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通用13篇)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1
一、省略
二、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分外是特别的意思。
人在在心情格外激动的情况下,对环境也有特别的感受,是移情。
2、分外壮丽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3、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是有骨气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间:1839.6.3 地点:虎门寨
主要人物:林则徐
重要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2
一,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讲述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 说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领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意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昂扬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四,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五, 说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引出1,6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说.随后向学生发问: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虎门销烟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2,接下来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紧扣"壮"引导学生去体会虎门销烟之壮.
3,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学生能感受到虎门的人多,从"水泄不通"可以体会出来,引导学生说说其他表示人多的词语.老百姓,文武百官,外国商人他们的到来分别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关心,朝廷对禁烟的重视,以及想打击外国商人嚣张气焰的决心.
今天的虎门寨人特别多,场面非常壮观,隆重.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隆重壮观 引出对虎门寨环境的描写,理解"彩旗林立",然后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
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板书:场面隆重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再读体会"伟大壮举".
4. 出示林则徐的画像,板书:林则徐.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他吗 引读第三小节,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写销烟过程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过程后带他们了解具体的销烟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非常方便,让他们自己乐意说说这种方便的销烟方法.出示填空,复述这段话.
在"民工们把一箱箱鸦片抛入了销烟池中,同时抛去仇恨,抛去耻辱"的语言的渲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再读这段话,感受现场大快人心,扬眉吐气的气氛.
(2)此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而人们的心中也乐开了花,你能从课文的哪里知道此时人们非常高兴呢 如:"群情沸腾,激动得跳啊,叫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然后学生自读,思考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学生在听了介绍后对鸦片的痛恨,对侵略者的仇恨和爱国的情感就更加强烈了,能与当时的老百姓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他们的激动和兴奋,这时再让他们说说老百姓会叫些什么,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再去表演表演就水到渠成了.随即带领学生去虎门寨看看礼炮轰鸣,群情激奋的现场,他们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5,虎门销烟惊天动地,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所以,虎门销烟,是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再读&6后引读&5,感受虎门销烟时间之久,销毁的鸦片数量之多,再次体会这个伟大壮举的战果之大,之壮.并相机板书:销烟时间之久 销烟数量之大
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离我们远去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学生会坚决地回答:不!它销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销去了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留下的只有中国人的决心,中国人的坚强!再次读&6,体会"壮".
6,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看林则徐的像,尽情倾诉对林则徐的情感.然后交流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了解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也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
7,最后总结林则徐成功禁烟的伟大意义, 让大家永远记住记住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终生难忘的日子:1939年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销毁鸦片,为民造福的人:林则徐,永远记住一个伟大壮举:虎门销烟.再次齐读课题后布置作业.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3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 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伟大壮举。(板书)
过渡:在“壮”下加“△”,“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壮”在这儿是雄壮、气势盛大的意思。)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壮”,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什么?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 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烟。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欢迎浏览“小学语文”
最新推出---小学语文博客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5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些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过于拘束,没有能很好的表达。今天布置了小练笔,不知写得如何?有待明天继续!
在预习课文时,我补充资料:清朝末期,清政府贪腐无能,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肆意欺侮。但中国人中也有一股爱国的力量,他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它说明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这次行动狠狠地教训了外国列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
1、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x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x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以此为中心点,找出相关的段落来学习体会。
2、抓住文本,落实文字的训练。读通课文,抓住关键词、段来走进文本。指导朗读。让学生真真切切回到当时的历史年代。
3、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展望。了解历史是责任和义务,那么做好现在和以后更是大有必要。
目前zou私du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 面对林则徐雕像,你想说些什么?”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6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能力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热闹、场面的隆重,景色的壮丽。
4、小结段意: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1839年6月3日的虎门不寻常的场面,暗示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即将发生。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投影图片,导读第一、二句
2、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
3、学生自读自划。
(1)(指读)
(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了盐巴,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3)销烟分几步完成?哪三步?
4、请大家看看图画,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些民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做这些动作的呢?
四、导读第四自然段
1、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2、你能想象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呢?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3、是啊!这些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
4、看录象。
五、拓展说话,加深理解
1、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
2、讲述历史意义。
六、作业
1、找一些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来读一读,了解虎门销烟这伟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与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如战争等;认识林则徐,并对他及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2、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
值得纪念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7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8
一、 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 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
三.加深感悟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 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自我反思: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这是一个壮举,我让他们了解鸦片是怎么制成的和它的危害及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虎门销烟的原因及它的历史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但从这节课,我感觉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如在观看完英国向中国输入的数据之后,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要强大,我觉得学生说得太好了,但只是对全班同学说:“给他掌声”,连我自己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但却没有了。可以看出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今后我一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四、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秋天》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习作2・小制作》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10
许贵华,安徽省六安市解放路小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区、市级教坛新星大赛,裕安区小语会理事,省级骨干教师。曾获安徽省首届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成人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范文写作大赛二等奖,六安市优质课大赛第一名。多次获裕安区“师德标兵”称号。先后参与解放路小学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就学生经典诵读与现代文阅读相互促进方面做有益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初读感知,理清脉络,尝试复述课文。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板书学生尝试复述课文。
难点: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简介林则徐
1、2003年,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当选新一届中央政府总理的用两句诗来表达他为国为民的理想与信念,获得了中外记者们热烈的掌声,也让电视机前更多的老百姓感动不已。哪两句诗,请看
2、课件出示诗句
师简单讲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作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了解。
3、板书课题,释题。
销:销毁、烧毁。
烟:鸦片,俗称大烟。
销烟:就是把鸦片销毁。
虎门:广东省东莞市。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播放电影《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片段。
2、提问:你看到在虎门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谁?
