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立体语文
――寓言《滥 竽 充 数》教学设计
浙江奉化市实验小学 郭昶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XX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 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 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 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 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 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 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 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2. 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 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 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 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 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 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 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 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 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 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 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教学设计刊发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识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ppt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激发兴趣:看《滥竽充数》动画片。
2、揭示课题:这个动画片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1、找生读文,检查预习状况。
2、有不理解的词吗?生生间解决。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识认。
三、师生合作探究,体验感知人物。
1、出示自学提示:你研究的是哪个任务,他是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2、分析研讨:
a:齐宣王
(1)、你从哪看出来的?
(2)、什么是待遇?
(3)、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拥有很高的待遇?
(4)、南郭先生应该受这种待遇吗?
(5)、齐宣王为什么没发现,问题出在哪?
(6)、指导朗读。
b、南郭先生
(1)、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充数)
(2)、自由朗读。
(3)、表演“装腔作势”。
(4)、自由体会读。
c、齐 王
(1)、出示句子。(齐 王……听)
(2)、引读:难怪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溜走了。
(3)、不溜走行吗?为什么?南郭先生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三、结合板书,学生自悟寓意。
(1)、你有什么话要对文中的人物说吗?
(2)、结合寓意,体会读文。
四、联系实际,谈谈滥竽充数。
举例说说生活中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南郭先生不得不逃走后,事情会就此结束吗?后来还会放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题,续编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3
一 读明方向
师:看黑板(板书:滥),这个字写得酷吧?
生:酷
师:大家手拿出来空划一遍。
师:很好。(板书:竽充数)这题目写得酷吗?
生:酷
师:谢谢鼓励,在脑海里空划一遍。
师:有的同学一边划一边摇头晃脑的很有意思。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生齐读:滥竽充数。
师:读的很好,这既是一个成语故事,也是一个寓言故事。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
生:还有鱼目混珠
师:很好
生:掩耳盗铃
生:还有守株待兔。
生:还有拔苗助长
生:还有南辕北辙
生:还有揠苗助长
师:就是拔苗助长
生:还有亡羊补牢
师:很好,你发现没有,这些成语,这些故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成语故事,也是寓言故事
师: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因为刚才说过了,还有吗?(众笑)
生:他们都是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师:它们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但是不一定是一个。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严文井,他说过一句话,他说,这些故事就象魔术师的袋子,人们总是能从里面掏出许多东西来。今天,我们就来掏一掏,看看能掏出什么来?
[思考]任何游戏者都知道从哪儿开始,到哪儿去,这就是说每个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寓言的特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读清层次
师:那我们首先来掏第一个东西。自由读“滥竽充数”的课文,读了以后,你能不能想一想,读成自己的一两句话,这当然需要你概括。好,开始读。
生读课文
师:下面读成自己的一两句话
生: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
(师把学生的书合上)
师:既然是自己的话,就不照着书读了。
生: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滥。因为他喜欢讲排场,所以他总是喜欢很多人一齐吹,正好给了别人一个滥竽充数的机会。南郭先生就这样滥竽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可是,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喜欢一个一个的听,南郭先生就只好逃走了。
师:我不知道你标点符号是怎么点的,(众笑)但是我知道你说得非常全面,能不能再说得简洁一些呢?(没有学生举手,教师略停顿)这样,这课文就一个自然段,现在我请同桌合作,把它读成两个自然段,当然要有理由,同桌合作,怎么读比较好,为什么这样读,想一想。
(同桌读课文)
师:哪一组,最佳拍档?请最后两位同学。
生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生1: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发音不标准),也鼓着……
师:停,每当“演奏时”
生1继续读:每当演奏时,他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着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师:再等一下,那一句“虽然鼓着腮帮”,一齐读
生读
师:腮帮在哪?什么叫鼓着腮帮?
生演示
师:还有一个词儿,叫俸禄,一齐读
生读
师:什么叫“俸禄”?
