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蚕姑娘》导学案(精选12篇)

《蚕姑娘》导学案(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蚕姑娘》导学案(精选12篇)

《蚕姑娘》导学案 篇1

  一、目标直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 背诵课文。(重点)

  2、学会本课9个 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5个 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重点)

  3、初步理解蚕的 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 昆虫的 兴趣。(难点)

  二、关键点:正确、美观的 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地介绍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春暖时蚕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蜕皮的情形,具体地写出了这一过程中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六至七自然段写了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的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像了 课文 内容,便于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朗读和背诵。

  五、学习重点:

  1、字词记忆赛赛看:

  cán     gū     niáng  sāng   jiù     huàn  pang   gài    xiǎng

  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养蚕    姑娘   新娘  桑树   旧书   交换   胖子   盖房   反响

  蚕丝    姑姑   娘子  桑叶   怀旧   换人   肥胖   盖子   相应

  春蚕    姑妈   娘娘 指桑骂槐仍旧   换季   胖乎乎 瓶盖   影响

  姑丈   娘家         旧日   换上   发胖          音响

  姑爷   姑娘                调换   胖大海      一声不响

  2、反义词:

  瘦------胖    嫩-------老    关---- --开

  3、近义词:

  旧-------破

  4、形近字组词:

  蚕( 蚕丝)  娘(姑娘) 换(交换)  盖(盖子) 胖(肥胖) 姑(姑娘)

  吞(吞吞吐吐)食(粮食) 唤(呼唤) 美(美丽)伴(伙伴) 故(故乡)

  5多音字:

  (1)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

  6、词语、句子解释一点通。

  (1)暖洋洋:非常暖和。

  茧子:文中指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蛾:像蝴蝶,种类很多。在 这里指的是蚕的成虫。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虫来,又开始新的一轮生长过程。

  嫩:初生而柔弱。

  从此:从这个时候开始。

  瘦:在 文中指蚕肉少,不丰满。

  回:次。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餐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解释:这段话写蚕吃—睡---脱---醒--- -变的成长过程。“又黑又小”写出了蚕的蛾样子:“吃、睡、脱”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蚕是怎样逐渐生长的 。

  (3)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 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解释:这段话写了蚕吐丝结茧的情形。“吃、爬、吐、盖”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蚕结茧前的情形。“成了,成了”表现出人们对蚕姑娘结茧后的喜悦、兴奋。

  7、能力发挥我 特行:

  (1)辨析组词:“

  蚕(       ) 娘(     ) 换(      )  盖(     ) 胖(     )姑(      )

  吞(      ) 食(     ) 唤(       )美(      )伴(     )  故(      )

  (2)我会念笔顺:

  蚕:                                                                 

  胖:                                                                

  桑:                                                                

  (3)照样子,补充词语。

  暖洋洋

  红(      )   黄(      )    气(        )

  静(      )   绿(      )    亮(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      )里钻出来又(   )又(     )的蚕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来都 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    )又(    ):第二次变得又(    )又(    ):第三次变得又(   )又(   ):第四次身体(        )。它吐(     )结(     ),最后 ,(      )开了窗,飞出了(       )。

  8、好词好句我收藏:

  (1)好词:

  (2)好句:

  六、本文链接:

  1、古代有关蚕的 诗句:

  白居易:“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索。”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蚕在蚕子中成蛾。蛾吐出一种液汁,使蚕层的丝胶溶解,它便穿孔而出。家蚕蛾磁个大,雄性个小。满身有白色鳞毛,头部有刺角一对,胸部有三队足和两队翅膀。

  六、课堂流程:

  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句,标出段号,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3、明白课文写了蚕姑娘又 什么变化?每次变成什么样子?

  4、观察字形,正确书写。

  第一课时

  名言: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索。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情景导入:   

  1、宝宝白,白宝宝,吃树叶,活到老,自己造间小房子,躲在里面睡大觉。

  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是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啊?(蚕)

  2、古时候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编织美丽的丝巾。我们亲切的称之“蚕宝宝”。而这个小作者亲切的把它称作“蚕姑娘”。谁来亲切的叫一声?(指名读)

  3、蚕姑娘非常可爱。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师范读)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和对子说说,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 什么?

