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精选13篇)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精选13篇)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1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tǒn  huàn dn    cōn mín    ē bo    chē lún

  (        )  (         )   (         )   (     )   (       )

  mí zhù    chén diàn diàn     zǒu zǒu tín tín

  (     )    (           )     (              )

  二、请根据拼音组词。

  huǎn(      )               chón(      )

  晃                           重

  huàn(      )               zhòn(      )

  三、照样子写一写。

  例: 校   郊 较 胶

  1.妈   (        )     

  2.迷   (        )

  3.该   (        )

  四、你能帮助小马虎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吗?

  聪名(     ) 娇傲(     ) 彩红(     ) 末来(     )

  尔且(     ) 密蜂(     ) 沟买(     ) 坏绕(     )

  五、读一读,选一选,把正确的字用线画出来。

  1、一位老爷爷(坐 座)(再 在)旁边的石头上(休 体)息。

  2、另一个(孩 该)子(刨 跑)到妈妈跟前,(接 结)过妈妈手里沉(甸甸 句句)的水桶,(题提)着走了。

  六、比一比,填空组词。

  岭(      ) 桶(     ) 句(     )

  铃(      ) 涌(     ) 甸(     )

  七、请把句子补充完整并照样子写几句话。

  1、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                         ,真好看!

  2、                ,像                         ,真好看!

  3、一个孩子唱着歌,                             ,真好听!

  4、                ,像                         ,真好听!

  5、我的孩子既        又        ,谁也比不过他。

  6、        既        又        ,            。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2

  【课前透视】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益。)

  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吗?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

  (复习巩固,复述激趣,为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实现了与课文内容的自然衔接。)

  二、读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2、启发想像,指导感情朗读:想像妈妈在夸你进的情形和语气。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抓住关键内容,引导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组内赛读: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间读书评议。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经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汇报读书。结合课件和插图引导学生对照着场景,汇报有感情朗读的练习成果。师生评议。

  (形象画面,生动的情节,为学生充分展示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的平台。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交流、互动,展示了个性。)

  三、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7~11自然节。 思考:读了这几自然段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学生可能发现“水很重”和三个孩子不同的表现。教师相机点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为什么写水非常重这段内容?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体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进而深刻体会出文中蕴含的人文性思想。通过读书,体验,感悟,表达等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内心真实的想法。求真,求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四、讨论

  1、结合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引发学生思考:老爷爷为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文章中心。

  (引导学生从母亲和儿子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刻领会文章中心,全面升华文章主题。)

  五、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的“胳膊、晃荡”两个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同桌评议。

  六、拓展

  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你想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吗?”等。

  2、组内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相关资料。

  3、课后自己的父母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

  (合作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前苏联 马卡连柯)

  2、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古希腊 伊索克拉底)

  〖阅读在线〗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黄香孝亲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4

  读出一方新天地读出一方新天地──《三个儿子》说课设计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黄文杼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课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初读生疑: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qing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三个儿子》说课设计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  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

  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设计意图]呈现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两次初读,虽然都是初步感知大意,但是第二次“边读边想”,要学生弄清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两次初读的意图有不同,程度有区别。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⒈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拎──令”更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

  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多数形声字,学生识记并不难;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字,需要教师未雨绸缪,及时引导提醒。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设计意图]读这些句子或段落,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基础。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会写的生字)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小右大;都是左形右声……)

  2.师:书写这三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拎: 右边是“令”,不是“今”。

  教师范写:提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右不能平均分布。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汉字进充分的观察,不但要观察笔顺笔画,还要观察结构比例的细微区别,并注意笔画的穿插变化等。

  五、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大家能这么快认这些字,会写这些字,不简单!现在再读课文,看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这次可要读得正确流利哟!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后,就要引导学生迅速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1.师: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文章几个人物吗?

  师: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呢?(老爷爷)

  师: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惟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以读回答,读得正确予以肯定;语气表达不当,可适当引导。)

  2.(呈现课文第二、三、六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语气词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另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第三个)妈妈______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学生加的语气词不恰当,教师可问:为什么是这个语气呢?说说理由。纠正后,请学生再试读)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你明白老爷爷说“只看看一个儿子”的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疑引读,以读回答,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三个妈妈的说话语气,由不同的语气体会三个妈妈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体会水的“沉甸甸”,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对待妈妈的态度的区别,从而理解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二、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分角色朗读。

  师:理解了这篇文章,能分角色朗读吗?试着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分角色朗读。

  2.演故事。

  师:能分角色读好,现在我们来演这个故事。不过,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要丢开书本,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语气、动作。

  分组自愿组合,读书、排演。

  全班汇报演。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几句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对“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老爷爷”和自己说话,这组说话练习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主旨外,还结合自身实际,将孝顺的思想植入孩子的内心。

  四、写字练习

  1.重点引导对“胳膊”一词的观察。

  课件呈现 象形字“肉”到“月”的演变过程(“月”字旁,也有人称为“肉”字旁)。

  师: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来呢?大家发现带“月”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联系呢?