生:就象现在社会的工钱一样,要发给他们,他们为大王吹竽,就发给他们工资。
师:工资
生:俸禄,起先是指那些吹竽的人把竽吹好了齐宣王就赠给他们食物和衣物。
师:我明白了,他说的工资不一定是钱。
生:因为原来的不象我们现在这样,他们原来就是发一些食物让他们养家糊口,后来才发的金子银子。
师:这个俸禄,有可能发的是粮食,也有可能发的是布匹、衣服,当然,也有可能发的是钱。这些,是南郭先生在那里吹竽获得的回报,我们都叫它“俸禄”。
生:也叫报酬。
生2继续读课文。
师:为什么这样分。请其他同学来说。
生:上面讲的是齐宣王喜欢听,第二段讲的是齐泯王喜欢听。
师:有道理,一个时齐宣王时,另一个时齐泯王时,抓住故事发生的时期,这就是概括。我提个建议,概括还要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谁再来概括概括。怎么样?
生: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装得跟别人一样,一齐吹。
师:齐泯王时,南郭先生怎么样?
生:齐泯王要一个一个的吹,他只好逃走了。
师:水连起来说?
生: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装着跟别人一样,一齐吹;齐泯王时,他就逃走了。
师:很好,这不就是一句话了吗。刚才我们是把一个自然段读成了两个自然段,当然,它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一部分写的是在齐宣王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写的是在齐泯王的时候。请你再读读课文,除了读成两个自然段,还能读成几个自然段?四个人一小组研究一下还能读成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有的根据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泯王、南郭先生,把课文读成了四个层次;也有的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读成了三个层次等。)
[思考]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依据、理由,在这里我们把课文当作魔方一样,无论怎样拆、合,都要遵循“游戏”规则――分层的依据与概括的方法,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则,从而学会学习。
三、读出自己
师:看看,怎么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呢?练习一下,怎么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课件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生1读。
师:我听明白了,她重点说的这是“许多人”呢。(板书:许多人)你关注的是什么?
生2读。
师:你读的很平和,但是我也听出来了,你关注的是“总是”(板书:是)还有不同的吗?你看他们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自己的味道。
生3读
师:你看,她说的什么?一齐(板书:一齐)。
师:哦,还有同学要读
生4读
师:他为什么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呢?
生:因为齐宣王喜欢讲排场
生:齐宣王他是一个国王,他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他觉得自己如果用很多人来吹,别人就会很崇拜他。
师:我想到了,在战国的时候,七个国家称“战国七雄”,那其中,秦国和齐国是最为强大的,尤其是在齐宣王的时候,那齐国可是非常的鼎盛。所以,你讲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看,我们国家吹竽的都那么多人,都有面子呀。还有谁说?
生:因为齐宣王非常的奢侈。
师:他感觉到齐宣王非常奢侈。这么多人吹竽,其中还有象南郭先生一样不会的。这么多人吹,这么多的人,其中,还有不会的,我们把这一种就叫做,一起读这个字。
生齐读:滥。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很有味道。那么读书要读得更有味道,我们还要把书读到脸上来。(停顿)大家看着我干嘛?是读到你自己的脸上来,又不是我脸上。(众笑)读到脸上来就是读书表情,还可以加上动作。(课件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
(生练读,指名读,学生没有表情,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也有了一些表情。教师示范后,另一学生读,叫好。)
师:我虽然没看他的脸,但是我知道他一定鼓起了腮帮,谁再来读?
(生读,绘声绘色,读完众鼓掌。)
师:真不错,你那个“鼓着腮帮”,我一听就知道你是真的鼓着腮帮了,真的把书读到脸上来了。读书不仅要读到脸上来,还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这人物是谁?南郭先生,你说他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呢?