  2、对子间合作读课文。

  3、对子间互相记字。(突破重点)

  4、小组间交流记字的 方法。(突破重点)

  5、小组内比赛记字。(猜字谜、组字、编儿歌等)

  6、评价与反馈。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展示读课文。(加动作)

  2、合作展示读课文。

  3、展示记字方法。

  4、展示能力:组词扩词    近反义词   多音字   形近字组词

  5、能力提升:用课文中的 词语造句  

  四、反馈矫正,达标测评:

  1、完成“快乐导航”中基础题。

  2、对子互批互改。

  3、组内评优。

  第二课时

  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听写词语,对子互批。

  2、组长反馈。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个自然段你知道了 什?。(突破重点)

  2、在小组内交流。

  3、想想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突破难点)

  4、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展示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2、对子合作读(可齐读、分段读、轮读)

  3、击鼓传花读。(游戏)

  4、同学点评,补充。

  5、分享课文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吃—睡---脱---醒--- -变)

  蚕的 形态变化(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天天发亮)

  6、知识巩固,能力突破。(能力发挥我 特行)

  7、拓展知识:有关蚕的名言    有关蚕的 生长过程的图片

  四、反馈矫正,达标测评:

  1、完成“快乐导航”中第二课时。

  2.、对子互批互改。

  3、组内评优。

  反思 :这篇课文是有关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学生从文很难想象得到蚕的整个生长过程,我们 在 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它的过程,相信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用,或者找一些相关的图片一起分享。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了解 蚕的生长与形态。

《蚕姑娘》导学案 篇2

  解的情况下,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找出放大的三幅图片,让同学们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再提问,要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养的蚕,自己看到过的样子来回答 :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 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提示注意 :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郡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我们要知道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再读第第3、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又白又嫩 、 又白又胖 、 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 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 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 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 自答: 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自答: 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把茧子比作“新房”,这里把蛾咬破茧壁比作“开了窗”,比得合适而有趣。请看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 (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 请再读一下。(学生读)再看看第三幅图,想一想: 两个蚕蛾在干什么? (蚕蛾在产卵)提示: 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

《蚕姑娘》导学案 篇3

  课文《蚕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蚕的相关知识,语言活泼生动,充满情趣。我们知道到蚕的生长要经历“卵――蚕――蛹――蛾”四个阶段,蛾交尾产卵后,数日自然死亡,蚕的一个生活世代至此结束,可谓神奇而短暂的生命。课文重点描写了蚕的四次蜕皮过程,而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主要如下:“吃――睡――脱――醒――变”。孩子们能不能从课文中得出上面的信息呢?教材的设计者可能也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在22页和23页安排了四幅插图,再现了四次蜕皮的样子和蚕蛾产卵的情景,与课文内容相应。尽管文章用了如此直观的图片展示,用了如此生动细致有趣的文字进行描述,但是,但是第一课时上下来,发现这些蚕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班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很陌生,很抽象的,班级中只有两三个学生在别人家看见过蚕,也仅仅是一面之缘,而这整个神奇的过程对于没有这方面生活经验的孩子们,似乎感觉还是那么模糊,他们仅能感觉到的是蚕就像一位魔术师,在不断地变化着自我。

  为此,我特意为学生做了一个课件,收集了蚕宝宝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清晰的图片。在第二课时教学的时候,我打开课件,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再加上老师煽情的文字解说,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学过程中,听到他们不断地感叹着:好可爱啊,好有趣啊,好奇怪啊……因为课文的内容讲到蚕吐丝结茧,变成蛾为止,所以引发了学生的极大的好奇心,看着学生不解的神情,我问了一句:“你有什么疑惑吗?”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整理如下:(1)如果天气冷的话,蛹能变成蛾吗?(2)蛾是怎么从茧子里钻出来的?(3)蛾妈妈产卵后为什么会死呢?(4)蛾爸爸也要死吗?