3、提问:看过虎门销烟视频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带着感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导读单”,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一)出示::自学导读单
1、简单了解林则徐生平。
2、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背景。
3、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按虎门销烟的时间、过程、意义把课文分成三段。
5、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壮”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参加虎门销烟人数众多,文章为什么没有描写人物语言?
7、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同位之间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自学收获
四、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板书
1、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师生共同交流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师生交流分段。
3、师生交流虎门销烟的过程。
抓住虎门销烟是怎样的大场面。
‚抓住销烟三个步骤(总结板书,力求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线索)。
五、学生根据板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
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七、小结
刚才同学们讨论了在整个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老百姓。这就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翻开我们民族的史册,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总有像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更有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老百姓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的英雄业绩,他们的英雄形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课件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上网搜一搜中华之民族英雄有哪些?
3、练习用“先……再……然后……”造句。
九、板书设计(略)
设计反思: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响,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
秉持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理念,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帮助学生预习的《导学单》,层层递进,从文章的背景链接、生字词的学习、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第一课时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有效导入。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文章描述的是170年前的历史事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的导入是由“虎”字,由“老虎发威”的俗话入手,联系正在发生的举国关注的中日钓鱼岛事件,这样触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历史与现实统一在爱国主题之下,使一上课,课堂就荡漾着崇高的爱国情。
二、以学生情感变化为线索,有效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在设计中围绕爱国这一情感主题,安排学生经历两组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怒一喜,一悲一壮。
悲: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鸦片让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怒: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我们的人民竟被列强蔑视为“东亚病夫”而饱受屈辱,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愤恨。
喜:看到鸦片被彻底销毁,全体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激动。
壮:通过虎门销烟这个大事件,体会出中国人民的力量、意志、壮烈豪迈的爱国情感。
三、在情境中寻找与学生有效交流、有效讨论的话题。
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趣的话题,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时交流话题紧紧围绕“在整个销烟过程中谁最高兴”展开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文章内容与思想的高度统一。学生也乐于回答这样的问题:老百姓最高兴、林则徐最高兴、文武官员都高兴(所有中国人都高兴)。教师因势利导,那我们就通过读课文表达中国人的高兴。在此基础上话锋一转,仅仅读出中国人的高兴就行了吗?引导学生探究还要读出一个“壮”字,读出中国人 的气势、力量,崇高的爱国情。加上课堂采访的灵活方式,调动了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趣。
四、总结课文方式独特
以古体诗的形式总结课文,我已经坚持了十年。中国是诗歌王国,我们也提倡学生多读一点经典,但是现实中,我感觉学生对经典依然有距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课文改编成古体诗,与传统经典建立某种联系,提高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诗句更便于朗读和记忆,它高度的概括力,反过来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两者相得益彰。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追求,那就是关注学生情感、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习兴趣、强调教师的亲和力。总之一句话---追求原生态的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11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以此为分水岭,结束了泱泱大国的天朝梦,逐步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最黑暗的历史进程。这段历史进程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痛,但在这段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则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学习《虎门销烟》,最为重要是通过感受、体会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行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显然,空喊口号、空有热情、空去景仰都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使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思考:今天,我们要怎么做才最有益于咱们这个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入大量的历史资料与现代事件,结合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努力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爱国需要我们认清自己,踏实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其策略为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做到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工具性和其承载的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1、以读激情。如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通过有效地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课文第五自然段,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虎门销烟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一层层激发学生情感,如你的朗读似潺潺溪水,你的朗读似奔腾江河,你的朗读似咆哮大海,最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真切地体会销烟之壮――壮我民心,壮我国威。又如课文第四自然段,细腻地描绘了老百姓在销烟后的`激动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喜悦之情,我引入鸦片对人体、对民众伤害的资料,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到了读有味、读有情、读有思。
2、以读促思。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读,二是对补充文本的读,我认为第二种读如能建构在第一种读的基础上,将是相得益彰,互有裨益的,而非是所谓的脱离文本,主次不分。下面谈对文本的读。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详细地描述了销烟时来的各种人等,且每一人等皆以自己独有面目出现,这就非常值得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面目。如百姓为何闻讯赶来,官员何以身着朝服,外国商人何以面对中国百姓?这些问题的思索,必然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体会虎门销烟的非凡意义。再谈对补充文本的读。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思考需要翅膀,语文阅读的思考更需要翅膀,翅膀在何处?――教师补充的恰当的课外文本。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替学生接好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末,当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百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欢天喜地、憧憬未来的时候,我适时引入虎门销烟后的诸多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我们今天纪念虎门销烟,是要牢记历史,感怀先贤,更是激发壮志,为国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3、以读促写。语文学习的最直接目的便是学习语言,会读会说会写。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学会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的内容,然后读书想想课文是怎么把事情说清楚的,进而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做到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 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 伟大壮举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1)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多的感觉来。从 “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 ,先再 然后 。”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8、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可以做些什么?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板书设计: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补充习题答案 篇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前准备:
观看或读《战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观或读《战争》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