生:他很害怕别人发现他。
生:南郭先生很紧张,
生:在他害怕的同时他也挺高兴自己伪装得很成功。
师:害怕,高兴了,嗯,先打一个问号。
生:他很高兴地想,我多聪明啊,别人都看不出来,我是在假装吹。
生:他很高兴,是因为齐宣王很笨,他不会吹,可是齐宣王还是让他进了吹竽队,而且还给了他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师:我给你换个词,就是他很“得意”,还有没有不同的说法?我最喜欢听不同的说法。
生:同时他也很小心,他怕被别人发现了他就前功尽弃了。
生:我觉得他首先是很担心,但是他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齐宣王有点笨,喜欢讲排场,所以他后来就比较高兴,比较得意,觉得自己很聪明。
师:她的观点是一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得意了,没有被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齐宣王就可能是笨的。
生:我觉得他可能很担心,因为他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但是他每次吹完竽后也领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心里慢慢地放心了。
师:从担心到放心。你真是读进了人物的心里,读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就叫做有自己的个性。很棒呀,了不起呀,我们大家赞美他一下。(生鼓掌)
师:有同学说,起先,他有可能是紧张的,害怕的,但是他紧张要装作……
生:不紧张。
生:害怕要装作不害怕。
生:不会吹竽要装作会吹竽。
师:装着装着居然发现没人发现,他也就开始有点得意,心里开始有点偷笑,心里开始慢慢的有点踏实。(板书:装),你由这个“装”字你又想到哪些词了?
生:我还想到了装腔作势。
生:我还想到了装模作样。
生:混水摸鱼。
师:你看,这就是装。这个读书读到人物心里去了,我们就能明白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明白他想的以后,读出来的又不一样了。我请谁来读呢?
(生读。众鼓掌)
师:你装出会吹的样子,读的多有自己的个性呀,多好啊。读书,读到脸上,读到别人心里,还要读出自己的态度,你是赞成这个事呢?还是不赞成这个事?你是要批评南郭先生,还是要赞美他?你是要劝戒他呢?不是说出来,而是要读出来,让人一听就知道你是这个态度。有难度是吧?要练吧?不要?好。请这位男生读,他是个什么态度。
生1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是批判他。
生2读。(读完,生鼓掌)
师:你为什么把居然读得这么重?
生2:因为他不会吹竽,如果齐宣王跟他儿子一样也要他们一个一个单独吹的话,南郭先生就会暴露出来,但是齐宣王喜欢他们一齐吹,他就可以装腔作势,不劳动就拿到俸禄。
师:表示你的不满。
生2:对。
师:她读书一个字里面一个词里面就读出那么多的东西,而且善于联系上下文来读。是的,读书就要像他那样,联系上下文来读文章,这就能读出自己的想法来,读书要能读出自己的味,自己的态度,还要读出自己的想法。下面,请你把这段话和最后一句话联系起来读一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生: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师:放在一起,读出什么来了?
生:我从只好这个词了解到南郭先生非常不愿意离开
师:但是
生:他迫不得以,如果不离开,可以会有杀身之祸。
生:我觉得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要是他不逃走的话,可能会被抓到,这样他就要坐牢什么的。
师: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呢?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生:想要拿到报酬,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工作。
生: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
生:我想对南郭先生说,南郭先生,你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师:你用小聪明能骗得了一时,但是骗不了一世。
生:靠劳动获得的报酬才是踏实的。
生:要有真正的事,真正的本领。吃饭要靠真才实学。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联系一下,我们还会有新的发现。怎么联系呢?
课文当中这么几句话,把每两句话放在一起读一读,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思考了。
生1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的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师:这两句话放在了一起,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因为南郭先生的害怕被抓住,并且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且齐泯王也非常细心,不喜欢一群一群的吹,而是一个一个的单独吹。
师:那你觉得对齐宣王要说什么?
生:齐宣王你真笨哪,为什么非要讲排场
声:齐宣王,你为什么不想一个方法,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到乐队来呢?
师:嗯,会吹的才行。有没有读两句不是同一个地方,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的,读出自己跟他们不同的,和他们不一样的想法。自己先把两句话读好。
师:你要对齐宣说什么?