  看看几个问题,我真切地感觉到了其中流露出的学生对蚕姑娘短暂生命深深惋惜,是啊“春蚕到死丝方尽”,生命是多么可惜,于是我赶紧抛出一个问题: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此问题是拷贝来的)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扭转了过来,在交流中,我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都是丝制品:柔软的蚕丝被,漂亮的丝巾,高贵的丝制服装等,在看这些图片的时候,学生的眼中更流淌出了对蚕姑娘深深的敬意,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扎跟在学生的心里。叶澜教授认为: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引领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才能让他们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让他们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生命成长的快乐。回到课文中来,起初的“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吞食蜕变,变的 “ 又黄又瘦”,在重复吃睡,变的“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自然讨人喜爱,可喜的是终于结成了“漂亮的茧子”,有了漂亮的茧子又怎么样――一声也不响,这就是奉献者的高贵品质。蚕姑娘为了漂亮的茧子,四次“醒了,醒了”,为的是最终的“成了,成了”如此急迫,她的生命仅仅是两月左右,学生再学习的时候,更表达了对蚕姑娘的喜爱。

《蚕姑娘》导学案 篇4

  [案例描述]

  在学习浙江义务教育版第四册《蚕姑娘》一文将近结束时,当我指着板书告诉学生:“当蛾姑娘把卵产出来后,它就完成了生命的整个过程,死去了,所以,唐朝有一位叫李商隐的大诗人就写下了一句很有名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还没等我把这句话讲完,有几只小手就高高地举了起来,其中有一个等不及我叫他,就自觉地站起来说“我觉得蚕活着一辈子一点意思也没有”。小小年纪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当时心中一怔,直觉告诉我:这将是我和学生心灵与心灵对话的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处理得好,说不定还能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于是我追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说?”没想到,他一口气竟然说出了好几个理由“蚕产出了孩子后,又不能照看孩子,它好不容易吐出的丝,自己又享受不到……”多么富有人文特色的话语呀,我正想肯定他的独特见解时,另有同学却有与他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立刻站起来反驳道“是啊,蚕活着的意义就在这儿,因为它为人们带来了幸福”。于是,我就抓住时机,让学生同桌讨论“你觉得蚕活着有没有意义”,再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论。其实,我知道辩论的结果并不见得就有答案,辩论也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想通过“辩论”这种语文实践来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还有一个羞于开口的目的,那就是我对于这种课堂生成的即兴火花,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正可以借学生讨论和辩论之时,从脑海里搜寻一下已有的积累。当我听到不同观点的学生如下辩论时:

  a、 蚕活着当然有意义了,你瞧,我们平时脖子上围着的五颜六色的丝巾还不是用蚕吐出来的丝做成的,要不是它,我们能围上丝巾吗?

  b、就是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好处,我们才觉得它很伟大,大家都用诗来赞美它,这句诗还可以唱的呢,多有意义啊!

  c、 什么有意义啊,小宝宝生下来不能跟它在一起,丝吐出来自己又用不着,最普通的东西都没有,我们赞美它对它来说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啊!

  我就对学生说:“如果能使别人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即使自己什么也没有,什么也得不到,这样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可转念一想,另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也并没有错,他们持的并不是所谓的“享乐主义观”,而只是最起码的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与自己的孩子们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这种朴实的生活态度也无可指责。如果我对学生的引导到此为止,孩子们就会认为,既然老师都说蚕活着是有意义的,那认为蚕活着没有意义的同学的想法就是错的,是不应该有的。那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美好人性中朴实无华的一面吗?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失衡。想到这里,我又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其实,像蚕一样牺牲自己,让别人过得更好,这当然是很伟大,很有意义的;可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这样的生活虽然很平凡,但也是很有意义的。这就看你如何选择,如果你想做一个伟大的人,你可能会像蚕一样,什么都没有,可别人会赞美你歌唱你,你会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如果你想做一个平凡的人,你可能会得到很多,可别人却记不住你。”这时,教室里又林立起一双双胖乎乎的小手,他们各抒己见,有的孩子想成为伟人,有的孩子想做凡人,还有的孩子更有意思,他既想让别人像伟人一样记住它,也想像凡人一样得到生活中很多的甜美……。最后,我就请学生找好朋友互相倾诉自己的心声,即“想成为一个伟人还是想做个凡人”。本课也就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交流中结束了。

《蚕姑娘》导学案 篇5

  一、说教材

  《蚕姑娘》这是一篇老课文,老师们都比较熟悉。这篇课文现编写进了苏教版的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中,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