  3.学生书写“聪”“甸”二字及“胳膊”“晃荡”两词。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设计意图]板书既要反映出三个儿子的特点,也要反映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还要揭示出核心问题:为啥“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 ?通过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第三个儿子主动帮妈妈提水,只有他知道体贴孝顺父母,所以他才是妈妈“真正的儿子”。至此,文中道理得以昭示,故板书把文前提出的“?”换成“!”。

  【特别建议】

  要正确处理文本主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有这样一则教例:有学生认为本课中三个儿子都有长处,都可以是妈妈引以为荣的儿子,大概这个观点是教师没有想过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就肯定学生是“善于创新的孩子”。其实,这个孩子的理解明显背离了作者的本来意图,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是:只有知道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我们应该做体贴关心父母的孩子。从这例背离文本主旨的所谓“创新思维”看,它反映了孩子并没有读懂文意的情况,如果我们教师纵容此类“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在纵容孩子不读懂课文就胡乱“创新”的错误习气,危害很大,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和独特体验。

  ──此文收入《名师同步示范教学设计丛书》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7

  【浙江省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喻奇君】

  《三个儿子》一课,教师在完成上述课时“从三个儿子到一个儿子”的解读之后,便把“研读话题”转向“从一个儿子到三个儿子”上,对另外两个儿子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学生既找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又发现他们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从而使学生对“真正的儿子”应当有的品质和可以有的才艺,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正是这个“研读话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于强调文本主流人文而带来的说教色彩,使得《三个儿子》一文的人文价值和教育功能更为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情。

  【浙江省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蒋美玲】

  在此次我校与青蓝小学小班教学研讨会中,我有幸执教了《三个儿子》一课。应该说,一次次的试教,师傅和教研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对教案的反复斟酌和修改,执教和听课老师们真诚的评课……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得到了砺炼和成长,对小班化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三个儿子》一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自疑、自悟,达成学习目标,力求体现小班课堂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自读自悟,采用移情体验、对比感受等多种教学方法,触动学生幼小的情弦。

  下午的评课交流尤其是听了青蓝小学王校长的点评后,深受启发。比如教师如何真正地尊重和满足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如何利用好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适当点拨,引发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在重点句子抓到后引导孩子深入咀嚼等等。随后听了进修学校高校长的《小班化――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报告,更是获益匪浅。对小班化教育的特征、教学策略与环节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感受到了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关注、自学时的个别辅导以及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重要性。

  这次跨校交流活动给了我很多思考:在课堂中如何凸显小班化课堂的特色,为学生搭建开放与合作的实践平台,如何时时刻刻去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关注每一个孩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及素养的全面优化等。  

  应该说,小班化教育所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困惑。但是相信在小班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实践着,反思着,坚定执着,从而在小班化教学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完小 肖玮华】

  俗语说:“不塞下流,不止不行。”学生的凝神静思绝不是枯死的沉寂,恰是为形成讨论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如我在教学《三个儿子》一文时,先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将课文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课一开始,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地去静静地读课文,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他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写下你的感受,十分钟后交流。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思静想的时空。于是十分钟后有了一场关于“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闪现出美丽的火花,通过比较、交流、讨论,他们明白了只有为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也弄清了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的原因。我觉得恰当地让学生凝神独思,深刻的思想才会在学生脑袋中产生。在这一片静思的时空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个性解读才能生成。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三个儿子》教学谈 

  四川省泸州市英才外国语学校 钟永鸿 

  《三个儿子》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其中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一个在翻跟斗,一个在唱歌,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一位老爷爷在旁边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对教材的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确定,我就不再多说了,我只想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篇课文和教后的一些体会:

  一、认识略读课文,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

  1、读题,说说题目上有与原来的课题不同的地方吗?学生很容易发现“※”,说明这是略读课文的标志。怎样学习这类课文呢?