生:我要对齐宣王说你以后可不要讲排场,要一个一个的体会出,知道他们的真才实料。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对南郭先生说,你尽管有点小聪明,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你只能得意一时,不能得逞一世,终究要被发现,你看,一个道理吧,骗人是骗不了一世的。第二,对南郭先生说,你这个做人要诚实。第三,对南郭先生说,你要有真才实学,第四,有同学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获。对齐宣王也有自己的想法,总的想法加起来,就是你要对立一个自己的制度,或者是方法,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进来。这一些我们都是从这个故事的袋子里面取出来的道理。所以我开始说不一定是一个道理,我们取出来许多道理。(此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
生:我想对南郭先生说最后一句重庆话,做人要厚道。(全场大笑)
师:做人要厚道(模仿学生),解释一下,这话什么概念。
生:就是要老实,不要耍那些小聪明,耍了小聪明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众鼓掌)
师:很好,要诚实,要讲信用,诚信,这也是我们读出的一个重要道理。
[思考]任何游戏都是游戏者自己玩的,老师只是一个顾问、促进者或组织者。在这里,学生自然是读的主体,读出特点、读到脸上、读到人物心里、读出自己的态度与见解,这一系列都是学生在读,而且用自己读,也读出了自己。
四、读写结合
师:这个故事,是编者改编的,根据什么改编的啊?根据一本书,它的名字叫《韩非子》,这本书的作者的名字也叫韩非子,根据一段古文来改编的。这段古文就附在课文后面,我请谁来读一读这段古文呢?读古文的时候要怎么样?
生:慢一点,要读出那种韵味儿。
师:要读出那种韵味儿,什么叫那种韵味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一听听那种韵味是什么样的?
生1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真回到了古代。
生2读(出现错误自己纠正了)
师:自己能把自己的错改正。我们一起读。
师:古文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古文就好象是把文章内容归纳成主要内容一样
师:很简洁,是吧?
生:就是我们现在的文章里许多词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可古文里有些词都概括成一个字,让人很难理解。
师:譬如说……
生:譬如说:廪食以数百人的“廪”
师:很好,善于提问题。这个“廪”是什么意思?
生:是粮食的意思
师:说对了一半。“廪”是放粮食的仓库。你看,联系我们刚才的文章,说俸禄,可见,齐宣王发的俸禄是什么?
生:粮食
师:这里齐宣王发的俸禄就是粮食。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请大家一起来读。(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很有韵味,读完后,众鼓掌。)
师:再看一下,古文里有没有写南郭先生怎么吹竽的?(生齐说没有)
师:那证明我们这里说的假装吹竽是想象的。既然编者可以想象,那咱们也可以想象。你看下面有另外一本教材叫北师大版教材,它想象的跟我们江苏版的教材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的想象都要依据这一段古文,如果不增加你的负担,我布置一个作业,如果增加你的负担,你就不要做。这个作业是这样的,你可以改编你自己的“滥竽充数”。你看我们刚才读书要读出自己的味儿,要读出自己的态度,要说自己的话,这儿要写自己的“滥竽充数”,如果你觉得有兴趣就可以去做,没兴趣就不要做,好吗?下课!(众鼓掌)
[思考]任何游戏都对游戏者充满期待,而最好的期待就是引领孩子创造新的游戏,在这里引导孩子创编自己的“滥竽充数”的故事,就是一种新的游戏的开始。教学如游戏,说的就是汲取游戏精神,借鉴游戏中积极的因素,创造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一
王秀荣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5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宣王的儿子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这个故事讽刺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设计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之后发出来的想象,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展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课堂上利用教材展开的语文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尝试。如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中学到寓言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由于授课时学生比较紧张,学生思维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跃,学生没有很好的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这节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今后将使这种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 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形象语言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来揭示寓意。体现了教学的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整节课我觉得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我觉得还不够理想,老师的语言显得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指导性的评价,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三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语言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设计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之后发出来的想象,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2、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展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课堂上利用教材展开的语文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尝试。如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中学到寓言学习的方法。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8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 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 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 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 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 逃
(学生板书)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思想〕:
1.立足本文,抓重点词句,通过对课文前后描术的对比理解寓意。
2.超越文本,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充分展示成语故事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
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阅读片断)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
1.做游戏
2.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
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 王)
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
(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
1. 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2. 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
1)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① 你读懂了什么?