  1、课题分析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课题为什么称蚕为姑娘,它含有亲切的意味。把蚕看成美丽能干的姑娘,表达了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课题也告诉了我们,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蚕的相关知识。

  2、课文分析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春暖时节,蚕从卵里孵化出来。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次蜕皮,从又黑又小变成黄姑娘。

  第二次蜕皮,从又黄又瘦变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从又白又嫩变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从又白又胖变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讲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姑娘的情况。

  3、教材的重、难点: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①还应是掌握10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识4个二类识字。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本课的难点:我认为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因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蚕,多数学生缺乏对蚕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童心,他们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昆虫强烈的研究兴趣,应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课文中那些形象、生动的语句,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有利的因素,也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生字词时,用猜谜法:15天是半个月“胖”;24小时是1天“旧”;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撇“盖”。再用部件法学习“蚕”天虫;“姑”女古;“娘”女良;“床”广木;“响”口向,“桑”三“又”加一“木”。这些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

  在学习课文时,用情境教学法,导读法。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用讲解的方法。以上的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成。

  利用板书,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安排在第三课时完成。

  2、学法

  学生预习课文时采用自学法。学习课文内容时,采用读读、想想、划划、写写的方法。在巩固时采用练习法。

  我把学习生字安排在第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引起悬念

  首先板书“蚕”,请学习齐声读(cán),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读准平舌音。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吗?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好几种。最后出示“姑娘”两个字,学生齐读“蚕姑娘”。向学生提出蚕是昆虫,姑娘是小女子,为什么要把这种昆虫叫做蚕姑娘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这样做,是用课题,来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课文,了解蚕的欲望。

  2、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分析字形,找出部首,准确书空笔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课文共有四幅图画,通过观察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增加对蚕的感性认识。

  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图画意思的,蚕究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

  4、学习课文的第一部份

  让学生知道蚕的生长季节,蚕是怎样出生的。

  5、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份

  我把这部份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问题上: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让大家来解答。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

  6、阅读

  在阅读上,重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气。如“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把春天来了和小蚕出生时的喜悦语气读出来。在读“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来,要盖新的房。”这是蚕姑娘的最后变化,要把蚕快要完成它一生的历史使命和就要结束蚕姑娘的日子,那种充满激qing的语气读出来。

  这样读,能加深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对阅读情感与语气的指导,能使学生融情于文中。我把阅读穿插在理解课文中进行。

  7、理解词语

  在对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划的方法,把一些重点词语勾画下来。如脱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丝儿、茧子、开了窗、蛾姑娘,学生们能记住这些词,也就基本记住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对背诵这篇课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学生边理解内容,边勾画词语。

  8、总结

  在总结中,我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把为什么叫蚕姑娘的问题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熟记住蚕的生长过程,我采用了如下的板书。

  2、蚕姑娘

  春     蚕卵         钻

  又黑又小  (不吃不动)      变 黄

  又黄又瘦              变 白

  又白又嫩              变 胖

  又白又胖              变 亮

  吐丝结茧   开窗         变 蛾

《蚕姑娘》导学案 篇6

  第一课时安排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一些关于蚕的知识,了解蚕经历了“卵――蚕――茧――蛾”四个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生:有两句话。

  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

  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

  生:是又黑又小的。

  6、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我会很着急。生b :我觉得很奇怪。

  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

  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11、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12、师: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1)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2)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出示课件: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蚕姑娘四次生长变化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吗?利用图片,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吗?

  7、积累词句:

  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绳子又细又长。

  生d:西瓜又大又圆。

  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到蚕姑娘的成长与变化了吗?