  2、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制定目标→自主学习→汇报情况

  二、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1、读“阅读提示”制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些什么?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读课文提问题,制定了一个学习目标:

  这三个孩子今后的发展会怎样?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了不少的问题,但价值都不大,这个目标是老师提的)

  三、学生围绕这四个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四、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在汇报第一个目标时,多数学生都能说:只有一个儿子帮妈妈提水,为妈妈分担重担,只有他是勤劳、孝顺的孩子,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2、在汇报第二个目标时,学生只能说要帮父母择菜、洗碗、扫地等。

  (我觉得学生已经懂得了为父母分担家务,就没有提更高的要求。)

  3、在汇报第三个学习目标时,很多学生都积极争取起来讲故事,但只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讲得并不生动、形象。

  (只有两个同学讲了后就下课了)

  下课后我想:

  还有一个目标没有完成,而且有的目标完成得并不好,能不能再上一个课时呢?由于是平时,所以,我上了第二课时。没想到,第二课时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继续讨论第四个学习目标

  说实话,在上课之前我都在想:第三个儿子的发展应该没有前两个儿子的发展好,这个目标的制定会不会影响编者的意图呢?但经过讨论,学生的回答令人欣慰:好嗓子的那个将成为歌唱家;大力气的那个将成为体育明星或将军;第三个儿子勤劳,他什么都可能成为(科学家、总经理、大老板、领袖、教师、医生、百万富翁等)因为他勤劳。如果前两个儿子没有“勤劳”这个品质,也不可能成为歌唱家,不可能成为将军,不可能成为体育明星。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孩子们的能力不可小看。紧接着,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二、给出四种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

  分角色朗读2改写成诗3编成故事讲4编课本剧演。

  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好后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

  四、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选择分“角色朗读”和“编故事讲”的同学多,选择“编课本剧演”的有十多个,选择“改写诗”的只有一个。但从汇报的情况看,表演和改写诗的学得最好。表演的那个组基本作到了有声有色,还有人在旁白叙述。改写诗的同学汇报后,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其内容如下:

  三个妈妈去拎水,三个妈妈提水回,只有一个好儿子!

  两个妈妈夸孩子:一个孩子翻跟头,

  我的孩子力气大!一个孩子唱着歌,

  我的孩子嗓子好!一个孩子接水桶。

  一个妈妈不说话。爷爷一旁笑着说:……

  课后,我把改写诗这个题作为家庭作业,学生积极性很高,写出了三字经、四字歌、七言诗等。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想:

  我们应该大胆地相信学生,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三、学习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关于三个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通读课文,感知文本,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生字,师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4、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板书: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5、质疑问难引导参与。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怎么样啊?出示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齐读。

  评:你们读得很好,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问号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再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哟。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板:一个儿子,并打上个大问号)

  (三)品读感悟。

  1、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让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到前两个妈妈的语言))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A、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①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说这自己儿子的?(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指名学生朗读,并学生评价。(学习生字既、嗓))

  ②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B、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C、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3)第三个妈妈的话。

  ①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

  ②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语调平稳)生齐读。

  ③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

  ④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平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2、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①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了。拎着水桶回家的“拎”字,注意是前鼻音。课件出示。怎么做才是拎的动作?

  ②请指指胳膊和腰在哪里。

  ③想像:假如你的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我们要提了,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把柄,胳膊用力往上提,(对,做好这个动作,就这么一直做好。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写生词:晃荡胳膊)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①过渡:三个妈妈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他们在做什么?请默读课文9至11看然段。

  ②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读完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③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

  A、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

  c、评价评价做得怎样?

  d、读出好看的语气。

  B、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b、第二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唱

  c、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

  d、读出好听的声音。

  C、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b、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c、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说你的理由。(也可追问,哪个孩子做的事是妈妈最需要的?)

  d、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

  (3)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这是哪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

  (4)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

  2、选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

  4、延伸:第三个妈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认为是真的没有吗?

  5、指导写字。

  6、练习: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_____________,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翻唱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提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三、设计思路。

  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重点讨论学习。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3、课文讲了什么,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根据文内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交流讨论,识记字形。

  (三)小组合作,质疑解释。

  1、默读课文,将你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1)前两个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怎样看待?

  (2)应怎样读?

  (3)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儿子?

  (4)用你的话理解第三个妈妈的话。

  2、三个儿子提水回家的妈妈前面是怎样做的?

  (1)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读到这你想到什么?你认为三个儿子应该怎样做?