② 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
③ 指导朗读。
2) 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
① 师范读,生想象。
② 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
(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
师:在齐宣王和齐 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
1) 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
2) 齐 王时,逃走了。
3) 学生质疑。
(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 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可是(齐 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2. 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
3. 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
1.师范读古文。
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
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
五、选择性作业
阅读:《鱼目混珠》
写作:《南郭先生下岗后》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常态课,没有多媒体的介入,教者希望通过深入地阅读、冷静地分析,使文章的内在道理得以明晰。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精读阶段的三读(一读,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二读,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三读,理解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极大差别。),逐渐走入了故事的情境,走近了故事的人物,懂得了蕴含在故事中的道理。同时,教学《成语故事》的课堂上更多成语的交流,文言文的引入,都使这节课更具有文学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进一步学习古典文学充满向往和期待。
附:〔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④以
数百人。宣王死,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 廪:粮食仓库。
④ 食(sì):供养,拿东西给人吃。
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师:“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充数”是以前学过的,那么“滥”和“竽”我们该怎样记呢?
(生思考,没有举手。)
师:我提示一下“滥”减去三点水,加上——
(红笔描“氵”。)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草字头,“蓝”,蓝天的“蓝”。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竹字头,“篮”,竹篮的“篮”。
师:嗯,真不错,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谁能说说“竹篮”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
生:因为竹篮是用竹子做成的。
生:竹字头表示和竹子有关的意思。
师:哦,是这么回事,既然这样,那么“竽”为什么也是竹子头呢?
(生疑惑,想说竽可能是竹子做的,又不知竽是什么,不敢确认。)
师:我们来看课文中有一幅图,认真看看有许多人在干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竽”字也带竹字头。
生:图上有许多人在吹竽。
生:竽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所以带竹字头。
师:你们观察得真细致,那么“滥”和“竽”这两个字大家记住了吗?
生:(齐声)记住了!
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谁愿意读?其他同学倾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抽生读课文,同学倾听,评价,正音。)
生: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
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齐宣王。
师: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生:就是古时候。
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生:老师刚才说了,是两千二百多年以前了。
师:哦,是的,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离现在有两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用笔作上小问号。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生:“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师:什么叫“讲排场”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吧?有没有哪个词、句子解释了“讲排场”呢?画上线,标出来。
生:“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讲排场”。
生:“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
师:是吗,“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那“一齐”和“一起”有什么区别呢?好!大家一起站起来!是一起站起来!
(学生们明白了就站了起来,不明的看别人站起来,也就起来了,最后全班陆续站了起来。)
师:同学们做得真对,这就是一起站起来,下面,听老师的口令,一齐站起来,一——二——三!
(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来。)
师:好,坐下,那齐宣王“三百人一齐吹竽”,显示齐宣王哪——多么
(师做动作。)
生:多么有面子啊!
生:多么有钱啦!
生:多么了不起啊!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喜欢讲排场,他们是怎么讲排场呢?
生: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大表哥结婚,找了十辆轿车接新娘,十辆车排成一排,就像一条龙,不过,由于没有许多客人,有的车没坐满,有的车空着,真是太讲排场了。
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请人帮忙请客吃饭,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没吃完,这也讲排场。
生:我姨妈的女儿,我表姐考了大学,送礼请客,下馆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讲排场。
师:讲排场真不好,齐宣王只顾了自己面子,请三百人一齐吹竽,就要给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们吃,供他们喝,还要给他们钱。更为可气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在队里充数。那他不会吹竽,又是怎么吹的呢?从课文中找一个成语回答。
生:装腔作势。
师:“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能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吗?
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师:怎样做的呢?我们看看图,看谁是南郭先生?
(生看图找南郭先生。)
师:你学南郭先生做这个动作,同学们看是不是在“装腔作势”。
(生做动作,同学们哄笑。)
师:你“捂”得真像,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字跟这个“捂”意思一样,动作也一样,是什么?
生:“掩”!“掩耳盗铃”的“掩”。
师:(做动作)对!“捂”和“掩”一样,都是提手旁,那“装、腔、腮、势”这几个字该怎么记呢?
生:“装”是形声字,上面是装,下面是“衣”。
生:“势”是“热”字去掉四点底,下面加个“力”。
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
师:“腔”和“腮”为什么都是月字旁呢?因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个部分是肉字旁变化而来的,“腔”,“口腔”,“腮”,“腮帮”有肉吗?