  师:你觉得她的变化怎么样?出示课件:的变化

  生:神奇的变化;有趣的变化;奇妙的变化。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 、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1 )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 )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3 )挑选表现最好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4 )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

  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学习。

《蚕姑娘》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

  1、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 新--( ) 嫩--( )

  瘦--( ) 黑--( ) 晴--( )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 题。

  板书: 12、蚕姑娘 ABAC

  卵 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 蛾 又黄又瘦

  茧

《蚕姑娘》导学案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高密教育资讯网    点击数:1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多数学生对蚕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习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2)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3)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3)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4)       指名一桌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5)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       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3)       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奏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  第二~五自然段。

  (1)       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生长的过程及形态变化。

  (2)       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3)       自由谳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4)       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

  (5)       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6)       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  第六~七自然段

  (1)       指名读六~七自然段,播放录象。

  (2)       把看到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各自边读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五、运用语言扮演角色

  你还能用好课文中的知识创造性地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

  六、自学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

  2、共享记字好方法。

  3、田字格内范写,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七、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2、养蚕开始后,到农户家里去观察蚕的变化或自己养一些蚕,记下观察日记。

  教后感:

  1、教学伊始,孩子们掌握“蚕”的音、形的同时,蚕那可爱的样子占据了他们的视线,蚕的巨大作用深入他们的心灵。怀着对蚕的喜爱进入课文的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开端。

  2、自主、互助、合作地练读课文,既然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又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展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手脚也得到了解放。

  3、信息时代给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广阔天地。去网上资料库游一游,风光无限好,让人感觉如跳出了井底的青蛙,眼前豁亮。实践出真知,当回小蚕农,记上一些见闻感受,书本上学不来和知识又会带来惊喜连连。

《蚕姑娘》导学案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5

  《蚕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于《蚕姑娘》这一课,实在没什么把握,课文特别长,学生能掌握吗?虽然也在网上参考了不少教案,但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如何根据自己班的实情开展教学,我决定采用王美卿老师所教的办法试一试。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生:蚕(异口同声)。

  师:你养过蚕吗?

  (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

  [自评;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先请大家做第一件事,读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

  师:做第二件事,读读课文,把课文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师:做第三件事,考虑两个问题:蚕姑娘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生再读)

  生:蚕姑娘是从蚕卵中钻出来的。

  出示:蚕卵  指读,告诉学生“蚕卵”就是小朋友看见的小黑点。

  生:蚕姑娘一共睡了四回,从第六小节中可以找到。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姑娘四次睡觉变化的过程。

  师:什么季节,蚕姑娘从“蚕卵”里面钻出来?

  生:春天。

  师:从哪读出来的?

  (生读第一小节)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变得怎样?

  生:春天天气暖洋洋,

  师:蚕姑娘从哪钻来来?

  生: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自评:这是从王老师那学来的朗读回答法,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课文内容,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记牢了。]

  师:蚕姑娘第一次睡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笔划下蚕姑娘这时的样子?

  (生读后找出“又黑又小”)

  师: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它的生存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要吃桑叶。

  生:还要睡觉。

  出示:桑叶  蚕床  指读。

  师:吃饱后他怎样?

  生:一动也不动开始睡觉。

  师:课文里说――不吃也不动。

  师:接着蚕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出示:黑衣裳  黄姑娘   指读。

  齐读第一小节后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按此方法学习第二小节)

  [自评:本课生字较多,如何把这些生字结合到课文的教学中,成为本课的难点。我把生字词写成词卡,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这些生字词引出,相机教授,学生一下就接受了。再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就连成了一个小节,学生看着词卡,基本上能把本小节的内容复述下来,突破了课文要求背诵的难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蚕姑娘》导学案 篇10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齐读课文)

  二、 学习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 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第一自然段后置,先学2――7自然段)

  三、 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 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 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反思:学生们对于蚕姑娘的生长过程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又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蚕姑娘睡了四觉,换了四次衣服的过程要细致处理,而像“头眠”之类的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就不需要出现,来干扰学生的思维了。

  3、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 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 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 指导朗读。

  反思:第一次睡觉,第一次换衣服是个需要老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体会的部分。因为,之后的几个自然段和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极为相似。学好了这一段,后面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了。且对于降低本课课文的背诵难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4、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 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 交流。

  5、 学习第三、四次换衣。

  ⑴、 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 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 齐读4、5自然段。

  6、 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反思:用图示、提炼重点词的方法来把2――5自然段的内容联系起来学习,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则事半功倍。

  三、学习第6段。

  1、 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 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1) 看课件理解“蚕山”。

  (2) 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 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四、学习第7段。

  1、 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 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 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4、 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五 、总结,练习。

  1、理清文章的顺序,理解蚕的生长演变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反思:春蚕每到春天,都会如此地睡觉、换衣,而这种行为是为了人类的无私奉献。因为学生们曾经背诵过李商隐的《无题》,结尾处,点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名句,更为升华了本课的主题。

  反思:二年级写话训练的难度和进度该如何把握才好?

