文,就要善于从课堂和文本中走出去,走到大语文天地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