(师指自己口腔,揪腮帮。)
生:(一齐)有!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关?
(师指自己的脸。)
生:(一齐)脸。
(师跺脚。)
生:(一齐)脚。
(师抬腿,用手指。)
生:(一齐)腿。
(师又手叉腰,扭腰。)
生:(一齐)腰。
师:“装腔作势”就是装出那种声音,作出那种架势。生活中,还有谁装腔作势地干什么?说一说,演一演。
生:早读课上,小明正在玩,老师突然来了。小明慌忙拿起书装腔作势地读。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用手指着)书都拿倒了。
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饭,妈妈生气,抄起棒槌装腔作势地要揍我。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真打呢。
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没有真正的本领,他混得了一时,还能混得了一世吗?我们接着学习三、四段。老师抽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这两段中多出了哪个主要人物?他和齐宣王有什么不同呢?
(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生:多出了一个齐 王。
生:齐 王不喜欢听大家一齐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师:“一个挨一个”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那南郭先生怎么办呢?他不是不会吹吗,要是轮到他吹,那不露馅了。
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师:“溜”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解释。
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
师:对!“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不过,一定要读出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学完了课文“滥竽充数”,谁能跟老师说说,“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队里充数。
生:不会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数,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
生:没有真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师: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实学。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他溜走以后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像,说一说。
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种田去了。
生:南郭先生在城里买了一间店铺,当了老板,做起了大买卖。
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师,学习吹竽,三年后,又回来给齐 王吹竽。
生:南郭先生听说赵王也爱听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齐吹”,他跑到赵国又去骗赵王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课后,请大家把“滥竽充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听。该怎样讲呢?能不能先跟小组的同学讲讲,再跟老师讲讲?
课后反思
一、课的导入。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巧妙地设计了导入,将文言文恰当地安排在导入新课之中,初步地让学生接触文言文,感受这种与平时学习不同的文体,体会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这种安排恰到好处。多一分则长,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会读,更不要求分析理解,三年级学生也还没有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少一分则短,教师和学生如果对教材中的文言文视而不见,很明显,违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四年级学文言文点到为止。
二、识字教学
四年级作为一个中年级,上承识字教学为主的低年级,下接以阅读教学为主的高年级。识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不可以作教学重点,又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为将来进入高年级自学生字打基础。本课时,主要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方法。识字方法多样,比较识字,看图理解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识字,而且各种识字方法综合交叉在一起,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富于变化的识字教学蕴含在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永葆积极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节课的识字加强了本课生字之间的联系,还加强了与上节课以及以往生字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整体化。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不是单个的生字,而是一张结构严密的生字网。
三、阅读教学。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让学生就词解词,绝大部分学生还无法达到这样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解释,这样做,找起来简单,学生很容易达成。本文重点词语主要有三个:“讲排场、装腔作势、溜”。教师让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讲排场”;还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如“装腔作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浓了。
四、总结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想像南郭先生溜走以后,他会干些什么?二是复述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先在班里交流。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复述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想像是创造的前提。而复述表达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总是生活在某个集体之中 ,不可能远离社会,独自生存。要生存,就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这两项训练为这节课的教学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压轴戏。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是要败露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体会用法。
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则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迟早是要暴露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板书课题,齐读。
你见过“竽”吗?出示图片,简要介绍。
理解“滥”。出示字典上的3种解释,学生根据解释扩词理解。
二、学习故事
1、过渡:那么滥竽充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接下来,请同学看大屏幕出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a、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理解“总是”,并造句。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用笔画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的的状态的。(装腔作势)
b、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用“不要……而要……”造句。
c、最后,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走了,为什么?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你能说说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四、拓展
1、出示文言版《滥竽充数》,学生对照课文理解意思,朗读并背诵。
2、选择“滥竽充数”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滥竽充数:1、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里欺骗别人。
2、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3、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a、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 )
b、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滥竽充数。( )
c、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我们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名而已。” ( )
d、农贸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里滥竽充数高价卖掉。
( )
五、小练笔
1、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注意写清楚南郭先生的心理变化、动作等方面。