  二年级语文的教材上,明确为写话训练的项目屈指可数。可是,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又是非训练不可!那么,在完成手上的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在不增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把握二年级写话训练的难度和进度呢?

  其实,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有经验,一般,我们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开始渗透写话训练了。二年级,可以控制在一周一次的训练量为宜。当然,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点,要结合教材上的可写内容,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安排学生们的写话主题。

  初级阶段时,学生们能围绕主题写出一段(四五句即可)通顺、连贯、有意思的话就可以了。根据学生们完成的质量和提高的速度,在慢慢提高要求之后,学生们可以写出一段(九十句)或者安排出几个自然段来。在保证了量的基础上,再来教会学生们使用些学过的比喻句、拟人句以及成语之类的,丰富文章的内容,提高写话的质。

  如此坚持下来,到了三年级,学生们就不会为了写作文而烦恼了。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坚持”

《蚕姑娘》导学案 篇11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蚕姑娘》。(画面显示:2蚕姑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课文

  第一节

  1.(画面显示:蚕卵图)大家看,这是什么?

  2.(画面显示: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图)蚕姑娘就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呢?打开书,指读第一节,讨论。

  师插:蚕卵里孵化出蚕宝宝,需要一定的温度。

  3.齐读。

  第二节

  1.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下?(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说说你所看到的蚕姑娘的样子。(黑、小)

  课文第二节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画面显示第二节,根据讨论,点击“又黑又小”变红)一下这个词语。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是怎样逐渐生长的呢?请大家在第二节中找出写蚕姑娘动作的词,把它圈出来。

  讨论,板书:吃、睡、脱

  师: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科学上叫作“蚕眠”(板书,读一下这个词)。蚕眠一次就蜕一次皮,就长大一些。(黄色点击:吃、睡、脱)

  练读句1。

  蚕眠后有什么变化?(根据讨论,黄色点击“变”,红色点击“黄”)

  练读句2。(喜爱、喜悦)

  3.指读第二节、评价、再指读、齐读。

  4.练背[显示填空: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

  自背、指背、齐背。

  第三~五节

  1.过渡:第一次蚕眠,黑姑娘变成了黄姑娘。(画面显示:又黄又瘦的蚕图)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轻读三~五节。这三节在句式结构上与第二节基本相同,但有个别的词、句改变了,请把改变的地方划出来,多读读。

  2.交流:

  (1)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四次)[板书]

  (2)它的外行、颜色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第一次蚕眠后,变得又黄又瘦?第二次眠后,变得又白又嫩?第三次眠后,变得又白又胖?第四次蚕眠后呢?书上并没有“又白又亮”这个词,你是怎么知道的?(边问边显示图与词)

  3.下面我们来细看每一小节。

  (画面显示:第三节)(“又黄又瘦”、“又”、“黄”、“白”变色)练读。

  第二次蚕眠后,黄姑娘变成了白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嫩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四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我们来看一下发胖的蚕姑娘。(画面显示:又白又胖的蚕图)

  (画面显示:第五节)(与第二节不同之处变色)练读。

  看一下发亮的蚕图。(画面显示:又白又亮的蚕图)

  4.练背第三~五节。

  5.小节:(画面显示:四次蚕眠的变化过程图)蚕的一声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发生着许多有趣的变化。

  第六~七节

  1.蚕姑娘四眠以后,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自读第六~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如果你读懂了,想考考大家什么问题,也可作个记号。

  2.交流

  (1)(画面显示:第六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两个要点:“蚕山”。师: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显示相关图)

  “要盖新的房”。师:“要盖新的房”指什么?(板书:结茧)

  (2)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画面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是很不容易的。练读第六节的句2→练读第六节。

  (3)(画面显示:第七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点击“一声也不响”)它在干什么呢?(显示:蛹图)它变成了蛹。练读句1。

  (4)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画面显示:蛾图)这是多神奇啊!练读句2、3。

  (5)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板书:吐丝结茧、蛾)。练读第七节。

  三. 总结:

  1.师小结:到这里为止,我们了解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画面显示:整个生长过程图)指生上台看着图介绍。

  2.学了课文,不知道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

  3.师: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

  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

  附板书:

  四次蚕眠

  2 蚕姑娘 吐丝结茧 蛾

  吃、睡、脱

《蚕姑娘》导学案 篇12

  课题:2蚕姑娘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辅助手段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 1、这是什么?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指着图介绍       讨论说话       揭示课题 教学始伊,孩子们掌握“蚕”的音、形的同时,蚕那可爱的样子占据了他们的视线,蚕的巨大作用深入他们的心灵。怀着对蚕的喜爱进入课文的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开端。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的正确、流利的打“★”。 2、 检查自读情况。 ⑴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⑵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指名一桌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自读课文 圈出生字   轮读,指出错误     找好朋友练读   自主、互助、合作地练读课文,既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又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展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手脚也得到了解放。         检查读书,实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评价的手段。孩子们参与的面宽了,评价的权力下放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高了。 三、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床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比较法:响——向 床——庄 ⑵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⑶部件法:蚕 姑 娘 桑 ⑷双胞胎分辨法:换——秧 3、田字格内范写“换”、“桑”,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认读生字     识记生字的科学方法,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产生一种“最快记住、记住不忘”的学习效果。事实上,学生的诸多错别字,就是因为老师在指导生字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心中对生字形成牢不可破的、正确的“第一印象”。 教学反思: 课题:蚕姑娘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2、 重点:朗读课文。 3、 难点:多数学生对蚕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辅助手段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复习检测   1、 出示教过的生字。 2、 学生开火车认读,并且进行组词练习。 开火车读字组词 及时的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 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⑶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 第二~五自然段。 ⑴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 ⑵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交流: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有白又嫩     一天天发亮 吃    睡     蜕     醒 ⑶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①     出示比较。 ②     再读,想想第三自然段中为什么不用“就”用“又”。 ③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蚕姑娘的这种变化过程记在脑子里 ⑷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⑸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指名读   认识蚕卵           看课件展示     讨论蚕的形态   交流       自由读,进行比较     再读课文   齐读     观察   说一说蚕姑娘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方法很重要,尤其是这种构段相似课文。遇到同类课文,学生能举一反三,游刃有余,怎不是老师教得得法呢?                                   文章的语言、多媒体中的画面和录像一旦能渗入学生脑海,实现“电影”重现,不仅有助理解内容,而且有助记忆内容。     ⑹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 第六~七自然段。 ⑴过渡:蚕从谁到醒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也不动,叫“眠”。现在它们经过四次蚕眠,又将怎么变? ⑵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播放录像。 ⑶把你看到的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吐丝结茧) ⑷各自边读这两个自然段,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⑸齐读。 3、 回忆课文内容和图片录像,完成填空:  从          里钻出来的又      又       的蚕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      又         ;第二次变得又      又     ;第三次变得又      又      ;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它爬到    上,吐出        来,结出   ,最后变成了       姑娘。 想一想               指名读   说一说   自读         完成填空         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与回归,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具整体性,思维也能得到锻炼。 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4、 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5、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⑴六人小组每人挑选二~七自然段中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⑵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 ⑶挑选表现最好的六位学生合作表演。 ⑷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谈印象     朗读练习     朗读表演   小组竞赛 合作表演   齐读齐演     自己一下子转变为文中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孩子们的心与蚕走得更近。孩子们释放身心、舞动手脚,蚕姑娘那一次次生长的变化、形态的变化仿佛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欢喜之情充盈于朗读中,成长的快感宣泄于表演中。 运用语言扮演角色   你还能用好文中的知识创造性地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     自我介绍 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把文本视作学生可以信手拈来的拐棍,可以创造性加工的半成品。学活教材,就在于此。 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必做题: 1、比较句子,把它合并成一句长句子。 ⑴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⑵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选做题: 1、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比较句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搜集资料 信息时代,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广阔天地。去网上资料库游一游,风光无限好,让人感觉如跳出井底的青蛙,眼前豁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与测试》 教学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蚕姑娘》导学案(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