  3、教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老爷爷的话: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儿子(女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练读,分角色演一演。

  (二)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2、学生练习。

  (三)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四)课外实践。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建议: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五)作业。

  本课课后作业除了字词的训练之外还结合本课内容训练量词的正确使用以及标点的运用。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这样说。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桶满满的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

  2、师:小朋友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谁来接受考验!

  课件出示: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走 走 停 停   

  胳 膊  沉 甸 甸

  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

  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

  3、学生交流反馈。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

  师逐句出示:

  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

  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1、出示: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 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

  (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

  (师板书: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⑶ 谁能读得更自豪些?

  (指2生读)

  ⑷ 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

  ⑸ 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齐读)

  过渡:

  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2、出示: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学生当第二个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

  ⑵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她很自豪。

  生2:我知道她的儿子唱歌很好听,所以她说得那么自豪。

  (师相机板书:第二个 唱歌好听。)

  ⑶ 师:谁也想来试试?

  (指2~3生读)

  ⑷ 师: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生:她的“谁也”读得特别重。

  师:是啊,“谁也”读重了夸奖的味更浓了。

  ⑸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吧!

  过渡:

  前两位妈妈眼中都有位优秀的儿子,那第三个妈妈呢?

  3、出示: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学生当第三个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跟前两位妈妈说的不一样?

  生1:语气一点儿也不骄傲。

  生2:因为她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她读得非常平淡。

  (师相机板书: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⑶ 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这样读,那这特别的地方你指的是什么呢?

  生1:是指没有像前两位儿子那样的特长。

  生2:她的儿子很普通。

  ⑷ 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2生读)

  ⑸ 齐读!

  过渡: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妈妈谈论的话题,我们连起来读读吧!读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齐读)

  四、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这里共有几个儿子?

  (生:3个)

  2、师质疑:可最后在旁边的老爷爷却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

  (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1: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

  生2: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

  4、师:老师也很疑惑,请小朋友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找找答案)

  5、反馈交流。生自由说说后来发生的故事,及三个孩子的表现。

  (师相机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师:请小朋友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好后请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7、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用给予肯定,指导朗读这三句话。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这三句,知道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

  8、师: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个“沉甸甸”,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我想告诉大家这桶水很重。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描写水桶很重,请你找一找。

  9、出示: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桶水,我们也来感觉一下这桶沉甸甸的水。

  (4、5生试)

  学生试后,教师作记者采访学生提水后的感受,相机理解词语:晃荡、走走停停。

  10、指导写字:

  师:是呀,这么重的一桶水,胳膊都痛了,我们来写写“胳膊”着两个字吧!

  ⑴ 课件出示:胳膊(带田字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点。

  ⑵ 学生各试写一个,教师巡视。

  ⑶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对比。

  ⑷ 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重点指导“膊”。

  ⑸ 学生再次练写。

  师:小朋友们,我们写了一会会儿字,胳膊就开始酸了,而妈妈们却还要提着这满满一桶水,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辛苦吧!一桶水可重啦!

  (引读第8自然段)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

  (引读三个孩子的表现)

  11、看着这桶沉甸甸的水,再看看这三个孩子的表现。你明白老爷爷说的话了吗?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同桌讨论)

  12、交流反馈,学生畅所欲言。

  13、教师小结:是呀,一个真正的儿子,他懂得妈妈的辛苦,他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师:如果你是他的妈妈,你可以怎么夸自己的儿子呢?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 。”

  学生尽情夸赞。

  2、师:看来,这位儿子并不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我们的板书哪里需要改一改吗?

  师按学生要求将板书第3个儿子的下面补上:

  孝顺、懂事

  3、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感情升华。

  师:是呀,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成为这样的子女。在我们德清也有一位大孝子,他叫──孟郊。让我们借着一曲《天下游子同此情》来赞扬一下所有的孝子吧!