2、学生思考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时,首先从课题入手,理解"滥"和"竽"的意思,然后围绕“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说明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过于 嗦,一个问题重复了好几次,耽误了时间,使后面的拓展和续写环节时间赶得太急。课堂上引导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太贫乏。
真诚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促进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谢谢!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0
《滥竽充数》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齐宣王时代,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装腔作势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骗取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后来齐闵王继位,他喜欢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寓言揭示了人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靠弄虚作假过日子的道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通、读懂寓言都不是太难事,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落在了“通过学习寓言,懂得揭示的道理”上。结合单元导读的特点,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通过三个活动层层递进,先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中去,品味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再跳出文本之外,揭示道理,最后,以表演寓言、续写故事的形式,再一次回到文本中去。
在整堂课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轻轻松松学寓言。
我们一直倡导老师要将课堂这个大舞台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要退到幕后。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有精彩的表现,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好的剧本对于演员的重要性一样。基础达标中,为了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通故事,我将故事中的生字、增识字、多音字、形近字、难理解的词语等提取出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释疑解难,为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再通过大组长点名读课文的方式,在小组中互相正音,轻轻松松读通、读懂课文。
设问导读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关键的字眼“混”,了解南郭先生是怎样混的,为什么一开始能够混下去,后来为什么又混不下去了。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能把握住文本的脉络,我就上面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口头完成表格的内容。全班展示的时候,就按照表格的顺序进行。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课堂的层次清晰,易于把握。
二、有滋有味学寓言。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在精读感悟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了这一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反复朗读,体会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读进南郭先生的内心世界。借助于课件的形象展示,让学生的朗读层层递进。有的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情不自禁地模仿起南郭先生的样子来,已经完全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他心想: 。让学生加强了心理活动训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对寓言的解读。
因为我的引导,由于预习的充分,同学们拿出了准备的道具,表演了课本剧,虽然道具粗糙、表演时语言不够连贯、语气稚气,但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新意识也得到了锻炼,把自己的理解融进了表演中,特别是王豪洋饰演的南郭先生,最后竟发挥引用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让课堂气氛超出了预料。
三、明明白白学寓言。
学习寓言故事,能读通课文,能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不是就足够了呢?从语文的三维目标来说,还是不完整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本堂课值得深思的问题。光凭学生如小和尚念经一样地将寓意背出来,学生只能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巩固训练中,首先设计了“滥竽充数”在生活中的几种用法,让学生理解后选择答案,然后又设计了“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这一环节,学生略加思考,就找出了身边的许多“小南郭先生”,如英语课上,明明不会读,却装出会读的样子欺骗老师;做操的时候,不会的动作就混在队伍中装模作样------ 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教师的任何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将“人必须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深深刻在了脑海中,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拓展延伸的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想南郭先生将来的命运。大部分的学生让南郭先生改过自新,学到了真正的本领,成为了出色的人才,这其实也是学生内心美好的愿望。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思考还在延续:微不足道的优点是注重了书写的示范和指导,学生朗读互评的引导,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读、思、议、写、演的培养;最大的不足是过于注重了课件的设计,影响了其他方面的细致考虑,毕竟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应该在落实自身基本功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不管是小小的收获,还是留下的诸多遗憾,都将是一枚小小的书签,我将珍藏于行囊中,随时翻阅,催我改进。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1
生自学《买椟还珠》和《画蛇添足》,从而达到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读书的境界。
教学《滥竽充数》我采用三步阅读教学法,让创新思维寓于在语文教学中。
第一步:自主学习,埋下“创新”种子。
自主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读熟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到朗朗上口为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五年级学生字词教学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学生提笔忘字,生字回生相当严重。在自学生字词时,学生对一些易错的字会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记住它们,如:“滥”扩成“泛滥成灾”、“滥用职权”,“竽”与“宇”与“芋”比较组词,“装饰”找近义词“装扮”等。学生通过形近字或同音字的组词、扩词,换部件或拼部件,找近、反义词,编故事等方法,既记住了字形,了解了词义,又积累了词汇,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学生自主学习,扫除了阅读障碍,又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当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按照学习单合作学习。
学习单:1、边读边质疑问难。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寓意,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学生的质疑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有学生问:①“南郭先生为什么敢冒着欺君之罪来滥竽充数?能不能说他很勇敢?”②“南郭先生为什么滥竽充数还能得到很高的待遇呢?”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关键要让学生明白,怎样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的一、二两节,再进行小组讨论,要从课文的内容中找到答案。同学们思维活跃,答案很多。最后老师再帮助学生归纳。从课文的第一节中得出①问的答案,是:南郭先生敢来滥竽充数,主要原因是,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吹竽队就有300人,常叫300人一齐吹,容易混。南郭先生抓住了昏君齐宣王的这个弱点,敢冒欺君之罪来滥竽充数,不能说他是勇敢,只能说他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人。再从课文的第二小节中和联系上文得出②问的答案是:南郭先生装得太像了,鼓着腮帮,捂着竽眼,而齐宣王只知道讲排场,根本不管谁会谁不会,所以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滥竽充数”的原因和经过也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了课文,借助课文内容加上丰富的想象对课文理解得很透彻。由此看出学生的知识是要通过学生积极的丰富的想象而获得。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又设疑同时也为概括寓意作铺垫: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他是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专*欺骗假冒过日子的人。最后再从南郭先生偷偷溜走的结果,学生不难得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没有真才实学,*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 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 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新课教学: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题,自学课文