  (师生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胳 膊

  第二个 唱歌好听

  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 顺、懂 事)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 二 课 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12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上容易感到疲倦,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既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朗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习重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学习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谈话:上节课我们和好多生字交了朋友,在生字王国里又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我们现在来找一找自己的朋友,好吗? 2、              听音找朋友,认读生字。 3、              我们再来听听,三个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分别上台“找朋友”认读生字。

  二、师生互动,朗读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课件,听课文录音,再想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              讨论:这三个儿子分别有什么特长?第三个妈妈为什么说她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述刚才讨论的结果。 4、              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朗读,体会三位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语气,分别模仿。 5、              指名学生朗读第八至十一自然段,思考: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么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6、              自由模仿朗读并回答,做书后练习。 7、              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提水很辛苦(做上记号)。 8、              听录音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9、              分大组朗读并评价,请一半学生朗读,另一半学生评价,哪些读得好,哪些需要改进。 10、配上音乐,全班有感情朗读。 1、学生观看并思考回答。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学生代表说讨论的结果。 4学生模仿。   4、              边聆听,边思考问题举手发言。     5、              模仿朗读,做练习。 6、              回答,并做记号。 7、              学生回答,体会老爷爷的心情。   9、一半学生读,一半学生积极评价。   10、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发展口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同学们,我们都来当一回记者好吗?分组采访,聊聊自己见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帮父母分忧的事迹。 2、                                                                      各组之间相互交流采访心得。   1、                                                                      学生纷纷采访。     2、互相交流采访心得。

  四、总结全文,延伸体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布置任务,各组分别排演。 学生准备排演。

  教学反思1、读中感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没有给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是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感悟。比如:在进行初步感知时,我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的体验。同时,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以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用充满个性化、活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灵深处想法。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3、联系生活,培养合作精神。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三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让学生排演这个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参与性不高,小组长没有安排好等,今后在这方面努力改进。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篇13

  背景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三个儿子》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案例描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

  瞧,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生:装水)你们瞧,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想不想拎回去一个?读得又快又准的,老师就送你一个。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竖大拇指)

  2、导入新课:

  师: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这些小水桶去打水。看,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

  【贴三个儿子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4页,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_____”划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

  师:老师想请三个同学给读出来。

  (三名同学读)

  【生边读边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好,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妈妈,自己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

  (自由练读)

  (二)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读得怎么样了?各位“妈妈”们。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第一位妈妈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指名读)

  (板:聪明 有力气)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通顺,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太像妈妈。

  师:你真会评价。那你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位妈妈读得怎样?

  生:读得真不错,如果能加上妈妈的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来试一试。`

  (生加动作读)

  师:真棒。你学得真像。

  师(面带微笑):妈妈们,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来,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夸夸他------(齐读)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 生自读自悟:

  师:同学们,你们瞧,一个妈妈夸奖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

  (指名读)

  (板:好嗓子)

  师:这么棒的儿子,我们再一起骄傲地夸夸他吧。

  (齐读第二个妈妈的话)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1、 提出疑问:

  师:这位妈妈,别人的妈妈都爱夸奖自己的孩子,您为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您是怎么想的?

  生:我的儿子不聪明,没有力气。

  师:您能用上刚学过的既……又……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句式】

  生:我儿子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师:因此,这位妈妈平淡地说:――引读

  2、找到情感共鸣:

  师:也许这是一位很谦虚的妈妈,她可能会想:――

  生:我可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

  师: 因此,这位妈妈谦虚地说:――引读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齐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

  3、再一次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情:

  【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三个妈妈的话。

  (生齐读)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体会水重,感受妈妈的辛劳: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拎着水桶,走回家去。

  (师配乐范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一块来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使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呆会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哪个词令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呀?)

  (生汇报)

  【课件相机出示】

  生:从“走走停停”我体会到水太重了,要走一下停一下。

  师:课文11自然段就有一个词说明水很重的,找一下,那就是?

  生:沉甸甸。

  师: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啊!所以妈妈们太累了,要走走停停啊!

  师:你又从哪个词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痛”“酸”体会到妈妈很累。

  师:你站起来指给我们看看,哪儿酸、哪儿痛?

  生:(边指边答)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为什么这么酸?这么痛啊?

  生:因为水很重,妈妈很累。

  师: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从“晃荡”体会到水很满、很重。

  生:我从“晃荡”还体会到妈妈们胳膊痛,腰酸。

  师:是啊,看!(演示)水太满太重拉,这时妈妈们胳膊痛,腰酸,手都没法均匀地用力,所以水桶都两边摇动起来了,这就是“晃荡”。

  2、写生字

  师:“晃荡”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我们准备来写写。

  ①写“晃”字

  师:“晃”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日字头。

  生:我用加一加记住“晃”字,“日”加“光” “晃”。

  (生观察教师写生字)

  (师边写边说):“晃”字先写日字头,从上到下写,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过一点。下面“光”字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边点、撇,下面竖弯钩注意写在竖中线左一点。

  师:我们来写写。

  (生练写“晃”)

  ②写“荡”字

  师:“荡”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草字头。

  生:草花头加汤水的“汤”。

  (师边写边说)“荡”字先写草花头,再写三点水,中间一点写在横中线,最后写横折折折钩再加两撇,注意横折折折钩是一笔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

  (生练写“荡”)

  3、引出问题: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读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妈妈的辛劳。

  (齐读)

  师:这可是一桶――(生:沉甸甸的)水,我们再一次感受水的重。

  (合作读)

  师:这样重的水,这时候,妈妈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出示发散练习:1、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生:我的力气大的儿子在哪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生:如果我的家能离井边近一点就好了,不用提得这么辛苦。

  师: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生:我很累啊,儿子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妈妈们多么希望儿子们能帮忙。 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儿子图】

  师:几个儿子来了?――明明是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

  生读:【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呢?

  (在课题23、三个儿子旁加上问号)

  (板: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老爷爷的疑问】

  师:请大家继续读课文9到13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4、解答老爷爷的话:

  师: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替妈妈提水桶。

  师:是哪个孩子帮妈妈提水桶?

  (师指黑板贴图)

  生:第三个儿子。

  (板:提水桶)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指黑板第三个儿子图)孩子的表现。

  【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生齐读)

  师:这不是普通的水桶,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多重的水啊!读!

  (齐读“另一个……”)

  师: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呢?      

  生;因为妈妈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师:你真孝顺妈妈。

  生:因为我不想妈妈太辛苦。

  ……

  师:你真关心妈妈。只有你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你懂得用行动孝顺妈妈。

  师:那其他两个儿子又在干什么呢?

  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板:翻跟斗) (板:唱着歌)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多重的水呀!妈妈提得多累呀!要是有人能帮帮她们该多好呀?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引读)一个孩子只顾着――一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师:你们能再说说这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合作读)

  【课件出示一个儿子            。

  一个儿子            。

  另一个儿子          。】

  5、练习

  师:如果把量词个换成只,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

  【课件出示一只            。一只            。另一只          。】

  (指名说)

  师:想想,还能把量词换成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 )            。一( )            。另一( )         。】

  ……

  6、小结,体会“孝敬”美德。

  师: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老爷爷只看到这一个儿子。

  (搽去两个问号)

  师:因为当看到妈妈拿着沉甸甸的水桶时,第一个聪明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斗,第二个好嗓子的儿子只顾着唱歌,只有第三个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拿水桶,他用行动帮妈妈分担了辛劳,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孝顺妈妈的好儿子。

  (板:孝顺)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生: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生: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来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那你觉得还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

  【课件:母爱图片配乐播放】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爸爸妈妈。

  师: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对我们最真挚的爱,拿出你们准备的心形卡片,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最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

  (同学们自由书写)

  (写好的就贴到黑板的感恩树上)

  师:孩子们,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你们的心声的。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图片             第二个儿子图片             第三个儿子图片

  聪明、有力气                   好嗓子                      孝顺

  翻跟斗                      唱着歌                     提水桶

  教学反思:

  课文《三个儿子》讲述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怎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以水桶生字卡片复习生字,再以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指导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然后讲述三个母亲提水回家,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这水桶的重,感受妈妈的辛苦,并让学生发散想象:“这时妈妈们最希望什么?会说什么?”接着三个孩子出场,这与老爷爷说的话产生矛盾,引出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议论、找答案。原来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为什么只看到第三个儿子呢?他是怎样做的?把第三个儿子的做法先引出来学习,再看其他两个儿子的做法;最后让学生在读和说中体会如何孝敬父母的道理。整节课的设计“巧”在如小四点:

  1、入情入境,品读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教材,体会妈妈们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心情。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进文境中,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水桶的重和妈妈们的辛苦。再通过学生郎读,对比三个孩子的表现,“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的道理自然也明白了。课堂上,听到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孩子们潜心静读、凝神思考的可爱模样,这充分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2、以“水桶”牵线

  整节课以“水桶”牵线,一线牵到尾。课堂的一开始就以水桶卡片复习生字,再创设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讲述三个母亲提水桶回家,让学生体会水桶的重,最后的感情升华“现在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以我们熟悉的“水桶”贯穿了整节课,这样既了贴近生活,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又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3、把难化易

  这节课的难点是“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很多学生学完了整篇课文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一个儿子,还是三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时哪个儿子?”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把“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这个问题先拉出来独立解决了,再通过第三个儿子与前两个儿子一对比学生直接就明白了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样本节课的难题很简单就解决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