1、教师朗读,让学生回答问题。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 然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齐 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景,他想:_____ 于是他_____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齐 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 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五、课后延伸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3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动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板书:滥竽充数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目的意思
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动画片,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个字还不懂?你来说一说。我知道了充数就是凑数的意思。老师告诉你们竽是一种簧管乐器,上面有小孔。谁知道滥是什么意思?看来同学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谁能说一说?滥是与实际不符,在本课引申为蒙混。谁能把整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不会吹竽还冒充会吹在队伍里凑数。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样滥竽充数的。下面钱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定要挺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3.检查生字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竽,它是一个形声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谁认识这两个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帮”。“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对,“月”字旁。以前我们也学习过许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体器官有关,像“肝”、“胆”、“脾”、“胰”、“肾”等,都是“月”字旁。这个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三点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理解课文
同学们对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想课文里写了哪几个人物?谁能说一说?有齐宣王、齐 王、南郭先生。
板书:齐宣王、齐 王、南郭先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宣王和齐 王都爱听吹竽,他们在听吹竽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齐宣王在听吹竽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找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谁能回答,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板书:三百人齐吹。从“三百人”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对,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经常这样,很少改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就要把齐宣王讲排场的气势读出来。谁能试着读一下。正是由于齐宣王爱讲排场,又很少改变听竽方式,才给了南郭先生参加吹竽队的机会。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他又是怎样蒙混过去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插图,你能不能看出那个是南郭先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鼓着腮帮在那装腔作势。出示重点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看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有“吹”、“鼓”、“捂”、“混”。那鼓着腮帮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下。很好,谁知道“竽眼儿”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别人看。谁能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朗读。下面男生齐读一遍,女生齐读一遍,全体齐读一遍,再一次体会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现吗?“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还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读一下这一段,好,齐 王和齐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的吹给他听。
板书: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该怎么办呢?
4.学习最好一段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书:逃
那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因为齐 王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而他又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这种灰溜溜的感觉读出来。
五、拓展
1.此时此刻,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骗人了,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南郭先生,你还是早点学些真本领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时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说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赶紧走,齐 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实话告诉你我根本不会吹竽,再不走就没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六、总结寓意
这两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同学们想一下,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行不行啊?不行。谁能说说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板书: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会怎样呢?
1.南郭先生从吹竽队走了以后,靠着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做起了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让他能学到真本领。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懒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学会了,又到吹竽队里去学习,并且他还是吹竽队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齐 王发现,齐 王很生气,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读全文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下面老师找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我觉得我以后再学习中应该扎扎实实的,我以前在认字时有一个两个字认不下来,我就不认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也不动脑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认真思考。
九、全课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们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学会真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十、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